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构建同人口变化相协调的基本公共教育服务供给机制 被引量:3
1
作者 邬志辉 王秦 《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10,共10页
当前我国学龄人口变化总体呈现三大趋势:一是总量上先波峰、后波谷的“波浪式”新生人口走势;二是分布上增区少、减区多的“分化式”区域人口态势;三是类型上变化大、问题多的“焦点式”特殊人口形势。学龄人口变化对基本公共教育服务... 当前我国学龄人口变化总体呈现三大趋势:一是总量上先波峰、后波谷的“波浪式”新生人口走势;二是分布上增区少、减区多的“分化式”区域人口态势;三是类型上变化大、问题多的“焦点式”特殊人口形势。学龄人口变化对基本公共教育服务供给产生重要影响,学龄人口总量变动影响了各个阶段公共教育服务,学龄人口空间变动影响了不同区域公共教育服务,学龄人口类型变动影响了各种特殊公共教育服务。要树立战略思维、类型思维、辩证思维、系统思维、创新思维,坚持两点论、重点论和具体论,在辩证统一中确立同人口变化相协调的基本公共教育服务供给机制。学龄人口增长区要确立属地供给原则、统筹学位供求矛盾、实施教师优化配置、构建“钱随生走”机制。学龄人口减少区要重塑办学质量提升机制、完善教师配置优化机制、建立特型资源标准机制、厘清经费需求保障机制。学龄人口稳定区要分类型、找定位、强服务、提质量,确保基本公共教育服务优质均衡供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口变化 基本公共教育服务供给机制 人口增长区 人口减少区 人口稳定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体育场馆公共服务供给机制的动态性与发展性 被引量:11
2
作者 陈元欣 邱茜 《上海体育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11-11,共1页
公共服务是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的重要手段,是保障新时代群众体育需求的积极响应和直接途径。为进一步提高公共体育服务满足人们美好生活需要的能力,我国积极推进公共体育场馆运营管理改革,旨在促进公共体育服务高质量发展,提升群众获... 公共服务是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的重要手段,是保障新时代群众体育需求的积极响应和直接途径。为进一步提高公共体育服务满足人们美好生活需要的能力,我国积极推进公共体育场馆运营管理改革,旨在促进公共体育服务高质量发展,提升群众获得感。然而,目前我国体育场馆公共服务供给与需求间缺乏高效的链接和反馈机制,体育场馆公共服务供给机制缺乏动态性与发展性,导致公共体育服务覆盖度和参与度较低,不能使更多的人共享公共体育服务的改革与发展成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公共体育服务 体育场馆 体育需求 公共服务供给机制 群众获得感 反馈机制 动态性 直接途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智慧社区服务供给机制创新——以广西北海市智慧政务服务平台应用为例 被引量:10
3
作者 韩勇 朱懿 《企业经济》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1期119-125,共7页
智慧社区建设为社区公共服务创新提供了新的载体和平台,注入了新的活力和动力。基于对广西北海市“阳光红页”“农事网通”智慧政务服务平台的实证分析,研究表明:智慧社区服务供给机制创新主要通过项目推动、党建引领、平台建设和机制... 智慧社区建设为社区公共服务创新提供了新的载体和平台,注入了新的活力和动力。基于对广西北海市“阳光红页”“农事网通”智慧政务服务平台的实证分析,研究表明:智慧社区服务供给机制创新主要通过项目推动、党建引领、平台建设和机制保障来实现。其中,项目推动以政府财政转移支付或引入市场化等模式落地。党建引领突出价值、主体、技术、内容引领区域化党建强政治、平安化服务强法治、柔性化服务强德治、规范化协商强自治、智能化服务强智治的“五治”融合。平台创新侧重便民服务、诉求表达和政务公开。机制保障涵盖机构、人才、方案、经费等内容。最后,本文提出的关于智慧社区服务供给机制创新的管理启示是努力实现党建、公共服务与智慧社区,智慧社区与“三社联动”,智慧社区与“五治”融合的相互嵌入和复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智慧社区 服务供给机制 创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乡村振兴背景下农村公共服务供给机制的创新及实现路径研究——基于内生性供给的理论视角 被引量:17
4
作者 冷忠燕 靳永翥 《中共福建省委党校学报》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2期61-70,共10页
在农村公共服务机制从单一主体供给走向多元主体供给的过程中,农村公共服务内生性供给能力不足,致使农村公共服务供给效益低下。"内生性供给"为解决这一问题提供了一个新的视角。贵州省安顺市塘约村的个案研究可以为我们构建... 在农村公共服务机制从单一主体供给走向多元主体供给的过程中,农村公共服务内生性供给能力不足,致使农村公共服务供给效益低下。"内生性供给"为解决这一问题提供了一个新的视角。贵州省安顺市塘约村的个案研究可以为我们构建农村公共服务"内生性供给"机制的分析框架提供经验数据。"内生性供给"对于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农村公共服务供给机制构建的价值主要体现在学习创新的能力、应对外界风险的能力、组织动员的能力等内生性能力的建设上。要培养农村公共服务供给的内生性能力,应通过开发乡土人力资源、建构地方认同、扩大乡村自主参与等途径挖掘农村公共服务供给的内生潜力,为农村地区公共服务供给注入新的思维与活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村振兴 农村公共服务供给机制 内生性发展 内生性供给 内生性能力建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组团式服务:农村社区公共服务供给机制创新--基于枫桥镇的实证研究 被引量:16
5
作者 卢芳霞 《浙江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141-147,160,共7页
新中国成立以来,农村公共服务供给机制历经了人民公社时期的集体供给机制、家庭联产承包经营时期的个体供给机制和后税费改革时期尤其是农村社区建设以来的多元供给机制三个阶段。目前我国正处于第三个阶段,农村公共服务日益呈现多元供... 新中国成立以来,农村公共服务供给机制历经了人民公社时期的集体供给机制、家庭联产承包经营时期的个体供给机制和后税费改革时期尤其是农村社区建设以来的多元供给机制三个阶段。目前我国正处于第三个阶段,农村公共服务日益呈现多元供给态势,但相较社会生活共同体的要求仍有差距,需要进一步创新路径加以完善。本文提出以组团式服务为路径,创新农村社区公共服务多元供给机制,并以枫桥镇的初步实践为例,总结出了一些普适性的经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村社区 公共服务供给机制 创新 组团式服务 枫桥实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农村互助养老的合作生产困境与路径优化——以X市幸福院为例 被引量:59
6
作者 朱火云 丁煜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62-72,共11页
文章以合作生产理论为视角,借助X市的典型个案,探讨了农村互助幸福院制度化服务供给机制及其面临的困境。幸福院改变了传统的政府作为农村养老服务唯一供给者的局面,整合了政府、村委、老年人、社会组织等多元主体,初步构建了农村养老... 文章以合作生产理论为视角,借助X市的典型个案,探讨了农村互助幸福院制度化服务供给机制及其面临的困境。幸福院改变了传统的政府作为农村养老服务唯一供给者的局面,整合了政府、村委、老年人、社会组织等多元主体,初步构建了农村养老服务共建共治共享的治理格局,凸显了老年人由以往的被动服务接受者向积极的服务参与者和贡献者的角色转变。然而,由于以政府为主导的纵向整合机制与以民主协商为基础的横向协调机制的脱嵌和力量失衡,合作生产过程中存在参与主体间“中心-边缘”权力结构固化、多重目标冲突与互信质量低下等问题,限制了协作优势,滋生了协同惰性。据此,需要理顺参与主体间的关系,增强横向协调机制以平衡权力结构;建立以社区协商制度为载体的制度化民主协商机制,达成协调一致的共同目标;创新社会参与机制,实现纵向与横向机制的有效衔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互助养老 合作生产 协作困境 服务供给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层政府中的非正式激励兼容——来自Z市F区公安分局的经验证据 被引量:3
7
作者 郑崇明 《党政研究》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95-103,共9页
编外人员嵌入基层政府与在编人员共同执行公共政策和提供公共服务,是一种特殊的混合制结构,既不同于单纯的科层结构,又不同于市场机制。由于基层政府中的编内人员与编外人员分属两种不同的人事制度安排,因而面临着各不相同的激励约束。... 编外人员嵌入基层政府与在编人员共同执行公共政策和提供公共服务,是一种特殊的混合制结构,既不同于单纯的科层结构,又不同于市场机制。由于基层政府中的编内人员与编外人员分属两种不同的人事制度安排,因而面临着各不相同的激励约束。这种混合制结构并不总是激励兼容的情况,也还存在不兼容的情形。在正式激励方面没有做出有效的制度安排,因而难以有效调动编内编外人员的工作积极性。相反,双方通过非正式激励寻求法外收益。编外人员和编内人员完全可能基于相互自身需求的满足而形成利益互惠的共同体,在规避风险的同时积极增加自身收益,其后果之一是可能将科层与市场的优势消解,弱化基层治理的有效性。通过F区公安分局中警务辅助人员与警察关系结构分析,发现在非正式激励兼容的情况下,二者通过对“隐性合同”的设定与实施增加了双方利益“共谋”空间,并削弱了基层治理的有效性。为此,需要加强正式制度的激励设计,打造精干高效的公务员队伍,进一步规范编外人员管理,以此改善基层治理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治理结构 公共服务供给机制 编外人员 在编人员 混合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