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题名服刑罪犯最多能减多少刑期
- 1
-
-
作者
车霞
-
机构
东台法院
-
出处
《农家科技》
2003年第10期7-7,共1页
-
文摘
编辑同志: 我儿子今年因盗窃被法院判处有期徒刑4年。自其服刑后,经常有人上门游说可以通过关系帮助儿子减刑,有的甚至说给多少钱就能立即让儿子减刑回来。由于对减刑我们知之甚少,为防止受骗。
-
关键词
减刑
有期徒刑
刑期
服刑罪犯
人民法院
咨询
犯罪活动
执行机关
编辑
防止
-
分类号
D924.1
[政治法律—刑法学]
-
-
题名论罪犯的劳动权
被引量:8
- 2
-
-
作者
周宝妹
郎俊义
-
机构
北京中国青年政治学院
-
出处
《政治与法律》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125-130,共6页
-
文摘
作为犯罪的人权,特别是罪犯的经济文化权利,罪犯的劳动权,理应受到法律的保护。本文从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上,阐述了三个问题:一、罪犯的劳动改造与罪犯的劳动权;二、狱内服刑罪犯的劳动权;三、监外执行罪犯的劳动权。
-
关键词
劳动权
理论与实践
作为犯罪
文化权利
劳动改造
服刑罪犯
监外执行
人权
法律
阐述
-
分类号
D922.5
[政治法律—民商法学]
A849
[哲学宗教—马克思主义哲学]
-
-
题名感化教育的内容和基本方法
被引量:1
- 3
-
-
作者
张建秋
-
出处
《政治与法律》
1988年第1期56-57,共2页
-
文摘
一、感化教育的内容同其他教育活动一样,感化教育的内容是联结教育者(管理人员)和受教育者(服刑人员)之间最根本的纽带。作为管理人员来说,选择什么样的教育内容,关系到是否正确体现党和国家的改造政策,是否符合改造罪犯的社会要求;作为服刑罪犯来说,接受什么样的教育内容,则关系到他能否激发积极向上的改造需要和动机,能否产生优良的情感体验,以及能否促使其思想、行为朝着正确的方向发展。总之,积极的教育内容,直接体现了党和国家的改造政策,符合社会对改造罪犯的客观要求,也能激发服刑罪犯产生向上的改造需要,引起积极的高尚的情感体验;相反,消极的教育内容。
-
关键词
客观要求
合社会
社会要求
感化教育
教育内容
服刑罪犯
基本准则
情感体验
共产主义道德教育
法律制裁
-
分类号
D90
[政治法律—法学理论]
D0
[政治法律—政治学]
-
-
题名犯人配偶探监同居制度不宜推行
- 4
-
-
作者
胡嘉
-
出处
《现代法学》
1988年第2期69-71,共3页
-
文摘
犯人配偶探监同居,是劳改机关适应改革需要,实行观念更新而提出的新建议,是否可行,我国法律没有明文规定,因而颇有争议。有的同志认为,劳改机关只能改造罪犯的思想,矫正罪犯的恶习,而不能压抑其正常的生理需要,如性的需要,否则就违反了劳动机关“改造人,造就人”为唯一目的的这个大前提。还有的则认为,这不是一个理论问题,而是一个实际问题。对此,笔者有不同看法。
-
关键词
劳改机关
罪犯服刑
配偶
犯人
探监
同居
我国法律
观念更新
理论问题
改造罪犯
-
分类号
D90
[政治法律—法学理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