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5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我国服刑人员和被羁押人员民事权利保障机制研究 被引量:3
1
作者 刘箭 《华中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69-73,共5页
人权保障是国家和谐稳定和法治文明的必然要求。被关押人员的民事权利由于具有一定的特殊性,更容易被人们所漠视。应秉持法治理念和人权保障意识,结合中国国情,完善和健全相关法律规定和保障机制,从而推动整个社会的民主和法制进程。
关键词 服刑人员和被羁押人员 人权保障 民事权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男性服刑人员自我伤害及自杀行为的定性研究
2
作者 杨佳丽 王澜 +3 位作者 刘苇宜 王超 杨波 赵辉 《中国心理卫生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534-540,共7页
目的:探讨男性服刑人员自我伤害与自杀行为的发生、演变及亚型。方法:选取30名存在自伤史、自杀意念与自杀未遂史的服刑人员进行半结构式访谈,运用现象学研究中的Colaizzi 7步分析法分析资料并提炼主题。结果:男性服刑人员的自我伤害及... 目的:探讨男性服刑人员自我伤害与自杀行为的发生、演变及亚型。方法:选取30名存在自伤史、自杀意念与自杀未遂史的服刑人员进行半结构式访谈,运用现象学研究中的Colaizzi 7步分析法分析资料并提炼主题。结果:男性服刑人员的自我伤害及自杀行为共提炼出4个主题,即自伤行为的首次发生;非自杀性自伤行为,包含情绪管理障碍型、自我惩罚型、对抗解离型、感觉寻求型、伤而不自知型、工具型自伤6个亚型;自伤-自杀行为共存,存在理智型自杀亚型;急性自杀行为,存在冲动性自杀、精神障碍型自杀亚型。结论:负性情绪和情绪失调是服刑人员自伤的重要内部因素,非自杀性自伤行为与自杀行为经常同时存在。非自杀性自伤行为的不同亚型的动机存在差异性,应针对亚型采取个性化干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服刑人员 自我伤害 自杀 定性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男性服刑人员入狱1年内情绪智力和焦虑症状的纵向研究
3
作者 晏璐明 李颖 张萌 《中国心理卫生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639-642,共4页
目的:考察新入狱男性服刑人员情绪智力与焦虑症状的变化及两者间的关系。方法:选取新入狱服刑人员143名,采用情绪智力量表(WLEIS)和焦虑自评量表(SAS),间隔1年完成2次测查(T1和T2)。结果:T2 WLEIS得分低于T1 WLEIS得分,T2 SAS得分高于T1... 目的:考察新入狱男性服刑人员情绪智力与焦虑症状的变化及两者间的关系。方法:选取新入狱服刑人员143名,采用情绪智力量表(WLEIS)和焦虑自评量表(SAS),间隔1年完成2次测查(T1和T2)。结果:T2 WLEIS得分低于T1 WLEIS得分,T2 SAS得分高于T1 SAS得分。T1 WLEIS得分与T2 WLEIS得分正相关(r=0.38,P<0.01);T1 SAS得分与T2 SAS得分正相关(r=0.48,P<0.01);T1、T2时,WLEIS得分与SAS得分均负相关(r=-0.47、-0.48,均P<0.01)。交叉滞后分析显示,T1 SAS得分负向预测T2 WLEIS得分(β=-0.28,P<0.01)。结论:随服刑时间增长,男性服刑人员情绪智力下降,焦虑症状水平增加,入狱1年后的情绪智力水平与初入狱时的焦虑症状水平相关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服刑人员 情绪智力 焦虑 交叉滞后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老年男性服刑人员的心理健康问题现况调查
4
作者 田勇 汪益 +5 位作者 廖俊东 何晓琴 李玲瑜 陈昱霖 赵千慧 张璐 《中国心理卫生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28-134,共7页
目的:了解老年男性服刑人员的心理健康问题及其相关因素。方法:选取四川省5所监狱老年男性服刑人员289名,采用自编一般情况问卷、12条目一般健康问卷(GHQ-12,总分≥3分为有心理健康问题)、孤独感量表简化版(ULS-8)和失眠严重程度指数量... 目的:了解老年男性服刑人员的心理健康问题及其相关因素。方法:选取四川省5所监狱老年男性服刑人员289名,采用自编一般情况问卷、12条目一般健康问卷(GHQ-12,总分≥3分为有心理健康问题)、孤独感量表简化版(ULS-8)和失眠严重程度指数量表中文版(ISI-C)进行调查。结果:心理健康问题检出率41.52%。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余下刑期≥5 a、受教育程度小学及以下和高中或中专及以上、涉毒类犯罪、财产类犯罪、暴力类犯罪、与配偶关系状况良好和较差、与狱友关系状况一般、自评血压状况偏低和偏高、有失眠状况是发生心理健康问题的危险因素(OR=9.55、11.75、13.88、82.24、33.96、363.52、5.77、113.27、2.33、1.87、3.80、42.89)。结论:老年男性服刑人员心理健康问题与刑期、受教育程度、犯罪类型、与配偶和狱友关系、自评血压状况及睡眠状况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监狱 男性 老年人 服刑人员 心理健康 危险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男性服刑人员生命意义感与攻击性及负性情绪的关系
5
作者 于佳诚 刘慧娟 张萌 《中国心理卫生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0期910-916,共7页
目的:探讨男性服刑人员生命意义感的潜在类别及其与攻击性、负性情绪的关系。方法:选取537名男性服刑人员,采用生命意义感量表(MLQ)、Buss和Perry攻击问卷中文版(AQ-CV)和抑郁-焦虑-压力量表简体中文版(DASS-21)进行测评,通过潜在剖面... 目的:探讨男性服刑人员生命意义感的潜在类别及其与攻击性、负性情绪的关系。方法:选取537名男性服刑人员,采用生命意义感量表(MLQ)、Buss和Perry攻击问卷中文版(AQ-CV)和抑郁-焦虑-压力量表简体中文版(DASS-21)进行测评,通过潜在剖面分析将生命意义感分类,采用相对中介分析检验负性情绪的中介作用。结果:男性服刑人员生命意义感存在消极意义感型(20.3%)、低体验-高寻求型(28.3%)、高体验-低寻求型(16.0%)和积极意义感型(35.4%)4种类别。消极意义感型、低体验-高寻求型、高体验-低寻求型的AQ-CV得分依次降低(均P<0.05)。与消极意义感型相比,高体验-低寻求型和积极意义感型通过负性情绪作用于攻击性的中介作用有统计学意义(β=-0.59、-0.56,95%CI=-0.75~-0.43、-0.71~-0.42)。结论:本研究提示生命意义感较高的男性服刑人员可能具有较低的攻击性;具有较高体验意义感的个体可通过更少的负性情绪来降低攻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命意义感 攻击性 负性情绪 服刑人员 潜在剖面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工智能驱动下非羁押人员监管的多维风险与优化路径
6
作者 叶静 《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11,共11页
“人工智能+非羁押人员监管”是刑事诉讼领域的数字化革新,彻底重塑了传统监管模式。在非羁押人员监管场景,人工智能应用尚处探索阶段,呈现出监管数据一体化、监管流程可溯化、监管效果社会化、监管预警智能化的特征。然而,人工智能的... “人工智能+非羁押人员监管”是刑事诉讼领域的数字化革新,彻底重塑了传统监管模式。在非羁押人员监管场景,人工智能应用尚处探索阶段,呈现出监管数据一体化、监管流程可溯化、监管效果社会化、监管预警智能化的特征。然而,人工智能的深度介入可能诱发“技术—法律—伦理”的多维风险。具体表现为:数据质量难以保障与算法漏洞难以避免;取保候审中智能监管的适用依据阙如与社会危险性评估错误的责任归属模糊;数据泄露侵犯隐私安全与算法歧视破坏公平公正。为消减技术局限、弥补法律缺憾、化解伦理隐患,结合《刑事诉讼法》修改背景与人工智能技术特性,非羁押人员智能监管的优化路径在于:监管主体与监管数据共同发力,国内法律与国际规则相互衔接,改进管理与增加审核统筹兼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智能 羁押人员监管 《刑事诉讼法》修改 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男性重刑服刑人员焦虑抑郁情绪与社会支持及心理弹性的关系 被引量:6
7
作者 贾俊丽 姚雪 +1 位作者 李玲源 王明辉 《中国心理卫生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362-367,共6页
目的:探讨男性重刑服刑人员焦虑和抑郁与社会支持的关系以及心理弹性在其中的作用。方法:选取某男子重刑监狱的192名服刑人员,采用社会支持量表(服刑人员版)、心理弹性量表(CD-RISC)、焦虑自评量表(SAS)和流调中心抑郁量表(CES-D)进行... 目的:探讨男性重刑服刑人员焦虑和抑郁与社会支持的关系以及心理弹性在其中的作用。方法:选取某男子重刑监狱的192名服刑人员,采用社会支持量表(服刑人员版)、心理弹性量表(CD-RISC)、焦虑自评量表(SAS)和流调中心抑郁量表(CES-D)进行评估。结果:样本的社会支持量表得分与SAS、CES-D得分均呈负相关(r=-0.23、-0.24),与CD-RISC得分呈正相关(r=0.25);CD-RISC得分与SAS、CES-D得分均呈负相关(r=-0.24、-0.31),均P<0.01。心理弹性在社会支持与焦虑和抑郁之间的中介作用效应值分别为-0.04、-0.06,占总效应的22.2%、33.3%。结论:男性重刑服刑人员社会支持与焦虑和抑郁关系密切,心理弹性可能在其中起部分中介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男性 重刑服刑人员 社会支持 焦虑 抑郁 心理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男性服刑人员自杀心理发展过程的定性研究
8
作者 杨佳丽 刘宇平 +2 位作者 盛昭彬 赵辉 杨波 《中国心理卫生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886-893,共8页
目的:探讨男性服刑人员“自杀意念-行动”的心理发展过程,为服刑人员的自杀预防与干预提供依据。方法:选取自我报告或监狱民警评估存在自杀风险以及自残自伤自杀史的男性服刑人员35名进行深度访谈,运用扎根理论对资料进行编码,探索服刑... 目的:探讨男性服刑人员“自杀意念-行动”的心理发展过程,为服刑人员的自杀预防与干预提供依据。方法:选取自我报告或监狱民警评估存在自杀风险以及自残自伤自杀史的男性服刑人员35名进行深度访谈,运用扎根理论对资料进行编码,探索服刑人员从自杀意念产生到自杀相关行动的演变过程及影响因素。结果:服刑人员从自杀意念产生到采取自杀相关行动可分为累积环境效应之“种子”期(阶段1)、自杀意念“萌芽与发展”期(阶段2)、行动策略选择期(阶段3);整个过程主要涉及情境风险因素、负性心理体验、心理风险因素与心理保护因素4个维度。结论:服刑人员的自杀心理发展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自杀干预应预防为先,解除风险因素增强保护因素,分路径开展个性化干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男性服刑人员 自杀心理机制 定性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服刑人员心理健康水平对前额叶皮层激活的影响:来自功能性近红外的证据 被引量:1
9
作者 苏健蛟 刘世瑾 +2 位作者 周澳 丁昊阳 马世坤 《武汉体育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70-77,共8页
目的:分析我国服刑人员心理健康水平及影响因素,探讨不同心理健康水平所表现出的前额叶皮层激活差异,为监管部门实施精准治疗及预防伪病现象提供理论依据,为制定心理健康诊断的生物学标准提供案例借鉴。方法:采用横断面研究,纳入129名... 目的:分析我国服刑人员心理健康水平及影响因素,探讨不同心理健康水平所表现出的前额叶皮层激活差异,为监管部门实施精准治疗及预防伪病现象提供理论依据,为制定心理健康诊断的生物学标准提供案例借鉴。方法:采用横断面研究,纳入129名男性服刑人员,根据SCL-90量表进行心理健康水平测量,使用功能性近红外设备采集前额叶皮层血流动力学反应。结果:人口学因素与心理健康的多项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疾病史对焦虑组(OR=2.784,95%CI 1.070~7.245,p=0.04)、抑郁组(OR=5.521,95%CI 1.287~23.693,p=0.02)的影响具有统计学意义;年龄对焦虑组(OR=1.496,95%CI 3.334~7.434,p=0.01)、抑郁组(OR=4.548,95%CI 1.103~18.752,p=0.04)的影响具有统计学意义。人口学因素与前额叶皮层激活的t检验发现,疾病史对正常组的眶额叶区(t=-2.167,p=0.03)、抑郁组的眶额叶区(t=-2.575,p=0.01)具有统计学意义;年龄对抑郁组的左背外侧前额区(t=2.196,p=0.03)、精神病组的左颞叶区(t=-2.541,p=0.02)、左背外侧前额区(t=-4.072,p=0.00)、右背外侧前额区(t=-2.343,p=0.03)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服刑人员的年龄增长、基础疾病增多、体力活动不足以及身体功能和生理机能的减退,导致心理健康水平发生动态变化,甚至诱发心理疾病,成为影响前额叶皮层激活的重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服刑人员 心理健康水平 前额叶皮层 血流动力学反应 激活差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男性长刑期服刑人员攻击性及睡眠质量的6周正念训练 被引量:17
10
作者 苑泉 贾坤 +2 位作者 刘兴华 刘卫丹 杨畅 《中国心理卫生杂志》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167-171,共5页
目的:探索正念训练对男性长刑期服刑人员的攻击性及睡眠质量的改善效果。方法:将招募的54名服刑人员分为正念训练干预组(n=25)和对照组(n=29)。对干预组进行每周1次共6次的正念训练,此阶段对照组不进行干预,干预组训练结束1周后对照组... 目的:探索正念训练对男性长刑期服刑人员的攻击性及睡眠质量的改善效果。方法:将招募的54名服刑人员分为正念训练干预组(n=25)和对照组(n=29)。对干预组进行每周1次共6次的正念训练,此阶段对照组不进行干预,干预组训练结束1周后对照组进入训练。在干预组被干预的前、后对两组进行五因素正念量表(FFMQ)、攻击性问卷(AQ)和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测评。结果:干预组有效数据19人,对照组21人。经过6周正念训练,干预组FFMQ差值高于对照组(P<0.01),而AQ、PSQI差值均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正念训练能有效改善男性长刑服刑人员的攻击性及睡眠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正念训练 服刑人员 攻击问卷 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 干预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动态需求取向:小组工作介入社区矫正的探索性研究——以N市C区社区服刑人员角色认同小组为例 被引量:10
11
作者 杨彩云 高梅书 张昱 《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1-8,共8页
当前,与占主导地位的传统"监控型"矫正模式相比,汲取社会工作理念与方法的矫正模式甚为缺乏。作为社会工作三大经典方法之一的小组工作在社区矫正领域中的作用值得探索。对N市C区社区服刑人员角色认同小组实践的研究结果表明... 当前,与占主导地位的传统"监控型"矫正模式相比,汲取社会工作理念与方法的矫正模式甚为缺乏。作为社会工作三大经典方法之一的小组工作在社区矫正领域中的作用值得探索。对N市C区社区服刑人员角色认同小组实践的研究结果表明,小组活动的开展应当以社区服刑人员动态呈现的需求为焦点,结合社区服刑人员的身份特点设计相应的小组活动形式和内容,在小组中注入接纳、经验的一般性、情绪宣泄、利他主义、社会化技巧的学习和赋能等治疗元素,通过消解认知障碍、情绪管理学习等间接治疗化解社区服刑人员的负面情绪,推动其自我认知的重新建构,进而提升社区矫正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组工作 社区服刑人员 角色认知偏差 动态需求 治疗元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症状自评量表、艾森克人格问卷及中国服刑人员个性分测验三个量表在男性服刑人员心理健康状况测量中的关联性分析 被引量:13
12
作者 林兆楠 董杰 《中国全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5期3104-3108,共5页
目的:探讨症状自评量表(SCL-90)、艾森克人格问卷(EPQ)、中国服刑人员个性分测验(COPA-PI)三个量表在男性服刑人员心理健康状况测量中的关联性。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方法,于2014年4—5月抽取辽宁省锦州监狱男性服刑人员542例,采用... 目的:探讨症状自评量表(SCL-90)、艾森克人格问卷(EPQ)、中国服刑人员个性分测验(COPA-PI)三个量表在男性服刑人员心理健康状况测量中的关联性。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方法,于2014年4—5月抽取辽宁省锦州监狱男性服刑人员542例,采用SCL-90、EPQ、COPA-PI三个量表同时对其进行心理健康状况测量,量表的信度采用Cronbach'sα,量表间的相关性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量表的结构效度采用探索性因子(EFA)分析与验证性因子(CFA)分析。结果SCL-90、EPQ、COPA-PI三个量表的Cronbach'sα系数分别为0.97、0.87、0.84。SCL-90总分及各因子得分与EPQ神经质、精神质因子得分呈正相关,与内外向、掩饰虚假因子得分呈负相关(P<0.05)。SCL-90总分及各因子得分与COPA-PI内外倾因子得分呈负相关,与除聪慧性因子外的其余因子得分呈正相关(P<0.05);SCL-90抑郁、恐怖因子得分与COPA-PI聪慧性因子得分呈正相关(P<0.05)。EPQ精神质因子得分与COPA-PI内外倾、同众性、攻击性因子得分呈正相关,与情绪稳定性、信任感、同情心、自信心、焦虑感、聪慧性因子得分呈负相关(P<0.05);EPQ内外向因子得分与COPA-PI情绪稳定性、同众性、冲动性、攻击性、报复性、信任感、自信心、焦虑感、心理变态倾向、犯罪思维模式因子得分呈正相关,与同情心因子得分呈负相关(P<0.05);EPQ神经质因子与COPA-PI聪慧性因子得分呈正相关,与除同情心外的其余因子得分呈负相关(P<0.05);EPQ掩饰虚假因子得分与COPA-PI内外倾因子得分呈负相关,与其余因子得分呈正相关(P<0.05)。经EFA分析得到三因子结构方程模型,各条目共同度为0.51~0.94,累计方差贡献率为76.42%,对模型进行CFA分析得到拟合优度指数(GFI)、调整的拟合优度指数(AGFI)均>0.90,近似误差均方根(RMSEA)<0.08,均达到适配标准。结构方程模型中非标准化与标准化回归系数分别为0.70~1.35、0.64~0.97。结论SCL-90、EPQ、COPA-PI三个量表之间存在一定的内在关联性,在对服刑人员进行心理健康状况测量时,应联合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症状自评量表 艾森克人格问卷 中国服刑人员个性分测验 男性服刑人员 心理健康 关联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服刑人员申诉权保障探析——以诉冤机制构建为视角 被引量:6
13
作者 樊崇义 刘文化 《内蒙古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84-89,共6页
服刑人员申诉权作为一种救济权、一种监督权、一种程序意义上的权利,具有彻底实现救济、竭尽发现真实、防范冤假错案等正当性意义。西方法治国家一般都为服刑人员申诉权的实现提供了充分和完善的保障,既包括监狱内部的权利救济机制,又... 服刑人员申诉权作为一种救济权、一种监督权、一种程序意义上的权利,具有彻底实现救济、竭尽发现真实、防范冤假错案等正当性意义。西方法治国家一般都为服刑人员申诉权的实现提供了充分和完善的保障,既包括监狱内部的权利救济机制,又包括监狱外部的诉冤机制。我国服刑人员申诉、诉冤机制的构建应当着力培育开放的救济机制、网状的监督机制和完善的法律机制,以实现从理念到现实、从制度到实践、从授权到监督的过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服刑人员 申诉权 救济 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社区服刑人员社会支持系统调查研究——以上海为例 被引量:12
14
作者 章友德 李光勇 《华东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5年第2期32-38,共7页
上海市按照"政府主导推动、社团自主运行、社会多方参与"的总体思路开展社区服刑人员矫正工作,社区服刑人员社会支持服务是其中重要一环。本研究通过对社区服刑人员社会支持系统的分析发现:在社会层面,上海市形成了政府主导... 上海市按照"政府主导推动、社团自主运行、社会多方参与"的总体思路开展社区服刑人员矫正工作,社区服刑人员社会支持服务是其中重要一环。本研究通过对社区服刑人员社会支持系统的分析发现:在社会层面,上海市形成了政府主导下的多元化社会支持体系;在社区层面,社区非政府组织是社会支持服务体系的主体;在家庭层面,家庭是社区服刑人员社会支持服务的主体;在个人层面,专业社工是社区服刑人员社会支持服务的主体,社会帮教志愿者发挥辅助作用。在此多元化社会支持系统中,各主体都为社区服刑人员提供了多种形式的社会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上海 社区服刑人员 社会支持 实地调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深圳监狱服刑人员肺结核流行病学调查分析 被引量:4
15
作者 杨应周 吴清芳 +6 位作者 吕建文 吕德良 罗道泉 王东 莫政峰 段亚博 苏全兴 《中国防痨杂志》 CAS 2010年第9期594-595,共2页
关键词 流行病学调查分析 监狱服刑人员 肺结核病 深圳 2009年 发病情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服刑人员未成年子女的社会救助--基于儿童权利的视角 被引量:8
16
作者 范斌 童雪红 《学习与实践》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8期106-112,共7页
近年来,我国服刑人员未成年子女的生存和发展权益受到社会各界的重视,相关的制度安排和救助实践都取得了积极进展。从权利缺失到权利救济,是服刑人员未成年子女社会救助的发展逻辑。国家责任和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和代教代养、家庭协作... 近年来,我国服刑人员未成年子女的生存和发展权益受到社会各界的重视,相关的制度安排和救助实践都取得了积极进展。从权利缺失到权利救济,是服刑人员未成年子女社会救助的发展逻辑。国家责任和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和代教代养、家庭协作和亲属抚育,是服刑人员未成年子女社会救助的三种实践模式。如何加强社会救助主体之间的协同合作,整合社会资源,构建服刑人员未成年子女的社会福利体系,是服刑人员未成年子女权利更加充分实现的可能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服刑人员未成年子女 社会救助 社会抚育 儿童权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成年男性服刑人员心理健康状况研究 被引量:14
17
作者 王玉学 张春菊 《中国健康教育》 2008年第7期521-524,共4页
目的分析成年男性服刑人员心理健康状况,各影响因素与心理健康状况的关系,为教育改造服刑人员提供心理学依据。方法选取泰安市某监狱正在服刑的男性人员420人作为实验组,收回有效问卷374份。选取泰安市辖区内城乡男性居民386人,作为对... 目的分析成年男性服刑人员心理健康状况,各影响因素与心理健康状况的关系,为教育改造服刑人员提供心理学依据。方法选取泰安市某监狱正在服刑的男性人员420人作为实验组,收回有效问卷374份。选取泰安市辖区内城乡男性居民386人,作为对照人群,收回有效问卷338份。采用精神症状自评量表(SCL-90)评价服刑人员心理健康状况。结果服刑人员各项因子得分均高于对照组(P<0.01),心理问题的总检出率为55.08%,其中有44.39%的服刑人员心理问题与常模相比,达到了异常或严重(Z>2)的程度。未婚服刑人员强迫症状因子得分高于有婚姻史者,敌对因子得分高于离异丧偶者(P<0.05)。已服刑时间超过60个月者,在总分、抑郁、精神病性等因子得分方面显著高于已服刑时间少于12个月者(P<0.05)。结论男性服刑人员心理健康存在明显异常,服刑时间对心理健康问题有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男性服刑人员 心理健康 SCL-9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服刑人员未成年子女生存状况与社会救助研究——对浙江常山县、开化县和平湖市的调查 被引量:15
18
作者 严浩仁 陈鹏忠 殷导忠 《法治研究》 2009年第3期67-72,共6页
服刑人员未成年子女是一个十分特殊的少年群体,对他们的抚养、教育和保护是一个不可忽视的社会问题。本文就服刑人员未成年子女的生存状况实地走访了浙江省常山县、开化县和平湖市,期间调查了500名服刑人员子女,分析了服刑人员未成年子... 服刑人员未成年子女是一个十分特殊的少年群体,对他们的抚养、教育和保护是一个不可忽视的社会问题。本文就服刑人员未成年子女的生存状况实地走访了浙江省常山县、开化县和平湖市,期间调查了500名服刑人员子女,分析了服刑人员未成年子女的社会生存现状以及在生活、学习和心理健康状况等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为加强服刑人员未成年子女保护、营造良好的成长环境,从完善立法保护制度、强化政府管理职能、建立社会关爱体系、调适监狱行刑政策和健全社会救助机制五个方面探讨了服刑人员未成年子女的社会救助政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服刑人员 未成年子女 生存状况 社会救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服刑人员留守未成年子女的心理健康状况与社会支持 被引量:5
19
作者 王健 彭云龙 +1 位作者 孙学俊 张广岩 《中国心理卫生杂志》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146-149,共4页
目的:探讨服刑人员留守未成年子女心理健康与社会支持的基本状况及两者关系。方法:采用方便取样,从某监狱选取服刑人员(已服刑3年以上)留守未成年子女20名为研究组;另外,从本地区一所农村小学、初中和一所城镇小学、初中抽取学生406人,... 目的:探讨服刑人员留守未成年子女心理健康与社会支持的基本状况及两者关系。方法:采用方便取样,从某监狱选取服刑人员(已服刑3年以上)留守未成年子女20名为研究组;另外,从本地区一所农村小学、初中和一所城镇小学、初中抽取学生406人,采用最大限度配对法(考虑到城镇和农村、年龄、性别等),选取父亲或父母均在外地工作的学生(留守时间3年以上)20人为对照组。采用心理健康诊断测验(Mental Health Diagnosis,MHT)和社会支持评定量表(Social support scale,SSRS)对两组学生进行测查。结果:研究组在MHT对人焦虑和身体症状维度上的平均秩次均高于对照组[10.23vs.4.70,11.50vs.5.50,均P<0.05],在SSRS各维度得分上两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支持利用度对服刑人员留守未成年子女心理健康状况具有负向预测作用(β=-0.51,P=0.021)。结论:服刑人员留守未成年子女对人焦虑和躯体症状方面的心理问题突出,提高服刑人员留守未成年子女对社会支持利用度有利于改善其心理健康状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服刑人员 留守未成年子女 心理健康 社会支持 对照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7省市自治区服刑人员焦虑水平研究 被引量:4
20
作者 孙畅 张振声 《中国健康教育》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303-307,共5页
目的了解我国监狱服刑人员的焦虑水平,为制定科学有效的服刑人员情绪管理策略和改造措施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分层随机抽样的方法,对北京、天津、安徽等7个省市自治区27个监狱的服刑人员共9283人进行调查。结果全体被试服刑人员的焦虑得... 目的了解我国监狱服刑人员的焦虑水平,为制定科学有效的服刑人员情绪管理策略和改造措施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分层随机抽样的方法,对北京、天津、安徽等7个省市自治区27个监狱的服刑人员共9283人进行调查。结果全体被试服刑人员的焦虑得分均值为(34.01±4.28)分,绝大部分服刑人员的焦虑水平处于较轻或一般程度,分别占48.48%和41.64%;不同年龄组间(χ~2=60.402,P<0.01)、不同文化程度组间(χ~2=118.953,P<0.01)、不同家庭状况组间(χ~2=62.177,P<0.01)、不同与家人关系组间(χ~2=259.607,P<0.01)、不同犯罪类型间(χ~2=32.753,P<0.01)、不同刑期组间(χ~2=41.888,P<0.01)以及不同判决认知间(χ~2=182.101,P<0.01)的焦虑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总体来说,服刑人员的焦虑程度尚在可控范围之内,但是仍应注意对其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应重点关注自认判决不公、单亲家庭的服刑人员的情绪状态,注意引导服刑人员与家人的良好相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服刑人员 焦虑水平 影响因素 调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