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4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有限维模型的舌图像颜色校正方法可行性研究 被引量:6
1
作者 蔡轶珩 曹美玲 +1 位作者 张新峰 沈兰荪 《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 2007年第5期116-121,共6页
在中医舌诊客观化的研究中,舌图像颜色数据的准确记录是后续计算机分析的基础。为消除光照环境和采集设备的变化对图像数据的影响,采集的图像必须进行颜色校正。在基于光谱反射率还原的颜色校正方法中,有限维模型是光谱反射率降维的有... 在中医舌诊客观化的研究中,舌图像颜色数据的准确记录是后续计算机分析的基础。为消除光照环境和采集设备的变化对图像数据的影响,采集的图像必须进行颜色校正。在基于光谱反射率还原的颜色校正方法中,有限维模型是光谱反射率降维的有效方法。本文从光谱反射率复原角度,对舌色范围进行了有限维模型分析,并初步分析了有限维模型近似舌色光谱反射率的误差,结果表明前三个基函数的特征值能量高达99.13%,由其估计的光谱反射率曲线计算得到的颜色值与实际值比较接近,由此证实了基于有限维模型的舌图像颜色校正方法具有一定的可行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限维模型 颜色校正 舌象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圆形利兹线绕组高频损耗三维快速计算模型 被引量:3
2
作者 赵志刚 刘朝阳 +2 位作者 贾慧杰 陈天缘 郑宇萱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9期7901-7910,I0035,共11页
绕组损耗作为高频变压器总体损耗的重要组成,是影响磁性元件体积、效率和温升的关键参数。利兹线复杂的三维绞合结构,可以有效降低高频集肤效应与邻近效应引起的附加绕组损耗,广泛应用于高频变压器。然而,利兹线绕组内部的涡流分布极为... 绕组损耗作为高频变压器总体损耗的重要组成,是影响磁性元件体积、效率和温升的关键参数。利兹线复杂的三维绞合结构,可以有效降低高频集肤效应与邻近效应引起的附加绕组损耗,广泛应用于高频变压器。然而,利兹线绕组内部的涡流分布极为复杂,现有解析计算方法需要对模型进行较多简化和近似处理,难以精确表征利兹线绕组高频涡流效应。数值计算方法需要对利兹线进行精细化建模,造成计算资源的严重耗费。因此,如何准确、快速计算利兹线绕组损耗对高频磁性元件的优化设计具有重要意义。该文通过分析利兹线绕组损耗机理,并基于解析法与有限元数值法,建立一种同时考虑绕组端部效应及圆形利兹线绞合结构的绕组损耗三维快速计算模型。最后,针对两种不同利兹线绕组的变压器模型,从计算精度和计算成本的角度分别进行详细的实验研究与对比分析。结果表明,所提模型实现了宽频范围内圆形利兹线绕组损耗的精确、高效计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利兹线 Tourkhani模型 邻近效应 集肤效应 有限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有限维线性模型的监督颜色回归恒常性算法 被引量:4
3
作者 刘关松 徐建国 +2 位作者 吕嘉雯 梁成 高敦岳 《华东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4期423-425,共3页
提出了一种监督颜色回归恒常性算法 ,可将某种光照条件下获得的颜色值转换到事先确定的标准光照下的颜色值 ,该算法基于表面反射的有限维线性模型 ,利用多元线性回归方程的最小二乘法求解转换矩阵和修正矢量。给出了算法的基本思想和实... 提出了一种监督颜色回归恒常性算法 ,可将某种光照条件下获得的颜色值转换到事先确定的标准光照下的颜色值 ,该算法基于表面反射的有限维线性模型 ,利用多元线性回归方程的最小二乘法求解转换矩阵和修正矢量。给出了算法的基本思想和实验结果 ,同以前的算法相比 ,本算法应用条件几乎不受限制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限线性模型 监督颜色回归恒常性算法 颜色板 光照条件 图像识别 表面反射 颜色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CT图像建立人体足部骨骼三维有限元模型的研究 被引量:28
4
作者 胡小春 郭松青 叶铭 《合肥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9期1188-1191,共4页
讨论了建立人体足部骨骼有限元模型的必要性;针对其形状复杂、数量多、体积小和关节多的特点,分析探讨了基于2 mm层厚的CT图像建立人体足部骨骼三维有限元模型的主要途径。介绍了从CT扫描图像提取骨骼边缘轮廓数据,再分别采用不同的CAD... 讨论了建立人体足部骨骼有限元模型的必要性;针对其形状复杂、数量多、体积小和关节多的特点,分析探讨了基于2 mm层厚的CT图像建立人体足部骨骼三维有限元模型的主要途径。介绍了从CT扫描图像提取骨骼边缘轮廓数据,再分别采用不同的CAD软件建立骨骼轮廓线模型和三维实体模型,最后在ANSYS中建立完整的三维人体足部骨骼有限元模型的过程和结果,并且讨论了利用IGES文件实现不同软件之间的模型转换的有关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T图像 人体足部骨骼 有限模型 CAD/CAE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5维有限元分析高铁荷载下准饱和横观各向同性地基振动特性 被引量:2
5
作者 高广运 耿建龙 +2 位作者 张其唯 张璐璐 司志鹏 《振动与冲击》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5期298-308,共11页
为分析高铁荷载下准饱和横观各向同性地基振动特性,推导了准饱和横观各向同性地基2.5维有限元控制方程,建立了列车-轨道-准饱和横观各向同性地基2.5维有限元模型,对比研究了不同车速下饱和与准饱和横观各向同性地基的振动特性,分析了准... 为分析高铁荷载下准饱和横观各向同性地基振动特性,推导了准饱和横观各向同性地基2.5维有限元控制方程,建立了列车-轨道-准饱和横观各向同性地基2.5维有限元模型,对比研究了不同车速下饱和与准饱和横观各向同性地基的振动特性,分析了准饱和横观各向同性地基土体参数对振动特性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准饱和横观各向同性地基表面产生的向上和向下位移均大于饱和地基。不同车速下准饱和地基振动位移均大于饱和地基,但超静孔压远小于饱和地基;车速越高,饱和与准饱和地基表面振动位移越大而衰减越慢,超静孔压越大且衰减越快,轨道中心处准饱和与饱和地基位移相差越大。准饱和地基竖向振动位移和超静孔压随水平弹性模量和垂直弹性模量的增加而减小,随水平泊松比增加而增大,随垂直泊松比增加而减小,随垂直剪切模量增加而减小。垂直弹性模量较水平弹性模量对地面竖向振动位移影响更大。与水平泊松比相比,垂直泊松比对准饱和横观各向同性地基竖向振动位移峰值和超静孔压影响更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铁 准饱和横观各向同性地基 2.5有限模型 地面振动 土体参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考虑卡箍预紧状态的空间管路3维有限元建模 被引量:1
6
作者 季文豪 孙伟 《航空发动机》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155-160,共6页
为了准确分析管路系统的振动应力,在合理引入卡箍预紧状态的前提下,提出了一种空间管路3维有限元建模方法,创建了管路3维实体有限元模型。通过分析上下箍带对管路的夹紧力,确定了模拟卡箍力学特性的弹簧单元刚度值分布规律;卡箍不同位... 为了准确分析管路系统的振动应力,在合理引入卡箍预紧状态的前提下,提出了一种空间管路3维有限元建模方法,创建了管路3维实体有限元模型。通过分析上下箍带对管路的夹紧力,确定了模拟卡箍力学特性的弹簧单元刚度值分布规律;卡箍不同位置处的水平和竖直方向的刚度存在比例关系,且比例关系与位置角和方向有关;给出了用实体单元并引入上述卡箍约束的有限元建模流程,其中每个卡箍用2个同面并按照节点分布的弹簧组来模拟,真实地反映了管路的几何特征和卡箍的约束状态,能够适应管路系统动应力求解的需求;搭建了对应模态和谐响应分析的试验装置,并将试验结果和仿真结果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相对于管单元,采用考虑卡箍预紧的管路系统3维有限元建模方法得到的固有频率和应力响应结果更贴近实测结果,仿真计算与实测的振动应力偏差小于2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卡箍预紧状态 空间管路 3有限模型 谐响应分析 应力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车用电涡流缓速器转子盘流场有限元分析 被引量:6
7
作者 刘成晔 何仁 衣丰艳 《汽车工程》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452-454,共3页
简要介绍了车用电涡流缓速器的工作原理,建立了6191HS型电涡流缓速器转子盘叶片二维有限元模型,确定适当的边界条件并对流场进行了数值分析,显示了叶片上的压力和叶间速度分布,其数值分析结果有利于叶片结构的改进设计,以达到降低转子... 简要介绍了车用电涡流缓速器的工作原理,建立了6191HS型电涡流缓速器转子盘叶片二维有限元模型,确定适当的边界条件并对流场进行了数值分析,显示了叶片上的压力和叶间速度分布,其数值分析结果有利于叶片结构的改进设计,以达到降低转子盘温升,提高电涡流缓速器制动稳定性的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缓速器 叶片 有限 电涡流缓速器 对流场 有限元分析 转子 车用 有限模型 叶片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加盖状态对铁包内铁水温降行为的影响
8
作者 邓凇任 金雅璇 +3 位作者 韩伟刚 沙远洋 庄辉 丁旭 《冶金能源》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27-33,共7页
针对包盖的工作状态对铁包内铁水温降的影响尚不明确的问题,文章采用COMSOL Multiphysics 6.0软件,对首钢京唐300 t铁水包运行过程中包盖密封性和耐材完整性对铁水温降的影响进行了二维有限元数值模拟。结果表明:包体与包盖间隙为20、12... 针对包盖的工作状态对铁包内铁水温降的影响尚不明确的问题,文章采用COMSOL Multiphysics 6.0软件,对首钢京唐300 t铁水包运行过程中包盖密封性和耐材完整性对铁水温降的影响进行了二维有限元数值模拟。结果表明:包体与包盖间隙为20、120、220 mm时,对应的最终铁水平均温度分别为1 379.18、1 377.20和1 375.74℃;包盖耐材无破损及径向破损宽度分别为1/8、2/8、3/8时,最终铁水平均温度分别为1 379.18、1 374.14 、1 372.86和1 371.86℃。建议钢铁企业加强在线铁水包运行管理,定期清理包口粘渣,及时修复包盖耐材破损,提高铁水包包盖完整性和密封性,达到降低铁钢界面铁水温降的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铁水包 包盖 铁水温降 有限模型 数值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Maxwell的无刷直流电动机有限元分析 被引量:1
9
作者 陈忠 《广东电力》 2011年第7期9-11,79,共4页
利用有限元分析软件麦克斯韦(Maxwell)软件建立无刷直流电动机的二维有限元模型,采用Maxwell 2D进行有限元场计算,并对无刷直流电动机负载时的瞬态电磁场和动态性能进行分析,分析结果表明其设计是可行的。
关键词 无刷直流电动机 有限模型 瞬态磁场 动态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体积混凝土底板微振动控制能力的测试与分析 被引量:1
10
作者 荣慕宁 顾雅彬 +3 位作者 郑明 聂鑫 樊健生 刘宇飞 《地震工程与工程振动》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15-124,共10页
为测试北京光源这一精密科学设施中大体积混凝土底板的微振动控制能力,通过在建设现场进行短期测试和24 h长期监测的方式对底板微振动水平和微振动控制能力进行了评估。结果表明:在2次短期测试过程中,底板表面微振动位移有效值主要分布... 为测试北京光源这一精密科学设施中大体积混凝土底板的微振动控制能力,通过在建设现场进行短期测试和24 h长期监测的方式对底板微振动水平和微振动控制能力进行了评估。结果表明:在2次短期测试过程中,底板表面微振动位移有效值主要分布在10~50 nm之间,而在24 h监测过程中,底板表面微振动位移有效值主要在分布20 nm以下;大体积混凝土底板对10 Hz以上垂直于地面方向的微振动及5 Hz以上水平向的微振动体现出较好的控制作用;大体积混凝土底板最大能够将垂直地面方向微振动水平降低24%,水平向微振动水平降低34%,底板对水平向微振动控制能力略优于对竖向微振动的控制能力。建立了二维简化有限元模型,讨论了改变混凝土层密度、刚度及厚度对底板微振动控制能力的影响,模拟结果表明在现有激励条件下,增大底板配筋层厚度或素混凝土层密度对底板竖向微振动控制能力无明显影响,但对水平向微振动控制能力产生不利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精密科学设施 现场测试 大体积混凝土底板 微振动控制 位移有效值 有限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铁荷载下软土地基振动与塑性变形特性 被引量:1
11
作者 纪颖波 张继严 +3 位作者 毕俊伟 高广运 徐晨晓 李燕姚 《中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4615-4627,共13页
为明确高铁运行引起的软土地基塑性变形特性,将高铁动荷载下地基振动小应变问题视为材料非线性问题,视地基土体为弹塑性介质,基于2.5维有限元法、后向欧拉积分算法和一致切线刚度法,推导列车-轨道-弹塑性软土地基振动变形的2.5维有限元... 为明确高铁运行引起的软土地基塑性变形特性,将高铁动荷载下地基振动小应变问题视为材料非线性问题,视地基土体为弹塑性介质,基于2.5维有限元法、后向欧拉积分算法和一致切线刚度法,推导列车-轨道-弹塑性软土地基振动变形的2.5维有限元计算方法。以上海典型软土地基为例,研究轨道平滑的准静态列车荷载和考虑轨道不平顺的修正列车荷载引起的地基振动与塑性变形特性。研究结果表明:这两类列车荷载引起的最大振动位移均出现在轨道下方地表处,振动位移沿地表和深度的衰减速率随车速提高逐渐提高。相较于准静态列车荷载,当车速为200 km/h时,轨道不平顺对振动位移的影响可忽略;当车速接近或超过临界速度时,修正列车荷载下软土地基中的振动波叠加干涉现象更为强烈,且振动位移显著增大,轨道不平顺的影响显著。两类列车荷载下地基土体塑性变形主要集中在距轨道中心水平4.0 m、深度2.0 m以内,存在下沉和隆起的塑性变形区,轨道不平顺引起塑性变形增大数倍。软土地基的振动位移和塑性变形在准静态荷载下由类共振条件控制,而在修正列车荷载下受轨道不平顺激励力和移动轮轴力产生的振动波叠加效应影响显著,由类共振条件和轨道不平顺激励力共同控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塑性变形 高速铁路 软土地基 弹塑性 2.5有限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光谱照明的中医面部光谱反射率复原 被引量:2
12
作者 王立娜 蔡轶珩 盛楠 《计算机辅助设计与图形学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501-508,共8页
为精确、全面地描述中医望诊面色,提出一种利用光谱反射率进行面部各像素点颜色表述的方法.首先基于有限维模型对面部光谱反射率基函数进行分析;然后设计了面部多光谱照明信息采集系统,从光谱角度确定适用于面部光谱反射率复原的光照光... 为精确、全面地描述中医望诊面色,提出一种利用光谱反射率进行面部各像素点颜色表述的方法.首先基于有限维模型对面部光谱反射率基函数进行分析;然后设计了面部多光谱照明信息采集系统,从光谱角度确定适用于面部光谱反射率复原的光照光谱组合,并基于平场校正原理对图像进行均匀性校正,解决了图像采集过程中光照不均匀问题;最后建立多光谱图像数据与对应光谱反射率之间的函数关系模型.实验结果表明,利用该方法进行面部光谱复原,仅需较少参数即可达到更好的复原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光谱照明 光谱反射率复原 有限维模型 面诊客观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焊料层空洞对IGBT器件热稳定性的影响 被引量:27
13
作者 肖飞 罗毅飞 +1 位作者 刘宾礼 夏燕飞 《高电压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1499-1506,共8页
为了查明封装疲劳对绝缘栅双极型晶体管(IGBT)热特性的影响,从封装结构的角度分析了焊料层空洞对IGBT器件热稳定性的影响规律。首先建立了IGBT芯片封装的有限元模型,然后结合传热学分析了焊料层空洞大小、位置以及分布对IGBT芯片最高... 为了查明封装疲劳对绝缘栅双极型晶体管(IGBT)热特性的影响,从封装结构的角度分析了焊料层空洞对IGBT器件热稳定性的影响规律。首先建立了IGBT芯片封装的有限元模型,然后结合传热学分析了焊料层空洞大小、位置以及分布对IGBT芯片最高结温的影响规律并进行了仿真,最后基于加速寿命实验进行了验证。结果表明:空洞率相同时,芯片对角线上的空洞对芯片最高结温的影响最大;位置相同时,芯片顶点位置空洞大小的变化对芯片最高结温的影响最大;2种情况下,单个空洞的影响均大于相同空洞率下的空洞分布影响,而空洞分布中的中心集中分布对芯片最高结温的影响最大;芯片最高结温随空洞率增大而近似呈线性关系增大,芯片结壳热阻与空洞率也近似呈线性关系增大,验证了理论分析的正确性。研究结论可从封装疲劳的角度对IGBT尽限应用提供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焊料层空洞 器件热稳定性 空洞率 3有限模型 结温 结壳热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多点输入的地铁引起房屋振动评价研究 被引量:14
14
作者 楼梦麟 李守继 +1 位作者 丁洁民 陆秀丽 《振动与冲击》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2期84-87,共4页
建立结构二维有限元分析模型,利用现场实测地铁运行引起地面振动加速度时程记录,采用多点输入,计算刚性地基上一框架结构由于地铁运行引起的振动加速度值;在此基础上,利用傅里叶变换计算1/3倍频程1Hz~80Hz内各频段对应的振动加速度级... 建立结构二维有限元分析模型,利用现场实测地铁运行引起地面振动加速度时程记录,采用多点输入,计算刚性地基上一框架结构由于地铁运行引起的振动加速度值;在此基础上,利用傅里叶变换计算1/3倍频程1Hz~80Hz内各频段对应的振动加速度级。利用同样的计算模型,采用一致输入和行波输入计算结构的振动强度;比较三种激励方式的计算结果,从而考察行波效应等对结构振动的影响。对地铁引起房屋振动做出评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点输入 有限模型 频域分析 振动加速度级 振动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牙釉质和牙髓不同材料属性对牙周组织应力分布的影响 被引量:2
15
作者 刘展 钱英莉 樊瑜波 《四川大学学报(工程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187-191,共5页
对比分析区分牙釉质和牙髓与否对牙周组织应力分布的影响,指导建模时是否考虑牙釉质和牙髓。选用正常形态的下颌中切牙,基于CT扫描建立3维有限元模型,所有结构都采用各自的材料属性,在此基础上,将牙釉质、牙髓分别考虑为和牙本质相同的... 对比分析区分牙釉质和牙髓与否对牙周组织应力分布的影响,指导建模时是否考虑牙釉质和牙髓。选用正常形态的下颌中切牙,基于CT扫描建立3维有限元模型,所有结构都采用各自的材料属性,在此基础上,将牙釉质、牙髓分别考虑为和牙本质相同的材料属性,施加与5种典型正畸牙移动相对应的载荷,对3个模型在相同载荷作用下牙周组织的vonMises应力进行比较。结果表明,将牙本质的材料属性赋予牙釉质和牙髓导致牙根的最大应力差异分别为21.43%和9.25%,而对牙周膜和牙槽骨的计算结果几乎没有影响。当研究对象是牙体时,模型应区分牙釉质和牙髓;而当研究对象是牙周膜和牙槽骨时,则可不做区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牙釉质 牙髓 材料属性 3有限模型 应力分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视盘生物力学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3
16
作者 钱道卫 刘金华 《眼科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7期551-553,共3页
生物力学因素与青光眼视神经病变有关,筛板处的缺血和作用于该处的机械压力,在青光眼的轴浆流损害中起着重要作用。根据生物力学的基本原理,分析视盘的几何形状、材料特性、周边环境和机械负荷等生物力学环境,建立计算机辅助的视盘3-维... 生物力学因素与青光眼视神经病变有关,筛板处的缺血和作用于该处的机械压力,在青光眼的轴浆流损害中起着重要作用。根据生物力学的基本原理,分析视盘的几何形状、材料特性、周边环境和机械负荷等生物力学环境,建立计算机辅助的视盘3-维有限元素模型,观察在不同眼压下视盘周围巩膜的结缔组织,筛板前后的神经组织,筛板,巩膜管壁的张力、压力和变形;研究视盘生物力学特点与青光眼视功能丧失的关系,探讨青光眼的病因及不同个体对眼压的易感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光眼 视盘 眼压 生物力学 3-有限元素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铁路环境振动的隔振堤数值分析 被引量:2
17
作者 卢华喜 周瑜健 +1 位作者 高志成 梁平英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2248-2254,共7页
为减小铁路运营引起的环境振动,提出了一种新的隔振方法——隔振堤。建立了隔振堤-土体-路基的二维有限元计算模型,研究了隔振堤材料、坡角、地基土性质、隔振堤的中空大小、转角数量对铁路环境振动隔振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隔振堤的... 为减小铁路运营引起的环境振动,提出了一种新的隔振方法——隔振堤。建立了隔振堤-土体-路基的二维有限元计算模型,研究了隔振堤材料、坡角、地基土性质、隔振堤的中空大小、转角数量对铁路环境振动隔振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隔振堤的材料弹性模量越大,场地土体的弹性模量越小,其隔振效果越好;陡坡角隔振堤在近隔振堤区域的隔振效果更明显,但中坡脚和缓坡脚隔振堤在远侧的隔振效果更好;中空对隔振堤的隔振效果几乎没有影响;随着隔振堤转角数量的增加,非振动放大区内隔振堤的减振效果更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隔振堤 铁路环境振动 有限模型 加速度 振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脉冲除冰系统线圈的设计及优化 被引量:1
18
作者 王渊 朱春玲 付斌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16年第9期99-102,108,共5页
对电脉冲除冰系统线圈和铝板之间产生冲击力进行研究。从能量传递的角度对系统放电过程进行数值计算,在计算峰值电流和峰值时间时考虑线圈感抗、电容容抗和导线电阻等因素。峰值电流计算结果导入二维有限元模型,通过改变线圈与铝板的参... 对电脉冲除冰系统线圈和铝板之间产生冲击力进行研究。从能量传递的角度对系统放电过程进行数值计算,在计算峰值电流和峰值时间时考虑线圈感抗、电容容抗和导线电阻等因素。峰值电流计算结果导入二维有限元模型,通过改变线圈与铝板的参数对冲击力进行分析。搭建电脉冲除冰系统力学实验台,进行冲击力实验,分析影响冲击力峰值的因素。对所得冲击力进行分析并与仿真结果进行对比。得出一种有效的平板线圈设计优化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脉冲除冰系统 有限模型 冲击力实验 平板线圈设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Finite element analysis of contact fatigue and bending fatigue of a theoretical assembling straight bevel gear pair 被引量:15
19
作者 邓松 华林 +1 位作者 韩星会 黄松 《Journal of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SCIE EI CAS 2013年第2期279-292,共14页
The aim of this work is to propose a 3D FE model of a theoretical assembling straight bevel gear pair to analyze the contact fatigue on the tooth surface and the bending fatigue in the tooth root. Based on the cumulat... The aim of this work is to propose a 3D FE model of a theoretical assembling straight bevel gear pair to analyze the contact fatigue on the tooth surface and the bending fatigue in the tooth root. Based on the cumulative fatigue criterion and the stress-life equation, the key meshing states of the gear pair were investigated for the contact fatigue and the bending fatigue. Then, the reliability of the proposed model was proved by comparing the calculation result with the simulation result. Further study was performed to analyze the variation of the contact fatigue stress and the bending fatigue stress under different loads. Furthermore, the roles of the driving pinion and the driven gear pair were evaluated in the fatigue life of the straight bevel gear pair and the main fatigue failure mode was determined for the significant gear.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fatigue failure of the driving pinion is the main fatigue failure for the straight bevel gear pair and the bending fatigue failure is the main fatigue failure for the driving pin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traight bevel gear finite element method contact fatigue bending fatigue
在线阅读 下载PDF
Numerical simulation of tire/soil interaction using a verified 3D finite element model 被引量:6
20
作者 Namjoo Moslem Golbakhshi Hossein 《Journal of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SCIE EI CAS 2014年第2期817-821,共5页
The compaction and stress generation on terrain were always investigated based on empirical approaches or testing methods for tire/soil interaction.However,the analysis should be performed for various tires and at dif... The compaction and stress generation on terrain were always investigated based on empirical approaches or testing methods for tire/soil interaction.However,the analysis should be performed for various tires and at different soil strengths.With the increasing capacity of numerical computers and simulation software,finite element modeling of tire/terrain interaction seems a good approach for predicting the effect of change on the parameters.In this work,an elaborated 3D model fully complianning with the geometry of radial tire 115/60R13 was established,using commercial code Solidwork Simulation.The hyper-elastic and incompressible rubber as tire main material was analyzed by Moony-Rivlin model.The Drucker-Prager yield criterion was used to model the soil compaction.Results show that the model realistically predicts the laboratory tests outputs of the modeled tire on the soft soi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ire/soil interaction finite element method(FEM) soil compaction stress distribution inflation pressure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