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有限结构模型的颅内出血CT图像的识别及出血体积计算 被引量:3
1
作者 魏敏 黄人璆 庄镇泉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5期580-585,共6页
通过对颅内组织及出血部位CT值特性的正确分析 ,在对原始CT图像进行一系列的处理 :滤波、增强、二值化的基础上 ,用模式识别中最优阀值的方法 ,实现了对出血部位的正确分割 ,并通过空间插值的方法 ,较精确地计算出血部位的体积 .
关键词 有限结构模型 CT值 颅内出血 体积计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模态综合技术的结构有限元模型修正 被引量:22
2
作者 刘洋 段忠东 周道成 《振动.测试与诊断》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287-291,共5页
由于结构的动力分析需要大量的计算时间和占用大量的计算机内存,常规的数值迭代计算方法难以实现,提出了基于模态综合技术的模型修正方法。该方法首先得到缩减后结构模型的频率与振型,并将该振型转换为缩减前模型物理坐标下的振型。然后... 由于结构的动力分析需要大量的计算时间和占用大量的计算机内存,常规的数值迭代计算方法难以实现,提出了基于模态综合技术的模型修正方法。该方法首先得到缩减后结构模型的频率与振型,并将该振型转换为缩减前模型物理坐标下的振型。然后,用缩减后模型的频率和转换后的振型,共同构成模型修正的优化目标函数,进而通过优化求解实现结构的模型修正。该方法既保证了计算精度又提高了模型修正的计算效率,使大型复杂结构的模型修正成为可能。最后,对某吊杆拱桥模型进行了动态测试和模型修正,验证了该算法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构有限模型修正 动力子结构 模态综合 优化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修正结构有限元模型的一种方法 被引量:5
3
作者 周传荣 Link M. 《振动工程学报》 EI CSCD 1989年第4期70-75,共6页
本文讨论了一个寻找结构有限元模型的误差源和对它进行修正的方法.为了减少待修正模型的未知参数数目,将质量、刚度矩阵描述为设计变量的函数.在此基础上,先用少量测得的静位移数据修正刚变矩阵;然后用少数几阶实验的固有频率、固有振... 本文讨论了一个寻找结构有限元模型的误差源和对它进行修正的方法.为了减少待修正模型的未知参数数目,将质量、刚度矩阵描述为设计变量的函数.在此基础上,先用少量测得的静位移数据修正刚变矩阵;然后用少数几阶实验的固有频率、固有振型数据修正质量矩阵.为了避免测量旋转自由度的静位移和固有振型分量的困难,还讨论了聚缩模型的修正问题.最后,文中附有算例及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建立模型 修正结构有限模型 聚缩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纳米颗粒增强金属基复合材料微结构有限元模型研究 被引量:7
4
作者 李宇罡 王斐霏 +2 位作者 李险峰 王浩伟 苏跃增 《材料导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4期134-138,143,共6页
综合运用图像处理、几何建模、有限元网格剖分等技术,改进了一种基于SEM照片建立颗粒增强金属基复合材料二维微结构有限元模型的方法,使其能够充分适用于纳米级颗粒增强金属基复合材料。利用改进后的方法建立了原位自生纳米TiB2颗粒增强... 综合运用图像处理、几何建模、有限元网格剖分等技术,改进了一种基于SEM照片建立颗粒增强金属基复合材料二维微结构有限元模型的方法,使其能够充分适用于纳米级颗粒增强金属基复合材料。利用改进后的方法建立了原位自生纳米TiB2颗粒增强A356复合材料的微结构有限元模型,并用该模型进行了TiB2/A356复合材料室温单轴拉伸模拟。结果表明,模拟数据与实验数据贴合性较好,误差较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图像处理 几何建模 纳米颗粒增强金属基复合材料 结构有限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利用一种混合梁单元修正结构半刚性节点及边界条件 被引量:3
5
作者 刘洋 段忠东 周道成 《振动与冲击》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9期39-47,共9页
针对半刚性节点结构的节点及边界条件的有限元模型修正问题进行了研究。由于现有的修正算法均是针对半刚性节点所具有的转动柔性进行研究,而实际结构的节点往往沿剪切方向也具有一定的柔性,所以为了同时修正半刚性节点所具有的转动及剪... 针对半刚性节点结构的节点及边界条件的有限元模型修正问题进行了研究。由于现有的修正算法均是针对半刚性节点所具有的转动柔性进行研究,而实际结构的节点往往沿剪切方向也具有一定的柔性,所以为了同时修正半刚性节点所具有的转动及剪切柔性,提出了一种适合于有限元模型修正的混合梁单元。此外,针对结构边界条件的模型修正问题,提出了一种参数化的修正方法。最后,将所提方法应用于一个梁式结构的有限元模型修正问题。通过测试得到的结构频率、振型成功修正了该梁式结构的节点及边界的连接刚度,从而验证了所提方法的可行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构有限模型修正 半刚性节点 优化技术 混合梁单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自适应耦合局部最优法及其在模型修正中的应用 被引量:2
6
作者 刘洋 段忠东 《振动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54-61,共8页
耦合局部最优法作为一种新型的优化技术,既具有高效的搜索速度又具有全局搜索能力。然而,对于大规模优化问题,该方法容易陷入局部最优;另外,梯度信息在该项技术中起着重要作用,而对于复杂问题往往不能得到精确的梯度信息,从而使得该算... 耦合局部最优法作为一种新型的优化技术,既具有高效的搜索速度又具有全局搜索能力。然而,对于大规模优化问题,该方法容易陷入局部最优;另外,梯度信息在该项技术中起着重要作用,而对于复杂问题往往不能得到精确的梯度信息,从而使得该算法的全局搜索能力下降。本文分别从初始种群的确定、变步长搜索、自调节种群三方面对原算法进行了改进,提出了自适应耦合局部最优法,使之具备解决多变量复杂优化问题的能力。通过两个测试函数验证了改进算法比原有算法更易于得到全局最优解并保持较高的计算效率。最后,采用一个试验算例验证了自适应耦合局部最优法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构有限模型修正 优化技术 耦合局部最优法 自适应耦合局部最优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火弯板梯形加热变形机理研究 被引量:2
7
作者 张成龙 杨平 齐亮 《舰船科学技术》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106-111,共6页
水火弯板热成形方法通过对钢板的加热和冷却来实现板的变形,达到符合要求的曲面形状,是目前国内外主流船体外板加工方式。梯形加热是一种新型的加工方式,本质上属于收边加热,是收边加热工艺当中板边加热面积最大的一种成形方式,成形效... 水火弯板热成形方法通过对钢板的加热和冷却来实现板的变形,达到符合要求的曲面形状,是目前国内外主流船体外板加工方式。梯形加热是一种新型的加工方式,本质上属于收边加热,是收边加热工艺当中板边加热面积最大的一种成形方式,成形效果好。基于Ansys有限元仿真软件,在单加热线和"双重"加热线研究的基础上,对梯形加热的温度场和变形场进行研究,得出一系列温度场和变形场的计算结果,为预测梯形加热工艺的变形和将来实现水火弯板自动化加工奠定一定的研究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火弯板 梯形加热 热成形 高斯热源 热-结构有限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Longitudinal forces of continuously welded track on high-speed railway cable-stayed bridge considering impact of adjacent bridges 被引量:32
8
作者 戴公连 闫斌 《Journal of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SCIE EI CAS 2012年第8期2348-2353,共6页
A proven beam-track contact model was used to analyze the track-structure interaction of CWR (continuously welded track) on bridge. Considering the impact of adjacent bridges, the tower-cable-track-beam-pier-pile fini... A proven beam-track contact model was used to analyze the track-structure interaction of CWR (continuously welded track) on bridge. Considering the impact of adjacent bridges, the tower-cable-track-beam-pier-pile finite element model of the cable-stayed bridge was established. Taking a bridge group including 40-32m simply-supported beam and (32+80+112)m single-tower cable-stayed bridge and 17-32m simply-supported beam on the Kunming-Shanghai high-speed railway as an example, the characteristics of CWR longitudinal force on the cable-stayed bridge were studied. It is shown that adjacent bridges must be considered in the calculation of the track expansion force and bending force on cable-stayed bridge. When the span amount of adjacent bridges is too numerous, it can be simplified as six spans; the fixed bearing of adjacent simply-supported beams should be placed on the side near the cable-stayed bridge; the track expansion device should be set at the bridge tower to reduce the track force near the bridge abutmen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igh-speed railway continuously welded track cable-stayed bridge simply-supported beam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长周期地面运动和SSI效应对风机动力响应的影响 被引量:4
9
作者 霍涛 《振动与冲击》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142-150,共9页
针对建设在软土地基上的大功率风机结构,需要同时考虑长周期地面运动和土-结构相互作用(SSI)的影响。为了全面研究长周期地面运动和SSI效应对风机塔筒结构动力响应的影响,首先基于某1.25 MW变桨距风机结构建立了包含叶片、机舱、塔筒和... 针对建设在软土地基上的大功率风机结构,需要同时考虑长周期地面运动和土-结构相互作用(SSI)的影响。为了全面研究长周期地面运动和SSI效应对风机塔筒结构动力响应的影响,首先基于某1.25 MW变桨距风机结构建立了包含叶片、机舱、塔筒和基础的结构整体有限元模型,并进行了模态分析。其次在世界地震记录数据库中选择了1条普通波(EI-Cento波)和2条长周期波(HKD054波和CDAO波),并对两种波的时频特性进行对比分析,同时建立了考虑与不考虑SSI效应的对比模型。最后利用ANSYS软件并采用时程分析法对考虑与不考虑SSI效应的风机结构在两类地震波作用下的地震响应进行对比分析,并对叶片与塔筒的碰撞问题、门洞区域的应力集中、机舱内主轴在剪力作用下的破坏以及基础的失效问题进行了进一步的研究。结果表明:长周期地震作用下的风机结构位移、加速度、应力和内力响应值均大于普通波作用下的结果,在此基础上某些响应甚至会被SSI效应进一步放大。因此在风机结构的抗震设计中需要考虑长周期地震作用和SSI响应的影响,特别是在软土地基区域。另外,塔筒与门框连接区域、机舱内主轴和基础等薄弱区域需要适当加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机结构整体有限模型 风机塔筒结构 长周期地面运动 土-结构相互作用(SSI) 动力响应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Dynamic analysis and nonlinear identification of space deployable structure 被引量:1
10
作者 郭宏伟 刘荣强 邓宗全 《Journal of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SCIE EI CAS 2013年第5期1204-1213,共10页
The dynamic equivalent continuum modeling method of the mast which is based on energy equivalency principle was investigated. And three kinds of mast dynamic model were established, which were equivalent continuum mod... The dynamic equivalent continuum modeling method of the mast which is based on energy equivalency principle was investigated. And three kinds of mast dynamic model were established, which were equivalent continuum model, finite element model and simulation model, respectively. The mast frequencies and mode shapes were calculated by these models and compared with each other. The error between the equivalent continuum model and the finite element model is less than 5% when the mast length is longer. Dynamic responses of the mast with different lengths are tested, the mode frequencies and mode shapes are compared with finite element model. The mode shapes match well with each other, while the frequencies tested by experiments are lower than the results of the finite element model, which reflects the joints lower the mast stiffness. The nonlinear dynamic characteristics are presented in the dynamic responses of the mast under different excitation force levels. The joint nonlinearities in the deployable mast are identified as nonlinear hysteresis contributed by the coulomb friction which soften the mast stiffness and lower the mast frequenci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eployable structure finite element model equivalent continuum model NONLINEAR dynamic analysi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