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有限断层震源全局参数定标律的稳定性 被引量:3
1
作者 姜伟 陶夏新 陶正如 《地震工程与工程振动》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133-140,共8页
根据eQuake-RC网站及相关文献,建立了383个地震全局参数的数据集,与二十多年中3篇参考文献先后发表的震源全局参数及其定标律统计结果比较,讨论了定标律的稳定性。虽然数据量大大增加,尤其是高震级数据增加更显著,震级范围扩大,不同年... 根据eQuake-RC网站及相关文献,建立了383个地震全局参数的数据集,与二十多年中3篇参考文献先后发表的震源全局参数及其定标律统计结果比较,讨论了定标律的稳定性。虽然数据量大大增加,尤其是高震级数据增加更显著,震级范围扩大,不同年代的全局参数与矩震级域数据点的分布大多重叠,新补充的数据往往分布在以往数据分布的延伸方向上。区分两类地震、三种破裂类型、五(三)个震级段统计全局参数定标律,与3篇参考文献的结果比较,期望值两两相对差别的特征相近,统计标准差有所减小,说明随数据增加全局参数定标律结果变化不大,总体趋于稳定。分4组比较、分析数据分布的区域特征,没有发现系统性差别,说明全球数据是可以一起统计的。板内地震和俯冲带地震分组的结果表明,震级范围不同,高震级段数据分布存在明显差异,宜分开统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限断层震源模型 全局参数 定标律 稳定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近场强地震动断层面不均匀位错预测模型
2
作者 郑山锁 徐强 +2 位作者 李磊 杨威 孙龙飞 《振动与冲击》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4期171-175,共5页
断层破裂面不均匀位错空间分布会强烈影响近场强地震动强度及频谱特性。为描述断层破裂面位错不均匀性,设断层子源划分与地震矩无关,采用分形法划分子源,避免子源相互重叠或覆盖;设应力降不为常数修正自相似模型,获得子源断层位错与整... 断层破裂面不均匀位错空间分布会强烈影响近场强地震动强度及频谱特性。为描述断层破裂面位错不均匀性,设断层子源划分与地震矩无关,采用分形法划分子源,避免子源相互重叠或覆盖;设应力降不为常数修正自相似模型,获得子源断层位错与整体断层位错关系,改进已有凹凸体模型。以美国北岭地震为例,预测断层破裂面位错不均匀性,对比震后反演情况,验证预测模型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近场强地震动 有限断层震源模型 不均匀位错 凹凸体 分形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近断层强地震动场预测 被引量:10
3
作者 王海云 谢礼立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703-711,共9页
以1997年4月11日新疆伽师地震(M_w 6.1)为例,详细介绍了近断层强地震动场的预测方法.首先,用有限断层震源建模方法建立了该次地震的震源模型;然后,基于动力学拐角频率的地震动随机模拟方法,模拟了该次地震权有主震加速度记录、且位于巨... 以1997年4月11日新疆伽师地震(M_w 6.1)为例,详细介绍了近断层强地震动场的预测方法.首先,用有限断层震源建模方法建立了该次地震的震源模型;然后,基于动力学拐角频率的地震动随机模拟方法,模拟了该次地震权有主震加速度记录、且位于巨厚土层上的三个台站的加速度时程,并用实际地震记录进行了验证.在此基础上,基于预测的近断层77个节点的加速度时程的峰值绘制了该次地震的加速度场.结果表明,上述方法模拟的加速度时程在0.5 Hz 以上的高频段是可行的、实用的;预测的近断层加速度场具有非常明显的上盘效应.地表最大加速度的范围与断层面上最大凹凸体位置相列应,说明与断层面上凹凸体相对应的地面上的建(构)筑物将会遭受到较为严重的震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断层 地震动场 有限断层震源模型 路径效应 场地效应 伽师地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根据GPS和水准资料反演2008年汶川地震同震破裂模型 被引量:4
4
作者 郝明 王庆良 +1 位作者 崔笃信 李煜航 《地震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323-329,441,共7页
通过分析2008年汶川8.0级地震前后的GPS观测资料和1983~2010年的精密水准观测资料,得到地表同震位移场。结合野外地质调查,反演了汶川地震同震断层几何模型和断层面上滑动分布。反演结果表明:北川—映秀断裂是一个铲形断层,长度为180km... 通过分析2008年汶川8.0级地震前后的GPS观测资料和1983~2010年的精密水准观测资料,得到地表同震位移场。结合野外地质调查,反演了汶川地震同震断层几何模型和断层面上滑动分布。反演结果表明:北川—映秀断裂是一个铲形断层,长度为180km,地表倾角为62°,随指数函数形式逐渐变缓,深度18km,断层面滑动以逆冲为主;青川断裂长为120km,倾角为58°,断层面上走滑分量由南向北逐渐增加;灌县—江油断裂为纯逆冲断层,长度为80km,倾角35°。整个断层模型中最大错动量达到7.6m,对应破坏最严重的北川地区。本次地震释放的地震矩为7.62×1020N·m,相应矩震级为MW7.9。反演所得模型对于近场的水准观测资料和GPS观测资料拟合很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汶川8.0级地震 GPS 精密水准 同震位移 有限断层震源模型 滑动分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里龙断裂最大潜在M_(W)7.4地震模拟地震动特征分析
5
作者 胡祎石 钟菊芳 谢星 《震灾防御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639-650,共12页
西藏地区地震构造背景和地形条件复杂,地震活动强烈,强震记录缺乏,因此工程场址近场大震地震动的确定是影响工程开发的关键问题。为揭示高地震烈度区近场大震的地震动特征及高山峡谷地形对地震动的影响规律,本文利用3D谱元法程序和运动... 西藏地区地震构造背景和地形条件复杂,地震活动强烈,强震记录缺乏,因此工程场址近场大震地震动的确定是影响工程开发的关键问题。为揭示高地震烈度区近场大震的地震动特征及高山峡谷地形对地震动的影响规律,本文利用3D谱元法程序和运动学有限断层震源模型,模拟分析里龙断裂发生最大潜在M_(W)7.4地震的近断层地震动效应;通过对比分析基于三维真实地形的DEM分层模型和平坦地形模型的地震动差异,探究地震动的地形效应。结果表明,里龙断裂M_(W)7.4地震的近断层地震动表现出显著的上盘效应和空间分布集中的规律;凸起地形对地震动的放大效应明显,三维真实地形的加速度峰值与平坦地形的模拟结果相比,EW、NS及UD分量的相对放大系数最大分别可达1.135、1.262和2.69,竖向分量的放大系数达水平分量的2倍以上,表明竖向分量地震动受地形效应的影响较水平分量要大得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谱元法 运动学有限断层震源模型 地震动 地形效应 断层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10年4月14日玉树M_s7.1地震加速度场预测 被引量:26
6
作者 王海云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0期2345-2354,共10页
基于有限断层震源、且使用动力学拐角频率的地震动随机模拟方法预测玉树地震近断层的加速度场.首先,基于有限断层震源建模方法建立该次地震的震源模型;然后,基于上述地震动模拟方法预测玉树地震近断层191个节点的加速度时程.在此基础上... 基于有限断层震源、且使用动力学拐角频率的地震动随机模拟方法预测玉树地震近断层的加速度场.首先,基于有限断层震源建模方法建立该次地震的震源模型;然后,基于上述地震动模拟方法预测玉树地震近断层191个节点的加速度时程.在此基础上,取每个结点的加速度峰值绘制该次地震的近断层加速度场.结果表明:(1)近断层加速度场主要受震源破裂过程和断层面上滑动分布的影响.断层面上凹凸体投影到地表的区域附近,加速度峰值最大,也是震害最严重的区域;(2)对于走滑地震,断层沿线附近的场地并非均会发生破裂方向性效应;发生破裂方向性效应的场地与凹凸体在断层面上的位置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断层 地震动场 有限断层震源模型 凹凸体 玉树地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