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2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有限差分波动方程基准面校正方法及其在丘陵地区的应用 被引量:1
1
作者 赵传雪 王丽 +1 位作者 吴靖 江伟 《石油物探》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505-509,共5页
由于现有静校正方法的应用存在一些局限,因此不能很好地解决复杂近地表结构地区的静校正问题。为此,研究了基于有限差分算子的波动方程基准面校正技术。简要介绍了该技术的基本原理,给出了实现该方法的具体流程,并将该方法应用于雷琼地... 由于现有静校正方法的应用存在一些局限,因此不能很好地解决复杂近地表结构地区的静校正问题。为此,研究了基于有限差分算子的波动方程基准面校正技术。简要介绍了该技术的基本原理,给出了实现该方法的具体流程,并将该方法应用于雷琼地区徐闻区块丘陵地区的地震数据处理。单炮记录的处理结果表明,该方法不仅可以改善反射波同相轴的连续性,还可以较好地压制噪声。对经过野外静校正、初至层析静校正和波动方程基准面校正处理的叠加剖面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波动方程基准面校正能够较好地消除复杂近地表结构的影响,提供更高精度的成像剖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丘陵地区 复杂近地表结构 静校正问题 有限差分波动方程基准面校正 噪声压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总场-散射场源”在波动方程时域有限差分法中的应用研究
2
作者 赵长青 王建永 李庆武 《科学技术与工程》 2010年第22期5385-5388,共4页
研究了"总场-散射场源"在波动方程时域有限差分法(WEFDTD)中的应用方法,这一问题的难点是如何把基本差分格式应用于总场区和散射场区的分界面。具体做法是将激励源设置在两区域的分界面上,并基于总场-散射场原理对基本差分格... 研究了"总场-散射场源"在波动方程时域有限差分法(WEFDTD)中的应用方法,这一问题的难点是如何把基本差分格式应用于总场区和散射场区的分界面。具体做法是将激励源设置在两区域的分界面上,并基于总场-散射场原理对基本差分格式加以修正,使得用其刷新某一网格点的总场值或散射场值时,该点周围四个网格点能同时提供总场值或散射场值。这一技术有效地克服了WEFDTD的已有激励源的不足。使用这一技术,数值模拟了简谐波和高斯脉冲的传播过程,发现计算结果和解析解符合得很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波动方程时域有限差分法(WEFDTD) 激励源 总场 散射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具有扩散的自助模型的有限差分解(英文)
3
作者 管秋琴 王元明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34-42,共9页
研究具有扩散的自助模型的有限差分解.首先建立一个单调迭代格式用于求解有限差分方程组;然后讨论非负解的存在唯一性,对不同的参数,证明方程组有四种不同类型的非负解,且这些非负解可以通过选择合适的初始迭代由迭代格式计算而得到;... 研究具有扩散的自助模型的有限差分解.首先建立一个单调迭代格式用于求解有限差分方程组;然后讨论非负解的存在唯一性,对不同的参数,证明方程组有四种不同类型的非负解,且这些非负解可以通过选择合适的初始迭代由迭代格式计算而得到;最后给出一些数值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助模型 有限差分方程 非负解 单调迭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有限差分偏移截断误差及其传递因子相角分析 被引量:1
4
作者 郑海山 《长春科技大学学报》 CSCD 2000年第3期275-280,共6页
讨论截断误差与误差传递因子相角的影响与决定因素 ,以寻求有限差分波动偏移的合理采样步长。用三种波场函数来模拟实际波场进行理论计算。结果表明 :时间采样步长Δt是截断误差的主导因素 ,空间采样步长Δx(横向 )和Δz(深度方向 ) ,... 讨论截断误差与误差传递因子相角的影响与决定因素 ,以寻求有限差分波动偏移的合理采样步长。用三种波场函数来模拟实际波场进行理论计算。结果表明 :时间采样步长Δt是截断误差的主导因素 ,空间采样步长Δx(横向 )和Δz(深度方向 ) ,尤其是Δx影响甚小。依据空间点变化时截断误差的变化规律 ,提出了变步长偏移法。分析误差传递因子相角等因素对有限差分波动方程偏移造成的相位畸变问题 ,找到相应规律。综合考虑截断误差及误差传递因子相角 ,给出了合理采样步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截断误差 有限差分波动方程偏移 地震勘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Landau-lifshitz方程的正则解与解的渐近行为
5
作者 吕永强 黄海洋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6期757-764,共8页
借助于带参数的Gronwall不等式 ,证明了二维柱对称Landau lifshitz方程解的正则性及渐进行为 .
关键词 LANDAU-LIFSHITZ方程 有限差分方程 局部解 正则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端接复杂电路传输线网络的电磁耦合时域并行计算方法 被引量:1
6
作者 叶志红 张玉 鲁唱唱 《电子与信息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713-719,共7页
针对端接复杂电路传输线(TL)网络的电磁耦合问题,仍缺乏高效的场路协同仿真技术。该文将传输线方程与时域有限差分(FDTD)方法、诺顿定理和置换定理以及NGSPICE软件相结合,并引入消息传递接口(MPI)并行技术,提出一种高效的时域混合并行算... 针对端接复杂电路传输线(TL)网络的电磁耦合问题,仍缺乏高效的场路协同仿真技术。该文将传输线方程与时域有限差分(FDTD)方法、诺顿定理和置换定理以及NGSPICE软件相结合,并引入消息传递接口(MPI)并行技术,提出一种高效的时域混合并行算法(FDTDTL-NGSPICE)。首先,根据诺顿定理和置换定理,将传输线网络分解为传输线子系统和复杂电路子系统,并构建对应的等效电路模型。然后,使用FDTDTL并行算法计算传输线子系统沿线各点的电压和电流,并获取对应诺顿等效电路的电流源和等效导纳大小。最后,使用NGSPICE对复杂电路子系统进行传导干扰分析,获得复杂电路各元件上的瞬态响应,并将端口电压反馈给传输线子系统作为边界,实现传输线网络电磁耦合的场线路联合协同仿真。通过对3类典型场景的计算实例,分别使用时域混合并行算法和电磁仿真软件CST电缆工作室(CS)进行数值模拟并对比,验证所提算法的置信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输线网络 复杂电路 诺顿定理 时域有限差分与传输线方程的混合并行算法 NGSPICE软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非线性迭代的节块方法 被引量:4
7
作者 傅学东 阮可强 薛小刚 《核科学与工程》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期45-49,共5页
使用粗网有限差分方法 ,同时利用解析方法通过非线性迭代对差分近似进行修正 ,解两群扩散方程。数值计算结果证明 ,这种非线性方法具有较高的精度 。
关键词 节块方法 非线性迭代 粗网有限差分方程 核反应堆 三维中子学计算 数值迭代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用FD-MEI计算横各向异性媒质柱的电磁散射特性 被引量:2
8
作者 陈志宁 洪伟 章文勋 《电子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6年第9期1-4,共4页
本文推导了二维横各向异性媒质中电磁散射的差分方程,得到了9点的差分格式,并将不变性测试方程与该差分方程结合计算了具有任意横截面、非均匀、有耗和一般张量形式的二维横各向异性媒质柱的电磁散射。文中给出一些典型数值算例。数... 本文推导了二维横各向异性媒质中电磁散射的差分方程,得到了9点的差分格式,并将不变性测试方程与该差分方程结合计算了具有任意横截面、非均匀、有耗和一般张量形式的二维横各向异性媒质柱的电磁散射。文中给出一些典型数值算例。数值结果表明,该方法在分析计算此类问题时是有效的且具有一定的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各向异性媒质 电磁散射 有限差分方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快速MEI算法及其在电大尺寸电磁散射问题中的应用 被引量:2
9
作者 宰昕宇 洪伟 《电子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9期124-126,共3页
本文基于不变性测试方程法( M E I) 提出一种快速算法( Fast M E I) ,在二维散射体表面建立共形差分网格后,通过对节点的重新排序,将原问题中的稀疏矩阵变换为带状稀疏阵,从而使占用的计算机内存和计算时间均由 O... 本文基于不变性测试方程法( M E I) 提出一种快速算法( Fast M E I) ,在二维散射体表面建立共形差分网格后,通过对节点的重新排序,将原问题中的稀疏矩阵变换为带状稀疏阵,从而使占用的计算机内存和计算时间均由 O( N2) 下降为 O( N) ,可以解决原来无法计算的问题.文中成功地计算了最大周长为10000 个波长的几个电大尺寸二维柱体的电磁散射,并与矩量法、 M E I方法进行了比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限差分方程 柱体散射 电磁散射 MEI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O吸附在Pt表面振动光谱的理论计算 被引量:1
10
作者 黄晓菁 吴晨旭 《厦门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767-770,共4页
根据CO分子吸附在过渡金属Pt表面的CO-Pt体系相互作用近似模型,采用类Rose势,利用有限差分方程和量子力学方法求解CO-Pt体系的Schr dinger方程,得出CO-Pt体系波函数的数值解.进一步将所得的波函数进行离散Fourier变换,从频谱的极大值得... 根据CO分子吸附在过渡金属Pt表面的CO-Pt体系相互作用近似模型,采用类Rose势,利用有限差分方程和量子力学方法求解CO-Pt体系的Schr dinger方程,得出CO-Pt体系波函数的数值解.进一步将所得的波函数进行离散Fourier变换,从频谱的极大值得到体系的本征振动能量,并拟合成非谐性光谱项表达式,同时对这些数值解进行定量分析.用同样方法计算自由态的基态CO的本征振动能量和非谐性光谱项,与CO-Pt吸附体系的结果相比较.结果表明,CO-Pt体系的本征振动仍接近谐振动,高阶项较小,其本征振动频率比自由基态CO的振动频率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Pt体系 吸附 有限差分方程 振动光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胶州湾环流和污染扩散数值模拟Ⅳ胶州湾变边界模型 被引量:15
11
作者 孙英兰 陈时俊 《山东海洋学院学报》 1987年第1期10-25,共16页
胶州湾的潮滩面积约占高潮水域面积的三分之一,因而模拟包括潮滩在内的潮汐运动过程将能更好地重现这一实际的物理现象。为此,本文采用变动边界模型处理潮滩区域,并得到优于固定边界模型的计算结果。
关键词 胶州湾环流 污染扩散 数值模拟 变边界模型 潮汐运动 有限差分方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河网水流模拟编程计算研究 被引量:4
12
作者 李莉 郑孝宇 段志强 《中国农村水利水电》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0期66-67,72,共3页
以扩展的圣维南方程组和有限差分方程组为基础 ,对河网进行合理的编码 ,采用Preissmann法对圣维南方程组进行离散 ,采用河网矩阵标识法的三级解法编制河网非恒定流的计算程序求解各断面的水位Z和流量Q。
关键词 河网 水流模拟 计算程序 数值计算 有限差分方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可计算包含色散媒质和集总元件电路的(FD)^2TD方法
13
作者 刘博 王道祥 陈如山 《微波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2期15-18,共4页
现有的计算集总元件的时域有限差分方程要求电容率和电导率是不随频率变化的量。而实际上 ,大多数媒质的这些参数随频率显著变化。ExtendedFDTD方程[4~ 6] 在分析色散媒质中含有集总元件 (电阻、电容、电感 )的混合电路时遇到了困难。... 现有的计算集总元件的时域有限差分方程要求电容率和电导率是不随频率变化的量。而实际上 ,大多数媒质的这些参数随频率显著变化。ExtendedFDTD方程[4~ 6] 在分析色散媒质中含有集总元件 (电阻、电容、电感 )的混合电路时遇到了困难。本文给出的Extended (FD) 2 TD方法可以解决这个问题 ,途径是将集总参数 (R、C、L)包含到与频率相关的介电常数中。这种方法可以对实际的混合电路进行全波分析 ,同时通过一次仿真可获得宽频域的参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D)^2TD 色散媒质 集总元件 时域有限差分方程 混合电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EI系数循环卷积的快速解法
14
作者 徐敬波 薄亚明 《电波科学学报》 EI CSCD 2004年第1期40-44,共5页
提出了一种用于减少不变量测试方程 (MEI)法计算时间的快速算法 ,循环卷积和快速多极子 (FMM)技术 (CC FMM )分别用于不同区域对应的MEI系数 ,可以加速建立不变量测试方程所需系数的计算。由于循环卷积和FMM的计算效率明显高于直接求和 ... 提出了一种用于减少不变量测试方程 (MEI)法计算时间的快速算法 ,循环卷积和快速多极子 (FMM)技术 (CC FMM )分别用于不同区域对应的MEI系数 ,可以加速建立不变量测试方程所需系数的计算。由于循环卷积和FMM的计算效率明显高于直接求和 ,故整个算法的计算时间明显减少。二维验算实例验证了这种算法的有效性和准确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EI系数 循环卷积 快速解法 不变量测试方程 快速多极子 有限差分方程 电磁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Ronge-Kutta法在计算复杂构造区域地震波旅行时中的应用 被引量:1
15
作者 邹长桥 段永红 +2 位作者 唐秋惠 徐佼 陈立波 《大地测量与地球动力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894-897,905,共5页
采用Ronge-Kutta射线追踪法对地震勘探中几个典型地质模型的地震波射线路径和旅行时计算的实例和效果进行分析。将Ronge-Kutta射线追踪模拟的结果与程函方程计算的时距曲线结果进行对比,验证了Ronge-Kutta射线追踪法的易实现性和程函方... 采用Ronge-Kutta射线追踪法对地震勘探中几个典型地质模型的地震波射线路径和旅行时计算的实例和效果进行分析。将Ronge-Kutta射线追踪模拟的结果与程函方程计算的时距曲线结果进行对比,验证了Ronge-Kutta射线追踪法的易实现性和程函方程有限差分旅行时算法的强稳定性,表明Ronge-Kutta射线追踪法在复杂构造区域进行地震射线路径和旅行时计算时能得到较好的模拟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onge-Kutta法 程函方程有限差分 地震波旅行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立体弯折线缆线束电磁耦合分析的时域混合算法 被引量:2
16
作者 叶志红 鲁唱唱 张玉 《电子与信息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2期4345-4351,共7页
受复杂系统布线空间的制约,线缆通常为线束结构,并呈现弯折和空间立体分布形态。目前,针对立体弯折线缆线束(BSCs)的电磁耦合,仍缺乏高效的时域建模分析方法。因此,该文基于时域有限差分(FDTD)方法和传输线(TL)方程,提出自适应线缆网格... 受复杂系统布线空间的制约,线缆通常为线束结构,并呈现弯折和空间立体分布形态。目前,针对立体弯折线缆线束(BSCs)的电磁耦合,仍缺乏高效的时域建模分析方法。因此,该文基于时域有限差分(FDTD)方法和传输线(TL)方程,提出自适应线缆网格技术,结合高效插值技术和电荷守恒定律,研究了一种高效的时域混合算法,实现立体弯折线缆线束的电磁耦合时域快速同步计算。首先,将立体弯折线束整体结构按照弯折节点分解成多段独立的子线束。然后,基于传输线方程和FDTD方法,结合自适应线缆网格技术和插值技术,构建各段空间立体分布的子线束电磁耦合模型,并求解得到线束沿线各点的瞬态响应。最后,根据电荷守恒定律,构建弯折节点的等效电路模型并求解得到节点处的电压,实现各段子线束之间的干扰信号传输。通过理想导电板上和屏蔽机箱内立体弯折线束电磁耦合的数值模拟,从计算精度和耗用时间方面与CST和FDTD-SPICE的仿真结果进行对比,验证所提方法的正确性和高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立体弯折线缆线束 自适应线缆网格技术 插值技术 电荷守恒 时域有限差分与传输线方程的混合算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WEFDTD(2M,2N)的一种实现方法
17
作者 刘翠红 刘晓红 王建永 《合肥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652-654,共3页
采用高阶差分格式能有效地减小波动方程时域有限差分法(WEFDTD)的数值色散和计算误差。文章提出了WEFDTD(2M,2N)的一种实现方法,把对时间的高阶差分转化为对空间的差分,相对于WEFDTD(2,2),并不增加存储量。数值实验证实了这一方法的有... 采用高阶差分格式能有效地减小波动方程时域有限差分法(WEFDTD)的数值色散和计算误差。文章提出了WEFDTD(2M,2N)的一种实现方法,把对时间的高阶差分转化为对空间的差分,相对于WEFDTD(2,2),并不增加存储量。数值实验证实了这一方法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波动方程时域有限差分法(WEFDTD) 高阶差分 存储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Development and experimental validation of a one-dimensional dynamic hygrothermal modeling based on air humidity ratio 被引量:2
18
作者 郭兴国 陈友明 邓永强 《Journal of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SCIE EI CAS 2012年第3期703-708,共6页
A modified one-dimensional transient hygrothermal model for multilayer wall was proposed using air humidity ratio and temperature as the driving potentials.The solution for the governing equations was obtained numeric... A modified one-dimensional transient hygrothermal model for multilayer wall was proposed using air humidity ratio and temperature as the driving potentials.The solution for the governing equations was obtained numerically by implementing the finite-difference scheme.To evaluate the accuracy of the model,a test system was built up to measure relative humidity and temperature within a porous wall and compare with the prediction of the model.The prediction results have good agreement with the experimental results.For the interface close to indoor side,the maximum deviation of temperature between calculated and test data is 1.87 K,and the average deviation is 0.95 K;the maximum deviation of relative humidity is 11.4%,and the average deviation is 5.7%.For the interface close to outdoor side,the maximum deviation of temperature between prediction and measurement is 1.78 K,and the average deviation is 1.1 K;the maximum deviation of relative humidity is 9.9%,and the average deviation is 4.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ransient hygrothermal modeling air humidity ratio modified modeling experimental test multilayer wall
在线阅读 下载PDF
Finite difference method for dynamic response analysis of anchorage system 被引量:6
19
作者 言志信 段建 +3 位作者 江平 刘子振 赵红亮 黄文贵 《Journal of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SCIE EI CAS 2014年第3期1098-1106,共9页
Based on some assumptions, the dynamic analysis model of anchorage system is established. The dynamic governing equation is expressed as finite difference format and programmed by using MATLAB language. Compared with ... Based on some assumptions, the dynamic analysis model of anchorage system is established. The dynamic governing equation is expressed as finite difference format and programmed by using MATLAB language. Compared with theoretical method, the finite difference method has been verified to be feasible by a case study. It is found that under seismic loading, the dynamic response of anchorage system is synchronously fluctuated with the seismic vibration. The change of displacement amplitude of material points is slight, and comparatively speaking, the displacement amplitude of the outside point is a little larger than that of the inside point, which shows amplification effect of surface. While the axial force amplitude transforms considerably from the inside to the outside. It increases first and reaches the peak value in the intersection between the anchoring section and free section, then decreases slowly in the free section. When considering damping effect of anchorage system, the finite difference method can reflect the time attenuation characteristic better, and the calculating result would be safer and more reasonable than the dynamic steady-state theoretical method. What is more, the finite difference method can be applied to the dynamic response analysis of harmonic and seismic random vibration for all kinds of anchor, and hence has a broad application prospec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nchorage system dynamic response finite difference method attenuation characteristic
在线阅读 下载PDF
Transient analysis of Casson fluid thermo-convection from a vertical cylinder embedded in a porous medium: Entropy generation and thermal energy transfer visualization
20
作者 JANARDHANA REDDY G BHASKERREDDY Kethireddy +1 位作者 MAHESH Kumar ANWAR BEG O 《Journal of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SCIE EI CAS CSCD 2019年第5期1342-1361,共20页
Thermal transport in porous media has stimulated substantial interest in engineering sciences due to increasing applications in filtration systems,porous bearings,porous layer insulation,biomechanics,geomechanics etc.... Thermal transport in porous media has stimulated substantial interest in engineering sciences due to increasing applications in filtration systems,porous bearings,porous layer insulation,biomechanics,geomechanics etc.Motivated by such applications,in this article,a numerical study of entropy generation impacts on the heat and momentum transfer in time-dependent laminar incompressible boundary layer flow of a Casson viscoplastic fluid over a uniformly heated vertical cylinder embedded in a porous medium is presented.Darcy’s law is used to simulate bulk drag effects at low Reynolds number for an isotropic,homogenous porous medium.Heat line visualization is also included.The mathematical model is derived and normalized using appropriate transformation variables.The resulting non-linear time-dependent coupled governing equations with associated boundary conditions are solved via an implicit finite difference method which is efficient and unconditionally stable.The outcomes show that entropy generation and Bejan number are both elevated with increasing values of Darcy number,Casson fluid parameter,group parameter and Grashof number.To analyze the heat transfer process in a two-dimensional domain,plotting heat lines provides an excellent approach in addition to streamlines and isotherms.It is remarked that as the Darcy number increases,the deviations of heat lines from the hot wall are reduce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vertical cylinder entropy generation Casson fluid finite difference method heat function porous medium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