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甘肃天水地区地壳上部二维速度结构成像研究 被引量:5
1
作者 曹令敏 赖晓玲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0期3318-3326,共9页
利用有限差分和不规则网格最小二乘正反演算法,对青藏高原东北缘暨西秦岭天水-武都地区两条高分辨人工地震测深剖面的Pg波走时进行层析成像反演,结果显示该区基底界面起伏较大,构造复杂,断裂丰富、较陡且延伸较大,多数断层切割基底.礼... 利用有限差分和不规则网格最小二乘正反演算法,对青藏高原东北缘暨西秦岭天水-武都地区两条高分辨人工地震测深剖面的Pg波走时进行层析成像反演,结果显示该区基底界面起伏较大,构造复杂,断裂丰富、较陡且延伸较大,多数断层切割基底.礼县—西和之间的低速异常反映了沉积盆地的结构特征,结晶基底深度在5km左右.武山以东速度等值线横向变化明显,表现为褶皱.成县盆地速度变化平缓且速度值相对较高,基底埋深较浅,深度不到3km.礼县附近存在一条近南北断裂,5km深度以下有明显的上涌低速异常,可能为青藏高原深部幔源物质上升的通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北构造带 秦岭造山带 人工地震勘探 有限差分层析成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长白山天池火山区基底结构研究 被引量:14
2
作者 段永红 张先康 +3 位作者 杨卓新 张成科 赵金仁 潘纪顺 《地震地质》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3期501-508,共8页
利用在长白山天池火山区布设的 4条深地震测深剖面和 1个三维地震透射台阵的Pg波资料 ,用有限差分方法反演了该地区的基底速度结构。对该地区的基底速度结构特征及P波速度5 9~ 6 0km/s所对应的结晶基底的界面形态、深度等进行了讨论... 利用在长白山天池火山区布设的 4条深地震测深剖面和 1个三维地震透射台阵的Pg波资料 ,用有限差分方法反演了该地区的基底速度结构。对该地区的基底速度结构特征及P波速度5 9~ 6 0km/s所对应的结晶基底的界面形态、深度等进行了讨论。反演结果表明 ,长白山天池火山区基底深度变化不大 ,一般为 2 .0~ 3.0km ,最深处位于天池火山口下和二道白河 -池西之间 ;最浅处位于松江附近 ,约为 1.5km。同时发现天池火山口下及二道白河 -池西保护站之间是两处低速区 ,结晶基底深度为 4 .0km ,其中二道白河 -池西保护站之间的低速区对应于地质构造上的地堑构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白山 天池火山区 结晶基底速度结构 基底深 有限差分层析成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大陆东南缘主要构造带基底结构 被引量:13
3
作者 李培 蔡辉腾 +3 位作者 金星 李海艳 徐嘉隽 任丛荣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8期2991-3003,共13页
利用中国大陆东南缘四条北西向人工地震测深剖面的初至Pg波走时,使用有限差分层析成像方法反演剖面基底速度结构,并通过初始模型选取、射线数分布、走时拟合等手段分析结果的可靠度.研究结果表明,剖面表层速度比华北克拉通的地表速度高... 利用中国大陆东南缘四条北西向人工地震测深剖面的初至Pg波走时,使用有限差分层析成像方法反演剖面基底速度结构,并通过初始模型选取、射线数分布、走时拟合等手段分析结果的可靠度.研究结果表明,剖面表层速度比华北克拉通的地表速度高,闽东火山断拗带地表速度普遍高于西侧的闽西南坳陷带.相邻构造带的分界线两侧均有明显的速度横向变化,剖面东段的闽东火山断拗带内的东南沿海一带,速度变化较大,地层的褶皱变形要强于西段.基底埋深自西向东呈逐渐变浅的趋势,剖面东段的闽东火山断拗带基底起伏剧烈,基底深度与闽西南坳陷带相比较浅,与闽西北隆起带相比较深.西段的闽西北隆起带基底变化较为平缓,基底深度相对较浅;闽西南坳陷带基底深度明显加深,在龙岩新泉盆地内最深接近4km.基底形态的起伏变化揭示出东南缘基底是坳陷与隆起并存的构造特征,与研究区近代的地质构造特征相吻合.邵武—河源、政和—大埔和长乐—诏安断裂带都切割基底,其中,政和—大埔断裂4km深度下方有比较明显的低速异常带,结合本文以及现有的研究结果,进一步确认政和—大埔断裂是不同断块构造单元的分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大陆东南缘 有限差分层析成像 基底结构 闽东火山断拗带 闽西北隆起带 闽西南坳陷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12年新源和静6.6级地震前后P波速度结构的演化 被引量:2
4
作者 刘建明 李志海 +1 位作者 冯雪玲 孔祥燕 《大地测量与地球动力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492-496,530,共6页
基于新疆区域地震台网记录的地震观测报告,采用有限差分层析成像方法反演新疆天山中东段地区的地壳P波速度结构,获得了2012年新源和静6.6级地震前后该区域12km和24km深度处半年尺度的P波速度结构的时间演化过程。结果表明,12km深度处震... 基于新疆区域地震台网记录的地震观测报告,采用有限差分层析成像方法反演新疆天山中东段地区的地壳P波速度结构,获得了2012年新源和静6.6级地震前后该区域12km和24km深度处半年尺度的P波速度结构的时间演化过程。结果表明,12km深度处震前震源区及附近区域P波速度差在空间上形成NNE向变化剧烈的高值异常区,异常幅度达0.3km/s。这种明显的速度差异表明,将半年尺度不同时间段相同深度的P波速度进行差分析,能较好地反映一定区域内地壳介质特性的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源和静6.6级地震 新疆天山中东段 有限差分层析成像方法 P波速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福建地区上部地壳结构深地震测深探测研究
5
作者 李培 任丛荣 +1 位作者 李海艳 王善雄 《煤田地质与勘探》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2期93-105,共13页
位于中国大陆东南缘的福建地区是东南沿海的一个活动构造带,有着复杂的形成和演化历史。为了认识该区浅部地壳结构和基底构造特征,利用福建地区4条NE向深地震测深测线的Pg波走时数据,使用有限差分层析成像方法,获得了4条剖面上部地壳的... 位于中国大陆东南缘的福建地区是东南沿海的一个活动构造带,有着复杂的形成和演化历史。为了认识该区浅部地壳结构和基底构造特征,利用福建地区4条NE向深地震测深测线的Pg波走时数据,使用有限差分层析成像方法,获得了4条剖面上部地壳的精细速度结构,揭示了该区上部地壳速度结构的横向变化、基底构造以及断裂浅部特征。4条剖面速度介于4700~6100 m/s,自西向东速度变化逐渐增强,构造单元边界两侧基底速度横向变化明显;4条剖面结晶基底界面埋深介于1.0~6.0 km,由北往南有所加深,基底面的起伏与构造凸起和凹陷对应;闽西北隆起带的上部结构速度整体偏高且界面埋深较浅,与变质基底有关;闽西南拗陷带的上部地壳结构高低速变化明显且界面形态呈深浅间隔变化,与该区的断陷盆地和拗陷与隆起交错的地质构造相对应;东南沿海中生代岩浆带的上部地壳速度高、变化大,表明华南大陆东部所受的构造活动强于西部。剖面经过的NW向断裂带都切割基底,与该区的地质构造和构造变形的主方向一致,反映了受古太平洋板块NW向的俯冲−碰撞挤压作用。研究成果为获得东南沿海重要的NW向构造深浅关系提供浅部地震学证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福建地区 深地震测深剖面 有限差分层析成像 上部地壳结构 东南沿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