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疏水冷面霜晶生长的有限扩散凝聚模型
1
作者 雷洪 乔娜 +1 位作者 耿佃桥 张红伟 《东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1期1591-1594,共4页
为了深入了解霜晶的动态生长过程,以有限扩散凝聚模型为基础建立了疏水冷面霜晶二维生长模型.通过在表面上设置不同冰珠数量来模拟冷面不同疏水性能,无涂层金属表面则布满冰珠;采用粒子在网格节点上随机移动来描述水蒸气分子的运动,粒... 为了深入了解霜晶的动态生长过程,以有限扩散凝聚模型为基础建立了疏水冷面霜晶二维生长模型.通过在表面上设置不同冰珠数量来模拟冷面不同疏水性能,无涂层金属表面则布满冰珠;采用粒子在网格节点上随机移动来描述水蒸气分子的运动,粒子沿各方向移动的概率相同.数值结果表明,霜晶动态生长的可视化结果与实验图像在形态上保持一致;树枝状霜晶具有分形特征,相应的分形维数为1.44~1.78,与实验值相近.疏水冷面霜晶生长缓慢且分布稀疏;采用疏水效果不好的冷面的结霜情况与金属表面相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疏水冷面 霜晶形成 分形 有限扩散凝聚模型 动态长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采用分形方法的二维和三维雷电放电仿真模型及其应用(英文) 被引量:9
2
作者 许伟 陈水明 何金良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2期127-134,共8页
雷电放电的随机性以及雷电先导在其产生和发展过程中易受周围环境影响的特点导致雷电活动对电力系统产生巨大危害。采用有限凝聚扩散(diffusion limited aggregation,DLA)增长模型在二维和三维中描述雷电放电通道的分支和扭曲。通过比... 雷电放电的随机性以及雷电先导在其产生和发展过程中易受周围环境影响的特点导致雷电活动对电力系统产生巨大危害。采用有限凝聚扩散(diffusion limited aggregation,DLA)增长模型在二维和三维中描述雷电放电通道的分支和扭曲。通过比较自然界中雷电放电和仿真结果的分形维数,发现采用分形系数为2的模型可以得到最接近实际的结果。利用2005和2006年冬季在日本观测到的雷击风车及其防雷塔的数据可以进一步证实仿真结果和实际观测结果的一致性;当模型从二维扩展到三维时,其结果的可信性还需要其他实验数据加以验证。最后应用上述仿真模型分析了实际情况下的雷击概率和雷电防护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限凝聚扩散 雷电 分形 防雷保护 雷击概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絮凝体的DLA分形模拟及其分形维数的计算方法 被引量:21
3
作者 金鹏康 王晓昌 郭坤 《环境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5-9,共5页
运用有限扩散凝聚(DLA)模型对絮凝体的成长过程进行了二维模拟.模拟絮凝体分别采用密度函数法、回转半径法、图像分析法进行分形维数计算,分形维数均随模拟絮凝体尺寸的增大而减小.三种计算方法的结果显示,密度函数法和回转半径法得到... 运用有限扩散凝聚(DLA)模型对絮凝体的成长过程进行了二维模拟.模拟絮凝体分别采用密度函数法、回转半径法、图像分析法进行分形维数计算,分形维数均随模拟絮凝体尺寸的增大而减小.三种计算方法的结果显示,密度函数法和回转半径法得到的分形维数基本相当,但图像分析法所得到的分形维数较小,约为密度函数法和回转半径法所得到的分形维数的0·8左右,其原因可能是图像分析过程中计算机对图像的识别误差所致.以DLA模型模拟得到的絮凝体内部的孔隙率随絮凝体尺寸的增大而增加.絮凝体中孔隙率的增加是絮凝体密度减小、结构松散的主要原因,也是絮凝体分形维数降低的主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絮凝体 有限扩散凝聚模型 分形维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絮体破碎过程的仿真及试验分析 被引量:7
4
作者 贺维鹏 南军 +1 位作者 施周 刘佳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0期1779-1784,共6页
为深入探讨絮体成长特征及其结构改善途径,借助一种简化的破碎模式对絮体破碎过程进行计算机仿真,并将仿真结果用于分析不同水动力学条件下破碎后再形成时絮体粒度和结构的演变过程.结果表明,与远离质心的区域内颗粒重组相比,絮体致密... 为深入探讨絮体成长特征及其结构改善途径,借助一种简化的破碎模式对絮体破碎过程进行计算机仿真,并将仿真结果用于分析不同水动力学条件下破碎后再形成时絮体粒度和结构的演变过程.结果表明,与远离质心的区域内颗粒重组相比,絮体致密性主要取决于其质心附近颗粒的空间分布;絮体破碎后生成粒度较小但结构较为致密的碎片,在适宜的水动力学条件下有利于颗粒进入其内部或者均匀地排列在其周围,实现质心附近颗粒的重组,进而改善絮体结构.此外,还建立了絮体分形生长模型,并对絮凝工艺的操作提出优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絮凝 仿真 有限扩散凝聚 絮体破碎 分形维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荷电粒子对分形结构的影响 被引量:2
5
作者 侯士敏 曾燕 +1 位作者 薛增泉 吴全德 《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1期107-111,共5页
在有限扩散凝聚(DLA)模型基础上,讨论了部分粒子荷电对分形结构的影响。在一定荷电几率范围内(荷电几率P≤30%),分形结构的维数随着粒子荷电几率的增加而增大,且分形结构的形状亦同时发生变化。给出了粒子荷电使分维增大... 在有限扩散凝聚(DLA)模型基础上,讨论了部分粒子荷电对分形结构的影响。在一定荷电几率范围内(荷电几率P≤30%),分形结构的维数随着粒子荷电几率的增加而增大,且分形结构的形状亦同时发生变化。给出了粒子荷电使分维增大的初步解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限扩散凝聚 DLA 荷电粒子 维数 分形结构 薄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肺支气管树的DLA分形生长模拟 被引量:1
6
作者 张健 谭小苹 裴觉民 《四川大学学报(工程科学版)》 EI CAS CSCD 2003年第1期66-68,共3页
将计算机仿真的实验方法引入肺器官功能动力学领域,以Witten和Sander提出的有限扩散凝聚模型(DLA—DiffusionLimitedAggregation)为基础,在肺叶边界约束下用计算机对肺支气管树的生长及其分布情况进行了模拟。实验中主要考虑分析并讨论... 将计算机仿真的实验方法引入肺器官功能动力学领域,以Witten和Sander提出的有限扩散凝聚模型(DLA—DiffusionLimitedAggregation)为基础,在肺叶边界约束下用计算机对肺支气管树的生长及其分布情况进行了模拟。实验中主要考虑分析并讨论了边界情况、运动粒子的反应几率、扩散步长、凝聚中心、凝聚距离等因素对于肺支气管树的生长及分布的影响。在大约10000个粒子的成功凝聚后,一侧肺支气管树的粗略形态可以得出。其结果初步揭示了肺器官功能的动力学过程与其结构的一致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LA 模拟 分形生长 支气管树 有限扩散凝聚模型 计算机仿真 肺器官功能 动力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力电缆介质击穿特性和状态监测方法
7
作者 张庆超 李凯峰 屈洪鑫 《天津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325-328,共4页
在对绝缘介质击穿特性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电力电缆状态监测方法.建立了含有缺陷点的绝缘介质击穿模型,指出电缆绝缘层内部及表面存在空洞、夹杂物和隆凸不平是缺陷产生的内在因素,缺陷点处的击穿概率较大.推断电缆的水树具有分形... 在对绝缘介质击穿特性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电力电缆状态监测方法.建立了含有缺陷点的绝缘介质击穿模型,指出电缆绝缘层内部及表面存在空洞、夹杂物和隆凸不平是缺陷产生的内在因素,缺陷点处的击穿概率较大.推断电缆的水树具有分形结构,属于有限扩散凝聚生长模型.借助于含有缺陷的绝缘击穿模型,利用电力系统固有的干扰作为信号源,直接测量电缆屏蔽层的损耗电流,监测电力电缆绝缘运行状态.仿真结果表明,当绝缘介质树化时,损耗电流的分形维数大于1,分形维数可作为判定电缆绝缘状态的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树 分形 有限扩散凝聚生长模型 状态监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维空间下非均匀泥沙絮团分形维数计算方法比较
8
作者 刘林双 陈萌 +1 位作者 杨国录 余明辉 《应用力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661-665,772,共5页
运用有限扩散凝聚模型对絮凝体的成长过程进行了三维模拟。在三维空间下,分别运用密度函数法、球体的回转半径法、沉降法推导了均匀沙、非均匀沙絮凝体分形维数的计算方法,建立模型计算并比较了各分形维数方法的计算值。结果表明:三... 运用有限扩散凝聚模型对絮凝体的成长过程进行了三维模拟。在三维空间下,分别运用密度函数法、球体的回转半径法、沉降法推导了均匀沙、非均匀沙絮凝体分形维数的计算方法,建立模型计算并比较了各分形维数方法的计算值。结果表明:三种方法计算得出的分形维数均为1.75-2.19,回转半径法得到的分形维数略大于密度函数法和沉降法;均匀沙、非均匀沙维数均随颗粒数的增加而降低;非均匀沙絮团的分形维数略大于均匀沙絮团维数值。研究结果对黄河等高浊度细颗粒含沙水流的治理与处理具有一定的理论和实际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限扩散凝聚模型 非均匀沙 絮凝体 分形维数 粘滞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