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有限元风机轮毂结构形状优化与模态分析 被引量:6
1
作者 许岚 龚曙光 +3 位作者 陈艳萍 谢桂兰 贺秋冬 曹蔚南 《现代制造工程》 CSCD 2005年第12期3-6,共4页
利用有限元分析方法,针对风机轮毂结构,建立形状优化分析计算的数学模型,在满足给定条件下,将使轮毂结构的质量降低到最小和结构应力分布得到改善。在此基础上,对轮毂优化前、后的结构进行了模态分析比较,得到的结果显示,结构形状优化... 利用有限元分析方法,针对风机轮毂结构,建立形状优化分析计算的数学模型,在满足给定条件下,将使轮毂结构的质量降低到最小和结构应力分布得到改善。在此基础上,对轮毂优化前、后的结构进行了模态分析比较,得到的结果显示,结构形状优化设计不仅使轮毂的质量降低和应力分布更加合理,而且轮毂结构的抗振性也得到了改善,该优化结果现已被工程生产所采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机轮毂有限元形状优化设计模态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ANSYS的双管板换热器管板厚度设计探讨 被引量:21
2
作者 杨玉强 贺小华 杨建永 《压力容器》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0期30-35,共6页
由于双管板换热器管板结构的多样性,其管板厚度设计方法目前国内没有标准可依。针对某U型管及固定管壳式换热器双管板结构,根据SW6软件相应模块进行管板厚度近似计算,在此基础上采用ANSYS软件对管板结构进行热应力分析和优化设计,进一... 由于双管板换热器管板结构的多样性,其管板厚度设计方法目前国内没有标准可依。针对某U型管及固定管壳式换热器双管板结构,根据SW6软件相应模块进行管板厚度近似计算,在此基础上采用ANSYS软件对管板结构进行热应力分析和优化设计,进一步讨论了聚液壳结构的影响。分析结果表明,双管板换热器管板厚度采用SW6软件近似计算是安全的,但结果过于保守。有限元优化设计有效地降低了管板厚度,为双管板换热器管板设计提供了有效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管板换热器 管板厚度 聚液壳 热应力 有限元优化设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低频大功率Janus-Helmholtz换能器的设计 被引量:6
3
作者 桑永杰 蓝宇 《陕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21-26,共6页
阐述了Janus-Helmholtz换能器宽带工作的机理,运用有限元软件ANSYS对Janus-Helmholtz换能器的结构参数进行优化设计,研究了腔体结构尺寸对工作带宽等电声参数的影响规律.设计制作了一个工作带宽为500~2 000 Hz的试验样机.水池测试结果... 阐述了Janus-Helmholtz换能器宽带工作的机理,运用有限元软件ANSYS对Janus-Helmholtz换能器的结构参数进行优化设计,研究了腔体结构尺寸对工作带宽等电声参数的影响规律.设计制作了一个工作带宽为500~2 000 Hz的试验样机.水池测试结果显示,仿真结果和实验结果基本相符.验证了有限元仿真结果的正确性,表明有限元方法是研究液腔振动和设计宽带Helmholtz换能器的可信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液腔 Janus-Helmholtz换能器 有限元优化设计 工作带宽 深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液腔Janus-Helmholtz水声换能器 被引量:8
4
作者 桑永杰 蓝宇 《哈尔滨工程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0期1261-1266,共6页
为了进一步拓展Janus-Helmholtz换能器的工作带宽,提出一种多液腔Janus-Helmholtz换能器结构,采用有限元的方法对多液腔Janus-Helmholtz换能器的结构参数进行优化设计.依据优化结果制作了一个多液腔Janus-Helmholtz换能器试验样机.测试... 为了进一步拓展Janus-Helmholtz换能器的工作带宽,提出一种多液腔Janus-Helmholtz换能器结构,采用有限元的方法对多液腔Janus-Helmholtz换能器的结构参数进行优化设计.依据优化结果制作了一个多液腔Janus-Helmholtz换能器试验样机.测试结果显示,仿真结果和实验结果基本相符.相比传统的Janus-Helmholtz换能器,多液腔Janus-Helmholtz换能器可有效地拓展工作带宽,是一种理想的低频、宽带、大功率、小体积、深水换能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液腔 Janus-Helmholtz换能器 有限元优化设计 工作带宽 深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