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题名蒙古族早期无神论思想初探
- 1
-
-
作者
乌兰察夫
-
出处
《内蒙古社会科学》
1984年第5期29-35,共7页
-
文摘
在人类意识形态的发展史上,宗教有神论观念和无神论是两种根本对立的世界观。宗教有神论观念的产生比无神论更古老,早在阶级社会之前就产生了。随着阶级斗争和生产斗争的发展,人们最初的科学思维在同宗教有神论的斗争中产生,无神论思想才开始萌芽滋长。这种情况表现着“科学思维的萌芽同宗教、神话之类的幻想的一种联系”。①因此,蒙古族无神论思想的产生发展与宗教有神论有着密切的联系,要了解蒙古族无神论的萌芽思想,不能不对蒙古族的早期宗教作一番考察。
-
关键词
无神论思想
古代蒙古人
蒙古族
蒙古社会
宗教有神论
成吉思汗
汗权
有神论思想
《蒙古秘史》
腾格里
-
分类号
C55
[社会学]
-
-
题名中国原始宗教和无神论的萌芽
被引量:2
- 2
-
-
作者
丁宝兰
-
出处
《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1978年第4期2-13,共12页
-
文摘
一、我国氏族公社时代原始宗教的产生在意识形态的发展史上,无神论和有神论是相互对立的两种世界观的观点体系。但是,从起源来看,宗教比无神论古老。宗教产生于原始社会氏族公社制度时代,那时无神论产生的条件尚未成熟。到了早期阶级社会,随着生产斗争和阶级斗争的发展,人们的阶级意识和最初的科学思维在同宗教有神论的斗争中,无神论思想才萌芽滋长起来。这种情况,有其客观的物质生活的根源,决定于社会发展一定阶段上的生产方式,在世界各民族的历史上都有普遍性,中国历史也不例外。因此,要了解无神论的萌芽,不能不追溯宗教的起源。
-
关键词
古代无神论
原始宗教
氏族公社
有神论思想
无神论思想
各民族
宗教有神论
宗教观念
原始社会
灵魂不灭
-
分类号
C55
[社会学]
-
-
题名学习毛泽东同志关于宗教的论述
被引量:1
- 3
-
-
作者
李传明
-
出处
《文史哲》
1982年第5期89-94,共6页
-
文摘
宗教是支配人们日常生活的自然力量和社会力量在人们头脑中幻想的反映,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历史现象。在原始社会发展的一定阶段上产生了宗教。在阶级社会里,阶级压迫和剥削制度所造成的社会苦难,剥削阶级需要利用宗教作为麻醉和控制群众的精神手段,致使宗教得到极大发展。在社会主义社会中,宗教存在的阶级根源已经基本消失。但是,由于人们意识的发展总是落后于社会存在;由于社会生产力的极大提高,物质财富的极大丰富,高度的社会主义民主的建立,以及教育、文化、科学。
-
关键词
宗教组织
社会主义社会
宗教信仰自由政策
信教群众
信仰宗教
有神论思想
自然力量
历史现象
宗教界人士
阶级根源
-
分类号
C55
[社会学]
-
-
题名评刘禹锡的《天论》
- 4
-
-
作者
袁德金
王义库
卞敏
-
机构
中山大学哲学系
-
出处
《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1974年第5期47-51,共5页
-
文摘
刘禹锡(公元七七二——八四二年),字梦得,彭城(今江苏徐州)人。唐代著名唯物主义思想家和文学家。他的《天论》继承发挥了荀子《天论》中的唯物主义思想,是向唯心论、有神论宣战的檄文。一刘禹锡生活于唐代中叶。当时,唐王朝正处在由强盛到衰落的转折之中。“安史之乱”虽已平定,但统治阶级内部争权夺利的丑剧愈演愈烈。中央政权与地方势力矛盾尖锐,形成了严重的藩镇割据局面。朝廷内宦官专权,政治非常黑暗。由于大地主土地兼并十分严重,“均田制”已破坏,“租庸调法”也无法实行,不得不实行“两税法”,
-
关键词
有神论思想
刘禹锡
唯物主义
宗教
公元
柳宗元
地方势力
天论
唐王朝
租庸调法
-
分类号
C55
[社会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