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含有界扰动系统的多模型自适应控制 被引量:9
1
作者 李晓理 王书宁 《控制理论与应用》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4期577-581,共5页
对含有有界扰动和参数不确定性的离散时间被控对象建立多个辨识模型,覆盖被控对象的参数不确定性。给定指标切换函数,构成多模型自适应控制器。引入“局部化”技术,在保持计算精度的同时,提高了计算速度。同时证明,多模型自适应控制可... 对含有有界扰动和参数不确定性的离散时间被控对象建立多个辨识模型,覆盖被控对象的参数不确定性。给定指标切换函数,构成多模型自适应控制器。引入“局部化”技术,在保持计算精度的同时,提高了计算速度。同时证明,多模型自适应控制可以保证闭环系统输入输出稳定,且保证对给定有界参考输入、被控对象输出可在一给定界范围内跟踪参考输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模型自适应控制 有界扰动系统 闭环系统 自适应控制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有界三次系统(Ⅲ) 被引量:3
2
作者 党新益 李林 《西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1991年第4期1-8,共8页
本文给出了三次微分系统在无穷远处有2个、3个、4个奇点的情况下,用该三次系统的系数给出了该系统成为有界的一组充分条件,从而完成了用三次系统的系数判定该三次系统有界性的全部工作。
关键词 有界三次系统 三次 微分系统 奇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类有界捕食-食饵系统持久性的平均化条件(英文)
3
作者 樊永红 王琳琳 《应用数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409-414,共6页
通过对解的一致上下界的估计,得到一类具有II类功能性反应的有界系统持久性的平均化条件.结果表明有界系统和它对应的平均化系统在某种程度上具有相似的性质.这就在周期系统及其对应的有界系统之间架起了一座桥梁.
关键词 有界系统 持久性 平均化条件 上下平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有界三次系统(Ⅰ) 被引量:3
4
作者 李林 党新益 《西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1989年第3期53-60,共8页
本文讨论了三次系统的分类,并就Poincare′赤道为奇异轨道时,研究了它在什么条件下是有界的,以及该有界三次系统时性质。为了说明本文所得结果的实在性,举出了应用的例子。从例子中可见,利用该结果,对于获得某些方程的重要性质是较之原... 本文讨论了三次系统的分类,并就Poincare′赤道为奇异轨道时,研究了它在什么条件下是有界的,以及该有界三次系统时性质。为了说明本文所得结果的实在性,举出了应用的例子。从例子中可见,利用该结果,对于获得某些方程的重要性质是较之原来的方法简单得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界三次系统 坐标变换 无穷远奇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类干扰有界约束非线性系统的鲁棒模型预测控制 被引量:5
5
作者 秦伟伟 马建军 +1 位作者 刘刚 郑志强 《控制理论与应用》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709-714,共6页
针对一类干扰有界约束非线性系统设计了基于控制不变集切换策略的鲁棒模型预测控制算法.针对非线性系统线性化之后的结果,给出了平衡点的非线性标称系统控制不变集的计算方法.然后在考虑线性化误差和加性有界干扰影响的基础上,构造了平... 针对一类干扰有界约束非线性系统设计了基于控制不变集切换策略的鲁棒模型预测控制算法.针对非线性系统线性化之后的结果,给出了平衡点的非线性标称系统控制不变集的计算方法.然后在考虑线性化误差和加性有界干扰影响的基础上,构造了平衡点附近最小鲁棒正不变集.结合不变集切换策略和Tube不变集控制方法,提出了干扰有界约束非线性系统的不变集切换策略.最后将该算法应用到一类典型的非线性化工过程连续搅拌反应釜(CSTR)中,仿真结果验证了算法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干扰有界约束非线性系统 鲁棒模型预测控制 不变集 连续搅拌反应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输入多输出有界变时滞非线性系统的绝对稳定性判据 被引量:5
6
作者 郭树理 楚天广 黄琳 《工程数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3期1-6,共6页
以时滞反馈控制系统为背景 ,通过建立Liapunov Razumikhin函数来分析多输入多输出变时滞系统零解的绝对稳定性 ,通过对时滞界估计来达到系统零解的绝对稳定性判定。
关键词 多输入多输出有界变时滞非线性系统 Liapunov-Raxumikhin函数 绝对稳定性 控制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关于有界线性系统能量受限时的精确能控性
7
作者 陈万义 《天津工业大学学报》 CAS 2001年第4期49-52,共4页
应用泛函分析知识 ,讨论了 Hilbert空间上有界线性系统能量受限时的精确能控性 ,为刻划此重要性质 ,给出了一系列有趣的充分条件和充要条件 ,从中可看出无限维线性系统 (较之有限维系统 )
关键词 能量受限 精确能控性 HILBERT空间 有界线性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矩阵方法的有界Petri网系统的能观性分析 被引量:2
8
作者 高娜 韩晓光 +1 位作者 陈增强 张青 《控制理论与应用》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71-78,共8页
Petri网和有限自动机是离散事件动态系统的两类主要研究内容.而Petri网系统的能观性分析与判别是基于Petri网的实际系统设计、优化、监测及控制的重要基础.以往关于Petri网能观测性的研究缺乏定量化的充要判别条件.本文利用代数矩阵方... Petri网和有限自动机是离散事件动态系统的两类主要研究内容.而Petri网系统的能观性分析与判别是基于Petri网的实际系统设计、优化、监测及控制的重要基础.以往关于Petri网能观测性的研究缺乏定量化的充要判别条件.本文利用代数矩阵方法研究了带有输出的有界Petri网系统的能观性问题.首先,基于矩阵的半张量积,将带有输出的有界Petri网系统的动态行为以线性方程组的形式建立了数学模型.然后,针对初始标识和当前标识,介绍了两种能观性定义.最后,基于矩阵运算建立了关于有界Petri网系统能观性的几个充分必要条件,并给出严格证明.数值算例验证了理论结果.本文提出的方法实现了有界Petri网系统能观性的矩阵运算,易于计算机实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离散事件动态系统 能观性 有界Petri网系统 PETRI网 矩阵的半张量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机器人智能制造中的非线性目标跟踪控制
9
作者 田咏麟 赵英杰 +2 位作者 张啸 宋汾洋 曹宇勃 《控制工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0期1806-1812,共7页
智能制造过程存在操作者对机器人进行牵引运动的需求,这种牵引运动往往是随机的、非线性的。为了使机器人准确识别操作者的意图并实现对非线性目标的平滑跟踪,提出了一种跟踪控制器。首先,对操作者与六自由度机器人的柔性交互过程进行... 智能制造过程存在操作者对机器人进行牵引运动的需求,这种牵引运动往往是随机的、非线性的。为了使机器人准确识别操作者的意图并实现对非线性目标的平滑跟踪,提出了一种跟踪控制器。首先,对操作者与六自由度机器人的柔性交互过程进行数学建模,并在此模型基础上分析操作者的指令意图;然后,使用帕德(Pade)逼近方法建立系统状态导数与机器人运动延时的关系;之后,设计了非线性目标跟踪运动控制系统的状态反馈控制器,并分析了系统的稳定条件;最后,对系统的非线性跟踪目标、系统状态、系统输出之间的关系进行了有界性分析。仿真结果表明,所提控制器可以对有界非线性目标进行有界跟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目标识别 跟踪控制 智能制造 有界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边界控制系统的干扰解耦
10
作者 李凯 栾小丽 刘飞 《江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15年第4期379-384,共6页
研究了边界控制系统的干扰解耦问题,给出边界控制系统可干扰解耦的条件。应用有界控制算子等价转换方法,将边界控制系统的干扰解耦转化为等价有界系统的干扰解耦问题;通过希尔伯特空间射影法,将等价有界系统转换成有限维系统;对等价有... 研究了边界控制系统的干扰解耦问题,给出边界控制系统可干扰解耦的条件。应用有界控制算子等价转换方法,将边界控制系统的干扰解耦转化为等价有界系统的干扰解耦问题;通过希尔伯特空间射影法,将等价有界系统转换成有限维系统;对等价有限维系统进行干扰解耦分析,推导出系统可干扰解耦的充分条件。通过实例证明了该方法的可行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边界控制系统 等价有界系统 有限维系统 干扰解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两阶段的多元时间序列异常检测算法 被引量:5
11
作者 王欣 《计算机应用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7期2466-2469,共4页
提出了一个两阶段的多元时间序列异常检测算法。该算法通过有界坐标系统(BCS)技术计算多元时间序列样本之间的相似性,采用基于距离的方法实现异常检测。算法第一阶段采用K-means算法对数据进行聚类,并按照一个启发式规则对其进行排序;... 提出了一个两阶段的多元时间序列异常检测算法。该算法通过有界坐标系统(BCS)技术计算多元时间序列样本之间的相似性,采用基于距离的方法实现异常检测。算法第一阶段采用K-means算法对数据进行聚类,并按照一个启发式规则对其进行排序;第二阶段在聚类结果上采用循环嵌套算法进行异常检测,并通过两个剪枝规则进行高效剪枝,提高了算法的效率。在两个实际数据集上进行实验,实验结果验证了算法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元时间序列 有界坐标系统 基于距离的异常检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非线性鲁棒均值预测控制器
12
作者 王永骥 王宏 《三峡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02年第5期406-408,455,共4页
提出了一种有界随机动态控制系统输出均值的非线性鲁棒预测控制器。在采用B-样条神经网络的平方根模型表示随机动态系统的输出概率密度函数基础上,输出分布的均值控制转换成一个非线性优化问题。为了解决这一问题,采用了L-M修正梯度搜... 提出了一种有界随机动态控制系统输出均值的非线性鲁棒预测控制器。在采用B-样条神经网络的平方根模型表示随机动态系统的输出概率密度函数基础上,输出分布的均值控制转换成一个非线性优化问题。为了解决这一问题,采用了L-M修正梯度搜索方法,得到预测控制器。基于Lyapunov稳定分析,得到了闭环渐近稳定的充分条件和考虑系统建模误差时的鲁棒稳定充分条件。仿真例子表明此算法正确,并获得了很好的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线性 有界随机动态系统 均值控制 B-样条神经网络 鲁棒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tress distributions on crown-luting cement-substrate system with finite element method 被引量:1
13
作者 S.SEN M.S.GULER C.GULER 《Journal of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SCIE EI CAS 2012年第8期2115-2124,共10页
The aim of this work is to analyze the stress distributions on a crown-luting cement-substrate system with a finite-element method in order to predict the likelihood of interfacial micro cracks, radial or circumferent... The aim of this work is to analyze the stress distributions on a crown-luting cement-substrate system with a finite-element method in order to predict the likelihood of interfacial micro cracks, radial or circumferential cracks, delamination, fracture and delamination with torsion. The contact and layer interface stresses in elastic layered half-space indented by an elastic sphere were examined using finite element method. The model consists of crown, luting cement and substrate. The solutions were carried out for three different elastic moduli of luting cement. It was placed between the cement and the substrate as a middle layer and its elastic module was chosen lower than the elastic module of crown and higher than the elastic module of dentin. An axisymmetric finite element mesh was set up for the stress analysis. Stress distributions on the contact surface and the interfaces of crown-luting cement and luting cement-dentin have been investigated for three different values of luting cement by using ANSYS. The effects of the luting cement which has three different elastic moduli on the pressure distribution and the location of interfacial stresses of the multi-layer model have been examined. The mechanism of crack initiation in the interfaces and interracial delamination was also studied quantitatively. For each luting cement, the pressure distribution is similar at the contact zone. Stress discontinuities occur at the perfect bonding interfaces of the crown-luting cement and the substrate-luting cement. The maximum stress jumps are obtained for the highest and the lowest elastic module of the luting cement. In the crown-luting cement-substrate system, failures may initiate at crown-luting cement region for luting cement with the lowest elastic module value. In addition, failures at luting cement-substrate region may occur for luting cement with the highest elastic module. In the luting cement, the medium elastic module value is more suitable for stress distribution in crown-luting cement-substrate interfac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inite element modeling stress analysis adhesive and luting cement elastic deformation plastic deformation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