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广义劳动价值论——对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再思考
1
作者 曹智英 陈俨 《中国民航大学学报》 CAS 1989年第2期68-74,共7页
本文在充分肯定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基础上,提出资源、环保、信息等在劳动价值中的作用。因此,必须扩大原有的决定价值的要素。本文反对封闭马克思主义,强调要看到百余年经济社会的巨大发展对古典理论的挑战。
关键词 劳动耗费 价值量 价值构成 马克思主义理论 政治经济学家 有用劳动 古典理论 中介环节 价格运动 马克思经济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先秦思想家劳动与分工观点述论
2
作者 程崇仁 《财贸研究》 1987年第4期67-71,共5页
“劳动作为使用价值的创造者,作为有用劳动,是不以一切社会形式为转移的人类生存条件,是人和自然之间的物质变换即人类生活得以实现的永恒的自然的必然性”。正因为它是人类生活的一切社会形式所共有的,它定必然要反映到各个时代人们的... “劳动作为使用价值的创造者,作为有用劳动,是不以一切社会形式为转移的人类生存条件,是人和自然之间的物质变换即人类生活得以实现的永恒的自然的必然性”。正因为它是人类生活的一切社会形式所共有的,它定必然要反映到各个时代人们的头脑中,引起思想家们对它的考察和研究。我国先秦时期的思想家在研究社会经济间题时,也大都涉及这一方面的内容,其中不乏深刻犀利的观点。本文试图就他们关于劳动及与此相联系的分工观点作一简述,以期从一个侧面揭示其经济思想的发展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形式 物质变换 先秦思想家 有用劳动 人类生存条件 阶级对立 社会经济 发展水平 财富生产 明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商品经济存在原因新探——兼论社会主义劳动力商品问题
3
作者 宋元梁 《宝鸡师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87年第4期1-8,共8页
私人劳动与社会劳动的矛盾运动是商品经济产生、发展和灭亡的内在动力。社会主义公有制度的建立,消除了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矛盾之间的对立状态,但不可能取消这对矛盾,因此,社会主义经济依然是商品经济。社会主义劳动还不是直接的社会劳... 私人劳动与社会劳动的矛盾运动是商品经济产生、发展和灭亡的内在动力。社会主义公有制度的建立,消除了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矛盾之间的对立状态,但不可能取消这对矛盾,因此,社会主义经济依然是商品经济。社会主义劳动还不是直接的社会劳动,全民生产资料的所有权与经营权的分离及劳动力的所有权与支配权的分离,决定了社会主义劳动力的商品性质。一商品经济,即存在着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形式的经济,在人类社会已经存在了数千年。商品经济的出现,以开放的性格蚕食着内向封闲的自然经济;商品经济的发展,使人类社会以极大的“魔力”从自然界获取了大量的物质财富;商品经济的灭亡,将使人类社会以全新的面貌进入产品极其丰富的产品经济时代。一百多年前,马克思就科学地考究了商品经济的存在原因等一系列有关问题。社会分工把人们按照不同技能分配到不同的产业部门,从事不同的活动。在生产领域,人们劳动生产的“各种使用价值或商品体的总和,表现了同样多种的……有用劳动的总和,即表现了社会分工。”①社会分工限制了每个劳动者特殊的劳动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私人劳动 社会劳动 有用劳动 兼论 对立状态 人类社会 矛盾运动 劳动方式 产品经济 个别劳动时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关于商品的二因素和体现在商品中的劳动的二重性——学习《资本论》第一章札记
4
作者 张林忠 《阴山学刊》 1983年第1期8-14,共7页
《资本论》第一章的标题是“商品”。商品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占统治地位的社会财富的元素形式。“因此,我们的研究就从分析商品开始。”马克思从分析商品开始,首先分析的是商品的二因素:使用价值和价值,然后分析了体现在商品中的劳动的... 《资本论》第一章的标题是“商品”。商品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占统治地位的社会财富的元素形式。“因此,我们的研究就从分析商品开始。”马克思从分析商品开始,首先分析的是商品的二因素:使用价值和价值,然后分析了体现在商品中的劳动的二重性。”商品中包含的劳动的这种二重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劳动的二重性 有用劳动 一般人类劳动 私人劳动 生产劳动 劳动耗费 一般价值形式 社会财富 社会形式 劳动本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劳动力概念含义之我见
5
作者 鹿青山 《沧州师范学院学报》 1985年第S1期96-98,共3页
劳动者的劳动力在任何社会都是生产的决定性因素.因此,对于劳动力概念的含义以及它的现实意义的研究就更加至关重要了.本文想就劳动者的劳动力概念含义做一些初步的探讨.在我国,关于劳动力概念有一种传统说法,即“劳动力即人的劳动能力... 劳动者的劳动力在任何社会都是生产的决定性因素.因此,对于劳动力概念的含义以及它的现实意义的研究就更加至关重要了.本文想就劳动者的劳动力概念含义做一些初步的探讨.在我国,关于劳动力概念有一种传统说法,即“劳动力即人的劳动能力.人们在劳动过程中所运用的体力和脑力的总和.”(许涤新主编的《政治经济学辞典》(上)第83页)我认为这种提法是有商榷余地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政治经济学辞典 劳动能力 潜在形式 相对过剩人口 中所 价值学说 有用劳动 危机理论 社会主义法 商品使用价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人力资本投资及其对中国经济成长的意义 被引量:1
6
作者 刘迎秋 《经济研究参考》 1997年第34期30-33,共4页
决定经济成长的最重要的因素之一是劳动的数量与质量。一般来说,人是提供有用劳动的最基本的源泉。但这并不是说无需任何条件人就能够成为劳动的基本源泉。大量实践表明,一个自然人最终能够提供多少有用劳动,除了人通常所应具有的体力... 决定经济成长的最重要的因素之一是劳动的数量与质量。一般来说,人是提供有用劳动的最基本的源泉。但这并不是说无需任何条件人就能够成为劳动的基本源泉。大量实践表明,一个自然人最终能够提供多少有用劳动,除了人通常所应具有的体力和所能做出的努力之外,人本身的内在质量是决定人实际能够提供多少有用劳动的最终界限。而所谓人本身的内在质量,说到底是个人才问题。社会越是向前发展,人才对人所能提供的劳动的数量与质量的决定作用就越大。然而,人才问题,从根本上说,并不是什么天才与不天才的问题,而是能否把人作为一种投资对象,即是否进行人力资本投资的问题。在现代社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力资本投资 经济成长 物质资本 投资支出 中国经济 有用劳动 再培训 教育投资 短期投资 固定资产投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资源配置理论探索 被引量:6
7
作者 周月秋 《征信》 1994年第3期9-13,20,共6页
一、关于资源的界定 经济学家对于资源配置有着理论和政策主张上的很大差别,导致这些差别的基础则在于对资源本身存在不同的认识(1)。人们一般只是接受有形资源的概念,对于无形的技术资源却大多数没有站到资源配置的意义上予以认识,这... 一、关于资源的界定 经济学家对于资源配置有着理论和政策主张上的很大差别,导致这些差别的基础则在于对资源本身存在不同的认识(1)。人们一般只是接受有形资源的概念,对于无形的技术资源却大多数没有站到资源配置的意义上予以认识,这直接决定了技术资源在研究方法上作为内生变量还是外生变量的取舍。作为内生变量,它要和有形资源一起成为投资和生产的构成要素,而作为外生变量,则只能作为改善资源配置的手段,由此形成了构建资源配置理论的不同出发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资源配置理论 内生变量 有形资源 技术资源 政策主张 平均利润率 不平衡增长 有用劳动 经济发展 宏观经济问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关于会计属性的若干分析——与李孝林同志商榷
8
作者 夏敏诗 《财贸研究》 1987年第1期61-64,共4页
在《会计研究》1981年第2期及1984年第5期上,李孝林同志针对王文龙和刘治平两同志关于“会计应属于生产力范畴”的观点(见《财务与会计》1979年第4期与《会计研究》1984年第1期)发表了不同意见。李与王、刘争论的问题是关于会计属性问... 在《会计研究》1981年第2期及1984年第5期上,李孝林同志针对王文龙和刘治平两同志关于“会计应属于生产力范畴”的观点(见《财务与会计》1979年第4期与《会计研究》1984年第1期)发表了不同意见。李与王、刘争论的问题是关于会计属性问题。《李文》反对会计属于生产力范畴和上层建筑范畴,也不同意会计具有两重性的说法,但又没有正面明确提出会计的属性,从《李文》的整个内容来看,作者倾向会计属于生产关系范畴。然而《李文》在阐述的过程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会计研究》 再生产过程 刘治平 关系范畴 价值运动 王文龙 资金运动 经济活动 有用劳动 产品分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刘晓庆:愿你也成为“纳税明星”——给刘晓庆的一封公开信
9
作者 唐海东 《电影评介》 北大核心 1989年第9期7-7,共1页
尊敬的刘晓庆: 我是一个影迷,一个十分尊敬和佩服你的影迷。多年来,我看过你演的每一部影片,读过你写的书,听过你唱的歌,瞧过你跳的舞,关注着你的一切。每当你拍完一部新片,我就会去一睹为快。看到你又成功地塑造一个新的角色,会为你感... 尊敬的刘晓庆: 我是一个影迷,一个十分尊敬和佩服你的影迷。多年来,我看过你演的每一部影片,读过你写的书,听过你唱的歌,瞧过你跳的舞,关注着你的一切。每当你拍完一部新片,我就会去一睹为快。看到你又成功地塑造一个新的角色,会为你感到高兴。你可知道,每次你走上领奖台,在你无数的选票中,都有我认真和自信地为你投下的一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刘晓庆 有用劳动 偷税漏税 无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济效益探讨
10
作者 柯伯杰 《浙江金融》 1982年第4期1-3,共3页
什么是经济效益?经济效益是人们在经济活动中主观能动性作用于客观实际产生结果的综合表现。劳动耗费和劳动成果之间的比例关系,是考核经济效益的尺度。以尽量少的活劳动和物质消耗,生产更多的符合社会需要的产品,是提高经济效益的方向... 什么是经济效益?经济效益是人们在经济活动中主观能动性作用于客观实际产生结果的综合表现。劳动耗费和劳动成果之间的比例关系,是考核经济效益的尺度。以尽量少的活劳动和物质消耗,生产更多的符合社会需要的产品,是提高经济效益的方向和目标。讲究经济效益,就是要求人们为了达到一定经济目标而采取的方针、政策、办法,要尊重客观经济规律的作用,符合客观经济规律的要求,避免盲目性,增强自觉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客观经济规律 劳动耗费 经济活动 比例关系 物质消耗 资本形态 资金周转 资金运动 有用劳动 货币资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商品的使用价值在政治经济学中的地位和作用探讨——学习《资本论》的一点体会
11
作者 张振华 《阴山学刊》 1983年第2期15-20,共6页
价值和使用价值是构成商品的两个因素,也是商品体本身所固有的矛盾的两个方面,这是政治经济学的一个普通常识。但是,长期以来,在我国政治经济学的许多专著和论文中,往往把二者割裂开来,认为价值是一个历史范畴,商品的使用价值是一个超... 价值和使用价值是构成商品的两个因素,也是商品体本身所固有的矛盾的两个方面,这是政治经济学的一个普通常识。但是,长期以来,在我国政治经济学的许多专著和论文中,往往把二者割裂开来,认为价值是一个历史范畴,商品的使用价值是一个超历史的、永恒的范畴,从而把商品的使用价值排斥于政治经济学的研究范围之外,并且自认为这是以马克思的《资本论》为依据的。其实,这完全是一种误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历史范畴 有用劳动 私人劳动 社会总资本 社会形式 劳动二重性理论 劳动消耗 物质变换 企业利润 产品质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谈社会主义商品经济理论的发展和计划经济与商品经济相结合
12
作者 赵殿和 《赤峰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87年第1期80-84,共5页
在经济落后的条件下取得社会主义革命胜利的国家,其社会主义经济的形式和实质到底应该是什么、如何运行,经济学家们一直争论不休.随着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实践的发展,这方面的理论也在逐步地深化和发展.虽然还处在探索之中,但已经趋于完善... 在经济落后的条件下取得社会主义革命胜利的国家,其社会主义经济的形式和实质到底应该是什么、如何运行,经济学家们一直争论不休.随着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实践的发展,这方面的理论也在逐步地深化和发展.虽然还处在探索之中,但已经趋于完善和系统,正在指导着社会主义经济建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商品货币关系 经济管理 社会生产关系 有用劳动 物质资料生产 社会劳动 集权和分权 消费品生产 动力结构 价格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关于按生产要素分配的理论思考
13
作者 姜昭慧 《湖北财经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1999年第4期11-12,共2页
党的十五大明确提出“允许和鼓励资本、技术等生产要素参与收益分配”,“把按劳分配和按生产要素分配结合起来”,这是对我国社会主义分配理论和实践的又一重大突破.本文拟对生产要素包括的内容,生产要素参与分配的内容尺度,以及按生产... 党的十五大明确提出“允许和鼓励资本、技术等生产要素参与收益分配”,“把按劳分配和按生产要素分配结合起来”,这是对我国社会主义分配理论和实践的又一重大突破.本文拟对生产要素包括的内容,生产要素参与分配的内容尺度,以及按生产要素分配的性质进行理论上的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按生产要素分配 劳动力分配 按劳分配 劳动力要素分配 收入分配 贡献分配 生产经营 有用劳动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公平与效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也谈社会主义的商品制度——与卓炯同志商榷
14
作者 朱慕唐 《财贸研究》 1980年第1期23-28,共6页
读了一九七九年第六期《经济研究》刊登的卓炯同志所写《我也谈谈社会主义的商品制度》,感到有一系列不同意见需要提出来商榷和讨论。社会劳动和私人劳动的矛盾不是(简单)商品生产的基本矛盾吗?
关键词 商品制度 私人劳动 卓炯 社会劳动 企业内部分工 计划调节 《经济研究》 有用劳动 劳动的二重性 资产阶级学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政治经济学总论——对象和方法
15
作者 贾普云 《宝鸡师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79年第1期84-92,共9页
两点说明: 1.政治经济学总论主要是研究政治经济学的对象和方法。这些问题似乎过去已经清楚了,没有再进一步研究的必要了。实际上并非如此。“四人帮”对马克思列宁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篡改,归根到底是在社会主义经济问题上,用唯心主义和... 两点说明: 1.政治经济学总论主要是研究政治经济学的对象和方法。这些问题似乎过去已经清楚了,没有再进一步研究的必要了。实际上并非如此。“四人帮”对马克思列宁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篡改,归根到底是在社会主义经济问题上,用唯心主义和形而上学搞乱了它的对象和方法。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实践提出了许多政治经济学上过去没有的新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智力劳动 物质资料生产 社会结合 有用劳动 劳动本身 物质变换 社会生产 马恩 自然物质 社会总劳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