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新型有源矩阵有机发光显示电流编程像素电路 被引量:3
1
作者 周雷 张立荣 +2 位作者 宋小锋 吴为敬 姚若河 《液晶与显示》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386-391,共6页
提出了一种新型有源矩阵有机发光显示用电流编程型像素驱动电路。该像素电路由3个开关薄膜晶体管、一个驱动薄膜晶体管、一个存储电容和两条控制线构成。仿真结果表明,该4T1C像素电路可以补偿薄膜晶体管阈值电压的非均匀性以及有机发光... 提出了一种新型有源矩阵有机发光显示用电流编程型像素驱动电路。该像素电路由3个开关薄膜晶体管、一个驱动薄膜晶体管、一个存储电容和两条控制线构成。仿真结果表明,该4T1C像素电路可以补偿薄膜晶体管阈值电压的非均匀性以及有机发光二极管阈值电压的漂移,发光电流的平均非均匀性为4.63%。值得指出的是,同传统的电流编程型像素电路相比,本像素电路存储电容的接法可有效提高电路响应速度。此外,还分析了寄生电容对像素电路工作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源有机发光二极管 薄膜晶体管 像素电路 电流编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压电能量采集器高效能量提取接口电路设计 被引量:4
2
作者 李俊立 李宁 +2 位作者 孙其能 徐大诚 鲁征浩 《压电与声光》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479-483,489,共6页
压电能量采集器能把环境振动能转换为电能,该文基于如何将压电能量采集器转化电能最大化提取的研究,提出了一种压电能量采集器高效能量提取接口电路,采用有源二极管整流电路降低了整流过程中的导通压降损耗,电感同步开关电荷提取电路有... 压电能量采集器能把环境振动能转换为电能,该文基于如何将压电能量采集器转化电能最大化提取的研究,提出了一种压电能量采集器高效能量提取接口电路,采用有源二极管整流电路降低了整流过程中的导通压降损耗,电感同步开关电荷提取电路有效提取了寄生电容中储存的电能。利用华虹宏力0.11μm CMOS工艺进行电路设计和版图布局。测试结果表明,接口电路可提取80.4%寄生电容中存储的电能,20 kΩ电阻负载下导通压降为20.2 mV,在加速度5g(g=9.8 m/s^(2))和频率40 Hz条件下平均提取功率是标准接口电路的2.58倍。该芯片可应用于基于振动能供电的无线无源传感节点等领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压电能量采集器 有源二极管整流电路 电感同步开关电荷提取电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用于振动能量获取的接口电路 被引量:1
3
作者 王静敏 杨正 杨银堂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118-123,共6页
提出了一种应用于振动能量获取的低压高效接口电路.采用输入电压作为接口电路的电源电压,当输入电压较低时,整个接口电路处于休眠状态,电路无功耗,从而提高了电路的能量转换效率.整流器中的比较器采用衬底输入,有效地降低了电路对电源... 提出了一种应用于振动能量获取的低压高效接口电路.采用输入电压作为接口电路的电源电压,当输入电压较低时,整个接口电路处于休眠状态,电路无功耗,从而提高了电路的能量转换效率.整流器中的比较器采用衬底输入,有效地降低了电路对电源电压的要求,使得最低输入电压仅为0.2V.基于SMIC0.18μm 3.3V标准CMOS工艺,采用Cadence Spectre进行了仿真验证.当输入电压为0.2V(100Hz),负载为40kΩ时,电压转换效率高达89%;当输入电压为0.25V(100Hz),负载为40kΩ时,能量转换效率达到80%,电路的最大能量转换效率高达9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振动能量获取 输入供电 CMOS有源整流器 有源二极管 亚阈值 衬底驱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具有冷启动功能的自供电压电能量收集系统 被引量:2
4
作者 程波 程心 张章 《合肥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7期927-932,共6页
文章根据并联同步开关电感收集(parallel synchronized switch harvesting on inductor,P-SSHI)技术,提出一种自供电的压电能量收集系统,实现了在低激励环境下的系统启动和电压输出功能,并基于压电材料分离电极理论设计冷启动电路。该... 文章根据并联同步开关电感收集(parallel synchronized switch harvesting on inductor,P-SSHI)技术,提出一种自供电的压电能量收集系统,实现了在低激励环境下的系统启动和电压输出功能,并基于压电材料分离电极理论设计冷启动电路。该系统采用带有有源二极管的P-SSHI整流电路代替传统的整流结构,以减少整流过程的能量损耗,能够在动态范围内调节输出电压,实现多输出负载的功能。基于0.18μm CMOS工艺仿真结果表明,该系统的电压翻转效率达到85%,输出功率是采用传统整流电路的5.8倍,同时能够产生1.2、1.8 V 2种电压,用于不同负载供电。该自供电能量收集系统可用于解决物联网无线传感器网络节点的自供电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压电能量收集 并联同步开关电感收集(P-SSHI) 有源二极管 分离电极 冷启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低功耗自供电压电能量管理电路的研究 被引量:2
5
作者 刘婷 赵程 +1 位作者 曾涛 王元元 《压电与声光》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464-469,共6页
为了提高压电能量采集系统的采集效率,该文提出了一种用于压电能量采集的自供电能量管理电路。采用基于并联同步开关感应(P-SSHI)技术的有源全桥整流电路来提高压电采能器的功率,降低整流电路上的导通损耗;采用低功耗稳压降压集成芯片... 为了提高压电能量采集系统的采集效率,该文提出了一种用于压电能量采集的自供电能量管理电路。采用基于并联同步开关感应(P-SSHI)技术的有源全桥整流电路来提高压电采能器的功率,降低整流电路上的导通损耗;采用低功耗稳压降压集成芯片配合超级电容器,实现能量的高效采集存储。仿真结果表明,在模拟输出电压幅值为20 V时,该整流电路的输出功率为1.0846 W,比传统整流电路的平均输出功率提高了16.8%,在最高输出电压为5 V时,30 s内储存能量可以达到4.1371 J。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压电能量采集 能量管理 有源二极管 并联同步开关感应(P-SSHI) 自供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功率IGBT模块串联动态均压的研究 被引量:3
6
作者 窦康乐 严仲明 +3 位作者 李海涛 程志 吴锐 王豫 《电测与仪表》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87-91,共5页
绝缘栅双极型晶体管IGBT(Insulated Gate Bipolar Transistor)的串联使用是一种较为有效的提高耐压的方法。作为电感储能型脉冲功率系统中的主断路开关,IGBT串联组合会在开关的动作瞬间在各串联模块两端出现动态不均压的现象。工程应用... 绝缘栅双极型晶体管IGBT(Insulated Gate Bipolar Transistor)的串联使用是一种较为有效的提高耐压的方法。作为电感储能型脉冲功率系统中的主断路开关,IGBT串联组合会在开关的动作瞬间在各串联模块两端出现动态不均压的现象。工程应用中,各串联IGBT栅极驱动信号的不同步是导致动态不均压的主要原因。文中分别从负载侧被动均压和栅极侧主动均压对驱动信号的同步性补偿作用进行了理论分析和实验验证,结果表明均可以达到很好的动态均压效果。在此基础上提出利用阻容二极管有源均压法实现多个IGBT模块的串联应用,仿真验证了该方法在3个IGBT串联应用中的可行性。对工程实际应用具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GBT 串联 动态均压 阻容二极管有源均压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LTPS-TFT AMOLED像素电路的理论研究 被引量:3
7
作者 皇甫鲁江 郑灿 +3 位作者 李云飞 刘利宾 朱健超 陈义鹏 《液晶与显示》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8期614-621,共8页
本文对一种LTPS-TFT AMOLED电压型阈值电压(V_(th))补偿像素电路进行了理论研究,分析了影响V_(th)补偿效果的主要因素。电路的补偿效果主要由驱动TFTV_(th)的获取精度和随后的保持精度决定。在V_(th)获取过程中,相关误差主要由驱动TFT... 本文对一种LTPS-TFT AMOLED电压型阈值电压(V_(th))补偿像素电路进行了理论研究,分析了影响V_(th)补偿效果的主要因素。电路的补偿效果主要由驱动TFTV_(th)的获取精度和随后的保持精度决定。在V_(th)获取过程中,相关误差主要由驱动TFT转移特性电流对存储电容充电的充电率不足产生;在显示信号与V_(th)叠加过程中,与V_(th)保持节点连接的电容增量等因素会造成V_(th)保持精度的损失。根据分析的结果,本文解释了高分辨率像素电路补偿效果下降的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源矩阵有机发光二极管 阈值电压补偿 像素电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透明非晶态氧化物半导体薄膜晶体管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8
8
作者 王中健 王龙彦 +2 位作者 马仙梅 付国柱 荆海 《液晶与显示》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210-216,共7页
透明非晶态氧化物半导体薄膜晶体管(TAOS-TFT)以其诸多优势受到研究人员的青睐,最近几年发展迅速。文章以传统薄膜晶体管做对照,详细介绍了TAOS-TFT的原理、结构和性能,总结出TAOS-TFT相对于Si基TFT具有制备温度低、均一性好、迁移率高... 透明非晶态氧化物半导体薄膜晶体管(TAOS-TFT)以其诸多优势受到研究人员的青睐,最近几年发展迅速。文章以传统薄膜晶体管做对照,详细介绍了TAOS-TFT的原理、结构和性能,总结出TAOS-TFT相对于Si基TFT具有制备温度低、均一性好、迁移率高、对可见光全透明和阈值电压低等5方面的优势,指出了TAOS-TFT在进一步实用化过程中所面临的几个重要问题,其中最为重要的是需要尽快建立自身的集约化物理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透明非晶态氧化物半导体 薄膜晶体管 有源矩阵有机发光二极管 有源矩阵电泳显示器 集约化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柔性AMOLED的技术现状与进展 被引量:6
9
作者 敖银辉 高健 《现代电子技术》 2011年第3期197-200,共4页
目前已经有商业化的AMOLED产品应用在MP3、手机上,而采用柔性基板的AMOLED也正在研制中,但真正实现商业化还面临诸多技术难题,如柔性衬底处理技术,柔性基板的TFT制备方法,有机薄膜蒸镀和薄膜封装等。具体分析了相关问题的处理方法和技... 目前已经有商业化的AMOLED产品应用在MP3、手机上,而采用柔性基板的AMOLED也正在研制中,但真正实现商业化还面临诸多技术难题,如柔性衬底处理技术,柔性基板的TFT制备方法,有机薄膜蒸镀和薄膜封装等。具体分析了相关问题的处理方法和技术现状。指出使用塑胶衬底,开展有机氧化物TFT制备的发展思路。提示我国在有机薄膜蒸镀和薄膜封装领域有较大的潜在机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源矩阵有机发光二极管 柔性衬底 薄膜蒸镀 薄膜封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低温多晶硅-氧化物半导体混合集成的薄膜晶体管显示背板技术 被引量:3
10
作者 邓立昂 陈世林 +1 位作者 黄博天 郭小军 《液晶与显示》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420-431,共12页
低温多晶硅-氧化物半导体混合集成(Low temperature polycrystalline silicon and oxide,LTPO)的薄膜晶体管(thin-film transistor,TFT)背板技术融合了低温多晶硅和氧化物半导体TFT两者的优势,为低功耗、高性能显示以及功能化集成提供... 低温多晶硅-氧化物半导体混合集成(Low temperature polycrystalline silicon and oxide,LTPO)的薄膜晶体管(thin-film transistor,TFT)背板技术融合了低温多晶硅和氧化物半导体TFT两者的优势,为低功耗、高性能显示以及功能化集成提供了新的发展机遇,获得了产业界和学术界的广泛关注。本文系统地总结和分析了LTPO相关技术与应用的研究进展以及面临的技术挑战。首先,讨论了分别针对液晶显示(Liquid crystal display,LCD)和有机发光二极管(Organic light emitting diode,OLED)显示的LTPO背板的集成方式,进一步总结分析了实现LTPO集成的器件结构和工艺挑战。此外,针对有源矩阵OLED显示,分析了LTPO技术用于设计兼容低帧率和高帧率驱动、具有内部补偿功能的像素电路的优势,以及在超低帧率(如1 Hz)驱动情况下,TFT器件稳定性带来的影响和相关的补偿驱动方法。最后,对LTPO技术进一步发展的可能趋势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薄膜晶体管 低温多晶硅 氧化物半导体 有源矩阵有机发光二极管 液晶显示 低功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数据线控制发光的A-IGZO薄膜晶体管集成AMOLED像素电路(英文)
11
作者 王兰兰 鲁力 +3 位作者 于天宝 廖聪维 黄生祥 邓联文 《发光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1期1549-1556,共8页
本文提出了一种采用铟镓锌氧化物(IGZO)薄膜晶体管(TFT)的有源矩阵有机发光二极管(AMOLED)显示器的新型补偿结构。它利用数据线关闭电源和驱动晶体管之间的控制晶体管,以抑制编程期间的泄漏电流。在所提出的电路和传统电路之间进行电路... 本文提出了一种采用铟镓锌氧化物(IGZO)薄膜晶体管(TFT)的有源矩阵有机发光二极管(AMOLED)显示器的新型补偿结构。它利用数据线关闭电源和驱动晶体管之间的控制晶体管,以抑制编程期间的泄漏电流。在所提出的电路和传统电路之间进行电路性能的比较,表明所提出的像素电路可以有效地补偿驱动晶体管的阈值电压偏移和迁移率变化。当VTH飘移2 V和μ增加30%时,IOLED误差率可以分别降低至小于5%和9%。此外,由于使用同时驱动方法,因此所需的最小编程时间可以被详细推导出来。所提出的像素电路的编程能力和机制已经通过FPGA平台和离散的场效应器件所证实。尽管所提出的像素电路具有非常简单的驱动结构,但它能够提高补偿精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源矩阵有机发光二极管 铟镓锌氧化物薄膜晶体管 阈值电压 像素电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采用高性能负压电荷泵的AMOLED驱动DC-DC转换器
12
作者 袁敏民 孔令韬 +2 位作者 毛成烈 常昌远 郭鹏宇 《半导体技术》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1期833-840,共8页
提出了一种采用高性能负压电荷泵的有源矩阵有机发光二极管(AMOLED)驱动DCDC转换器。正输出电压(V_(OP))由升压转换器(BOOST)和线性稳压器(LDO)级联产生,BOOST中使用前馈方法改善线性瞬态响应,LDO保证了芯片在全负载电流范围内输出电压... 提出了一种采用高性能负压电荷泵的有源矩阵有机发光二极管(AMOLED)驱动DCDC转换器。正输出电压(V_(OP))由升压转换器(BOOST)和线性稳压器(LDO)级联产生,BOOST中使用前馈方法改善线性瞬态响应,LDO保证了芯片在全负载电流范围内输出电压的纹波。负输出电压(V_(ON))由一种新颖负压电荷泵电路产生,电荷泵仅由MOSFET构成以提高效率。提出了一种新型的转换负压的电平转换电路,降低了开关管导通电阻并提高了负压效率。采用突发(BURST)控制模式提高了轻载效率。芯片采用0.18μm BCD工艺,其V_(OP)和V_(ON)分别为4.6 V和-2.4 V,工作频率为1 MHz,正常工作时的负载电流为0~50 mA,最大电源效率为89.4%。VOP和VON的纹波均小于7 mV,线性瞬态响应均为5 mV,负载瞬态响应分别为5 mV和20 mV。负输出电压在-0.6~-2.4 V可调,调整步长为0.1 V。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C-DC转换器 有源矩阵有机发光二极管(AMOLED) 线性瞬态改善 负压电荷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