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3篇文章
< 1 2 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河南地区有棱丝瓜杂交制种试验
1
作者 许庆龙 吴新胜 《长江蔬菜》 2025年第6期10-12,共3页
为探索适合河南地区春季有棱丝瓜的杂交制种方法,研究团队在春季设置了3个不同播种期,选用5个有棱丝瓜品种,在河南地区开展保护地杂交制种试验。试验结果表明,在河南地区进行有棱丝瓜杂交制种时,于3月20日播种萌2412,各方面表现突出,优... 为探索适合河南地区春季有棱丝瓜的杂交制种方法,研究团队在春季设置了3个不同播种期,选用5个有棱丝瓜品种,在河南地区开展保护地杂交制种试验。试验结果表明,在河南地区进行有棱丝瓜杂交制种时,于3月20日播种萌2412,各方面表现突出,优势显著,是河南地区有棱丝瓜杂交制种的最佳选择,推荐在河南地区有棱丝瓜杂交制种工作中采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棱丝瓜 杂交制种 短日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有棱丝瓜种质资源在华南地区夏植的适应性评价 被引量:1
2
作者 郭元元 康德贤 +9 位作者 陈琴 李洋 梁劲 文俊丽 卢发仕 黎冬梅 张力 宋焕忠 农芳玲 陈振东 《种子》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73-81,共9页
为鉴定评价有棱丝瓜种质资源夏植的适应性,选育适宜在华南地区夏植的有棱丝瓜品种提供种质基础,本试验以广西玉林市夏植的44份有棱丝瓜种质资源为研究对象,分析各种质夏植中主要农艺性状,并对种质资源的11个主要农艺性状进行主成分分析... 为鉴定评价有棱丝瓜种质资源夏植的适应性,选育适宜在华南地区夏植的有棱丝瓜品种提供种质基础,本试验以广西玉林市夏植的44份有棱丝瓜种质资源为研究对象,分析各种质夏植中主要农艺性状,并对种质资源的11个主要农艺性状进行主成分分析、相关性分析、聚类分析等综合评价。结果表明,44个有棱丝瓜种质资源在夏植过程中主要农艺性状的表现差异较大。变异系数以单次采收产量折合产量变异较丰富,多样性指数以第一成瓜节位为最高。相关性分析发现,重要性状单次采收折合产量与全生育期长短和单瓜重呈极显著正相关,而与播种至始收天数和瓜花斑大小呈极显著负相关,与第一成瓜节位呈显著负相关。主成分分析将原有11个农艺性状指标转化为4个综合因素指标,累积贡献率达71.987%。通过聚类分析,将供试材料分为四大类群,其中第Ⅰ类群包括31份种质,属中低产类型;第Ⅱ类群包含1份种质,属晚熟高产类型;第Ⅲ类群包含1份种质,属长生育期高感霜霉病低产类型;第Ⅳ类群包括11份种质,属早熟高产类型。通过农艺性状综合对比分析,筛选出越夏产量表现较佳的5份种质:LCH8、LCH2、LCH4、LCH14、LCH25,适宜作为华南地区夏植品种选育的种质资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棱丝瓜 种质资源 夏植 聚类分析 适应性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有棱丝瓜早熟相关性状主基因+多基因遗传模型分析 被引量:1
3
作者 陈琴 郭元元 +7 位作者 李洋 康德贤 张力 孙晓研 宋焕忠 唐娟 文俊丽 陈振东 《南方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432-439,共8页
【目的】通过主基因+多基因遗传模型分析有棱丝瓜早熟性相关性状的遗传规律,为早熟丝瓜品种选育提供理论参考。【方法】以高代自交系有棱丝瓜LC034(♀)和LC052(♂)为亲本构建6世代群体,采用主基因+多基因遗传分离法分析有棱丝瓜的4个早... 【目的】通过主基因+多基因遗传模型分析有棱丝瓜早熟性相关性状的遗传规律,为早熟丝瓜品种选育提供理论参考。【方法】以高代自交系有棱丝瓜LC034(♀)和LC052(♂)为亲本构建6世代群体,采用主基因+多基因遗传分离法分析有棱丝瓜的4个早熟相关性状(第一雌花节位、始花期、第一坐果节位和始收期)遗传规律。【结果】LC034的4个早熟相关性状均极显著低于LC052(P<0.01)。F_(1)、BC_(1)P_(1)、BC_(1)P_(2)和F_(2)代群体的4个早熟相关性状变异系数为8.70%~25.46%、14.77%~37.67%、19.93%~38.97%和22.37%~46.81%,且4个早熟相关性状在F_(2)代群体的分离频率分布均包含多种正态分布的混合分布。MX2-ADI-ADI为第一雌花节位和第一坐果节位的最优遗传模型,受2对加性—显性—上位性主基因+加性—显性—上位性多基因控制;第一雌花节位在BC_(1)P_(1)、BC_(1)P_(2)和F_(2)代群体的主基因遗传率(h^(2)_(mg))分别为4.63%、84.69%和79.99%,多基因遗传率(h^(2)_(pg))为74.60%、0和0;第一坐果节位在BC_(1)P_(1)、BC_(1)P_(2)和F_(2)代群体的h^(2)_(mg)分别为2.38%、82.86%和76.45%,h^(2)_(pg)为57.04%、0和0。2MG-ADI为始花期的最优遗传模型,受2对加性—显性—上位性主基因控制,在BC_(1)P_(1)、BC_(1)P_(2)和F_(2)代群体的h^(2)_(mg)分别为72.02%、79.05%和86.53%。2MG-AD为有棱丝瓜始收期最优遗传模型,属于2对主基因控制的加性—显性遗传模型,在BC_(1)P_(1)、BC_(1)P_(2)和F_(2)代群体的h^(2)_(mg)分别为62.33%、84.79%和85.07%。【结论】有棱丝瓜的第一雌花节位、始花期、第一坐果节位和始收期均表现为数量性状的特点,受多基因的控制,其中第一雌花节位和第一坐果节位受2对主加性—显性—上位性主基因+加性—显性—上位性多基因控制,始花期受2对加性—显性—上位性主基因控制,始收期受2对加性—显性主基因控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棱丝瓜 早熟相关性状 主基因+多基因遗传模型 6世代群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耐长日照有棱丝瓜自交系综合评价
4
作者 陈秀彩 温健新 +3 位作者 傅荣富 张文芝 冯锦乾 黄爱政 《现代农业科技》 2024年第23期53-55,共3页
为了选育出耐长日照的有棱丝瓜新品种,亟须筛选出性状优异的耐长日照有棱丝瓜自交系,对11个有棱丝瓜自交系第一雌花节位、产量、农艺性状及品质指标进行测定与分析。结果表明,S5-6、S5-7、S19-15和S17-9这4个有棱丝瓜自交系对长日照相... 为了选育出耐长日照的有棱丝瓜新品种,亟须筛选出性状优异的耐长日照有棱丝瓜自交系,对11个有棱丝瓜自交系第一雌花节位、产量、农艺性状及品质指标进行测定与分析。结果表明,S5-6、S5-7、S19-15和S17-9这4个有棱丝瓜自交系对长日照相对不敏感,且在品质和产量方面表现也较好,尤其是S19-15综合性状表现最为优良,在耐长日照丝瓜育种中可以作为骨干材料应用,从而快速选育出耐长日照的有棱丝瓜新品种,进而满足市场对有棱丝瓜周年供应的需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棱丝瓜 自交系 耐长日照 农艺性状 产量 品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绿旺1号有棱丝瓜高产栽培技术 被引量:1
5
作者 詹汉利 丁良梅 林瓞文 《长江蔬菜》 2024年第1期19-20,共2页
绿旺1号丝瓜是佛山市农业科学研究所选育的杂交一代大肉丝瓜新品种,适合春、夏、秋3季种植,植株生长势和分枝性强,叶片绿色。中早熟,丰产性优势明显,适合有棱丝瓜主产区露地栽培,春、夏季总产量2 500~3 000 kg/667 m^(2),秋季总产量2 00... 绿旺1号丝瓜是佛山市农业科学研究所选育的杂交一代大肉丝瓜新品种,适合春、夏、秋3季种植,植株生长势和分枝性强,叶片绿色。中早熟,丰产性优势明显,适合有棱丝瓜主产区露地栽培,春、夏季总产量2 500~3 000 kg/667 m^(2),秋季总产量2 000~2 500 kg/667 m^(2)。介绍绿旺1号丝瓜品种的特征特性和主要栽培技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绿旺1号 有棱丝瓜 栽培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外源水杨酸对淹水胁迫下有棱丝瓜幼苗生理特性的影响
6
作者 王颂 罗燕华 +2 位作者 林奕峰 吴振强 张松勇 《福建农业科技》 CAS 2024年第7期33-37,共5页
为探明外源水杨酸(SA)对有棱丝瓜幼苗耐涝的调控作用,对金福15号花点有棱丝瓜采用叶面喷施0.5(SA0.5)、1.0(SA1.0)、1.5(SA1.5)、2.0(SA2.0)mmol·L^(−1)水杨酸溶液,研究淹水胁迫下其对幼苗生长及其生理代谢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对照... 为探明外源水杨酸(SA)对有棱丝瓜幼苗耐涝的调控作用,对金福15号花点有棱丝瓜采用叶面喷施0.5(SA0.5)、1.0(SA1.0)、1.5(SA1.5)、2.0(SA2.0)mmol·L^(−1)水杨酸溶液,研究淹水胁迫下其对幼苗生长及其生理代谢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对照组CK(未淹水+未喷施SA)相比,淹水胁迫下有棱丝瓜幼苗的根长、株高以及鲜质量均显著降低,喷施SA后,各农艺性状指标的下降幅度减小,其中喷施1.5 mmol·L^(−1)SA幼苗的根长、株高较淹水对照CK1(淹水+未喷施SA)分别提高19.0%、12.3%;喷施2.0 mmol·L^(−1)SA的幼苗鲜重、干重较CK1分别提高9.0%和19.2%。淹水胁迫下幼苗叶片膜脂过氧化物含量升高,而喷施SA可显著降低MDA、H_(2)O_(2)含量。与CK1相比,喷施1.5 mmol·L^(−1)SA幼苗叶片的SOD、CAT活性最高,分别升高37.5%和52.18%,喷施2.0 mmol·L^(−1)SA幼苗叶片的POD活性最高,比CK1升高78.1%。结合各指标隶属函数值综合评价,喷施不同浓度SA在抗涝性方面的强弱顺序为:SA1.5>SA2.0>SA1.0>SA0.5>CK1,其中喷施1.5 mmol·L^(−1)和2.0 mmol·L^(−1)SA处理在得分上较为接近,表明这两个处理在抗涝性方面表现相似。综合比较,喷施1.5 mmol·L^(−1)SA的效果最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棱丝瓜 外源 水杨酸 淹水胁迫 生理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优质抗逆有棱丝瓜新品种夏绿5号的选育
7
作者 朱德宁 吴宇军 +2 位作者 曹翠文 林鉴荣 李莲芳 《长江蔬菜》 2024年第8期43-46,共4页
夏绿5号是有棱丝瓜杂种一代新品种。长绿类型丝瓜,早熟,生长势较强,分枝性较强,播种至开花春季32~38 d,秋季36~40 d;播种到初收春季40~48 d,秋季44~47 d;第一瓜节位春季7.0~14.0节,秋季21.0~25.0节;瓜长50.0~55.0 cm,横径4.8~5.3 cm,单... 夏绿5号是有棱丝瓜杂种一代新品种。长绿类型丝瓜,早熟,生长势较强,分枝性较强,播种至开花春季32~38 d,秋季36~40 d;播种到初收春季40~48 d,秋季44~47 d;第一瓜节位春季7.0~14.0节,秋季21.0~25.0节;瓜长50.0~55.0 cm,横径4.8~5.3 cm,单瓜质量450.0~550.0 g,棱沟浅;果色深绿,有光泽,无花点,棱角墨绿色;瓜条匀称,肉质紧实,口感脆,味微甜,品质优,含维生素C 10.9 mg/100 g,粗纤维0.7 g/100 g,可溶性固形物6.6 g/100 g,蛋白质1.1 g/100 g。以主蔓结果为主,连续坐果能力较强,耐贮运,产量高,一般产量在1 500~3 000 kg/667 m2,耐热性强,抗病性较强,商品性状优良。适合华南丝瓜产区夏秋季种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棱丝瓜 杂交 新品种 选育 维生素C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有棱丝瓜新品种脆优1号
8
《农村百事通》 2024年第6期20-20,共1页
脆优1号是广东和利农生物种业股份有限公司选育的有棱丝瓜新品种,2023年通过了广东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评定。1.特征特性。该品种植株生长势和分枝性强,早中熟,从播种到初收春季约需70天、秋季约需55天。第一雌花着生节位为第10~15... 脆优1号是广东和利农生物种业股份有限公司选育的有棱丝瓜新品种,2023年通过了广东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评定。1.特征特性。该品种植株生长势和分枝性强,早中熟,从播种到初收春季约需70天、秋季约需55天。第一雌花着生节位为第10~15节。瓜棍棒形,翠绿色,带花点,纵径36.4~38.2厘米,横径5.3~6.2厘米,平均单瓜重411克。春季平均亩产量2510公斤,秋季平均亩产量2066公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平均亩产量 植株生长势 着生节位 有棱丝瓜 分枝性 特征特性 横径 新品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有棱丝瓜苗期耐热性及其对热胁迫的生理响应 被引量:10
9
作者 周小燕 罗剑宁 +2 位作者 李金月 李伟华 吴海滨 《热带亚热带植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357-369,共13页
为鉴定有棱丝瓜(Luffa acutangula)的耐热性,对32个品种进行了耐热性筛选,并对不同耐热性品种在热胁迫下的生理响应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这些品种中有耐热品种3个,热敏品种4个,居中的25个。对耐热品种WB121,较耐热品种YL8和热敏品种WB... 为鉴定有棱丝瓜(Luffa acutangula)的耐热性,对32个品种进行了耐热性筛选,并对不同耐热性品种在热胁迫下的生理响应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这些品种中有耐热品种3个,热敏品种4个,居中的25个。对耐热品种WB121,较耐热品种YL8和热敏品种WB105进行高温处理,结果表明,随着高温胁迫时间的延长,3个品种叶片的丙二醛含量、相对电导率、可溶性糖含量均逐渐增加。3种保护酶(SOD、CAT和POD)活性未表现出与耐热性一致的变化。3个品种的叶绿素荧光参数Fv/Fm、Yeild和ETR随着高温胁迫时间的延长均下降,以热敏品种下降幅度最大。Pearson相关分析表明,热害指数与相对电导率呈显著正相关(r=0.693*),与丙二醛和可溶性糖含量呈极显著正相关(r=0.814,0.899**),与叶绿素荧光参数(Fv/Fm,Yield,ETR)呈极显著负相关(r=-0.892,-0.896,-0.897**),与3种保护酶活性的相关性不显著。由此可见,叶绿素荧光参数(Fv/Fm,Yield,ETR)可以快速、准确地反映植物热害,建议将其作为有棱丝瓜耐热性鉴定的重要生理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棱丝瓜 耐热性 叶绿素荧光参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有棱丝瓜种植密度的研究 被引量:6
10
作者 何晓莉 何裕志 +3 位作者 罗少波 罗剑宁 张长远 郑晓明 《广东农业科学》 CAS CSCD 2006年第1期51-52,共2页
对有棱丝瓜品种雅绿二号春植进行6种种植密度的试验结果表明,种植密度对产量有明显的影响,以1 110株/667 m2的种植密度下产量、产值最高,栽培效果最好。
关键词 有棱丝瓜 种植密度 产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有棱丝瓜新品种皇冠3号的选育 被引量:6
11
作者 黎炎 李文嘉 +3 位作者 王益奎 吴永官 康德贤 梁任繁 《南方农业学报》 CAS CSCD 2011年第4期415-417,共3页
【目的】为获得适合我国华南地区气候特点的有棱丝瓜新品种。【方法】以桂林八棱瓜、夏棠丝瓜多代定向选择获得的稳定自交系进行配组杂交,并对其杂交后代分离群体进行系统选育。【结果】选育出有棱丝瓜新品种皇冠3号,其植株生长势旺,第... 【目的】为获得适合我国华南地区气候特点的有棱丝瓜新品种。【方法】以桂林八棱瓜、夏棠丝瓜多代定向选择获得的稳定自交系进行配组杂交,并对其杂交后代分离群体进行系统选育。【结果】选育出有棱丝瓜新品种皇冠3号,其植株生长势旺,第1雌花节位春植6~9节,秋植18~20节,主侧蔓均可结瓜。商品瓜长50~60cm,头尾均匀,棱沟浅,皮绿色,单瓜重350~450g,瓜身柔软,纤维少,瓜肉白色,味清甜。中熟品种,春播采收期50~60d,秋播45d左右。生产示范平均产量34509.0~38577.0kg/ha,比对照品种桂林八棱瓜增产22.3%~31.0%。耐热,较抗角斑病和霜霉病。【结论】皇冠3号丝瓜具有丰产稳产、商品性好、抗病性强、耐热等特点,适宜在广西、海南及广东等有棱丝瓜主产区推广种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棱丝瓜 皇冠3号 选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有棱丝瓜新品种雅绿8号的选育 被引量:11
12
作者 罗剑宁 何晓莉 +5 位作者 吴海滨 龚浩 郑晓明 张长远 陈俊秋 罗少波 《中国蔬菜》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0期81-84,共4页
雅绿8号是由优良强雌性自交系雅岗/三叶早丝瓜//F224与优质抗病自交系雅一F301配制而成的优质有棱丝瓜一代杂种,第1雌花着生节位春季为第6.7节、秋季为第12.3节,第1坐果节位春季为第9.1节、秋季为第14.1节。瓜呈长棍棒形,瓜色深绿,瓜外... 雅绿8号是由优良强雌性自交系雅岗/三叶早丝瓜//F224与优质抗病自交系雅一F301配制而成的优质有棱丝瓜一代杂种,第1雌花着生节位春季为第6.7节、秋季为第12.3节,第1坐果节位春季为第9.1节、秋季为第14.1节。瓜呈长棍棒形,瓜色深绿,瓜外皮无花斑,棱沟深,棱色墨绿,瓜长47.9~51.8 cm,横径4.80~5.02 cm。单瓜质量379.4~458.0 g,单株产量1.24~1.58 kg,一般产量1 800~2 200 kg·(667 m2)-1。适宜华南地区春、秋季种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棱丝瓜 雅绿8号 一代杂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棱角丝瓜不同品种对霜霉病抗性的相关研究 被引量:21
13
作者 谢文华 谢大森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2期28-31,共4页
用不同抗性的丝瓜品种为材料,通过对气孔、糖含量、过氧化物酶、多酚氧化酶等多项指标的测定,结果表明:丝瓜叶片中多酚氧化酶活性、还原性糖/可溶性总糖比值、叶下表皮气孔密度与丝瓜对霜霉病的抗性呈负相关,其相关系数分别为-0.9... 用不同抗性的丝瓜品种为材料,通过对气孔、糖含量、过氧化物酶、多酚氧化酶等多项指标的测定,结果表明:丝瓜叶片中多酚氧化酶活性、还原性糖/可溶性总糖比值、叶下表皮气孔密度与丝瓜对霜霉病的抗性呈负相关,其相关系数分别为-0.9861、-0.7165、-0.9692;而可溶性总糖含量与抗病性呈正相关(r=0.9115);与还原性糖含量及过氧化物酶活性无关,气孔大小与抗病性无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棱丝瓜 霜霉病 多酚氧化酶 过氧化物酶 丝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几种药剂处理和人工嗑种对有棱丝瓜种子发芽的影响 被引量:9
14
作者 罗剑宁 何晓莉 +2 位作者 张长远 曹赞新 郑晓明 《中国蔬菜》 北大核心 2004年第3期32-33,共2页
关键词 药剂处理 人工嗑种 有棱丝瓜 种子发芽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普通丝瓜与有棱丝瓜亚种间杂交的正反交效应分析 被引量:3
15
作者 宋波 苏小俊 +5 位作者 陈洁 单奇伟 安林海 徐海 袁希汉 陈劲枫 《江苏农业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139-142,共4页
对2个有棱丝瓜品系(有棱丝瓜1号、有棱丝瓜2号)与3个普通丝瓜品系(极早丝瓜、短棒丝瓜、长沙肉丝瓜)配制的12个正反交亚种间杂交组合杂种F1代农艺性状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有棱丝瓜作父本或母本在F1代第一雌花节位和前期产量上表现出显著... 对2个有棱丝瓜品系(有棱丝瓜1号、有棱丝瓜2号)与3个普通丝瓜品系(极早丝瓜、短棒丝瓜、长沙肉丝瓜)配制的12个正反交亚种间杂交组合杂种F1代农艺性状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有棱丝瓜作父本或母本在F1代第一雌花节位和前期产量上表现出显著差异,且不同有棱丝瓜材料对正反交效应影响较大;F1代瓜长、瓜径、单瓜质量表现出较小差异,不同有棱丝瓜材料对正反交效应影响不大。普通丝瓜无论作母本还是父本,与有棱丝瓜1号的杂交F1代第一雌花节位负向杂种优势均大于与有棱丝瓜2号的杂交组合;而杂交F1代的瓜长、瓜径、单瓜质量杂种优势基本上也大于与有棱丝瓜2号杂交的组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普通丝瓜 有棱丝瓜 亚种间杂交 正反交效应 杂种优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有棱丝瓜果长遗传效应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13
16
作者 林明宝 林师森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2期8-9,24,共3页
用长果自交系S1 6 31 8和短果自交系KN41 5 31作亲本进行杂交、自交和回交 应用数量遗传学原理分析各世代的遗传效应 ,结果表明 :有棱丝瓜果长遗传方式属数量遗传 ;其遗传效应符合加性 显性遗传模型 ,以加性效应为主 ;控制果长性状的... 用长果自交系S1 6 31 8和短果自交系KN41 5 31作亲本进行杂交、自交和回交 应用数量遗传学原理分析各世代的遗传效应 ,结果表明 :有棱丝瓜果长遗传方式属数量遗传 ;其遗传效应符合加性 显性遗传模型 ,以加性效应为主 ;控制果长性状的最少基因数目为 4对 ;果长的狭义遗传力为 6 7 0 6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棱丝瓜 果实长度 遗传效应 数量遗传 品质育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压微波消解-ICP-AES法分析有棱丝瓜叶片中的元素 被引量:3
17
作者 王益奎 李文嘉 +1 位作者 黎炎 宋利娜 《南方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90-93,共4页
【目的】探讨有棱丝瓜叶中营养元素的含量及其分布规律,揭示丝瓜叶片的药用价值。【方法】采用高压微波消解处理有棱丝瓜叶片样品,通过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光谱法(ICP-AES)测定有棱丝瓜叶片中16种元素:Ca、P、Mg、Mn、Fe、K、Na、Al、Zn、B... 【目的】探讨有棱丝瓜叶中营养元素的含量及其分布规律,揭示丝瓜叶片的药用价值。【方法】采用高压微波消解处理有棱丝瓜叶片样品,通过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光谱法(ICP-AES)测定有棱丝瓜叶片中16种元素:Ca、P、Mg、Mn、Fe、K、Na、Al、Zn、B、Cu、Ni、Se、Cd、P和Co。【结果】有棱丝瓜叶片含有较高的Ca、P和Mg,Mn、Fe和K的含量也相对较高,Na、Al、Zn、B和Cu含量中等,Ni、Pb和Cd含量较低,Se和Co未能检出。除Al和Cu以外,早衰植株和健康植株叶片之间各元素含量差异不显著,且嫩叶和老叶变化趋势基本一致;P和Cu在早衰植株和健康植株上均表现为嫩叶含量高于老叶,其他元素则是老叶含量高于嫩叶。【结论】有棱丝瓜叶片有益元素含量较高,具有较高的医疗及保键价值,但由于含有对人体有害的重金属,因此作为中药材原料使用时,需要控制重金属含量超标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棱丝瓜 叶片元素 高压微波消解 ICP-AE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有棱丝瓜与普通丝瓜种间杂种后代的ISSR分析 被引量:3
18
作者 宋波 陈龙正 +2 位作者 徐海 郑涛 袁希汉 《江苏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14年第8期42-44,共3页
应用ISSR技术对有棱丝瓜[Luffa acutangula(L.)Roxb.]与普通丝瓜[Luffa cylindrica(L.)Roem.]及其种间杂种F1、F2代的遗传差异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供试材料基因组DNA间具有很高的多态性,双亲的遗传相似系数仅为0.395,F1的条带主要... 应用ISSR技术对有棱丝瓜[Luffa acutangula(L.)Roxb.]与普通丝瓜[Luffa cylindrica(L.)Roem.]及其种间杂种F1、F2代的遗传差异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供试材料基因组DNA间具有很高的多态性,双亲的遗传相似系数仅为0.395,F1的条带主要表现为双亲互补带型,F1、F2并没有明显向双亲任何一方遗传的倾向,F2的遗传变异较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棱丝瓜 普通丝瓜 种间杂种 ISSR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有棱丝瓜果色遗传研究初报 被引量:16
19
作者 林明宝 胡志群 林师森 《广东农业科学》 CAS CSCD 2000年第2期16-17,共2页
对有棱丝瓜两个深绿果色的自交系UR1 472和CS2 51 3分别与两个赤麻果色自交系KN1 3 1 8和SZ1 41 3进行正交、反交、自交及回交后 ,各世代果色的遗传表现进行分析的结果表明 :自交系KN1 3 1 8和SZ1 41
关键词 有棱丝瓜 果色性状 遗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光周期处理对不同基因型有棱丝瓜花性分化和产量的影响 被引量:4
20
作者 胡祥红 王益奎 +2 位作者 董伟清 黎炎 李文嘉 《长江蔬菜》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54-55,共2页
研究了苗期不同光周期处理下,不同基因型有棱丝瓜皇冠一号和夏丝一号两个品种的光周期反应。试验表明,短日照处理能促进两个有棱丝瓜品种植株的雌性发育,提早雌雄花,显著的增加雌花总数,提高雌雄花比率;10h光照处理能极显著提高... 研究了苗期不同光周期处理下,不同基因型有棱丝瓜皇冠一号和夏丝一号两个品种的光周期反应。试验表明,短日照处理能促进两个有棱丝瓜品种植株的雌性发育,提早雌雄花,显著的增加雌花总数,提高雌雄花比率;10h光照处理能极显著提高两个品种产量,6h和8h处理显著减产。皇冠一号的雌雄花比率和产量要极显著的高于夏丝一号,但夏丝一号的雌花开花时间极显著早于皇冠一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棱丝瓜 花性分化 产量 光周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