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9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微生物菌剂与无机有机肥配施对大蒜生长及产量的影响
1
作者 李炎艳 张连成 +2 位作者 贺维昭 温国昌 刘红耀 《贵州农业科学》 2025年第3期67-73,共7页
【目的】探明微生物菌剂与无机有机肥配施对大蒜生长及产量的影响,为大蒜种植制定科学合理的高效施肥技术提供参考。【方法】以紫皮大蒜为试验材料,采用田间试验方法,研究常规施肥(CK)、常规施肥+商品有机肥(T1)、常规施肥+商品有机肥+... 【目的】探明微生物菌剂与无机有机肥配施对大蒜生长及产量的影响,为大蒜种植制定科学合理的高效施肥技术提供参考。【方法】以紫皮大蒜为试验材料,采用田间试验方法,研究常规施肥(CK)、常规施肥+商品有机肥(T1)、常规施肥+商品有机肥+微生物菌剂(T2)、75%常规施肥(T3)及减施化肥基础上增施有机肥和微生物菌剂[75%常规施肥+商品有机肥(T4)、75%常规施肥+商品有机肥+微生物菌剂(T5)]对大蒜生长及产量的影响。【结果】不同处理对大蒜生长及产量的影响存在差异。其中,T2大蒜返青期和蒜薹甩尾期的株高(71.20 cm和79.35 cm)、假茎粗(1.51 cm和1.69 cm)和地上部生物量(3739.95 kg/hm^(2)和4551.15 kg/hm^(2))均最大,农艺性状表现最优;蒜薹产量(6671.9 kg/hm^(2))、蒜头产量(28641.3 kg/hm^(2))及毛利润(121334.5元/hm^(2))均达最大,经济效益显著。T5大蒜返青期和蒜薹甩尾期的株高(65.11 cm和71.05 cm)、返青期假茎粗(1.39 cm)、蒜薹甩尾期地上部生物量(4007.25 kg/hm^(2))、蒜薹产量(5373.1 kg/hm^(2))、蒜头产量(24377.6 kg/hm^(2))及毛利润(100622.5元/hm^(2))均与CK差异不显著。而T4和T3大蒜的农艺性状较CK有不同程度变差,蒜薹产量、蒜头产量和毛利润分别较CK显著降低12.50%~19.55%、7.54%~12.50%和8.93%~14.59%。【结论】大蒜种植适当减少化肥施用量,同时配施有机肥和微生物菌剂(75%常规施肥+商品有机肥+微生物菌剂)可有效降低化肥施用量减少对大蒜生长及产量的影响,同时稳定毛利润,具有减肥增效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蒜 紫皮大蒜 无机-有机 微生物菌剂 生长发育 产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有机无机肥配施对麦-稻轮作系统土壤微生物学特性的影响 被引量:35
2
作者 刘益仁 郁洁 +2 位作者 李想 徐阳春 沈其荣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989-994,共6页
采用盆栽试验研究了不同比例有机无机肥配施对连续4茬麦-稻轮作后土壤微生物学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对照相比,单施化肥处理促进了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氮和微生物熵的增加,提高了土壤蔗糖酶、蛋白酶、脲酶活性,降低了过氧化氢酶活性... 采用盆栽试验研究了不同比例有机无机肥配施对连续4茬麦-稻轮作后土壤微生物学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对照相比,单施化肥处理促进了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氮和微生物熵的增加,提高了土壤蔗糖酶、蛋白酶、脲酶活性,降低了过氧化氢酶活性,提高了放线菌的数量,但对土壤细菌、真菌数量的影响不明显;有机无机肥配施处理的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微生物生物量氮、微生物熵、土壤酶活性及3大类土壤微生物数量显著高于单施化肥及对照处理;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微生物生物量氮、微生物熵和3大类微生物数量随着有机肥配施比例的提高而增加,以配施30%有机肥处理的最高;土壤酶活性综合指数以配施20%有机肥处理的最高。可见,化肥配施有机肥特别是配施中高量有机肥更有利于改善土壤微生物学特性,提高土壤生产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机无机肥配施 -稻轮作系统 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 土壤微生物生物量氮 土壤微生物 土壤酶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土壤矿物、胡敏酸和微生物的混合体系对Cd的吸附特征 被引量:3
3
作者 孙岩 吴启堂 +4 位作者 崔理华 卫泽斌 谭蒙 马强 刘朋 《生态环境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1期1813-1821,共9页
土壤重金属污染对植物、水体、生态系统的影响与土壤溶液(包括渗漏水和地表径流)的浓度及其时空变化密切相关,这是因为能被生物吸收和随水迁移的污染物、营养物主要溶解在水中。要定量在时间和空间上都变化的土壤溶液浓度,又必须阐释土... 土壤重金属污染对植物、水体、生态系统的影响与土壤溶液(包括渗漏水和地表径流)的浓度及其时空变化密切相关,这是因为能被生物吸收和随水迁移的污染物、营养物主要溶解在水中。要定量在时间和空间上都变化的土壤溶液浓度,又必须阐释土壤固相的吸附(解吸)作用以及不同土壤组分(土壤矿物、有机质、微生物)的相互作用和复合效应。最简单的农田土壤生态系统:土壤-水-植物-微生物系统,也是属于多质、多相的系统。然而目前国内外对于复合系统的复合效应研究相当薄弱,以致难以对单项研究结果和数据进行综合分析。为探讨土壤固相吸附重金属过程中各组分的相互作用机制,本研究以胡敏酸(humic acid,HA)代表有机质,土壤矿物代表无机质,耐镉性微生物代表土壤微生物,采用批量等温吸附实验的方法,模拟了土壤系统中基本单元无机质-有机质-微生物对Cd的吸附效应,阐明土壤矿物-有机质-微生物在重金属Cd吸附方面的相互作用。研究结果表明:对Cd的吸附作用,HA和蒙脱石(montmorillonite)、蒙脱石和微生物、硅藻土(diatomite)和微生物具有加和性;HA和硅藻土之间,HA、微生物和硅藻土之间,以及HA和微生物之间表现为协同作用;HA、微生物和蒙脱石之间表现为拮抗作用。HA容易与其他吸附剂发生协同作用;两种矿物相比,硅藻土更容易发生协同作用,而蒙脱石表现为拮抗作用的趋势更加明显。蒙脱石和硅藻土与HA混合培养不同时间,硅藻土和蒙脱石吸附的HA的量及其混合物对Cd的吸附量都随时间的延长而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机-无机-微生物混合体系 胡敏酸 土壤矿物 吸附 CD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混合电解质引发“蒙脱石-胡敏酸”凝聚的动力学研究
4
作者 何艾洲 喻琳乔 李航 《土壤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422-435,共14页
自然土壤通常是多种胶体和多种电解质同时并存的,然而已有的土壤胶体凝聚研究大多在单一电解质和单一胶体条件下进行。利用动态光散射(DLS)技术,系统研究了混合电解质条件下“蒙脱石(Mont)-胡敏酸(HA)”混合胶体的凝聚动力学过程。结果... 自然土壤通常是多种胶体和多种电解质同时并存的,然而已有的土壤胶体凝聚研究大多在单一电解质和单一胶体条件下进行。利用动态光散射(DLS)技术,系统研究了混合电解质条件下“蒙脱石(Mont)-胡敏酸(HA)”混合胶体的凝聚动力学过程。结果表明:(1)在混合电解质条件下,无论是单一胶体还是混合胶体,实验仅观察到一个临界凝聚浓度(CCC),这表明混合电解质中两种阳离子共同作用于胶体的凝聚。(2)虽然混合电解质体系中两种阳离子共同作用于胶体凝聚,但从胶体凝聚速率、CCC或凝聚活化能可以发现,竞争吸附能力强的那种离子在凝聚中起决定性作用。例如,在99%Mont+1%HA混合胶体体系中,Na+K混合体系的CCC(97.41 mmol·L^(-1))非常接近K+单独存在的CCC(94.91 mmol·L^(-1)),表明Na+在此混合胶体凝聚中的作用几乎可以忽略,即在Na+K混合体系中K+对胶体凝聚起决定性作用。(3)增加HA的含量显著提高了混合胶体的稳定性,导致需要更高的电解质浓度才能引发胶体凝聚。该效应可归因于HA的加入增加了有机/无机复合胶体颗粒的表面电荷密度,进而增强了颗粒之间的静电排斥力。本研究的科学发现对于进一步揭示土壤有机-无机复合体的形成机制具有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混合电解质 有机-无机混合胶体 动态光散射 离子竞争吸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光固化环氧丙烯酸酯树脂有机-无机杂化体系 被引量:16
5
作者 张玲 曾兆华 +1 位作者 杨建文 陈用烈 《应用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1期873-876,共4页
用 γ-甲基丙烯酰氧丙基三甲氧基硅烷 ( TMSPM)作为有机与无机相间的偶联剂 ,通过溶胶 -凝胶法制得了光固化环氧丙烯酸酯树脂的透明硬质杂化材料 .利用 FTIR、SEM、DSC和 TGA法表征杂化材料 ,并对其性能进行了研究 .由于无机与有机相间... 用 γ-甲基丙烯酰氧丙基三甲氧基硅烷 ( TMSPM)作为有机与无机相间的偶联剂 ,通过溶胶 -凝胶法制得了光固化环氧丙烯酸酯树脂的透明硬质杂化材料 .利用 FTIR、SEM、DSC和 TGA法表征杂化材料 ,并对其性能进行了研究 .由于无机与有机相间以共价键结合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氧丙烯酸树脂 二氧化硅 光固化 溶胶-凝胶法 有机-无机杂化体系 陶瓷 有机改性 杂化材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有机-无机复合交联凝胶防CO_(2)气窜体系评价研究 被引量:6
6
作者 何龙 谷峪 +3 位作者 焦保雷 张世岭 何晓庆 郭继香 《现代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111-115,119,共6页
针对非均质CO_(2)气驱油藏存在的气窜问题,研制出一种以聚丙烯酰胺为基液、M型无机交联剂(Cr^(3+)无机类)和K型有机交联剂(酚醛树脂有机类)复合使用的SDC-1型防CO_(2)气窜体系。在温度为115℃、矿化度2×10^(4)mg/L的实验条件下,该... 针对非均质CO_(2)气驱油藏存在的气窜问题,研制出一种以聚丙烯酰胺为基液、M型无机交联剂(Cr^(3+)无机类)和K型有机交联剂(酚醛树脂有机类)复合使用的SDC-1型防CO_(2)气窜体系。在温度为115℃、矿化度2×10^(4)mg/L的实验条件下,该体系具有良好的防止CO_(2)气窜效果。结果表明,有机-无机复合交联体系较传统单一交联剂体系具有更高的强度及热稳定性。该体系的弹性模量G’主要受M型无机交联剂加剂量影响,其微观结构具有无机交联凝胶体系的强树状结构及有机交联体系的球状结构,兼具2种体系优点。在3种不同渗透率人造岩心中,SDC-1型防CO_(2)气窜体系可以有效降低CO_(2)气窜,封堵率均在95%以上,突破压力梯度最高达12.3 MPa/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_(2)驱 防气窜 聚合物凝胶 有机-无机复合交联体系 提高采收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4-甲基戊烯-1对有机液/水混合体系的渗透汽化分离 被引量:3
7
作者 蒋晓钧 曾一鸣 陈观文 《膜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5期58-61,共4页
以结晶性聚合物聚 4 -甲基戊烯 - 1(PMP)为膜材质 ,制备了PMP均质膜 ,研究了其分子结构与其对二氯甲烷、三氯甲烷和 1,2 -二氯乙烯等氯代烃有机液 /水混合体系的渗透汽化 (PV )特性间的关系 ,并进行了理论解释 .
关键词 分离 聚4-甲基戊烯-1 有机 混合体系 渗透汽化 膜分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无机-有机复合絮凝剂处理造纸混合废水研究 被引量:6
8
作者 张如意 高彩玲 田丽 《焦作工学院学报》 2000年第5期390-392,共3页
研究了用无机 有机复合絮凝剂处理造纸混合废水 (即中段水与黑液的混合液 )的处理技术 .结果表明 :当混合废水的CODcr<60 0 0mg/L时 ,该复合絮凝剂的处理效果远比单用PAC好 ,生成的矾花大而密实 ,且易于过滤 ,CODcr的去除率达 90 %以... 研究了用无机 有机复合絮凝剂处理造纸混合废水 (即中段水与黑液的混合液 )的处理技术 .结果表明 :当混合废水的CODcr<60 0 0mg/L时 ,该复合絮凝剂的处理效果远比单用PAC好 ,生成的矾花大而密实 ,且易于过滤 ,CODcr的去除率达 90 %以上 ;PAC与PAM的最佳质量比为 8∶1 ,最佳 pH范围为 7~ 8,经处理的混合废水达到国家排放标准 .该方法的特点是能同时达到处理中段水及黑液的目的 ,且操作简便 ,成本低廉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混合废水 絮凝 无机-有机复合絮凝剂 造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乙腈-水系混合电解液对Zn-Na_(3)V_(2)(PO_(4))_(3)电池电化学稳定性的影响 被引量:4
9
作者 欧林娜 刘哲轩 +1 位作者 曹鑫鑫 梁叔全 《中国有色金属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848-1860,共13页
Na_(3)V_(2)(PO_(4))_(3)正极材料具有稳定的三维框架结构、较高的工作电压和相对成熟的制备工艺,近年来也逐渐用于水系锌离子电池中。然而,二价Zn^(2+)的脱嵌和活泼的水系反应环境会加速磷酸盐晶格的破坏。本文在Zn-Na_(3)V_(2)(PO_(4)... Na_(3)V_(2)(PO_(4))_(3)正极材料具有稳定的三维框架结构、较高的工作电压和相对成熟的制备工艺,近年来也逐渐用于水系锌离子电池中。然而,二价Zn^(2+)的脱嵌和活泼的水系反应环境会加速磷酸盐晶格的破坏。本文在Zn-Na_(3)V_(2)(PO_(4))_(3)电池体系的水系电解液中加入适量的乙腈(AN),研究电解液中AN与水的比例对离子溶剂化结构和电化学行为的影响规律,并通过非原位XRD探究Na_(3)V_(2)(PO_(4))_(3)晶体结构的演变。结果表明:过少的AN会加快正极材料晶格框架的破坏,而过多的AN会减缓电极反应动力学;在含有适量AN的电解液中,Zn-Na_(3)V_(2)(PO_(4))_(3)电池不但在50 mA/g的电流密度下具有91.4 mA·h/g的较高比容量,同时在500 mA/g的电流密度下可以稳定循环1000次且无明显容量衰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Zn-Na_(3)V_(2)(PO_(4))_(3)电池 乙腈 有机-无机混合电解液 电化学稳定性 离子可逆脱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有机异质结的有机-无机复合单量子阱发光性质的研究 被引量:2
10
作者 钱磊 徐征 +5 位作者 滕枫 刘德昂 权善玉 王元敏 王永生 徐叙瑢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240-243,共4页
制备了包含有机异质结的有机-无机复合单量子阱器件ITO\SiO2(60 nm)\MEH-PPV(40nm)\Alq3(40 nm)\SiO2(60 nm)\Al。通过对这种新结构器件光致发光和电致发光的研究,发现介电限域效应和量子尺寸效应对它的发光和电学性质有明显的影响。在... 制备了包含有机异质结的有机-无机复合单量子阱器件ITO\SiO2(60 nm)\MEH-PPV(40nm)\Alq3(40 nm)\SiO2(60 nm)\Al。通过对这种新结构器件光致发光和电致发光的研究,发现介电限域效应和量子尺寸效应对它的发光和电学性质有明显的影响。在交流电驱动下,OISQWOH(organic-inorganic quantum well with organic heterojunction)有三个发光峰:410,510和590 nm。其中410 nm的发光与MEH-PPV的扩展态相关,510和590 nm的发光分别来源于Alq3和MEH-PPV的激子发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量子阱 有机-无机复合体系 异质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有机-无机纳米复合材料光谱与电子性质研究进展(英文) 被引量:4
11
作者 张磊 程鹏 《无机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期7-14,共8页
有机-无机纳米复合材料的研究在当前纳米科学技术的发展中占有重要地位,开创了材料与催化科学研究的新纪元。自从10年前首次合成纳米孔无机材料MCM-41至今,该领域研究不断深入,已展现出广阔的应用前景。当客体有机分子分散于纳米孔道内... 有机-无机纳米复合材料的研究在当前纳米科学技术的发展中占有重要地位,开创了材料与催化科学研究的新纪元。自从10年前首次合成纳米孔无机材料MCM-41至今,该领域研究不断深入,已展现出广阔的应用前景。当客体有机分子分散于纳米孔道内部时,其分子性质将产生明显变化。本文结合作者近期研究成果,力图从实验与理论两方面阐明在纳米复合体系中客体分子性质变化的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机-无机纳米 复合材料 光谱 电子性质 研究进展 纳米复合材料 -客体体系 电子限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硫酸镉无机层和原位反应生成的吡啶基四氮唑有机配体构筑的两个层-柱状三维无机-有机杂化材料:合成和表征 被引量:1
12
作者 钟地长 卢文贯 《无机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1177-1184,共8页
以硫酸镉、叠氮化钠和4-氰基吡啶或3-氰基吡啶为反应物,在水热条件下,通过原位反应分别得到了2个基于硫酸根离子和5-(4-吡啶基)四氮唑(4-Hptz)或5-(3-吡啶基)四氮唑(3-Hptz)配体的,具有三维层-柱状框架结构的无机-有机杂化材料,即[Cd2(H... 以硫酸镉、叠氮化钠和4-氰基吡啶或3-氰基吡啶为反应物,在水热条件下,通过原位反应分别得到了2个基于硫酸根离子和5-(4-吡啶基)四氮唑(4-Hptz)或5-(3-吡啶基)四氮唑(3-Hptz)配体的,具有三维层-柱状框架结构的无机-有机杂化材料,即[Cd2(H2O)(OH)(SO4)(4-ptz)]n(1)和[Cd2(OH)(SO4)(3-ptz)]n(2)。通过元素分析、红外光谱、热重分析以及单晶和粉末X-射线衍射分析对它们的组成和结构进行了表征。在配合物1和2的结构中,每个镉髤离子的配位数均为6,处于扭曲的八面体配位环境中,SO42-和OH-阴离子连接镉髤离子扩展形成碱式硫酸镉的二维无机阳离子层结构[Cd2(H2O)(OH)(SO4)]nn+(1)或[Cd2(OH)(SO4)]nn+(2),相邻的二维无机阳离子层间再通过4-ptz-(1)或3-ptz-(2)进一步柱连接,形成三维层-柱状结构的无机-有机杂化框架结构。室温下的固体荧光实验表明,在350 nm的光激发下,配合物1和2分别在481和489 nm处出现强烈的荧光发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机-有机杂化材料 5-(吡啶基)四氮唑 混合配体 晶体结构 荧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3,3′,5,5′-四咪唑基联苯配体的Zn(Ⅱ)金属有机骨架及其吸附性能 被引量:1
13
作者 司友琳 孙树全 +3 位作者 杨俊松 别子俊 陈艳 罗莉 《无机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1755-1762,共8页
选用刚性3,3′,5,5′-四咪唑基联苯(L)作为主配体,分别辅以4,4′-联苯二羧酸(4,4′-H_(2)BPDC)和4,4′-氧二苯甲酸(H_(2)OBA)为第二配体,在水热条件下,成功制备了2种基于Zn的金属有机骨架,即[Zn_(2)(L)(BPDC)_(2)]·H_(2)O(1)和[Zn_... 选用刚性3,3′,5,5′-四咪唑基联苯(L)作为主配体,分别辅以4,4′-联苯二羧酸(4,4′-H_(2)BPDC)和4,4′-氧二苯甲酸(H_(2)OBA)为第二配体,在水热条件下,成功制备了2种基于Zn的金属有机骨架,即[Zn_(2)(L)(BPDC)_(2)]·H_(2)O(1)和[Zn_(2)(L)(OBA)_(2)]·6H_(2)O(2)。单晶X射线衍射表征结构显示:1和2均为(4,4)-连接的二节点的双重贯穿的新型3D孔道结构,其中2具有一定的孔隙率。活化的2(2′)的吸附性质表明其对H_(2)O和EtOH具有选择性吸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3 3′ 5 5′-四咪唑基联苯 金属有机骨架 混合配体策略 共轭体系 吸附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木霉生物有机肥对白菜和甘蓝产量及土壤微生物区系的影响 被引量:18
14
作者 刘正洋 王若斐 +4 位作者 乔策策 张楠 沈宗专 李荣 沈其荣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650-657,共8页
[目的]本文旨在通过比较有机肥(OF)和木霉生物有机肥处理(BIO)对不同季白菜-甘蓝轮作产量及土壤微生物区系的影响,解析生物有机肥提高白菜和甘蓝产量的土壤微生物生态学机制,为白菜-甘蓝轮作高产栽培提供理论支撑。[方法]连续2季在白菜... [目的]本文旨在通过比较有机肥(OF)和木霉生物有机肥处理(BIO)对不同季白菜-甘蓝轮作产量及土壤微生物区系的影响,解析生物有机肥提高白菜和甘蓝产量的土壤微生物生态学机制,为白菜-甘蓝轮作高产栽培提供理论支撑。[方法]连续2季在白菜-甘蓝轮作体系下分别施用有机肥和生物有机肥,比较不同肥料处理对产量的影响,并采用高通量测序技术研究不同季土壤微生物区系的变化。[结果]与OF处理相比,BIO处理显著增加白菜和甘蓝的产量,第1季和第2季增幅分别为4.25%和8.85%。此外,BIO处理显著增加土壤电导率(EC值)、速效钾与速效磷含量。除第2季的细菌群落丰富度指数外,BIO处理土壤微生物群落的丰富度和多样性指数均大于OF处理;主坐标分析结果显示OF和BIO处理间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差异明显,且方差分解分析结果显示功能微生物贵州木霉NJAU4742(Trichoderma guizhouense NJAU4742)对土壤微生物群落,尤其是真菌群落结构影响显著;BIO处理的伯克氏菌属(Burkholderia)、Bhargavaea属、木霉属(Trichoderma)和红酵母属(Rhodotorula)的相对丰度显著高于OF处理,且其相对丰度与产量呈显著正相关。[结论]连续施用生物有机肥增加白菜和甘蓝的产量,改变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和组成,添加的功能菌和激发的关键微生物与产量增加相关。连续施用生物有机肥能调节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和组成,并提高白菜-甘蓝轮作体系产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木霉 生物有机 土壤微生物区系 产量 白菜-甘蓝轮作体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有机-无机原位复合絮凝剂及其制备方法——张秀菊,林志丹,郑少杰.CN101717141A
15
《工业水处理》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65-65,共1页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有机一无机原位复合絮凝剂及其制备方法。本发明以无机粉末为分散相,加入丙烯酰胺、引发剂和溶剂组成混合溶液体系.在40~70℃进行原位聚合反应10~24h:无机粉末在溶液中的质量分数为1%~60%,丙烯酰胺的质量分数...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有机一无机原位复合絮凝剂及其制备方法。本发明以无机粉末为分散相,加入丙烯酰胺、引发剂和溶剂组成混合溶液体系.在40~70℃进行原位聚合反应10~24h:无机粉末在溶液中的质量分数为1%~60%,丙烯酰胺的质量分数为1%~5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位聚合反应 复合絮凝剂 有机-无机 制备方法 无机粉末 丙烯酰胺 质量分数 溶液体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低损耗有机无机混合溶胶凝胶波导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6
16
作者 庞拂飞 韩秀友 +1 位作者 蔡海文 方祖捷 《光子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509-512,共4页
利用有机无机混合的溶胶凝胶方法在硅基底上制备波导薄膜·采用正硅酸四乙酯和苯基三乙氧基硅烷作为反应先驱物,利用旋涂的方法成膜,对其折射率,传输损耗以及条形波导的光刻、刻蚀特性进行了研究·测量了波导薄膜折射率随成分... 利用有机无机混合的溶胶凝胶方法在硅基底上制备波导薄膜·采用正硅酸四乙酯和苯基三乙氧基硅烷作为反应先驱物,利用旋涂的方法成膜,对其折射率,传输损耗以及条形波导的光刻、刻蚀特性进行了研究·测量了波导薄膜折射率随成分变化的关系·实验表明,该方法工艺简单,可以获得具有较低损耗的波导薄膜·测试得到632.8nm波段的损耗系数为0.23dB/cm·采用ICP刻蚀工艺获得了较为平整的条形波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溶胶-凝胶法 有机-无机混合波导 ICP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有机无机复混肥对黑钙土区小麦大豆轮作体系土壤性质的影响
17
作者 张晓月 葛善欣 +5 位作者 徐长营 汪可心 陈雍旭 宋凤 王培真 李辛 《农业科技通讯》 2014年第12期58-62,共5页
通过长期定位试验,研究了在长春地区2011-2012小麦大豆轮作体系下,施用以菜粕堆肥、猪粪堆肥和中药渣堆肥为原料的有机无机复混肥和化肥,对小麦和大豆土壤有机碳含量、土壤全氮含量和土壤微生物量碳氮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小麦季和大豆季... 通过长期定位试验,研究了在长春地区2011-2012小麦大豆轮作体系下,施用以菜粕堆肥、猪粪堆肥和中药渣堆肥为原料的有机无机复混肥和化肥,对小麦和大豆土壤有机碳含量、土壤全氮含量和土壤微生物量碳氮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小麦季和大豆季,菜粕堆肥、猪粪堆肥、中药渣堆肥有机无机复混肥处理的土壤有机碳含量、土壤全氮含量和土壤微生物量碳氮均不同程度上高于化肥处理。以中药渣堆肥等为原料的有机无机复混肥处理,在小麦大豆轮作体系下能够获得比单施化肥处理更高的土壤有机碳含量和土壤全氮含量,可提高土壤微生物量碳氮和获得较好的土壤微生物学特性,得到土壤健康的生物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大豆轮作体系 有机无机复混肥 土壤有机碳含量 土壤微生物量氮 土壤微生物量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氨氧化微生物及其应用于土壤污染生态毒性研究进展
18
作者 高燕春 张亚男 +2 位作者 王明明 牟勇霖 刘爱菊 《农业与技术》 2022年第5期87-90,共4页
人类生产生活废弃物的不规范排放,对土壤环境造成严重威胁。土壤中的氨氧化微生物作为反映土壤污染的敏感指标,在土壤污染生态研究领域受到广泛关注。本文总结了目前氨氧化微生物在评价土壤污染中的生理指标,重点介绍氨氧化微生物在评... 人类生产生活废弃物的不规范排放,对土壤环境造成严重威胁。土壤中的氨氧化微生物作为反映土壤污染的敏感指标,在土壤污染生态研究领域受到广泛关注。本文总结了目前氨氧化微生物在评价土壤污染中的生理指标,重点介绍氨氧化微生物在评价土壤污染生态毒性方面的应用,并对今后主要研究方向进行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氨氧化微生物 重金属污染 有机污染 有机-无机复合污染 土壤 生态毒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改进的溶胶-凝胶法制备YAG纳米粉体 被引量:21
19
作者 卢铁城 陈丰波 +2 位作者 张颖 刘彦章 林理彬 《功能材料》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610-612,共3页
采用低成本的无机-有机复合体系的溶胶-凝胶法成功制备出了Y3Al5O12(YAG)纳米粉体.实验中通过将Y(NO3)3和Al(NO3)3按摩尔比3:5溶解于异丙醇中,再加入适量柠檬酸后生成溶胶,经过脱醇、干燥形成纳米胶球前驱体,将其在适当温度下焙烧后生成... 采用低成本的无机-有机复合体系的溶胶-凝胶法成功制备出了Y3Al5O12(YAG)纳米粉体.实验中通过将Y(NO3)3和Al(NO3)3按摩尔比3:5溶解于异丙醇中,再加入适量柠檬酸后生成溶胶,经过脱醇、干燥形成纳米胶球前驱体,将其在适当温度下焙烧后生成YAG纳米粉体.在此过程中,采用了独特的循环水真空泵负压脱醇技术,大大缩减了脱醇和干燥时间,由40h降为4h.分别采用XRD,TEM和TG/DTA分析了不同温度下焙烧所得粉体的物相、形貌以及前驱体热分解特性.结果表明,与其它有机和无机体系制备方法相比,得到的YAG粉体颗粒近似球形,细小均匀,平均尺寸为20~40nm,并具有很好的分散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YAG纳米粉体 改进的溶胶-凝胶法 无机-有机复合体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型催化载体材料ZPS-IPPA的合成与表征 被引量:2
20
作者 邹旷东 傅相锴 +2 位作者 龚永锋 曾仁权 富丹 《功能材料》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7期1152-1155,共4页
以异丙烯膦酸与苯乙烯的自由基共聚,首次合成了线型苯乙烯-异丙烯膦酸共聚物,进而合成相应的新型复合物[聚(苯乙烯-异丙烯膦酸)二代磷酸]混合锆(ZPS-IPPA);用红外、比表面积以及热分析对其表征,结合实验数据提出其可能的理想结构模型,... 以异丙烯膦酸与苯乙烯的自由基共聚,首次合成了线型苯乙烯-异丙烯膦酸共聚物,进而合成相应的新型复合物[聚(苯乙烯-异丙烯膦酸)二代磷酸]混合锆(ZPS-IPPA);用红外、比表面积以及热分析对其表征,结合实验数据提出其可能的理想结构模型,认为该复合物具有独特优良的性能和潜在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异丙烯膦酸-苯乙烯共聚物 有机无机混合磷酸锆 比表面积 热重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