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7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有机-无机杂化材料的制备技术和应用前景 被引量:11
1
作者 张志强 马琦 +1 位作者 张宝柱 张智敏 《应用化工》 CAS CSCD 2005年第7期389-393,共5页
综述了有机-无机杂化材料的分类、制备方法和表征手段,并对有机-无机杂化材料在机械、光学、电子、分离、催化、化学和生物等领域的应用进行了简要的评述。这类性能优异的新材料在未来的高科技领域必将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关键词 有机-无机杂化材料 制备技术 表征手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无机-有机复合膜的制备技术进展 被引量:4
2
作者 吴翠明 徐铜文 杨伟华 《无机材料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4期641-648,共8页
介绍了近年来发展较快的无机-有机复合膜的研究情况,结合国内外近年来发表的相关论文;对其制备技术进行了综述.
关键词 无机-有机复合膜 制备 技术进展 溶胶-凝胶 等离子体 有机聚合物 化学气相沉积 部分热解 纳米共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典型有机-无机复合材料废弃物处置技术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
3
作者 潘德安 和盛鑫 +3 位作者 杨飞华 李彬 顾一帆 吴玉锋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508-519,527,共13页
本文综述了玻璃钢、风力发电复合材料、废弃印刷线路板三大典型有机-无机复合材料特性,其中废弃印刷线路板极具代表性,是回收价值最高、处置最难、污染最重的部分,其处置技术备受关注。以废弃印刷线路为例分别综述了机械分离法、火法和... 本文综述了玻璃钢、风力发电复合材料、废弃印刷线路板三大典型有机-无机复合材料特性,其中废弃印刷线路板极具代表性,是回收价值最高、处置最难、污染最重的部分,其处置技术备受关注。以废弃印刷线路为例分别综述了机械分离法、火法和湿法冶金、热解法、超临界流体法以及微生物法等六种处置方法,认为热解法和火法冶炼是未来此类材料回收技术的主要发展方向,在废线路板与低值废玻璃钢和废风机叶片协同规模生产状况下,能有效减容、有价物质回收及降低治理成本、提高回收工艺经济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机-无机复合材料 玻璃钢 风力叶片 印刷线路板 处置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有机-无机杂多酸纳米材料溶液及修饰电极电化学性质研究 被引量:7
4
作者 王胜天 秦玉华 +2 位作者 阎吉昌 陈丽 许宏鼎 《东北师大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3期70-72,共3页
 研究了多金属氧酸盐新有机-无机杂化的纳米材料溶液的电化学、NO-2的电催化及氧化还原机理.采用溶胶-凝胶(sol-gel)技术首次制备了[Bu4N][Ni(pph3)2]PW11O39(pph为苯基磷)修饰电极,该修饰电极不仅保持了本体溶液的电化学和电催化性质...  研究了多金属氧酸盐新有机-无机杂化的纳米材料溶液的电化学、NO-2的电催化及氧化还原机理.采用溶胶-凝胶(sol-gel)技术首次制备了[Bu4N][Ni(pph3)2]PW11O39(pph为苯基磷)修饰电极,该修饰电极不仅保持了本体溶液的电化学和电催化性质,而且还具有很好的稳定性,对多金属氧酸盐有机-无机杂化的纳米材料修饰电极在化学传感器方面的研究和应用提供了实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机-无机杂化 修饰电极 溶胶-凝胶技术 电催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长效性有机-无机复混肥料生产技术方案及其效果
5
作者 陈文兴 田娟 +3 位作者 蒋仁波 虞江 周昌平 杨杰 《现代农业科技》 2015年第1期211-211,213,共2页
结合当前我国市场上缓控释肥料的主要类型,提出了制备具有不同缓释期的长效性有机-无机复混肥料的技术方案,并对该方案的效果进行了评述。
关键词 缓控释肥料 有机-无机复混肥料 生产技术 方案 效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有机/无机复合材料的制备技术 被引量:3
6
作者 易昌凤 徐祖顺 +1 位作者 程时远 刘书银 《材料导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1期47-48,49,共3页
有机/无机复合高分子材料是近年来引人注目的一种新型材料。主要综述了有机/无机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特殊性能及其在生产实际中的应用。
关键词 复合材料 有机-无机材料 制备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无机-有机杂化介孔材料组装与性能表征 被引量:5
7
作者 李西忠 孙彦平 《太原理工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316-319,共4页
利用表面活化剂诱导合成法和离子印迹技术,通过TEOS和AAPS酸性催化水解和缩聚反应,将氨基嫁接到介孔材料孔壁上,组装出一种新颖的有序的无机-有机杂化材料;通过IR,XRD,TG,DTA,MIP和粒度分析测定,表征了该杂化材料的组成和孔结构。杂化... 利用表面活化剂诱导合成法和离子印迹技术,通过TEOS和AAPS酸性催化水解和缩聚反应,将氨基嫁接到介孔材料孔壁上,组装出一种新颖的有序的无机-有机杂化材料;通过IR,XRD,TG,DTA,MIP和粒度分析测定,表征了该杂化材料的组成和孔结构。杂化材料对稀土La3+离子吸附量测定结果表明:杂化材料可对稀土离子有效捕集,La3+印迹杂化材料对模板镧离子比非印迹杂化材料表现出更好的识别选择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机-有机杂化材料 稀土离子 化学识别 离子印迹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HEC/SiO_2有机-无机杂化材料的制备与性能 被引量:7
8
作者 钱军民 李旭祥 《材料科学与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期11-14,25,共5页
以羟乙基纤维素 (HEC)和四甲氧基硅烷 (TMOS)为原料 ,利用溶胶 凝胶技术 ,通过TMOS在HEC水溶液中的水解 缩聚反应制得了HEC SiO2 凝胶材料。探讨了反应体系pH值、H2 O与TMOS的体积比率和HEC用量等因素对HEC TMOS水解 缩聚体系凝胶时... 以羟乙基纤维素 (HEC)和四甲氧基硅烷 (TMOS)为原料 ,利用溶胶 凝胶技术 ,通过TMOS在HEC水溶液中的水解 缩聚反应制得了HEC SiO2 凝胶材料。探讨了反应体系pH值、H2 O与TMOS的体积比率和HEC用量等因素对HEC TMOS水解 缩聚体系凝胶时间和光学性能的影响。借助差示扫描量热法考察了HEC SiO2 杂化材料的热性能 ,并利用扫描电镜观察了HEC凝胶与SiO2 凝胶复合前后的微观结构特征。结果表明 ,随着HEC用量和TMOS浓度的增大 ,水解 缩聚体系凝胶时间缩短 ,可见光透过率降低 ;随pH值的增大 ,可见光透过率降低 ,凝胶时间变化较为复杂 ;HEC SiO2 杂化材料是以HEC凝胶为柔性连续相 ,SiO2 凝胶为刚性分散相的两相体系 ,该体系热性能较好 ,玻璃化转变温度为 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机-无机杂化材料 溶胶-凝胶技术 凝胶时间 光学性能 热性能 扫描电镜图 二氧化硅 HEC SIO2 羟乙基纤维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共价反应型多层有机-无机复合膜组装及其渗透汽化性能 被引量:1
9
作者 纪树兰 王路 +1 位作者 王乃鑫 张国俊 《北京工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634-640,共7页
对共价反应型多层有机-无机复合膜组装及其渗透汽化性能进行了研究.采用经硅烷偶联剂改性后的管式陶瓷膜作为基膜,通过动态层层吸附自组装(layer-by-layer,LbL)技术在管式陶瓷膜内表面分别组装聚丙烯酸(poly acrylic acid,PAA)/聚乙烯醇... 对共价反应型多层有机-无机复合膜组装及其渗透汽化性能进行了研究.采用经硅烷偶联剂改性后的管式陶瓷膜作为基膜,通过动态层层吸附自组装(layer-by-layer,LbL)技术在管式陶瓷膜内表面分别组装聚丙烯酸(poly acrylic acid,PAA)/聚乙烯醇(poly vinyl alcohol,PVA)/戊二醛(glutaraldehyde,GA),再通过热交联引发层间反应,生成共价键,形成稳定性较强的多层复合分离膜,并将其用于渗透汽化领域.考察了组装层数、复合时间、交联温度和PVA相对分子质量等条件对复合膜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当组装层数为5层、进料液温度为75℃时,有机-无机复合膜对95%的乙醇/水体系,其透过液水的质量分数为99.5%,渗透通量可达102 g/(m2·h).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机-无机复合膜 共价键 层层吸附自组装(layer-by-layer LbL)技术 渗透汽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无机-有机杂化钼磷酸盐化合物(NH_3CH_2CH_2NH_3)_2Mo_5O_(15)(HPO_4)_2的合成与表征 被引量:2
10
作者 李敏 王振岭 《无机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8期902-904,共3页
A new molybdophosphate, (NH3CH2CH2NH3)2Mo5O15(HPO4)2 has been synthesized under hydrothermal conditions and structurally characterized by single crystal X ray diffractions. The compound crystallizes in the monoclinic,... A new molybdophosphate, (NH3CH2CH2NH3)2Mo5O15(HPO4)2 has been synthesized under hydrothermal conditions and structurally characterized by single crystal X ray diffractions. The compound crystallizes in the monoclinic, space group C2/c, a=1.7633(2)nm, b=1.00122(11) nm, c=1.37624(13)nm, β=96.974(5)°, V=2.4117(5)nm3, Z=4, Dc=2.853g·cm-3, μ(MoKα)=2.766mm-1, F(000)=1992. The structure contains the isolated polyanions of [Mo5O15(HPO4)2]4- units around which the portonated ethylenediamine ions are pos itioned. By hydrogen bond interactions the polyanions are interconnected to form a three dimensional network. Other characterizations by powder XRD, IR and thermal analysis are also described. CCDC: 20632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机-有机杂化钼磷酸盐化合物 (NH3CH2CH2NH3)2Mo5O15(HPO4)2 合成 表征 水热合成 网络结构 X-射线衍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冷烧结技术在ZnO基压敏陶瓷中的应用及发展趋势
11
作者 李蕾 贾雨萱 +2 位作者 李国荣 满振勇 郑嘹赢 《材料导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0期48-56,共9页
ZnO基压敏陶瓷因其优异的非线性电流-电压特性、快的响应速度及强瞬态能量吸收能力等优势而具有过电压保护功能,被广泛应用于电子领域。然而商用ZnO-Bi_(2)O_(3)系压敏陶瓷烧结温度高,存在第二相挥发偏离设计组成、晶粒尺寸均匀性差、... ZnO基压敏陶瓷因其优异的非线性电流-电压特性、快的响应速度及强瞬态能量吸收能力等优势而具有过电压保护功能,被广泛应用于电子领域。然而商用ZnO-Bi_(2)O_(3)系压敏陶瓷烧结温度高,存在第二相挥发偏离设计组成、晶粒尺寸均匀性差、能耗大等一系列问题,不满足高端应用和国家节能环保的战略需求。近年来提出的冷烧结技术(Cold sintering process, CSP)在中间液相、单轴压力和温度的协同作用下,不超过350℃即可实现陶瓷材料致密化。目前,已实现四元掺杂的ZnO基压敏陶瓷及ZnO-有机复合压敏陶瓷的冷烧结制备。本文综述了冷烧结工艺及其致密化机理、制备条件对致密化的影响,并对冷烧结在ZnO基压敏陶瓷中的应用进行了分类概述,最终展望了冷烧结技术在压敏器件中的发展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冷烧结技术 ZnO基压敏陶瓷 溶解度 无机-有机复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渗透汽化有机-无机杂化膜研究进展 被引量:3
12
作者 熊柏闻 吴红丹 周志辉 《精细化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433-438,453,共7页
近年来,有机-无机杂化膜的研究受到了广泛关注,随着有机-无机杂化膜制备方法的多样化和分离性能的提高,其研究前景也越来越广阔。该文首先分析了有机-无机杂化膜相比于普通无机膜和有机膜在结构和性能上存在的优势,其次综述了有机-无机... 近年来,有机-无机杂化膜的研究受到了广泛关注,随着有机-无机杂化膜制备方法的多样化和分离性能的提高,其研究前景也越来越广阔。该文首先分析了有机-无机杂化膜相比于普通无机膜和有机膜在结构和性能上存在的优势,其次综述了有机-无机杂化膜的制备方法以及其在醇类、有机酸等有机溶剂或有机混合物中的分离提纯应用,重点讨论了其在渗透汽化中的应用。最后,对有机-无机杂化膜的研究前景进行展望。未来有机-无机杂化膜的研究应借助于新的计算工具,侧重于材料的选择或制备方法的改进,如探索具有多功能化学基团聚合物材料和具有明确层次结构的多孔填料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机-无机杂化膜 膜材料 分离技术 渗透汽化 有机溶剂脱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有机-无机联合矿井突水水源判别方法 被引量:29
13
作者 杨建 刘基 +1 位作者 靳德武 王强民 《煤炭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0期2886-2894,共9页
溶解性有机质(Dissolved Organic Matter,DOM)在随地下水运移过程中,不同含水层水中DOM含量、类别、荧光强度等均存在较明显差异,因此结合无机水化学,开展了有机-无机联合的矿井突水水源判别方法研究,结果表明:地下水中无机组分浓度分... 溶解性有机质(Dissolved Organic Matter,DOM)在随地下水运移过程中,不同含水层水中DOM含量、类别、荧光强度等均存在较明显差异,因此结合无机水化学,开展了有机-无机联合的矿井突水水源判别方法研究,结果表明:地下水中无机组分浓度分布具有垂向分带性,利用pH、矿化度(TDS),HCO3,SO4等无机指标,可以判别浅部含水层和深部含水层水化学特征差异; DOM进入含水层后发生氧化还原反应强烈,其浓度(TOC含量和UV254)变化快、差异大,可以识别地表水与第四系水的水化学特征;第四系与白垩系含水层,以及覆岩破坏范围内的细分含水层,水中无机组分和有机组分含量非常接近,而荧光指纹技术灵敏度高,可以根据3DEEM光谱图分析DOM类型和荧光峰强度等差异,区分相邻含水层的水化学特征差异。陷落柱等地质异常体作为特殊的地质环境体,其内部水体中DOM相对丰富,其DOM含量和荧光指纹特征与奥灰水差异显著。将有机-无机联合开展不同含水层水化学特征分析,能够很好地区分不同水源,为矿井突水事故发生时快速判别水源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机-无机联合 水源判别 水化学分带 矿化度 荧光指纹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畜禽粪便快速无害化处理及有机—无机复混肥的制造技术
14
作者 何念祖 《浙江畜牧兽医》 2004年第4期17-17,共1页
关键词 畜类 禽类 粪便 无害化处理 有机-无机复混肥 制造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无机-有机复合组织器官工程材料的微纳制造 被引量:1
15
作者 仇志烨 王江林 +1 位作者 周娇娇 张胜民 《中国材料进展》 CAS CSCD 2011年第4期16-22,29,共8页
无机-有机复合组织器官工程支架的微纳制造是近年来兴起的生物材料研究领域,相对传统的生物材料与组织工程材料制造技术,微纳制造整合了微纳米技术、计算机辅助设计、数字化制造等先进技术手段,为新型生物医用材料的开发以及生物材料制... 无机-有机复合组织器官工程支架的微纳制造是近年来兴起的生物材料研究领域,相对传统的生物材料与组织工程材料制造技术,微纳制造整合了微纳米技术、计算机辅助设计、数字化制造等先进技术手段,为新型生物医用材料的开发以及生物材料制造新技术、新设备的研发提供了新的技术路线。综述了生物医用材料、特别是组织器官工程与组织修复材料微纳制造技术现状及发展趋势,主要内容包括生物材料的微纳米化及实现途径、组织器官工程支架材料的数字化设计、组织器官工程支架材料的数字化制造新技术等,对我国组织器官工程(修复)材料数字化微纳制造新技术的优先发展领域提出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机-有机复合材料 组织工程支架 微纳制造 数字化制造 纳米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型有机-无机杂化陶瓷型脂质体“Cerasome”的研究与应用 被引量:1
16
作者 李纪龙 王剑锋 范圣第 《材料导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3期50-53,共4页
Cerasome是20世纪90年代末制备出来的一种新型有机-无机杂化的陶瓷型脂质体,与传统的脂质体相比,它的表面覆盖了一层硅酸盐网络结构,因而兼具有机和无机性质。无机硅酸盐的网络结构使它具有良好的形态稳定性,克服了传统脂质体在这方面... Cerasome是20世纪90年代末制备出来的一种新型有机-无机杂化的陶瓷型脂质体,与传统的脂质体相比,它的表面覆盖了一层硅酸盐网络结构,因而兼具有机和无机性质。无机硅酸盐的网络结构使它具有良好的形态稳定性,克服了传统脂质体在这方面存在的巨大缺陷。综述了形成Cerasome的前体化合物、Cerasome的制备及性质,对其在三维纳米杂化体构建、新型磁性杂化材料的制作、基因转染载体以及生物膜模拟等领域的研究进行了的评述,并对Cerasome未来的研究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脂质体 有机-无机杂化体 硅酸盐网络 三维杂化材料 磁性材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纤维素基有机-无机纳米光催化复合材料制备及其水处理应用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6
17
作者 张婷婷 许可欣 +4 位作者 金梦甜 葛世洁 高国洪 蔡一啸 王华平 《纺织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7期175-183,共9页
为改善传统纳米粉体光催化剂易团聚导致催化活性降低,且难以重复利用等问题,针对性地开发具有高活性位点暴露、高分散性和稳定性的纤维素基光催化复合材料是推动光催化技术产业化应用的有效途径。综述了国内外纤维素基有机-无机纳米光... 为改善传统纳米粉体光催化剂易团聚导致催化活性降低,且难以重复利用等问题,针对性地开发具有高活性位点暴露、高分散性和稳定性的纤维素基光催化复合材料是推动光催化技术产业化应用的有效途径。综述了国内外纤维素基有机-无机纳米光催化复合材料的研究进展。首先从纤维素的不同制备形态角度出发,分析了纳米纤维素、纤维素膜材料、纤维素气凝胶材料与纳米光催化材料的设计合成与制备机制,重点阐述了其在环境领域的最新应用进展,最后提出纤维素基光催化材料的发展前景以及存在的问题与局限性,为纤维素基功能材料今后的规模化制备和在环境修复材料领域的广泛应用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纤维素功能材料 环境修复 有机-无机纳米复合材料 高级氧化技术 印染废水处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有机-无机复合膜的制备与应用进展
18
作者 杨钧淇 黄肖容 《现代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50-52,54,共4页
简要介绍了有机-无机复合膜常用的制备方法,并综述了其在工业领域的应用,最后对有机-无机复合膜在海水淡化领域中的市场前景进行了展望。
关键词 有机-无机复合膜 制备 技术 分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溶胶-凝胶技术制备光化学杂化材料 被引量:4
19
作者 葛建芳 卢凤纪 《化工新型材料》 CAS CSCD 2002年第7期9-12,共4页
溶胶 -凝胶技术是制备有机 -无机杂化材料的重要手段 ,在光致变色、光纤传感和发光等光化学杂化材料制备方面应用前景广阔。提高光致变色染料的稳定性、制备溶胶 -凝胶光纤及降低杂化材料羟基含量是目前的研究重点。
关键词 溶胶-凝胶技术 制备 光化学杂化材料 有机-无机杂化材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适用于致密碎粉岩富水地层的高强丙烯酸盐注浆材料研发及渗透加固特性研究 被引量:1
20
作者 杨磊 宓祥云 +4 位作者 李召峰 屠文锋 谢云鹏 胡浩 王康 《岩土工程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525-534,共10页
针对富水致密软弱围岩致灾性强、常规注浆材料适用性弱的问题,开展了新型高强丙烯酸盐注浆材料研发,分析了其聚合反应机理及工作性能影响规律,研究了该新型材料对致密碎粉岩的渗透加固特性。基于有机-无机互穿网络方法,研发了高强丙烯... 针对富水致密软弱围岩致灾性强、常规注浆材料适用性弱的问题,开展了新型高强丙烯酸盐注浆材料研发,分析了其聚合反应机理及工作性能影响规律,研究了该新型材料对致密碎粉岩的渗透加固特性。基于有机-无机互穿网络方法,研发了高强丙烯酸盐注浆材料,由主剂、无机改性剂、引发剂、促进剂、交联剂等原料组成,具有高强、高渗的显著特点;高强丙烯酸盐材料两组分混合后聚合反应充分,无机网络结构均匀穿插于丙烯酸盐有机凝胶网络中;基于正交试验获得了不同组成的新型材料胶凝时间、凝胶体抗压强度及吸水膨胀率特征指标及组分影响规律,浆液胶凝时间范围为45~201 s,凝胶体单轴抗压强度范围为1.2~2.1 MPa、吸水膨胀率范围为16%~51%,并进一步阐明了新型材料主要工作性能的影响因素敏感性排序;基于室内试验及微观分析,研究了浆液在致密碎粉岩中的渗透加固特性,结果表明高强丙烯酸盐浆液与纯丙烯酸盐浆液的渗透扩散能力接近,远大于水泥浆液,且高强丙烯酸盐材料对碎粉岩颗粒起到明显的包裹强化作用,加固体强度达2.31 MPa,是纯丙烯酸盐材料加固强度的5.4~11.0倍,可为隧洞灾害注浆治理与安全掘进提供有力的安全保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富水软弱围岩 碎粉岩 注浆材料 高强丙烯酸盐 有机-无机网络穿插技术 渗透加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