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乙腈-水系混合电解液对Zn-Na_(3)V_(2)(PO_(4))_(3)电池电化学稳定性的影响 被引量:4
1
作者 欧林娜 刘哲轩 +1 位作者 曹鑫鑫 梁叔全 《中国有色金属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848-1860,共13页
Na_(3)V_(2)(PO_(4))_(3)正极材料具有稳定的三维框架结构、较高的工作电压和相对成熟的制备工艺,近年来也逐渐用于水系锌离子电池中。然而,二价Zn^(2+)的脱嵌和活泼的水系反应环境会加速磷酸盐晶格的破坏。本文在Zn-Na_(3)V_(2)(PO_(4)... Na_(3)V_(2)(PO_(4))_(3)正极材料具有稳定的三维框架结构、较高的工作电压和相对成熟的制备工艺,近年来也逐渐用于水系锌离子电池中。然而,二价Zn^(2+)的脱嵌和活泼的水系反应环境会加速磷酸盐晶格的破坏。本文在Zn-Na_(3)V_(2)(PO_(4))_(3)电池体系的水系电解液中加入适量的乙腈(AN),研究电解液中AN与水的比例对离子溶剂化结构和电化学行为的影响规律,并通过非原位XRD探究Na_(3)V_(2)(PO_(4))_(3)晶体结构的演变。结果表明:过少的AN会加快正极材料晶格框架的破坏,而过多的AN会减缓电极反应动力学;在含有适量AN的电解液中,Zn-Na_(3)V_(2)(PO_(4))_(3)电池不但在50 mA/g的电流密度下具有91.4 mA·h/g的较高比容量,同时在500 mA/g的电流密度下可以稳定循环1000次且无明显容量衰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Zn-Na_(3)V_(2)(PO_(4))_(3)电池 乙腈 有机-无机混合电解液 电化学稳定性 离子可逆脱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混合电解质引发“蒙脱石-胡敏酸”凝聚的动力学研究
2
作者 何艾洲 喻琳乔 李航 《土壤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422-435,共14页
自然土壤通常是多种胶体和多种电解质同时并存的,然而已有的土壤胶体凝聚研究大多在单一电解质和单一胶体条件下进行。利用动态光散射(DLS)技术,系统研究了混合电解质条件下“蒙脱石(Mont)-胡敏酸(HA)”混合胶体的凝聚动力学过程。结果... 自然土壤通常是多种胶体和多种电解质同时并存的,然而已有的土壤胶体凝聚研究大多在单一电解质和单一胶体条件下进行。利用动态光散射(DLS)技术,系统研究了混合电解质条件下“蒙脱石(Mont)-胡敏酸(HA)”混合胶体的凝聚动力学过程。结果表明:(1)在混合电解质条件下,无论是单一胶体还是混合胶体,实验仅观察到一个临界凝聚浓度(CCC),这表明混合电解质中两种阳离子共同作用于胶体的凝聚。(2)虽然混合电解质体系中两种阳离子共同作用于胶体凝聚,但从胶体凝聚速率、CCC或凝聚活化能可以发现,竞争吸附能力强的那种离子在凝聚中起决定性作用。例如,在99%Mont+1%HA混合胶体体系中,Na+K混合体系的CCC(97.41 mmol·L^(-1))非常接近K+单独存在的CCC(94.91 mmol·L^(-1)),表明Na+在此混合胶体凝聚中的作用几乎可以忽略,即在Na+K混合体系中K+对胶体凝聚起决定性作用。(3)增加HA的含量显著提高了混合胶体的稳定性,导致需要更高的电解质浓度才能引发胶体凝聚。该效应可归因于HA的加入增加了有机/无机复合胶体颗粒的表面电荷密度,进而增强了颗粒之间的静电排斥力。本研究的科学发现对于进一步揭示土壤有机-无机复合体的形成机制具有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混合电解 有机-无机混合胶体 动态光散射 离子竞争吸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无机-有机复合絮凝剂处理造纸混合废水研究 被引量:6
3
作者 张如意 高彩玲 田丽 《焦作工学院学报》 2000年第5期390-392,共3页
研究了用无机 有机复合絮凝剂处理造纸混合废水 (即中段水与黑液的混合液 )的处理技术 .结果表明 :当混合废水的CODcr<60 0 0mg/L时 ,该复合絮凝剂的处理效果远比单用PAC好 ,生成的矾花大而密实 ,且易于过滤 ,CODcr的去除率达 90 %以... 研究了用无机 有机复合絮凝剂处理造纸混合废水 (即中段水与黑液的混合液 )的处理技术 .结果表明 :当混合废水的CODcr<60 0 0mg/L时 ,该复合絮凝剂的处理效果远比单用PAC好 ,生成的矾花大而密实 ,且易于过滤 ,CODcr的去除率达 90 %以上 ;PAC与PAM的最佳质量比为 8∶1 ,最佳 pH范围为 7~ 8,经处理的混合废水达到国家排放标准 .该方法的特点是能同时达到处理中段水及黑液的目的 ,且操作简便 ,成本低廉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混合废水 絮凝 无机-有机复合絮凝剂 造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低损耗有机无机混合溶胶凝胶波导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6
4
作者 庞拂飞 韩秀友 +1 位作者 蔡海文 方祖捷 《光子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509-512,共4页
利用有机无机混合的溶胶凝胶方法在硅基底上制备波导薄膜·采用正硅酸四乙酯和苯基三乙氧基硅烷作为反应先驱物,利用旋涂的方法成膜,对其折射率,传输损耗以及条形波导的光刻、刻蚀特性进行了研究·测量了波导薄膜折射率随成分... 利用有机无机混合的溶胶凝胶方法在硅基底上制备波导薄膜·采用正硅酸四乙酯和苯基三乙氧基硅烷作为反应先驱物,利用旋涂的方法成膜,对其折射率,传输损耗以及条形波导的光刻、刻蚀特性进行了研究·测量了波导薄膜折射率随成分变化的关系·实验表明,该方法工艺简单,可以获得具有较低损耗的波导薄膜·测试得到632.8nm波段的损耗系数为0.23dB/cm·采用ICP刻蚀工艺获得了较为平整的条形波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溶胶-凝胶法 有机-无机混合波导 ICP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二甲基亚砜对有机电解液锂空气电池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1
5
作者 卢云 王伟 +2 位作者 宫岩坤 沈逸欣 冯孟杰 《材料导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2期1-5,共5页
以硝酸锂-二甲基乙酰胺(LiNO_3-DMA)有机电解液体系为基础,向电解液体系添加溶剂二甲基亚砜(DMSO),研究分析了混合溶剂电解液的物化性质、恒流充放电及反应机理。DMSO的添加可以使锂负极形成稳定的固体电解质相界面(SEI)膜,有效增强了Li... 以硝酸锂-二甲基乙酰胺(LiNO_3-DMA)有机电解液体系为基础,向电解液体系添加溶剂二甲基亚砜(DMSO),研究分析了混合溶剂电解液的物化性质、恒流充放电及反应机理。DMSO的添加可以使锂负极形成稳定的固体电解质相界面(SEI)膜,有效增强了LiNO_3-DMA与锂的化学兼容性,降低了极化阻抗,因此循环性能有所提高。截止比容量为1 000mAh/gcarbon、电流密度为0.2mA/cm^2时可稳定循环40周。SEM及XRD分析表明,LiNO_3-DMA和LiNO_3-DMA/DMSO放电均生成可循环产物Li_2O_2,但DMSO中的疏水性甲基抑制了LiNO_3-DMA中副产物LiOH的生成。此外,LiNO_3-DMA循环过程中生成了含硫化合物,这是导致放电终止的重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锂空气电池 有机电解液 混合溶剂 硝酸锂-二甲基乙酰胺 二甲基亚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硫酸镉无机层和原位反应生成的吡啶基四氮唑有机配体构筑的两个层-柱状三维无机-有机杂化材料:合成和表征 被引量:1
6
作者 钟地长 卢文贯 《无机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1177-1184,共8页
以硫酸镉、叠氮化钠和4-氰基吡啶或3-氰基吡啶为反应物,在水热条件下,通过原位反应分别得到了2个基于硫酸根离子和5-(4-吡啶基)四氮唑(4-Hptz)或5-(3-吡啶基)四氮唑(3-Hptz)配体的,具有三维层-柱状框架结构的无机-有机杂化材料,即[Cd2(H... 以硫酸镉、叠氮化钠和4-氰基吡啶或3-氰基吡啶为反应物,在水热条件下,通过原位反应分别得到了2个基于硫酸根离子和5-(4-吡啶基)四氮唑(4-Hptz)或5-(3-吡啶基)四氮唑(3-Hptz)配体的,具有三维层-柱状框架结构的无机-有机杂化材料,即[Cd2(H2O)(OH)(SO4)(4-ptz)]n(1)和[Cd2(OH)(SO4)(3-ptz)]n(2)。通过元素分析、红外光谱、热重分析以及单晶和粉末X-射线衍射分析对它们的组成和结构进行了表征。在配合物1和2的结构中,每个镉髤离子的配位数均为6,处于扭曲的八面体配位环境中,SO42-和OH-阴离子连接镉髤离子扩展形成碱式硫酸镉的二维无机阳离子层结构[Cd2(H2O)(OH)(SO4)]nn+(1)或[Cd2(OH)(SO4)]nn+(2),相邻的二维无机阳离子层间再通过4-ptz-(1)或3-ptz-(2)进一步柱连接,形成三维层-柱状结构的无机-有机杂化框架结构。室温下的固体荧光实验表明,在350 nm的光激发下,配合物1和2分别在481和489 nm处出现强烈的荧光发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机-有机杂化材料 5-(吡啶基)四氮唑 混合配体 晶体结构 荧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土壤矿物、胡敏酸和微生物的混合体系对Cd的吸附特征 被引量:3
7
作者 孙岩 吴启堂 +4 位作者 崔理华 卫泽斌 谭蒙 马强 刘朋 《生态环境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1期1813-1821,共9页
土壤重金属污染对植物、水体、生态系统的影响与土壤溶液(包括渗漏水和地表径流)的浓度及其时空变化密切相关,这是因为能被生物吸收和随水迁移的污染物、营养物主要溶解在水中。要定量在时间和空间上都变化的土壤溶液浓度,又必须阐释土... 土壤重金属污染对植物、水体、生态系统的影响与土壤溶液(包括渗漏水和地表径流)的浓度及其时空变化密切相关,这是因为能被生物吸收和随水迁移的污染物、营养物主要溶解在水中。要定量在时间和空间上都变化的土壤溶液浓度,又必须阐释土壤固相的吸附(解吸)作用以及不同土壤组分(土壤矿物、有机质、微生物)的相互作用和复合效应。最简单的农田土壤生态系统:土壤-水-植物-微生物系统,也是属于多质、多相的系统。然而目前国内外对于复合系统的复合效应研究相当薄弱,以致难以对单项研究结果和数据进行综合分析。为探讨土壤固相吸附重金属过程中各组分的相互作用机制,本研究以胡敏酸(humic acid,HA)代表有机质,土壤矿物代表无机质,耐镉性微生物代表土壤微生物,采用批量等温吸附实验的方法,模拟了土壤系统中基本单元无机质-有机质-微生物对Cd的吸附效应,阐明土壤矿物-有机质-微生物在重金属Cd吸附方面的相互作用。研究结果表明:对Cd的吸附作用,HA和蒙脱石(montmorillonite)、蒙脱石和微生物、硅藻土(diatomite)和微生物具有加和性;HA和硅藻土之间,HA、微生物和硅藻土之间,以及HA和微生物之间表现为协同作用;HA、微生物和蒙脱石之间表现为拮抗作用。HA容易与其他吸附剂发生协同作用;两种矿物相比,硅藻土更容易发生协同作用,而蒙脱石表现为拮抗作用的趋势更加明显。蒙脱石和硅藻土与HA混合培养不同时间,硅藻土和蒙脱石吸附的HA的量及其混合物对Cd的吸附量都随时间的延长而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机-无机-微生物混合体系 胡敏酸 土壤矿物 吸附 CD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型催化载体材料ZPS-IPPA的合成与表征 被引量:2
8
作者 邹旷东 傅相锴 +2 位作者 龚永锋 曾仁权 富丹 《功能材料》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7期1152-1155,共4页
以异丙烯膦酸与苯乙烯的自由基共聚,首次合成了线型苯乙烯-异丙烯膦酸共聚物,进而合成相应的新型复合物[聚(苯乙烯-异丙烯膦酸)二代磷酸]混合锆(ZPS-IPPA);用红外、比表面积以及热分析对其表征,结合实验数据提出其可能的理想结构模型,... 以异丙烯膦酸与苯乙烯的自由基共聚,首次合成了线型苯乙烯-异丙烯膦酸共聚物,进而合成相应的新型复合物[聚(苯乙烯-异丙烯膦酸)二代磷酸]混合锆(ZPS-IPPA);用红外、比表面积以及热分析对其表征,结合实验数据提出其可能的理想结构模型,认为该复合物具有独特优良的性能和潜在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异丙烯膦酸-苯乙烯共聚物 有机无机混合磷酸锆 比表面积 热重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四元系溶液折射率的计算方法 被引量:2
9
作者 刘薇 朱民 张涛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588-590,共3页
通过对不同浓度四元系无机-有机混合的折射率和密度进行测量和相关计算,验证了一种折射率的计算方法:n=1+∑(ρMDM)j=1+ρ∑(wDM)j,扩展了此折射率计算方法的适用范围;并对不同溶液中同种分子的DM值变化进行了讨论,为更好的进行物质折... 通过对不同浓度四元系无机-有机混合的折射率和密度进行测量和相关计算,验证了一种折射率的计算方法:n=1+∑(ρMDM)j=1+ρ∑(wDM)j,扩展了此折射率计算方法的适用范围;并对不同溶液中同种分子的DM值变化进行了讨论,为更好的进行物质折射率的计算提供了一种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折射率 四元系无机-有机混合溶液 DM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工骨的现状与将来
10
作者 黄汉生 《现代科技译丛(哈尔滨)》 2001年第3期5-6,8,共3页
在迎来2000年之际,人类面临的重大课题之一是人的平均寿命飞快地延长,但人体本身的老化现象看来不可避免.由于20世纪先进的防腐剂、预防接种疫苗以及抗生物质等的使用,许多国家的人口平均寿命延长到7 5岁左右,但是人体的老化一过30岁就... 在迎来2000年之际,人类面临的重大课题之一是人的平均寿命飞快地延长,但人体本身的老化现象看来不可避免.由于20世纪先进的防腐剂、预防接种疫苗以及抗生物质等的使用,许多国家的人口平均寿命延长到7 5岁左右,但是人体的老化一过30岁就开始了.人体的结缔组织,特别是保持人体直立姿势的骨骼组织开始劣化更甚.不仅随着年龄的增长,骨的总量不断减少,而且由于骨组织的变化,其强度也逐渐降低,发生骨折的几率增大.考虑到人的寿命延长,世界人口日益增加,各个人的骨骼都逐渐变脆弱,这必然会造成重大的社会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骨 人工关节 生物材料 聚乙烯 羟基磷灰石 生物活性玻璃 有机-无机混合材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