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36篇文章
< 1 2 1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无机-有机复合絮凝剂PACSAM的制备及其脱色性能 被引量:15
1
作者 曾媛 蒋文举 +1 位作者 金燕 刘红娅 《化工环保》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263-267,共5页
以聚合氯化铝(PAC)和淀粉-丙烯酰胺接枝聚合物(ST-AM)为原料,合成了一种新型的无机-有机复合絮凝剂(PACSAM)。考察了PACSAM对活性染料、直接染料模拟印染废水及实际印染废水的脱色效果,并初步探讨了絮凝机理。实验结果表明:在很宽的pH... 以聚合氯化铝(PAC)和淀粉-丙烯酰胺接枝聚合物(ST-AM)为原料,合成了一种新型的无机-有机复合絮凝剂(PACSAM)。考察了PACSAM对活性染料、直接染料模拟印染废水及实际印染废水的脱色效果,并初步探讨了絮凝机理。实验结果表明:在很宽的pH范围内,PACSAM均表现出了良好的脱色性能;在PACSAM加入量为25m g/L时,PACSAM对实际印染废水的脱色率、COD去除率、浊度去除率分别为96.4%,92.1%,98.5%,废水处理效果明显好于壳聚糖和PAC。PACSAM的絮凝机理包括化学反应、分子间氢键、电中和及架桥作用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机-有机复合絮凝剂 制备 印染废水 脱色 废水处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AC-PDMDAAC无机/有机复合絮凝剂除磷研究 被引量:29
2
作者 张海彦 郑怀礼 龙腾锐 《水处理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69-71,共3页
研究了无机/有机复合絮凝剂PAC-PDMDAAC用于废水除磷,探索了PAC-PDMDAAC复合絮凝剂除磷的最佳配比范围和最佳用量。研究表明,在最佳条件下对模拟废水磷去除率为94.4%,浊度去除率为97%,。本实验还将该复合絮凝剂应用于实际生活废水, 对... 研究了无机/有机复合絮凝剂PAC-PDMDAAC用于废水除磷,探索了PAC-PDMDAAC复合絮凝剂除磷的最佳配比范围和最佳用量。研究表明,在最佳条件下对模拟废水磷去除率为94.4%,浊度去除率为97%,。本实验还将该复合絮凝剂应用于实际生活废水, 对于实际废水的磷去除率为95%,浊度去除率为94.5%,达到国家含磷污水排放一级标准(GB8978-1996)。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合絮凝剂 除磷 PDMDAAC 废水 PAC 去除率 GB8978-1996 浊度去除 有机 无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无机-有机高分子复合絮凝剂研究与应用 被引量:43
3
作者 周春琼 邓先和 刘海敏 《化工进展》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2期1277-1284,共8页
综述了两大类无机有机高分子复合絮凝剂———无机合成有机高分子复合絮凝剂和无机天然高分子复合絮凝剂的发展及其在废水处理中的应用 ,同时对它们的作用机理进行了概括和归纳 。
关键词 无机一合成有机复合絮凝剂 无机一天然高分子复合絮凝剂 作用机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无机-有机复合絮凝剂处理造纸混合废水研究 被引量:6
4
作者 张如意 高彩玲 田丽 《焦作工学院学报》 2000年第5期390-392,共3页
研究了用无机 有机复合絮凝剂处理造纸混合废水 (即中段水与黑液的混合液 )的处理技术 .结果表明 :当混合废水的CODcr<60 0 0mg/L时 ,该复合絮凝剂的处理效果远比单用PAC好 ,生成的矾花大而密实 ,且易于过滤 ,CODcr的去除率达 90 %以... 研究了用无机 有机复合絮凝剂处理造纸混合废水 (即中段水与黑液的混合液 )的处理技术 .结果表明 :当混合废水的CODcr<60 0 0mg/L时 ,该复合絮凝剂的处理效果远比单用PAC好 ,生成的矾花大而密实 ,且易于过滤 ,CODcr的去除率达 90 %以上 ;PAC与PAM的最佳质量比为 8∶1 ,最佳 pH范围为 7~ 8,经处理的混合废水达到国家排放标准 .该方法的特点是能同时达到处理中段水及黑液的目的 ,且操作简便 ,成本低廉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混合废水 絮凝 无机-有机复合絮凝剂 造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有机-无机复合抗氧剂对聚苯硫醚结构与性能的影响
5
作者 李荣南 殷茂力 +2 位作者 刘峰 胡承功 邢剑 《中国塑料》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75-79,共5页
通过化学接枝法将高温抗氧剂(GA-80)引入氧化石墨片层,制备有机-无机复合抗氧化剂(GO-sHP),再利用微型双螺杆挤出机将复合抗氧剂GO-sHP与聚苯硫醚(PPS)熔融共混复合,并对其结构与性能进行表征。结果表明,复合抗氧剂GO-sHP表现出较高的... 通过化学接枝法将高温抗氧剂(GA-80)引入氧化石墨片层,制备有机-无机复合抗氧化剂(GO-sHP),再利用微型双螺杆挤出机将复合抗氧剂GO-sHP与聚苯硫醚(PPS)熔融共混复合,并对其结构与性能进行表征。结果表明,复合抗氧剂GO-sHP表现出较高的热稳定性,可适用与PPS熔融复合;GO-sHP与PPS基体中存在较好的相容性,可在基体中均匀分散无明显团聚;GO-sHP的引入可促进PPS结晶提高结晶度,随着GO-sHP含量的增加,结晶温度呈现增加的趋势,过冷度则呈现下降的趋势;GO-sHP的引入可提高PPS基体的热稳定性,耐热温度指数随着GO-sHP含量的增加而升高;GA-80的添加可显著提升PPS基体的拉伸断裂强度,经热氧化处理后,纯PPS的拉伸强度下降4.1%,当复合抗氧剂的含量为0.3%时,拉伸断裂强度仅下降2.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苯硫醚 氧化石墨 有机-无机复合抗氧化剂 结晶性能 抗氧化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无机-有机复合絮凝剂对某铅锌尾矿沉降效果的影响 被引量:9
6
作者 孙浩 李茂林 +3 位作者 崔瑞 宁江峰 李瑞杰 施佳 《矿冶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41-44,48,共5页
为了提高某铅锌尾矿的沉降效果,研究了尾矿絮凝沉降特征。以沉降速率及固体悬浮物浓度作为沉降效果的评价指标,探讨了无机絮凝剂聚合氯化铝(PAC)和聚合硫酸铁(PFS)、有机絮凝剂阳离子聚丙烯酰胺(CPAM)和阴离子聚丙烯酰胺(APAM)单独使用... 为了提高某铅锌尾矿的沉降效果,研究了尾矿絮凝沉降特征。以沉降速率及固体悬浮物浓度作为沉降效果的评价指标,探讨了无机絮凝剂聚合氯化铝(PAC)和聚合硫酸铁(PFS)、有机絮凝剂阳离子聚丙烯酰胺(CPAM)和阴离子聚丙烯酰胺(APAM)单独使用以及复配使用后对沉降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最佳复配药剂组合为PFS-CPAM,无机组分和有机组分最佳质量比为3∶7,最佳用量为80 g/t,此时铅锌尾矿沉降速率为7.69 mm/min,固体悬浮物浓度为46.5 mg/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絮凝沉降 铅锌尾矿沉降 无机絮凝剂 有机絮凝剂 复合絮凝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无机/有机复合絮凝剂对印染废水脱色的研究 被引量:33
7
作者 汤心虎 黄秀微 +1 位作者 刘佩璇 刘梅 《水处理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5期267-270,共4页
研究了几种有机、无机絮凝剂和两种无机 /有机复合絮凝剂对活性艳红 K- 2 BP模拟废水以及实际废水的处理效果。结果表明 ,无机 /有机复合絮凝剂对活性染料具有很好的处理效果 ,且节省絮凝剂用量 ,当投加量为 75 0 mg/L时 ,脱色率达 99% ... 研究了几种有机、无机絮凝剂和两种无机 /有机复合絮凝剂对活性艳红 K- 2 BP模拟废水以及实际废水的处理效果。结果表明 ,无机 /有机复合絮凝剂对活性染料具有很好的处理效果 ,且节省絮凝剂用量 ,当投加量为 75 0 mg/L时 ,脱色率达 99% ,沉清液基本无色 ,具有脱色率高 ,沉淀污泥少 ,絮凝颗粒大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机/有机复合絮凝剂 活性艳红K-2BP 脱色 印染废水 废水处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坡缕石/聚丙烯酰胺无机-有机杂化絮凝剂的合成、表征与应用 被引量:10
8
作者 王猛 钱锦文 +4 位作者 郑宝庆 杨骛远 蒋唯峰 方佐 叶瑛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8期1567-1571,M008,共6页
将酸活化坡缕石 ( PGS)与氯化乙醇胺 ( EACl)所得氯化乙醇胺改性坡缕石 ( PGS-EACl)与高价铈盐( Ce4 +)组成氧化还原非均相引发体系 ,引发丙烯酰胺单体聚合得到了坡缕石 /聚丙烯酰胺 ( PGS/ PAM)无机 -有机杂化物 .用 1 H NMR、FTIR、... 将酸活化坡缕石 ( PGS)与氯化乙醇胺 ( EACl)所得氯化乙醇胺改性坡缕石 ( PGS-EACl)与高价铈盐( Ce4 +)组成氧化还原非均相引发体系 ,引发丙烯酰胺单体聚合得到了坡缕石 /聚丙烯酰胺 ( PGS/ PAM)无机 -有机杂化物 .用 1 H NMR、FTIR、粘度法和电导法对杂化物进行了结构表征 ,表明杂化物中存在PGS NH3R离子键合作用 .考察了 PGS-EACl用量、聚合反应时间和单体浓度对杂化物特性粘数的影响 .由 PGS/ PAM杂化絮凝剂分别处理高岭土和氧化铁红两种配制废水 ,发现杂化絮凝剂的絮凝效果明显优于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机-有机杂化物 坡缕石 聚丙烯酰胺 絮凝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无机/有机复合絮凝剂对碱性玫瑰精B的脱色研究 被引量:9
9
作者 汤心虎 尹华 +1 位作者 谭淑英 张娜 《环境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2003年第3期41-43,共3页
复配了一种无机 有机复合絮凝剂 ,并研究了它对碱性玫瑰精B模拟废水及广州某印染厂实际污水的处理效果。结果表明 ,该复合絮凝剂对碱性玫瑰精B模拟废水具有很好的脱色效果 ,当投加量为 650mg L时 ,脱色率达 98%以上 ,上清液近似无色 ,... 复配了一种无机 有机复合絮凝剂 ,并研究了它对碱性玫瑰精B模拟废水及广州某印染厂实际污水的处理效果。结果表明 ,该复合絮凝剂对碱性玫瑰精B模拟废水具有很好的脱色效果 ,当投加量为 650mg L时 ,脱色率达 98%以上 ,上清液近似无色 ,具有絮凝颗粒密实 ,污泥量小 ,沉淀速度快等优点 ,且在相同条件下比仅使用无机絮凝剂节省用量 57%。对实际污水 ,当投加量为 40 0mg L时 ,脱色率达到 92 % ,絮凝后污水基本无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机/有机复合絮凝剂 碱性玫瑰精B 脱色 印染废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无机-有机杂化高分子絮凝剂研究进展 被引量:13
10
作者 崔红梅 祝凤蕊 +4 位作者 尹玲 张子良 孙林阳 齐晗兵 张颖 《应用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1546-1551,1558,共7页
对近几年来无机-有机杂化高分子絮凝剂的科研成果进行了总结,对无机-有机杂化高分子絮凝剂进行分类,包括无机-合成有机杂化絮凝剂和无机-天然有机杂化絮凝剂;概述了无机-有机杂化高分子絮凝剂无机相与有机相界面之间的键合连接方式,包... 对近几年来无机-有机杂化高分子絮凝剂的科研成果进行了总结,对无机-有机杂化高分子絮凝剂进行分类,包括无机-合成有机杂化絮凝剂和无机-天然有机杂化絮凝剂;概述了无机-有机杂化高分子絮凝剂无机相与有机相界面之间的键合连接方式,包括离子键和共价键;阐述了无机-有机杂化高分子絮凝剂的作用机理;对无机-有机杂化高分子絮凝剂的发展方向进行展望。以期为科研人员提供无机-有机杂化高分子絮凝剂的最近研究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机-有机杂化絮凝剂 聚合物 絮凝机理 界面 水处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AC-PDMDAAC有机-无机杂化絮凝剂的合成与表征 被引量:5
11
作者 蒋绍阶 冯欣蕊 +1 位作者 李晓恩 向平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1-5,共5页
用过硫酸铵引发自由基聚合反应合成了聚合氯化铝(PAC)-聚二甲基二烯丙基氯化铵(PDMDAAC)杂化絮凝剂。电导率和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分析结果表明,PAC-PDMDAAC之间以共价键性质键合。扫描电镜照片显示杂化絮凝剂结构疏松,更易发挥吸附架桥... 用过硫酸铵引发自由基聚合反应合成了聚合氯化铝(PAC)-聚二甲基二烯丙基氯化铵(PDMDAAC)杂化絮凝剂。电导率和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分析结果表明,PAC-PDMDAAC之间以共价键性质键合。扫描电镜照片显示杂化絮凝剂结构疏松,更易发挥吸附架桥作用。实验得到合成杂化絮凝剂的最佳条件为:单体用量为m(单体)/m(PAC)=30/100,引发剂质量分数为0.7%,反应温度60℃,反应时间为3h。絮凝实验结果表明,杂化型高分子絮凝剂在投药量为8 mg/L时,絮凝效果明显优于复配型或PAC单独使用时的絮凝效果,浊度去除率达99.06%。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机-无机杂化 聚二甲基二烯丙基氯化铵 絮凝剂 聚合氯化铝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无机有机复合絮凝剂 被引量:21
12
作者 牛丽娜 周文斌 《水资源与水工程学报》 2004年第1期59-63,共5页
就目前国内正热的无机有机复合絮凝剂的研究现状进行了论述,综合介绍了国内各种无机有机复合絮凝剂的研制,并对其前景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关键词 无机絮凝剂 有机絮凝剂 复合絮凝剂 水处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AC-P(AM-BA)杂化高分子絮凝剂制备及絮凝效能评价 被引量:4
13
作者 崔红梅 祝凤蕊 +4 位作者 尹玲 孙林阳 李凯欣 张颖 齐晗兵 《高校化学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86-293,共8页
针对油田化学驱污水难处理问题,采用水溶液自由基胶束聚合法,以聚合氯化铝(PAC)为无机组分,丙烯酰胺(AM)、丙烯酸丁酯(BA)为有机单体,合成一种新型无机-有机杂化高分子絮凝剂(PAC-P(AM-BA))。利用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仪(FT-IR)、热重分析... 针对油田化学驱污水难处理问题,采用水溶液自由基胶束聚合法,以聚合氯化铝(PAC)为无机组分,丙烯酰胺(AM)、丙烯酸丁酯(BA)为有机单体,合成一种新型无机-有机杂化高分子絮凝剂(PAC-P(AM-BA))。利用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仪(FT-IR)、热重分析仪(TGA)、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和比表面积分析仪(BET)对絮凝剂进行表征。结果表明,BA以化学键连接在聚丙烯酰胺(PAM)长链中,无机组分与有机组分之间以离子键连接。PAC-P(AM-BA)热分解温度为233.93℃,比表面积为30.351m^(2)·g^(-1)。絮凝实验结果表明,PAC-P(AM-BA)最佳投加量为20 mg·L^(-1),沉降时间为10 h,其絮体分形维数为1.733。在絮凝效能对比实验中,PAC-P(AM-BA)的平均除油率为90.3%,较阳离子聚丙烯酰胺(CPAM)和复配型絮凝剂(PAC+PAM)分别高出16.4%和29.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由基胶束聚合法 无机-有机杂化 高分子絮凝剂 聚丙烯酰胺 絮凝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有机-无机原位复合絮凝剂及其制备方法——张秀菊,林志丹,郑少杰.CN101717141A
14
《工业水处理》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65-65,共1页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有机一无机原位复合絮凝剂及其制备方法。本发明以无机粉末为分散相,加入丙烯酰胺、引发剂和溶剂组成混合溶液体系.在40~70℃进行原位聚合反应10~24h:无机粉末在溶液中的质量分数为1%~60%,丙烯酰胺的质量分数...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有机一无机原位复合絮凝剂及其制备方法。本发明以无机粉末为分散相,加入丙烯酰胺、引发剂和溶剂组成混合溶液体系.在40~70℃进行原位聚合反应10~24h:无机粉末在溶液中的质量分数为1%~60%,丙烯酰胺的质量分数为1%~5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位聚合反应 复合絮凝剂 有机-无机 制备方法 无机粉末 丙烯酰胺 质量分数 溶液体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面向高湿PMs滤除和无源生理监测的有机-无机纳米杂化电活性聚乳酸防护膜
15
作者 徐明伟 杨尚学 +6 位作者 刘冠林 杨婷 张一帆 赵越 李和国 张明明 徐欢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32-143,共12页
空气中细微颗粒物(PMs)和病毒能攻击人体呼吸系统,导致呼吸功能受损.尽管生物基可降解聚乳酸(PLA)纳米纤维膜在空气净化领域有显著前景,但现有制备方法难以有效同时调控纤维微观结构、膜形态和驻极体性能.本文提出有机-无机纳米杂化复... 空气中细微颗粒物(PMs)和病毒能攻击人体呼吸系统,导致呼吸功能受损.尽管生物基可降解聚乳酸(PLA)纳米纤维膜在空气净化领域有显著前景,但现有制备方法难以有效同时调控纤维微观结构、膜形态和驻极体性能.本文提出有机-无机纳米杂化复合协同提升策略,采用静电纺丝PLA@TiO_(2)和电喷雾咪唑酸分子筛框架-8(ZIF-8)纳米电介质相结合的技术路线制备了PLA@TiO_(2)/ZIF-8(PLA@T/Z)纳米纤维膜,大幅提升了PLA纳米纤维膜的电活性和表面活性,其介电常数和表面电位分别可达3.47和8.5 kV.在10 N和1 Hz接触-分离循环测试中,PLA@T/Z输出电压高达17.9 V,而在仿人呼吸条件下输出电流为32.1 nA.得益于优异的驻极特性和电荷再生能力,PLA@T/Z展现了超高的PM_(0.3)过滤性能,在空气流速为85 L/min时能滤除90.4%的PM_(0.3),而压降仅为175 Pa;在相对环境湿度(RH)为90%时仍能滤除90.8%的PM_(0.3)(空气流速为32 L/min).有机-无机纳米杂化复合体系结构的设计拓展了PLA纳米纤维膜在空气净化和自供能呼吸监测等领域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空气过滤 聚乳酸 纳纤防护膜 有机-无机杂化复合 无源监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AM-Fe(OH)_3有机-无机杂化型高分子絮凝剂的合成及表征 被引量:9
16
作者 崔金燕 姜文凤 王慧龙 《功能高分子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149-153,共5页
在水溶液中以过硫酸铵((NH4)2S2O8)和亚硫酸氢钠(NaHSO3)为引发体系,利用原位聚合法合成了聚丙烯酰胺(PAM)-氢氧化铁(Fe(OH)3)有机-无机杂化型高分子絮凝剂。通过正交实验得到合成杂化絮凝剂的最佳条件为:反应温度40°C,引发剂质量... 在水溶液中以过硫酸铵((NH4)2S2O8)和亚硫酸氢钠(NaHSO3)为引发体系,利用原位聚合法合成了聚丙烯酰胺(PAM)-氢氧化铁(Fe(OH)3)有机-无机杂化型高分子絮凝剂。通过正交实验得到合成杂化絮凝剂的最佳条件为:反应温度40°C,引发剂质量分数0.5%,丙烯酰胺质量分数30%,反应时间7 h。FT-IR、TGA以及电导率测试结果表明,杂化型PAM链的端基(-SO24-)与带正电荷的Fe(OH)3胶体粒子通过离子键键合。絮凝实验结果显示,PAM-Fe(OH)3杂化型高分子絮凝剂的最佳质量浓度为40 mg/L,且在此质量浓度下,杂化型高分子絮凝剂的絮凝效果明显优于聚硫酸铁(PFS)或PAM单独使用时的絮凝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机-无机杂化 聚丙烯酰胺 氢氧化铁 絮凝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以糯米灰浆为代表的中国传统有机-无机复合灰浆研究进展和新发现
17
作者 张秉坚 张梓芊 +1 位作者 鲁晖 胡瑜兰 《文物保护与考古科学》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37-148,共12页
在中国数千年的建筑实践中,已发现许多具有中国特色的创造,其中以糯米灰浆为代表的中国传统有机-无机复合灰浆就是其中的一类。本文综述了自2007年以来相关研究的进展,包括:针对传统灰浆中有机残留物的化学检测和免疫分析技术的创新发展... 在中国数千年的建筑实践中,已发现许多具有中国特色的创造,其中以糯米灰浆为代表的中国传统有机-无机复合灰浆就是其中的一类。本文综述了自2007年以来相关研究的进展,包括:针对传统灰浆中有机残留物的化学检测和免疫分析技术的创新发展;全国252处古建筑遗址的1149个灰浆样品的检测结果及解读;糯米灰浆和桐油灰浆等传统胶凝材料固化作用机理及效果的实验验证;糯米灰浆研究成果对世界的影响及在世界复合材料历史上的地位;最近在新石器时代“白灰面”中新发现的有机添加物及相关溯源;传统糯米灰浆的改良研究及在文物保护工程中的应用情况等。这一系列的探索性研究不仅可为古建筑保护提供材料和技术,也为弘扬中华文明提供了鲜活的案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糯米灰浆 传统工艺 有机-无机复合 文物保护 新发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氢氧化铝-聚丙烯酰胺杂化复合絮凝剂的合成与表征 被引量:16
18
作者 杨鹜远 钱锦文 +1 位作者 沈之荃 赵兴军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期68-71,共4页
用氧化-还原引发体系((NH4)2S2O8-NaHSO3)合成了氢氧化铝-聚丙烯酰胺杂化复合絮凝剂。电导和热失重研究的结果表明,杂化物聚丙烯酰胺链的端基(-SO2-4)与带正电荷的氢氧化铝胶体粒子以离子键性质键合。实验考察了反应温度,引发剂用量,氢... 用氧化-还原引发体系((NH4)2S2O8-NaHSO3)合成了氢氧化铝-聚丙烯酰胺杂化复合絮凝剂。电导和热失重研究的结果表明,杂化物聚丙烯酰胺链的端基(-SO2-4)与带正电荷的氢氧化铝胶体粒子以离子键性质键合。实验考察了反应温度,引发剂用量,氢氧化铝粒径和用量等因素对杂化聚丙烯酰胺合成的影响,发现氢氧化铝的存在可使杂化聚合物分子量显著提高。透射电镜结果显示原位聚合过程能使团聚的氢氧化铝胶体微粒纳米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氢氧化铝 聚丙烯酰胺 有机-无机杂化 絮凝剂 合成 表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有机-无机离子型杂化高效絮凝剂 被引量:1
19
《化工环保》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238-238,共1页
该发明涉及一种有机-无机离子型杂化高效絮凝剂。其原料组成质量分数为:氢氧化物胶体0.5%~15%;丙烯酰胺50%~95%;阳离子型单体0~45%。所述氢氧化物胶体包括:氢氧化铝、氢氧化铁、氢氧化镁、氢氧化锌,其胶体粒径为10~200n... 该发明涉及一种有机-无机离子型杂化高效絮凝剂。其原料组成质量分数为:氢氧化物胶体0.5%~15%;丙烯酰胺50%~95%;阳离子型单体0~45%。所述氢氧化物胶体包括:氢氧化铝、氢氧化铁、氢氧化镁、氢氧化锌,其胶体粒径为10~200nm。所述阳离子型单体包括:N,N-二甲基二烯丙基氯化铵(DMDAAC)或(甲基)丙烯酰氧乙基三甲基氯化铵(DMC)。通过无机、有机间的离子键合在带电荷的无机胶体微粒表面原位聚合形成丙烯酰胺/阳离子单体的共聚物制备的有机-无机杂化高效絮凝剂,充分发挥无机絮凝剂的电中和及有机高分子的架桥作用,使其药效能协同发挥,形成的絮体大而密实,絮体抗剪切性好,沉降速度快,其絮凝效率显著提高,可减小药剂的投放量,大幅度降低废水处理的成本,出水达到国家排放标准。/CN155459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效絮凝剂 二甲基二烯丙基氯化铵 阳离子型单体 有机-无机杂化 三甲基氯化铵 国家排放标准 氢氧化物 丙烯酰胺 阳离子单体 有机高分子 无机絮凝剂 质量分数 原料组成 氢氧化铝 氢氧化铁 氢氧化镁 氢氧化锌 聚合形成 胶体微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氧化-还原引发合成纳米氢氧化铝-聚丙烯酰胺复合絮凝剂及其表征研究 被引量:3
20
作者 粟燕 杨红芸 陈振玲 《化工新型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7期171-173,共3页
首先合成了Al(OH)_3微纳米颗粒,然后以氧化-还原引发体系((NH_4)_2S_2O_4-NaHSO_4)合成了纳米Al(OH)_3-聚丙烯酰胺(PAM)复合絮凝剂。研究考察了反应物浓度对纳米颗粒粒径的影响,以及反应温度、引发剂用量、Al(OH)_3粒径等因素对复合PAM... 首先合成了Al(OH)_3微纳米颗粒,然后以氧化-还原引发体系((NH_4)_2S_2O_4-NaHSO_4)合成了纳米Al(OH)_3-聚丙烯酰胺(PAM)复合絮凝剂。研究考察了反应物浓度对纳米颗粒粒径的影响,以及反应温度、引发剂用量、Al(OH)_3粒径等因素对复合PAM合成的影响,结果表明:纳米Al(OH)_3的引入使得复合聚合物分子量显著提高。电导和热失重测量结果表明,复合物PAM的端基(—SO_4^(2-))与带正电荷的Al(OH)_3纳米颗粒以离子键结合。扫描电镜结果显示复合PAM呈无晶形堆积状,能谱分析结果表明Al(OH)_3微纳米颗粒与丙烯酰胺形成复合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颗粒 聚丙烯酰胺 氢氧化铝 絮凝剂 无机-有机杂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