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41篇文章
< 1 2 1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功能硅烷在有机-无机复合固态电解质中的应用研究进展 被引量:3
1
作者 唐子龙 肖凡凡 +2 位作者 尹玉华 李森雨 汪靖伦 《化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0期5002-5015,共14页
有机-无机复合固态电解质不仅具有聚合物电解质的柔韧性和界面相容性,还能显著提高离子传导性和力学性能。然而,构建良好的填料/聚合物分散体系是制备此类复合电解质的难点,设计新型有强相互作用的功能化填料以调控界面渗流结构也面临... 有机-无机复合固态电解质不仅具有聚合物电解质的柔韧性和界面相容性,还能显著提高离子传导性和力学性能。然而,构建良好的填料/聚合物分散体系是制备此类复合电解质的难点,设计新型有强相互作用的功能化填料以调控界面渗流结构也面临巨大挑战。通过功能硅烷对无机填料进行化学键联改性或原位合成是解决无机填料与聚合物间分散性和界面相容性问题的有效策略。本文综述了在复合固态电解质中利用功能硅烷对无机填料进行表面改性和原位合成、功能硅烷作为复合固态电解质的交联中心和制备离子胶类复合固态电解质四方面的研究进展,重点阐述了硅烷功能化填料与固态电解质结构和性能之间的关系。最后对功能硅烷在有机-无机复合固态电解质中的应用研究进行了总结和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机-无机复合固态电解质 功能硅烷 纳米填料 表面改性 原位合成 离子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EO基有机/无机复合固态电解质的研究进展
2
作者 马静媛 李妍 +1 位作者 周晗洁 李建刚 《无机盐工业》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8,共8页
锂离子电池由于其高能量密度、长循环寿命等优点被认为是方便、有效的储能设备。为了提高锂离子电池的高稳定性和高安全性,固态电解质已经被广泛研究;但单一聚合物固态电解质存在如离子电导率低、工作电压窗口窄等问题,无法满足全固态... 锂离子电池由于其高能量密度、长循环寿命等优点被认为是方便、有效的储能设备。为了提高锂离子电池的高稳定性和高安全性,固态电解质已经被广泛研究;但单一聚合物固态电解质存在如离子电导率低、工作电压窗口窄等问题,无法满足全固态锂离子电池的性能标准。PEO基复合电解质因其易加工、成本低,界面接触良好的优势,是目前最有前景的一类电解质体系。基于此,首先对复合固态电解质进行了基本介绍,并探讨PEO基的离子传导机理,然后根据无机填料的不同几何结构,如纳米粒子、纳米线/纳米管、二维片状材料、三维骨架结构,综述了近几年来的相关研究成果,详细阐述了不同几何结构的无机填料对电解质性能尤其是离子电导率、全电池的循环性能等影响,最后对复合固态电解质面临的关键问题和发展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固态锂电池 复合固态电解质 无机填料 几何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有机无机复合锂离子电池固态电解质专利分析 被引量:2
3
作者 孙明明 《储能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096-1105,共10页
随着新能源汽车产业的飞速发展,传统液态电解质已经不能满足市场需求,固态电解质因其安全和能量密度优势已经成为未来发展的理想方向。然而由于无机电解质界面性能差和聚合物电解质材料离子电导率低的固有缺陷,严重阻碍了其实际应用,兼... 随着新能源汽车产业的飞速发展,传统液态电解质已经不能满足市场需求,固态电解质因其安全和能量密度优势已经成为未来发展的理想方向。然而由于无机电解质界面性能差和聚合物电解质材料离子电导率低的固有缺陷,严重阻碍了其实际应用,兼具无机电解质离子电导率高、力学性能好以及有机电解质柔韧性好且不与锂金属反应的复合体系固态电解质已经成为当前研究热点。为了解有机无机复合锂离子电池固态电解质发展态势,本文基于智慧芽Patsnap专利数据库检索结果,总结了全球及中国专利申请数量变化趋势和法律状态,对比了专利主要来源国和主要申请人情况,梳理了技术手段和技术效果之间的关系,重点从有机、无机、添加剂等材料组成,物理共混、三维、多层等复合方式以及特定制备工艺三个维度总结分析了专利技术发展情况。研究发现,我国在有机无机复合锂离子电池固态电解质专利布局方面具有数量优势,但目前申请人较为分散,且技术保护更多限于材料本身,建议加强合作交流,以及对上下游产业的整体技术保护,技术发展方向方面,高无机相用量的三维复合体系具有更佳的综合性能,但从产业化角度,聚合物填充无机颗粒体系可能发展得更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锂离子电池 有机无机复合 固态电解质 专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有机-无机复合抗氧剂对聚苯硫醚结构与性能的影响
4
作者 李荣南 殷茂力 +2 位作者 刘峰 胡承功 邢剑 《中国塑料》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75-79,共5页
通过化学接枝法将高温抗氧剂(GA-80)引入氧化石墨片层,制备有机-无机复合抗氧化剂(GO-sHP),再利用微型双螺杆挤出机将复合抗氧剂GO-sHP与聚苯硫醚(PPS)熔融共混复合,并对其结构与性能进行表征。结果表明,复合抗氧剂GO-sHP表现出较高的... 通过化学接枝法将高温抗氧剂(GA-80)引入氧化石墨片层,制备有机-无机复合抗氧化剂(GO-sHP),再利用微型双螺杆挤出机将复合抗氧剂GO-sHP与聚苯硫醚(PPS)熔融共混复合,并对其结构与性能进行表征。结果表明,复合抗氧剂GO-sHP表现出较高的热稳定性,可适用与PPS熔融复合;GO-sHP与PPS基体中存在较好的相容性,可在基体中均匀分散无明显团聚;GO-sHP的引入可促进PPS结晶提高结晶度,随着GO-sHP含量的增加,结晶温度呈现增加的趋势,过冷度则呈现下降的趋势;GO-sHP的引入可提高PPS基体的热稳定性,耐热温度指数随着GO-sHP含量的增加而升高;GA-80的添加可显著提升PPS基体的拉伸断裂强度,经热氧化处理后,纯PPS的拉伸强度下降4.1%,当复合抗氧剂的含量为0.3%时,拉伸断裂强度仅下降2.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苯硫醚 氧化石墨 有机-无机复合抗氧化剂 结晶性能 抗氧化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面向高湿PMs滤除和无源生理监测的有机-无机纳米杂化电活性聚乳酸防护膜
5
作者 徐明伟 杨尚学 +6 位作者 刘冠林 杨婷 张一帆 赵越 李和国 张明明 徐欢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32-143,共12页
空气中细微颗粒物(PMs)和病毒能攻击人体呼吸系统,导致呼吸功能受损.尽管生物基可降解聚乳酸(PLA)纳米纤维膜在空气净化领域有显著前景,但现有制备方法难以有效同时调控纤维微观结构、膜形态和驻极体性能.本文提出有机-无机纳米杂化复... 空气中细微颗粒物(PMs)和病毒能攻击人体呼吸系统,导致呼吸功能受损.尽管生物基可降解聚乳酸(PLA)纳米纤维膜在空气净化领域有显著前景,但现有制备方法难以有效同时调控纤维微观结构、膜形态和驻极体性能.本文提出有机-无机纳米杂化复合协同提升策略,采用静电纺丝PLA@TiO_(2)和电喷雾咪唑酸分子筛框架-8(ZIF-8)纳米电介质相结合的技术路线制备了PLA@TiO_(2)/ZIF-8(PLA@T/Z)纳米纤维膜,大幅提升了PLA纳米纤维膜的电活性和表面活性,其介电常数和表面电位分别可达3.47和8.5 kV.在10 N和1 Hz接触-分离循环测试中,PLA@T/Z输出电压高达17.9 V,而在仿人呼吸条件下输出电流为32.1 nA.得益于优异的驻极特性和电荷再生能力,PLA@T/Z展现了超高的PM_(0.3)过滤性能,在空气流速为85 L/min时能滤除90.4%的PM_(0.3),而压降仅为175 Pa;在相对环境湿度(RH)为90%时仍能滤除90.8%的PM_(0.3)(空气流速为32 L/min).有机-无机纳米杂化复合体系结构的设计拓展了PLA纳米纤维膜在空气净化和自供能呼吸监测等领域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空气过滤 聚乳酸 纳纤防护膜 有机-无机杂化复合 无源监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以糯米灰浆为代表的中国传统有机-无机复合灰浆研究进展和新发现
6
作者 张秉坚 张梓芊 +1 位作者 鲁晖 胡瑜兰 《文物保护与考古科学》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37-148,共12页
在中国数千年的建筑实践中,已发现许多具有中国特色的创造,其中以糯米灰浆为代表的中国传统有机-无机复合灰浆就是其中的一类。本文综述了自2007年以来相关研究的进展,包括:针对传统灰浆中有机残留物的化学检测和免疫分析技术的创新发展... 在中国数千年的建筑实践中,已发现许多具有中国特色的创造,其中以糯米灰浆为代表的中国传统有机-无机复合灰浆就是其中的一类。本文综述了自2007年以来相关研究的进展,包括:针对传统灰浆中有机残留物的化学检测和免疫分析技术的创新发展;全国252处古建筑遗址的1149个灰浆样品的检测结果及解读;糯米灰浆和桐油灰浆等传统胶凝材料固化作用机理及效果的实验验证;糯米灰浆研究成果对世界的影响及在世界复合材料历史上的地位;最近在新石器时代“白灰面”中新发现的有机添加物及相关溯源;传统糯米灰浆的改良研究及在文物保护工程中的应用情况等。这一系列的探索性研究不仅可为古建筑保护提供材料和技术,也为弘扬中华文明提供了鲜活的案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糯米灰浆 传统工艺 有机-无机复合 文物保护 新发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混合电解质引发“蒙脱石-胡敏酸”凝聚的动力学研究
7
作者 何艾洲 喻琳乔 李航 《土壤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422-435,共14页
自然土壤通常是多种胶体和多种电解质同时并存的,然而已有的土壤胶体凝聚研究大多在单一电解质和单一胶体条件下进行。利用动态光散射(DLS)技术,系统研究了混合电解质条件下“蒙脱石(Mont)-胡敏酸(HA)”混合胶体的凝聚动力学过程。结果... 自然土壤通常是多种胶体和多种电解质同时并存的,然而已有的土壤胶体凝聚研究大多在单一电解质和单一胶体条件下进行。利用动态光散射(DLS)技术,系统研究了混合电解质条件下“蒙脱石(Mont)-胡敏酸(HA)”混合胶体的凝聚动力学过程。结果表明:(1)在混合电解质条件下,无论是单一胶体还是混合胶体,实验仅观察到一个临界凝聚浓度(CCC),这表明混合电解质中两种阳离子共同作用于胶体的凝聚。(2)虽然混合电解质体系中两种阳离子共同作用于胶体凝聚,但从胶体凝聚速率、CCC或凝聚活化能可以发现,竞争吸附能力强的那种离子在凝聚中起决定性作用。例如,在99%Mont+1%HA混合胶体体系中,Na+K混合体系的CCC(97.41 mmol·L^(-1))非常接近K+单独存在的CCC(94.91 mmol·L^(-1)),表明Na+在此混合胶体凝聚中的作用几乎可以忽略,即在Na+K混合体系中K+对胶体凝聚起决定性作用。(3)增加HA的含量显著提高了混合胶体的稳定性,导致需要更高的电解质浓度才能引发胶体凝聚。该效应可归因于HA的加入增加了有机/无机复合胶体颗粒的表面电荷密度,进而增强了颗粒之间的静电排斥力。本研究的科学发现对于进一步揭示土壤有机-无机复合体的形成机制具有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混合电解质 有机-无机混合胶体 动态光散射 离子竞争吸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原位聚合制备PDOL基固态电解质及其在锂金属电池中的应用 被引量:1
8
作者 江训昌 喻科霖 +2 位作者 杨大祥 廖敏会 周洋 《储能科学与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12,共12页
通过同轴静电纺丝工艺,制备出在聚偏氟乙烯(PVDF)纳米纤维表面包覆了氧化钇稳定氧化锆(YSZ)纳米颗粒的YPVDF纳米纤维膜,并以1,3-二氧戊环(DOL)为聚合物前驱体单体,三(三氟磺酸)铝[Al(OfT)3]为引发剂,双三氟甲基磺酰亚胺锂(LiTFSI)为锂盐... 通过同轴静电纺丝工艺,制备出在聚偏氟乙烯(PVDF)纳米纤维表面包覆了氧化钇稳定氧化锆(YSZ)纳米颗粒的YPVDF纳米纤维膜,并以1,3-二氧戊环(DOL)为聚合物前驱体单体,三(三氟磺酸)铝[Al(OfT)3]为引发剂,双三氟甲基磺酰亚胺锂(LiTFSI)为锂盐,氟代碳酸乙烯酯(FEC)为SEI膜添加剂,采用原位聚合工艺,在高比表面积的YPVDF纳米纤维基膜中原位聚合生成PDOL基复合固态电解质,PDOL与YPVDF纤维表面的YSZ形成大量的YSZ/PDOL有机-无机离子快速传输界面,制备出的PDOL@YPVDF-CSE在室温下拥有0.94×10^(-4)S/cm的离子电导率;YPVDF纤维上YSZ的Lewis酸位点(Zr^(4+)、Y^(3+)、氧空位)能够吸附LiTFSI中的阴离子,促进LiTFSI解离出Li+,从而使得PDOL@YPVDF-CSE具有0.78的锂离子迁移数,同时YSZ提供的Lewis酸位点可以协同Al(OfT)3促进DOL开环聚合,使DOL单体的转化率达到98.2%。此外,YPVDF纳米纤维的引入使得PDOL@YPVDF-CSE的耐热分解温度提升至312℃。以PDOL@YPVDF-CSE组装的Li|PDOL@YPVDF-CSE|Li锂对称电池,能够稳定循环1500 h以上;组装的LFP|PDOL@YPVDF-CSE|Li电池在0.5C倍率下循环800次以后,容量保持率为97.4%,在2 C倍率下循环500次后,容量保持率为96.8%。同时,以LiNi_(0.6)Co_(0.2)Mn_(0.2)O_(2)(NCM622)为正极组装的NCM622|PDOL@YPVDF-CSE|Li电池在1 C倍率下循环150次后,容量保持率为96.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同轴静电纺丝 聚(1 3-二氧戊环) 原位聚合 电化学性能 复合固态电解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有机—无机复合型聚合物电解质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2
9
作者 付延鲍 马晓华 +2 位作者 杨清河 徐幸琪 宗祥福 《功能高分子学报》 CAS CSCD 2002年第2期225-230,共6页
聚合物电解质是现在锂离子电池研究领域的热点 ,有机 -无机复合型聚合物电解质 (CSPE)是现在聚合物电解质的研究主流。在聚合物电解质中添加无机粉末 ,特别是纳米材料 ,大大改善了聚合物电解质的机械性能、离子导电性能以及界面稳定性... 聚合物电解质是现在锂离子电池研究领域的热点 ,有机 -无机复合型聚合物电解质 (CSPE)是现在聚合物电解质的研究主流。在聚合物电解质中添加无机粉末 ,特别是纳米材料 ,大大改善了聚合物电解质的机械性能、离子导电性能以及界面稳定性能。对CSPE性能进行了评价 ,对在CSPE中添加无机粉末性能改善机理作了概括和探讨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机-无机复合型聚合物电解质 研究进展 纳米无机粉末 锂离子电池 材料 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有机-无机复合肥在水稻上应用研究
10
作者 徐小羽 胡红霞 +4 位作者 耿协议 吴宜林 黎鸣 刘喻 张舒 《湖北植保》 2024年第1期55-57,共3页
本文应用不同品种有机-无机复合肥在同一水稻品种上施用不同量的产量和收益表现,为发展通城县粮食生产提供理论及实践依据。结果表明:在生产上,施用30%宜施壮有机-无机复合肥和施用30%祥云有机-无机复合肥80 kg/667m^(2),产量可达到700 ... 本文应用不同品种有机-无机复合肥在同一水稻品种上施用不同量的产量和收益表现,为发展通城县粮食生产提供理论及实践依据。结果表明:在生产上,施用30%宜施壮有机-无机复合肥和施用30%祥云有机-无机复合肥80 kg/667m^(2),产量可达到700 kg/667m^(2)以上,比习惯施肥产量要高,且差异达显著水平;而施用30%祥云有机-无机复合肥40 kg/667m^(2)、60 kg/667m^(2)的平均产量和施用30%宜施壮有机-无机复合肥20 kg/667m^(2)、40 kg/667m^(2)、60 kg/667m^(2)的平均产量与习惯施肥(施用40%中化复合肥60 kg/667m^(2))的平均产量差异并不显著,但在施肥各处理中,以施用30%宜施壮有机-无机复合肥20 kg/667m^(2)净收益最好,达到956.8元/667m^(2),因此从稳产减肥增效考虑,建议生产上大量推广30%宜施壮有机-无机复合肥20 kg/667m^(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机-无机复合 水稻 产量 效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无机-有机复合材料沸石@聚丙烯酰胺的制备及对Pb^(2+)的吸附研究
11
作者 李婉君 李世敏 +1 位作者 马德彪 李换换 《中国无机分析化学》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530-537,共8页
重金属污染会引起严峻的环境问题。因此,必须对重金属离子进行测定,但由于重金属离子的含量低并受基体效应影响,检测前需要先将其分离富集。利用一锅法制备沸石@聚丙烯酰胺复合材料,将其作为分离富集材料,结合火焰原子吸收光谱仪,研究对... 重金属污染会引起严峻的环境问题。因此,必须对重金属离子进行测定,但由于重金属离子的含量低并受基体效应影响,检测前需要先将其分离富集。利用一锅法制备沸石@聚丙烯酰胺复合材料,将其作为分离富集材料,结合火焰原子吸收光谱仪,研究对Pb^(2+)的吸附性能。为了得到最佳的吸附性能,对制备条件中的沸石用量进行了优化,并对优化后的复合材料进行了扫描电镜、热重分析和比表面积表征。利用单一变量法,对固相萃取条件中的溶液pH值和振荡时间进行了优化。研究了复合材料在吸附Pb^(2+)过程中的动力学模型、等温线模型和热力学参数。结果表明:在沸石用量为333 mg/g,溶液pH值为5和振荡时间为80 min时,复合材料的吸附效率最佳;沸石@聚丙烯酰胺复合材料吸附Pb^(2+)的过程符合二级动力学和Freundlich模型,且在298.15 K时,热力学参数ΔH=15614.18 J/mol、ΔS=65.2 J/(mol·K)、ΔG=-1878.059 J/mol,是一个吸热且熵增的自发过程;此外,复合材料经过连续三次吸附和解吸实验,对Pb^(2+)的吸附量基本不变,且解吸率保持在89.7%以上,说明沸石@聚丙烯酰胺复合材料具有较好的再生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机-有机复合材料 固相萃取法 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 Pb^(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无机填料在复合固态电解质中的作用机制研究进展 被引量:3
12
作者 国洪瑶 吴晓萌 +1 位作者 吴勇民 汤卫平 《材料导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S01期1-8,共8页
全固态锂电池以其良好的安全性和更高的能量密度受到广泛关注,而固态电解质是决定固态电池性能的关键材料。由聚合物基体和无机填料组成的无机/有机固体复合电解质因其优良的可设计性而显示出广阔的应用前景。其中,锂离子传导能力是复... 全固态锂电池以其良好的安全性和更高的能量密度受到广泛关注,而固态电解质是决定固态电池性能的关键材料。由聚合物基体和无机填料组成的无机/有机固体复合电解质因其优良的可设计性而显示出广阔的应用前景。其中,锂离子传导能力是复合电解质性能的决定性因素,而无机填料对提升锂离子传导有重要作用。本文列举了典型无机填料的种类,总结了不同种类填料对加速锂离子输运过程的作用机理,讨论了无机填料的添加量、颗粒大小、分散性、形态对提升离子电导率的影响规律。除此之外,还归纳了无机填料对电化学窗口、锂离子迁移数、力学性能等其他性能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固态锂电池 复合固态电解质 无机填料 离子输运机制 纳米尺度设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有机/无机复合电解质及其在SO_2传感器中的应用
13
作者 杨锦秀 索进平 +2 位作者 肖建中 叶畅 张瑞霞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891-893,907,共4页
制备了一种以聚乙烯醇(Poly(vinyl alcohol),PVA)为基,掺杂物为钨硅酸(silicotungstic acid,STA,SiO2.12WO3.26H2O)和二氧化硅的新型有机/无机复合电解质膜。FTIR及XRD分析表明,STA和SiO2被掺杂进复合电解质中;TGA和DSC分析表明,此种复... 制备了一种以聚乙烯醇(Poly(vinyl alcohol),PVA)为基,掺杂物为钨硅酸(silicotungstic acid,STA,SiO2.12WO3.26H2O)和二氧化硅的新型有机/无机复合电解质膜。FTIR及XRD分析表明,STA和SiO2被掺杂进复合电解质中;TGA和DSC分析表明,此种复合电解质膜具有很好的热稳定性,能承受115℃的高温。将复合电解质膜应用于SO2传感器中,传感器电流响应信号与SO2气体浓度有较好的线性关系。这种新型的电解质应用于传感器中,能消除液体电解质传感器易漏液或干涸带来的弊端,具有很好的研究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机/无机复合电解质 二氧化硫 电化学传感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复合型固态电解质无机相填料材料的研究进展
14
作者 赵依纯 刘学清 《塑料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S01期26-30,共5页
在包含锂盐和聚合物的固态聚合物电解质体系中,无机纳米材料通常用作填充材料,以改善电解质的电化学性能和结构稳定性。然而,这种复合型固态电解质通常具有低室温离子电导率。因此,无机材料的种类和几何形状的优化是进一步提高复合电解... 在包含锂盐和聚合物的固态聚合物电解质体系中,无机纳米材料通常用作填充材料,以改善电解质的电化学性能和结构稳定性。然而,这种复合型固态电解质通常具有低室温离子电导率。因此,无机材料的种类和几何形状的优化是进一步提高复合电解质导电性的关键。本文对现有的无机填料种类及其衍生物进行简单介绍,分析了在复合型固态电解质中离子传导原理,综述了无机材料几何形状优化的方法,并对未来的前景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合固态电解质 无机相填料:几何形状优化 离子电导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有机-无机复合肥配施对烤烟产质量的影响 被引量:15
15
作者 王忠平 罗应坤 +4 位作者 张晓平 张丽芳 杨悦章 李佛琳 杨焕文 《云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B12期70-73,共4页
为在丽江烟区进一步明确有机-无机复合肥对烤烟产质量的影响研究,进行了有机-无机复合肥配施试验:A.底肥、追肥均为烤烟专用有机-无机复合肥;B.底肥为烤烟专用有机-无机复合肥,追肥为烤烟专用无机肥:C.底肥、追肥均为烤烟专用无机肥(CK)... 为在丽江烟区进一步明确有机-无机复合肥对烤烟产质量的影响研究,进行了有机-无机复合肥配施试验:A.底肥、追肥均为烤烟专用有机-无机复合肥;B.底肥为烤烟专用有机-无机复合肥,追肥为烤烟专用无机肥:C.底肥、追肥均为烤烟专用无机肥(CK)的3个处理对烤烟生长及产量、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底肥、追肥均为烤烟专用有机-无机复合肥和底肥为烤烟专用有机-无机复合肥,追肥为烤烟专用无机肥产量分别比底肥、追肥均为烤烟专用无机肥(CK)高34.3%,20.4%;产值分别比CK高24.7%,47.8%;中上等烟比例分别比CK增加8.9%和19.3%。适量的有机-无机复合肥与烤烟复合肥配合施用,效果明显优于单纯施用烤烟复合肥,它不仅可以促进烟株生长发育,增强抗病性,而且对烟叶产量、吸食品质、经济效益都有较大幅度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烤烟 有机-无机复合 产量 品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纳米-亚微米级复合材料对褐潮土有机无机复合体含量及各粒级复合体中C、N、P含量与分布的影响 被引量:15
16
作者 刘秀梅 冯兆滨 +4 位作者 张树清 张夫道 王玉军 张建峰 肖强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57-63,共7页
通过盆栽试验研究了纳米.亚微米级复合材料对褐潮土各粒级复合体组成及其中C、N、P含量与分配的影响。结果表明,1)施入纳米-亚微米级复合材料后,褐潮土各粒级复合体的含量较对照发生了改变,F1(〈2μm)和B(10-50μm)粒级含量降... 通过盆栽试验研究了纳米.亚微米级复合材料对褐潮土各粒级复合体组成及其中C、N、P含量与分配的影响。结果表明,1)施入纳米-亚微米级复合材料后,褐潮土各粒级复合体的含量较对照发生了改变,F1(〈2μm)和B(10-50μm)粒级含量降低,F2(2~10μm)和F4(50~100μm)粒级含量增加。2)纳米-亚微米级复合材料可提高土壤及各粒级中C、N、P的含量,而增加幅度因材料而异;蒙脱土纳米-亚微米级复合物〉高岭土纳米-亚微米级复合物〉塑料纳米-亚微米级复合物。3)F3(10-50μm)粒级中有机碳、全氮、全磷含量较低,但该粒级复合体含量占土壤固相的比重最大,因此该粒径中C、N、P对土壤肥力的贡献较大。4)纳米-亚微米级复合材料使土壤的有机碳、氮、磷在各粒级复合体中分配系数的增加以F2(2~10μm)粒级最高,说明各养分进入F2粒级最多,表明该粒级对土壤养分的转化和平衡起着重要的调节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亚微米级复合材料 有机无机复合 粒级 养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有机-无机纳米复合材料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28
17
作者 杨勇 朱子康 漆宗能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9期130-133,共4页
综述了有机-无机纳米复合材料的最新发展,包括该类材料的制备方法、性能研究和应用前景.三种主要的纳米复合技术为溶胶-凝胶法、嵌入法和纳米微粒填充法.纳米复合材料的光学和磁学等性能可用Maxwel形态理论、层状结构理论和... 综述了有机-无机纳米复合材料的最新发展,包括该类材料的制备方法、性能研究和应用前景.三种主要的纳米复合技术为溶胶-凝胶法、嵌入法和纳米微粒填充法.纳米复合材料的光学和磁学等性能可用Maxwel形态理论、层状结构理论和分形结构理论等来研究.这类材料已在力学、热学、电学、磁学、光学、宇航和生物仿生等领域表现出广泛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合材料 有机 无机 纳米复合材料 溶胶-凝胶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溶胶-凝胶法制备有机-无机纳米复合材料 被引量:22
18
作者 曹立新 袁迅道 +2 位作者 万海宝 曾广赋 席时权 《应用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3期1-5,共5页
溶胶-凝胶法以其温和的反应条件,尤其是低的反应温度成为有机-无机纳米复合材料制备的最有效的方法.本文根据合成路线的不同,分5个方面对用溶胶-凝胶法制备复合材料进行概要介绍.
关键词 有机-无机 纳米复合材料 制备 溶胶-凝胶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有机-无机纳米复合材料的合成、性质及应用前景 被引量:14
19
作者 邵鑫 田军 +1 位作者 薛群基 马春林 《材料导报》 EI CAS CSCD 2001年第1期50-53,共4页
综述了近年来有机-无机纳米复合材料的合成、性质以及应用等方面的发展概况。
关键词 有机-无机纳米复合材料 制备方法 性质 应用 溶胶-凝胶法 插层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AC-PDMDAAC无机/有机复合絮凝剂除磷研究 被引量:29
20
作者 张海彦 郑怀礼 龙腾锐 《水处理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69-71,共3页
研究了无机/有机复合絮凝剂PAC-PDMDAAC用于废水除磷,探索了PAC-PDMDAAC复合絮凝剂除磷的最佳配比范围和最佳用量。研究表明,在最佳条件下对模拟废水磷去除率为94.4%,浊度去除率为97%,。本实验还将该复合絮凝剂应用于实际生活废水, 对... 研究了无机/有机复合絮凝剂PAC-PDMDAAC用于废水除磷,探索了PAC-PDMDAAC复合絮凝剂除磷的最佳配比范围和最佳用量。研究表明,在最佳条件下对模拟废水磷去除率为94.4%,浊度去除率为97%,。本实验还将该复合絮凝剂应用于实际生活废水, 对于实际废水的磷去除率为95%,浊度去除率为94.5%,达到国家含磷污水排放一级标准(GB8978-1996)。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合絮凝剂 除磷 PDMDAAC 废水 PAC 去除率 GB8978-1996 浊度去除 有机 无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