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有机-无机复合体对污染土壤中重金属Cu^(2+)的原位固定能力的研究
1
作者 马翠萍 杜璋璋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6期16056-16057,16060,共3页
[目的]为解决土壤中的重金属污染问题提供参考。[方法]利用湿法技术制备有机螯合剂二乙烯三胺五乙酸(DTPA)改性膨润土的有机-无机复合体,利用单因素试验法确定该吸附剂吸附供试土壤中金属离子Cu2+的影响因素(温度、湿度、吸附解析次数)... [目的]为解决土壤中的重金属污染问题提供参考。[方法]利用湿法技术制备有机螯合剂二乙烯三胺五乙酸(DTPA)改性膨润土的有机-无机复合体,利用单因素试验法确定该吸附剂吸附供试土壤中金属离子Cu2+的影响因素(温度、湿度、吸附解析次数)的最佳值。[结果]该吸附剂吸附供试土壤中金属离子Cu2+的最佳温度为20℃,最佳湿度(土壤持水量)为90%,有机-无机复合体吸附剂吸附-解析的最佳次数为3次,超过3次其吸附能力明显下降,需要补充或更换新的吸附剂,以便增强其吸附能力。[结论]研究结果为重金属污染土壤的面源污染治理提供了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机-无机复合体 污染土壤 原位固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有机-无机复合体原位固定修复重金属污染土壤的可行性 被引量:3
2
作者 杨霞 成杰民 刘玉真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1期10003-10004,10009,共3页
在当前重金属污染土壤修复技术的基础上,介绍了无机物对重金属的吸附能力和有机物对重金属的络合和螯合能力,提出利用天然的有机、无机材料制备有机-无机复合体,并有机-无机复合体原位钝化污染土壤重金属的可行性进行综合预测和展望。
关键词 有机-无机复合体 重金属 土壤 原位固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面向高湿PMs滤除和无源生理监测的有机-无机纳米杂化电活性聚乳酸防护膜
3
作者 徐明伟 杨尚学 +6 位作者 刘冠林 杨婷 张一帆 赵越 李和国 张明明 徐欢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32-143,共12页
空气中细微颗粒物(PMs)和病毒能攻击人体呼吸系统,导致呼吸功能受损.尽管生物基可降解聚乳酸(PLA)纳米纤维膜在空气净化领域有显著前景,但现有制备方法难以有效同时调控纤维微观结构、膜形态和驻极体性能.本文提出有机-无机纳米杂化复... 空气中细微颗粒物(PMs)和病毒能攻击人体呼吸系统,导致呼吸功能受损.尽管生物基可降解聚乳酸(PLA)纳米纤维膜在空气净化领域有显著前景,但现有制备方法难以有效同时调控纤维微观结构、膜形态和驻极体性能.本文提出有机-无机纳米杂化复合协同提升策略,采用静电纺丝PLA@TiO_(2)和电喷雾咪唑酸分子筛框架-8(ZIF-8)纳米电介质相结合的技术路线制备了PLA@TiO_(2)/ZIF-8(PLA@T/Z)纳米纤维膜,大幅提升了PLA纳米纤维膜的电活性和表面活性,其介电常数和表面电位分别可达3.47和8.5 kV.在10 N和1 Hz接触-分离循环测试中,PLA@T/Z输出电压高达17.9 V,而在仿人呼吸条件下输出电流为32.1 nA.得益于优异的驻极特性和电荷再生能力,PLA@T/Z展现了超高的PM_(0.3)过滤性能,在空气流速为85 L/min时能滤除90.4%的PM_(0.3),而压降仅为175 Pa;在相对环境湿度(RH)为90%时仍能滤除90.8%的PM_(0.3)(空气流速为32 L/min).有机-无机纳米杂化复合体系结构的设计拓展了PLA纳米纤维膜在空气净化和自供能呼吸监测等领域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空气过滤 聚乳酸 纳纤防护膜 有机-无机杂化复合 无源监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典型砂姜黑土黑色物质提取方法及成分研究 被引量:7
4
作者 郭成士 马东豪 +4 位作者 张丛志 张佳宝 蔡太义 陈林 周桂香 《土壤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421-432,共12页
土壤颜色是反映土壤发生、分类及肥力特征的一项重要物理指标。黑色土壤一般有较高的有机质含量,但砂姜黑土是低有机质含量的黑色土壤典型代表。以黄淮海平原3种典型砂姜黑土为研究对象,分别采用添加六偏磷酸钠分散剂后振荡并结合多层... 土壤颜色是反映土壤发生、分类及肥力特征的一项重要物理指标。黑色土壤一般有较高的有机质含量,但砂姜黑土是低有机质含量的黑色土壤典型代表。以黄淮海平原3种典型砂姜黑土为研究对象,分别采用添加六偏磷酸钠分散剂后振荡并结合多层次超声处理(HP)、添加碳酸钠分散剂后振荡并结合多层次超声处理(SC)和仅超声波处理(US)等3种方法分散土壤,然后依次提取土壤浅色组分(颗粒态有机质(POM)、白(W)、浅白(LW))和黑色组分(浅黑(LB)、黑(B)、深黑(DB)),旨在建立土壤黑色物质的有效提取方法。结果表明,HP方法提取黑色物质(LB、B和DB)的量最多,且提取量与土壤黑度间相关性最显著(P<0.01),是提取砂姜黑土黑色物质的最佳方法。不同提取组分中的土壤黑度与有机质含量无明显相关性,砂姜黑土的显色主要取决于由蒙皂石吸附有机质形成的黑色纳米有机-无机复合体,受有机质含量的直接影响相对较小。本研究提出了一种砂姜黑土黑色物质提取方法,并初步明确了黑色物质组成特征,可为揭示砂姜黑土有机质形成与累积机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黑色物质 有机质含量 有机-无机复合体 纳米颗粒 蒙皂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