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6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有机高聚物包膜控释肥氮释放特性的测定与农业评价 被引量:77
1
作者 陈剑慧 曹一平 +2 位作者 许涵 房增国 毛达如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期44-47,共4页
采用水浸泡法对 3种有机高聚物包膜控释肥Osmocote 、MEISTER 和山东农业大学包膜肥试样的养分溶出特征进行了系统比较测定 ,研究了 3种控释肥初期溶出率、微分溶出率和养分释放期的特征与差异 ;研究了温度对3种包膜控释肥氮素释放率与... 采用水浸泡法对 3种有机高聚物包膜控释肥Osmocote 、MEISTER 和山东农业大学包膜肥试样的养分溶出特征进行了系统比较测定 ,研究了 3种控释肥初期溶出率、微分溶出率和养分释放期的特征与差异 ;研究了温度对3种包膜控释肥氮素释放率与释放期的影响 ;通过土壤施用包膜控释肥的盆栽试验 ,测定水稻全生育期的吸氮量和产量。并将 2种测定方法综合分析 ,用于评价不同控释肥的作用适应性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机高聚物包膜控释肥 养分溶出率 释放期 水稻 吸氮量 氮素 释放特性 水浸泡法 农业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包膜型功能缓控释肥及其膜材料研究进展 被引量:2
2
作者 成静 唐雨昂 +6 位作者 朱星宇 蔡晴雯 王怡丹 贠一新 袁旭峰 朱万斌 王洪亮 《精细化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39-47,共9页
包膜型缓控释肥通常具有核-壳结构,通过控制外部壳层来调控内层肥料的释放速度,可减轻环境污染、提高肥料利用率和增加作物产量,作为传统化肥替代品备受关注。而包膜型缓控释肥的核心在于对所包覆的膜材料的研究,目前大多数包膜材料都... 包膜型缓控释肥通常具有核-壳结构,通过控制外部壳层来调控内层肥料的释放速度,可减轻环境污染、提高肥料利用率和增加作物产量,作为传统化肥替代品备受关注。而包膜型缓控释肥的核心在于对所包覆的膜材料的研究,目前大多数包膜材料都有生产成本较高、难以降解等缺点。因此,开发缓控释性能好、容易降解、环境友好的功能化膜材料是近年来研究的热点方向。该文综述了国内外包膜型功能缓控释肥的研究现状,重点从无机、有机和无机-有机复合材料3个方面介绍包膜型缓控释肥膜材料的研究进展;探讨了包膜型缓控释肥性能的影响因素;总结了包膜型缓控释肥的制备工艺及缓控释机理;针对该类型肥料应用中存在的问题,对其在农业中的应用前景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型缓控释 生物质 材料 可持续农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包膜型缓控释肥在主粮作物上的应用效果研究
3
作者 贾瑞峰 沈彦辉 +3 位作者 李婷婷 肖晨星 高璐阳 陈宏坤 《农业与技术》 2025年第9期96-101,共6页
包膜型缓控释肥通过控制外部壳层来调控内层肥料的释放速度,不同包膜材料包裹的缓控释肥因其降解速率不同影响肥料养分释放,进而影响该区域种植作物的产能提升。本文综述了国内外不同包膜材料缓控释肥的田间应用效果,针对有机、无机包... 包膜型缓控释肥通过控制外部壳层来调控内层肥料的释放速度,不同包膜材料包裹的缓控释肥因其降解速率不同影响肥料养分释放,进而影响该区域种植作物的产能提升。本文综述了国内外不同包膜材料缓控释肥的田间应用效果,针对有机、无机包膜缓控释肥在水稻、小麦和玉米三大主要粮食产区的产量效应,探讨了合理利用物理包膜缓控释肥的方式,分析产生此差异的环境因素,对其在农业生产中的实际应用进行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控释 材料 水稻 小麦 玉米 作物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蓖麻油基聚氨酯包膜缓释肥的制备及控释性能研究
4
作者 常馨彤 刘艳芬 +4 位作者 白玉莹 陈敬辉 王紫方 赵雪超 李永进 《安徽农学通报》 2024年第3期61-66,共6页
以天然植物油多元醇蓖麻油为基础,合成的聚氨酯制备肥料包膜材料,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使用石油基产品造成的环境污染和能源匮乏问题。本研究探讨了异氰酸酯种类以及蓖麻油羟基与异氰酸酯基团摩尔比对聚氨酯包膜材料力学性能、交联密度... 以天然植物油多元醇蓖麻油为基础,合成的聚氨酯制备肥料包膜材料,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使用石油基产品造成的环境污染和能源匮乏问题。本研究探讨了异氰酸酯种类以及蓖麻油羟基与异氰酸酯基团摩尔比对聚氨酯包膜材料力学性能、交联密度和水接触角的影响;采用转鼓式包衣机构建植物油基聚氨酯缓控释肥料,分析其缓控性能和耐受性能,揭示其水分触发式缓控释对应规律及调控机理。结果表明,以多亚甲基多苯基多异氰酸酯(PMDI)为原料,且蓖麻油羟基与异氰酸酯基团摩尔比为1.0∶1.2时,所得聚氨酯交联密度、刚性、疏水性和抵抗水渗透能力较强,养分初期释放率不足1.5%,养分释放期长达140 d,缓释效果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蓖麻油 聚氨酯 缓释 控释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包膜控释肥养分释放特性评价方法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09
5
作者 杜建军 廖宗文 +1 位作者 宋波 朱兆华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期16-21,共6页
控释肥已成为国内外肥料研究的热点 ,但是评价控释肥养分释放特性的方法研究相对滞后 ,至今没有较为完善的方法和统一的测试标准。本文综述了包膜控释肥养分释放特性的现有评价方法 :水中 (或溶液 )溶出率法、土壤溶出率法、扩散率法、... 控释肥已成为国内外肥料研究的热点 ,但是评价控释肥养分释放特性的方法研究相对滞后 ,至今没有较为完善的方法和统一的测试标准。本文综述了包膜控释肥养分释放特性的现有评价方法 :水中 (或溶液 )溶出率法、土壤溶出率法、扩散率法、渗透率法、电超滤法和同位素示踪法等 ;评述了各种方法的优缺点及改进途径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控释 养分释放特性 评价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接触施用包膜控释肥对玉米产量、根系分布和土壤残留无机氮的影响 被引量:30
6
作者 杨俊刚 倪小会 +3 位作者 徐凯 许俊香 曹兵 刘宝存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924-930,共7页
采用田间小区试验,研究了习惯施肥与接触施用包膜控释肥料对夏玉米生长、产量、根系分布和土壤无机氮残留的影响。结果表明,接触施用包膜控释肥料没有抑制玉米的出苗和幼苗生长;减氮1/3的控释肥处理(N 120kg/hm2)与习惯施肥处理(N180... 采用田间小区试验,研究了习惯施肥与接触施用包膜控释肥料对夏玉米生长、产量、根系分布和土壤无机氮残留的影响。结果表明,接触施用包膜控释肥料没有抑制玉米的出苗和幼苗生长;减氮1/3的控释肥处理(N 120kg/hm2)与习惯施肥处理(N180 kg/hm2)的玉米产量没有差异。在0—30 cm土层,与对照和习惯施肥处理相比,接触施用控释肥增加了距茎基部0—10 cm区域内玉米根长密度的分布,占总根长的59%~64%;玉米收获后,减量控释肥处理土壤剖面各个土层Nmin含量与对照相比无显著增加,习惯施肥和全量控释肥处理(N 180 kg/hm2)在60—90、90—120 cm土层的Nmin累积显著高于对照。综合考虑玉米生长、产量以及根系分布和氮素淋失风险,本试验条件下,接触施用控释肥N120 kg/hm2是夏玉米季较为理想的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控释 夏玉米 接触施 土壤无机氮残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包膜型缓/控释肥技术的研究与进展 被引量:35
7
作者 黄永兰 罗奇祥 +1 位作者 刘秀梅 侯红乾 《江西农业学报》 CAS 2008年第3期55-59,63,共6页
系统论述了缓/控释肥料的概念、分类及作用机理,并阐述了控释技术体系的3个方面:包膜材料、控释路线和生产工艺,重点介绍包膜缓/控释肥料的国内外研究进展、肥料养分释放机理及评价方法与标准,分析了包膜缓/控释肥的生物学效应,并提出... 系统论述了缓/控释肥料的概念、分类及作用机理,并阐述了控释技术体系的3个方面:包膜材料、控释路线和生产工艺,重点介绍包膜缓/控释肥料的国内外研究进展、肥料养分释放机理及评价方法与标准,分析了包膜缓/控释肥的生物学效应,并提出了包膜缓/控释肥料研究的重点问题和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缓/控释 新型 材料 控释 生物学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包膜控释肥料养分释放率快速测定方法的研究 被引量:30
8
作者 杨越超 张民 +2 位作者 马丽 陈剑秋 耿毓清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730-738,共9页
包膜控释肥料养分释放率的快速测定是控释肥质量检测和制定评价标准的关键。快速测定方法可以在较短时间内,推测和评价控释肥料的养分释放速率的快慢及释放期的长短。本研究对4种不同包膜控释肥料在25℃温度条件下的静水释放过程进行了... 包膜控释肥料养分释放率的快速测定是控释肥质量检测和制定评价标准的关键。快速测定方法可以在较短时间内,推测和评价控释肥料的养分释放速率的快慢及释放期的长短。本研究对4种不同包膜控释肥料在25℃温度条件下的静水释放过程进行了测定,并应用100℃快速浸提化学实测法的测定结果与之拟合,找出两者相同养分释放量的时间对应关系方程,并对方程进行了检验和评价;同时,还对100℃温度条件下快速浸提液进行了电导率法(简便方法)的测定。结果表明,4种不同包膜控释肥料的相同养分释放量与时间对应关系方程的拟合度均达到极显著水平;在100℃温度条件下,快速浸提测定法能在较短的时间内准确测定包膜控释肥料的养分释放率,释放期为36-个月的包膜控释肥,在104-8 h就可初步测定出养分释放期;在25℃释放期为6个月的控释肥,100℃快速浸提测定的养分释放期的最大误差为10 d(5.6%);100℃快速浸提电导率法亦可简便快速的测定出包膜控释肥的养分释放率,其对养分释放期为6个月的包膜控释肥料预测值的最大误差为15 d(8.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控释 养分释放速率 快速浸提测定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包膜控释尿素保肥供肥效果及其机理的研究 被引量:24
9
作者 廖松 樊小林 贺训平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6期13-17,共5页
采用电导法和好气培养连续取样法探讨包膜控释尿素保肥供肥效果及其机理 ,探讨评价包膜控释供肥速度的方法。结果表明 ,在恒温条件下培养 42 d,包膜型控释尿素在土壤中确有控制养分释放、延长供氮时间的作用 ,与对照相比供氮时间可延长 ... 采用电导法和好气培养连续取样法探讨包膜控释尿素保肥供肥效果及其机理 ,探讨评价包膜控释供肥速度的方法。结果表明 ,在恒温条件下培养 42 d,包膜型控释尿素在土壤中确有控制养分释放、延长供氮时间的作用 ,与对照相比供氮时间可延长 30 d以上。即将尿素包膜制成控释肥料 ,可以明显抑制尿素的水解 ,从而起到保肥的效果。试验结束时 ,土壤残留肥料中的含氮量为肥料含氮总量的 2 1%。结果还证明 ,用电导法和土壤培养法得到的控释尿素的供氮曲线具有一致的变化规律 ,故可以用电导法简单、快速测定控释肥料的供氮速度 ,评价包膜控释肥的肥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控释尿素 供氮量 效果 电导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包膜控释肥在夏玉米生产中的应用进展 被引量:10
10
作者 李丽霞 赵现锋 +4 位作者 衣文平 肖强 王磊 贾静丽 邹国元 《中国土壤与肥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217-224,共8页
黄淮海是我国夏玉米主产区,传统的以基肥为主、追肥为辅的施肥方式已无法满足夏玉米栽培“高产、增效、轻简、环保”的新要求。包膜控释肥一次性施肥技术具有养分高效利用、产量增加、N 2O排放降低、硝酸盐淋溶减少等优势。为推动其在... 黄淮海是我国夏玉米主产区,传统的以基肥为主、追肥为辅的施肥方式已无法满足夏玉米栽培“高产、增效、轻简、环保”的新要求。包膜控释肥一次性施肥技术具有养分高效利用、产量增加、N 2O排放降低、硝酸盐淋溶减少等优势。为推动其在夏玉米生产中的规模化应用,实现肥料减量提效,在概述包膜控释肥种类及特点的基础上,对其在夏玉米生产中的应用现状进行对比分析,并对影响其应用效果的因素进行系统总结。与普通复合肥、控失复合肥、有机无机复合肥和聚谷氨酸肥/腐植酸肥等相比,包膜控释肥在夏玉米生产中具有更优的综合应用效果;控释肥的养分释放特征、比例、施用量、水分、施肥和耕作方式等因素会直接影响其应用效果。最后阐述了包膜控释肥在现实生产中存在的问题,并对未来发展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控释 玉米 产量 应用效果 影响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包膜控释BB肥对大葱产量、品质及养分含量的影响 被引量:5
11
作者 董亮 张玉凤 +5 位作者 李彦 张英鹏 孙明 杨力 陈广思 于淑芳 《西北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155-160,共6页
通过大田试验,探索了不同养分比例的包膜控释BB肥及控释BB肥减量化施用对章丘大葱产量、品质及养分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本试验条件下,施肥能明显增加大葱产量,而在所有包膜控释肥处理中,以包膜控释肥Ⅱ处理的大葱产量最高,与习惯施肥... 通过大田试验,探索了不同养分比例的包膜控释BB肥及控释BB肥减量化施用对章丘大葱产量、品质及养分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本试验条件下,施肥能明显增加大葱产量,而在所有包膜控释肥处理中,以包膜控释肥Ⅱ处理的大葱产量最高,与习惯施肥相比,增幅为2.57%。施用包膜控释BB肥亦能显著提高大葱品质。包膜控释BB肥可以使大葱中Vc含量提高1.64%~14.29%,硝酸盐含量降低23.18%~39.71%。其中,以包膜控释肥Ⅱ在提高大葱Vc、降低硝酸盐含量方面效果最佳。在大葱养分含量方面,包膜控释肥Ⅰ处理的大葱吸氮量最高,包膜控释肥Ⅲ处理的大葱吸磷量最高,包膜控释肥Ⅱ处理的大葱吸钾量最高,但3种包膜控释肥处理之间差异不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控释BB 大葱 产量 品质 养分含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包膜控释肥料氮素释放动力学研究 被引量:19
12
作者 王小利 周建斌 +1 位作者 段建军 翟军海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5期35-38,42,共5页
 采用7d静置法和土壤培养试验,对聚合物包膜控释肥料养分释放动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供试的7种包膜肥料初期溶出率均小于12%,微分溶出率为0.26%~2.49%;培养期间,7种肥料配比的养分释放曲线斜率均随时间的延长而逐渐下降;养分释放...  采用7d静置法和土壤培养试验,对聚合物包膜控释肥料养分释放动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供试的7种包膜肥料初期溶出率均小于12%,微分溶出率为0.26%~2.49%;培养期间,7种肥料配比的养分释放曲线斜率均随时间的延长而逐渐下降;养分释放曲线根据其斜率可分为3组:2种控释肥单施或配合施用的最低,单施尿素的最高,尿素与控释肥配合施用的居中;各处理的氮释放动力学方程均达到显著或极显著水平,可用一级动力学方程描述其养分释放特性;速率常数k既可反映控释肥料氮素释放速率的快慢,又可描述肥料的配比效应。与控释肥单施或其配合施用相比,尿素与控释肥配比施用,氮素释放速率增加了65.4%~164.5%,释放期缩短了11~44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控释 氮素释放 动力学 7d静置法 土壤培养试验 聚合物 微分溶出率 养分释放曲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潲水油醇解制备固液反应型包膜控释肥膜材的方法及膜控释性能 被引量:5
13
作者 毛小云 莫莉萍 +2 位作者 谷文祥 徐勇军 廖宗文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704-709,共6页
探讨以潲水油为主要原料制备包膜缓/控释肥膜材的工艺方法,并采用固液反应包膜工艺制备了6种包膜尿素,通过水浸泡法对包膜尿素的氮素控释性能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潲水油精制以添加浓硫酸2.6%、水40%和6次水洗可获得较高的回收率,比... 探讨以潲水油为主要原料制备包膜缓/控释肥膜材的工艺方法,并采用固液反应包膜工艺制备了6种包膜尿素,通过水浸泡法对包膜尿素的氮素控释性能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潲水油精制以添加浓硫酸2.6%、水40%和6次水洗可获得较高的回收率,比采用磷酸精制经济;醇解工艺中潲水油与多羟基化合物物质的量比为1.0∶0.7-1.0∶0.9时可获得适宜粘度和羟值的醇解产物;醇解潲水油与多聚异氰酸酯不同配比的膜材预聚体与膨润土制得的膜对尿素饱和溶液中尿素透过量测定结果显示,膜的通透性随膜材预聚体中醇解潲水油比例的增加而增大;分别采用2种不同羟值醇解潲水油与多聚异氰酸酯按质量比2.0∶1.0、2.5∶1.0和3.0∶1.0配制膜材预聚体制备的6种包膜尿素水中溶出率试验结果表明,6种包膜尿素均具有良好的控释效果,养分水中24 h溶出率为8.9%-11.1%,7 d累计溶出率为35.7%-42.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潲水油 控释 控释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核芯肥料、包膜厚度对控释肥养分释放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5
14
作者 郑祥洲 樊小林 +2 位作者 周芳 刘芳 廖照源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1期207-211,218,共6页
【目的】探索核芯肥料、包膜厚度与包膜完整性、控释肥养分释放特性的关系,为控释肥的研制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常温静水培养方法,测定供试控释肥的肥效期,研究核芯肥料(均衡型(F1,15-15-15),高钾型(F2,13-10-21))和包膜厚度(110(... 【目的】探索核芯肥料、包膜厚度与包膜完整性、控释肥养分释放特性的关系,为控释肥的研制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常温静水培养方法,测定供试控释肥的肥效期,研究核芯肥料(均衡型(F1,15-15-15),高钾型(F2,13-10-21))和包膜厚度(110(C1),130(C2)g/m2)对包膜完整性、控释肥养分释放性能的影响。【结果】采用相同包膜厚度、包膜材料和包膜工艺制造的均衡型控释肥初期溶出率明显低于高钾型控释肥。针对同一核芯、包膜厚度不同的控释肥而言,在包膜厚度为110~130g/m2时,随着包膜厚度的增加,控释肥的初期溶出率降低,肥效期延长。而在同一包膜厚度下,核芯肥料不同时,控释肥的养分释放模式不同,肥效期存在着明显差别。当包膜厚度为110g/m2时,均衡型控释肥(F1C1)和高钾型控释肥(F2C1)的肥效期相等,均为3.5个月;当包膜厚度为130g/m2时,均衡型控释肥(F1C2)的肥效期为9.5个月,高钾型控释肥(F2C2)的肥效期仅为6.5个月,即均衡型控释肥的控释效果明显优于高钾型控释肥。【结论】在一定包膜厚度下,采用表面圆润平整的均衡型核芯肥料有利于制造包膜完整、肥效期长的控释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控释 厚度 核芯 养分释放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包膜控释和常用氮肥氮素淋溶特征及其对土水质量的影响 被引量:62
15
作者 张庆利 张民 田维彬 《土壤与环境》 CSCD 2001年第2期98-103,共6页
大量施用氮素化肥所引起的氮素损失和环境污染正日益受到重视。通过土柱模拟氮素养分的淋洗试验,探讨包膜控释氮肥和常用氮肥的氮素淋失特点及其对土壤和地下水质量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不同氮肥施入土壤后氮素的淋失率有着显著的差... 大量施用氮素化肥所引起的氮素损失和环境污染正日益受到重视。通过土柱模拟氮素养分的淋洗试验,探讨包膜控释氮肥和常用氮肥的氮素淋失特点及其对土壤和地下水质量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不同氮肥施入土壤后氮素的淋失率有着显著的差异,其中硝酸钾中氮素淋失率最高,其次为尿素,硫酸铵和碳铵的氮素淋失量明显较小。然而控释氮肥因其控制释放的特点,在氮素释放的高峰期,其模拟淋失量较高,但如果在田间条件下此释放高峰期与作物吸肥高峰期相吻合,则会显著地降低其淋失率。除尿素外,被淋失的氮素均以硝态氮为主,尿素则以酰胺分子态被淋溶。大量速效化肥的施入会形成土壤中的肥料“微域点”,引起交换性 Ca2+、 Mg2+离子的淋失,从长远来看可引起土壤结构的破坏,而施用控释肥则很少形成这种“微域点”,有利于土壤结构和肥力的维持。不同氮肥处理淋洗后对土壤pH值和有效氮含量变化的影响差异较大,其中以控释肥对土壤pH值变化的影响较小。大多数氮肥处理在淋洗后,土壤中各层速效氮含量较淋洗前有所降低,然而两种控释氮肥处理的土壤表层却能持续保持较高的有效氮含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控释 淋溶 土水质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包膜型控释肥包膜材料的研究与展望 被引量:11
16
作者 苗晓杰 蒋恩臣 《广东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7期112-115,共4页
通过从无机材料和有机材料2个方面总结了现行国内外包膜型控释肥包膜材料的主要种类,并进行展望,为今后研究控释肥的控释材料提供参考。
关键词 控释 控释 材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施用尿素、有机-无机复混肥和包膜有机肥对几种水稻田土表水层pH的影响 被引量:5
17
作者 蔡树美 蔡玉琪 +2 位作者 李广水 孙伟 钱晓晴 《土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288-291,共4页
采用不同类型的3种水稻田土壤进行模拟培养,研究施用尿素、有机-无机复混肥和包膜有机肥对土表水层pH变化的影响。实验表明:淹水培养5天以后土表水层pH变化趋势明显。水稻田土壤类型不同,培养期间土表水层pH变化差异显著。在培养后5~1... 采用不同类型的3种水稻田土壤进行模拟培养,研究施用尿素、有机-无机复混肥和包膜有机肥对土表水层pH变化的影响。实验表明:淹水培养5天以后土表水层pH变化趋势明显。水稻田土壤类型不同,培养期间土表水层pH变化差异显著。在培养后5~15天期间,不施肥对照、施用包膜有机肥处理和施用复混肥处理,红壤、灰潮土和盐碱土土表水层pH都明显上升;施用尿素处理在灰潮土和盐碱土上土表水层pH值略微下降,而在红壤上仍呈上升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尿素 有机-无机复混 有机 PH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粒径、包膜厚度及淋溶模式对控释肥氮素释放特性的影响 被引量:4
18
作者 王浩 樊小林 张华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2期95-100,共6页
【目的】为正确评价包膜控释肥养分释放机理及降低控释肥制造成本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培养土柱淋溶试验,探讨粒径(D1=2.5~3mm、D2=4~5mm)、包膜厚度(CTh1=50g/m^2、CTh2—70g/m^2)以及淋溶模式(干湿交替淋溶、常规间... 【目的】为正确评价包膜控释肥养分释放机理及降低控释肥制造成本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培养土柱淋溶试验,探讨粒径(D1=2.5~3mm、D2=4~5mm)、包膜厚度(CTh1=50g/m^2、CTh2—70g/m^2)以及淋溶模式(干湿交替淋溶、常规间歇淋溶)对控释肥氮素释放特性的影响。【结果】在常规间歇淋溶模式下,粒径大小对控释肥氮素累积释放率无明显影响。而同一粒径下,包膜厚度对控释肥氮素累积释放率有影响,培养5~54d,包膜厚度小(50g/m^2)的控释肥氮素累积释放率基本上明显大于包膜厚度大(70g/m^2)的控释肥,前者平均是后者的1.25倍。淋溶模式影响控释肥氮素累积释放率,常规间歇淋溶模式下控释肥氮素累积释放率大于干湿淋溶交替模式,前者平均是后者的1.26倍。【结论】当粒径对控释肥氮素释放特性无明显影响时,可采用大粒径核芯代替小粒径核芯制造相同厚度的控释肥,既可以达到相似的肥效,又降低了控释肥的生产成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粒径 厚度 淋溶模式 控释 氮素释放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包膜控释肥及其包膜材料研究进展 被引量:16
19
作者 李慧 陈少雄 《桉树科技》 2012年第4期45-52,共8页
本文区分了缓释肥、控释肥之间的差别,回顾了国内外缓/控释肥的发展历程,并就目前市场上已有的缓/控释肥,根据其所使用的包膜材料进行了分类,阐述了不同的包膜材料控释肥各自养分释放的机理及包膜材料性质的检测方法,介绍目前已有的缓/... 本文区分了缓释肥、控释肥之间的差别,回顾了国内外缓/控释肥的发展历程,并就目前市场上已有的缓/控释肥,根据其所使用的包膜材料进行了分类,阐述了不同的包膜材料控释肥各自养分释放的机理及包膜材料性质的检测方法,介绍目前已有的缓/控释肥料的评价标准及拟合模型,最后分析了目前的缓/控释肥料的不足,并提出未来控释肥发展的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控释 类型 控释机理 评价标准 拟合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异粒包膜控释肥料氮素释放特性的研究 被引量:2
20
作者 廖照源 樊小林 郑祥洲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203-207,共5页
按照商品控释肥料的核芯肥料之粒级进行混配,利用底喷流化包膜技术制造出异粒包膜控释肥。通过静水培养试验,分别测得不同粒径控释肥料0、1、2、3、4、56、、71、4、21、28、56 d的氮素释放率,探讨粒径对氮素释放率、膜芯比等的影响。... 按照商品控释肥料的核芯肥料之粒级进行混配,利用底喷流化包膜技术制造出异粒包膜控释肥。通过静水培养试验,分别测得不同粒径控释肥料0、1、2、3、4、56、、71、4、21、28、56 d的氮素释放率,探讨粒径对氮素释放率、膜芯比等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粒径增加,氮素释放率明显降低,培养1 d,23~、34~、45~mm粒径控释肥料的氮素释放率依次为26.9%、4.45%、1.26% 23~mm粒径的控释肥料的控释期只有4 d,34~mm为28 d,45~mm的大于56 d。培养过程,即控释肥料氮素释放过程,前期释放的氮素主要来自〈3 mm粒径的控释肥料,后期则主要来自〉3 mm粒径的控释肥料。粒径大小对膜芯比有极显著的影响,膜芯比随着粒径的增加而增加。23~mm粒径控释肥料膜芯比比预设的降低15.58%,34~mm的降低了4.29% 而45~mm的膜芯比则比设计的增加了5.65%。因此要保证控释肥料产品的质量,核芯肥料的粒级是必须控制的重要因素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异粒控释 粒径 氮素释放率 芯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