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被动大陆边缘页岩沉积古环境及其对有机质富集的控制:以上扬子渝北地区下志留统龙马溪组为例
1
作者 陈浩 沈均均 +5 位作者 谭光超 王玉满 李姗姗 严佳凯 周林 刘计勇 《古地理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072-1089,共18页
目前对于被动大陆边缘沉积古环境演化的研究相对较少,特别是对上升洋流活动变化规律认识不足,导致对有机质富集主控因素认识不清。据此,以渝北地区下志留统龙马溪组为例,基于岩心/露头、矿物岩石学、有机地球化学和元素分析等资料,探讨... 目前对于被动大陆边缘沉积古环境演化的研究相对较少,特别是对上升洋流活动变化规律认识不足,导致对有机质富集主控因素认识不清。据此,以渝北地区下志留统龙马溪组为例,基于岩心/露头、矿物岩石学、有机地球化学和元素分析等资料,探讨被动大陆边缘页岩沉积古环境及其对有机质富集的控制。研究表明,区内有机质富集受保存条件、陆源输入和古生产力水平等因素控制,但不同时期主控因素存在差异:鲁丹期(LM1-LM5沉积期),保存条件、陆源输入和古生产力水平共同控制有机质富集,TOC含量最高;埃隆早期(LM6沉积期),盆地进入挠曲—迁移期,构造活动增强,渝北地区障壁开口打开,上升洋流活动增强,保存条件变差是造成TOC含量降低的主因;埃隆中期(LM7沉积期),迁移作用增强,障壁开口进一步打开,上升洋流活动达到最强,保存条件变差和古生产力水平急剧升高是导致TOC含量与LM6沉积期差异不大的主因;埃隆晚期(LM8沉积期),障壁开口向西北方向迁移,TOC含量降低,有机质富集主控因素与LM1-LM5一致;特列奇早期(LM9沉积期),海平面降至最低,以富氧环境为主,TOC含量降至最低,保存条件是控制有机质富集的主要因素。总体而言,研究区不同时期有机质富集主控因素变化与构造活动和海平面变化引起的沉积古环境变化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被动大陆边缘 渝北地区 黑色页岩 上升洋流 有机质富集主控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