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2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不同有机/无机氮添加对草原土壤氮素分配和转化特征的影响
被引量:
12
1
作者
汪梦寒
董利利
+2 位作者
李富翠
韩烈保
王祥
《草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36-46,共11页
氮沉降增加已成为全球变化的重要现象之一,已显著影响草地土壤氮素循环。以内蒙古额尔古纳草甸草原为研究对象,进行了6年不同形式氮添加试验,设置无机氮和有机氮比例分别为:10∶0(N_(1)),7∶3(N_(2)),5∶5(N_(3)),3∶7(N_(4)),0∶10(N_(...
氮沉降增加已成为全球变化的重要现象之一,已显著影响草地土壤氮素循环。以内蒙古额尔古纳草甸草原为研究对象,进行了6年不同形式氮添加试验,设置无机氮和有机氮比例分别为:10∶0(N_(1)),7∶3(N_(2)),5∶5(N_(3)),3∶7(N_(4)),0∶10(N_(5))和对照处理0∶0(CK)。通过土壤有机质物理分组及室内矿化培养的方法,从氮素形态、氮素组分及氮素潜在矿化三方面研究不同比例有机、无机氮添加对草原土壤氮素分配和转化特征的影响。结果表明,土壤全氮含量未受氮素添加形式的影响;氮添加显著提高了0~20 cm土层矿质氮含量,尤其是土壤硝态氮,其中N_(4)(无机氮∶有机氮=3∶7)混合氮肥处理下硝态氮含量增幅最大,较对照处理增加1332%。不同形式氮添加没有影响氮素在土壤颗粒态有机氮(轻组)及矿物结合态有机氮(重组)中的占比;N_(1)(无机氮∶有机氮=10∶0)处理显著提高了0~10 cm土层颗粒态有机氮(轻组)及0~20 cm土层矿物结合态有机氮(重组)中的氮素相对含量,较对照分别增加了91%和44%。氮添加增加了10~20 cm次表层土壤硝化速率的同时降低了氨化速率,但土壤净氮矿化速率不受氮添加形式的影响。因此,有机/无机氮添加比例变化对草原土壤氮素形态和周转的影响也更加复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草甸草原
氮添加
氮素形态
有机质分组
氮素矿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岩溶区土壤指纹电荷表征的土壤养分状况分析
2
作者
袁红
袁道先
+3 位作者
付瓦利
胡宁
邵泽峰
张洪
《水文地质工程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112-116,130,共6页
以重庆金佛山岩溶区为例,分析不同石漠化程度下土壤的指纹电荷特征和土壤养分保持能力,结果表明:不同石漠化程度下,土壤指纹电荷特征变化明显,且呈衔接式-阶梯状发展,即:无石漠化阶段,土壤A、B层保持养分能力最强的pH范围与土壤实测pH...
以重庆金佛山岩溶区为例,分析不同石漠化程度下土壤的指纹电荷特征和土壤养分保持能力,结果表明:不同石漠化程度下,土壤指纹电荷特征变化明显,且呈衔接式-阶梯状发展,即:无石漠化阶段,土壤A、B层保持养分能力最强的pH范围与土壤实测pH较为吻合;轻度石漠化阶段,土壤A层养分保持能力受到明显扰动,而土壤B层养分保持能力与无石漠化的土壤A层较为一致;中、强度石漠化条件下,土壤A、B层保持养分能力的相对平衡点的pH值明显偏酸,这在A层表现尤为明显,主要为人为施肥的结果。并通过土壤有机质及其组分与土壤指纹电荷的相关分析,得出由于土壤富里酸有众多的活性功能团,它对土壤指纹电荷的作用明显大于胡敏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岩溶区
石漠化
土壤
有机质分组
指纹电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不同有机/无机氮添加对草原土壤氮素分配和转化特征的影响
被引量:
12
1
作者
汪梦寒
董利利
李富翠
韩烈保
王祥
机构
北京林业大学草业与草原学院
中国科学院沈阳应用生态研究所额尔古纳森林草原过渡带生态系统研究站
中国农业大学土地科学与技术学院
出处
《草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36-46,共11页
基金
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BLX201940)
国家自然基金面上项目(31971770)资助。
文摘
氮沉降增加已成为全球变化的重要现象之一,已显著影响草地土壤氮素循环。以内蒙古额尔古纳草甸草原为研究对象,进行了6年不同形式氮添加试验,设置无机氮和有机氮比例分别为:10∶0(N_(1)),7∶3(N_(2)),5∶5(N_(3)),3∶7(N_(4)),0∶10(N_(5))和对照处理0∶0(CK)。通过土壤有机质物理分组及室内矿化培养的方法,从氮素形态、氮素组分及氮素潜在矿化三方面研究不同比例有机、无机氮添加对草原土壤氮素分配和转化特征的影响。结果表明,土壤全氮含量未受氮素添加形式的影响;氮添加显著提高了0~20 cm土层矿质氮含量,尤其是土壤硝态氮,其中N_(4)(无机氮∶有机氮=3∶7)混合氮肥处理下硝态氮含量增幅最大,较对照处理增加1332%。不同形式氮添加没有影响氮素在土壤颗粒态有机氮(轻组)及矿物结合态有机氮(重组)中的占比;N_(1)(无机氮∶有机氮=10∶0)处理显著提高了0~10 cm土层颗粒态有机氮(轻组)及0~20 cm土层矿物结合态有机氮(重组)中的氮素相对含量,较对照分别增加了91%和44%。氮添加增加了10~20 cm次表层土壤硝化速率的同时降低了氨化速率,但土壤净氮矿化速率不受氮添加形式的影响。因此,有机/无机氮添加比例变化对草原土壤氮素形态和周转的影响也更加复杂。
关键词
草甸草原
氮添加
氮素形态
有机质分组
氮素矿化
Keywords
meadow steppe
nitrogen fertilization
nitrogen forms
soil organic matter fractions
nitrogen mineralization
分类号
S812.2 [农业科学—草业科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岩溶区土壤指纹电荷表征的土壤养分状况分析
2
作者
袁红
袁道先
付瓦利
胡宁
邵泽峰
张洪
机构
西南大学地理科学学院
湖南农业大学资源环境学院
中国地质科学院岩溶地质研究所、国土资源部岩溶动力学重点实验室
湖南高速公路管理局
出处
《水文地质工程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112-116,130,共6页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40231008)
科技部攻关项目(2006BAC01A16)
+1 种基金
重庆市科技项目院士专项(CSTC,2005AB7006)
教育部博士点基金项目(20050635001)
文摘
以重庆金佛山岩溶区为例,分析不同石漠化程度下土壤的指纹电荷特征和土壤养分保持能力,结果表明:不同石漠化程度下,土壤指纹电荷特征变化明显,且呈衔接式-阶梯状发展,即:无石漠化阶段,土壤A、B层保持养分能力最强的pH范围与土壤实测pH较为吻合;轻度石漠化阶段,土壤A层养分保持能力受到明显扰动,而土壤B层养分保持能力与无石漠化的土壤A层较为一致;中、强度石漠化条件下,土壤A、B层保持养分能力的相对平衡点的pH值明显偏酸,这在A层表现尤为明显,主要为人为施肥的结果。并通过土壤有机质及其组分与土壤指纹电荷的相关分析,得出由于土壤富里酸有众多的活性功能团,它对土壤指纹电荷的作用明显大于胡敏酸。
关键词
岩溶区
石漠化
土壤
有机质分组
指纹电荷
Keywords
karst area
karst rocky desertification
soil
grouping of soil organic matter
charge fingerprint
分类号
P931.4 [天文地球—自然地理学]
S159 [农业科学—土壤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不同有机/无机氮添加对草原土壤氮素分配和转化特征的影响
汪梦寒
董利利
李富翠
韩烈保
王祥
《草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2
1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岩溶区土壤指纹电荷表征的土壤养分状况分析
袁红
袁道先
付瓦利
胡宁
邵泽峰
张洪
《水文地质工程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