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8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有机负荷率对新型厌氧/好氧/缺氧工艺的影响机制探究 被引量:1
1
作者 郭有才 雷旭阳 丁淑杰 《水处理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113-117,共5页
为了探究进水有机负荷对新型厌氧/好氧/缺氧工艺(AOA)工艺的影响,构建了新型AOA生物脱氮除磷反应器,通过控制进水COD考察了有机负荷率(OLR)对AOA工艺对污染物和营养盐去除的影响,并通过分析不同OLR工况影响下污泥特征及胞内聚合物的变... 为了探究进水有机负荷对新型厌氧/好氧/缺氧工艺(AOA)工艺的影响,构建了新型AOA生物脱氮除磷反应器,通过控制进水COD考察了有机负荷率(OLR)对AOA工艺对污染物和营养盐去除的影响,并通过分析不同OLR工况影响下污泥特征及胞内聚合物的变化规律、微生物群落特征揭示了OLR对AOA工艺的影响机制。结果表明进水OLR由200 mg/L提高至400 mg/L,AOA工艺具有良好的去除效率,COD、TN和SOP的去除效率分别达到93.6%~96.2%、82.45%~85.1%和94.2%~98.5%。进水OLR提高了污泥往胞外聚合物含量,且显著提高了PN含量。在进水OLR为400 mg/L时,聚羟基脂肪酸酯(PHA)最大积累量为5.98 mmol/g,糖原质含量下降至6.03 mmol/g。OLR能影响AOA工艺内微生物群落结构,适量提高OLR促进了Proteobacteria和Firmicutes在污泥内的占比。研究结果为AOA工艺处理不同进水OLR的废水提供一定的数据支撑和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机负荷率 厌氧/好氧/缺氧工艺 生物脱氮 微生物群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消化液回流比与有机负荷率对餐厨垃圾厌氧消化的影响 被引量:15
2
作者 王星 王德汉 +2 位作者 张玉帅 陆日明 李俊飞 《环境污染与防治》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0期748-752,共5页
在试验的基础上研究了消化液回流比与有机负荷率(OLR)对餐厨垃圾厌氧消化的影响。试验通过改变OLR、消化液回流比等参数来控制其运行。研究发现,当回流比从零提高到180%时,OLR分别为9.933、14.900g/(L·d)的厌氧消化系统COD去除率... 在试验的基础上研究了消化液回流比与有机负荷率(OLR)对餐厨垃圾厌氧消化的影响。试验通过改变OLR、消化液回流比等参数来控制其运行。研究发现,当回流比从零提高到180%时,OLR分别为9.933、14.900g/(L·d)的厌氧消化系统COD去除率分别从79.45%、80.13%上升到81.98%、83.33%;当OLR为19.866g/(L·d)时,提高回流比会造成COD去除率的下降。系统在较低负荷运行时,回流比的提高使系统的产气率有明显的增加。研究认为,180%的回流比仅适用于低OLR(9.933、14.900g/(L·d)),当系统处于高OLR(19.866g/(L·d))时,高回流比会造成挥发性脂肪酸(VFA)和钠离子的积累,进而影响消化系统的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餐厨垃圾 厌氧消化 有机负荷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低有机负荷率下聚磷好氧颗粒污泥的培养 被引量:3
3
作者 黄宇 赵林 +2 位作者 谭欣 董涛 李金娟 《天津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440-446,共7页
采用序批式反应器(SBR)反应器,按照强化生物除磷工艺(EBPR)的运行方式,考察了低有机负荷率下培养聚磷好氧颗粒污泥的可行性,并对形成颗粒的特性以及关键培养技术进行了评价.SBR反应器在启动后6个星期内基本达到稳定,形成的聚磷好氧颗粒... 采用序批式反应器(SBR)反应器,按照强化生物除磷工艺(EBPR)的运行方式,考察了低有机负荷率下培养聚磷好氧颗粒污泥的可行性,并对形成颗粒的特性以及关键培养技术进行了评价.SBR反应器在启动后6个星期内基本达到稳定,形成的聚磷好氧颗粒污泥主要由表面紧密缠绕的丝状菌和内部紧凑排列的短杆状细菌组成,颗粒内富集了大量的聚磷菌,污泥含磷量高达7.05%,能够达到非常好的除磷效果,总磷去除率高于90%,同时具有紧凑密实的结构和良好的沉降性能,平均粒径为940.17,μm,平均密度为1.048,g/cm3,SVI为22.02,mL/g.实验结果表明,低有机负荷率有利于富集聚磷菌和增强颗粒稳定性,是培养聚磷好氧颗粒污泥的关键控制参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磷好氧颗粒污泥 有机负荷率 序批式反应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有机负荷率对颗粒污泥处理高浓度畜禽养殖废水影响 被引量:2
4
作者 夏文文 王劲龄 《水处理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8期115-119,125,共6页
通过改变进水有机负荷率(OLR)在序批式反应器内考察了OLR对颗粒污泥处理畜禽养殖废水去除污染物、颗粒化进程及微生物群落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适当提高OLR利于颗粒污泥去除畜禽废水内污染物并加速颗粒化进程,当OLR为3.0 kg/(m^(3)... 通过改变进水有机负荷率(OLR)在序批式反应器内考察了OLR对颗粒污泥处理畜禽养殖废水去除污染物、颗粒化进程及微生物群落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适当提高OLR利于颗粒污泥去除畜禽废水内污染物并加速颗粒化进程,当OLR为3.0 kg/(m^(3)·d)时,COD和溶解性磷酸盐的去除效率分别高达92.6%~95.2%和92.6%~95.2%,均显著高于低OLR工况,且在此OLR下,污泥浓度最高,沉降性好,污泥粒径在0.3~0.7 mm占比69.8%,胞外聚合物(EPS)含量低至72.5 mg/g,但EPS内蛋白质/多糖的比值高达2.02。高OLR降低颗粒污泥处理畜禽养殖废水的效能并导致部分颗粒污泥解体。OLR同样能影响颗粒污泥内微生物多样性及群落结构,适当提高OLR增加了微生物多样性,并提高Proteobacteria和Bacteroidetes的相对丰度但降低了Planctomycetes的相对丰度,利于有机质和营养盐去除。本研究结果拓展了颗粒污泥的应用范围,并为颗粒污泥的快速启动提供一定技术支撑和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颗粒污泥 畜禽养殖废水 有机负荷率 颗粒化 微生物群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容积有机负荷率的概念及其计算 被引量:1
5
作者 方淑荣 《中国沼气》 1997年第2期45-46,共2页
容积有机负荷率的概念及其计算方淑荣(吉林省农机校能源与环保教研室136100)容积有机负荷率是一个衡量沼气池处理有机物能力的一个重要工艺参数。而在教学工作中我发现一些学生和沼气工作者对其概念的理解模糊不清,计算结果往... 容积有机负荷率的概念及其计算方淑荣(吉林省农机校能源与环保教研室136100)容积有机负荷率是一个衡量沼气池处理有机物能力的一个重要工艺参数。而在教学工作中我发现一些学生和沼气工作者对其概念的理解模糊不清,计算结果往往出现错误,针对这一问题,我根据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沼气池 容积有机负荷率 概念 计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有机负荷对厨余垃圾常温厌氧发酵产甲烷的影响 被引量:18
6
作者 郭燕锋 孔晓英 +4 位作者 刘婉玉 李东 王德汉 袁振宏 孙永明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S1期96-100,共5页
为了考察在不同有机负荷下厨余常温厌氧发酵产甲烷的特性,试验以厨余垃圾为原料,在常温(27℃)条件下,采用40L厌氧反应器进行连续式厌氧消化。结果表明,当有机负荷率控制在3.89~6.49kg/(m3.d)之间,池容产气率可稳定在2.5~4.5L/(L.d),... 为了考察在不同有机负荷下厨余常温厌氧发酵产甲烷的特性,试验以厨余垃圾为原料,在常温(27℃)条件下,采用40L厌氧反应器进行连续式厌氧消化。结果表明,当有机负荷率控制在3.89~6.49kg/(m3.d)之间,池容产气率可稳定在2.5~4.5L/(L.d),原料挥发性固体产甲烷率为300.59~488.52L/kg,平均甲烷体积分数为54.05%~56.04%,挥发性固体物去除率为55.12%~89.58%;因此,将有机负荷率控制在3.89~6.49kg/(m3.d)之间,厨余垃圾在常温下厌氧消化可达到较高的原料产甲烷率和稳定的产甲烷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厌氧消化 甲烷 垃圾利用 有机负荷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有机负荷下混合蔬菜废物厌氧消化性能分析 被引量:5
7
作者 元毛毛 刘研萍 +3 位作者 陈雪 李秀金 袁海荣 邹德勋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8期213-218,共6页
为优化蔬菜废物厌氧消化工艺,提高蔬菜废物厌氧消化处理效率,该文以混合蔬菜废物为原料,通过逐级提高厌氧反应的有机负荷,分析研究了蔬菜废物在不同有机负荷下的厌氧消化性能及相应的物质转化规律。试验在有机负荷率OLR 1.0、1.5、1.75... 为优化蔬菜废物厌氧消化工艺,提高蔬菜废物厌氧消化处理效率,该文以混合蔬菜废物为原料,通过逐级提高厌氧反应的有机负荷,分析研究了蔬菜废物在不同有机负荷下的厌氧消化性能及相应的物质转化规律。试验在有机负荷率OLR 1.0、1.5、1.75、2.0、2.25、2.5、3.0、3.25、3.5 g/(L·d)条件下共运行170 d。研究结果表明:最优有机负荷率为2.75 g/(L·d),极限有机负荷率为3.5 g/(L·d);在2.75 g/(L·d)条件下有机负荷产气率达到最高,达到0.54 L/(g/(L·d)),甲烷体积分数稳定在51%~59%。有机负荷2.75和3.0 g/(L·d)条件下挥发性固体去除率最高达66.81%。有机负荷率在1.0~3.25 g/(L·d)时,挥发性有机酸质量浓度在409~481 mg/L,乙醇浓度在380~490 mg/L,属乙醇型发酵。该研究结果可为提高蔬菜废物厌氧消化处理效率提供理论依据,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废弃物 厌氧消化 沼气 有机负荷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OLR对UASB运行特性的影响及丙酸氧化菌群的演替 被引量:2
8
作者 李建政 张立国 +1 位作者 班巧英 许一平 《太阳能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0期1857-1862,共6页
考察有机负荷率(OLR)的提高对升流式厌氧污泥床(UASB)反应器运行特性及丙酸氧化菌群的影响。结果表明,OLR由6 kg COD/(m3·d)逐步提高到54 kg COD/(m3·d)时,UASB的COD去除率可保持在92%以上,厌氧污泥的比产甲烷速率和比COD去... 考察有机负荷率(OLR)的提高对升流式厌氧污泥床(UASB)反应器运行特性及丙酸氧化菌群的影响。结果表明,OLR由6 kg COD/(m3·d)逐步提高到54 kg COD/(m3·d)时,UASB的COD去除率可保持在92%以上,厌氧污泥的比产甲烷速率和比COD去除速率分别由130 L CH4/(kg VSS·d)和0.3 kg COD/(kg VSS·d)提高到827 L CH4/(kg VSS·d)和1.8 kg COD/(kg VSS·d)。随着OLR的逐步提高,系统中丙酸氧化菌群发生明显演替,其中,具有较低比生长速率(μ)和最大比降解速率(Umax)的Syntrophobacter wolinii和Pelotomaculum propionicicum被先后淘汰,而具有较高μ、Umax的P.schinkii逐渐成为系统的优势菌,具有较高μ、Umax的丙酸氧化菌的逐步富集可显著提高系统降解丙酸的能力,促进产甲烷菌群的增殖和代谢,使系统的整体处理效能得到显著提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升流式厌氧污泥床(UASB) 运行特性 有机负荷率(olr) 丙酸氧化菌群 演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容积负荷变化模式对嗜盐混合菌发酵乙酸合成PHB的影响 被引量:3
9
作者 崔有为 张宏宇 +1 位作者 冀思远 施云鹏 《化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0期4177-4184,共8页
以嗜盐混合菌发酵生产PHB具有免灭菌程序、易提取、产量高等优势而被广泛关注。本研究集中考察了嗜盐混合菌(MMCs)发酵生产PHB过程中调整容积负荷的方式对PHB生产的影响。在研究中通过比较恒定接种生物量改变底物浓度以及恒定底物浓度... 以嗜盐混合菌发酵生产PHB具有免灭菌程序、易提取、产量高等优势而被广泛关注。本研究集中考察了嗜盐混合菌(MMCs)发酵生产PHB过程中调整容积负荷的方式对PHB生产的影响。在研究中通过比较恒定接种生物量改变底物浓度以及恒定底物浓度调整接种生物量两种调整方式下PHB发酵生产的最大细胞含量、PHB最大容积产率以及表观动力学,确定了MMCs的最佳OLR,以及两种变化方式的本质差异。研究结果表明,两种方式下随着OLR升高,细胞内最大PHB的积累量和PHB容积产率也随着增加。本研究发展的嗜盐MMCs最佳OLR=0.91 kg·(kg·d)-1。在相同的OLR下,高的接种生物量始终具有高的碳源转化率和底物消耗速率。为此,采用高接种生物量发酵生产PHB可以提高PHB生产效率并降低PHB的成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羟基丁酸酯(PHB) 有机容积负荷(olr) 污泥浓度 底物浓度 嗜盐混合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qPCR揭示丙酸降解菌群随OLR提高的演替规律 被引量:2
10
作者 张立国 李彦霖 +1 位作者 班巧英 李建政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8期2997-3002,共6页
为探讨有机负荷率(OLR)对升流式厌氧污泥床(UASB)反应器运行效能的影响及互营丙酸降解菌群的响应,以稀释的制糖废水为底物,考察了OLR升高对UASB处理效能的影响,并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qPCR)分析了互营丙酸降解菌群随OLR提高的演替规... 为探讨有机负荷率(OLR)对升流式厌氧污泥床(UASB)反应器运行效能的影响及互营丙酸降解菌群的响应,以稀释的制糖废水为底物,考察了OLR升高对UASB处理效能的影响,并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qPCR)分析了互营丙酸降解菌群随OLR提高的演替规律.结果表明,在OLR为6.0~54.0kg COD/(m^3·d)的范围内,UASB处理制糖废水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其COD去除率为92.0%以上.qPCR检测结果表明,至少有3种已鉴定的丙酸氧化菌(Pelotomaculum schinkii,P.propionicum和Syntrophobacter sulfatireducens)存在于UASB反应器中.其中,S.sulfatireducens是主要的丙酸氧化菌,其数量为126~1.2×10~3 16S rRNA基因拷贝数/ng DNA,约占检测到丙酸氧化菌总数的47.9%~58.6%.OLR从6.0提高至54.0kg COD/(m^3·d)导致所有丙酸氧化菌数量显著减少.Methanospirillum hungatei和Methanosaeta concilii是该UASB系统中的主要氢营养型产甲烷菌和乙酸营养型产甲烷菌.与丙酸氧化菌的变化趋势相反,这两种产甲烷菌的数量均随OLR的提高而显著增加,并在OLR54.0kg COD/(m^3·d)条件下达到最大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升流式厌氧污泥床 有机负荷率 丙酸氧化菌 产甲烷菌 荧光定量PCR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OLR对流固共筑生物膜ABR生物制氢系统影响
11
作者 赵璐 彭方玥 李永峰 《化学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1期7-12,共6页
以启动成功的厌氧折流板生物制氢反应器(ABR)作为实验装置,并以配置不同有机负荷质量浓度的红糖废水作为实验底物,通过分阶段调控水力停留时间(HRT)和进水COD质量浓度的方式研究了5,6.7,10,12,14,16 kg/(m^3·d)6种不同有机负荷对AB... 以启动成功的厌氧折流板生物制氢反应器(ABR)作为实验装置,并以配置不同有机负荷质量浓度的红糖废水作为实验底物,通过分阶段调控水力停留时间(HRT)和进水COD质量浓度的方式研究了5,6.7,10,12,14,16 kg/(m^3·d)6种不同有机负荷对ABR系统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当受到一定范围内的有机负荷冲击时,ABR系统经过2—5 d的适应期可以恢复稳定,且适应期随反应的进行逐渐缩短,说明在一定范围内随着有机负荷的提高,ABR系统的稳定性能逐渐增强;当HRT为12 h、进水COD质量浓度达到8000 mg/L时[有机负荷(COD)约16 kg/(m^3·d)],有机负荷超出ABR系统承受能力并导致系统发生酸化,pH值最低降低到3.98,COD去除率及总产氢速率降低。本研究为ABR反应器在实际中的运用提供了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机负荷(olr) ABR反应器 生物制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Fe_(3)O_(4) NP强化高浓度厨余有机废水厌氧降解的探究
12
作者 杨雪梅 苏永祥 《水处理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1期131-134,147,共5页
为探究纳米四氧化三铁(Fe_(3)O_(4) NP)对高浓度厨余废水有机物降解效能的影响,构建了上流式厌氧污泥床反应器(UASB),在中温条件下分析了不同有机负荷影响下Fe_(3)O_(4) NP对厨余垃圾废水处理效能的影响。结果表明,Fe_(3)O_(4) NP促进... 为探究纳米四氧化三铁(Fe_(3)O_(4) NP)对高浓度厨余废水有机物降解效能的影响,构建了上流式厌氧污泥床反应器(UASB),在中温条件下分析了不同有机负荷影响下Fe_(3)O_(4) NP对厨余垃圾废水处理效能的影响。结果表明,Fe_(3)O_(4) NP促进了有机物降解,并提高了甲烷产率,促进了挥发性脂肪酸(VFA)的转化。在OLR为8.0 kg/(m3·d)时,投加Fe_(3)O_(4) NP组别,COD去除效率高达90.2%,甲烷产率为224.3 mL/g,高于未投加Fe_(3)O_(4) NP组别,而VFA的最大积累量仅为90.2 mg/L。此外,Fe_(3)O_(4) NP能影响厌氧污泥性质,提高污泥粒径,促进胞外聚合物的产生,蛋白质(PN)和多糖(PS)最大质量含量分别为116.2 mg/g和124.3 mg/g,ω(PN)/ω(PS)升高至0.93。Fe_(3)O_(4) NP促进了UASB内污泥絮凝与颗粒化。研究结果为处理高浓度厨余垃圾废水提供了一定数据支撑与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厨余废水 Fe_(3)O_(4)NP 有机负荷率 胞外聚合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进料浓度和水力停留时间对分类有机垃圾厌氧消化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5
13
作者 李蕴洁 常燕青 +1 位作者 袁海荣 李秀金 《可再生能源》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8期995-999,共5页
针对分类有机垃圾在高含固率条件下厌氧消化时存在的负荷高、易酸化等问题,文章提出了通过延长水力停留时间(HRT)来调节有机负荷率的方法,研究了不同进料浓度和HRT组合条件下分类有机垃圾的厌氧消化性能。研究结果表明:在不同进料浓度和... 针对分类有机垃圾在高含固率条件下厌氧消化时存在的负荷高、易酸化等问题,文章提出了通过延长水力停留时间(HRT)来调节有机负荷率的方法,研究了不同进料浓度和HRT组合条件下分类有机垃圾的厌氧消化性能。研究结果表明:在不同进料浓度和HRT组合下,分类有机垃圾厌氧消化的产气性能无显著差异,单位挥发性固体(VS)产甲烷率为300-330 mL(g·d),甲烷含量可达到56%;VS降解率均能达到70%以上,实现了有机物的高效降解;厌氧消化系统稳定性良好,各项指标均在合理范围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类有机垃圾 厌氧消化 进料浓度 HRT 有机负荷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IC反应器处理猪粪废水的启动特性研究 被引量:18
14
作者 张杰 刘亚纳 +2 位作者 胡张保 赵青玲 张百良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4期777-781,共5页
采用IC反应器,研究了该反应器处理猪粪废水启动特性以及处理效果。结果表明,在逐渐加大进水流量和COD浓度来提高有机负荷的情况下,随着反应器的运行,反应器污泥床区逐渐充满沉降性能良好的颗粒污泥,到启动完成时经历了60d左右的时间;启... 采用IC反应器,研究了该反应器处理猪粪废水启动特性以及处理效果。结果表明,在逐渐加大进水流量和COD浓度来提高有机负荷的情况下,随着反应器的运行,反应器污泥床区逐渐充满沉降性能良好的颗粒污泥,到启动完成时经历了60d左右的时间;启动完成后污泥床区中粒径大于1mm的颗粒污泥量约占81.3%,且污泥床区下部的颗粒污泥粒径均大于上部的颗粒污泥粒径;在进水有机负荷率达到20.6kgCOD·m-3·d-1,HRT不低于12h时,COD去除率保持在90%以上;同时,反应器对N、P也有一定的去除效果,T-N和T-P去除率约为20.8%和34.6%。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C反应器 猪粪废水 有机负荷率 颗粒污泥 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ICAR-BF组合工艺处理猪粪废水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3
15
作者 张杰 岳建芝 +1 位作者 李海华 杨世关 《环境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90-92,共3页
采用有效容积为18L的内循环厌氧反应器(ICAR)和7.5L的生物滤池(BF)组合工艺处理猪粪废水,首先通过实验确定ICAR的水力停留时间(HRT),并使BF挂膜成功,在此基础上进行了组合工艺处理猪粪废水的研究。结果表明,在温度33±2℃I、CAR水... 采用有效容积为18L的内循环厌氧反应器(ICAR)和7.5L的生物滤池(BF)组合工艺处理猪粪废水,首先通过实验确定ICAR的水力停留时间(HRT),并使BF挂膜成功,在此基础上进行了组合工艺处理猪粪废水的研究。结果表明,在温度33±2℃I、CAR水力停留时间为6h、进水COD浓度为7000~8000mg/L时,组合工艺运行稳定;COD和NH3-N去除率分别在95%和93%左右,悬浮固体(SS)去除率在99%以上,是适于养殖场废水处理的一项新工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循环厌氧反应器 生物滤池 猪粪废水 有机负荷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农村生活垃圾半连续式厌氧消化产沼气性能及H_2S含量控制 被引量:2
16
作者 詹咏 黄婷 +2 位作者 董滨 熊丹 张焕焕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8期206-213,共8页
为探究农村生活垃圾厌氧消化过程及对H_2S产量的抑制,采用半连续完全混合式反应器,对农村生活垃圾进行半连续式厌氧消化试验,分析在不同有机负荷下厌氧消化系统中有机质的降解性能、产气性能及稳定性,确定生活垃圾厌氧消化最佳有机负荷... 为探究农村生活垃圾厌氧消化过程及对H_2S产量的抑制,采用半连续完全混合式反应器,对农村生活垃圾进行半连续式厌氧消化试验,分析在不同有机负荷下厌氧消化系统中有机质的降解性能、产气性能及稳定性,确定生活垃圾厌氧消化最佳有机负荷。同时设计生活垃圾与浓缩污泥不同配比的序批式厌氧消化试验,观察沼气中H_2S含量的变化。研究结果表明:有机负荷为4 g/(L·d)时,产甲烷率上升最为显著,系统稳定运行且生活垃圾的有机质利用率较高;随着浓缩污泥添加量的增加,H_2S含量降低明显,当生活垃圾与浓缩污泥的VS质量比(VSRSW∶VSCS)为1∶0.25,1∶0.5,1∶0.75时,H_2S的降解率分别达到85.15%,88.18%,96.20%。生活垃圾与浓缩污泥的成分分析得出2种物料的金属含量并无明显差异,但浓缩污泥中的腐殖质含量远远高于生活垃圾,进而判断污泥中的腐殖质含量一定程度的影响厌氧消化系统中H_2S的产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垃圾 发酵 沼气 有机负荷率 硫化氢(H2S) 腐殖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体式膜生物反应器同步硝化反硝化中试实验研究 被引量:3
17
作者 蒋胜韬 王三秀 《环境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0期83-86,共4页
通过一体式膜生物反应器中试装置的连续运行,研究了DO、进水碳氮比(C/N)、有机负荷率(F/M)、pH值对同步硝化反硝化的影响机制,结果表明:一体式膜生物反应器中试装置中同步硝化反硝化效果最好的工作条件为:DO控制在0.8mg/L左右,进水C/N比... 通过一体式膜生物反应器中试装置的连续运行,研究了DO、进水碳氮比(C/N)、有机负荷率(F/M)、pH值对同步硝化反硝化的影响机制,结果表明:一体式膜生物反应器中试装置中同步硝化反硝化效果最好的工作条件为:DO控制在0.8mg/L左右,进水C/N比在10左右,F/M为0.34kgCOD/(kgMLSS·d),pH值在中性略微偏碱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膜生物反应器 同步硝化反硝化 溶解氧 碳氮比 有机负荷率 pH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污泥微膨胀的特性及N_s和DO对其影响 被引量:1
18
作者 彭赵旭 王淑莹 +2 位作者 彭永臻 孙治荣 刘旭亮 《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0期1600-1604,共5页
为了解决污水厂频繁发生的污泥膨胀问题,提出一种能在低氧条件下利用丝状菌的形态和生理特性进行污水处理的节能高效的"低氧丝状菌微膨胀"新方法.采用SBR反应器,通过好氧-缺氧的运行方式,研究了在微膨胀状态下,DO含量和有机... 为了解决污水厂频繁发生的污泥膨胀问题,提出一种能在低氧条件下利用丝状菌的形态和生理特性进行污水处理的节能高效的"低氧丝状菌微膨胀"新方法.采用SBR反应器,通过好氧-缺氧的运行方式,研究了在微膨胀状态下,DO含量和有机负荷率对污泥沉降性的影响及氮、磷和COD的去除特性.试验结果表明:有机负荷率和DO含量各自在特定的范围内影响污泥沉降性,当有机负荷率大于0.25d-1时,单靠降低DO含量已经不能维持污泥微膨胀状态.低氧微膨胀不会恶化系统的硝化效果,由氮的物料平衡发现,每周期通过同步硝化反硝化可以去除掉20%的氮.低氧曝气前期能够出现释磷现象,系统内可以富集聚磷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丝状菌微膨胀 SBR工艺 低溶解氧 同步硝化反硝化 有机负荷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废水高温厌氧消化动力学研究 被引量:1
19
作者 张翔 刘金盾 +1 位作者 张浩勤 万亚珍 《南京理工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526-530,共5页
以有机负荷率作为参数,通过实验得出了奶牛场粪便废水高温厌氧消化过程中有机物降解动力学及甲烷产率动力学方程。结果表明:根据有机物降解动力学方程及进出水有机物浓度,可以推测处理一定量的废水所需反应器体积;也可以在已知反应器体... 以有机负荷率作为参数,通过实验得出了奶牛场粪便废水高温厌氧消化过程中有机物降解动力学及甲烷产率动力学方程。结果表明:根据有机物降解动力学方程及进出水有机物浓度,可以推测处理一定量的废水所需反应器体积;也可以在已知反应器体积及进水有机物浓度的情况下,计算出水中有机物含量。利用甲烷产率动力学方程,在已知有机负荷率的情况下,计算甲烷的产率,估算一定量一定浓度废水进行厌氧消化时所能提供的能量。在实验范围内,所得方程具有良好的适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温厌氧消化 动力学 有机负荷率 产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饥饿期间增加曝气量好氧颗粒污泥的形成特点 被引量:1
20
作者 李志华 闫静 王晓昌 《环境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1-4,共4页
高有机负荷率8.0kgCOD(/m3·d)条件下,通过两种不同的曝气方式研究好氧颗粒污泥的形成特点,即在反应器R1中采用恒定的曝气流量,而在反应器R2中,30min曝气后,进行沉淀和排水,然后采用较大的曝气流量进行曝气。研究发现:(1)外部基质在... 高有机负荷率8.0kgCOD(/m3·d)条件下,通过两种不同的曝气方式研究好氧颗粒污泥的形成特点,即在反应器R1中采用恒定的曝气流量,而在反应器R2中,30min曝气后,进行沉淀和排水,然后采用较大的曝气流量进行曝气。研究发现:(1)外部基质在前30min被快速降解,其溶解性有机碳DOC基本被消耗到最低水平;(2)在中途排水后的饥饿状态下增加曝气量的反应器R2相对于曝气量一直不变且中途未排水的R1而言,颗粒变的大而疏松,即:在R2中颗粒尺寸>0.9mm占有93%,而颗粒密度均<1.016g/mL。(3)反应器R2在饥饿状态下增加曝气量可以使胞外多聚物(EPS)糖类被当作基质被消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密度分布 饥饿状态 饱食状态 有机负荷率 粒径分布 剪切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