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CO_(2)捕集中有机胺吸收剂的金属腐蚀研究进展 被引量:1
1
作者 赵兴雷 李璐蕊 +2 位作者 叶舣 孙伟 吕建辉 《低碳化学与化工》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34-41,共8页
通过溶剂法进行CO_(2)捕集具有技术成熟、成本低的优点,被广泛使用。有机胺作为常用的吸收剂,具有吸收速率快、吸收容量大等优点,但是由于有机胺与CO_(2)发生化学反应后,溶液具有腐蚀性,导致设备管线被腐蚀。综述了有机胺溶液的腐蚀机理... 通过溶剂法进行CO_(2)捕集具有技术成熟、成本低的优点,被广泛使用。有机胺作为常用的吸收剂,具有吸收速率快、吸收容量大等优点,但是由于有机胺与CO_(2)发生化学反应后,溶液具有腐蚀性,导致设备管线被腐蚀。综述了有机胺溶液的腐蚀机理,其中氢化胺离子、碳酸氢根离子以及水分子是主要的氧化剂,为腐蚀的发生提供条件。探讨了有机胺溶液的种类和浓度、CO_(2)负载量、温度、O_(2)含量以及降解产物等因素对溶液腐蚀性的影响,其中CO_(2)负载量和温度是影响溶液腐蚀性的主要因素。归纳了采用无机和有机类缓蚀剂、调节溶液pH值和使用不锈钢材料等缓蚀方法,针对胺溶液的有机类缓蚀剂更值得关注。提出了未来缓蚀技术的发展方向,需开发新型缓蚀剂并与耐腐蚀材料相结合,可为深入研究及解决有机胺溶液的腐蚀问题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_(2)捕集 有机胺吸收 腐蚀机理 缓蚀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石灰回转窑真实烟气条件下有机胺法CO_(2)捕集试验
2
作者 邱正秋 皇甫林 +2 位作者 杨强 段晓东 鄢攀邻 《低碳化学与化工》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62-68,共7页
为推动有机胺法CO_(2)捕集工艺在钢铁行业的应用,在石灰石回转窑炉真实烟气条件下开展了有机胺法CO_(2)捕集侧线试验,考察了有机胺溶液质量分数、烟气流量、溶液喷淋量、吸收温度、油浴温度和再生压力等关键参数对捕集系统CO_(2)捕集性... 为推动有机胺法CO_(2)捕集工艺在钢铁行业的应用,在石灰石回转窑炉真实烟气条件下开展了有机胺法CO_(2)捕集侧线试验,考察了有机胺溶液质量分数、烟气流量、溶液喷淋量、吸收温度、油浴温度和再生压力等关键参数对捕集系统CO_(2)捕集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最优试验条件(有机胺溶液质量分数为25.0%、烟气流量为20m^(3)/h、溶液喷淋量为70L/h、吸收温度为30℃、油浴温度为115℃以及再生压力为10kPa)下,捕集系统CO_(2)捕集率和解吸酸气量分别为94%和1.22m^(3)/h。在最优试验条件下进行的480h连续试验结果显示,捕集系统CO_(2)捕集率平均值为94%,解吸酸气量平均值为1.22m^(3)/h,CO_(2)捕集系统表现出良好的稳定性,证明有机胺法应用于石灰回转窑烟气CO_(2)捕集技术可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灰回转窑 烟气 CO_(2)捕集 有机胺吸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二氧化碳选择性吸收方法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
3
作者 付新 《化学与生物工程》 CAS 2012年第4期9-11,共3页
综述了二氧化碳选择性吸收方法的研究进展,包括物理吸收法、化学吸收法、膜吸收法,并分析了各种方法的优缺点。
关键词 二氧化碳 吸收 有机胺吸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适用于烟气CO_(2)捕集的相变吸收剂研究进展 被引量:21
4
作者 杨菲 刘苗苗 +5 位作者 陆诗建 刘玲 康国俊 闫新龙 朱佳媚 吴文华 《低碳化学与化工》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113-120,共8页
有机胺化学吸收法具有CO_(2)脱除率高、选择性好等优点,成为当前应用最为广泛的碳捕集技术。然而传统有机胺化学吸收法也存在再生能耗高、吸收性能不足等问题,因此再生能耗低、吸收性能良好的碳捕集技术的开发成为国内外研究关注的热点... 有机胺化学吸收法具有CO_(2)脱除率高、选择性好等优点,成为当前应用最为广泛的碳捕集技术。然而传统有机胺化学吸收法也存在再生能耗高、吸收性能不足等问题,因此再生能耗低、吸收性能良好的碳捕集技术的开发成为国内外研究关注的热点。相变吸收剂具有吸收CO_(2)后可相变分层的特性,相变吸收剂通过减少吸收液再生体积达到降低能耗的目的,成为新一代有机胺化学吸收体系研究的核心。介绍了传统相变吸收剂(液固相变吸收剂与液液相变吸收剂)和新型相变吸收剂(离子液体相变吸收剂与纳米流体相变吸收剂)的研究进展。通过对比分析发现,相较于单乙醇胺溶液,相变吸收剂体系的CO_(2)吸收容量和循环容量有较大提高,并且再生能耗更低。通过对研究进展的深入分析,指出了相变吸收剂未来的重点研究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烟气 CO_(2)捕集 有机化学吸收 相变吸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压缩式热泵的CO_(2)-MDEA/PZ碳捕集工艺优化 被引量:1
5
作者 俞苗 徐燕洁 +4 位作者 方梦祥 聂涛涛 王涛 吴海茜 曾伟强 《洁净煤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69-76,共8页
当前化学法CO_(2)捕集系统的高投资、高吸收液再生能耗和高运行费用成为限制其大规模应用的主要障碍。为了回收解吸塔塔顶蒸汽中的潜热与显热,促进解吸反应的进行,利用Aspen plus软件建立基于压缩式热泵技术的有机胺法捕集CO_(2)流程模... 当前化学法CO_(2)捕集系统的高投资、高吸收液再生能耗和高运行费用成为限制其大规模应用的主要障碍。为了回收解吸塔塔顶蒸汽中的潜热与显热,促进解吸反应的进行,利用Aspen plus软件建立基于压缩式热泵技术的有机胺法捕集CO_(2)流程模拟模型,主要探究了解吸塔塔底压力、进解吸塔富液温度、有机工质气化率以及工艺流程对CO_(2)再生过程的影响。结果表明:有机工质R123制热系数较R141b和R245fa高,其性能系数(COP)高达2.35,而排气温度较R141b和R245fa更低。压缩式热泵采用R123为循环工艺介质,热泵回收的热量用于加热贫富液换热器后的热富液以降低吸收液再生能耗。综合考虑解吸系统的再生能耗、工质循环量和解吸效果,通过12级位置注入15%的富液比合适。热泵回收余热工艺的投资回收期为0.82 a,具有较高的经济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_(2)捕集 MDEA-PZ吸收 有机胺吸收 Aspen Plus 压缩式热泵 再生能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