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64篇文章
< 1 2 9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有机肥等氮量替代化肥对半干旱区马铃薯农田土壤团聚体稳定性及其有机碳、全氮含量的影响
1
作者 张平良 付强 +1 位作者 刘晓伟 杨思存 《中国土壤与肥料》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29-35,共7页
通过3年定位试验,研究有机肥等氮量替代化肥对半干旱区马铃薯农田土壤团聚体稳定性及其有机碳、全氮含量的影响,探索该地区有机肥替代化肥的适宜比例及其效果,实现化肥减量增效。田间试验设置5个不同施肥处理:(1)100%化肥氮(CK);(2)25%... 通过3年定位试验,研究有机肥等氮量替代化肥对半干旱区马铃薯农田土壤团聚体稳定性及其有机碳、全氮含量的影响,探索该地区有机肥替代化肥的适宜比例及其效果,实现化肥减量增效。田间试验设置5个不同施肥处理:(1)100%化肥氮(CK);(2)25%有机肥氮+75%化肥氮(M25);(3)50%有机肥氮+50%化肥氮(M50);(4)75%有机肥氮+25%化肥氮(M75);(5)100%有机肥氮(M100)。研究结果表明:与CK相比,有机肥等氮量替代化肥模式有利于降低0~20 cm土层土壤<0.25 mm粒级微团聚体占比,提高>2 mm粒级大团聚体占比,显著增加了>0.25 mm土壤团聚体所占比重(R_(0.25))、团聚体平均质量直径(MWD)和几何平均直径(GMD),增加了水稳性团聚体有机碳和全氮含量,以M50处理效果最明显,较CK土壤水稳性团聚体有机碳、全氮含量分别显著增加7.32%~8.28%、18.2%~20.3%。综上所述,在西北黄土丘陵半干旱区黄绵土条件下,有机肥等氮量替代化肥有利于促进土壤微团聚体(<0.25 mm)向大团聚体转化,提高土壤团聚体的稳定性,促进有机碳(氮)在团聚体中富集,有利于增加土壤有机碳(氮)库,以有机肥等氮量替代50%化肥氮的模式效果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机肥等氮量替代化肥 马铃薯 土壤团聚体稳定性 有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有机肥等氮量替代化肥对玉米氮素吸收利用及土壤氮素淋失的影响 被引量:1
2
作者 马纪龙 姬丽 +6 位作者 马琨 谢铁娜 马建军 李虹 岳翔 苏明 贾彪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中英文)》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86-300,共15页
有机肥替代化肥是实现化肥减量增效与控制农田污染的一项重要措施。本文探究了玉米产量、氮素吸收利用效率和土壤氮素淋失对不同比例有机肥等氮替代化肥的响应,以期为宁夏引黄灌区玉米氮素高效利用及农业面源污染防控提供科学依据。于2... 有机肥替代化肥是实现化肥减量增效与控制农田污染的一项重要措施。本文探究了玉米产量、氮素吸收利用效率和土壤氮素淋失对不同比例有机肥等氮替代化肥的响应,以期为宁夏引黄灌区玉米氮素高效利用及农业面源污染防控提供科学依据。于2022—2023年在宁夏永宁国家气象站开展大田试验,采用完全随机区组试验设计,以当地常规施氮量(270 kg·hm^(-2))为基础,布设5个施肥处理,分别为100%化肥(T1)、2/3化肥+1/3有机肥(T2)、1/3化肥+2/3有机肥(T3)、100%有机肥(T4)和空白对照(CK),分析了玉米产量、氮素吸收量、氮素转运和利用效率及土壤氮素淋失量。结果表明:T2处理玉米产量和成熟期植株地上部吸氮量均最高,相较于CK和T1,玉米产量两年平均提高73.42%和3.67%,成熟期地上部吸氮量两年平均提高97.09%和9.98%。其次,T2处理玉米营养器官花前积累氮转运量、氮转运率、氮转运对籽粒贡献率及花后氮素同化量两年平均较CK分别显著提高171.18%、19.67%、36.89%和72.17%,较T1分别显著提高24.36%、6.74%、12.94%和3.55%,T2处理玉米氮素表观回收利用率、氮肥农学效率及氮肥偏生产力两年均值较T1处理分别显著提高22.58%、9.17%和3.67%,而各处理玉米氮素收获指数两年间无显著差异。此外,T2处理淋失液中总氮、硝态氮和铵态氮浓度均相对较低,两年玉米生长季内总氮、硝态氮和铵态氮淋失量和淋失系数均值较T1分别降低24.56%、25.29%、23.70%和37.95%、39.44%、26.83%。相关性分析表明,玉米氮素养分吸收、转运和利用等指标与产量呈正相关关系,而氮素淋失量和氮素收获指数与产量间相关性较低。回归分析结果显示,产量曲线最高点所对应的有机肥替代比例下,玉米存在较高的氮素吸收、转运和利用效率及较低的氮素淋失量。因此,宁夏引黄灌区玉米种植最佳有机肥替代量均值为98.64 kg·hm^(-2)(36.53%有机肥替代化肥),可提高玉米氮素高效利用,减少农业面源污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机肥 化肥 等氮量替代 玉米 素利用 素淋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有机肥等氮量替代化肥对水稻产量、土壤理化性状及细菌群落的影响 被引量:19
3
作者 马顺圣 毛伟 李文西 《江苏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4期90-94,共5页
研究不同有机肥氮等量替代化肥中氮对水稻产量及构成因素、土壤基本理化性状、土壤细菌群落特征的影响,为科学合理施肥提供理论依据。在江苏省仪征市肥料长期试验监测点进行试验,以当地习惯施肥为对照(M0),有机肥中氮等量替代10%(M10)、... 研究不同有机肥氮等量替代化肥中氮对水稻产量及构成因素、土壤基本理化性状、土壤细菌群落特征的影响,为科学合理施肥提供理论依据。在江苏省仪征市肥料长期试验监测点进行试验,以当地习惯施肥为对照(M0),有机肥中氮等量替代10%(M10)、20%(M20)、30%(M30)、40%(M40)、50%(M50)化学肥料(尿素)中的氮,有机肥作为基肥一次性施入土壤。水稻成熟期取样测定水稻产量及产量构成因素、土壤理化性质和细菌群落结构特征。与当地习惯施肥相比,有机肥不同等氮量替代化肥后能够有效提高水稻产量,提高水稻单位面积穗数和千粒质量,降低穗粒数;增加水稻成熟期的土壤中有机质、速效钾含量,使酸性土壤更趋向中性,降低土壤全磷、有效磷、铵态氮和硝态氮的含量;有机肥替代化肥后提高了土壤细菌的丰富度,土壤的变形菌门、放线菌门、拟杆菌门、硝化螺菌门的丰度有所提高,绿弯菌门与酸杆菌门均呈下降趋势。随着替代比例的提高,土壤中酸杆菌门的梭菌科和变形菌门黄杆菌科丰度先下降后上升,与作物产量变化趋势相反。与当地常规施肥相比,有机肥不同等氮量替代化肥后能够有效提高水稻产量,有机肥中氮替代10%和40%化肥中氮的增产效果较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有机等氮替代化肥 土壤理化性状 土壤细菌群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有机肥替代化肥氮对谷子氮素累积、产量及品质的影响 被引量:1
4
作者 王媛 许佳茵 +4 位作者 董二伟 王劲松 刘秋霞 黄晓磊 焦晓燕 《作物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49-160,共12页
有机肥部分替代化肥是一种实现化肥减量的可持续农业生产措施。本研究于2020和2021连续2年以“沁黄2号”为供试材料,设不施氮(CK)、常量化肥氮(NPK)、有机肥替代25%化肥氮(25%M)、有机肥替代50%化肥氮(50%M)、有机肥替代75%化肥氮(75%M... 有机肥部分替代化肥是一种实现化肥减量的可持续农业生产措施。本研究于2020和2021连续2年以“沁黄2号”为供试材料,设不施氮(CK)、常量化肥氮(NPK)、有机肥替代25%化肥氮(25%M)、有机肥替代50%化肥氮(50%M)、有机肥替代75%化肥氮(75%M)和有机肥替代100%化肥氮(100%M) 6个处理,研究不同替代率对谷子产量构成和氮素吸收的影响,并分析氮素吸收调控小米米色、糊化特性和类胡萝卜素组分的效应,明确谷子生产中有机肥最佳替代率。结果表明,2年中较低的有机肥替代化肥氮率显著提高了谷子植株氮素累积,但随着替代率的持续增加,植株氮素累积量呈降低趋势,最终影响谷子产量和小米品质。2020年, 25%M处理显著提高了谷子地上部氮素累积量,较NPK处理提高9.6%;2021年,25%M处理谷子地上部氮素累积量、生物量、穗粒数和产量达到最高,较NPK处理分别提高6.1%、12.0%、15.4%和12.0%。50%M处理显著影响了小米的米色、糊化特征和类胡萝卜素含量,与NPK相比,小米籽粒红绿值、橘色值、支链淀粉含量、总淀粉含量、小米糊化最终黏度、叶黄素含量、玉米黄质含量和黄色素含量的增幅分别可达6.0%、6.0%、7.4%、4.3%、7.8%、20.7%、17.4%和2.8%。但有机肥完全替代化肥降低了谷子地上部氮素吸收、地上部生物量、穗粒数及谷子产量,也抑制了小米叶黄素和玉米黄质含量的提升。2年均表现出谷子地上部氮吸收量与小米单粒重、直链淀粉含量和小米糊化回升值呈显著的负相关。且2021年谷子地上部氮吸收量还与小米总淀粉含量、蛋白质含量、小米粉糊化峰值黏度和小米黄色素含量呈显著的负相关,与小米糊化峰谷黏度呈显著的正相关。综上,施氮总量120 kg hm^(–2)下,有机肥替代25%~50%化肥氮能通过促进植株氮素的吸收,实现产量、米色、蒸煮特性及类胡萝卜素的协同提升,为谷子化肥减量和提质增效生产提供技术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谷子 有机肥替代化肥 素累积 米色 糊化特性 类胡萝卜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有机肥配合化肥减施对河西绿洲灌区春玉米产量、品质及水氮利用的影响
5
作者 孙惠东 曹红霞 +1 位作者 刘林桃 杜国腾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58-169,共12页
为探明河西绿洲灌区春玉米优质高效生产的化肥减施潜力,基于当地推荐施氮量(260 kg·hm^(-2)),以单施化肥为对照,探究有机肥替代30%化肥并配合5种化肥减施量对春玉米产量、籽粒品质及水氮利用的影响。结果表明:有机肥配合适量化肥... 为探明河西绿洲灌区春玉米优质高效生产的化肥减施潜力,基于当地推荐施氮量(260 kg·hm^(-2)),以单施化肥为对照,探究有机肥替代30%化肥并配合5种化肥减施量对春玉米产量、籽粒品质及水氮利用的影响。结果表明:有机肥配合适量化肥减施可以改善穗部性状,增加穗粒数的同时促进地上部生物量向籽粒分配,从而提高春玉米产量。有机肥替代30%化肥(78 kg·hm^(-2))配施211 kg·hm^(-2)化肥,即有机肥配合化肥减施18.85%可获得最高产量19 323 kg·hm^(-2);有机肥替代30%化肥(78 kg·hm^(-2))配施187 kg·hm^(-2)化肥,即有机肥配合化肥减施28.08%可获得最大收获指数60.46%。有机肥配合适量化肥减施可以增加春玉米淀粉、可溶性糖和还原性糖含量,且随着化肥减施比例增加,籽粒体内形成更多的粗脂肪。有机肥配合适量化肥减施可以增加春玉米地上部氮累积量,促进氮累积量向籽粒分配,提高水氮利用效率。有机肥替代30%化肥(78 kg·hm^(-2))配施193 kg·hm^(-2)化肥,即有机肥配合化肥减施25.77%可获得最大氮累积量242.79 kg·hm^(-2)。有机肥替代30%化肥(78 kg·hm^(-2))配施173 kg·hm^(-2)化肥,即有机肥配合化肥减施33.46%可获得最高氮肥利用率33.96%。有机肥配合适量化肥减施可以有效固定0~40 cm土层土壤硝态氮,降低其向深层渗漏的风险。基于主成分分析综合评价不同处理对春玉米产量、籽粒品质及水氮利用的影响,同时考虑经济效益,推荐有机肥替代30%化肥(78 kg·hm^(-2))配合化肥减施18.85%~33.46%(49~87 kg·hm^(-2))可作为河西绿洲灌区较低肥力砂壤土的有效提质增效技术并具有推广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春玉米 有机肥 化肥减施 籽粒品质 利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化肥减氮配施商品有机肥对玉米生育性状及产量的影响
6
作者 黄彦玮 《湖北植保》 2025年第4期33-35,45,共4页
化肥减氮配施商品有机肥是实现玉米绿色生产的重要途径。针对东北黑土区长期过量施肥导致的土壤退化问题,本研究在本溪市玉米推荐施肥配方的基础上,评价减氮配施有机肥对玉米生长及产量的影响。试验设置不施肥(CK)、推荐配方(CF)、化肥... 化肥减氮配施商品有机肥是实现玉米绿色生产的重要途径。针对东北黑土区长期过量施肥导致的土壤退化问题,本研究在本溪市玉米推荐施肥配方的基础上,评价减氮配施有机肥对玉米生长及产量的影响。试验设置不施肥(CK)、推荐配方(CF)、化肥减氮10%、15%、20%(T1、T2、T3)、化肥减氮10%、15%、20%+商品有机肥200 kg/667m^(2)(T4、T5、T6)共8个处理,测定玉米生育性状及产量指标。结果显示,较推荐配方(CF),单纯减氮处理的玉米株高、穗位、百粒重均有所降低,配施有机肥显著改善了玉米穗部性状,其中减氮10%配施有机肥处理(T4)效果最佳,产量最高,为813.88 kg/667m^(2),较推荐配方(CF)增产3.6%;同减氮水平未配施处理增产8.5%。综上,在适当的化肥减氮基础上配施商品有机肥有利于玉米穗长、穗粗、穗粒数等生育性状的生长以及产量的提升,推荐在配方施肥减氮10%的基础上,配施商品有机肥200 kg/667m^(2)。研究结果为推广玉米减肥提质增效施肥技术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生育性状 玉米产 化肥 商品有机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有机肥配施化肥对复垦耕地土壤团聚体构成及稻田产量的影响
7
作者 王一梓 宋文杰 +5 位作者 张欢 李天鹏 毛伟 杨洪建 赵海涛 居静 《中国土壤与肥料》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103-112,共10页
为促进农村宅基地复垦耕地土壤的快速培肥与水稻产量的协同提升,基于持续4年(2019—2022年)有机肥配施化肥定位试验,设置5个处理:不施氮(N)肥(T0)、100%化肥N(T1)、40%鸡粪肥N+60%化肥N(T2)、40%蚯蚓粪肥N+60%化肥N(T3)、40%菜籽饼肥N+... 为促进农村宅基地复垦耕地土壤的快速培肥与水稻产量的协同提升,基于持续4年(2019—2022年)有机肥配施化肥定位试验,设置5个处理:不施氮(N)肥(T0)、100%化肥N(T1)、40%鸡粪肥N+60%化肥N(T2)、40%蚯蚓粪肥N+60%化肥N(T3)、40%菜籽饼肥N+60%化肥N(T4),测定水稻产量、不同粒径团聚体的含量及其有机碳(OC)、全氮(TN)含量,并评估团聚体稳定性。结果表明:与T1处理相比,各有机肥配施化肥处理均提高了水稻产量,增幅为3.15%~9.93%。同时,各有机肥配施化肥处理还促进了土壤团聚体从微团聚体(<0.25 mm)向中团聚体(0.25~2 mm)转变。此外,这些处理还提高了全土及>2和0.25~2 mm粒径团聚体OC、TN含量,增幅分别为6.95%~24.68%及4.03%~58.28%和23.38%~57.14%(OC)、10.00%~31.85%及19.14%~78.95%和28.44%~71.25%(TN)。相关分析表明,0.25~2 mm粒径团聚体的比例以及>2和0.25~2 mm粒径团聚体OC和TN含量越高,土壤团聚体的稳定性越强。相关和冗余分析表明,>2和0.25~2 mm粒径团聚体的OC和TN与水稻产量之间的相关性更强,而<0.25 mm粒径团聚体的OC、TN与水稻产量相关性则相对较弱。综上所述,在农村宅基地复垦耕地土壤上,采用40%有机肥N+60%化肥N不仅有助于促进团粒结构的形成,还能提升水稻产量,在3种有机肥中,蚯蚓粪和菜籽饼肥的效果优于鸡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机肥配施化肥 农村宅基地复垦耕地土壤 土壤团聚体 土壤碳 水稻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畜禽有机肥与化肥配施条件下橘园土壤细菌群落分布与氮代谢的剖面分析 被引量:1
8
作者 童文彬 郑则华 +2 位作者 杨海峻 李荣会 叶正钱 《浙江农业科学》 2025年第3期760-768,共9页
为探讨畜禽有机肥与化肥配施条件下柑橘土壤剖面细菌群落分布与功能的变化,以衢州市某典型橘园为调研样点,分析了椪柑和兴津2个品种柑橘在不同剖面0~20 cm(≤20 cm)和>20~40 cm下的土壤理化性质,随后基于高通量测序技术评估了土壤细... 为探讨畜禽有机肥与化肥配施条件下柑橘土壤剖面细菌群落分布与功能的变化,以衢州市某典型橘园为调研样点,分析了椪柑和兴津2个品种柑橘在不同剖面0~20 cm(≤20 cm)和>20~40 cm下的土壤理化性质,随后基于高通量测序技术评估了土壤细菌群落变化。结果显示:0~20 cm土层土壤pH值显著低于>20~40 cm土层土壤(P<0.05),在总氮(TN)、总磷(TP)、微生物生物量碳(MBC)、微生物生物量氮(MBN)和微生物生物量磷(MBP)含量上显著高于>20~40 cm土层土壤(P<0.05)。细菌群落分析结果显示,0~20 cm土层的细菌多样性和丰度高于>20~40 cm土层,土壤中的最优势菌门为变形菌门(Pseudomonadota)、酸杆菌门(Acidobacteriota)、放线菌门(Actinomycetota)。此外,浅层土壤(0~20 cm)的氮代谢相关酶活性较高。相关性分析表明,酸杆菌属(Acidobacterium)、放线植物菌属(Actinophytocola)等优势菌属与TN、TP、MBC、MBN和MBP含量呈显著正相关(P<0.05),与pH值呈显著负相关(P<0.05)。总体而言,与常规施肥相比,畜禽有机肥与无机肥配施优化了0~20 cm土层的理化性质,提高了柑橘园0~20 cm土层的细菌多样性和功能活性,而对>20~40 cm土层土壤的影响较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畜禽有机肥 化肥 橘园 土壤细菌群落 微生物多样性 代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有机肥氮替代化肥氮对水稻产质量及土壤养分的影响 被引量:2
9
作者 曾鹏 胡东升 +3 位作者 罗熙哲 张浩东 黄梦娇 谢桂先 《湖南农业科学》 2024年第7期39-42,共4页
为了探讨有机肥氮替代化肥氮对水稻生长和土壤肥力的影响,设置不施肥(T1)、常规施肥(T2)、优化施肥(T3)、有机肥氮替代15%化肥氮(T4)、有机肥氮替代30%化肥氮(T5)、等氮条件下有机肥氮替代15%化肥氮(T6)及等氮条件下有机肥氮替代30%化肥... 为了探讨有机肥氮替代化肥氮对水稻生长和土壤肥力的影响,设置不施肥(T1)、常规施肥(T2)、优化施肥(T3)、有机肥氮替代15%化肥氮(T4)、有机肥氮替代30%化肥氮(T5)、等氮条件下有机肥氮替代15%化肥氮(T6)及等氮条件下有机肥氮替代30%化肥氮(T7)共7个处理进行田间试验,研究有机肥氮替代化肥氮对水稻产量、产量构成、氮素利用效率、稻米品质以及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结果表明:与T3处理相比,有机肥氮替代化肥氮处理均显著增加水稻产量,其中以T7处理效果最好;T5和T7处理的水稻有效穗数比T3处理分别显著增加了10.9%和13.3%;与T3处理相比,T7处理的水稻偏生产力和氮肥农学效率均得到了显著增加;与T1处理相比,施肥处理均显著提高了水稻的整精米率,增加幅度为1.29~2.87个百分点;相比T3处理,T7可以显著增加8.3%的水稻蛋白质含量;同时,与T3处理相比,T7处理会增加土壤碱解氮和有效磷含量。综上,等氮条件下有机肥氮替代30%化肥氮是一种合理的施肥模式,适合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机肥替代化肥 化肥 水稻 品质 土壤养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有机肥供氮与化肥供氮不同配比施肥对白菜产量的影响
10
作者 罗彩萍 《江西农业》 2024年第24期140-142,共3页
该研究通过对白菜进行有机肥供氮与化肥供氮不同配比的施肥试验,探索白菜适宜的有机肥供氮与化肥供氮施肥比例。试验设置7个处理,包括空白、有机肥供氮与化肥供氮的不同配比施肥处理、优化施肥处理(M_(0)N_(1))和常规施肥处理。结果表明... 该研究通过对白菜进行有机肥供氮与化肥供氮不同配比的施肥试验,探索白菜适宜的有机肥供氮与化肥供氮施肥比例。试验设置7个处理,包括空白、有机肥供氮与化肥供氮的不同配比施肥处理、优化施肥处理(M_(0)N_(1))和常规施肥处理。结果表明,优化施肥处理组(M_(0)N_(1))的白菜产量最高,达到3873.01 kg/亩,其次是1/3有机肥供氮处理(M_(1)N_(2)),产量为3150.93 kg/亩,空白处理产量最低。F检验结果显示,各处理间差异显著,尤其是M_(0)N_(1)与M_(1)N_(2)之间差异较大。该研究表明,化肥供氮对白菜产量影响显著,有机肥供氮的施用量应控制在总氮肥的1/3以下,以确保白菜生产的高产稳产。该研究为天柱县白菜种植中的有机肥供氮使用提供了依据,并对当地有机食品生产具有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菜 有机肥 化肥 比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有机肥氮替代50%化肥氮有效改善吉林省中部地区黑土团聚体性状 被引量:1
11
作者 王周 李强 +6 位作者 彭畅 姚颜莹 朱天润 焦云飞 张秀芝 高纪超 高洪军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2247-2257,共11页
【目的】有机肥替代化肥可以改善黑土团聚体稳定性和土壤结构。基于长期定位试验,研究等氮量下不同比例有机肥氮替代化肥氮的效果,为吉林省黑土区土壤高效培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位于吉林省公主岭市的8年田间定位试验包括不施肥(CK... 【目的】有机肥替代化肥可以改善黑土团聚体稳定性和土壤结构。基于长期定位试验,研究等氮量下不同比例有机肥氮替代化肥氮的效果,为吉林省黑土区土壤高效培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位于吉林省公主岭市的8年田间定位试验包括不施肥(CK)、单施化肥(M0)、25%有机肥氮替代化肥氮(M25)、50%有机肥氮替代化肥氮(M50)和100%有机肥氮替代化肥氮(M100)5个处理。在每个处理分别采集0—20和20—40 cm土层原状土样,采用干筛法和湿筛法,研究等氮量下有机肥替代化肥不同比例下土壤团聚体粒级分布特征、稳定性及碳氮含量、碳氮比。【结果】干筛条件下,相比CK处理,M0处理降低了0—20 cm土层大团聚体比例(R_(>0.25))和团聚体稳定性。相比M0处理,M25、M50和M100处理增加了2~10 mm粒级比例及R_(>0.25),降低了0.25~2和<0.25 mm粒级比例;增加了团聚体稳定性。在20—40 cm土层,各处理7~10 mm团聚体比例较0—20 cm土层降低了3.56%~9.92%,5~0.5 mm各粒级比例有所增加,而5~7和<0.5 mm团聚体的比例基本持平。与M0处理相比,M25和M50处理降低了R_(>0.25),M100处理有所提高。湿筛条件下,相比CK处理,M0处理0—20 cm土层R_(>0.25)增加了0.13%,平均重量直径(MWD)、几何平均直径(GMD)和分形维数(D)均有所降低,水稳性团聚体有机碳含量下降了3.4%,水稳性团聚体碳氮比(C/N)下降了21.29%。相比M0处理,M25、M50和M100处理R_(>0.25)没有显著差异,但C/N分别增加了6.85%、33.02%和34.97%;M25处理MWD和GMD有所降低,而M50和M100处理MWD和GMD有所提高;M25和M50处理团聚体有机碳含量分别增加了9.18%和16.08%,M100却降低了5.36%。所有施肥处理0—20 cm土层土壤水稳性团聚体有机碳和全氮含量明显高于20—40 cm土层,>2、1~2和0.5~1 mm团聚体有机碳和全氮含量最高,0.053~0.25 mm团聚体有机碳和全氮含量最低。20—40 cm土层,相比CK处理,M0处理R_(>0.25)下降约10个百分点,而0.053~0.25和<0.053 mm团聚体均增加约2个百分点。相比M0处理,3个有机替代处理R_(>0.25)增加8.29~13.25个百分点,而0.053~0.25和<0.053 mm团聚体分别降低1.26%~2.31和1.65%~2.34个百分点,3个有机替代处理间没有显著差异。相比M0处理,有机替代各处理团聚体稳定性均有不同程度的增加。0.25~0.5和0.053~0.25 mm两个粒级团聚体中有机碳含量随有机替代比例的增加而增加。【结论】长期以有机肥氮替代50%化肥氮可最有效改善0—40 cm土层土壤>0.25 mm团聚体的占比,提升大团聚体中有机碳与全氮的累积量,进而加速大团聚体形成与稳定,提升土壤固碳能力与肥力,是吉林黑土可持续利用及绿色农业发展的适宜有机肥施用比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机肥替代化肥 黑土 团聚体分布 团聚体稳定性 有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豫东南砂姜黑土冬小麦种植区有机肥和无机氮配施组合模式选择
12
作者 宋一凡 武紫君 +8 位作者 付凯霞 张荣 孙丽芳 张广乐 陈如雪 牟海萌 王壮壮 王鹏飞 王永华 《河南农业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38-48,共11页
【目的】探寻豫东南砂姜黑土冬小麦种植区适宜的有机肥和无机氮配施组合模式,为实现区域土壤资源可持续利用和冬小麦高产高效生产提供技术支撑。【方法】在2012—2021连续10 a不同施氮量定位试验基础上设置增施有机肥处理,研究分析不同... 【目的】探寻豫东南砂姜黑土冬小麦种植区适宜的有机肥和无机氮配施组合模式,为实现区域土壤资源可持续利用和冬小麦高产高效生产提供技术支撑。【方法】在2012—2021连续10 a不同施氮量定位试验基础上设置增施有机肥处理,研究分析不同施氮量下增施有机肥对0~20 cm原状土的土壤团聚体组成、土壤团聚体稳定性、土壤团聚体有机质和全氮含量的变化,以及其对冬小麦产量及其构成因素的影响。【结果】增施有机肥可优化0~20 cm土层土壤团聚体的组成,与不增施有机肥的长期单施氮肥处理相比,增施有机肥的施氮量配施处理>5 mm土壤团聚体含量平均提高了10.97%;增施有机肥的施氮量配施处理土壤团聚体平均质量直径(MWD)和几何平均直径(GMD)高于不增施有机肥的长期单施氮肥处理,分别增加了1.73%~7.83%和0.95%~6.00%;增施有机肥的施氮量配施处理较不增施有机肥的长期单施氮肥处理还可提高土壤团聚体碳氮含量,平均增幅分别为20.59%和2.82%;增施有机肥的施氮量配施处理可提高小麦产量,较不增施有机肥的长期单施氮肥处理2 a平均增产13.05%。【结论】施氮量范围为201.72~234.10 kg⋅hm^(-2)并增施有机肥时可实现理论最高产量,施氮量240 kg⋅hm^(-2)、有机肥5000 kg⋅hm^(-2)的配施组合模式有利于产量提升,增产效果最好,可实现土壤结构改良、团聚体稳定性提高、土壤培肥和产量提升的协同调控效应,可作为豫东南砂姜黑土区冬小麦高产高效种植的适宜施氮量与有机肥配施组合技术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冬小麦 增施有机肥 土壤团聚体 砂姜黑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有机肥部分替代化肥对土壤微生物生物量及矿质态氮含量的影响 被引量:22
13
作者 刘益仁 徐阳春 +1 位作者 李想 郁洁 《江西农业学报》 CAS 2009年第11期70-73,79,共5页
土壤矿质态氮是植物有效养分的重要来源,土壤微生物量碳(SMBC)、微生物量氮(SMBN)是土壤微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土壤矿质态氮含量及作物养分吸收具有重要影响。试验通过盆栽的方法研究了有机肥部分替代化肥对土壤微生物量碳... 土壤矿质态氮是植物有效养分的重要来源,土壤微生物量碳(SMBC)、微生物量氮(SMBN)是土壤微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土壤矿质态氮含量及作物养分吸收具有重要影响。试验通过盆栽的方法研究了有机肥部分替代化肥对土壤微生物量碳、微生物量氮及矿质态氮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施肥能提高土壤微生物量碳、微生物量氮和矿质态氮含量;小麦拔节至开花期,有机肥部分替代化肥处理的土壤微生物量碳、微生物量氮、矿质态氮含量明显高于化肥、纯有机肥和对照处理,其中以配施20%-30%有机肥的土壤微生物量碳、微生物量氮、矿质态氮含量最高;收获期纯有机肥处理的土壤微生物量碳、微生物量氮、矿质态氮含量略高于有机肥与化肥配施处理。可见有机肥部分替代化肥有利于提高小麦生育盛期土壤微生物量碳、微生物量氮和矿质态氮含量,更好地满足作物对养分的需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机肥 土壤微生物 土壤微生物 矿质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有机肥部分替代化肥对滴灌棉田氮素转化及不同形态氮含量的影响 被引量:15
14
作者 陶瑞 唐诚 +2 位作者 李锐 谭亮 褚贵新 《中国土壤与肥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50-56,共7页
在滴灌条件下,采用连续3年定位增施有机肥小区试验,研究了不同有机无机肥配比对滴灌棉田土壤铵态氮、硝态氮、微生物量氮、全氮以及土壤矿化和硝化特性的影响,旨在明确滴灌棉田增施有机肥条件下土壤氮素转化与各形态氮素特征。结果表明... 在滴灌条件下,采用连续3年定位增施有机肥小区试验,研究了不同有机无机肥配比对滴灌棉田土壤铵态氮、硝态氮、微生物量氮、全氮以及土壤矿化和硝化特性的影响,旨在明确滴灌棉田增施有机肥条件下土壤氮素转化与各形态氮素特征。结果表明,增施有机肥各处理均可显著增加土壤NH4^+-N和NO3^- -N含量(P〈0.05),且明显增加NH4^+-N占总氮(TN)比例。在各施肥处理中,以配施6000 kg·hm^-2生物有机肥处理(60%CF+BF2)的矿质氮含量最高;3年连续增施有机肥3000-6000 kg·hm^-2可明显增加滴灌棉田全氮和微生物量氮含量(P〈0.05),其中生物有机肥(CF+BF)对提高微生物量氮(MBN)/TN的效果显著,其土壤全氮分别比对照(CK)和单施化肥处理(CF)提高了24.7%-37.1%和13.3%-24.5%,微生物量氮分别增加53.8%-98.5%和32.2%-70.5%。有机无机肥配施可明显提高土壤硝化势和矿化能力。土壤增施3000-6000 kg·hm^-2有机肥对促进滴灌棉田氮素转化,调节不同形态氮素比例及提高氮素肥力有显著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滴灌棉田 增施有机肥 微生物 土壤硝化势 土壤矿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用量有机肥替代化肥对洱海流域氮磷养分流失和烟叶产质量的影响 被引量:9
15
作者 原政 欧阳铖人 +6 位作者 杨德海 杨志娟 彭仁 杨玉标 赵伟金 王洪云 赵正雄 《江西农业学报》 CAS 2022年第1期94-99,共6页
降低农田氮磷养分流失量、保障湖泊流域水质是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方向之一。以腐熟牛粪和有机液态肥为材料,采用田间原位实时收集和观测水样的方法,研究了当地常规化肥推荐(CK)、有机肥等氮替代(ENMF)、有机肥加氮10%(ANMF)和有机肥减... 降低农田氮磷养分流失量、保障湖泊流域水质是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方向之一。以腐熟牛粪和有机液态肥为材料,采用田间原位实时收集和观测水样的方法,研究了当地常规化肥推荐(CK)、有机肥等氮替代(ENMF)、有机肥加氮10%(ANMF)和有机肥减氮10%(RNMF)处理对烤烟烟叶产量、质量和氮磷养分流失的影响。结果表明:ENMF、ANMF和RNMF的径流水总量、渗漏水总量显著低于CK(P<0.05)。渗漏水中总氮、总磷、硝态氮和铵态氮总量表现为:CK>ANMF>ENMF>RNMF。与CK相比,ANMF、ENMF和RNMF的径流水总氮流失量分别减少了17.03%~17.63%、23.60%~23.80%、27.51%~33.79%;总磷流失量分别减少了13.63%~27.63%、24.54%~32.46%、25.76%~48.24%;渗漏水总氮流失量分别减少了21.71%~27.67%、25.69%~36.41%、29.17%~42.46%;总磷流失量分别减少了26.01%~37.50%、32.52%~46.19%、45.52%~47.82%。由此可知,烤烟生产中有机肥在等氮替代化肥基础上减少10%施用量在降低面源污染风险的同时,还能够保障洱海流域烟叶优质生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洱海流域 烤烟 有机肥替代化肥 磷养分流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前茬小麦有机肥替代化肥氮对后茬玉米抗倒伏性状的影响
16
作者 李静 李青松 +2 位作者 杨艳霞 王德新 韩燕来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9-14,共6页
以豫南砂姜黑土区冬小麦-夏玉米轮作体系下的玉米为研究对象,基于大田试验,采用小麦、玉米周年轮作模式,在前茬冬小麦季设置6个有机肥替代化肥氮处理,即T0(0)、T20(20%)、T40(40%)、T60(60%)、T80(80%)和T100(100%),玉米季各小区均正常... 以豫南砂姜黑土区冬小麦-夏玉米轮作体系下的玉米为研究对象,基于大田试验,采用小麦、玉米周年轮作模式,在前茬冬小麦季设置6个有机肥替代化肥氮处理,即T0(0)、T20(20%)、T40(40%)、T60(60%)、T80(80%)和T100(100%),玉米季各小区均正常施用化肥,在玉米吐丝期测定玉米抗倒伏相关表观性状、力学指标,在玉米拔节期、吐丝期、成熟期测定土壤可溶性氮含量,在玉米成熟期测定产量及其构成因素。结果表明:与T0相比,有机肥替代化肥氮处理的玉米吐丝期的株高、重心高度、穗位高度及穗位系数均无显著变化;第3、4、5节间直径、节间干物质质量、单位茎长干物质质量、压碎强度和抗倒指数增加;T60处理能显著提高玉米茎秆抗倒指数;在玉米拔节期、吐丝期、成熟期,有机肥替代不同比例化肥氮处理的土壤可溶性氮含量均有不同程度的增加,均以T60处理的含量最高;有机肥替代化肥氮处理的玉米产量、百粒质量均有所增加,T60处理的玉米产量增加了15.61%。可见,前茬有机肥替代化肥氮能够提高后茬玉米的抗倒伏性及产量,以有机肥替代60%化肥氮的效果最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 有机肥 抗倒伏性 化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整合分析土壤微生物量碳、氮含量对有机肥施用的响应特征
17
作者 莫艳芳 申云鑫 +7 位作者 贺彪 施竹凤 唐加菜 杨童雨 翟恒 韩天华 陈齐斌 杨佩文 《中国土壤与肥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89-101,共13页
土壤微生物量碳、氮含量是评价土壤肥力的重要指标。探究施用有机肥对土壤微生物量碳、氮含量的影响,旨在为生产中有机肥的科学施用提供指导。通过数据库共检索得高质量文献84篇,提取有效田间试验数据625组,以不施肥和单施无机肥为对照... 土壤微生物量碳、氮含量是评价土壤肥力的重要指标。探究施用有机肥对土壤微生物量碳、氮含量的影响,旨在为生产中有机肥的科学施用提供指导。通过数据库共检索得高质量文献84篇,提取有效田间试验数据625组,以不施肥和单施无机肥为对照,采用Meta分析有机肥施用下土壤微生物量碳、氮含量和作物产量变化及其影响因素。研究结果表明:施用有机肥对土壤微生物量碳、氮含量以及作物产量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P<0.05),分别增加41.14%[95%置信区间(CI):38.32%~44.04%]、46.46%(95%CI:43.02%~50.01%)和48.85%(95%CI:43.86%~45.03%)。与不施肥相比,施用有机肥可提高微生物量碳含量46.80%(95%CI:43.22%~50.46%),提高微生物量氮含量56.0%(95%CI:47.18%~65.37%),提高作物产量47.48%(95%CI:39.98%~55.36%);与单施化肥相比,有机肥施用下土壤微生物量碳含量可提高36.06%(95%CI:21.22%~52.71%),微生物量氮含量可提高40.80%(95%CI:30.42%~52.01%),作物产量可提高4.04%(95%CI:2.26%~5.46%);Meta分析结果表明,土壤微生物量碳、氮含量以及作物产量还受作物类型、氮肥施用量、有机肥施用方式、土壤初始pH、土壤类型以及气候条件的影响。进一步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微生物量碳含量与土壤初始pH和年均温度呈显著正相关(P<0.05);土壤微生物量氮含量与土壤初始pH和氮肥施用量呈显著正相关(P<0.05);土壤微生物量碳氮比与年均温度呈显著正相关(P<0.05);作物产量与土壤微生物量碳、氮含量和土壤初始pH呈显著正相关(P<0.05)。有机肥对土壤微生物量碳、氮含量及作物产量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建议结合作物类型、土壤条件和气候类型等因素,构建单施或配施有机肥的施肥技术,实现构建土壤健康微生态,最终实现肥料资源有效利用和提高土壤生产力的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生物 微生物 有机肥 土壤肥力 作物产 Meta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有机肥氮替代化肥氮比例对单季稻产量、土壤养分及氮素吸收的影响 被引量:5
18
作者 叶鑫 隋世江 +1 位作者 陈玥 张鑫 《辽宁农业科学》 2022年第6期24-28,共5页
在等氮量投入条件下,通过田间试验,探讨有机肥替代化肥氮比例对水稻产量、土壤养分和氮素吸收的影响。采用连续2年田间定位试验,设置不施氮处理(CK),单施化肥处理(F),有机肥替代20%化肥氮处理(M1)、替代40%化肥氮(M2)、替代60%化肥氮(M... 在等氮量投入条件下,通过田间试验,探讨有机肥替代化肥氮比例对水稻产量、土壤养分和氮素吸收的影响。采用连续2年田间定位试验,设置不施氮处理(CK),单施化肥处理(F),有机肥替代20%化肥氮处理(M1)、替代40%化肥氮(M2)、替代60%化肥氮(M3)5个处理。结果表明:有机肥替代化肥氮比例为20%~40%可维持水稻的增产稳产,比不施氮处理产量平均增加33.10%~40.36%,比单施化肥处理产量平均增加0.84%~6.34%;有利于水稻茎叶、籽粒的养分吸收,提高水稻氮素累积量;土壤有机质和氮磷钾的养分含量明显高于单施化肥处理。因此,对于北方单季稻区而言,有机肥氮占总氮量的20%~40%比例较为适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机肥替代化肥 水稻产 素累积 土壤养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有机肥氮替代部分化肥氮对小麦产量及氮肥利用率的影响 被引量:17
19
作者 阚建鸾 苏建平 +1 位作者 周志宏 李巧玲 《现代农业科技》 2018年第24期13-14,共2页
为明确如皋市中等肥力土壤有机肥部分替代化肥的适宜比例,为化肥减量使用提供依据,进行了有机肥氮替代部分化肥氮对小麦产量及氮肥利用率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以30%有机肥、70%化肥配施小麦产量和氮肥利用率最高,分别达到8 000 kg/hm^2... 为明确如皋市中等肥力土壤有机肥部分替代化肥的适宜比例,为化肥减量使用提供依据,进行了有机肥氮替代部分化肥氮对小麦产量及氮肥利用率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以30%有机肥、70%化肥配施小麦产量和氮肥利用率最高,分别达到8 000 kg/hm^2和47.3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有机肥 化肥 肥利用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有机肥等氮替代化肥对水稻产量及氮肥利用率的影响 被引量:5
20
作者 杨忠良 刘海英 +5 位作者 董文军 姜灏 武洪涛 于艳敏 张书利 徐振华 《黑龙江农业科学》 2020年第7期50-54,59,共6页
为明确建三江农场七星农场草甸白浆土有机肥等氮替代化肥氮的适宜比例,设置以单施化肥(M0)、有机肥等氮替代化肥的30%(M30)、50%(M50)、100%(M100)和不施氮肥(CK)为对照5个施肥处理,比较分析有机肥等氮替代化肥对水稻产量和氮肥利用率... 为明确建三江农场七星农场草甸白浆土有机肥等氮替代化肥氮的适宜比例,设置以单施化肥(M0)、有机肥等氮替代化肥的30%(M30)、50%(M50)、100%(M100)和不施氮肥(CK)为对照5个施肥处理,比较分析有机肥等氮替代化肥对水稻产量和氮肥利用率的影响。结果表明:随有机等氮部分替代化肥比例的增加,有机无机配施表现为不同生育期植株含氮量不断降低,常规化肥M0处理与M30处理间植株含氮量差异不显著,有机无机配施处理有效穗显著下降,穗粒数下降,而结实率和千粒重呈上升趋势,有机无机配施处理产量随之降低,与M0处理相比,M30处理产量提高7.87%,有机无机配施处理秸秆吸氮量、籽粒吸氮量和总吸氮量显著降低,有机无机配施处理氮肥吸收利用率和氮肥农学利用率显著降低,M30处理的氮肥吸收利用率比M0处理提高2.26%,氮肥农学利用率提高34.85%。因此,有机氮替代30%化肥氮提高了水稻产量,促进了水稻对氮素的吸收,提高氮素利用效率,30%为适宜的有机肥等氮替代化肥比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机肥等氮替代化肥 水稻 肥利用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9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