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8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有机肥与缓释肥配施对小麦产量及土壤碳储量和温室气体排放的影响
1
作者 徐昊 周吉鑫 +5 位作者 唐滢柯 李春燕 丁锦峰 朱敏 郭文善 朱新开 《麦类作物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662-671,共10页
为探寻最佳有机肥替代缓释肥比例,依照等施氮量原则,以扬麦34为供试材料,设置有机肥+缓释肥全部基施(M1)和有机肥基施+缓释肥基施60%+返青期追施40%(M2)两种施肥模式,以及4种配施类型[40%有机肥+60%缓释肥(4/6MN)、30%有机肥+70%缓释肥(... 为探寻最佳有机肥替代缓释肥比例,依照等施氮量原则,以扬麦34为供试材料,设置有机肥+缓释肥全部基施(M1)和有机肥基施+缓释肥基施60%+返青期追施40%(M2)两种施肥模式,以及4种配施类型[40%有机肥+60%缓释肥(4/6MN)、30%有机肥+70%缓释肥(3/7MN)、20%有机肥+80%缓释肥(2/8MN)、100%缓释肥(0/10N)],同时设置5∶1∶2∶2(基肥∶壮蘖肥∶拔节肥∶孕穗肥)施用常规尿素处理(CK)和有机肥100%基施处理(10/0M)处理,分析相同施氮水平下有机肥与缓释肥不同配施比例及氮肥运筹模式对小麦产量、土壤生化性质及温室气体排放强度的影响。结果表明,在不同施肥模式下小麦产量表现为M2>CK>M1>10/0M,以M2模式的3/7MN处理增产效果最好。在相同施肥模式下,随有机肥配施比例的提高,土壤有机质、总碳含量呈先增后减趋势,土壤全氮、硝态氮和铵态氮含量呈先减后增趋势,其中M2模式下3/7MN处理对土壤养分含量的提高效果显著。缓释肥二次施用条件下3/7MN处理的土壤蔗糖酶、脲酶活性、微生物碳氮含量均最高,2/8MN处理的土壤过氧化氢酶活性最高。不同施肥模式下土壤CO_(2)累积排放量表现为10/0M>M1>M2>CK,N_(2)O累积排放量表现为M1>CK>10/0M>M2。与CK相比,缓释肥二次施用能有效降低全球增温潜势,降幅为4.22%。小麦收获后土壤有机碳储量较播前增加9.88%~30.17%,其中缓释肥分施处理较缓释肥一次性基施处理对土壤固碳的影响更为显著。因此,在缓释肥二次施用模式基础上配施20%~30%有机肥,可提升土壤生化性能,促进土壤碳库存,减少温室气体排放,提高小麦籽粒产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有机肥与缓释肥配施比例 土壤养分 籽粒产量 CO_(2)、N_(2)O排放 增温潜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蝴蝶兰新品种汕农幸运女神化肥减量配施生物有机肥研究
2
作者 夏素素 韦小莲 +3 位作者 张锴滨 陈俊生 陈翠菊 张佳霞 《现代农业科技》 2025年第2期104-107,114,共5页
以汕头市农业科学研究所自育蝴蝶兰新品种汕农幸运女神为试材,研究在速溶性复合肥减施下配施海藻肥、黄腐酸钾肥2种有机肥模式对蝴蝶兰营养生长和开花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处理T_(5)(营养生长期黄腐酸钾肥→花多多20-20-20→黄腐酸钾... 以汕头市农业科学研究所自育蝴蝶兰新品种汕农幸运女神为试材,研究在速溶性复合肥减施下配施海藻肥、黄腐酸钾肥2种有机肥模式对蝴蝶兰营养生长和开花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处理T_(5)(营养生长期黄腐酸钾肥→花多多20-20-20→黄腐酸钾肥→花多多15-20-25循环施用,花芽萌发期黄腐酸钾肥→花多多10-30-20→黄腐酸钾肥→花多多20-20-20循环施用)农艺性状表现最优,花朵总数最多,花朵较大,双梗率和侧分枝率均为最高,始抽梗期、始现蕾期、始花期和盛花期均最短,生产中可选择该施肥模式;处理T_(3)(营养生长期海藻肥→海藻肥→花多多20-20-20→海藻肥→海藻肥→花多多15-20-25循环施用,花芽萌发期海藻肥→海藻肥→花多多10-30-20→海藻肥→海藻肥→花多多20-20-20循环施用)营养生长和开花性状表现较差。说明配施生物有机肥可以促进蝴蝶兰生长和开花,但要注意合理平衡复合肥和有机肥的施用量,以免影响蝴蝶兰的正常生长发育。生产中偏小规格的汕农幸运女神可以选择处理T5的施肥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蝴蝶兰 汕农幸运女神 有机肥模式 海藻 黄腐酸钾 开花性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控释与速效氮肥侧深配施比例对稻田氨挥发与温室气体排放的影响
3
作者 郭松 汪源 +7 位作者 王子君 韩磊 蒋格 赵灿 王维领 张洪程 霍中洋 杨凤萍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中英文)》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1046-1060,共15页
创新示范绿色控氨低碳减排的缓控释氮肥与速效氮肥侧深配施技术可为现代水稻安全高质生产提供新途径。本研究选用江苏省主推迟熟中粳稻‘南粳9108’和‘泰香粳1402’为材料,以树脂包膜尿素(控释氮肥)与普通尿素(速效氮素)为氮肥,在水稻... 创新示范绿色控氨低碳减排的缓控释氮肥与速效氮肥侧深配施技术可为现代水稻安全高质生产提供新途径。本研究选用江苏省主推迟熟中粳稻‘南粳9108’和‘泰香粳1402’为材料,以树脂包膜尿素(控释氮肥)与普通尿素(速效氮素)为氮肥,在水稻基蘖∶穗氮肥高产运筹比例(70%∶30%)条件下,分别设置侧深施基蘖氮肥的控释与速效氮肥配施比例(简称“控速比”)为10∶0 (D10∶0)、8∶2 (D8∶2)、6∶4 (D6∶4)、5∶5 (D5∶5)和4∶6 (D4∶6)5个处理,同时设置常规施氮处理(基蘖氮肥为速效氮肥撒施,FFT)与不施氮处理(0N),分析不同控速比处理的NH_(3)挥发、N_(2)O和CH_(4)排放规律和环境影响。结果表明:1)两水稻品种不同控速比处理的全生育期NH_(3)挥发累积损失量和排放强度随控释氮肥施用比例下降均呈先下降后上升趋势,并均以D5∶5处理显著低于其他处理,‘南粳9108’比FFT处理降低58.31%和61.59%,‘泰香粳1402’降低46.72%和49.24%;其次低的是D4∶6处理。2)两水稻品种不同控速比处理的全生育期N_(2)O累积排放量随控释氮肥施用比例下降均呈先下降后上升趋势,均以D5∶5处理最低,‘南粳9108’和‘泰香粳1402’分别比FFT处理降低40.03%和34.93%,且均显著低于其他处理;而全生育期CH_(4)累积排放量、全球增温潜势和温室气体排放强度均随控释氮肥施用比例下降呈上升趋势,两品种CH_(4)累积排放量均以D10∶0处理最低,‘南粳9108’的全球增温潜势和温室气体排放强度也均以D10∶0处理最低,而‘泰香粳1402’的全球增温潜势和温室气体排放强度均以D8∶2最低,但与D10∶0处理差异不显著,‘南粳9108’和‘泰香粳1402’的D10∶0处理比FFT处理分别降低38.93%、37.74%、39.53%和41.30%、40.04%、41.72%。综上控速比5∶5可适用于粳稻高产控氨生产,控速比10∶0则更有利于粳稻绿色低碳减排生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稻田 基蘖 侧深 控释氮 比例 氨挥发 温室气体排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有机无机肥配施对土壤肥力及作物养分吸收的影响
4
作者 谷峰 逄蕾 +1 位作者 郭际华 张庆 《江西农业》 2025年第7期72-74,共3页
有机无机肥配施作为一种新型的施肥方式,近年来受到了广泛的关注。随着农业的不断发展,如何提高土壤肥力、促进作物养分吸收以及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成为重要的研究课题。文章旨在探讨有机无机肥配施对土壤肥力及作物养分吸收的影响,为... 有机无机肥配施作为一种新型的施肥方式,近年来受到了广泛的关注。随着农业的不断发展,如何提高土壤肥力、促进作物养分吸收以及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成为重要的研究课题。文章旨在探讨有机无机肥配施对土壤肥力及作物养分吸收的影响,为农业可持续发展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机肥 无机 有机无机 土壤 作物养分吸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化肥减量配施有机肥对沙土地紫花苜蓿生产性能及肥料利用率的影响 被引量:1
5
作者 王建岭 王震 +2 位作者 张强 董朋博 张峰举 《现代农业研究》 2024年第10期57-63,共7页
针对沙土地紫花苜蓿生产中养分流失严重、肥料利用率低的问题,本研究采用单因素随机区组设计,在宁夏东部毛乌素沙土地设置不施肥(CK)、有机肥代替0%(F_(1))、15%(F_(2))、30%(F_(3))、45%(F_(4))、60%(F_(5))、100%(F_(6))常量化肥共7... 针对沙土地紫花苜蓿生产中养分流失严重、肥料利用率低的问题,本研究采用单因素随机区组设计,在宁夏东部毛乌素沙土地设置不施肥(CK)、有机肥代替0%(F_(1))、15%(F_(2))、30%(F_(3))、45%(F_(4))、60%(F_(5))、100%(F_(6))常量化肥共7个处理的田间试验,探讨了不同处理对紫花苜蓿(Medicago sativaL.)产量、品质及养分利用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单施化学化肥(F_(1))处理相比,30%化肥减量配施有机肥(F_(3))通过降低紫花苜蓿茎叶比(14.15%),提高干鲜比(4.48%)、粗蛋白含量(10.44%)和干草产量(4.15%),使氮(磷)肥料农学效率提高11.79%,同时提高肥料贡献率(7.38%)。结合主成分分析,30%化肥减量配施有机肥是实现沙土地紫花苜蓿品质提升和高效生产的施肥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紫花苜蓿 沙土地 减量 有机肥无机 养分利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有机肥与化肥不同比例配施下水稻土铵态氮释放特征 被引量:11
6
作者 张璐 文石林 +4 位作者 蔡泽江 刘立生 管建新 段淑辉 代快 《中国土壤与肥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15-22,共8页
采用淹水密闭培养-间歇淋洗法,研究了有机肥(猪粪和牛粪)与化肥(尿素)氮以不同比例配施后对水稻土铵态氮释放特征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单施100%尿素处理相比,培养到28 d,配施有机肥处理(除80%尿素氮配施20%牛粪氮、70%尿素氮配施30... 采用淹水密闭培养-间歇淋洗法,研究了有机肥(猪粪和牛粪)与化肥(尿素)氮以不同比例配施后对水稻土铵态氮释放特征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单施100%尿素处理相比,培养到28 d,配施有机肥处理(除80%尿素氮配施20%牛粪氮、70%尿素氮配施30%牛粪氮和50%尿素氮配施30%牛粪氮处理)显著降低土壤铵态氮的累积释放量,且随有机肥配施比例的增加降幅增大,降低幅度为5.78%~41.20%(P〈0.05);培养28~90 d,配施有机肥处理(50%尿素氮配施30%牛粪氮处理除外)的土壤铵态氮释放量显著提高;至培养90 d,50%尿素氮配施50%猪粪氮和80%尿素氮配施20%牛粪氮处理的土壤铵态氮累积释放量显著高于单施100%尿素处理,提高幅度分别为4.81%和9.32%(P〈0.05)。培养结束时,氮素减施20%(单施80%尿素氮、50%尿素氮配施30%猪粪氮和50%尿素氮配施30%牛粪氮)处理的土壤铵态氮累积释放量与单施100%尿素处理无显著差异。本研究表明,50%尿素氮配施30%猪粪氮既可以降低土壤铵态氮前期释放速率,又可以增加水稻土持续稳定的供氮能力,对减少氮肥损失维持作物生产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铵态氮释放 有机无机比例 氮素减 水稻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有机肥与无机肥配施对小麦产量及土壤质量的影响 被引量:6
7
作者 李玲 《安徽农学通报》 2024年第15期22-25,共4页
为深入探究有机肥与无机肥配施对小麦生长发育、产量形成以及土壤质量的综合效应,从而为当地小麦生产制订科学合理的施肥策略,在实现化肥减量的同时提高肥料利用效率。本试验设置了5种不同的处理方案:空白对照组(CK)、常规化肥单独施用... 为深入探究有机肥与无机肥配施对小麦生长发育、产量形成以及土壤质量的综合效应,从而为当地小麦生产制订科学合理的施肥策略,在实现化肥减量的同时提高肥料利用效率。本试验设置了5种不同的处理方案:空白对照组(CK)、常规化肥单独施用组、化肥用量减少20%并配合有机肥施用组、化肥用量减少40%并配合有机肥施用组,以及化肥用量减少60%并配合有机肥施用组,通过田间小区试验方法进行对比研究。结果表明,不同比例的有机肥与无机肥配施方式对小麦植株生长特性、最终产量表现及土壤性质均有一定影响。其中,当化肥用量减少20%并配施有机肥的处理条件下,小麦的产量达到较优水平(8910 kg/hm^(2))。相较于单一使用化肥的情况,有机肥与无机肥合理配施不仅能够明显促进小麦的生长与高产,还能有效地改善和优化土壤质量,体现出良好的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有机肥与无机 产量 土壤质量 减量 耕地保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有机肥与无机肥配施对大白菜产量的影响 被引量:1
8
作者 付风霞 《农业工程技术》 2024年第10期39-40,共2页
该试验以“春秋王”大白菜为试验材料,设计5个处理,了解部分有机肥代替化肥对大白菜产量、品质及种植经济效益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适量有机肥替代化肥可提升大白菜产量、经济效益及品质,有机肥替代20%化肥时种植效益较佳。
关键词 有机肥 无机 大白菜 产量 品质 种植效益 田间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等氮条件下不同有机无机肥配施对甘薯田土壤大型动物分布和群落的影响
9
作者 牛天新 马华升 +2 位作者 查燕 潘松青 黄雨晴 《湖北农业科学》 2024年第11期30-34,共5页
为了考察等氮条件下有机肥配施无机肥对甘薯田土壤大型动物分布和群落的影响,在甘薯生长过程中设置了猪粪有机肥、羊粪有机肥、菌渣有机肥和易腐垃圾有机肥4种有机肥与化肥配施处理,以单施化肥和不施肥为对照,各处理纯氮用量均为150.00 ... 为了考察等氮条件下有机肥配施无机肥对甘薯田土壤大型动物分布和群落的影响,在甘薯生长过程中设置了猪粪有机肥、羊粪有机肥、菌渣有机肥和易腐垃圾有机肥4种有机肥与化肥配施处理,以单施化肥和不施肥为对照,各处理纯氮用量均为150.00 kg/hm^(2),考察了不同施肥处理下土壤的含水率及pH的变化情况,并进行了土壤大型动物在土壤中的分布情况调查和多样性分析。在土壤中捕获到膜翅目(Hymenoptera)、弹尾目(Collembola)、蜘蛛目(Araneae)、双翅目(Diptera)、鞘翅目(Coleoptera)、半翅目(Hemiptera)、直翅目(Orthoptera)、鳞翅目(Lepidoptera)、隐翅目(Staphylinidae)、寡毛目(Oligochaeta)10个类群的大型动物。各不同肥料处理土壤大型动物中膜翅目为优势类群。在样地0~5 cm的表层土壤大型动物最多。土壤大型动物多样性分析结果表明,猪粪有机肥与化肥配施处理的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为2.138,在所有处理中最高,比不施肥对照高60.51%,比单施化肥对照高12.23%,其类群数与个体数也最高。4种有机肥多样性指数都比不施肥对照高,有机肥料的施用可提高生物多样性,有利于农业生态的可持续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等氮 有机肥 无机 甘薯田 土壤大型动物 分布 群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有机-无机肥不同配施比例对水稻氮素吸收利用率的影响 被引量:54
10
作者 刘红江 蒋华伟 +3 位作者 孙国峰 沈明星 陈留根 郑建初 《中国土壤与肥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61-66,共6页
在等氮量替代条件下,以武运粳29号为供试材料,设置不施氮肥(M0)作为空白对照,单施化肥(M1),以及25%有机肥(M2)、50%有机肥(M3)、75%有机肥(M4)、100%有机肥(M5)替代化肥6个处理,研究有机-无机肥不同配施比例对水稻氮素吸收利用率的影响... 在等氮量替代条件下,以武运粳29号为供试材料,设置不施氮肥(M0)作为空白对照,单施化肥(M1),以及25%有机肥(M2)、50%有机肥(M3)、75%有机肥(M4)、100%有机肥(M5)替代化肥6个处理,研究有机-无机肥不同配施比例对水稻氮素吸收利用率的影响。结果表明:(1)在水稻生育前期,化肥施用比例高的处理土壤速效氮含量高;到水稻生育后期,有机肥替代比例高的处理土壤速效氮含量高。(2)50%有机肥替代化肥水稻产量最高。(3)50%有机肥替代化肥能够显著提高水稻的氮素累积量。(4)100%有机肥替代化肥处理水稻氮素籽粒生产效率最低,单施化肥处理水稻氮素籽粒生产效率最高。(5)50%有机肥替代化肥,在保证水稻高产的同时,显著增加水稻氮素累积量,并使水稻氮肥农学利用率、氮肥吸收利用率、氮肥偏生产力均得到明显提高。说明提高水稻氮素吸收利用效率,在等氮量替代条件下,50%有机肥替代化肥是一种相对适宜的比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机-无机 比例 土壤速效氮 氮素累积量 利用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有机-无机肥不同配施比例对稻季CH_4和N_2O排放的影响 被引量:28
11
作者 刘红江 郭智 +4 位作者 张丽萍 朱兴连 孙国峰 陈留根 郑建初 《生态环境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808-814,共7页
2015年通过大田小区试验,以粳稻品种武运粳29号为供试材料,在等氮量有机肥替代化肥条件下,设置5个不同有机-无机肥配施比例处理,采用静态箱暗箱-气相色谱法,对水稻生长季稻田CH_4和N_2O排放通量进行观测,并运用全球增温潜势(global warm... 2015年通过大田小区试验,以粳稻品种武运粳29号为供试材料,在等氮量有机肥替代化肥条件下,设置5个不同有机-无机肥配施比例处理,采用静态箱暗箱-气相色谱法,对水稻生长季稻田CH_4和N_2O排放通量进行观测,并运用全球增温潜势(global warming potentials,GWP)对稻田CH_4和N_2O排放的温室效应进行测算。结果表明:(1)不同处理稻季CH_4排放的季节性变化趋势基本一致,但排放量大小差异显著,单施化肥(M1)、25%有机肥(M2)、50%有机肥(M3)、75%有机肥(M4)、100%有机肥(M5)替代化肥处理稻季CH_4累积排放量分别为203.37、242.06、255.04、288.06、334.46 kg·hm-2;不同处理稻季N_2O排放的季节性变化趋势也基本一致,但排放量大小差异显著,M1、M2、M3、M4、M5处理稻季N_2O累积排放量分别为3.96、3.43、3.27、2.97、2.60 kg·hm-2;(2)不同处理稻季排放CH_4和N_2O产生的增温潜势高低顺序为:M5>M4>M3>M2>M1,M5处理的增温潜势为9 136.8 kg·hm-2;(3)有机肥替代化肥与单施化肥比较,增加了太湖地区的稻田温室效应,但是,50%有机肥替代化肥的M3处理在获得较高水稻产量的同时,其单位产量的全球增温潜势在配施有机肥的各处理中表现为最低,是相对适宜的有机肥替代化肥的替代比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机-无机 比例 稻田 CH4 增温潜势 CH4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无机肥与有机肥配施对冬小麦旗叶光合性状和产量的影响 被引量:15
12
作者 谢迎新 王小明 +3 位作者 冯伟 朱云集 王晨阳 郭天财 《河南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117-120,125,共5页
以豫麦49-198为供试冬小麦品种,研究了大田无机肥与有机肥配施对旗叶光合性状及子粒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单施有机肥或无机肥与有机肥配施均能延缓旗叶后期光合速率下降,延长叶片功能期,有利于后期光合物质的积累与转运.与不施氮肥(对照... 以豫麦49-198为供试冬小麦品种,研究了大田无机肥与有机肥配施对旗叶光合性状及子粒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单施有机肥或无机肥与有机肥配施均能延缓旗叶后期光合速率下降,延长叶片功能期,有利于后期光合物质的积累与转运.与不施氮肥(对照)比较,单施有机肥或无机肥与有机肥配施均能提高豫麦49-198子粒产量,并以单施牛粪处理产量最高,差异达显著水平.通过分析各处理子粒产量构成因素发现,不同施肥处理产量的提高主要因该处理提高了产量三要素中的某些因子,如尿素与牛粪配施主要通过增加单穗粒数来实现产量提高.综合以上分析,单施有机肥或无机肥与有机肥配施均能提高旗叶后期光合速率和增加子粒产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冬小麦 无机有机肥 光合速率 产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有机肥无机肥配施对水稻产量及重金属含量的影响 被引量:11
13
作者 张文洁 许能祥 +1 位作者 丁成龙 顾洪如 《江苏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6期69-75,共7页
为高效合理地进行发酵床熟化垫料有机肥大田利用,在等氮量(225 kg/hm2)条件下,以有机肥不同比例替代化肥,研究其对水稻株高、稻草产量、稻米产量、地上部生物量、有效穗数、结实率、千粒质量、水稻不同部位及0~20 cm耕层土壤中铜、锌和... 为高效合理地进行发酵床熟化垫料有机肥大田利用,在等氮量(225 kg/hm2)条件下,以有机肥不同比例替代化肥,研究其对水稻株高、稻草产量、稻米产量、地上部生物量、有效穗数、结实率、千粒质量、水稻不同部位及0~20 cm耕层土壤中铜、锌和镉全量的影响。连续2年的定位试验结果表明,有机无机肥配施对水稻产量影响显著,其中25%有机肥配施处理显著提高水稻稻草产量和稻米产量及有效穗数、结实率、千粒质量等产量构成因子,50%有机肥配施处理与纯化肥处理产量差异不显著。土壤和水稻茎、叶、穗中的重金属铜、锌和镉含量均随着有机肥配施比例的增加表现为递增的趋势。水稻不同部位对不同重金属的富集能力不同,铜含量表现为稻米>茎>叶;锌表现为茎>稻米>叶;镉表现为茎>叶>稻米。水稻茎、叶和穗中的铜、锌和镉与土壤中的铜、锌和镉含量显著或极显著相关。综合分析水稻产量、水稻不同部位和土壤重金属含量,猪发酵床熟化垫料有机肥配施比例不超过50%施用效果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机肥 无机 比例 水稻 产量 重金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有机肥与无机肥配施及灌水对烤烟养分含量及产量、品质的影响 被引量:36
14
作者 汪耀富 孙德梅 +2 位作者 李群平 刘占卿 张世超 《河南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2003年第3期237-240,252,共5页
采用田间试验研究了有机肥与无机肥配施及灌水对旱区烤烟(NicotianatabacumL )养分含量和烟叶产量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随有机肥用量增大,烟株体内Mg,Mn,Cu,Zn含量显著增加,N,Fe,B含量明显降低.单施有机肥对烟叶产量影响不大,但会显著... 采用田间试验研究了有机肥与无机肥配施及灌水对旱区烤烟(NicotianatabacumL )养分含量和烟叶产量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随有机肥用量增大,烟株体内Mg,Mn,Cu,Zn含量显著增加,N,Fe,B含量明显降低.单施有机肥对烟叶产量影响不大,但会显著降低上等烟比例和总氮、烟碱含量,提高还原糖含量.灌水可以显著提高烤后烟叶Fe,Zn含量和烟叶产量、上等烟比例,以有机肥与无机肥质量比1∶1并结合灌水,烟叶的产量和质量性状较为理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机肥 无机 灌水 烤烟 养分含量 产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花生高产栽培有机肥与无机肥产量效应及优化配施研究 被引量:10
15
作者 王才斌 郑亚萍 +4 位作者 张礼凤 成波 孙秀山 陈殿绪 车书杰 《花生科技》 北大核心 2000年第1期22-24,共3页
采用二次饱和D—最优设计,建立了有机肥(普通农家圈肥)和无机肥(三料复合肥)与花生产量的数学模型。对模型进一步分析得:有机肥和无机肥均具有显著的增产作用,有机肥当茬增产效果小于无机肥,其最大增产值分别为727kg/hm2和1780kg/hm2;... 采用二次饱和D—最优设计,建立了有机肥(普通农家圈肥)和无机肥(三料复合肥)与花生产量的数学模型。对模型进一步分析得:有机肥和无机肥均具有显著的增产作用,有机肥当茬增产效果小于无机肥,其最大增产值分别为727kg/hm2和1780kg/hm2;有机肥和无机肥具有一定的互补性,一种肥料用量增加,另一种肥料用量可适当减少,但仅单施其中一种肥料,不能充分挖掘花生的增产潜力;本研究的最优组合为:有机肥86400kg/hm2,三料复合肥924kg/hm2,最高产量可达7960kg/hm2;产量在6750~7950kg/hm2范围内的优化措施组合为:有机肥40620~98880kg/hm2,三料复合肥520.8~1454.4kg/hm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花生 有机肥 无机 产量效应 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有机肥与硫肥平衡配施对烤烟生物学特性的影响 被引量:3
16
作者 邱志丹 沈少君 +2 位作者 施伟平 邱标仁 童旭华 《中国烟草科学》 CSCD 2008年第1期7-10,共4页
采用二因素五水平二次回归正交旋转组合设计,对9个有机肥与硫肥不同配施比例的处理进行研究。通过各项指标测定,对所设16个组合进行生物学评价。分析结果表明,有机肥中低水平、硫肥中水平的处理,烟叶质量较好。
关键词 烤烟 有机肥 平衡 生物学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长期秸秆还田下有机无机配施及微量元素和缓释肥的施用对双季稻产量和肥料利用率的影响 被引量:19
17
作者 李桂花 张雪凌 +1 位作者 周吉祥 张建峰 《中国土壤与肥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149-155,共7页
长期秸秆还田背景下,集成几种养分高效利用施肥模式,研究其对红壤水稻产量、吸氮量和土壤地力的影响,为红壤区养分持续高效利用和水稻增产提供依据。2013~2016年在江西省宜春市高安县渡埠农场布置田间定位试验,集成有机替代无机,添加微... 长期秸秆还田背景下,集成几种养分高效利用施肥模式,研究其对红壤水稻产量、吸氮量和土壤地力的影响,为红壤区养分持续高效利用和水稻增产提供依据。2013~2016年在江西省宜春市高安县渡埠农场布置田间定位试验,集成有机替代无机,添加微量元素Si、Zn、S,缓释肥替代化肥,减氮20%等养分高效利用施肥模式。研究不同施肥模式对产量与肥料利用率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常规只施尿素相比,8季有机替代,添加微量元素Si、Zn、S,缓释肥替代,都没有显著增加产量;有机肥处理地上部吸氮量相对更高(P<0.05);减氮20%降低产量,但没有达到显著水平,地上部吸氮量下降显著(P<0.05)。不同年份早、晚稻产量波动较大;早稻与晚稻相比,产量有高有低。早、晚稻的农学效率分别为20.6~24.8 kg/kg及14.5~18.4 kg/kg;早、晚稻的氮肥表观利用率分别为31.6%~40.0%及26.0%~35.4%。缓释肥表观利用率最高,但与化肥相比没有达到显著差异(P=0.07)。4年结束后,不同施肥处理耕层(0~20 cm)土壤有效磷和速效钾含量差异显著(P<0.05),土壤有机质、全氮、pH及微生物量碳氮都没有显著差异。长期秸秆还田红壤稻田,通过8季20%有机替代,添加Si、Zn、S微量元素及缓释肥施用等增产增效模式都没有显著增加双季稻产量、土壤有机质和全氮,说明长期秸秆还田对产量和地力影响很大,在此基础上增加有机肥具有增产趋势,但需更长时间达到显著水平;同时,秸秆加有机肥可以满足水稻对微量元素的需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季稻 产量 料利用率 微量元素Si、Zn、S 有机无机 缓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有机肥与无机肥配施对菜田土壤氮磷钾养分含量的影响 被引量:29
18
作者 张恩平 张淑红 +1 位作者 李天来 李华 《黑龙江农业科学》 2001年第2期5-8,共4页
有机肥能有效地提高土壤肥力 ,并可以有效地促进土壤有机质的增加和更新。有机肥与化肥配施对土壤全氮、全磷、碱解氮、有效磷、有效钾含量等肥力指标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 ,培肥效果好。
关键词 有机肥 无机 土壤 菜田土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江苏沿海夹砂土水稻有机肥与化肥配施最佳比例研究 被引量:1
19
作者 刘爱云 高建国 +4 位作者 张居翠 赵丹 魏景辉 缪桂红 陈月坤 《现代农业科技》 2018年第23期27-28,31,共3页
通过田间试验,研究了在等氮条件下,不同比例有机肥氮替代化肥氮对水稻氮素吸收、茎蘖动态、产量和氮肥利用率的影响。结果表明,100%有机肥氮替代化肥氮处理水稻产量较无氮区增加,却显著低于100%化肥和其他有机肥部分替代化肥处理;以20%... 通过田间试验,研究了在等氮条件下,不同比例有机肥氮替代化肥氮对水稻氮素吸收、茎蘖动态、产量和氮肥利用率的影响。结果表明,100%有机肥氮替代化肥氮处理水稻产量较无氮区增加,却显著低于100%化肥和其他有机肥部分替代化肥处理;以20%有机肥+80%化肥处理产量最高,氮肥利用率也高于其他各处理,为44.0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有机肥 比例 氮素效率 夹砂土 江苏沿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有机无机肥配施比例对大棚番茄产量及品质的影响 被引量:7
20
作者 吴彤东 沈明星 +2 位作者 陆长婴 刘风军 王海候 《上海农业科技》 2006年第2期86-87,共2页
关键词 大棚番茄 品质变劣 有机无机 比例 产量 连作障碍 无公害农产品 比例 最佳用量 有机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