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3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西藏原始暗针叶林凋落物有机碳释放特征与土壤有机碳库关系研究
被引量:
14
1
作者
段斐
方江平
周晨霓
《水土保持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349-355,共7页
结合野外凋落物分解袋法和室内分析试验,对藏东南2种典型暗针叶林—急尖长苞冷杉(Abies georgei var.Smithii)和林芝云杉(Picea likiangensis var.linzhiensis)凋落物的分解和有机碳释放特征进行研究,分析了2种亚高山暗针叶林凋落物有...
结合野外凋落物分解袋法和室内分析试验,对藏东南2种典型暗针叶林—急尖长苞冷杉(Abies georgei var.Smithii)和林芝云杉(Picea likiangensis var.linzhiensis)凋落物的分解和有机碳释放特征进行研究,分析了2种亚高山暗针叶林凋落物有机碳释放速率与土壤有机碳及其组分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藏东南2种原始暗针叶林凋落物分解均呈现出雨季分解快(4—9月)、旱季分解慢(10—翌年3月),前期分解快(3—9月)、后期分解慢(10—翌年2月)的特征,且冷杉(PLLF)分解速率大于云杉(AGSF),Olson指数衰减模型能够较好地模拟2种暗针叶林凋落物的分解,冷杉(PLLF)和云杉(AGSF)凋落物半分解时间为2.11,2.52年;分解95%时间为8.96,10.84年;2种暗针叶林凋落物中有机碳含量表现出先上升后下降,再平稳降低的趋势,而2种暗针叶林凋落物中有机碳释放速率表现出先短暂富集再释放的模式;2种暗针叶林土壤总有机碳(TOC)及其活性组分(MBC、POC、LOC)含量都具有明显的表聚性(p<0.01),且同一土壤层次内TOC、MBC、POC、LOC互相之间均呈极显著正相关关系(p<0.01);2种暗针叶林凋落物分解进程中有机碳的释放速率与表层土(0—10 cm)中TOC、MBC、POC、LOC含量、10—20 cm土层中的TOC、MBC含量以及20—40 cm土层中MBC含量之间呈现显著的正相关(p<0.0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凋落物分解
有机碳释放
土壤
有机
碳
西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固体缓释碳源强化废水脱氮研究进展
2
作者
徐湖淳
杨辉
+5 位作者
于婷
张珺博
陈忠泰
王思亚
孙羽馨
徐光景
《工业水处理》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20-30,共11页
在废水生物脱氮过程中,碳源匮乏常常成为限制氮去除效率的关键因素。这一问题若不被妥善解决,会造成出水中总氮含量超出法定排放限值,从而对环境造成不利影响。为应对这一挑战,研究者们开始探索和利用新型固体缓释碳源作为一种有潜力的...
在废水生物脱氮过程中,碳源匮乏常常成为限制氮去除效率的关键因素。这一问题若不被妥善解决,会造成出水中总氮含量超出法定排放限值,从而对环境造成不利影响。为应对这一挑战,研究者们开始探索和利用新型固体缓释碳源作为一种有潜力的替代传统溶解性碳源的方案。固体缓释碳源相较于传统碳源,在氮去除过程中表现出更优的碳供应特性,有助于提升硝酸盐的去除效率。旨在综述不同类型的固体缓释碳源,探讨它们的特性和在脱氮过程中的表现,以及它们在实际应用中可能面临的挑战,如释放速率的控制、环境适应性、成本效益分析以及稳定性影响因素等。通过克服这些障碍,推进废水处理技术的可持续发展,强化资源的循环利用,这不仅有助于保护环境,也符合我国推动绿色发展、建设生态文明的总体战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硝酸盐
碳
源缺乏
脱氮
有机碳释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黔中喀斯特区不同光合功能群树种凋落叶分解特性研究
被引量:
3
3
作者
汪舒雅
喻理飞
黄宗胜
《西部林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139-142,共4页
通过2013年在黔中喀斯特区采用网袋法进行植物凋落叶的分解实验,比较不同光合功能群树种凋落叶的残留率、分解速率、有机碳释放速率的差异。结果表明,研究区广光耐荫功能群树种( I)、窄光耐荫功能群树种( II)、广光喜光功能群树种...
通过2013年在黔中喀斯特区采用网袋法进行植物凋落叶的分解实验,比较不同光合功能群树种凋落叶的残留率、分解速率、有机碳释放速率的差异。结果表明,研究区广光耐荫功能群树种( I)、窄光耐荫功能群树种( II)、广光喜光功能群树种( III)、窄光喜光功能群树种( IV)4种功能群树种凋落物在1年的分解过程中,残留率变化趋势分第1-4月、第5-9月、第10-12月3阶段,呈快-慢-快的规律;各光合功能群树种凋落叶分解速率为III>IV>I>II。有机碳释放速率为IV>II>III>I。凋落叶分解过程残留率与其有机碳释放速率均呈极显著负相关关系。喜光树种比耐荫树种凋落叶更易分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残留率
分解速率
有机碳释放
速率
光合功能群树种
喀斯特森林
黔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西藏原始暗针叶林凋落物有机碳释放特征与土壤有机碳库关系研究
被引量:
14
1
作者
段斐
方江平
周晨霓
机构
西藏农牧学院高原生态研究所
西藏高原森林生态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西藏自治区生态安全联合重点实验室
出处
《水土保持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349-355,共7页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31960256)
西藏自治区重大科技专项(XZ201901-GA-08)
西藏自治区自然科学基金项目(XZ 2019 ZR G-70)。
文摘
结合野外凋落物分解袋法和室内分析试验,对藏东南2种典型暗针叶林—急尖长苞冷杉(Abies georgei var.Smithii)和林芝云杉(Picea likiangensis var.linzhiensis)凋落物的分解和有机碳释放特征进行研究,分析了2种亚高山暗针叶林凋落物有机碳释放速率与土壤有机碳及其组分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藏东南2种原始暗针叶林凋落物分解均呈现出雨季分解快(4—9月)、旱季分解慢(10—翌年3月),前期分解快(3—9月)、后期分解慢(10—翌年2月)的特征,且冷杉(PLLF)分解速率大于云杉(AGSF),Olson指数衰减模型能够较好地模拟2种暗针叶林凋落物的分解,冷杉(PLLF)和云杉(AGSF)凋落物半分解时间为2.11,2.52年;分解95%时间为8.96,10.84年;2种暗针叶林凋落物中有机碳含量表现出先上升后下降,再平稳降低的趋势,而2种暗针叶林凋落物中有机碳释放速率表现出先短暂富集再释放的模式;2种暗针叶林土壤总有机碳(TOC)及其活性组分(MBC、POC、LOC)含量都具有明显的表聚性(p<0.01),且同一土壤层次内TOC、MBC、POC、LOC互相之间均呈极显著正相关关系(p<0.01);2种暗针叶林凋落物分解进程中有机碳的释放速率与表层土(0—10 cm)中TOC、MBC、POC、LOC含量、10—20 cm土层中的TOC、MBC含量以及20—40 cm土层中MBC含量之间呈现显著的正相关(p<0.05)。
关键词
凋落物分解
有机碳释放
土壤
有机
碳
西藏
Keywords
litter decomposition
organic carbon release
soil organic carbon
Tibet
分类号
Q14 [生物学—生态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固体缓释碳源强化废水脱氮研究进展
2
作者
徐湖淳
杨辉
于婷
张珺博
陈忠泰
王思亚
孙羽馨
徐光景
机构
辽宁省近岸海洋环境科学与技术重点实验室
大连海洋大学海洋科技与环境学院
出处
《工业水处理》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20-30,共11页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项目(31800104)。
文摘
在废水生物脱氮过程中,碳源匮乏常常成为限制氮去除效率的关键因素。这一问题若不被妥善解决,会造成出水中总氮含量超出法定排放限值,从而对环境造成不利影响。为应对这一挑战,研究者们开始探索和利用新型固体缓释碳源作为一种有潜力的替代传统溶解性碳源的方案。固体缓释碳源相较于传统碳源,在氮去除过程中表现出更优的碳供应特性,有助于提升硝酸盐的去除效率。旨在综述不同类型的固体缓释碳源,探讨它们的特性和在脱氮过程中的表现,以及它们在实际应用中可能面临的挑战,如释放速率的控制、环境适应性、成本效益分析以及稳定性影响因素等。通过克服这些障碍,推进废水处理技术的可持续发展,强化资源的循环利用,这不仅有助于保护环境,也符合我国推动绿色发展、建设生态文明的总体战略。
关键词
硝酸盐
碳
源缺乏
脱氮
有机碳释放
Keywords
nitrate
insufficient carbon source
denitrification
organic carbon release
分类号
X703 [环境科学与工程—环境工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黔中喀斯特区不同光合功能群树种凋落叶分解特性研究
被引量:
3
3
作者
汪舒雅
喻理飞
黄宗胜
机构
贵州大学林学院
出处
《西部林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139-142,共4页
基金
国家"十二五"农村领域国家科技计划课题"森林可持续经营关键技术研究与示范(2012BAD22B00)"
中央财政林业科技推广示范跨区域重点推广示范项目"喀斯特石漠化区植被建植与退化植被恢复技术推广
+2 种基金
试验与示范([2009]KT066号)"
贵州省社会发展攻关项目(黔科合SY字(2012)3012)
贵大引进人才项目"贵大人基合字(2013)02号"资助
文摘
通过2013年在黔中喀斯特区采用网袋法进行植物凋落叶的分解实验,比较不同光合功能群树种凋落叶的残留率、分解速率、有机碳释放速率的差异。结果表明,研究区广光耐荫功能群树种( I)、窄光耐荫功能群树种( II)、广光喜光功能群树种( III)、窄光喜光功能群树种( IV)4种功能群树种凋落物在1年的分解过程中,残留率变化趋势分第1-4月、第5-9月、第10-12月3阶段,呈快-慢-快的规律;各光合功能群树种凋落叶分解速率为III>IV>I>II。有机碳释放速率为IV>II>III>I。凋落叶分解过程残留率与其有机碳释放速率均呈极显著负相关关系。喜光树种比耐荫树种凋落叶更易分解。
关键词
残留率
分解速率
有机碳释放
速率
光合功能群树种
喀斯特森林
黔中
Keywords
residual rate
decomposition rate
organic carbon release rate
photosynthetic functional plant groups
Karst forest
Central Guizhou
分类号
S718.55 [农业科学—林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西藏原始暗针叶林凋落物有机碳释放特征与土壤有机碳库关系研究
段斐
方江平
周晨霓
《水土保持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0
14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固体缓释碳源强化废水脱氮研究进展
徐湖淳
杨辉
于婷
张珺博
陈忠泰
王思亚
孙羽馨
徐光景
《工业水处理》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3
黔中喀斯特区不同光合功能群树种凋落叶分解特性研究
汪舒雅
喻理飞
黄宗胜
《西部林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14
3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