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国大气气溶胶中有机碳和元素碳的污染特征综述 被引量:7
1
作者 吴丹 左芬 +5 位作者 夏俊荣 魏莉 刘刚 李凤英 杨孟 曹双 《环境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S1期23-32,共10页
文章对中国大气气溶胶中有机碳和元素碳的研究进行了综述,包括有机碳和元素碳的实验室分析方法和来源解析方法;中国含碳气溶胶的排放源,主要为燃煤、机动车尾气和生物质燃烧;气溶胶中有机碳和元素碳的时空分布特征;物理和化学特性;秸秆... 文章对中国大气气溶胶中有机碳和元素碳的研究进行了综述,包括有机碳和元素碳的实验室分析方法和来源解析方法;中国含碳气溶胶的排放源,主要为燃煤、机动车尾气和生物质燃烧;气溶胶中有机碳和元素碳的时空分布特征;物理和化学特性;秸秆焚烧和灰霾等特殊污染过程对其浓度的影响以及有机碳和元素碳对人体健康的危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机碳和元素碳 排放源 时空分布 理化特征 健康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太原市冬季PM_(2.5)中含碳组分特征及水溶性有机碳吸光特性分析
2
作者 刘凤娴 郭子雍 +4 位作者 孙伟 彭宵璁 牟玲 王建成 毕新慧 《环境化学》 2025年第7期2592-2604,共13页
碳质气溶胶是PM_(2.5)的重要组成成分,对空气质量、气候变化和人类健康均有重要影响.作为典型的能源重工业城市,太原市冬季PM_(2.5)污染问题较为突出,但目前针对其含碳组分,尤其是水溶性有机碳(WSOC)吸光特性的研究较为有限.分析太原市... 碳质气溶胶是PM_(2.5)的重要组成成分,对空气质量、气候变化和人类健康均有重要影响.作为典型的能源重工业城市,太原市冬季PM_(2.5)污染问题较为突出,但目前针对其含碳组分,尤其是水溶性有机碳(WSOC)吸光特性的研究较为有限.分析太原市冬季PM_(2.5)样品中的有机碳(OC)、元素碳(EC)和WSOC的浓度特征,并探讨WSOC的吸光特性.研究结果显示,OC、EC和总碳气溶胶(TCA)平均质量浓度分别为(18.4±6.81)、(4.50±1.33)和(33.9±12.0)μg·m^(−3),二次有机碳(SOC)平均质量浓度为(9.38±4.99)μg·m^(−3),占OC含量的(49%±13%).与前几年冬季相比,太原市碳质气溶胶浓度有明显下降趋势,但SOC对OC的贡献有所增加,表明太原市二次污染不容忽视.从不同污染等级来看,随着污染加剧,OC和SOC质量浓度及其在PM_(2.5)中占比都显著升高.重污染阶段SOC占比是轻污染阶段的1.7倍,而EC占比因SOC生成激增从3.34%降至2.92%,表明SOC生成是碳质气溶胶演变的主导机制.WSOC的平均质量浓度为(6.27±2.89)μg·m^(−3),处于国内城市中等水平.WSOC在365 nm处吸光系数(Abs_(365))、质量吸收效率(MAE365)和波长依赖指数(AAE)平均值分别为(13.8±5.90)Mm^(−1)、(2.22±0.15)m^(2)·g^(−1)和(5.51±0.10),其光吸收能力高于国内大部分城市.三维荧光分析表明WSOC的光吸收可能由类腐殖质类物质、类氨基酸和类蛋白质类物质贡献.研究结果为太原市大气污染防控及区域气溶胶气候效应评估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M_(2.5) 有机碳和元素碳 水溶性有机 吸光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成都市中心城区大气PM_1的污染特征及来源解析 被引量:21
3
作者 林瑜 叶芝祥 +2 位作者 杨怀金 张菊 朱羽蒙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9期3220-3226,共7页
为了解成都市中心城区大气中PM_1污染特征,分别于2015年各季节典型月对中心城区大气PM_1进行膜样品采集,并分析其中的化学组分.结果表明,2015年中心城区PM_1的年均质量浓度为51.97μg/m^3.水溶性离子总量(TWSI)占总PM_1质量浓度的44.56%... 为了解成都市中心城区大气中PM_1污染特征,分别于2015年各季节典型月对中心城区大气PM_1进行膜样品采集,并分析其中的化学组分.结果表明,2015年中心城区PM_1的年均质量浓度为51.97μg/m^3.水溶性离子总量(TWSI)占总PM_1质量浓度的44.56%,是PM_1的主要成分.NO_3^-/SO_4^(2-)年均值为0.66(<1),表明中心城区固定源污染大于移动源的污染.PM_1的硫氧化率(SOR)(0.34)远远大于氮氧化率(NOR)(0.07),说明成都市硫的转化比氮的转化要快很多.有机碳(OC)/元素碳(EC)的相关性分析显示夏季相关性最弱(R^2=0.66),其他各季相关性较好(R^2=0.89),说明夏季OC、EC来源差异较大,其他各季来源相同.源解析结果显示PM_1主要来源有6类:二次硝酸盐、二次硫酸盐、机动车尾气及生物质燃烧源、燃煤尘、扬尘源以及冶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成都 PM1 有机碳和元素碳 水溶性无机离子 无机元素 来源解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