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3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中国大气气溶胶中有机碳和元素碳的污染特征综述
被引量:
7
1
作者
吴丹
左芬
+5 位作者
夏俊荣
魏莉
刘刚
李凤英
杨孟
曹双
《环境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S1期23-32,共10页
文章对中国大气气溶胶中有机碳和元素碳的研究进行了综述,包括有机碳和元素碳的实验室分析方法和来源解析方法;中国含碳气溶胶的排放源,主要为燃煤、机动车尾气和生物质燃烧;气溶胶中有机碳和元素碳的时空分布特征;物理和化学特性;秸秆...
文章对中国大气气溶胶中有机碳和元素碳的研究进行了综述,包括有机碳和元素碳的实验室分析方法和来源解析方法;中国含碳气溶胶的排放源,主要为燃煤、机动车尾气和生物质燃烧;气溶胶中有机碳和元素碳的时空分布特征;物理和化学特性;秸秆焚烧和灰霾等特殊污染过程对其浓度的影响以及有机碳和元素碳对人体健康的危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机碳和元素碳
排放源
时空分布
理化特征
健康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太原市冬季PM_(2.5)中含碳组分特征及水溶性有机碳吸光特性分析
2
作者
刘凤娴
郭子雍
+4 位作者
孙伟
彭宵璁
牟玲
王建成
毕新慧
《环境化学》
2025年第7期2592-2604,共13页
碳质气溶胶是PM_(2.5)的重要组成成分,对空气质量、气候变化和人类健康均有重要影响.作为典型的能源重工业城市,太原市冬季PM_(2.5)污染问题较为突出,但目前针对其含碳组分,尤其是水溶性有机碳(WSOC)吸光特性的研究较为有限.分析太原市...
碳质气溶胶是PM_(2.5)的重要组成成分,对空气质量、气候变化和人类健康均有重要影响.作为典型的能源重工业城市,太原市冬季PM_(2.5)污染问题较为突出,但目前针对其含碳组分,尤其是水溶性有机碳(WSOC)吸光特性的研究较为有限.分析太原市冬季PM_(2.5)样品中的有机碳(OC)、元素碳(EC)和WSOC的浓度特征,并探讨WSOC的吸光特性.研究结果显示,OC、EC和总碳气溶胶(TCA)平均质量浓度分别为(18.4±6.81)、(4.50±1.33)和(33.9±12.0)μg·m^(−3),二次有机碳(SOC)平均质量浓度为(9.38±4.99)μg·m^(−3),占OC含量的(49%±13%).与前几年冬季相比,太原市碳质气溶胶浓度有明显下降趋势,但SOC对OC的贡献有所增加,表明太原市二次污染不容忽视.从不同污染等级来看,随着污染加剧,OC和SOC质量浓度及其在PM_(2.5)中占比都显著升高.重污染阶段SOC占比是轻污染阶段的1.7倍,而EC占比因SOC生成激增从3.34%降至2.92%,表明SOC生成是碳质气溶胶演变的主导机制.WSOC的平均质量浓度为(6.27±2.89)μg·m^(−3),处于国内城市中等水平.WSOC在365 nm处吸光系数(Abs_(365))、质量吸收效率(MAE365)和波长依赖指数(AAE)平均值分别为(13.8±5.90)Mm^(−1)、(2.22±0.15)m^(2)·g^(−1)和(5.51±0.10),其光吸收能力高于国内大部分城市.三维荧光分析表明WSOC的光吸收可能由类腐殖质类物质、类氨基酸和类蛋白质类物质贡献.研究结果为太原市大气污染防控及区域气溶胶气候效应评估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M_(2.5)
有机碳和元素碳
水溶性
有机
碳
吸光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成都市中心城区大气PM_1的污染特征及来源解析
被引量:
21
3
作者
林瑜
叶芝祥
+2 位作者
杨怀金
张菊
朱羽蒙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9期3220-3226,共7页
为了解成都市中心城区大气中PM_1污染特征,分别于2015年各季节典型月对中心城区大气PM_1进行膜样品采集,并分析其中的化学组分.结果表明,2015年中心城区PM_1的年均质量浓度为51.97μg/m^3.水溶性离子总量(TWSI)占总PM_1质量浓度的44.56%...
为了解成都市中心城区大气中PM_1污染特征,分别于2015年各季节典型月对中心城区大气PM_1进行膜样品采集,并分析其中的化学组分.结果表明,2015年中心城区PM_1的年均质量浓度为51.97μg/m^3.水溶性离子总量(TWSI)占总PM_1质量浓度的44.56%,是PM_1的主要成分.NO_3^-/SO_4^(2-)年均值为0.66(<1),表明中心城区固定源污染大于移动源的污染.PM_1的硫氧化率(SOR)(0.34)远远大于氮氧化率(NOR)(0.07),说明成都市硫的转化比氮的转化要快很多.有机碳(OC)/元素碳(EC)的相关性分析显示夏季相关性最弱(R^2=0.66),其他各季相关性较好(R^2=0.89),说明夏季OC、EC来源差异较大,其他各季来源相同.源解析结果显示PM_1主要来源有6类:二次硝酸盐、二次硫酸盐、机动车尾气及生物质燃烧源、燃煤尘、扬尘源以及冶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成都
PM1
有机碳和元素碳
水溶性无机离子
无机
元素
来源解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中国大气气溶胶中有机碳和元素碳的污染特征综述
被引量:
7
1
作者
吴丹
左芬
夏俊荣
魏莉
刘刚
李凤英
杨孟
曹双
机构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大气环境监测与污染控制高技术研究重点实验室
中国民用航空中南地区空中交通管理局湖北分局
中国气象局气溶胶与云降水重点开放实验室
出处
《环境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S1期23-32,共10页
基金
江苏省自然科学基金(BK20130998)
江苏省高校自然科学研究计划面上项目(12KJB170010)
+1 种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41301581)
中国科学院战略性先导科技专项子课题(XDB05020206)
文摘
文章对中国大气气溶胶中有机碳和元素碳的研究进行了综述,包括有机碳和元素碳的实验室分析方法和来源解析方法;中国含碳气溶胶的排放源,主要为燃煤、机动车尾气和生物质燃烧;气溶胶中有机碳和元素碳的时空分布特征;物理和化学特性;秸秆焚烧和灰霾等特殊污染过程对其浓度的影响以及有机碳和元素碳对人体健康的危害。
关键词
有机碳和元素碳
排放源
时空分布
理化特征
健康效应
Keywords
organic and elemental carbon
emission sources
temporal and spatial distributions
physical and chemical characteristics
health effects
分类号
X513 [环境科学与工程—环境工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太原市冬季PM_(2.5)中含碳组分特征及水溶性有机碳吸光特性分析
2
作者
刘凤娴
郭子雍
孙伟
彭宵璁
牟玲
王建成
毕新慧
机构
太原理工大学环境与生态学院
出处
《环境化学》
2025年第7期2592-2604,共13页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42407331)
山西省基础研究计划项目(202403021221042)
+2 种基金
中央引导地方科技发展资金项目(YDZJSX2025C008)
太原及周边区域(1+30)环境空气质量持续改善技术服务项目(1499002025CCS00004)
广东省省级科技计划项目(2023B1212060049)资助.
文摘
碳质气溶胶是PM_(2.5)的重要组成成分,对空气质量、气候变化和人类健康均有重要影响.作为典型的能源重工业城市,太原市冬季PM_(2.5)污染问题较为突出,但目前针对其含碳组分,尤其是水溶性有机碳(WSOC)吸光特性的研究较为有限.分析太原市冬季PM_(2.5)样品中的有机碳(OC)、元素碳(EC)和WSOC的浓度特征,并探讨WSOC的吸光特性.研究结果显示,OC、EC和总碳气溶胶(TCA)平均质量浓度分别为(18.4±6.81)、(4.50±1.33)和(33.9±12.0)μg·m^(−3),二次有机碳(SOC)平均质量浓度为(9.38±4.99)μg·m^(−3),占OC含量的(49%±13%).与前几年冬季相比,太原市碳质气溶胶浓度有明显下降趋势,但SOC对OC的贡献有所增加,表明太原市二次污染不容忽视.从不同污染等级来看,随着污染加剧,OC和SOC质量浓度及其在PM_(2.5)中占比都显著升高.重污染阶段SOC占比是轻污染阶段的1.7倍,而EC占比因SOC生成激增从3.34%降至2.92%,表明SOC生成是碳质气溶胶演变的主导机制.WSOC的平均质量浓度为(6.27±2.89)μg·m^(−3),处于国内城市中等水平.WSOC在365 nm处吸光系数(Abs_(365))、质量吸收效率(MAE365)和波长依赖指数(AAE)平均值分别为(13.8±5.90)Mm^(−1)、(2.22±0.15)m^(2)·g^(−1)和(5.51±0.10),其光吸收能力高于国内大部分城市.三维荧光分析表明WSOC的光吸收可能由类腐殖质类物质、类氨基酸和类蛋白质类物质贡献.研究结果为太原市大气污染防控及区域气溶胶气候效应评估提供科学依据.
关键词
PM_(2.5)
有机碳和元素碳
水溶性
有机
碳
吸光特性
Keywords
PM_(2.5)
organic carbon(OC)and elemental carbon(EC)
water-soluble organic carbon(WSOC)
light-absorption characteristics
分类号
X513 [环境科学与工程]
O6 [环境科学与工程—环境工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成都市中心城区大气PM_1的污染特征及来源解析
被引量:
21
3
作者
林瑜
叶芝祥
杨怀金
张菊
朱羽蒙
机构
成都信息工程大学资源环境学院
大气环境模拟与污染控制四川省高校重点实验室
四川省环境保护科学研究院
出处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9期3220-3226,共7页
基金
成都信息工程大学(KFKT2015006)
文摘
为了解成都市中心城区大气中PM_1污染特征,分别于2015年各季节典型月对中心城区大气PM_1进行膜样品采集,并分析其中的化学组分.结果表明,2015年中心城区PM_1的年均质量浓度为51.97μg/m^3.水溶性离子总量(TWSI)占总PM_1质量浓度的44.56%,是PM_1的主要成分.NO_3^-/SO_4^(2-)年均值为0.66(<1),表明中心城区固定源污染大于移动源的污染.PM_1的硫氧化率(SOR)(0.34)远远大于氮氧化率(NOR)(0.07),说明成都市硫的转化比氮的转化要快很多.有机碳(OC)/元素碳(EC)的相关性分析显示夏季相关性最弱(R^2=0.66),其他各季相关性较好(R^2=0.89),说明夏季OC、EC来源差异较大,其他各季来源相同.源解析结果显示PM_1主要来源有6类:二次硝酸盐、二次硫酸盐、机动车尾气及生物质燃烧源、燃煤尘、扬尘源以及冶金.
关键词
成都
PM1
有机碳和元素碳
水溶性无机离子
无机
元素
来源解析
Keywords
Chengdu
PM1
elemental carbon and organic carbon
water-soluble inorganic ions
inorganic elements
source apportionment
分类号
X831 [环境科学与工程—环境工程]
X513 [环境科学与工程—环境工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中国大气气溶胶中有机碳和元素碳的污染特征综述
吴丹
左芬
夏俊荣
魏莉
刘刚
李凤英
杨孟
曹双
《环境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
7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太原市冬季PM_(2.5)中含碳组分特征及水溶性有机碳吸光特性分析
刘凤娴
郭子雍
孙伟
彭宵璁
牟玲
王建成
毕新慧
《环境化学》
2025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3
成都市中心城区大气PM_1的污染特征及来源解析
林瑜
叶芝祥
杨怀金
张菊
朱羽蒙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7
2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