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9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海陆过渡相页岩层系总有机碳含量地震定量预测:以鄂尔多斯盆地大宁−吉县区块为例
1
作者 吴勇 王旭旭 +3 位作者 周路 李树新 李永洲 吴丰 《地质科技通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354-367,共14页
海陆过渡相页岩气作为非常规油气的重要接替资源,明确其总有机碳(total organic carbon,简称TOC)含量的空间分布对页岩气“甜点”的预测具有重要意义。由于海陆过渡相页岩w(TOC)与岩石弹性参数无有效表征关系,导致海相页岩气评价中常用... 海陆过渡相页岩气作为非常规油气的重要接替资源,明确其总有机碳(total organic carbon,简称TOC)含量的空间分布对页岩气“甜点”的预测具有重要意义。由于海陆过渡相页岩w(TOC)与岩石弹性参数无有效表征关系,导致海相页岩气评价中常用的基于敏感弹性参数预测w(TOC)的方法难以适用。针对这一难题,在测井参数拟合法实现w(TOC)测井评价的基础上,引入基于相控的波形指示模拟地震预测方法实现了海陆过渡相页岩地层w(TOC)的空间预测。结果表明,海陆过渡相页岩具有单层厚度薄、有机质含量高、纵向分布不规律的特点;基于储层特征参数的井震高频模拟有效预测了海陆过渡相页岩w(TOC),反演结果纵、横向分辨率较高,与测井参数建模解释的w(TOC)曲线吻合度高,符合率达84.4%,能够反映页岩储层w(TOC)空间变化规律。本研究有效解决了海陆过渡相页岩气“甜点”关键评价参数(w(TOC))无法利用岩石弹性参数定量预测的难题,为海陆过渡相页岩气勘探开发提供了技术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鄂尔多斯盆地 海陆过渡相 页岩气 有机含量 波形指示模拟 地震定量预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上扬子区海相页岩复电阻率响应特征及总有机碳含量预测
2
作者 向葵 严良俊 +2 位作者 石艳玲 胡祖志 余刚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4400-4416,共17页
页岩的电性响应特征是评价页岩气储层总有机碳含量(TOC)的重要技术指标,而现有的TOC评价模型仅利用电阻率一个电性参数,不能满足储层评价的需要,复电阻率为此提供了新途径. 本文采用实验分析和理论建模的方法,以中上扬子区海相页岩为研... 页岩的电性响应特征是评价页岩气储层总有机碳含量(TOC)的重要技术指标,而现有的TOC评价模型仅利用电阻率一个电性参数,不能满足储层评价的需要,复电阻率为此提供了新途径. 本文采用实验分析和理论建模的方法,以中上扬子区海相页岩为研究对象,通过对不同地区、不同地层及页岩气井的页岩进行复电阻率实验与模型研究,反演提取页岩的激发极化(IP)参数,揭示页岩有机质富集与复电阻率响应的内在联系及规律. 结合TOC测试结果,建立电阻率、极化率与TOC评价关系模型,发掘有利于页岩气储层评价的电性敏感参数,并应用于实际勘探试验区的储层TOC预测. 形成了一套以复电阻率参数测试为主的页岩储层岩石物性测试与分析的方法和技术,为应用电磁勘探方法进行页岩气储层TOC评价提供了理论基础和物性数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页岩 复电阻率 有机含量 极化率 储层预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含气页岩有机碳含量地球物理预测 被引量:29
3
作者 许杰 何治亮 +4 位作者 董宁 霍志周 路菁 张金强 李佩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A01期64-68,202+7,共5页
本文以四川盆地东部JN地区侏罗系东岳庙段陆相页岩气研究为例,探讨了页岩气有机碳含量(TOC)预测的难点和存在的问题,提出针对性的有机碳含量地球物理预测技术和方法。在有机物特征和岩石物理分析基础上,论证了页岩气有机碳含量预测条件... 本文以四川盆地东部JN地区侏罗系东岳庙段陆相页岩气研究为例,探讨了页岩气有机碳含量(TOC)预测的难点和存在的问题,提出针对性的有机碳含量地球物理预测技术和方法。在有机物特征和岩石物理分析基础上,论证了页岩气有机碳含量预测条件,确定了以地质统计学反演为核心的地震储层预测技术对该区进行页岩气有机碳含量预测研究。通过有机碳含量曲线构建、地震精细解释、约束稀疏脉冲波阻抗反演和地质统计学反演,较好地预测了该区有机碳含量的纵向和横向展布。通过盲井检验,预测精度达到90%以上。本文研究表明,页岩气有机碳含量地球物理识别与预测技术能较好地分辨出有机碳含量空间展布规律,为页岩气水平井开发提供有力的技术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页岩气 有机含量(toc)预测 地质统计学反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富有机质页岩TOC含量的地球物理定量化预测 被引量:39
4
作者 王健 石万忠 +3 位作者 舒志国 徐清海 张晓明 徐壮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596-604,419,共9页
四川盆地涪陵地区页岩气已经实现了工业化开采,而TOC含量是评价页岩有机质丰度和生烃能力的主要参数之一。利用测井资料评价烃源岩TOC含量,能够弥补烃源岩取心少、实测样品分布不连续的不足。为了得到连续的、整体的TOC含量数据,达到对... 四川盆地涪陵地区页岩气已经实现了工业化开采,而TOC含量是评价页岩有机质丰度和生烃能力的主要参数之一。利用测井资料评价烃源岩TOC含量,能够弥补烃源岩取心少、实测样品分布不连续的不足。为了得到连续的、整体的TOC含量数据,达到对页岩含气层位有机碳含量的定量化预测的目的,以涪陵地区A井为例,从目的层五峰—龙马溪组页岩实测TOC含量出发,结合地球物理测井资料,采用多参数优选、交会分析法、多元回归分析及ΔlgR法寻找与TOC相关性最好的参数,并以此建立区域性的统计学方程。利用该拟合关系式,结合三维地震数据体的叠后反演,计算出TOC数据体。结果显示,预测TOC结果与实测值高度吻合,相关性好,误差小。计算得到页岩目的层位TOC含量为0.5%-5.15%。其中目的层第一段TOC含量为1.9%-5.15%,为优势层段。地震反演得到的TOC连井分布和平面分布特征与研究区4口井的实测与计算TOC值连井对比所表现的分布特征一致。表明用岩石测井密度与TOC关系所预测的TOC分布是准确可信的,此方法可以应用于涪陵地区页岩的勘探评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涪陵 页岩气 有机含量预测 密度 叠后反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页岩气储层有机碳含量与测井参数的关系及预测模型 被引量:41
5
作者 孟召平 郭彦省 刘尉 《煤炭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247-253,共7页
页岩气储层总有机碳(TOC)含量是页岩气评价的重要参数,如何准确确定TOC含量是页岩气勘探开发研究的一个关键问题。以黔江地区下志留统龙马溪组为研究对象,通过页岩气储层有机碳含量测试和钻井测井资料的统计分析,研究了TOC含量的测井响... 页岩气储层总有机碳(TOC)含量是页岩气评价的重要参数,如何准确确定TOC含量是页岩气勘探开发研究的一个关键问题。以黔江地区下志留统龙马溪组为研究对象,通过页岩气储层有机碳含量测试和钻井测井资料的统计分析,研究了TOC含量的测井响应特征,优选了体积密度(DEN)、自然伽马(GR)、自然电位(SP)和声波时差(AC)4条测井曲线作为特征向量,建立了TOC含量的BP神经网络预测模型,改进了BP神经网络算法,并对黔江地区1口页岩气井下志留统龙马溪组TOC含量进行了预测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基于测井参数的BP神经网络模型具有极强的非线性逼近能力,能真实反映页岩气储层TOC含量与测井参数之间的非线性关系,预测结果与实测值之间误差小,相对误差一般小于1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页岩气储层 测井参数 有机含量(toc) 预测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烃源岩有机碳含量的测井响应特征与定量预测模型——以珠江口盆地文昌组烃源岩为例 被引量:76
6
作者 徐思煌 朱义清 《石油实验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290-295,300,共7页
利用测井资料评价烃源岩,能够弥补烃源岩取心少、实测样品分布不连续的不足。富含有机质的烃源岩在测井上具有电阻率高、中子孔隙度高、声波时差高、伽马高、密度低等基本特征。测井资料不仅可用来定性识别烃源岩,而且还能定量预测有机... 利用测井资料评价烃源岩,能够弥补烃源岩取心少、实测样品分布不连续的不足。富含有机质的烃源岩在测井上具有电阻率高、中子孔隙度高、声波时差高、伽马高、密度低等基本特征。测井资料不仅可用来定性识别烃源岩,而且还能定量预测有机碳含量。近半世纪不断探索出的预测模型,可概括为定性识别模型、单参数等效体积模型、双参数交汇图半定量模型、多元回归模型、测井曲线叠合模型(即ΔlogR技术)、模糊数学模型6种类型。珠江口盆地惠州凹陷及番禺4洼文昌组烃源岩实测有机碳含量与同井段电阻率、中子、声波、伽马和密度等测井参数之间的相关程度比较均衡,因此由这5种测井参数构成的五元回归方程代表着最佳定量预测模型。对番禺4洼一口井文昌组进行了全井段有机碳含量预测,经岩性描述、实测有机碳含量检验,认为预测效果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烃源岩 有机含量 测井响应 预测模型 惠州凹陷 珠江口盆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致密油烃源岩有机碳含量测井定量预测模型适用性分析——以柴达木盆地上干柴沟组下段烃源岩为例 被引量:8
7
作者 杜江民 张小莉 +3 位作者 郑茜 张子介 钟高润 郭岭 《西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239-245,共7页
中国致密油勘探初期,测井资料评价烃源岩为一种可行有效的方法。利用测井曲线叠合模型(即ΔLogR技术)和多元回归方程模型两种测井定量预测模型对柴达木盆地扎哈泉凹陷上干柴沟组(N_1)下段烃源岩有机碳含量进行了预测,并通过比较预测效... 中国致密油勘探初期,测井资料评价烃源岩为一种可行有效的方法。利用测井曲线叠合模型(即ΔLogR技术)和多元回归方程模型两种测井定量预测模型对柴达木盆地扎哈泉凹陷上干柴沟组(N_1)下段烃源岩有机碳含量进行了预测,并通过比较预测效果来选取最佳预测模型。结果表明,本区多元回归方程模型的计算精度高于ΔLogR技术模型,原因应该在于使用ΔLogR技术模型时参考层或某些参数的选择存在问题。多元回归方程模型中,以自然伽马能谱U、声波时差以及电阻率、地层密度4个参数为自变量的模型为最佳,并得到了验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致密油 烃源岩 有机含量 定量预测模型 柴达木盆地 扎哈泉凹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泥页岩油气藏有机碳含量地球物理预测方法——以济阳坳陷罗家地区沙三段下亚段为例 被引量:6
8
作者 张营革 《油气地质与采收率》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64-67,115,共4页
济阳坳陷罗家地区沙三段下亚段泥页岩油气藏具有较大的勘探潜力,预测其有机碳含量分布特征是油气勘探的关键。针对传统的实验室测定有机碳含量方法存在的采样少、成本高等问题,提出了利用地球物理技术预测泥页岩油气藏有机碳含量分布的... 济阳坳陷罗家地区沙三段下亚段泥页岩油气藏具有较大的勘探潜力,预测其有机碳含量分布特征是油气勘探的关键。针对传统的实验室测定有机碳含量方法存在的采样少、成本高等问题,提出了利用地球物理技术预测泥页岩油气藏有机碳含量分布的方法。该方法在泥页岩岩石组分划分的基础上,利用富含有机碳的泥页岩低密度、低速度的物理特征,推导了单井定量估算有机碳含量的计算公式,验证了低波阻抗对于有机碳含量的敏感响应关系;并利用井、震联合反演方法预测了有机碳含量平面展布特征。该方法在罗家地区沙三段下亚段泥页岩有机碳含量预测中取得了较好的应用效果,预测的有机碳含量相对误差最大为22%,最小为0.04%,平均小于9%。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泥页岩 有机含量 波阻抗 反演预测 罗家地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渤南青东凹陷烃源岩有机碳含量测井预测模型 被引量:5
9
作者 罗帆 徐国盛 +2 位作者 梁浩然 王飞龙 余箐 《成都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604-611,共8页
以渤海南部海域典型的边缘凹陷——青东凹陷为例,研究边缘凹陷烃源岩有机碳含量测井预测模型。基于烃源岩样品有机碳含量与测井属性之间特殊的响应关系,采用多元回归方法,建立了烃源岩有机碳含量的测井预测模型,获得了有机碳含量在纵向... 以渤海南部海域典型的边缘凹陷——青东凹陷为例,研究边缘凹陷烃源岩有机碳含量测井预测模型。基于烃源岩样品有机碳含量与测井属性之间特殊的响应关系,采用多元回归方法,建立了烃源岩有机碳含量的测井预测模型,获得了有机碳含量在纵向上的连续变化值。研究结果显示,青东凹陷沙三中下亚段与沙四上亚段有机碳含量相对较高,烃源岩品质好(有机碳质量分数>0.5%),有效烃源岩厚度大,能够为油气规模成藏提供有利的烃源岩条件。边缘凹陷也可发育优质烃源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烃源岩 有机含量 测井响应 预测模型 青东凹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松辽盆地东南隆起区上白垩统青山口组油页岩有机碳含量预测及效果评价 被引量:9
10
作者 唐佰强 刘招君 +3 位作者 孟庆涛 张朋霖 李元吉 王君贤 《大庆石油地质与开发》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124-132,共9页
通过建立实测有机碳含量与测井资料之间的关系进行有机碳含量预测,可以克服有机碳含量分析实验取心不全面、测试数据少、测试费用高等缺点。通过分析松辽盆地东南隆起区上白垩统青山口组油页岩测井资料与实测有机碳含量关系,根据自然伽... 通过建立实测有机碳含量与测井资料之间的关系进行有机碳含量预测,可以克服有机碳含量分析实验取心不全面、测试数据少、测试费用高等缺点。通过分析松辽盆地东南隆起区上白垩统青山口组油页岩测井资料与实测有机碳含量关系,根据自然伽马、电阻率、声波时差、密度与实测有机碳含量的相关性,建立了东南隆起区青山口组油页岩改进ΔlgR模型、多元逐步回归模型和BP神经网络模型,定量预测了JFD⁃8井青山口组油页岩有机碳含量随深度变化关系,分析了3种模型的预测w(TOC)和实测w(TOC)的误差。研究认为:BP神经网络模型适用于数据量大的地层,受岩性变化和压实作用等因素的影响小,当油页岩层的w(TOC)变化范围大时更具优越性;多元逐步回归模型适用于测井曲线对油页岩层段响应好的地层,显著参数越多预测越精确;改进ΔlgR模型适用于岩性单一的地层,操作简便,但误差较大;勘探开发初期,当测井及地化资料不充足时建议使用改进ΔlgR模型和多元逐步回归模型,勘探开发后期,当测井及地化资料充足时建议使用多元逐步回归模型和BP神经网络模型。该研究成果为松辽盆地油页岩勘探开发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机含量预测 改进ΔlgR模型 多元逐步回归模型 BP神经网络模型 油页岩 松辽盆地 青山口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贝叶斯正则化改进BP神经网络的页岩气有机碳含量预测模型 被引量:23
11
作者 袁颖 谭丁 +2 位作者 于少将 李杨 韩冰 《地质与勘探》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1082-1091,共10页
页岩气总有机碳(TOC)含量是评价岩性气藏的关键指标,受复杂地质及岩心采集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常规室内测试分析获得的TOC含量的数据有限且结果有失准确。为合理准确预测页岩气TOC含量,本文首先通过对页岩气储层TOC含量测井资料综合分析选... 页岩气总有机碳(TOC)含量是评价岩性气藏的关键指标,受复杂地质及岩心采集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常规室内测试分析获得的TOC含量的数据有限且结果有失准确。为合理准确预测页岩气TOC含量,本文首先通过对页岩气储层TOC含量测井资料综合分析选取8条测井曲线,并结合主成分分析法(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PCA)提取四个主成分;其次基于贝叶斯正则化(Bayesian Regularization)改进的BP神经网络方法建立页岩气TOC含量预测的BR-BP模型;最后利用该模型对研究区A区页岩气TOC含量进行预测,并与常规的LM-BP神经网络模型的预测结果进行对比。结果表明:BR-BP模型有较强的非线性拟合能力,能够真实地反映出页岩气TOC含量与各测井参数之间的非线性关系,其模型预测结果与实际值基本吻合,与常规的LM-BP神经网络模型相比,其数据敏感性增强,预测精度有所提高,该研究方法具有一定的理论意义和参考价值,为我国TOC含量预测提供了一种新的技术方法和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页岩气 有机(toc)含量 主成分分析 贝叶斯正则化 BP神经网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支持向量机(SVM)的不同咸化程度烃源岩总有机碳含量预测模型 被引量:14
12
作者 初勇志 刘成林 +1 位作者 太万雪 阳宏 《石油实验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739-746,共8页
总有机碳含量(TOC)作为评价烃源岩有机质丰度的重要参数,其精确预测对油气勘探开发具有重要意义。目前总有机碳含量预测以Δlog R方法、多元回归分析等基于统计分析的方法为主,存在泛化能力弱、主观性强等问题。机器学习方法的引入,可... 总有机碳含量(TOC)作为评价烃源岩有机质丰度的重要参数,其精确预测对油气勘探开发具有重要意义。目前总有机碳含量预测以Δlog R方法、多元回归分析等基于统计分析的方法为主,存在泛化能力弱、主观性强等问题。机器学习方法的引入,可有效解决这类非稳定性、非线性、高复杂性的问题,但当下的研究仍停留在方法的比较与选取层面,没有对优良模型进行深入分析并检验其适用性。采用应用效果更好的支持向量机模型进行总有机碳含量预测,选取渤海湾盆地渤中凹陷古近系东营组淡水湖相和柴达木盆地西部狮子沟地区古近系咸化湖相烃源岩作为研究对象,对模型的效果进行检验与对比。通过相关性和XGBoost特征重要性分析,选定声波时差(DT)、体积密度(DEN)、自然电位(SP)、自然伽马(GR)、深度等作为输入层,以总有机碳含量作为输出层,确立SVM烃源岩总有机碳含量预测模型。研究结果表明,模型在应用至差异较大的沉积环境时具有很强的泛化能力以适应不同地区的地质特征;测井曲线对于烃源岩有机质丰度的敏感性由于沉积环境存在差异而有所区别。该模型在渤海湾盆地淡水湖相区域的应用中相关性更高,误差更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机含量预测 测井资料 支持向量机 渤海湾盆地 柴达木盆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二连盆地乌兰花凹陷下白垩统烃源岩有机碳含量预测 被引量:8
13
作者 林彧涵 蒋有录 +2 位作者 苏圣民 冯赫青 李晶莹 《大庆石油地质与开发》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143-152,共10页
有机碳含量常用来指示烃源岩的质量,烃源岩评价中由于实测地化数据有限,往往不能精确确定烃源岩有机碳含量的分布,故可利用测井数据对烃源岩进行有机碳含量预测。综合二连盆地乌兰花凹陷下白垩统烃源岩的地化及测井数据,优选出与烃源岩... 有机碳含量常用来指示烃源岩的质量,烃源岩评价中由于实测地化数据有限,往往不能精确确定烃源岩有机碳含量的分布,故可利用测井数据对烃源岩进行有机碳含量预测。综合二连盆地乌兰花凹陷下白垩统烃源岩的地化及测井数据,优选出与烃源岩实测有机碳含量具有一定相关性的测井参数,采用改进后的多元回归方法进行公式拟合,建立烃源岩有机碳含量预测的测井解释模型。该模型既避免了原模型中常数项对计算结果的影响,又降低了利用单一测井参数时预测有机碳含量导致的误差。实例验证结果显示,改进后的多元回归法能够在实测地化参数不足的情况下利用测井数据预测烃源岩有机碳含量,在工区内具有较好的适用性。应用此模型进行了多口井的有机碳含量预测,明确了下白垩统腾一段、阿尔善组两套优质烃源岩的空间分布特征,两套主力烃源岩的质量具有差异性,且优质烃源岩的分布不均匀、主要分布于凹陷南部的中心处,可作为凹陷资源潜力预测的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乌兰花凹陷 优质烃源岩 测井预测 有机含量 多元回归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机器学习智能决策系统的古龙页岩油储层总有机碳含量定量表征及智能预测 被引量:5
14
作者 王如意 吴钧 +2 位作者 杨向同 丁江辉 秦冬 《大庆石油地质与开发》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172-182,共11页
总有机碳含量(w(TOC))是评价页岩储层含油性的一个重要参数,w(TOC)的定量表征与智能预测对于页岩油地质甜点标准确定、储量评估和开发方案设计具有重要作用。将岩心自动归位技术、基于相关系数的层次聚类算法和机器学习自动化技术融合... 总有机碳含量(w(TOC))是评价页岩储层含油性的一个重要参数,w(TOC)的定量表征与智能预测对于页岩油地质甜点标准确定、储量评估和开发方案设计具有重要作用。将岩心自动归位技术、基于相关系数的层次聚类算法和机器学习自动化技术融合为机器学习智能决策系统,可以解决w(TOC)智能预测的不确定性问题。该系统已经应用于古龙页岩油储层w(TOC)参数的定量表征及智能预测。结果表明:(1)将滑动窗口法岩心归位技术应用于井A2,确定4.250 m为岩心归位最优距离,归位后w(TOC)和声波时差(Δt)的相关系数从0.06提高到0.55;(2)应用基于相关系数的层次聚类算法挖掘出w(TOC)与声波时差(Δt)、密度(ρ_(DEN))和中子孔隙度(φ_(N))具有明显的相关性,与自然伽马(q_(AOI))、浅侧向电阻率(R_(LIS))、微球形聚焦电阻率(R_(MSFL))和深侧向电阻率(R_(MSFL))不具有明显相关性;(3)基于粒子群机器学习自动优化技术从6种回归算法中优选出随机森林算法及附带组合参数将古龙页岩油储层w(TOC)参数预测精度提高到81.7%。机器学习智能决策系统可以系统化降低古龙页岩油储层w(TOC)参数预测的不确定性,明显提高预测精度和计算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机含量 定量表征 智能预测 大数据 机器学习 智能决策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渤海秦南凹陷沙三段烃源岩有机碳含量定量预测 被引量:7
15
作者 杨传超 郭瑞 +2 位作者 王富民 张震 裴小刚 《成都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549-557,共9页
研究渤海海域秦南凹陷古近系沙三段烃源岩品质特征。以岩心地球化学分析、测井曲线及地震资料为基础,定量预测秦南凹陷沙三段烃源岩有机碳含量在三维空间内的分布规律。首先,基于实测有机碳含量与测井参数的响应关系,应用Δlg R法建立... 研究渤海海域秦南凹陷古近系沙三段烃源岩品质特征。以岩心地球化学分析、测井曲线及地震资料为基础,定量预测秦南凹陷沙三段烃源岩有机碳含量在三维空间内的分布规律。首先,基于实测有机碳含量与测井参数的响应关系,应用Δlg R法建立有机碳含量测井预测模型;其次,基于三维地震数据,通过工作站软件获得测井预测有机碳含量曲线与井旁道地震属性的计算关系模型,进而通过地震属性计算获得有机碳含量三维数据体。结果表明,秦南凹陷沙三段烃源岩有机质丰度整体较高,其有机碳质量分数普遍高于2%,其中秦南凹陷东南洼烃源岩有机碳含量最高,其次为东洼和西洼。经与实钻结果对比,沙三段烃源岩有机碳含量预测误差在20%左右,厚度预测误差在10%左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烃源岩 有机含量 测井预测 地震预测 秦南凹陷 边缘凹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可见-近红外光谱的潮间带沉积物有机碳含量的几种模型预测方法 被引量:9
16
作者 吕美蓉 任国兴 +4 位作者 李雪莹 范萍萍 孙中梁 侯广利 刘岩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1082-1086,共5页
可见-近红外光谱已被证明是一种快速、有效的有机碳(TOC)含量预测方法。但是,当前利用光谱预测TOC含量的研究对象主要为土壤或湖泊沉积物,还未见潮间带海洋沉积物的研究报道。为了快速准确预测潮间带沉积物TOC含量,通过异常样本剔除、... 可见-近红外光谱已被证明是一种快速、有效的有机碳(TOC)含量预测方法。但是,当前利用光谱预测TOC含量的研究对象主要为土壤或湖泊沉积物,还未见潮间带海洋沉积物的研究报道。为了快速准确预测潮间带沉积物TOC含量,通过异常样本剔除、光谱特征变换、特征波长提取相结合,构建TOC预测模型,即,采集潮间带沉积物样品光谱,采用马氏距离、标准杠杆值和学生残差联合分析的方法剔除异常样本,利用多元散射校正(MSC)、平滑+微分进行光谱变换,利用遗传算法(GA)提取特征波长,采用偏最小二乘法(PLS)、最小二乘支持向量机(LSSVM)和BP神经网络(BPNN)对沉积物TOC含量进行建模和预测,通过决定系数(R^2)和剩余估计偏差(PRD)来评价模型精度。结果表明,剔除异常样本有助于提升模型精度, BPNN模型的检验R^2和PRD分别提升了28%和39%。MSC光谱变换效果优于平滑+微分,基于MSC光谱变换的PLS, LSSVM和BPNN模型检验R^2分别为0.81, 0.86和0.78, PRD分别为2.25, 2.59和2.07,比平滑+微分提升了9%~20%(R^2)和11%~22%(PRD),意味着MSC具有较强的TOC信息提取能力。GA不利于增加预测模型精度,基于GA特征波长的模型预测R^2降低了9%~36%, PRD降低了18%~33%,可能与GA提取的特征波长数量偏少有关。BPNN模型的预测精度最低,可能与其容易陷入局部极小点有关。PLS模型精度较高,可以很好的预测潮间带沉积物TOC含量。基于异常样本剔除和MSC光谱变换, PLS模型的建模R^2为0.98,检验R^2为0.81, RPD为2.25。LSSVM模型精度更优于PLS, LSSVM模型建模R^2为0.99,检验R^2和RPD分别为0.86和2.59,显示极好的TOC定量预测能力。总之,针对潮间带沉积物TOC含量预测,可以将剔除异常样本、 MSC光谱变换、 LSSVM建模结合起来,以获得可靠、稳定的预测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潮间带沉积物 可见-近红外光谱 预测模型 有机含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机器学习的页岩气总有机碳含量预测模型 被引量:7
17
作者 魏明强 周金鑫 +1 位作者 段永刚 董全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0期12917-12925,共9页
总有机碳含量(total organic carbon,TOC)是评价页岩气藏生烃能力的重要指标,对页岩气藏地质“甜点”的准确预测至关重要。现有页岩气藏TOC含量预测方法存在主观性强、泛化能力弱等缺点,以川南海相页岩气藏为研究对象,通过对研究区块测... 总有机碳含量(total organic carbon,TOC)是评价页岩气藏生烃能力的重要指标,对页岩气藏地质“甜点”的准确预测至关重要。现有页岩气藏TOC含量预测方法存在主观性强、泛化能力弱等缺点,以川南海相页岩气藏为研究对象,通过对研究区块测井资料和实验室岩心分析结果的整理,优选出自然伽马、密度等测井参数作为模型训练的特征向量,建立总有机碳含量的多层前馈神经网络(back propagation,BP)和支持向量机预测模型,分析不同模型之间的差异,对模型特征组合、网络结构等影响因素进行分析,最后将预测的TOC结果与真实值对比。结果表明:基于不含能谱测井资料的BP神经网络预测模型更能真实地反映出测井资料与储层的非线性关系,为TOC的预测提供新的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机含量预测 支持向量机 BP神经网络 测井资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泌阳凹陷页岩储层岩石物理关键参数建模与“甜点”预测 被引量:1
18
作者 唐军 魏刚 +3 位作者 胡挺 田新 龚佳 何泽 《大庆石油地质与开发》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27-135,共9页
陆相页岩非均质性强、岩性多变、储层表征参数多,构建融合储层品质和工程品质两类参数的页岩综合评估策略,是提高陆相页岩甜点预测准确度的有效途径。首先通过对比分析,明确泌阳凹陷湖相页岩与其他典型海相页岩的差异;然后建立考虑碳酸... 陆相页岩非均质性强、岩性多变、储层表征参数多,构建融合储层品质和工程品质两类参数的页岩综合评估策略,是提高陆相页岩甜点预测准确度的有效途径。首先通过对比分析,明确泌阳凹陷湖相页岩与其他典型海相页岩的差异;然后建立考虑碳酸盐矿物导电性能的电阻率校正因子,根据岩心实验对系数K进行修正,改进总有机碳含量计算方法;接着利用有机质对密度与中子测井曲线的影响差异,建立饱和度非电法测井计算方法;最后引入层次分析法,优选反映页岩储层品质与工程品质两类甜点的7个参数,依据贡献程度、计算精确度和数据可靠性构建判断矩阵,形成页岩优势储层判别量化图版。依据该方法,能够将泌阳凹陷页岩优势储层准确识别,为后续勘探开发提供有利的岩石物理分析证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泌阳凹陷 页岩 甜点预测 有机含量 饱和度 层次分析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井震联合预测珠江口盆地番禺4洼文昌组烃源岩总有机碳 被引量:2
19
作者 石创 朱俊章 +3 位作者 龙祖烈 秦成岗 马宁 张小龙 《海洋地质前沿》 CSCD 2020年第2期26-32,共7页
烃源岩有机碳含量(TOC)是烃源岩评价的关键表征参数。番禺4洼钻遇文昌组烃源岩的钻井有限,实测地化参数难以反映凹陷内烃源岩全貌,文章通过烃源岩TOC地球物理预测技术,综合运用地球化学、测井和地球物理信息,获得了文昌组烃源岩TOC三维... 烃源岩有机碳含量(TOC)是烃源岩评价的关键表征参数。番禺4洼钻遇文昌组烃源岩的钻井有限,实测地化参数难以反映凹陷内烃源岩全貌,文章通过烃源岩TOC地球物理预测技术,综合运用地球化学、测井和地球物理信息,获得了文昌组烃源岩TOC三维数据体。研究结果表明:文昌组主要发育好-极好烃源岩,TOC主体分布在3.0%~5.0%;文昌组底部主要发育差—中等烃源岩,TOC分布普遍<2.0%;中部发育极好烃源岩,TOC主要分布在4.0%~6.0%;表层优质烃源岩集中发育于南洼中心,TOC主要分布在4.0%左右。预测结果与实测资料匹配关系好,有效地弥补钻井少且分布不均的不足,为精细油气资源潜力评价提供一种全新尝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机含量 烃源岩 地球物理预测 文昌组 番禺4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龙马溪—五峰组富有机质页岩三维岩石物理模板分析及“甜点”预测 被引量:6
20
作者 檀文慧 巴晶 +2 位作者 符力耘 Jose M.Carcione 周欣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8期2900-2915,共16页
为识别四川盆地丁山区龙马溪—五峰组目的层富含页岩气的“甜点区”,本文对页岩的有机碳含量、脆性、孔隙度及微裂隙等核心指标进行分析研究.对页岩展开岩石物性特征和岩石物理分析,结果显示“甜点区”具有TOC含量高、高孔隙度、低密度... 为识别四川盆地丁山区龙马溪—五峰组目的层富含页岩气的“甜点区”,本文对页岩的有机碳含量、脆性、孔隙度及微裂隙等核心指标进行分析研究.对页岩展开岩石物性特征和岩石物理分析,结果显示“甜点区”具有TOC含量高、高孔隙度、低密度、脆性高(石英含量高)的特点,此外储层的拉梅常数和密度的乘积λρ分布范围是18~30 GPa·g·cm^(-3),泊松比υ范围是0.18~0.22,剪切模量μ范围是13~18 GPa.根据储层的岩石物理特征,同时考虑孔隙度、裂隙纵横比和矿物组分对优质页岩敏感弹性参数的影响,采用等效嵌入体应力平均(EIAS)理论模型构建适合页岩气储层的三维岩石物理模板,进而预测储层的孔隙度、裂隙纵横比和石英矿物含量.基于测井数据,对构建的三维岩石物理模板进行校正,将校正后的模板应用到研究工区,选取过三口井的二维测线和三维区块,进行孔隙度、裂隙纵横比和石英矿物含量的定量预测.对比实际资料分析得出的优质页岩储层孔隙度预测范围与测井结果吻合较好,过三口井的目的层产气情况与预测结果一致性良好,目的层页岩具有高孔隙度、低裂隙纵横比和高石英含量的特征,可有效地指示优质页岩储层分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页岩气 有机含量 脆性 孔隙度 “甜点”预测 岩石物理模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