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海陆过渡相页岩层系总有机碳含量地震定量预测:以鄂尔多斯盆地大宁−吉县区块为例 |
吴勇
王旭旭
周路
李树新
李永洲
吴丰
|
《地质科技通报》
北大核心
|
2025 |
0 |
|
2
|
中上扬子区海相页岩复电阻率响应特征及总有机碳含量预测 |
向葵
严良俊
石艳玲
胡祖志
余刚
|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
2024 |
0 |
|
3
|
含气页岩有机碳含量地球物理预测 |
许杰
何治亮
董宁
霍志周
路菁
张金强
李佩
|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EI
CSCD
北大核心
|
2013 |
29
|
|
4
|
富有机质页岩TOC含量的地球物理定量化预测 |
王健
石万忠
舒志国
徐清海
张晓明
徐壮
|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EI
CSCD
北大核心
|
2016 |
39
|
|
5
|
页岩气储层有机碳含量与测井参数的关系及预测模型 |
孟召平
郭彦省
刘尉
|
《煤炭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
2015 |
41
|
|
6
|
烃源岩有机碳含量的测井响应特征与定量预测模型——以珠江口盆地文昌组烃源岩为例 |
徐思煌
朱义清
|
《石油实验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
2010 |
76
|
|
7
|
致密油烃源岩有机碳含量测井定量预测模型适用性分析——以柴达木盆地上干柴沟组下段烃源岩为例 |
杜江民
张小莉
郑茜
张子介
钟高润
郭岭
|
《西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
2016 |
8
|
|
8
|
泥页岩油气藏有机碳含量地球物理预测方法——以济阳坳陷罗家地区沙三段下亚段为例 |
张营革
|
《油气地质与采收率》
CAS
CSCD
北大核心
|
2013 |
6
|
|
9
|
渤南青东凹陷烃源岩有机碳含量测井预测模型 |
罗帆
徐国盛
梁浩然
王飞龙
余箐
|
《成都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
2020 |
5
|
|
10
|
松辽盆地东南隆起区上白垩统青山口组油页岩有机碳含量预测及效果评价 |
唐佰强
刘招君
孟庆涛
张朋霖
李元吉
王君贤
|
《大庆石油地质与开发》
CAS
CSCD
北大核心
|
2021 |
9
|
|
11
|
基于贝叶斯正则化改进BP神经网络的页岩气有机碳含量预测模型 |
袁颖
谭丁
于少将
李杨
韩冰
|
《地质与勘探》
CAS
CSCD
北大核心
|
2019 |
23
|
|
12
|
基于支持向量机(SVM)的不同咸化程度烃源岩总有机碳含量预测模型 |
初勇志
刘成林
太万雪
阳宏
|
《石油实验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
2022 |
14
|
|
13
|
二连盆地乌兰花凹陷下白垩统烃源岩有机碳含量预测 |
林彧涵
蒋有录
苏圣民
冯赫青
李晶莹
|
《大庆石油地质与开发》
CAS
CSCD
北大核心
|
2021 |
8
|
|
14
|
基于机器学习智能决策系统的古龙页岩油储层总有机碳含量定量表征及智能预测 |
王如意
吴钧
杨向同
丁江辉
秦冬
|
《大庆石油地质与开发》
CAS
CSCD
北大核心
|
2022 |
5
|
|
15
|
渤海秦南凹陷沙三段烃源岩有机碳含量定量预测 |
杨传超
郭瑞
王富民
张震
裴小刚
|
《成都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
2019 |
7
|
|
16
|
可见-近红外光谱的潮间带沉积物有机碳含量的几种模型预测方法 |
吕美蓉
任国兴
李雪莹
范萍萍
孙中梁
侯广利
刘岩
|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
2020 |
9
|
|
17
|
基于机器学习的页岩气总有机碳含量预测模型 |
魏明强
周金鑫
段永刚
董全
|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
2023 |
7
|
|
18
|
泌阳凹陷页岩储层岩石物理关键参数建模与“甜点”预测 |
唐军
魏刚
胡挺
田新
龚佳
何泽
|
《大庆石油地质与开发》
北大核心
|
2025 |
1
|
|
19
|
井震联合预测珠江口盆地番禺4洼文昌组烃源岩总有机碳 |
石创
朱俊章
龙祖烈
秦成岗
马宁
张小龙
|
《海洋地质前沿》
CSCD
|
2020 |
2
|
|
20
|
龙马溪—五峰组富有机质页岩三维岩石物理模板分析及“甜点”预测 |
檀文慧
巴晶
符力耘
Jose M.Carcione
周欣
|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
2021 |
6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