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1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有机硅改性聚丙烯酸酯无皂乳液的合成及性能 被引量:11
1
作者 韩朝阳 龚兴宇 +1 位作者 范晓东 秦华宇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5期81-84,共4页
利用无皂乳液聚合技术合成了有机硅含量不同的有机硅改性丙烯酸酯共聚乳液,通过对单体转化率及乳胶粒径的测定,发现有机硅单体的加入能提高硅-丙无皂共聚反应速率,减小乳胶粒粒径大小;结果还表明:合成共聚物的力学性能和耐水性随有机硅... 利用无皂乳液聚合技术合成了有机硅含量不同的有机硅改性丙烯酸酯共聚乳液,通过对单体转化率及乳胶粒径的测定,发现有机硅单体的加入能提高硅-丙无皂共聚反应速率,减小乳胶粒粒径大小;结果还表明:合成共聚物的力学性能和耐水性随有机硅含量的增加而明显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机硅改性聚丙烯酸酯无皂乳液 合成 力学性能 耐水性 无皂聚合 甲基丙烯酸 乙烯基三乙氧基硅烷 过硫酸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纳米SiO_2/有机硅改性聚丙烯酸酯无皂乳液的合成和膜性能研究 被引量:7
2
作者 周建华 张琳 +1 位作者 陈超 侯小青 《陕西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0年第2期35-39,共5页
采用无皂乳液聚合技术和溶胶凝胶技术,合成了纳米SiO2/有机硅改性聚丙烯酸酯无皂乳液,考察了乳化剂、乙烯基硅油和正硅酸乙酯对乳液和膜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无皂乳液比普通乳液具有更好的聚合稳定性、冻融稳定性和储存稳定性;当乙烯基... 采用无皂乳液聚合技术和溶胶凝胶技术,合成了纳米SiO2/有机硅改性聚丙烯酸酯无皂乳液,考察了乳化剂、乙烯基硅油和正硅酸乙酯对乳液和膜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无皂乳液比普通乳液具有更好的聚合稳定性、冻融稳定性和储存稳定性;当乙烯基硅油的质量分数为8%时,乳液的聚合稳定性好,胶膜具有优良的耐水性和较好的机械强度;随着正硅酸乙酯(TEOS)用量的增加,乳液的离心稳定性下降;纳米SiO2不仅改善了有机硅改性聚丙烯酸酯的耐热性能,且明显提高了胶膜的耐水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二氧化硅 有机硅 聚丙烯酸 无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交联型有机硅改性聚丙烯酸酯无皂乳液的合成及涂膜性能 被引量:8
3
作者 王瑞瑞 《材料保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9期11-14,6,共4页
为提高聚丙烯酸酯乳液涂膜的稳定性,克服传统有机硅改性的弊端,采用无皂乳液聚合技术合成交联型有机硅改性聚丙烯酸酯无皂乳液。测试了无皂乳液单体转化率、凝胶率及涂膜吸水率和拉伸强度,并用红外光谱仪分析其结构。通过调节引发剂过... 为提高聚丙烯酸酯乳液涂膜的稳定性,克服传统有机硅改性的弊端,采用无皂乳液聚合技术合成交联型有机硅改性聚丙烯酸酯无皂乳液。测试了无皂乳液单体转化率、凝胶率及涂膜吸水率和拉伸强度,并用红外光谱仪分析其结构。通过调节引发剂过硫酸铵(APS)、可聚合乳化剂烷基乙烯基磺酸盐(ALVS)、甲基丙烯酸缩水甘油酯(GMA)和乙烯基硅油(Vi-PDMS)用量,改进乳液和涂膜性能。结果表明:当APS,ALVS,GMA,Vi-PDMS用量分别为0.8%,4.0%,4.0%,8.0%时,乳液综合性能最优,涂膜耐水性明显好于普通乳化剂乳液涂膜,且力学性能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皂聚合 有机硅改性 聚丙烯酸 可聚合化剂 性能 涂膜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有机硅改性聚丙烯酸酯微乳液的合成 被引量:13
4
作者 金鲜英 张涑戎 李立平 《印染助剂》 CAS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期26-30,共5页
采用丙烯酸2-乙基己酯、丁酯等软单体作为壳层,用甲基丙烯酸甲酯、丙烯酸、苯乙烯等硬单体作为核,在较低表面活性剂含量条件下,经核 /壳乳化法合成半透明有机硅改性聚丙烯酸酯微乳液.产品成膜性好,渗透性及亲和性较好,用途广.将此微乳... 采用丙烯酸2-乙基己酯、丁酯等软单体作为壳层,用甲基丙烯酸甲酯、丙烯酸、苯乙烯等硬单体作为核,在较低表面活性剂含量条件下,经核 /壳乳化法合成半透明有机硅改性聚丙烯酸酯微乳液.产品成膜性好,渗透性及亲和性较好,用途广.将此微乳液作为印花胶粘剂,用于整理涤纶织物,手感柔软,透湿性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机硅改性 聚丙烯酸 合成 胶粘剂 织物 印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有机氟改性聚丙烯酸酯无皂乳液的研究 被引量:6
5
作者 王旭 隋智慧 +2 位作者 郭制安 李亚萍 闫晨 《化工新型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142-145,150,共5页
以甲基丙烯酸甲酯(MMA)和丙烯酸丁酯(BA)作为核层单体,甲基丙烯酸十二氟庚酯(G04)、MMA和BA做为壳层单体,以壬基酚聚氧乙烯醚硫酸铵(DNS-458)为反应型乳化剂,采用无皂乳液聚合的方法制备出含氟聚丙烯酸酯乳液织物整理剂,并用其对亚麻织... 以甲基丙烯酸甲酯(MMA)和丙烯酸丁酯(BA)作为核层单体,甲基丙烯酸十二氟庚酯(G04)、MMA和BA做为壳层单体,以壬基酚聚氧乙烯醚硫酸铵(DNS-458)为反应型乳化剂,采用无皂乳液聚合的方法制备出含氟聚丙烯酸酯乳液织物整理剂,并用其对亚麻织物进行整理。通过红外光谱(FT-IR)、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扫描电镜(SEM)、接触角测定仪等对制备的乳液进行表征与分析。实验结果表明:无皂乳液最佳制备条件为有机氟单体用量12%(wt,质量分数,下同),DNS-458用量3%,经所制备的无皂乳液整理的亚麻织物对水接触角达到135.85°,表现出良好的拒水效果;亚麻织物断裂强力由492N升高为552N,弯曲刚性由5.26cN/mm降低至2.29cN/mm,亚麻织物的折痕回复角由32°增大到58°,织物的服用性能有较明显的改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含氟聚丙烯酸 无皂 亚麻 织物整理 拒水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纳米SiO_2/有机氟改性聚丙烯酸酯无皂乳液的合成及应用 被引量:5
6
作者 周建华 段昊 +2 位作者 马玉蓉 鲁妮 高敬民 《陕西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4年第1期39-44,共6页
采用无皂乳液聚合技术和溶胶凝胶技术,合成了纳米SiO2/有机氟改性聚丙烯酸酯无皂乳液,采用红外光谱、动态光散射对其结构进行表征.将乳液应用于织物防水整理,考察了整理剂浓度、焙烘温度及时间对织物防水性能的影响,并采用扫描电子显微... 采用无皂乳液聚合技术和溶胶凝胶技术,合成了纳米SiO2/有机氟改性聚丙烯酸酯无皂乳液,采用红外光谱、动态光散射对其结构进行表征.将乳液应用于织物防水整理,考察了整理剂浓度、焙烘温度及时间对织物防水性能的影响,并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整理后织物的表面形貌.研究结果表明:无皂乳液较普通乳液稳定性更好,当整理剂浓度为70g/L、焙烘温度及时间分别为160℃和3min时整理工艺最佳.处理后的织物表面被含有90nm左右的纳米SiO2粒子的聚合物薄膜覆盖,其防水等级为90分,水的静态接触角为14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二氧化硅 有机 聚丙烯酸 无皂 织物防水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有机硅改性聚丙烯酸酯乳液的合成及其稳定性 被引量:2
7
作者 李杰 《青岛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18年第S1期54-57,共4页
以八甲基环四硅氧烷(D4),四甲基四乙烯基环四硅氧烷(Vi-D4),烯丙基聚醚类磺酸盐反应性乳化剂(M^(-1),M-2),十二烷基苯磺酸(DBSA)为催化剂合成有机硅种子乳液;其次,以甲基丙烯酸甲酯(MMA)、丙烯酸丁酯(BA)、丙烯酸羟丙酯(HPA)、丙烯酸(AA... 以八甲基环四硅氧烷(D4),四甲基四乙烯基环四硅氧烷(Vi-D4),烯丙基聚醚类磺酸盐反应性乳化剂(M^(-1),M-2),十二烷基苯磺酸(DBSA)为催化剂合成有机硅种子乳液;其次,以甲基丙烯酸甲酯(MMA)、丙烯酸丁酯(BA)、丙烯酸羟丙酯(HPA)、丙烯酸(AA)为单体,采用氧化·还原(K_2S_2O_8-NaHSO_3)和水溶性偶氮(VA-044)复合引发体系,通过种子乳液聚合技术合成有机硅改性丙烯酸酯乳液,并研究乳化剂种类、引发剂种类、有机硅单体用量和pH值对乳液稳定性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反应型乳化剂制备的乳液稳定性佳,适宜的乳化剂用量为0.44%~0.66%;偶氮类引发剂引发的乳液稳定性优于氧化·还原引发体系,适宜的VA-044用量为1 000mg·kg^(-1);随有机硅用量的增大,凝胶率不断增加,在有机硅用量不超过15%的情况下,各项稳定性都比较好;乳液在pH为6~8时稳定性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机硅改性 聚丙烯酸 种子聚合 稳定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氟硅改性聚丙烯酸酯乳液的合成及性能
8
作者 朱家作 徐鑫 +3 位作者 麻珊珊 朱娅琼 刘鹏远 何鑫 《染整技术》 CAS 2024年第7期19-21,28,共4页
向聚丙烯酸酯乳液中掺杂氟硅功能单体,合成了氟硅改性聚丙烯酸酯乳液,并对其整理涤纶织物的疏水效果进行了评价,采用FTIR、DSC和XPS等方法对其进行表征。结果表明:氟硅改性聚丙烯酸酯乳液表现出良好的储存稳定性,最大粒径密度出现在115 ... 向聚丙烯酸酯乳液中掺杂氟硅功能单体,合成了氟硅改性聚丙烯酸酯乳液,并对其整理涤纶织物的疏水效果进行了评价,采用FTIR、DSC和XPS等方法对其进行表征。结果表明:氟硅改性聚丙烯酸酯乳液表现出良好的储存稳定性,最大粒径密度出现在115 nm;整理后涤纶织物具备超疏水性能,静态水接触角为152.3°,滚动水接触角为9.1°,且水洗30次后仍具有疏水性能,透气性和透湿性等服用性能变化不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氟硅改性聚丙烯酸 涤纶 超疏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有机硅核-壳型聚丙烯酸酯乳液的合成及油田固砂性能研究 被引量:3
9
作者 刘祥 范晓东 于洪江 《应用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84-88,共5页
以丙烯酸酯类单体及γ-甲基丙烯酰氧基丙基三甲氧基硅烷(A-174)等为原料,乳液聚合制备了有机硅改性的核-壳型聚丙烯酸酯乳液(简称ACR乳液),考察了ACR乳液质量分数、交联剂质量分数、固化温度及固化时间等因素对其固砂效果的影响。结果表... 以丙烯酸酯类单体及γ-甲基丙烯酰氧基丙基三甲氧基硅烷(A-174)等为原料,乳液聚合制备了有机硅改性的核-壳型聚丙烯酸酯乳液(简称ACR乳液),考察了ACR乳液质量分数、交联剂质量分数、固化温度及固化时间等因素对其固砂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当ACR乳液质量分数为1.2%,交联剂质量分数为3%, 固化温度为65℃,固化时间为6 h时,固结砂柱渗透率损失最小。在50 mL/min流量下的冲砂实验中不出砂, 呈现出良好的固砂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丙烯酸 有机硅改性 固砂 渗透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核壳型纳米TiO_2改性含氟聚丙烯酸酯无皂乳液的合成和性能 被引量:2
10
作者 周建华 崔艳娇 王林本 《材料保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1期34-37,51,共5页
为了制备表面自由能低、耐候性和紫外吸收性优异的聚丙烯酸酯乳液,采用无皂乳液聚合技术,合成了核壳型纳米TiO_2改性含氟聚丙烯酸酯无皂乳液,采用透射电镜(TEM)对其形貌进行观察,并探讨引发剂、可聚合乳化剂、含氟单体、纳米TiO_2的用... 为了制备表面自由能低、耐候性和紫外吸收性优异的聚丙烯酸酯乳液,采用无皂乳液聚合技术,合成了核壳型纳米TiO_2改性含氟聚丙烯酸酯无皂乳液,采用透射电镜(TEM)对其形貌进行观察,并探讨引发剂、可聚合乳化剂、含氟单体、纳米TiO_2的用量以及2种不含氟的单体的配比对乳液紫外吸收性能及吸水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引发剂过硫酸铵(APS)用量(相对于总单体的质量分数)为1.2%,可聚合乳化剂烷基乙烯基磺酸盐(AVS)用量(相对于总单体的质量分数)为3.5%,不含氟单体甲基丙烯酸甲酯(MMA)和丙烯酸丁酯(BA)的质量比为2.0∶3.0,含氟单体甲基丙烯酸十二氟庚酯(DFMA)用量(相对于MMA单体和BA单体用量之和的质量分数)为6%时,乳液的聚合稳定性好,单体转化率高,聚合物膜的疏水性强;纳米TiO_2粒子成功地被含氟聚丙烯酸酯聚合物包裹,形成了以纳米TiO_2/聚丙烯酸酯为核,含氟聚丙烯酸酯聚合物为壳的核壳结构,纳米TiO_2用量(相对于总单体的质量分数)为0.3%时,乳液的紫外吸收性能最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皂合成 纳米TIO2 有机 聚丙烯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丙烯酸酯乳液改性纳米氢氧化镁/交联低密度聚乙烯复合材料的结构与性能 被引量:5
11
作者 胡永 柯昌美 +3 位作者 王全全 周黎琴 张金龙 陈红祥 《石油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430-434,共5页
用纳米聚丙烯酸酯乳液改性纳米M g(OH)2,并制备了纳米M g(OH)2/交联低密度聚乙烯(XLDPE)复合材料。用FTIR,TEM,SEM等手段对纳米M g(OH)2表面性质和纳米M g(OH)2在XLDPE中的分散程度进行了表征,并对纳米M g(OH)2/XLDPE复合材料的拉伸和... 用纳米聚丙烯酸酯乳液改性纳米M g(OH)2,并制备了纳米M g(OH)2/交联低密度聚乙烯(XLDPE)复合材料。用FTIR,TEM,SEM等手段对纳米M g(OH)2表面性质和纳米M g(OH)2在XLDPE中的分散程度进行了表征,并对纳米M g(OH)2/XLDPE复合材料的拉伸和阻燃性能进行了研究。实验结果表明,改性的纳米M g(OH)2表面吸附了一层聚丙烯酸酯;改性纳米M g(OH)2在XLDPE基体中分散均匀;添加改性纳米M g(OH)2的复合材料的拉伸和阻燃性能明显优于添加未改性纳米M g(OH)2的复合材料;当m(改性M g(OH)2)∶m(低密度聚乙烯)=15时,复合材料的拉伸强度达到最大值(23.7M P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改性 纳米聚丙烯酸 纳米氢氧化镁 聚乙烯 复合材料 阻燃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有机硅改性丙烯酸酯乳液的流变性 被引量:13
12
作者 张力 刘敬芹 《应用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3期210-214,共5页
通过种子乳液法制备了有机硅改性丙烯酸酯涂料乳液 ,利用旋转粘度计研究了其流变行为。结果表明 ,在体系中 ,该乳液的表观粘度随着有机硅用量的增加而降低 ,当其质量分数达到 2 4%时 ,表观粘度值较低 ,接近于纯丙烯酸酯乳液。乳液的粘... 通过种子乳液法制备了有机硅改性丙烯酸酯涂料乳液 ,利用旋转粘度计研究了其流变行为。结果表明 ,在体系中 ,该乳液的表观粘度随着有机硅用量的增加而降低 ,当其质量分数达到 2 4%时 ,表观粘度值较低 ,接近于纯丙烯酸酯乳液。乳液的粘度随着乳液固含量的增加而增大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机硅 改性 聚丙烯酸 聚合物 流变性能 反应性化剂 涂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可聚合乳化剂合成含氟聚丙烯酸酯无皂乳液 被引量:5
13
作者 肖新颜 王叶 万彩霞 《华南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9期133-138,共6页
以甲基丙烯酸甲酯(MMA)、丙烯酸丁酯(BA)、甲基丙烯酸六氟丁酯(HFMA)等为主要单体,烯丙氧基壬基酚聚氧乙烯醚硫酸铵(DNS-86)为可聚合乳化剂,采用预乳化种子乳液聚合法合成了具有核壳结构的含氟聚丙烯酸酯无皂乳液.考察了DNS-86和HFMA用... 以甲基丙烯酸甲酯(MMA)、丙烯酸丁酯(BA)、甲基丙烯酸六氟丁酯(HFMA)等为主要单体,烯丙氧基壬基酚聚氧乙烯醚硫酸铵(DNS-86)为可聚合乳化剂,采用预乳化种子乳液聚合法合成了具有核壳结构的含氟聚丙烯酸酯无皂乳液.考察了DNS-86和HFMA用量对乳液耐电解质稳定性及涂膜耐水性的影响,利用傅立叶红外光谱、透射电镜、差示扫描量热法、接触角及热重分析等方法对乳液及其涂膜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当DNS-86和HFMA用量分别为2.2%和8%(质量分数)时,与常规复合乳化剂(OP-10/SDS)相比,采用可聚合乳化剂DNS-86制备的乳液的耐电解质稳定性提高,涂膜的耐水性增强;HFMA有效地参与了乳液共聚;乳胶粒子具有明显的核壳结构,核层和壳层共聚物的玻璃化温度分别为261.11K和300.48K;HFMA用量为8%时,涂膜?空气界面的水接触角达94.1,°乳液涂膜的分解温度较纯丙乳液提高48K,涂膜的疏水性和耐热性显著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可聚合化剂 聚合 含氟聚丙烯酸 核壳结构 无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氟聚合物改性聚丙烯酸酯乳液的制备 被引量:10
14
作者 陈正霞 王洪艳 万建华 《应用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216-218,共3页
Fluoropolymer-modified ployacrylate emulsion was prepared by the copolymerization of methyl methacrylate(MMA), butyl acrylate(BA) and styrene(St) in the presence of swollen particles of PTFE. Compared with acrylate em... Fluoropolymer-modified ployacrylate emulsion was prepared by the copolymerization of methyl methacrylate(MMA), butyl acrylate(BA) and styrene(St) in the presence of swollen particles of PTFE. Compared with acrylate emulsion, the fluoropolymer-modified polyacrylate emulsion exhibits obvious improvements on the quality of the emulsion and latex film. The surface tension and viscosity of the emulsion are 33 mN/m and 1.7 mPa·s, respectively. The minimum film formation temperature(MFT) is 4 ℃. The film survived 3 000 cycles of water rinse, and the adhesion force is grade on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改性 聚四氟乙烯 聚丙烯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丙烯酸酯无皂乳液的性能及其应用 被引量:5
15
作者 王旭 隋智慧 +3 位作者 郭制安 吴学栋 常江 董旭 《印染》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51-55,共5页
针对传统聚丙烯酸酯乳液性能的不足,试验采用甲基丙烯酸甲酯(MMA)为硬单体,丙烯酸丁酯(BA)为软单体,过硫酸钾为引发剂,壬基酚聚氧乙烯醚硫酸铵(DNS-458)为反应型乳化剂,以半连续种子乳液聚合工艺制备了聚丙烯酸酯无皂乳液。探究了引发... 针对传统聚丙烯酸酯乳液性能的不足,试验采用甲基丙烯酸甲酯(MMA)为硬单体,丙烯酸丁酯(BA)为软单体,过硫酸钾为引发剂,壬基酚聚氧乙烯醚硫酸铵(DNS-458)为反应型乳化剂,以半连续种子乳液聚合工艺制备了聚丙烯酸酯无皂乳液。探究了引发剂和反应型乳化剂用量对乳液性能的影响,并对制备的产物进行红外光谱图、粒径大小及分布以及Zeta电位的表征与分析,对整理后亚麻织物的TG、SEM、疏水性能以及应用性能进行了测试分析。结果表明,聚丙烯酸酯无皂乳液聚合的优化工艺条件为:引发剂0.7%,反应型乳化剂2.5%,反应温度80℃。制备的乳液粒径较小且分布均匀;整理后亚麻织物对水的接触角达到134.54°,与传统聚丙烯酸酯乳液整理的亚麻织物相比,疏水性能明显提高;亚麻织物的弯曲刚性下降,柔软性能有所改善,同时断裂强度有较明显的提高,可达到786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疏水整理剂 无皂 聚丙烯酸 亚麻织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氟代聚丙烯酸酯无皂乳液的制备及其应用性能 被引量:4
16
作者 刘爽 安秋凤 +4 位作者 许伟 孙静 章川波 袁俊敏 亢玲娟 《皮革科学与工程》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46-50,共5页
采用无皂乳液聚合法将甲基丙烯酸十二氟庚酯(RfAA)与丙烯酸十八醇酯(SMA)、丙烯酸羟丙酯(HPAA)按质量比m(RfAA)∶m(SMA)∶m(HPAA)=80∶16.5∶3.5进行乳液共聚,制得了FSH长碳链氟代聚丙烯酸酯三元无规共聚乳液,用红外光谱(IR)对其主组分... 采用无皂乳液聚合法将甲基丙烯酸十二氟庚酯(RfAA)与丙烯酸十八醇酯(SMA)、丙烯酸羟丙酯(HPAA)按质量比m(RfAA)∶m(SMA)∶m(HPAA)=80∶16.5∶3.5进行乳液共聚,制得了FSH长碳链氟代聚丙烯酸酯三元无规共聚乳液,用红外光谱(IR)对其主组分结构进行了分析,用透射电镜(TEM)、纳米粒度仪对乳液粒子形态、粒径分布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FSH乳液的乳胶粒呈规则圆球状,平均粒径为109.9 nm。应用研究表明,当FSH乳液的用量为蓝湿革(质量)的6%,pH约为6.0时,处理后的蓝湿革的静态接触角达到了137.6°、拒水等级达到100分、拒油等级达到5级,表现出了良好的拒水拒油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氟代聚丙烯酸 无皂 拒水拒油 皮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核壳型聚丙烯酸酯乳液的合成及改性研究进展 被引量:9
17
作者 曹志峰 苗青 金勇 《中国皮革》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1期32-36,共5页
综述了核壳型聚丙烯酸酯乳液的合成及改性研究现状,重点叙述了目前几类比较活跃的聚丙烯酸酯乳液改性方法的研究进展,并展望了核壳型聚丙烯酸酯乳液的发展趋势。
关键词 核壳 聚丙烯酸 改性 进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含氢聚甲基硅氧烷改性聚丙烯酸酯乳液的研究 Ⅰ.共聚乳液的合成及作棉织物涂层剂的性能 被引量:6
18
作者 王香梅 张丽华 张建顿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3期77-80,共4页
用单体乳液滴加法合成了聚甲基硅氧烷 /聚丙烯酸酯类共聚乳液 ,探讨了高含氢聚硅氧烷用量、丙烯酸酯软硬单体的质量比、交联剂用量对其共聚乳液作为棉织物涂层剂的性能影响。结果表明 ,随着含氢聚甲基硅氧烷用量的增加 ,涂层剂的耐高低... 用单体乳液滴加法合成了聚甲基硅氧烷 /聚丙烯酸酯类共聚乳液 ,探讨了高含氢聚硅氧烷用量、丙烯酸酯软硬单体的质量比、交联剂用量对其共聚乳液作为棉织物涂层剂的性能影响。结果表明 ,随着含氢聚甲基硅氧烷用量的增加 ,涂层剂的耐高低温性提高 ,且手感好 ,但考虑到成本问题及乳液稳定性 ,其用量不能太高 ;另外 ,改变软硬单体质量比和添加交联剂可改善涂层剂的耐高、低温性。其涂层剂的耐高、低温性好于目前国内同类产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含氢聚甲基硅氧烷 改性 聚丙烯酸 研究 共聚 合成 棉织物 涂层剂 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核壳型纳米SiO_2改性含氟聚丙烯酸酯乳液稳定性的研究 被引量:1
19
作者 周建华 段昊 +2 位作者 马玉蓉 鲁妮 高敬民 《化工新型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119-121,125,共4页
采用无皂乳液聚合技术和核壳粒子设计,合成了核壳型纳米SiO2改性含氟聚丙烯酸酯无皂乳液,采用透射电镜观察了乳液粒子形态。研究结果表明,采用反应性乳化剂制备的无皂乳液稳定性更好,当反应温度为83℃、引发剂用量为1.1%、反应性乳化剂... 采用无皂乳液聚合技术和核壳粒子设计,合成了核壳型纳米SiO2改性含氟聚丙烯酸酯无皂乳液,采用透射电镜观察了乳液粒子形态。研究结果表明,采用反应性乳化剂制备的无皂乳液稳定性更好,当反应温度为83℃、引发剂用量为1.1%、反应性乳化剂用量为4%时,所得乳液稳定性好,转化率高,凝胶较少;随着含氟单体用量的增加,乳液聚合稳定性及转化率逐渐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二氧化硅 有机 聚丙烯酸 无皂 核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含氢聚甲基硅氧烷改性聚丙烯酸酯乳液的研究——(Ⅱ)原料配比对乳液稳定性的影响 被引量:2
20
作者 张丽华 王香梅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4期93-96,共4页
用单体乳液滴加法合成了聚甲基硅氧烷/聚丙烯酸酯复合乳液,通过对乳液的界面张力、表观粘度、乳胶的结构形态分析,探讨了高含氢聚硅氧烷用量、丙烯酸用量、乳化剂用量影响乳液稳定性的规律。结果表明,由于乳胶粒子的核壳(或草莓型)结构... 用单体乳液滴加法合成了聚甲基硅氧烷/聚丙烯酸酯复合乳液,通过对乳液的界面张力、表观粘度、乳胶的结构形态分析,探讨了高含氢聚硅氧烷用量、丙烯酸用量、乳化剂用量影响乳液稳定性的规律。结果表明,由于乳胶粒子的核壳(或草莓型)结构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复合乳液的相分离,有利于乳液的稳定。当PHMS为单体质量的16%、AA用量为单体质量的3%、乳化剂用量为单体质量的5%时,乳液的稳定性最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含氢聚甲基硅氧烷 改性 聚丙烯酸 原料配比 稳定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