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6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有机硅改性环氧丙烯酸预聚物的合成和UV固化膜性能 被引量:8
1
作者 姜福强 罗世永 许文才 《包装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2期47-49,共3页
以四丁基溴化铵为催化剂,对苯二酚为阻聚剂,环氧树脂和甲基丙烯酸以及乙烯基三乙氧基硅氧烷为原料,合成有机硅改性的环氧丙烯酸光敏预聚物。分析了合成反应机理,讨论了反应时间、反应温度、阻聚剂用量对反应的影响。用红外光谱表征... 以四丁基溴化铵为催化剂,对苯二酚为阻聚剂,环氧树脂和甲基丙烯酸以及乙烯基三乙氧基硅氧烷为原料,合成有机硅改性的环氧丙烯酸光敏预聚物。分析了合成反应机理,讨论了反应时间、反应温度、阻聚剂用量对反应的影响。用红外光谱表征了合成产物的结构。将合成的光敏预聚物配制成光固化胶粘剂固化,测定了固化膜的硬度和柔韧性。结果表明:在环氧丙烯酸聚合物中含有C=C双键和Si-O-Si键;反应温度为90~100℃,对苯二酚阻聚剂的加入量为0.3%(质量分数),合成反应时间4.5h;光固化膜的铅笔硬度为5H,柔韧性良好,膜层光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机硅改性环氧丙烯酸光敏预聚物 合成参数 胶粘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UV固化有机硅改性环氧丙烯酸酯的制备及耐热性能的研究 被引量:5
2
作者 李晗 王继辉 冀运东 《玻璃钢/复合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S1期30-33,共4页
本文利用乙烯基三乙氧基硅烷改性环氧丙烯酸酯成功制备出有机硅改性环氧丙烯酸酯,并通过红外光谱确定其产物结构,测定其固化后的热分解温度和玻璃化转变温度,提高了环氧丙烯酸的耐热性。
关键词 有机硅改性环氧丙烯酸 紫外光固化 反应程度 热分解温度 玻璃化转变温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有机硅改性环氧丙烯酸酯的紫外固化研究 被引量:5
3
作者 何敏 张炜 王晓洁 《固体火箭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期65-68,共4页
用端甲氧基聚硅氧烷对双酚A型环氧丙烯酸酯进行了改性 ,该改性体系在安息香甲醚为引发剂时可成功地进行紫外固化 ,实验结果表明脂肪族聚氨酯丙烯酸酯可明显改善体系的柔韧性 ,二缩三丙二醇二丙烯酸酯可明显改善体系的粘度 ,提高紫外固... 用端甲氧基聚硅氧烷对双酚A型环氧丙烯酸酯进行了改性 ,该改性体系在安息香甲醚为引发剂时可成功地进行紫外固化 ,实验结果表明脂肪族聚氨酯丙烯酸酯可明显改善体系的柔韧性 ,二缩三丙二醇二丙烯酸酯可明显改善体系的粘度 ,提高紫外固化活性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端甲基聚硅 改性 紫外固化 有机硅 丙烯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环氧酯改性水性丙烯酸树脂的制备及漆膜性能 被引量:7
4
作者 陈光娣 费贵强 +2 位作者 段仪豪 王志东 白阳 《涂料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45-52,共8页
为了提高丙烯酸树脂的耐水性、附着力以及耐溶剂性,以桐油酸和环氧树脂E-44为原料制备环氧酯,采用溶液聚合和自乳化工艺合成了环氧酯改性水性丙烯酸树脂,并引入氰特CY325氨基树脂制备双组分环氧酯改性水性丙烯酸树脂漆膜。利用FT-IR、1 ... 为了提高丙烯酸树脂的耐水性、附着力以及耐溶剂性,以桐油酸和环氧树脂E-44为原料制备环氧酯,采用溶液聚合和自乳化工艺合成了环氧酯改性水性丙烯酸树脂,并引入氰特CY325氨基树脂制备双组分环氧酯改性水性丙烯酸树脂漆膜。利用FT-IR、1 H NMR、粒径测试等对环氧酯单体、环氧酯改性水性丙烯酸树脂的结构和性能进行表征和分析,并测试了单组分和双组分环氧酯改性水性丙烯酸树脂漆膜的硬度、光泽、吸水率、水接触角、耐溶剂性等性能。结果表明:当环氧酯用量为35%时,单/双组分漆膜综合性能达到最佳,双组分漆膜光泽(60°)达102.3,耐溶剂擦拭次数为500次,耐水性可达480 h,附着力为0级,铅笔硬度为4H,耐冲击性为50 c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改性 水性丙烯酸树脂 漆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有机硅氧烷改性丙烯酸酯乳液的聚合稳定性分析 被引量:13
5
作者 张心亚 孙志娟 +2 位作者 黎永津 黄洪 陈焕钦 《涂料工业》 CAS CSCD 2005年第5期11-15,62,共6页
在用乳液聚合合成有机硅改性丙烯酸酯微乳液过程的基础上,着重考察了有机硅氧烷种类及用量、有机硅氧烷的加入方式、乳液的pH值以及聚合温度等对有机硅改性丙烯酸酯微乳液聚合过程稳定性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采用含异丙氧基取代基的硅... 在用乳液聚合合成有机硅改性丙烯酸酯微乳液过程的基础上,着重考察了有机硅氧烷种类及用量、有机硅氧烷的加入方式、乳液的pH值以及聚合温度等对有机硅改性丙烯酸酯微乳液聚合过程稳定性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采用含异丙氧基取代基的硅烷有助于乳液聚合体系的稳定;并且控制硅氧烷用量和聚合体系的pH值、采用后交联技术有助于提高有机硅改性丙烯酸酯乳液聚合过程的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改性丙烯酸酯乳液 有机硅 稳定性分析 聚合过程 聚合体系 聚合合成 加入方式 聚合温度 异丙 交联技术 微乳液 pH值 取代基 用量 硅烷 用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改性环氧丙烯酸水性防腐涂料制备研究 被引量:10
6
作者 张爱黎 田坤 +1 位作者 常彩彩 贾艳红 《电镀与精饰》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1期15-19,共5页
以自制的有机硅KH570改性环氧丙烯酸乳液为基料,玻璃鳞片为防腐填料,钛白粉为颜料,制备了水性防腐涂料;耐酸碱盐试验、交流阻抗和极化曲线测试评价了涂料防腐性能,优化了防腐涂料配方和工艺。结果表明,优化配方为:颜基比2.9∶1,25.5%180... 以自制的有机硅KH570改性环氧丙烯酸乳液为基料,玻璃鳞片为防腐填料,钛白粉为颜料,制备了水性防腐涂料;耐酸碱盐试验、交流阻抗和极化曲线测试评价了涂料防腐性能,优化了防腐涂料配方和工艺。结果表明,优化配方为:颜基比2.9∶1,25.5%180μm玻璃鳞片,11.2%钛白粉,47.96%环氧乳液做基料;颜填料研磨1 h,分散30 min,在马口铁磷化后涂刷3次,膜δ为(0.25±0.02)mm。测试结果显示,涂层交流阻抗达108.24Ω,腐蚀电流0.37μA,具有良好的防腐性能,各项指标满足JB/T224-2007《建筑用钢结构防腐涂料》对防腐涂料的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机硅改性环氧丙烯酸 水性涂料 防腐 玻璃鳞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有机硅氧烷改性丙烯酸酯乳胶涂料研究 被引量:12
7
作者 汪新名 王国建 《涂料工业》 CAS CSCD 2000年第5期3-5,共3页
关键词 有机硅 丙烯酸 涂料 乳胶涂料 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环氧丙烯酸酯改性对水性醇酸树脂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16
8
作者 袁腾 刘文济 +3 位作者 赵韬 周显宏 王锋 涂伟萍 《功能材料》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2028-2032,共5页
以亚麻油、甘油、苯酐、顺酐为原料合成醇酸树脂,并利用环氧树脂、苯乙烯以及丙烯酸单体对所合成的醇酸树脂进行改性,得到一种环氧丙烯酸改性水性醇酸树脂。采用红外光谱表征了合成过程中每一步骤所得到的产物的结构,证明了成功在醇酸... 以亚麻油、甘油、苯酐、顺酐为原料合成醇酸树脂,并利用环氧树脂、苯乙烯以及丙烯酸单体对所合成的醇酸树脂进行改性,得到一种环氧丙烯酸改性水性醇酸树脂。采用红外光谱表征了合成过程中每一步骤所得到的产物的结构,证明了成功在醇酸树脂链段上引入了改性链段;以热重分析和凝胶色谱考察了改性前后的醇酸树脂的性能,结果表明,偏酐与环氧丙烯酸改性后的醇酸树脂分子量及分散度都有所增加,其中环氧/AA/St改性的醇酸树脂分子量最大,分子量分布最宽,环氧/AA/St改性的醇酸树脂耐热性能得到了改善。最后对漆膜性能进行比较,结果表明,在水分散性方面,环氧/AA/St改性醇酸略弱于偏酐改性醇酸,产物粘度也相对较大,但是其稳定性、漆膜的附着力、耐水性以及耐盐水性能等与偏酐改性醇酸相比都明显得到了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丙烯酸 改性 水性醇酸树脂 热分析 性能影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有机硅改性丙烯酸聚氨酯杂合水分散体的合成研究 被引量:37
9
作者 胡剑青 涂伟萍 夏正斌 《化工进展》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5期536-540,共5页
采用侧链含活性双键的自乳化水性聚氨酯作为乳化剂和反应物 ,利用分子复合技术 ,合成了聚氨酯、丙烯酸酯和有机硅互穿网络的杂合水分散体。通过研究得出合成工艺参数为采用DMPA (二羟甲基丙酸 )初始阶段与聚合物多元醇同时加入工艺制备... 采用侧链含活性双键的自乳化水性聚氨酯作为乳化剂和反应物 ,利用分子复合技术 ,合成了聚氨酯、丙烯酸酯和有机硅互穿网络的杂合水分散体。通过研究得出合成工艺参数为采用DMPA (二羟甲基丙酸 )初始阶段与聚合物多元醇同时加入工艺制备聚氨酯并控制NCO/OH为 1.5~ 1.6及引入交联单体TMPMEE (三羟甲基丙烷单烯丙基醚 )使双键含量为 0 .2mmol/g左右 ,选择聚氨酯与共聚单体质量比为 ( 2~ 1)∶1,其中共聚单体中有机硅氧烷Coatosil 170 6含量为 4 %~ 6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丙烯酸聚氨酯杂舍分散体 有机硅 分子复合 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有机硅氧烷改性丙烯酸酯乳液的合成与性能 被引量:8
10
作者 米普科 《涂料工业》 CAS CSCD 2002年第7期21-22,共2页
通过乳液聚合制备了有机硅氧烷改性丙烯酸酯乳液。考察了有机硅氧烷单体的种类、用量及加入方式对乳液物性及涂膜性能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 ,有机硅氧烷可明显提高涂膜的耐水性、附着力和力学性能。
关键词 有机硅 改性 丙烯酸酯乳液 合成 性能 乳胶涂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环氧改性丙烯酸树脂复合乳胶的合成及其性能研究 被引量:16
11
作者 沈文军 王绍明 +2 位作者 徐杰 金磊 李为立 《涂料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33-39,共7页
利用乳胶胶束的包裹作用,在水相中将双酚A环氧二丙烯酸酯与丙烯酸酯单体混合物束缚其内。通过乳液聚合实现两相在水相体系中的有效共聚,得到环氧改性丙烯酸树脂的复合乳胶。通过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热重分析(TGA)、粒径分析(DLS... 利用乳胶胶束的包裹作用,在水相中将双酚A环氧二丙烯酸酯与丙烯酸酯单体混合物束缚其内。通过乳液聚合实现两相在水相体系中的有效共聚,得到环氧改性丙烯酸树脂的复合乳胶。通过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热重分析(TGA)、粒径分析(DLS)、扫描电镜(SEM)、透射电镜(TEM)等对所制备的复合乳胶进行了表征,并测试了涂膜的力学性能、极化曲线。结果表明:乳胶粒子呈均匀的球形;当双酚A环氧二丙烯酸酯用量为整体复合树脂质量的5%时,涂膜的力学性能、热稳定性和耐腐蚀性均较优异,可较广泛应用于金属防护等领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液聚合 改性丙烯酸树脂 复合乳胶 金属防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环氧丙烯酸酯树脂的制备及其聚氨酯改性 被引量:12
12
作者 庄彩虹 王晖 +3 位作者 尹健 刘海霞 张贤超 池漪 《中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7期2574-2579,共6页
采用丙烯酸对环氧树脂进行改性制备环氧丙烯酸酯,通过单因素实验考察催化剂种类对改性工艺条件的影响;设计正交实验探讨反应温度、催化剂用量及阻聚剂用量对改性工艺条件的影响。采用自制的聚氨酯预聚体对环氧丙烯酸酯进行改性研究,考... 采用丙烯酸对环氧树脂进行改性制备环氧丙烯酸酯,通过单因素实验考察催化剂种类对改性工艺条件的影响;设计正交实验探讨反应温度、催化剂用量及阻聚剂用量对改性工艺条件的影响。采用自制的聚氨酯预聚体对环氧丙烯酸酯进行改性研究,考察聚氨酯预聚体的添加及环氧树脂种类对复合材料性能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制备环氧丙烯酸酯的最佳反应条件为:以N,N-二甲基苯胺为催化剂,反应温度110℃,w(催化剂)=2%,w(阻聚剂)=0.1%;FT-IR表征说明得到目标产物。同时,聚氨酯进行改性明显改善材料的力学性能,聚氨酯预聚体(n(—NCO):n(—OH)=2:1)添加量为25%时,材料的抗压强度提高59.33%,抗拉剪切强度增加3.7倍,材料断面的SEM图表明改性后材料出现韧性材料特征。另外,由双酚F型环氧树脂制备的复合材料的性能明显优于由双酚A型环氧树脂制备的材料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树脂 丙烯酸酯树脂 聚氨酯改性 复合材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异氰酸酯改性光敏水性环氧丙烯酸酯的合成 被引量:22
13
作者 周建平 徐伟箭 +1 位作者 熊远钦 卢彦兵 《涂料工业》 CAS CSCD 2005年第1期24-26,共3页
以双酚A型环氧树脂与丙烯酸反应合成了具有羟基侧基的环氧丙烯酸酯,再用甲苯二异氰酸酯与丙烯酸-β-羟乙酯的半加成物对上述环氧丙烯酸酯树脂进行接枝改性,再用酸酐引入羧基,经胺中和后,水性化,可得较为稳定的自乳化光敏树脂水分散体系... 以双酚A型环氧树脂与丙烯酸反应合成了具有羟基侧基的环氧丙烯酸酯,再用甲苯二异氰酸酯与丙烯酸-β-羟乙酯的半加成物对上述环氧丙烯酸酯树脂进行接枝改性,再用酸酐引入羧基,经胺中和后,水性化,可得较为稳定的自乳化光敏树脂水分散体系。通过化学测试和IR解析,确定了合成条件、合成终点及产物结构,并以此为基料配成紫外光固化涂料,所得涂层性能优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丙烯酸酯树脂 异氰酸酯 改性 合成 紫外光固化涂料 双酚A型 乙酯 产物结构 侧基 加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光固化环氧丙烯酸酯树脂有机-无机杂化体系 被引量:16
14
作者 张玲 曾兆华 +1 位作者 杨建文 陈用烈 《应用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1期873-876,共4页
用 γ-甲基丙烯酰氧丙基三甲氧基硅烷 ( TMSPM)作为有机与无机相间的偶联剂 ,通过溶胶 -凝胶法制得了光固化环氧丙烯酸酯树脂的透明硬质杂化材料 .利用 FTIR、SEM、DSC和 TGA法表征杂化材料 ,并对其性能进行了研究 .由于无机与有机相间... 用 γ-甲基丙烯酰氧丙基三甲氧基硅烷 ( TMSPM)作为有机与无机相间的偶联剂 ,通过溶胶 -凝胶法制得了光固化环氧丙烯酸酯树脂的透明硬质杂化材料 .利用 FTIR、SEM、DSC和 TGA法表征杂化材料 ,并对其性能进行了研究 .由于无机与有机相间以共价键结合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丙烯酸树脂 化硅 光固化 溶胶-凝胶法 有机-无机杂化体系 陶瓷 有机改性 杂化材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硅氧烷改性环氧丙烯酸酯及其紫外-湿气双固化涂层的性能 被引量:7
15
作者 冯汉文 李建雄 +1 位作者 付文 刘安华 《涂料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1-5,共5页
以环氧树脂和丙烯酸合成环氧丙烯酸酯,再与正硅酸乙酯反应,合成硅氧烷改性的环氧丙烯酸酯。以FT-IR分析合成产物的结构和UV-湿气固化过程;研究UV-湿气双重固化硅氧烷改性环氧丙烯酸酯涂膜的性能。以正硅酸乙酯封闭环氧丙烯酸酯的羟基,... 以环氧树脂和丙烯酸合成环氧丙烯酸酯,再与正硅酸乙酯反应,合成硅氧烷改性的环氧丙烯酸酯。以FT-IR分析合成产物的结构和UV-湿气固化过程;研究UV-湿气双重固化硅氧烷改性环氧丙烯酸酯涂膜的性能。以正硅酸乙酯封闭环氧丙烯酸酯的羟基,使环氧丙烯酸酯的黏度降低82%;经紫外-湿气双重固化,改性环氧丙烯酸酯涂层的摆杆硬度、耐磨性、水接触角均比未改性样品大幅提升,起始热失质量温度比未改性环氧丙烯酸酯高约6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丙烯酸 改性 紫外-湿气双重固化 黏度 力学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改性环氧丙烯酸酯胶粘剂预聚体增韧改性研究 被引量:7
16
作者 王欣 强敏 +3 位作者 王玉珏 雷晶晶 龚甜 郝海锋 《化学与生物工程》 CAS 2012年第11期50-53,共4页
采用聚乙二醇改性环氧E-44树脂,改性后E-44与α-甲基丙烯酸进行酯化反应,得到改性环氧丙烯酸酯预聚体。由单因素实验确定反应条件如下:第一步反应温度为90℃,第二步反应温度为95℃,聚乙二醇与环氧树脂的物质的量比为0.20∶1,催化剂四丁... 采用聚乙二醇改性环氧E-44树脂,改性后E-44与α-甲基丙烯酸进行酯化反应,得到改性环氧丙烯酸酯预聚体。由单因素实验确定反应条件如下:第一步反应温度为90℃,第二步反应温度为95℃,聚乙二醇与环氧树脂的物质的量比为0.20∶1,催化剂四丁基溴化铵用量为2.0%,阻聚剂对羟基苯甲醚用量为0.05%。红外光谱分析表明,改性环氧丙烯酸酯预聚体合成成功。由改性预聚体配制的胶粘剂粘度减小,拉伸剪切强度可达5.95 MPa,180°剥离强度也有所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增韧 丙烯酸 改性 预聚体 胶粘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紫外光固化改性环氧丙烯酸酯涂料的研制 被引量:19
17
作者 田志高 陈红艳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期95-97,共3页
通过对环氧树脂进行改性 ,降低其粘度 ,再用丙烯酸酯化 ,制得低粘度环氧丙烯酸酯预聚体 ,最后制备出性能优良、易于施工的紫外光固化涂料。本文对环氧树脂改性的催化剂、改性剂及其用量进行了实验研究 ,并制取改性环氧丙烯酸酯涂料 ,还... 通过对环氧树脂进行改性 ,降低其粘度 ,再用丙烯酸酯化 ,制得低粘度环氧丙烯酸酯预聚体 ,最后制备出性能优良、易于施工的紫外光固化涂料。本文对环氧树脂改性的催化剂、改性剂及其用量进行了实验研究 ,并制取改性环氧丙烯酸酯涂料 ,还对改性前后涂料的性能进行了比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树脂 粘度 丙烯酸 紫外光固化涂料 催化剂 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酸改性邻甲酚醛环氧丙烯酸酯的合成及应用 被引量:4
18
作者 王斋民 彭炳初 +3 位作者 皮丕辉 文秀芳 程江 杨卓如 《华南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0期5-8,共4页
用马来酸酐对邻甲酚醛环氧丙烯酸酯进行酸改性,考察了3种催化剂及其用量对反应的影响.用红外光谱法表征了以酸改性产物配制的油墨的紫外光固化过程,合成了4种结构不同的预聚物,并分析了预聚物及活性单体的含量对涂膜表面干燥性的影响.... 用马来酸酐对邻甲酚醛环氧丙烯酸酯进行酸改性,考察了3种催化剂及其用量对反应的影响.用红外光谱法表征了以酸改性产物配制的油墨的紫外光固化过程,合成了4种结构不同的预聚物,并分析了预聚物及活性单体的含量对涂膜表面干燥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催化剂的催化活性从强到弱依次为四甲基氯化铵、三苯基磷、三乙胺;四甲基氯化铵的用量(质量分数,下同)以1.0%为佳,所配制的油墨具有较好的光敏特性,曝光15 s 时,双键的转化率达81.78%;以酸改性邻甲酚醛环氧丙烯酸酯为主体配制的油墨具有较好的表面干燥性,其分辨率达50μm;活性单体的用量为10%-15%时,涂膜表面干燥性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邻甲酚醛丙烯酸 改性 感光成像油墨 紫外光固化 积层多层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异氰酸酯改性环氧丙烯酸酯的合成及其光固化动力学的研究 被引量:9
19
作者 王锋 胡剑青 涂伟萍 《高校化学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233-238,共6页
采用两步法合成了可紫外光固化的异氰酸酯改性的环氧丙烯酸酯树脂,并利用元素分析、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核磁共振氢谱对此树脂的结构进行了表征。对树脂及其固化后涂膜的性能测试表明,合成的树脂具有较低的黏度,为4500mPa-s/60℃,固化... 采用两步法合成了可紫外光固化的异氰酸酯改性的环氧丙烯酸酯树脂,并利用元素分析、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核磁共振氢谱对此树脂的结构进行了表征。对树脂及其固化后涂膜的性能测试表明,合成的树脂具有较低的黏度,为4500mPa-s/60℃,固化膜柔韧性能优,低于3mm。采用红外光谱法对此改性树脂的光固化动力学行为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光引发剂Irgacure1000作为Darocur1173和Irgacure184以质量比1:1构成的复合型光引发剂,比单一的光引发剂具有更优异的引发效果;随着光引发剂Irgacure1000用量的增加,树脂体系光固化反应的聚合速率和树脂中双键的最终转化率都明显增加,但当其用量超过树脂质量的3%时,光固化反应速率和双键的最终转化率又趋于下降;活性单体对树脂光固化行为的影响为:单体的官能度越低、活性单体的用量越大,越有利于树脂的光固化,固化速率和双键的最终转化率都明显提高;此外,增大入射光的光照射强度也有利于树脂的光固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异氰酸酯改性丙烯酸 低黏度 柔韧性 光固化动力学 双键转化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纳米CaCO_3改性及其在环氧改性丙烯酸底漆中的应用 被引量:6
20
作者 王训遒 蒋登高 《材料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3-7,11,共6页
采用复合改性剂对纳米CaCO3进行改性,探讨了改性剂用量、乳化温度、乳化时间和保温时间等因素对纳米Ca-CO3改性的影响,并优化了最佳操作工艺条件:改性剂用量为4.83%(质量分数)纳米CaCO3、乳化温度为80℃、乳化时间为40min和保温时间为60... 采用复合改性剂对纳米CaCO3进行改性,探讨了改性剂用量、乳化温度、乳化时间和保温时间等因素对纳米Ca-CO3改性的影响,并优化了最佳操作工艺条件:改性剂用量为4.83%(质量分数)纳米CaCO3、乳化温度为80℃、乳化时间为40min和保温时间为60min。测定了改性和未改性纳米CaCO3的活化指数、吸油量、沉降体积及其在邻苯二甲酸二辛酯(DOP)中的糊粘度,并用红外光谱对改性和未改性纳米CaCO3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改性纳米CaCO3的亲油性显著提高。制备了纳米CaCO3复合环氧改性丙烯酸底漆,与传统底漆相比其耐水性、耐盐水性和耐盐雾性显著改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碳酸钙 表面改性 改性 改性丙烯酸树脂 底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