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持久性有机污染物在大气与植物间交换过程研究进展 被引量:5
1
作者 孙海峰 朱亚先 张勇 《环境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734-741,共8页
大气、植物间持久性有机物污染物(POPs)的交换行为是控制POPs进入食物链,及影响其全球范围内迁移、分布的重要环节.本文着重介绍了大气、植物间POPs交换过程方面的研究现状;总结了其影响因素,主要包括POPs本身的理化性质(lgKOA)、植物特... 大气、植物间持久性有机物污染物(POPs)的交换行为是控制POPs进入食物链,及影响其全球范围内迁移、分布的重要环节.本文着重介绍了大气、植物间POPs交换过程方面的研究现状;总结了其影响因素,主要包括POPs本身的理化性质(lgKOA)、植物特性(叶片表面形态、脂质含量、表皮的可渗透性)以及环境温度;提出了目前大气、植物间POPs交换过程研究中存在的部分问题,以及今后可能的发展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气 植物 持久性有机物污染物 交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有机污染物的微生物修复研究进展 被引量:1
2
作者 王文飞 刘铭瑶 李德山 《东北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1期140-144,共5页
多芳香烃(PAHs)、环硝胺类物质(RDX、HMX、Tetryl和CL-20)、多氯联苯(PCBs)、烷烃类化合物、氯乙烯类、硝基化合物等的有机污染物增多,对自然界和人类生活造成极大危害,自二十世纪七十年代便出现了利用微生物降解有机污染物的生物修复研... 多芳香烃(PAHs)、环硝胺类物质(RDX、HMX、Tetryl和CL-20)、多氯联苯(PCBs)、烷烃类化合物、氯乙烯类、硝基化合物等的有机污染物增多,对自然界和人类生活造成极大危害,自二十世纪七十年代便出现了利用微生物降解有机污染物的生物修复研究,但传统的有机污染物生物修复存在效率不高、难以维持等问题。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以来,随着分子生物学技术的迅速发展,其在污染生物修复中得到越来越多的应用,并有效地提高了生物修复效率。本文总结了近年来有机污染物污染修复中应用上述方法的研究,重点分析整理了一系列典型石油污染物降解途径中的加氧酶及其参考菌株,为今后有机污染物的生物修复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机物污染物 微生物 生物修复途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太湖水源水中有机污染物种类初探 被引量:3
3
作者 钱祎 车金水 +1 位作者 刘振华 宋启军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7期9361-9362,共2页
采用溶剂萃取-气质联用技术(LLE-GC-MS)测定太湖水源水中有机污染物的种类及含量。结果表明,太湖水源水中的有机污染物主要为邻苯二甲酸酯类、烃类、有机酸类、甾醇类等。
关键词 有机物污染物 太湖 水源水 气相色谱-质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物体胃肠道中微塑料负载污染物的解吸行为和影响因素研究进展 被引量:2
4
作者 王宏展 吴小伟 +2 位作者 赵晓丽 王珺瑜 牛琳 《生态毒理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64-73,共10页
环境中大量分布的微塑料(microplastics,MPs)由于具有粒径小、比表面积大、且对生物体具有毒性危害等特点,因而近年来得到国内外越来越多的研究和关注。环境调查研究表明,环境MPs表面通常含有不同种类和含量的污染物(重金属和有机污染... 环境中大量分布的微塑料(microplastics,MPs)由于具有粒径小、比表面积大、且对生物体具有毒性危害等特点,因而近年来得到国内外越来越多的研究和关注。环境调查研究表明,环境MPs表面通常含有不同种类和含量的污染物(重金属和有机污染物),这些污染物通过摄食进入生物体胃肠道后在胃肠液作用下会发生解吸,并引起相应的生物毒性效应。本文系统综述了生物体胃肠道中MPs表面负载污染物的解吸行为、机制和潜在影响因素。生物胃肠道系统中MPs表面携带的重金属、有机物以及自身添加剂在胃肠液作用下能够大量解吸。解吸机制方面,胃肠中消化酶能够影响污染物与MPs之间界面结合力(范德华力、静电作用力和氢键等),结合力越小,解吸效率越高。此外,MPs表面负载污染物在胃肠道中的解吸能力也受到塑料性质(结晶度、孔体积和疏水性)和胃肠液性质(消化酶种类、消化液组分和pH)的共同影响,但具体机制当前仍不明确。笔者期望该综述能为进一步评估自然水体中生物体对MPs摄食所引起的生态风险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塑料 有机物污染物 重金属 胃肠道 水生生物 吸附解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铁炭微电解深度处理废纸造纸废水的参数优化及其效果研究 被引量:5
5
作者 王先宝 张敏婷 +3 位作者 冉家荣 张嘉禄 李享 张安龙 《陕西科技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34-40,52,共8页
利用铁炭微电解技术对废纸造纸废水进行深度处理,根据单因素实验确定反应最佳参数条件,结合实验结果利用响应面实验对工艺参数进行优化,并在最优条件下通过三维荧光光谱、GC-MS对废水水质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铁炭微电解工艺的最佳处理条... 利用铁炭微电解技术对废纸造纸废水进行深度处理,根据单因素实验确定反应最佳参数条件,结合实验结果利用响应面实验对工艺参数进行优化,并在最优条件下通过三维荧光光谱、GC-MS对废水水质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铁炭微电解工艺的最佳处理条件为初始pH=3.0、填料添加量255 g·L^(-1)、反应时间120 min、曝气量0.9 L·min^(-1),在此条件下COD去除率为32.14%;响应面实验分析得到最佳工艺条件下计算的COD去除率最大预测值为34.57%,与实验结果基本一致;三维荧光分析结果表明铁炭微电解工艺对废纸造纸废水中腐殖酸类物质降解效果显著,GC-MS分析表明,经铁炭微电解处理,废水中二十烷的相对含量从原水的43.31%降低至4.79%,但同时会伴随有少量新污染物的产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铁炭微电解 废纸造纸废水 深度处理 响应面分析 有机物污染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气相色谱法同时测定水产品中28种多氯联苯同系物 被引量:7
6
作者 柯常亮 刘奇 +7 位作者 王许诺 陈洁文 王增焕 林颂雄 蔡楠 黄珂 程波 李刘冬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7期155-159,共5页
建立了气相色谱法同时测定水产品中28种多氯联苯同系物的分析方法。该方法用正己烷和二氯甲烷混合溶液超声辅助提取,提取液依次用浓H2SO4、中性Al2O3和弗罗里硅土净化,气相色谱定量,气相色谱串联质谱确证。结果显示,在2.00~200μg... 建立了气相色谱法同时测定水产品中28种多氯联苯同系物的分析方法。该方法用正己烷和二氯甲烷混合溶液超声辅助提取,提取液依次用浓H2SO4、中性Al2O3和弗罗里硅土净化,气相色谱定量,气相色谱串联质谱确证。结果显示,在2.00~200μg/L浓度范围内,28种多氯联苯同系物线性良好,相关系数r〉0.9991;加标量为0.5μg/kg和10.0μg/kg时,加标回收率范围分别为82.4%-106%和88.2%~97.8%,相对标准偏差范围分别为0.34%~5.95%和5.97%~13.3%;方法检测限和定量限范围分别为0.021~0.12μg/kg和0.07~0.40μg/kg。该方法适合批量水产品中28种多氯联苯同系物的同时测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产品 多氯联苯 气相色谱 持久性有机物污染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臭氧-生物活性炭工艺预处理海水试验研究 被引量:2
7
作者 郭兴芳 陈立 +3 位作者 陶润先 李伟 孔祥媚 张雅君 《水处理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0期79-82,共4页
采用臭氧-生物活性炭(O3-BAC)工艺进行长期去除实际海水有机污染物试验研究。结果表明,O3-BAC工艺可有效去除海水中的有机污染物,系统运行稳定,反冲洗对BAC去除有机物影响不大。对有机污染较严重的海水,臭氧投加量3~6 mg.L-1、氧化接... 采用臭氧-生物活性炭(O3-BAC)工艺进行长期去除实际海水有机污染物试验研究。结果表明,O3-BAC工艺可有效去除海水中的有机污染物,系统运行稳定,反冲洗对BAC去除有机物影响不大。对有机污染较严重的海水,臭氧投加量3~6 mg.L-1、氧化接触时间30~60 min、水温10.5~29.0℃、BAC滤柱HRT为1 h情况下,O3-BAC工艺对TOC、DOC、CODMn、UV254以及浊度的平均去除率分别在38%、34%、55%、55%、95%以上,出水可作为反渗透膜海水淡化的进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水 预处理 臭氧 生物活性炭 有机物污染物 反冲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物炭理化性质对其反应活性的影响 被引量:13
8
作者 马超然 张绪超 +1 位作者 王朋 李浩 《环境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1期2425-2434,共10页
生物炭作为一种富炭材料,由于其具有固碳、增强土壤肥力、促进植物生长等特性,在固碳减排及土壤改良方面的应用价值受到广泛关注.同时,生物炭具有较大的比表面积和较高的孔隙率,常被作为吸附剂用于污染物的去除.研究发现生物炭在吸附有... 生物炭作为一种富炭材料,由于其具有固碳、增强土壤肥力、促进植物生长等特性,在固碳减排及土壤改良方面的应用价值受到广泛关注.同时,生物炭具有较大的比表面积和较高的孔隙率,常被作为吸附剂用于污染物的去除.研究发现生物炭在吸附有机污染物的过程中可降解有机污染物,因此生物炭的反应活性成为近年来研究的热点.生物炭的反应活性主要由其制备过程中生成的环境持久性自由基(EPFRs)和自身的氧化还原能力贡献.生物炭的EPFRs活性与官能团种类、过渡金属含量和EPFRs种类有关,其中官能团和过渡金属通过影响EPFRs的生成及稳定从而影响EPFRs的浓度和种类,进而影响EPFRs活性,而EPFRs种类直接影响EPFRs活性.生物炭的氧化还原活性与官能团、芳香性和导电性有关,其中官能团影响氧化还原活性基团(RAMs)的生成,芳香性和导电性影响基质电导(ECBC)结构的生成及导电活性,从而影响氧化还原活性.本文总结了生物炭的反应活性机理和影响因素,旨在为生物炭处理有机物污染物等方面的应用提供理论支撑和技术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炭 反应活性 EPFRs 氧化还原活性 有机物污染物降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