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6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有机溶剂使用行业VOCs排放控制标准体系的构建 被引量:20
1
作者 江梅 张国宁 +2 位作者 邹兰 魏玉霞 张明慧 《环境工程技术学报》 CAS 2011年第3期221-225,共5页
"十二五"期间我国将在重点区域和重点行业对挥发性有机物(VOCs)进行控制,因此迫切需要建立VOCs排放控制相关标准体系。有机溶剂使用是VOCs排放的主要污染源之一,通过对有机溶剂使用典型行业VOCs排放特征的研究,提出了我国有... "十二五"期间我国将在重点区域和重点行业对挥发性有机物(VOCs)进行控制,因此迫切需要建立VOCs排放控制相关标准体系。有机溶剂使用是VOCs排放的主要污染源之一,通过对有机溶剂使用典型行业VOCs排放特征的研究,提出了我国有机溶剂使用行业VOCs排放控制标准体系框架。该体系结构上包括通用型标准、工艺型标准和行业型标准三部分,体系表中共14个标准,包括现有标准1项,正在制订的标准7项,新设标准6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机溶剂 挥发性有机 排放控制 标准体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有机溶剂混合体系中高硫煤电解脱硫的研究 被引量:7
2
作者 易平贵 刘俊峰 黄念东 《洁净煤技术》 CAS 1998年第4期48-51,共4页
以氢氧化钠、盐酸和硫酸等为支持电解质,对贵州六枝高硫煤在水-甲醇、水-乙醇、水-丙酮及水-乙二胺等4种混合溶剂体系中电解脱硫率进行了考察。实验结果表明,煤的脱硫率与溶剂及电解质有关,其中H2O-CH3OH-HCl是最... 以氢氧化钠、盐酸和硫酸等为支持电解质,对贵州六枝高硫煤在水-甲醇、水-乙醇、水-丙酮及水-乙二胺等4种混合溶剂体系中电解脱硫率进行了考察。实验结果表明,煤的脱硫率与溶剂及电解质有关,其中H2O-CH3OH-HCl是最佳的脱硫体系,50℃时,电解3h后其脱硫率可高达56%。在阳极电解脱硫的同时,阴极联产高纯氢气,其电流效率高达95%以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硫煤 电解 脱硫 有机溶剂 混合体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有机溶剂两相体系中面包酵母不对称还原苯乙酮合成手性苯乙醇的研究 被引量:9
3
作者 杨忠华 曾嵘 +5 位作者 吴高明 杨改 常煦 徐翩 张海辉 姚曼 《高校化学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450-454,共5页
以面包酵母细胞不对称还原苯乙酮合成S-α-苯乙醇为模型反应,研究了水-有机溶剂两相体系促进面包酵母细胞催化芳香酮的不对称还原情况。首先研究了适合于活性细胞催化的两相溶剂体系,实验表明合适的有机溶剂为logP>3的溶剂,这与有机... 以面包酵母细胞不对称还原苯乙酮合成S-α-苯乙醇为模型反应,研究了水-有机溶剂两相体系促进面包酵母细胞催化芳香酮的不对称还原情况。首先研究了适合于活性细胞催化的两相溶剂体系,实验表明合适的有机溶剂为logP>3的溶剂,这与有机相中的酶催化对溶剂的要求相一致。在所选用的溶剂中,正辛烷获得的效果最好。在此基础上进一步考察了两相之间的比率、辅助溶剂、底物浓度以及水相体系的pH等对反应的影响。实验表明两相之间的比率和辅助溶剂对反应有显著的影响,合理改变这些因素可以改善底物在两相之间的分配进而促进反应的进行。反应对底物浓度的敏感性较单相水相体系反应要小得多,而pH对反应的影响与水相中反应相同。在有机溶剂与水相体积比为1:4、添加1%乙醇以及底物浓度为30mmol·L-1时,产物得率可达到45%左右,这较在水相中反应有显著的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催化 不对称还原 手性醇 S-α-苯乙醇 水-有机溶剂两相体系 面包酵母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非有机溶剂液-固萃取体系提取血红蛋白研究 被引量:5
4
作者 沈静茹 秦晓蓉 +2 位作者 孙小梅 雷灼霖 李步海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1期2026-2029,共4页
用聚乙二醇 ( PEG80 0 0 )修饰物混合吐温 80 -磷酸钾盐液 -固萃取体系从血液中直接提取血红蛋白 ,考察了 PEG80 0 0修饰物、磷酸钾盐和吐温 80的浓度及酸度和温度等因素对血红蛋白分离纯化的影响 .结果表明 ,采用该体系的一次固相萃取... 用聚乙二醇 ( PEG80 0 0 )修饰物混合吐温 80 -磷酸钾盐液 -固萃取体系从血液中直接提取血红蛋白 ,考察了 PEG80 0 0修饰物、磷酸钾盐和吐温 80的浓度及酸度和温度等因素对血红蛋白分离纯化的影响 .结果表明 ,采用该体系的一次固相萃取率大于 99% ,一次反萃取率达到 75 % .所得到的血红蛋白干粉的纯度为99% .该方法不使用有机溶剂 ,无毒性 ,对蛋白质具有稳定和保护作用 ,易于放大规模使用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机溶剂 液-固萃取体系 聚乙二醇8000修饰物 血红蛋白 提取 分离 吐温80-磷酸锂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有机溶剂混合体系去除秸秆木素的研究 被引量:2
5
作者 朱世步 姜曼 +1 位作者 王伟 周祚万 《材料导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8期50-53,共4页
研究了常压条件下水/有机溶剂体系对于水稻秸秆木素的脱除效果,考察了水/甲醇、水/N-甲基吡咯烷酮(NMP)、水/二甲亚砜(DMSO)和水/二甲基甲酰胺(DMF))及其在添加酸(水杨酸、甲酸、对苯二甲酸)或碱(氢氧化钠、苯胺)等助剂条件下的木素脱... 研究了常压条件下水/有机溶剂体系对于水稻秸秆木素的脱除效果,考察了水/甲醇、水/N-甲基吡咯烷酮(NMP)、水/二甲亚砜(DMSO)和水/二甲基甲酰胺(DMF))及其在添加酸(水杨酸、甲酸、对苯二甲酸)或碱(氢氧化钠、苯胺)等助剂条件下的木素脱除率。残留木素和红外谱图分析表明,在不添加催化剂的条件下,水/非质子溶剂体系的效果优于水/甲醇等有机质子溶剂体系,水/DMSO体系、水/NMP和水/DMF体系的木素脱除率分别达到63.27%、75.14%和84.78%,而水/甲醇体系的木素脱除率为57.13%;在溶剂体系中添加少量苯胺可以有效提高木素脱除率,水/甲醇中添加苯胺后木素脱除率从57.13%提高到79.99%,水/DMF中添加苯胺后木素脱除率从84.78%提高到95.04%,处理后的样品酸不溶木素含量仅剩0.87%。回收的溶液经减压蒸馏回收木素和溶剂,溶剂回收率达到99%以上,并可循环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秸秆 水/有机溶剂体系 脱木素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有机溶剂/缓冲液双相体系中固定化Acetobacter sp.CCTCC M209061细胞催化1-(4-甲氧基)-苯基乙醇不对称氧化反应 被引量:3
6
作者 程景 娄文勇 宗敏华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7期1529-1535,共7页
在有机溶剂/缓冲液双相体系中,利用固定化醋酸杆菌Acetobacter sp.CCTCC M209061细胞高对映体选择性地催化1-(4-甲氧基)-苯基乙醇(MOPE)的不对称氧化反应,成功地拆分外消旋MOPE得到对映体纯(S)-MOPE.与游离细胞相比,固定化细胞催化反应... 在有机溶剂/缓冲液双相体系中,利用固定化醋酸杆菌Acetobacter sp.CCTCC M209061细胞高对映体选择性地催化1-(4-甲氧基)-苯基乙醇(MOPE)的不对称氧化反应,成功地拆分外消旋MOPE得到对映体纯(S)-MOPE.与游离细胞相比,固定化细胞催化反应速度有所降低,但其稳定性(包括操作稳定性、热稳定性和储藏稳定性)明显提高.固定化细胞连续使用10批次(每批次12 h)后,仍能保留其初始催化活性的58%以上,而游离细胞仅保留约20%的相对活性.在所考察的不同有机溶剂中,正己烷不仅能较好地溶解底物,而且对细胞的生物相容性相对较好,因而提高了反应底物浓度、反应初速度、对映体回收率及残留底物e.e.值,是反应体系中最适宜的有机相.该反应的最适宜正己烷体积分数为60%,辅底物为50 mmol/L丙酮,底物浓度为40 mmol/L,缓冲液pH=6.5,反应温度为30℃;在此条件下,反应初速度为80.4μmol/min,反应12 h后,对映体回收率和残留底物e.e.值分别为51.0%和99.9%,明显好于水单相反应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固定化Acetobacter SP CCTCC M209061细胞 1-(4一甲氧基)一苯基乙醇 4-甲氧基苯乙酮 有机溶剂 缓冲液双相体系 不对称氧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钼(Ⅵ)和钨(Ⅵ)的阴离子交换性能研究——含有机溶剂体系 被引量:2
7
作者 蔡淑莲 周执明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1985年第3期206-210,共5页
本文在含有机溶剂的盐酸体系和络合剂-盐酸体系中,研究了铜和钨在强碱性阴离子交换树脂ZerolitEF上的阴离子交换行为.探讨了影响钼和钨在树脂相和溶液相间分配的主要因素及其机理,为大量钼中痕量钨的分离和浓集提供了依据.
关键词 阴离子交换 钼(Ⅵ) 强碱性阴离子交换树脂 钨(Ⅵ) 树脂相 有机溶剂 络合剂 盐酸体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离子-有机溶剂复合体系对电子废弃物中贵金属回收研究 被引量:1
8
作者 王家圆 郭军康 +2 位作者 张蕾 郭瑾 刘甜 《应用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96-101,共6页
以强氧化性的活泼金属离子和络合性有机溶剂结合,制备出离子-有机溶剂复合体系。研究了有机溶剂和金属离子组合类型、氧化剂浓度、反应时间对电子废弃物中贵金属浸出率的影响。结果表明,Fe^(3+)(FeCl_(3))和乙腈构成的离子-有机溶剂复... 以强氧化性的活泼金属离子和络合性有机溶剂结合,制备出离子-有机溶剂复合体系。研究了有机溶剂和金属离子组合类型、氧化剂浓度、反应时间对电子废弃物中贵金属浸出率的影响。结果表明,Fe^(3+)(FeCl_(3))和乙腈构成的离子-有机溶剂复合体系,通过氧化-络合联合作用对电子废弃物中贵金属的浸出效果最佳;根据对金在体系中的浸出动力学模型分析,反应符合界面化学反应控速(R^(2)=0.963 84);在乙腈加入量为50 mL,FeCl_(3)浓度为6 mol/L,反应时间24 h条件下,贵金属浸出率98%。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子废弃物 离子-有机溶剂复合体系 氧化浸出 贵金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尾及多尾氟表面活性剂在有机溶剂中的表面活性研究 被引量:1
9
作者 陈现涛 邢航 +1 位作者 伍毅 肖进新 《日用化学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8期441-446,共6页
拟通过增加油溶性氟表面活性剂分子中碳氟链的数目,从而增大有机溶剂表面吸附层的碳氟链密度,以提高其降低有机溶剂表面张力的能力。合成了2个系列的氟表面活性剂:将全氟辛基磺酰氟与二胺(NH_2(CH_2)nNH_2,n=2,3,6,10)反应,合成以磺酰... 拟通过增加油溶性氟表面活性剂分子中碳氟链的数目,从而增大有机溶剂表面吸附层的碳氟链密度,以提高其降低有机溶剂表面张力的能力。合成了2个系列的氟表面活性剂:将全氟辛基磺酰氟与二胺(NH_2(CH_2)nNH_2,n=2,3,6,10)反应,合成以磺酰胺键为连接基、分子中含有2个碳氟链的油溶性氟表面活性剂;通过全氟辛酸与多元醇(乙二醇、1,2-丙二醇、丙三醇和季戊四醇)反应,合成以酯键为连接基、分子中分别含有2,3和4个碳氟链的油溶性氟表面活性剂。研究了这2个系列氟表面活性剂在乙醇、乙酸乙酯、丁酮以及乙醇-乙酸乙酯-丁酮三元混合溶剂中的表面活性,考察了氟表面活性剂分子结构、溶剂种类对表面活性的影响。结果显示,单纯增加碳氟链数目与降低表面张力之间不具有必然的依赖关系,分子整体构型也很重要,同时有机溶剂的种类对氟表面活性剂溶液的表面张力有显著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溶性氟表面活性剂 有机溶剂 非水体系 表面张力 碳氟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包衣酶在油/水两相体系中催化水解橄榄油反应 被引量:1
10
作者 丁辉 宋宝东 +1 位作者 吴金川 李鑫钢 《天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与工程技术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8期663-666,共4页
用合成的谷氨酸十二烷基酯核糖醇对来源于Candidarugosa的脂肪酶包衣后在油/水两相体系中水解橄榄油为反应模型.确定了最佳水油比范围为1~3,最适pH值为7.0左右,温度为30℃,油相有机溶剂为异辛烷.包衣酶的最大活性达到48.8mmol·min... 用合成的谷氨酸十二烷基酯核糖醇对来源于Candidarugosa的脂肪酶包衣后在油/水两相体系中水解橄榄油为反应模型.确定了最佳水油比范围为1~3,最适pH值为7.0左右,温度为30℃,油相有机溶剂为异辛烷.包衣酶的最大活性达到48.8mmol·min-1·g-1蛋白质,是天然酶活性的1.8倍.对底物选择性研究表明:包衣酶和天然酶的最适底物均为橄榄油,酰基链越长,酶活越高.包衣酶的米氏常数只有天然酶的一半,最大反应速度是天然酶的1.4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然脂肪酶 包衣酶 酶活 /水两相体系 水解反应 橄榄油 催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有机溶剂体系中产紫青霉全细胞催化合成单葡糖醛酸基甘草次酸
11
作者 邹树平 张琦 +3 位作者 李丽敏 郭燕霞 戴大章 李春 《化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8期2040-2045,共6页
研究了产紫青霉Penicillium purpurogenum Li-3全细胞β-D-葡萄糖醛酸苷酶在水/有机溶剂体系中催化水解甘草酸,合成单葡糖醛酸基甘草次酸(GAMG)的反应。确定了最适反应体系为水/叔丁醇(体积比为3∶7),最适反应条件为:底物甘草酸用量1.5g... 研究了产紫青霉Penicillium purpurogenum Li-3全细胞β-D-葡萄糖醛酸苷酶在水/有机溶剂体系中催化水解甘草酸,合成单葡糖醛酸基甘草次酸(GAMG)的反应。确定了最适反应体系为水/叔丁醇(体积比为3∶7),最适反应条件为:底物甘草酸用量1.5g·L-1、反应温度45℃、pH值5.0、全细胞酶量7g·L-1、摇床转速120r·min-1,在此条件下反应48h,产物GAMG产率可达79.12%,全细胞酶具有较好的稳定性和可重复使用性,显示了良好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转化 单葡糖醛酸基甘草次酸 水/有机溶剂体系 产紫青霉 全细胞 β-D-葡萄糖醛酸苷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合有机溶液体系中类胡萝卜素聚集体的探究
12
作者 赵英源 贾慧慧 +4 位作者 李紫薇 梁晋 李瑞芳 陈迪 王静 《食品工业科技》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3期42-49,共8页
类胡萝卜素具有多种对人体有益的生理活性,在一定条件下分子可自聚集形成不同类型的聚集体。本文主要以水合有机溶液的比例和加样顺序为关键因素,探究其对三种代表性类胡萝卜素(虾青素、叶黄素、β-胡萝卜素)聚集体的类型(H聚集体、M单... 类胡萝卜素具有多种对人体有益的生理活性,在一定条件下分子可自聚集形成不同类型的聚集体。本文主要以水合有机溶液的比例和加样顺序为关键因素,探究其对三种代表性类胡萝卜素(虾青素、叶黄素、β-胡萝卜素)聚集体的类型(H聚集体、M单体、J聚集体)、形成条件和稳定性的影响。分别将虾青素丙酮溶液、叶黄素乙醇溶液、β-胡萝卜素丙酮溶液以水入有机和有机入水两种不同滴加顺序,按照有机溶剂占总体积比以10%~90%的比例混合,观察类胡萝卜素小分子及其聚集体的状态并进行紫外可见吸收光谱分析。结果表明,在有机入水的加样顺序下,虾青素、叶黄素、β-胡萝卜素溶液体系下形成H聚集体的有机溶剂占总体积比分别为10%~20%、10%~50%和10%~40%,此外,虾青素在30%形成J聚集体,β-胡萝卜素在50%~70%形成J聚集体,叶黄素在60%~90%时为叶黄素单体。在水入有机的加样顺序下,形成聚集体的条件与有机入水相似。但是通过对比发现,在有机入水的加样顺序下,紫外可见光谱上吸收峰移动的现象更明显。探究聚集体稳定性发现,样品在室温(25℃)条件下放置24 h和48 h后,叶黄素的H聚集体类型不变,虾青素、β-胡萝卜素的H聚集体逐渐转化为J聚集体;虾青素与β-胡萝卜素的J聚集体则稳定存在。本文为类胡萝卜素及其聚集体形成条件及稳定性研究提供数据支撑,从而为今后类胡萝卜素及其聚集体在食品、药品、化妆品等领域的应用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类胡萝卜素 有机溶剂 聚集体 水合体系 稳定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两相体系中微生物转化法制备依西美坦 被引量:2
13
作者 谌蓉 李光 +3 位作者 张娟 刘芳 彭智辉 邓乐 《湖南师范大学自然科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112-117,共6页
采用有机介质中微生物转化的方法,对甾体C1,2位的生物脱氢进行了研究.通过考察有机溶剂对甾体底物和产物的溶解度,微生物细胞在不同有机溶剂中的存活率以及有机溶剂的加入量,构建了较合适的二甲苯/发酵液两相体系,且二甲苯加入量占总体... 采用有机介质中微生物转化的方法,对甾体C1,2位的生物脱氢进行了研究.通过考察有机溶剂对甾体底物和产物的溶解度,微生物细胞在不同有机溶剂中的存活率以及有机溶剂的加入量,构建了较合适的二甲苯/发酵液两相体系,且二甲苯加入量占总体积的15%为宜.然后以雄甾-4-烯-6-亚甲基-3,17-二酮为底物,利用简单节杆菌(Arthrobacter simplex)完整细胞在两相体系中对甾体A环C1,2位进行生物脱氢,得到抗肿瘤药物依西美坦(雄甾-1,4-二烯-6-亚甲基-3,17-二酮).对转化时间、转化温度、摇床转速、摇瓶装液量等条件进行了一系列的研究.结果表明,在装液量为20 mL每100 mL三角瓶,温度为32℃,转速为180 r/min,转化时间为24 h的条件下,转化率可达到13.6%.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机溶剂/水两相体系 微生物转化 简单节杆菌 依西美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水相萃取体系的研究 被引量:72
14
作者 王志华 马会民 +2 位作者 马泉莉 苏美红 梁树权 《应用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3期173-175,共3页
研究了基于与水互溶的普通有机溶剂的双水相萃取体系 ,并考察了不同种类盐分相能力的差异及不同种类有机溶剂的分相情况 .双水相分相受许多因素影响 ,包括溶剂、盐的类型及浓度 .根据分相后有机溶剂相的体积变化 ,双水相体系存在 3种分... 研究了基于与水互溶的普通有机溶剂的双水相萃取体系 ,并考察了不同种类盐分相能力的差异及不同种类有机溶剂的分相情况 .双水相分相受许多因素影响 ,包括溶剂、盐的类型及浓度 .根据分相后有机溶剂相的体积变化 ,双水相体系存在 3种分相类型 : 型 (V始 <V终 )、 型 (V始 >V终 )和 型 (兼具 、 型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机溶剂 双水相萃取体系 分相机理 无机盐 分相能力 萃取 分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两相体系中不对称催化加氢研究进展 被引量:4
15
作者 袁茂林 陈华 +3 位作者 黎耀忠 李瑞祥 程溥明 李贤均 《化学研究与应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6期631-636,共6页
综述了近年来水 /有机两相催化体系中的催化不对称加氢研究进展 ,以及两相体系不对称加氢反应中对映选择性下降与水作为溶剂的关系、水的作用和提高对映选择性的方法。引用文献 39篇。
关键词 两相体系 不对称催化加氢 研究进展 水溶性膦配体 有机溶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核酸-甲基青莲6B分子作用体系的研究与应用 被引量:5
16
作者 林旭聪 谢增鸿 +2 位作者 郭良洽 刘绍锋 陈国南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期169-172,共4页
基于核酸对甲基青莲 6B的减色效应 ,以阳离子型染料甲基青莲 6B为生色探针 ,研究该染料与核酸的结合反应 ,建立了新的核酸测定体系 ,研究探讨了体系的作用机理。在pH =9 0条件下 ,hs DNA ,sm DNA ,ct DNA ,yeastRNA的浓度与甲基青莲 6B... 基于核酸对甲基青莲 6B的减色效应 ,以阳离子型染料甲基青莲 6B为生色探针 ,研究该染料与核酸的结合反应 ,建立了新的核酸测定体系 ,研究探讨了体系的作用机理。在pH =9 0条件下 ,hs DNA ,sm DNA ,ct DNA ,yeastRNA的浓度与甲基青莲 6B减色效应成线性关系 ,响应线性范围分别为 0 5 0~ 4 0 0 μg·mL-1 ,0 2 0~ 5 0 0 μg·mL-1 ,0 2 0~ 5 0 0 μg·mL-1 ,0 2 0~ 4 5 0 μg·mL-1 ,检出限 (3σ/K)分别为 0 0 82 ,0 0 37,0 0 38,0 0 4 1 μg·mL-1 。分析核酸合成样品 ,回收率为 93 5 %~ 1 0 5 0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核酸 甲基青莲6B 分子作用体系 作用机理 分光光度法 PH值 离子强度 表面活性剂 有机溶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液-液双相体系中β-D-呋喃果糖苷酶催化转移反应的特性 被引量:6
17
作者 张宁 曹劲松 彭志英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9期16-20,共5页
筛选出一些有利于维持 β D 呋喃果糖苷酶稳定性的有机溶剂 ,并研究了其在水 有机溶剂双相体系中催化转移反应的基本特性。非水相体系组成、pH值、温度和反应时间对酶反应速率有显著的影响 ,在丁酸乙酯 缓冲液双相体系中 ,有利于该酶... 筛选出一些有利于维持 β D 呋喃果糖苷酶稳定性的有机溶剂 ,并研究了其在水 有机溶剂双相体系中催化转移反应的基本特性。非水相体系组成、pH值、温度和反应时间对酶反应速率有显著的影响 ,在丁酸乙酯 缓冲液双相体系中 ,有利于该酶发生转移反应、合成低聚糖的反应条件为 :有机溶剂体积比 91 5 8% (蔗糖底物初始量为 4 7 5 2 g/L ,酶添加量 0 5U/mL) ,pH 6 0 ,保温温度 5 4℃ ,此时振荡反应 32min后低聚糖合成率可达 3 4 1%。聚羟乙基异丁烯酸固定化 β D 呋喃果糖苷酶在丁酸乙酯 水双相体系中具有良好的稳定性和机械强度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Β-D-呋喃果糖苷酶 水-有机溶剂双相体系 转果糖作用 催化转移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用密度泛函理论研究二元体系的液液界面张力 被引量:1
18
作者 付东 陆九芳 +1 位作者 刘金晨 李以圭 《化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9期892-898,共7页
应用密度泛函理论和统计缔合流体理论建立了二元液液界面的状态方程 ,通过纯流体汽液平衡时的压力数据和液相密度数据回归了非极性流体和极性流体的链节参数 .将界面分层 ,使用已建立的状态方程和回归的纯流体链节参数 ,根据界面各微层... 应用密度泛函理论和统计缔合流体理论建立了二元液液界面的状态方程 ,通过纯流体汽液平衡时的压力数据和液相密度数据回归了非极性流体和极性流体的链节参数 .将界面分层 ,使用已建立的状态方程和回归的纯流体链节参数 ,根据界面各微层达到相平衡时化学势相等的原则计算了液液界面层的厚度和液液界面中的密度分布 ,预测了 16个水 -有机溶剂二元体系的液液界面张力 .计算结果与实验值符合情况良好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元体系 液液界面 界面张力 密度泛函理论 统计缔合流体理论 有机溶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硝酸钠—碘化钾—氯化十四烷基二甲基苄基铵体系浮选镉 被引量:2
19
作者 吴艳平 靳慧霞 李全民 《河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2001年第3期37-40,共4页
研究了硝酸钠 -碘化钾 -氯化十四烷基二甲基苄基铵体浮选分离镉的行为及其与常见离子分离的条件 .实验表明 ,控制 p H=1~ 6,能使 Cd( )与常见离子 Zn( ) Fe( )、Al( )、Co( )、Ni( )、Mn( )分离 .
关键词 碘化钾 氯化十四烷基二甲基苄基铵 浮选分离 硝酸钠 萃取体系 有机溶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有机相在制备D-对羟基苯甘氨酸中的应用 被引量:2
20
作者 刘森林 《深圳大学学报(理工版)》 EI CAS 2004年第3期262-265,共4页
利用水 水溶性有机溶剂体系,研究了来源于恶臭假单胞菌的海因酶催化DL 对羟基苯海因合成N 氨基甲酰 D 对羟基苯甘氨酸,以制备D 对羟基苯甘氨酸,并就培养基的筛选、有机溶剂的选择和有机溶剂质量分数的优化作了探讨.结果发现,适量的有机... 利用水 水溶性有机溶剂体系,研究了来源于恶臭假单胞菌的海因酶催化DL 对羟基苯海因合成N 氨基甲酰 D 对羟基苯甘氨酸,以制备D 对羟基苯甘氨酸,并就培养基的筛选、有机溶剂的选择和有机溶剂质量分数的优化作了探讨.结果发现,适量的有机溶剂可增加底物的溶解度,进而显著增加酶反应速度.培养基以质量分数为1%的甘油、1%的酵母膏、0 2%的K2HPO4·3H2O、0 3%的NaCl、0 05%的MgSO4·7H2O和0 1%的诱导剂为佳;有机溶剂以二甲亚砜为宜,其质量分数以10%左右为佳.在此优化反应条件下,水 水溶性有机溶剂体系中酶反应的速度较水相中提高近4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水溶性有机溶剂体系 恶臭假单胞菌 海因酶 D-对羟基苯甘氨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