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深圳市福田河水污染治理效果研究 被引量:2
1
作者 刘雪朋 黄奕龙 《中国农村水利水电》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74-75,78,共3页
以2004-2014年福田河水质和水生态监测资料为基础,选取溶解氧(DO)、化学需氧量(CODCr)、五日生化需氧量(BOD5)、氨氮、总磷、浮游植物、浮游动物和底栖动物等生化指标,探索福田河水污染的特点和治理效果。结果表明,福田河治理后水质明... 以2004-2014年福田河水质和水生态监测资料为基础,选取溶解氧(DO)、化学需氧量(CODCr)、五日生化需氧量(BOD5)、氨氮、总磷、浮游植物、浮游动物和底栖动物等生化指标,探索福田河水污染的特点和治理效果。结果表明,福田河治理后水质明显好转,但是氨氮和总磷均超过地表水Ⅴ类标准限值,补水水质较差、河口水闸导致水力停留时间较长及感潮河段水动力不足是造成水环境难以彻底改善的主要原因;福田河有机污染综合指数呈现下降趋势,2005年河流为严重污染,2014年中游为中等污染,下游仍为严重污染;福田河水生生物耐污种减小、清洁种并未明显增加,生态系统恢复较为缓慢,但已经有正向演替的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福田河 污染 有机污染综合指数 水生生物 治理效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淮河中游水质时空变异研究 被引量:13
2
作者 刘玉年 《水资源保护》 CAS 2009年第4期1-4,共4页
依据淮河中游1998-2007年的水质监测数据,研究淮河中游水质近10a的时空变异,并采用有机污染综合指数对水质污染状况及趋势进行评价分析,结果表明:淮河中游水质呈逐渐改善的趋势,说明全流域水污染治理已经取得了一定成效,但是,年... 依据淮河中游1998-2007年的水质监测数据,研究淮河中游水质近10a的时空变异,并采用有机污染综合指数对水质污染状况及趋势进行评价分析,结果表明:淮河中游水质呈逐渐改善的趋势,说明全流域水污染治理已经取得了一定成效,但是,年内水质季节性差异较大,枯水期水质污染依然严重,多数处于中等污染或是严重污染状态;水体最主要的污染物为氨氮;淮河中游的上段水质要好于下段,淮南大涧沟段和吴家渡段为淮河中游的重点污染区域和主要污染物输入区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淮河中游 水质 时空变异 有机污染综合指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庆天然湿地水质评价 被引量:2
3
作者 王影 王继富 +2 位作者 史丛冰 刘兴土 文波龙 《实验室研究与探索》 CAS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13-16,共4页
湿地评价研究已成为新世纪湿地科学前沿研究领域的热点问题。大庆市湖泊湿地面积广泛,具有极大的生态经济价值。近年来,随着经济的发展其湖泊湿地水质退化严重,所以急需适时对其水质进行合理、准确的评价。在经济发展高速增长的同时,水... 湿地评价研究已成为新世纪湿地科学前沿研究领域的热点问题。大庆市湖泊湿地面积广泛,具有极大的生态经济价值。近年来,随着经济的发展其湖泊湿地水质退化严重,所以急需适时对其水质进行合理、准确的评价。在经济发展高速增长的同时,水环境问题日渐突出,迫切需要相应理论及技术的支持。大庆市天然湿地的污染日益突出,为了加强大庆天然湿地资源的保护,该文运用内梅罗水质指数与有机物污染综合指数对其污染程度进行评价,为大庆天然湿地污染治理提供依据,对于经济、有效地防治水环境污染,具有重要的科学价值和现实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庆天然湿地 污染 内梅罗水质指数 有机污染综合评价指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漳卫新河河口水环境质量分析
4
作者 赵凤飞 《江西水产科技》 2022年第1期44-47,共4页
本研究对漳卫新河河口地区的环境因子与水生生物群落结构进行调查,本次调查漳卫新河地区共鉴定底栖动物30种、甲壳动物23种、鱼类20种。运用主成分分析对河口处环境因子进行分析,结果显示各环境因子在该流域响应都比较明显。通过计算水... 本研究对漳卫新河河口地区的环境因子与水生生物群落结构进行调查,本次调查漳卫新河地区共鉴定底栖动物30种、甲壳动物23种、鱼类20种。运用主成分分析对河口处环境因子进行分析,结果显示各环境因子在该流域响应都比较明显。通过计算水体有机污染物综合指数、水体富营养化状况指数、水体环境质量与主要污染物和生物多样性指标对漳卫新河河口的水域环境质量状况进行评估,结果显示漳卫新河河口处有机物污染状况整体呈现中度污染水平,水体呈现富营养化状态,水域环境质量为中度污染。整体上影响漳卫新河污染的主要污染源是总氮和高锰酸盐含量。流域内水资源的过度开发利用和污染物的大量排放等不合理的人类活动已经严重影响了漳卫新河河口的生态系统健康,采取相应的措施恢复和重建河口生态已经迫在眉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河口 水体有机污染综合指数 水体富营养化状况指数 生物多样性指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