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5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被动采样技术在监测大气有机氯污染物中的应用 被引量:16
1
作者 刘文杰 陈大舟 +3 位作者 刘咸德 谢文明 李炳伟 戴天有 《环境科学研究》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9-14,共6页
为了研究大气被动采样技术的可行性,评价其技术性能、特色和应用价值,采用以XAD-2树脂为吸附介质的被动采样器,对北京市和四川卧龙自然保护区大气中的典型持久性有机氯污染物分别进行了为期5个月和半年的样品采集,利用气相色谱-高分辨... 为了研究大气被动采样技术的可行性,评价其技术性能、特色和应用价值,采用以XAD-2树脂为吸附介质的被动采样器,对北京市和四川卧龙自然保护区大气中的典型持久性有机氯污染物分别进行了为期5个月和半年的样品采集,利用气相色谱-高分辨质谱方法对HCB,HCHs,DDTs和PCBs等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数据重现性良好,检测下限的范围为0.2~8.0pg/m^3;北京市有机氯污染物检出质量浓度相对较高,其中ρ(HCB)最高,为1910 pg/m3,ρ(p,p′-DDT)最低,为21 pg/m^3;卧龙自然保护区有机氯污染物检出质量浓度相对较低,其中ρ(HCB)最高,为254 pg/m3,ρ(PCB52)最低,为1.3 pg/m^3.初步表征、比较了北京市和四川卧龙自然保护区大气中HCB,HCHs,DDTs和PCBs等化学组成特征.以XAD-2树脂为吸附介质的大气被动采样器,可以应用于城市和边远地区持久性有机氯污染物的长期采样和监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气被动采样 有机氯污染物 气相色谱-高分辨质谱 XAD-2树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四川西部山区土壤和大气有机氯污染物的区域分布 被引量:9
2
作者 杨文 刘咸德 +4 位作者 陈大舟 刘文杰 郑晓燕 李炳伟 李慧颖 《环境科学研究》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9期1108-1114,共7页
为研究持久性有机污染物(POPs)的长距离传输和边远山区POPs的区域分布与来源,于2005年10月—2008年4月在四川西部山区的卧龙自然保护区内沿巴朗山迎风坡1个海拔梯度(1242~4475m)采集表层土壤和大气被动采样样品.对色谱-高分辨质谱(GC-H... 为研究持久性有机污染物(POPs)的长距离传输和边远山区POPs的区域分布与来源,于2005年10月—2008年4月在四川西部山区的卧龙自然保护区内沿巴朗山迎风坡1个海拔梯度(1242~4475m)采集表层土壤和大气被动采样样品.对色谱-高分辨质谱(GC-HRMS)的数据分析表明,在卧龙山区2800m以上的高海拔地区,土壤和大气中HCB,HCHs和DDTs具有浓度低、分布均匀的特点,这可归因于大气长距离传输的贡献;在有人居住和活动的地区,也观测到HCHs和DDTs的浓度异常和污染情况.通过对有机氯污染物浓度水平、相对化学组成、浓度空间分布特征和季节变化等情况的综合分析,可以区分大气长距离传输和局地污染源排放2种源贡献.大气被动采样技术能够提供边远山区有机氯污染物大气浓度水平和时空分布的信息.结合大气和土壤的现场数据,可以综合观测和表征山区环境有机氯污染物的浓度异常现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持久性有机污染物 有机氯污染物 大气被动采样 大气传输 山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利用C_(18)固相萃取膜评价有机氯污染物的亲酯性 被引量:8
3
作者 于红霞 林志芬 +3 位作者 杨怡 徐铁莲 冯建芳 王连生 《膜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3期35-38,共4页
采用C18 膜模拟生物体 ,探讨了化合物在膜与水相之间分配平衡的影响因素 ,测定了卤代苯类化合物的膜 /水分配系数 .结果表明 ,随着脂溶性的增加 ,化合物分配达到平衡的时间也将增加 ;C18膜 /水分配系数的大小与水相中化合物浓度的大小和... 采用C18 膜模拟生物体 ,探讨了化合物在膜与水相之间分配平衡的影响因素 ,测定了卤代苯类化合物的膜 /水分配系数 .结果表明 ,随着脂溶性的增加 ,化合物分配达到平衡的时间也将增加 ;C18膜 /水分配系数的大小与水相中化合物浓度的大小和C18膜量的多少无关 ;C18膜 /水分配系数 (KSD)与正辛醇 /水分配系数 (KOW)之间有较好的一致性 .C18膜材料的使用 ,为有机污染物脂溶性的评价提供了一个新的方法 ,并且这一方法为复合污染体系因脂溶性所引起的基本毒性量化预测创造了条件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18固相萃取膜 评价 有机氯污染物 亲酯性 生物模拟 C18膜/水分配系数 脂溶性 卤代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有机碳对土壤中有机氯污染物分布特征的影响 被引量:3
4
作者 刘文杰 刘咸德 +3 位作者 陈大舟 郑晓燕 李炳伟 李慧颖 《环境科学研究》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726-732,共7页
为了研究清洁地区土壤中w(OC)对有机氯污染物分布特征的影响,选择2006年春秋季采集于四川卧龙自然保护区高海拔地区的25个土壤样品,利用GC-HRMS方法测试有机氯污染物的残留量,利用回归分析方法研究有机氯污染物质量分数与w(OC)和海拔高... 为了研究清洁地区土壤中w(OC)对有机氯污染物分布特征的影响,选择2006年春秋季采集于四川卧龙自然保护区高海拔地区的25个土壤样品,利用GC-HRMS方法测试有机氯污染物的残留量,利用回归分析方法研究有机氯污染物质量分数与w(OC)和海拔高度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卧龙自然保护区有机氯污染物的质量分数均小于1 ng/g,与世界上其他边远地区的非农业土壤相似;土壤中w(OC)对有机氯污染物的分布特征有重要影响,分析的10种有机氯污染物质量分数〔以w(OC)校正〕与海拔高度均表现出较好的指数相关,且具有显著的统计学意义;有机氯污染物的质量分数〔以w(OC)校正〕随海拔高度上升而增加,表现出明显的"冷捕集"效应.因此,在研究清洁地区土壤中有机氯污染物的分布特征时,以w(OC)进行校正是合理和重要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机 有机氯污染物 冷捕集 回归分析 土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天津地区大气典型有机氯污染物的被动采样和化学组成特征 被引量:3
5
作者 刘咸德 陈大舟 +3 位作者 郑晓燕 杨文 刘跃 江桂斌 《质谱学报》 EI CAS CSCD 2011年第2期65-70,共6页
为了研究持久性有机污染物(POPs)的区域分布、大气传输与来源,2006年7月至2008年6月在天津市的6个点位用被动采样技术采集大气样品。色谱/高分辨质谱(GC/HRMS)分析数据表明,HCB、HCHs和DDTs大气浓度点位差异较大;有机氯污染物的相对化... 为了研究持久性有机污染物(POPs)的区域分布、大气传输与来源,2006年7月至2008年6月在天津市的6个点位用被动采样技术采集大气样品。色谱/高分辨质谱(GC/HRMS)分析数据表明,HCB、HCHs和DDTs大气浓度点位差异较大;有机氯污染物的相对化学组成具有鲜明的季节变化特征;不同功能区的大气样品主要按照季节聚类,而不是按照功能区划聚类,表现出有机氯污染较强的区域性特征,即同一区域各点位相对组成的相似性突出;体现了有机氯污染物大气传输的能力和影响。大气被动采样技术能够同时提供工业区较高浓度和远郊区较低浓度的有机氯污染物大气浓度水平和时空分布的数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持久性有机污染物 有机氯污染物 大气被动采样 大气传输 天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天津-长岛区域有机氯污染物的相对化学组成与大气传输 被引量:2
6
作者 刘咸德 郑晓燕 +3 位作者 陈大舟 胡志美 杨文 江桂斌 《环境科学研究》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9期967-974,共8页
为了研究持久性有机污染物(POPs)的区域分布、大气传输与来源,采用被动采样技术于2006年7月—2008年6月在山东长岛与天津同步采集大气样品.色谱/高分辨质谱(GC/HRMS)分析数据表明,有机氯污染物化学组成季节变化明显.天津-长岛区域的大... 为了研究持久性有机污染物(POPs)的区域分布、大气传输与来源,采用被动采样技术于2006年7月—2008年6月在山东长岛与天津同步采集大气样品.色谱/高分辨质谱(GC/HRMS)分析数据表明,有机氯污染物化学组成季节变化明显.天津-长岛区域的大气样品主要按照季节聚类,表现出有机氯污染的区域性特征.天津和长岛相距约400 km,两地化学组成的相似性归因于有效的大气扩散和长距离传输.同时,天津点位的源区特征,长岛渔港和船厂含DDTs船舶防污漆的使用作为一种重要的DDTs排放,在化学组成和聚类结果中,均得到了客观的反映.有机氯污染物相对化学组成可以作为一种"指纹"和"探针"技术,研究大气污染物的传输和区域分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持久性有机污染物 有机氯污染物 大气被动采样 大气传输 长岛 天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酸奶中持久性有机氯污染物的残留特征及其成因分析 被引量:2
7
作者 张鸿 柴之芳 +2 位作者 孙慧斌 张佳莉 欧阳宏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9期162-165,共4页
采用电子捕获检测器气相色谱(GC-ECD)研究了产自中国(北京、上海、天津、广州、石家庄)、法国和西班牙20种酸奶中有机氯杀虫剂(OCPs)和多氯联苯(PCBs)的残留水平与残留特征,并对残留特征的成因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六六六(HCHs)和滴滴... 采用电子捕获检测器气相色谱(GC-ECD)研究了产自中国(北京、上海、天津、广州、石家庄)、法国和西班牙20种酸奶中有机氯杀虫剂(OCPs)和多氯联苯(PCBs)的残留水平与残留特征,并对残留特征的成因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六六六(HCHs)和滴滴涕(DDTs)仍是酸奶中OCPs的主要来源,虽无一超标,但100%检出。其中β-HCH和p,p-DDE分别是HCHs 和DDTs的特征残留单体。同时,5CBs和6CBs对∑PCBs残留的贡献最大,PCB202、103和128是所分析目标PCBs的主要来源,而4,4- 和2,3,5- 氯取代方式是PCBs在牛奶中的特征残留形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酸奶 有机氯污染物 残留特征 成因分析 电子捕获检测器 气相色谱 联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有机氯污染物在白洋淀PFU微型生物群落的富集 被引量:3
8
作者 李凤超 辛丽君 +1 位作者 曹卫荣 康现江 《四川动物》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800-801,共2页
应用PFU法在白洋淀4个采样点采集微型生物群落,分析了PFU原生动物的群集过程,并利用气相色谱法首次在白洋淀微型生物群落中检测了OCPs和PCBs。结果表明:(1)在白洋淀的4个采样点的微型生物群落中均检测出OCPs和PCBs,表明白洋淀已受到上... 应用PFU法在白洋淀4个采样点采集微型生物群落,分析了PFU原生动物的群集过程,并利用气相色谱法首次在白洋淀微型生物群落中检测了OCPs和PCBs。结果表明:(1)在白洋淀的4个采样点的微型生物群落中均检测出OCPs和PCBs,表明白洋淀已受到上述污染物的污染。(2)河口附近的2个采样点微型生物群落中的POPs含量高于湖泊中心区。(3)从微型生物群落特征和群落中的POPs含量来看,府河污染对白洋淀的影响较大。应用PFU微型生物群落监测POPs污染物的优点在于取样方便,同一份样品既能获得生物群落结构的数据,又能获得化学污染物富集水平的数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机氯污染物 原生动物 微型生物群落 白洋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气相色谱-串联质谱法测定人血清中43种持久性有机氯污染物 被引量:7
9
作者 邱天 鲍珊 +1 位作者 姜威龙 陆一夫 《分析测试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7期775-783,共9页
建立了基于液液萃取-固相萃取净化同时测定人血清中43种持久性有机氯污染物(POCPs)的气相色谱-串联质谱(GC-MS/MS)方法,包含18种多氯联苯(PCBs)和25种有机氯农药(OCPs)。取250μL血清样本加入甲醇和酸,使用正己烷和甲基叔丁基醚依次对... 建立了基于液液萃取-固相萃取净化同时测定人血清中43种持久性有机氯污染物(POCPs)的气相色谱-串联质谱(GC-MS/MS)方法,包含18种多氯联苯(PCBs)和25种有机氯农药(OCPs)。取250μL血清样本加入甲醇和酸,使用正己烷和甲基叔丁基醚依次对样品进行萃取,硅胶固相萃取柱对提取液进行净化,洗脱液氮吹浓缩后用甲苯复溶,经TG-5SilMS(30 m×0.25 mm×0.25μm)毛细管色谱柱分离,多反应监测(MRM)模式下进行测定,内标法定量。结果表明,18种PCBs和25种OCPs分别在0.008~1μg/L和0.08~10μg/L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方法检出限为0.005~0.1μg/L,定量下限为0.02~0.3μg/L,基质效应为74.9%~126%;加标回收率为71.6%~129%,日内相对标准偏差(RSD)为1.0%~11%,日间RSD为1.3%~18%。使用标准参考样品评估方法准确度,测定结果与参考值的相对偏差均小于30%。应用该方法测定某地区173份普通人群血清样品,共检出28种POCPs,其中p,p'-DDE和PCB153的检出率超过50%,p,p'-DDE质量浓度的中位数为0.46μg/L,是该地区人群血清中主要的POCPs组分。该方法可有效控制基质效应,提高检测灵敏度,适用于人血清中43种POCPs的检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相色谱-串联质谱 持久性有机氯污染物 液液萃取 固相萃取 人血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细河流域地下水中持久性有机氯污染物的健康风险评价 被引量:7
10
作者 罗庆 孙丽娜 张耀华 《水土保持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119-124,共6页
为了保障细河流域沿岸居民的生活用水安全,分析了地下水样品中15种持久性有机氯污染物(POCPs)的含量,运用荷兰公共卫生和环境国家研究院提出的土壤地下水污染现场暴露评价(CSOIL)模型对持久性有机氯污染物的健康风险进行了初步评价。结... 为了保障细河流域沿岸居民的生活用水安全,分析了地下水样品中15种持久性有机氯污染物(POCPs)的含量,运用荷兰公共卫生和环境国家研究院提出的土壤地下水污染现场暴露评价(CSOIL)模型对持久性有机氯污染物的健康风险进行了初步评价。结果表明:细河流域各采样点地下水中∑PCBs含量为0.08~5.89ng/L,∑OCPs含量为0.17~21.2ng/L,均低于各自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5749-2006)中的浓度限值。作物食入、饮水等经口摄入途径是地下水环境健康风险评价中最主要的暴露途径,各采样点地下水中POCPs由作物食入、饮水、洗澡过程中呼吸吸入和皮肤接触4种暴露途径产生的总的平均个人年健康风险值为1.63×10-7~6.21×10-6 a-1,其健康风险排序为:翟家>富官>双树>前庙>土西>大兀拉>黄蜡坨>前余>大潘,均低于国际辐射防护委员会(ICRP)推荐的最大可接受值,基本属于可接受范围,但其健康危害已不容忽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河流域 地下水 持久性有机氯污染物 CSOIL模型 健康风险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FU微型生物群落采样法研究有机氯污染物在水中相间分布 被引量:8
11
作者 王新华 陆晓华 沈韫芬 《水生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65-69,共5页
运用PFU微型生物群落采样法在武汉东湖取样研究了六六六、滴滴涕、六氯苯等有机氯污染物在水中相间分布。将PFU(Polyurethanefoamunit)取样得到的挤出液 ,经细胞固定、超声、消解及分步萃取等不同的预处理步骤后 ,用GC ECD测定了各部分... 运用PFU微型生物群落采样法在武汉东湖取样研究了六六六、滴滴涕、六氯苯等有机氯污染物在水中相间分布。将PFU(Polyurethanefoamunit)取样得到的挤出液 ,经细胞固定、超声、消解及分步萃取等不同的预处理步骤后 ,用GC ECD测定了各部分提取物中α HCH、β HCH、γ HCH、δ HCH、HCB、pp′ DDE等有机氯污染物的浓度。并用四膜虫模拟试验检验了细胞固定化、消解过程对微型生物的作用效果。结果分析表明 ,以上有机物主要以微型生物富集或颗粒物强吸附形式存在于水中 ,颗粒物弱吸附形式的份量较少 ,而以溶解态形式存在的份量则更少。由于PFU取样法可以将捕集的颗粒物控制在一定的粒径以下 ,且具有采样方法简便、经济和对有机污染物富集系数高的优点 ,因此可以作为研究水体有机污染物的简便、灵敏的采样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FU微型生物群落采样法 有机氯污染物 水体污染 生物富集 吸附 聚氨酯泡沫塑料块 环境生物监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宁波市东部地区大气中有机氯污染物的时空分布和污染特征 被引量:5
12
作者 彭成辉 黄仲文 +3 位作者 黄岑彦 张晶晶 佟磊 肖航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787-797,共11页
为了解宁波市不同功能区大气中有机氯污染物(Organochlorine pollutants, OCs)浓度水平、时空分布特征及其潜在来源,于2014年10月31日至2015年10月30日,运用聚氨酯泡沫(Polyurethane foam, PUF)被动采样器的方法,分析了宁波市大气OCs的... 为了解宁波市不同功能区大气中有机氯污染物(Organochlorine pollutants, OCs)浓度水平、时空分布特征及其潜在来源,于2014年10月31日至2015年10月30日,运用聚氨酯泡沫(Polyurethane foam, PUF)被动采样器的方法,分析了宁波市大气OCs的主要来源。结果表明,宁波市大气中主要的农药为六六六(HCHs)、阿特拉津(Atrazine)、滴滴涕(DDTs)、硫丹(Endosulfans)和百菌清(Chlorothalonil),其平均浓度分别为4500、280、210、160 pg·m-3和87 pg·m-3。大气OCs浓度空间分布差异明显,浓度最高的地区是城市绿化区和茶园,其次为花卉种植区,最低的是滨海地区。OCs的污染特征表明,宁波市部分地区存在DDT和硫丹的使用,滨海地区三氯杀螨醇的使用对该地区大气DDT含量有较为明显的贡献。OCs浓度与温度的相关性研究表明,茶园和花卉种植区冬季受到阿特拉津、百菌清和硫丹等当前使用农药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机氯污染物 农作区 时空分布 污染特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天然水体对有机氯污染物藻类毒性的影响
13
作者 屠兴坤 张帅 +3 位作者 唐世坤 方润 李子寒 刘安蓉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22年第12期60-62,136,共4页
用去离子水和天然水体分别配制不同浓度的阿特拉津和PCB-77,研究2种有机氯污染物对蛋白核小球藻的毒性效应。通过观察藻的生长,计算出不同水体条件下有机氯污染物对小球藻生长抑制的96 h-IC_(50)。结果表明,不同水体条件下阿特拉津和PCB... 用去离子水和天然水体分别配制不同浓度的阿特拉津和PCB-77,研究2种有机氯污染物对蛋白核小球藻的毒性效应。通过观察藻的生长,计算出不同水体条件下有机氯污染物对小球藻生长抑制的96 h-IC_(50)。结果表明,不同水体条件下阿特拉津和PCB-77对蛋白核小球藻的生长抑制作用存在差异,观山湖水体显著减小了阿特拉津和PCB-77的96 h-IC_(50)值;天河潭水体显著减小了阿特拉津的96 h-IC_(50)值,增大了PCB-77的96 h-IC_(50)值,表明天然水体会影响有机氯污染物对藻类的毒性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然水体 有机氯污染物 毒性影响 藻类 阿特拉津 PCB-77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太湖重金属和有机氯污染物的“背角无齿蚌观察”体系研究项目通过验收
14
《中国水产》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72-72,共1页
2009年12月4日,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淡水渔业研究中心承担的江苏省基础研究计划(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太湖重金属和有机氯污染物的‘背角无齿蚌观察’体系研究”在江苏无锡通过了验收。
关键词 有机氯污染物 背角无齿蚌 重金属 太湖 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 自然科学基金 基础研究 淡水渔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固相萃取-气相色谱-静电场轨道阱高分辨质谱测定海水中4类34种含氯持久性有机污染物 被引量:1
15
作者 高梦浩 栗笑迎 +2 位作者 高媛 张海军 陈吉平 《色谱》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345-354,共10页
海洋在新污染物的环境迁移、转化过程中起到重要作用。海水中新污染物的准确定量是厘清其环境行为、评估其环境风险的基础。本研究采用液液萃取和固相萃取建立海水样品前处理方法,基于气相色谱-静电场轨道阱高分辨质谱(GC-Orbitrap-HRMS... 海洋在新污染物的环境迁移、转化过程中起到重要作用。海水中新污染物的准确定量是厘清其环境行为、评估其环境风险的基础。本研究采用液液萃取和固相萃取建立海水样品前处理方法,基于气相色谱-静电场轨道阱高分辨质谱(GC-Orbitrap-HRMS)测定海水中4类34种含氯持久性有机污染物(POPs)的定量分析方法,即:25种有机氯农药(OCPs)、6种多氯联苯(PCBs)同系物、短链氯化石蜡(SCCPs)和2种德克隆(DPs)同分异构体。通过优化液液萃取提取溶剂种类,选择二氯甲烷进行萃取。随之对固相萃取不同洗脱溶剂进行评价,最终使用体积比为9∶1的正己烷和丙酮混合溶剂进行洗脱。质谱采用电子轰击源(EI)(正离子模式)监测OCPs和PCBs目标化合物离子,采用负化学源(NCI)监测SCCPs和DPs,内标法定量。结果表明,所建立的方法具有较低的检出限,34种含氯POPs检出限为0.006~2.78 ng/L,定量限为0.02~11.12 ng/L;方法准确度和精密度通过测定目标化合物的加标回收率得到验证,低、中、高3个加标水平下的回收率为70.6%~128.9%,相对标准偏差(n=6)为0.2%~19.2%。通过实际海水样品分析显示,SCCPs的检出率和浓度水平最高,质量浓度最高为130.6 ng/L,需要持续重点关注。该方法前处理操作简便,灵敏度高,样品需求量少,适用于大批量海水样本中多种含氯POPs的痕量检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固相萃取 气相色谱-静电场轨道阱高分辨质谱 持久性有机污染物 海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氯/溴取代有机污染物在南瓜中的吸收、迁移和转化研究进展
16
作者 邱慧茹 韩小璇 +4 位作者 刘永林 王朋 刘琳 田永 王炜亮 《环境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2101-2110,共10页
氯/溴取代有机污染物具有持久性、毒性、蓄积性,对人类健康造成威胁,成为环境科学研究热点.以南瓜作为模型植物,通过土壤或水培培养及影响因素分析,探究氯/溴取代有机污染物在植物中的吸收、迁移和转化规律,对明晰其环境行为、生态风险... 氯/溴取代有机污染物具有持久性、毒性、蓄积性,对人类健康造成威胁,成为环境科学研究热点.以南瓜作为模型植物,通过土壤或水培培养及影响因素分析,探究氯/溴取代有机污染物在植物中的吸收、迁移和转化规律,对明晰其环境行为、生态风险评价等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在现有的研究基础上总结了模式植物的培养方案设置,氯/溴取代有机污染物在南瓜幼苗中的吸收途径、迁移形式、转化过程,分析了影响吸收和迁移速率的主要因素.氯/溴取代有机污染物的吸收途径包括:南瓜幼苗的根系从土壤或水中吸收有机污染物,南瓜幼苗的叶片从空气中吸收有机污染物;迁移形式包括:南瓜幼苗的根系吸收的有机污染物向上迁移至茎、叶,南瓜幼苗的叶片吸收的有机污染物向下迁移至茎、根;转化主要过程包括:脱卤反应、卤原子重排、裂解反应、羟基化反应、甲基化反应、去甲基化反应、糖基化反应、去糖基化反应.氯/溴取代有机污染物自身的物理化学性质是影响吸收和迁移速率的主要因素.本文对氯/溴取代有机污染物在南瓜中的环境行为进行总结,有助于明晰有机污染物在环境中的生物地球化学循环,为环境健康研究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溴取代有机污染物 南瓜 吸收 迁移 转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纳米铁颗粒降解氯代有机污染物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3
17
作者 高树梅 王晓栋 +3 位作者 王宇 石磊 刘树深 王连生 《环境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100-102,共3页
纳米铁颗粒体积小,比表面积大,具有优越的吸附性能和很高的还原活性,在有机氯废水处理方面应用广泛。文章简要综述了纳米铁颗粒降解氯代有机污染物的最新研究进展,主要包括氯代脂肪烃,氯代芳香烃,氯代苯酚以及部分有机氯农药,并简单介... 纳米铁颗粒体积小,比表面积大,具有优越的吸附性能和很高的还原活性,在有机氯废水处理方面应用广泛。文章简要综述了纳米铁颗粒降解氯代有机污染物的最新研究进展,主要包括氯代脂肪烃,氯代芳香烃,氯代苯酚以及部分有机氯农药,并简单介绍了其可能的降解机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铁颗粒 有机污染物 降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零价铁降解氯代有机污染物的QSPR研究 被引量:3
18
作者 秦良 罗斯 +4 位作者 高树梅 李荣 杨旭曙 王晓栋 王连生 《环境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400-403,共4页
利用密度泛函理论B3LYP/6-31G(d)水平计算氯代有机污染物绝热电子亲合能(EAad)、垂直电子亲合能(EAvert)及C—Cl键键离解能(BDE),据此研究零价铁对该类化合物脱氯降解的定量结构-性质关系(QSPR).结果表明,描述符EAad和BDE所建QSPR模型... 利用密度泛函理论B3LYP/6-31G(d)水平计算氯代有机污染物绝热电子亲合能(EAad)、垂直电子亲合能(EAvert)及C—Cl键键离解能(BDE),据此研究零价铁对该类化合物脱氯降解的定量结构-性质关系(QSPR).结果表明,描述符EAad和BDE所建QSPR模型效果均较好,同时EAad可以很好地体现还原过程,BDE则对于降解途径预测具有较大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机污染物 电子亲合能 键离解能 定量结构活性相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利用PRB技术去除氯代有机污染物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4
19
作者 揣小明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12年第7期4202-4204,4207,共4页
氯代有机化合物是一种典型的地下水污染物,对可渗透反应墙技术进行深入的研究和探讨,有利于地下水氯代化合物污染场地修复技术的完善和提高。介绍了可渗透反应墙的结构类型和脱氯机理,讲述了可渗透反应墙技术的国内外研究概况,重点讨论... 氯代有机化合物是一种典型的地下水污染物,对可渗透反应墙技术进行深入的研究和探讨,有利于地下水氯代化合物污染场地修复技术的完善和提高。介绍了可渗透反应墙的结构类型和脱氯机理,讲述了可渗透反应墙技术的国内外研究概况,重点讨论了可渗透反应墙技术的国内外新进展,最后总结了可渗透反应墙技术的优势和不足之处,并在此基础上给出了可渗透反应墙技术的未来发展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机污染物 PRB 进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零价铁修复水土中含氯有机污染物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7
20
作者 杨柱 李义连 +1 位作者 陈华清 周小娟 《安全与环境工程》 CAS 2007年第1期43-46,共4页
介绍了零价铁修复水土中含氯有机污染物的机理及目前国内外最新研究成果及现状,并分析了该研究领域的发展方向。
关键词 零价铁 还原脱 有机污染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