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06篇文章
< 1 2 1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有机氮替代部分无机氮对香蕉生产和土壤性状的影响 被引量:17
1
作者 王一鸣 赖朝圆 +3 位作者 张汉卿 阮云泽 赵艳 王蓓蓓 《土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879-887,共9页
改善施肥方式,利用有机肥替代部分化肥是指导农业合理施肥、维持土壤可持续利用、保证我国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趋势。本文研究了有机氮替代部分无机氮对香蕉产量、品质、枯萎病发病率及土壤微生物群落的影响,为香蕉生产中减少化肥使用... 改善施肥方式,利用有机肥替代部分化肥是指导农业合理施肥、维持土壤可持续利用、保证我国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趋势。本文研究了有机氮替代部分无机氮对香蕉产量、品质、枯萎病发病率及土壤微生物群落的影响,为香蕉生产中减少化肥使用提供理论依据。试验共设置4个施肥处理:常规氮、磷、钾化肥(T1),商品有机肥替代20%无机氮肥(T2),商品有机肥替代30%无机氮肥(T3);商品有机肥替代40%无机氮肥(T4)。测定香蕉长势、枯萎病的发病率、产量、品质以及土壤理化性质、土壤可培养微生物。结果表明,有机氮肥替代无机氮用量的20%~40%均能满足香蕉正常生长的需要,并且相比于单施化肥,替代处理香蕉枯萎病发病率显著降低,香蕉产量显著增加,有机氮替代无机氮显著提高土壤有机质,减缓土壤酸化以及提高土壤速效氮、磷、钾含量,同时降低土壤可培养尖孢镰刀菌数量和真菌数量,增加土壤可培养细菌数量,提高B/F,使土壤向细菌型土壤转化。并且香蕉枯萎病发病率与土壤有机质、速效氮磷钾和可培养细菌呈显著负相关,与可培养真菌和尖孢镰刀菌数量呈显著正相关,主成分分析显示T4、T3处理的土壤质量水平最高,T2处理的土壤质量水平次之,T1处理最低。综上,连续有机氮替代40%无机氮处理提高土壤质量和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提高土壤抑病性作用、满足香蕉生长、提高香蕉产量最为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机 无机 香蕉枯萎病 土壤微生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浒苔降解过程中颗粒有机碳、氮释放及相关微生物种群丰度变化研究
2
作者 赵苗苗 毕蓉 +6 位作者 李鸿妹 宋欣荣 黄圣荣 冯秀婷 张海龙 李莉 赵美训 《渔业科学进展》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64-75,共12页
我国黄海海域已连续18年暴发浒苔(Ulva prolifera)绿潮,数百万吨浒苔在绿潮消亡阶段沉降入海并向海水中释放大量有机质。目前,对于量化浒苔降解过程中颗粒有机碳(particulate organic carbon,POC)、颗粒有机氮(particulate organic nitr... 我国黄海海域已连续18年暴发浒苔(Ulva prolifera)绿潮,数百万吨浒苔在绿潮消亡阶段沉降入海并向海水中释放大量有机质。目前,对于量化浒苔降解过程中颗粒有机碳(particulate organic carbon,POC)、颗粒有机氮(particulate organic nitrogen,PON)的释放及其微生物调控机制的相关研究亟待开展。本研究选择浒苔为对象,设置2种降解密度(1 g/L、5 g/L),研究90 d降解过程中的POC和PON浓度、POC︰PON及微生物丰度的变化特征,并探究微生物丰度与POC、PON浓度及其比值的相关关系。结果显示,90 d降解过程中POC浓度[1 g/L与5 g/L处理组峰值分别为(90.17±24.77)和(219.99±45.11)μmol/L]、PON浓度[1 g/L与5 g/L处理组峰值分别为(16.15±0.71)和(23.20±7.16)μmol/L]变化显著。POC、PON浓度随时间变化规律不同:前60 d,POC和PON浓度均先上升后下降;第60~90天,POC浓度持续下降约49%,而PON浓度上升约430%。浒苔降解初期POC︰PON升高,表明此时氮的释放滞后于碳;随后,POC︰PON下降,与微生物对氮的固定以及呼吸作用消耗碳有关。微生物丰度与POC、PON浓度显著相关,表明微生物对浒苔降解过程中POC、PON释放具有重要作用。降解密度对POC、PON浓度有显著影响,5 g/L处理组POC、PON浓度约为1 g/L处理组的2~3倍,且5 g/L处理组达到峰值所需时间较长。本研究厘清了浒苔降解过程中POC、PON的释放特征,明确了微生物丰度变化与POC、PON含量及二者比值变化的关系,为深入探究浒苔降解过程中微生物对POC、PON释放的调控机制以及POC、PON降解机制提供了研究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浒苔降解 降解密度 微生物丰度 颗粒有机 颗粒有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有机肥氮替代化肥氮对水稻产质量及土壤养分的影响 被引量:1
3
作者 曾鹏 胡东升 +3 位作者 罗熙哲 张浩东 黄梦娇 谢桂先 《湖南农业科学》 2024年第7期39-42,共4页
为了探讨有机肥氮替代化肥氮对水稻生长和土壤肥力的影响,设置不施肥(T1)、常规施肥(T2)、优化施肥(T3)、有机肥氮替代15%化肥氮(T4)、有机肥氮替代30%化肥氮(T5)、等氮条件下有机肥氮替代15%化肥氮(T6)及等氮条件下有机肥氮替代30%化肥... 为了探讨有机肥氮替代化肥氮对水稻生长和土壤肥力的影响,设置不施肥(T1)、常规施肥(T2)、优化施肥(T3)、有机肥氮替代15%化肥氮(T4)、有机肥氮替代30%化肥氮(T5)、等氮条件下有机肥氮替代15%化肥氮(T6)及等氮条件下有机肥氮替代30%化肥氮(T7)共7个处理进行田间试验,研究有机肥氮替代化肥氮对水稻产量、产量构成、氮素利用效率、稻米品质以及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结果表明:与T3处理相比,有机肥氮替代化肥氮处理均显著增加水稻产量,其中以T7处理效果最好;T5和T7处理的水稻有效穗数比T3处理分别显著增加了10.9%和13.3%;与T3处理相比,T7处理的水稻偏生产力和氮肥农学效率均得到了显著增加;与T1处理相比,施肥处理均显著提高了水稻的整精米率,增加幅度为1.29~2.87个百分点;相比T3处理,T7可以显著增加8.3%的水稻蛋白质含量;同时,与T3处理相比,T7处理会增加土壤碱解氮和有效磷含量。综上,等氮条件下有机肥氮替代30%化肥氮是一种合理的施肥模式,适合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机氮替代化肥 化肥 水稻 产量 品质 土壤养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长期不同施肥模式对大麦–双季稻田根际土壤有机氮组分的影响 被引量:2
4
作者 郭勇 文丽 +5 位作者 石丽红 张腊梅 程凯凯 李超 郑华斌 唐海明 《土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73-280,共8页
根际土壤有机氮组分在土壤养分和作物氮素营养中具有重要作用。本研究依托长期(37年)定位施肥试验田,设置4个施肥处理:不施肥对照(CK)、单独施用化肥(CF)、秸秆还田+化肥(RF)和30%有机肥+70%化肥(OM),于晚稻成熟期测定大麦–双季稻田根... 根际土壤有机氮组分在土壤养分和作物氮素营养中具有重要作用。本研究依托长期(37年)定位施肥试验田,设置4个施肥处理:不施肥对照(CK)、单独施用化肥(CF)、秸秆还田+化肥(RF)和30%有机肥+70%化肥(OM),于晚稻成熟期测定大麦–双季稻田根际土壤基础理化性质、微生物生物量氮和有机氮组分(氨基酸态氮、氨基糖态氮、酸解氨态氮、酸解未知态氮、非酸解性氮)含量。研究表明:相对CK处理,RF和OM处理显著增加了稻田根际土壤有机碳、全氮、铵态氮和硝态氮的含量。RF和OM处理土壤微生物生物量氮含量分别比CK处理增加了19.8%和30.7%。酸解性氮作为根际土壤全氮的主体部分,占全氮的59.61%~72.06%;各处理根际土壤酸解性氮含量大小顺序表现为OM>RF>CF>CK。各施肥处理中,酸解有机氮中的氨基糖态氮、氨基酸态氮和酸解未知态氮含量均以OM处理最大,分别比CK处理增加139.3%、47.9%和110.0%;酸解氨态氮以RF处理最大,比CK处理增加69.9%。土壤有机碳、全氮、铵态氮、硝态氮与土壤氨基酸态氮、氨基糖态氮、酸解未知态氮以及微生物生物量氮均呈极显著(P<0.01)正相关。因此,秸秆、有机肥配施化肥均能有效提高大麦–双季稻田根际土壤的供氮能力,是改善稻田土壤肥力的有效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期施肥 双季稻 根际土壤 有机组分 酸解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设施番茄土壤氮素淋失控制技术措施比较
5
作者 薄录吉 李彦 +2 位作者 王艳芹 仲子文 井永苹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中英文)》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78-285,共8页
为有效降低设施番茄生产过程中不合理施氮和灌溉带来的土壤氮素淋失,本研究应用可阻控土壤氮素淋失的物理阻隔材料、肥料增效剂、酶制剂和微生物菌剂等产品,通过设置常规施肥(FP)、优化施肥(OPT)、物理化学调控(PCT)、生物生态调控(BET... 为有效降低设施番茄生产过程中不合理施氮和灌溉带来的土壤氮素淋失,本研究应用可阻控土壤氮素淋失的物理阻隔材料、肥料增效剂、酶制剂和微生物菌剂等产品,通过设置常规施肥(FP)、优化施肥(OPT)、物理化学调控(PCT)、生物生态调控(BET)、水肥调控(WRT)和综合调控(CRT)等措施对比研究菜田最佳土壤氮素淋失控制技术,以期为设施菜田土壤氮素淋失阻控提供参考。结果表明:OPT与FP处理番茄产量持平,PCT、BET、WRT和CRT处理番茄产量比FP处理分别高4.70%、2.05%、7.93%和9.28%;WRT处理番茄纯收益最高,PCT处理最低。与FP处理相比,OPT、PCT、BET、WRT和CRT处理总氮淋失量分别降低25.6%、35.6%、34.5%、40.5%和40.9%,硝态氮分别降低31.5%、32.7%、38.4%、43.9%和49.2%,有机氮分别降低21.2%、37.7%、31.5%、38.0%和34.7%,其中以CRT处理表现最优;所有处理有机氮和硝态氮淋失量分别占总氮淋失量的55.2%~62.9%和36.7%~44.6%,铵态氮占比不足0.5%。FP处理0~100 cm土层土壤硝态氮和铵态氮含量均高于OPT处理,20~100 cm土壤硝态氮表现为WRT处理>CRT处理>BET处理>PCT处理>OPT处理。在本研究中,综合经济和环境效益,水肥调控措施可作为设施番茄土壤氮素淋失控制最佳技术进行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设施菜田 淋失 有机 硝态 控制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配施紫云英对不同类型水稻土溶解性有机碳氮淋溶及损失的影响 被引量:2
6
作者 杨静 郭文圻 +2 位作者 杨文浩 周碧青 邢世和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351-359,共9页
为探讨配施紫云英对不同类型稻田土壤溶解性有机碳(Dissolved organic carbon,DOC)和溶解性有机氮(Dissolved organic nitrogen,DON)含量的影响程度,阐明稻田土壤DOC和DON的淋溶特性,本研究以亚热带3种典型水稻土(黄泥田、灰黄泥田和灰... 为探讨配施紫云英对不同类型稻田土壤溶解性有机碳(Dissolved organic carbon,DOC)和溶解性有机氮(Dissolved organic nitrogen,DON)含量的影响程度,阐明稻田土壤DOC和DON的淋溶特性,本研究以亚热带3种典型水稻土(黄泥田、灰黄泥田和灰泥田)为研究对象,通过田间试验,探讨等氮磷钾条件下单施化肥(CK)和紫云英配施化肥(cmv)处理对不同水稻土DOC和DON的动态变化、淋溶特性及损失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土壤类型水稻土DOC和DON的淋溶特性有所不同。3种供试水稻土中,灰泥田水稻土DOC淋溶损失量最大,其CK处理DOC淋溶损失量较灰黄泥田和黄泥田分别显著提高24.09%和72.15%,cmv处理淋溶损失量较灰黄泥田和黄泥田分别显著提高16.53%和40.55%;而黄泥田水稻土DON淋溶损失量最大,其CK处理淋溶损失量较灰黄泥田和灰泥田分别显著提高18.93%和37.01%,cmv处理3种不同类型水稻土DON淋溶损失量无显著差异。配施紫云英可显著降低水稻土DON的淋溶损失量,每季水稻中cmv处理黄泥田、灰黄泥田和灰泥田DON淋溶损失量较CK处理分别降低了24.67%、14.88%和13.54%;黄泥田cmv处理DOC较CK处理提高了19.19%,而灰黄泥田和灰泥田2种施肥处理无显著差异。供试稻田中DOC和DON在土层间的淋溶具有一定的延迟性,且DOC的延迟时间大于DON。灰色关联分析表明,在土壤性质中有机质是影响水稻土DOC淋溶损失的重要因素,孔隙度是DON淋溶损失的重要影响因素。不同类型水稻土DON的淋失早于DOC,且DON在黄泥田中淋溶损失较高,而DOC在灰泥田中淋溶损失较高;在等氮磷钾的条件下,配施紫云英可减少水稻土DON的淋溶损失,而低肥力水稻土DOC的淋溶损失量有所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紫云英 水稻土 溶解性有机 溶解性有机 淋溶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有机无机氮配施对高芥酸油菜绵油309产量及品质的影响 被引量:1
7
作者 黄苗 刘蓉 +5 位作者 张敏 孙利琼 陈虹 王学春 杨国涛 胡运高 《中国油料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351-358,共8页
为探究有机无机氮配施对高芥酸油菜产量及品质的影响,本试验研究了6个不同处理(纯施有机肥、纯施无机肥、20%、30%、40%、50%有机肥替代量)对高芥酸工业型油菜(绵油309)产量、品质、土壤养分及经济效益的影响,以期为高芥酸工业型油菜的... 为探究有机无机氮配施对高芥酸油菜产量及品质的影响,本试验研究了6个不同处理(纯施有机肥、纯施无机肥、20%、30%、40%、50%有机肥替代量)对高芥酸工业型油菜(绵油309)产量、品质、土壤养分及经济效益的影响,以期为高芥酸工业型油菜的高产、提质、增效生产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与单施化肥相比,一定比例有机无机氮配施可以显著提升油菜产量,30%有机氮配施处理产量最高,达3501.63 kg/hm^(2),较纯施有机肥显著增产24.84%,较纯施无机肥显著增产23.47%;有机无机氮配施促进油菜主序和分枝的生长发育。30%有机氮肥替代处理下在不影响芥酸含量的同时增加含油量,进而达到显著增加单位面积芥酸和食用油脂产量的目的;还能够提高土壤氮储量,从而使土壤维持较高肥力水平,实现油菜的减肥增效,以获得更高的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芥酸型油菜 有机无机配施 无机 经济效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施用沼液对紫花苜蓿种植土壤有机碳、氮组分影响研究 被引量:1
8
作者 茹丽洋 常会庆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89-97,共9页
为明确沼液替代氮肥对种植紫花苜蓿石灰性土壤有机碳、氮组分的影响,开展田间试验,设置不施肥,常规施用化肥氮,基于化肥氮20%用量的沼液+80%化肥氮,基于化肥氮50%用量的沼液+50%化肥氮,基于常规施用化肥氮100%、200%用量的沼液共6个处理... 为明确沼液替代氮肥对种植紫花苜蓿石灰性土壤有机碳、氮组分的影响,开展田间试验,设置不施肥,常规施用化肥氮,基于化肥氮20%用量的沼液+80%化肥氮,基于化肥氮50%用量的沼液+50%化肥氮,基于常规施用化肥氮100%、200%用量的沼液共6个处理,分析比较各处理对土壤有机碳、氮组分影响。结果表明:随沼液配施比例的提高,土壤酸解氨基酸态氮、酸解总氮含量逐渐增加,与单施化肥相比,100%和200%沼液施用处理下土壤氨基酸态氮、酸解总氮含量分别显著提高13.93%~37.21%和8.22%~21.71%;20%~50%沼液施用利于提高土壤非酸解态氮含量;与100%沼液施用相比,200%沼液施用处理土壤酸解未知态氮和全氮含量分别下降9.01%~37.00%和0.89%~7.87%;沼液施用提高了土壤酸解氮组分尤其是酸解氨基酸态氮的比例。全氮与酸解总氮、氨基糖态氮和未知态氮含量呈极显著正相关关系。土壤腐殖酸、富里酸、游离腐殖酸和有机碳含量随沼液配施比例的提高而提高;与单施化肥相比,沼液100%和200%施用处理显著提高富里酸含量,沼液50%施用处理显著提高胡敏酸含量,胡富比随沼液施用比例提高呈下降趋势;有机碳与腐殖酸、游离腐殖酸、残渣碳、富里酸含量呈极显著正相关关系。综上所述,本研究条件下基于常规施用化肥氮100%用量的沼液更有利于土壤有机碳、氮组分含量的累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沼液 有机 有机 紫花苜蓿 石灰性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减氮及有机替代对新疆棉田土壤氮素有效性和利用效率的影响 被引量:1
9
作者 罗雪梅 陈明媛 +2 位作者 王宁宁 郭睿 刘建国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89-306,共18页
【目的】“连作+棉秆全量还田+高氮肥投入”是新疆绿洲棉花生产的主要技术措施之一。研究该体系下减少化肥用量对棉田土壤氮素转化和有效性的影响,以及等量有机肥替代化肥的效果,为优化施肥方案,提高氮肥利用率提供依据。【方法】于2021... 【目的】“连作+棉秆全量还田+高氮肥投入”是新疆绿洲棉花生产的主要技术措施之一。研究该体系下减少化肥用量对棉田土壤氮素转化和有效性的影响,以及等量有机肥替代化肥的效果,为优化施肥方案,提高氮肥利用率提供依据。【方法】于2021和2022年在新疆石河子市二连农试场开展棉花连续定位施肥试验,设置常规施氮量(CF),减施常规氮量的8%(CF-8%)、16%(CF-16%)和24%(CF-24%),在常规氮量下以有机肥替代其中8%(8%OF)、16%(16%OF)和24%(24%OF)的化肥,以及不施氮肥对照(CK),共8个处理。分析不同土层p H、电导率(EC)值、有机质、无机氮和活性有机氮含量、氮转化相关酶活性变化,计算氮肥利用率,并测定棉花产量。【结果】2021和2022年在CF处理基础上减少化肥施氮量,0—20、20—40 cm土层颗粒有机氮(PON)、轻组有机氮(LFON)含量无明显变化,而CF-16%处理可溶性有机氮(DON)和微生物量氮(MBN)占全氮(TN)的比例较CF处理分别提升14.79%和19.88%,0—20 cm土层土壤蛋白酶活性也得到显著增强。CF-24%处理0—20 cm土层微生物量氮(MBN)含量、土壤硝酸还原酶、亚硝酸还原酶活性较CF处理分别下降了10.78%、16.88%、6.25%。随着化肥施用量的减少,深层土壤中累积的NH_(4)^(+)-N与NO_(3)^(-)-N含量降低,减氮处理中CF-16%处理较CF处理的增产率最高,达6.59%。与CF处理相比,16%OF、24%OF处理显著提高了20—40 cm土层土壤p H,0—20和20—40 cm土层有机质含量分别提升了23.44%和12.99%、31.74%和20.14%,土壤EC值分别下降了7.74%和4.72%、5.64%和7.02%,能够改善棉田土壤环境。16%OF处理0—40 cm各土层颗粒有机氮和可溶性有机氮含量两年平均较CF处理分别增加了24.01%和29.15%、18.95%和55.32%,颗粒有机氮和可溶性有机氮在全氮中的占比分别增加了16.32%和32.42%,而24%OF处理的轻组有机氮含量、LFON/TN、MBN/TN、C/N在3个有机替代处理中均为最高。16%OF处理的氮肥农学利用率、氮肥偏生产力、氮肥贡献率、单铃重与产量均高于8%OF和24%OF处理,增产率达17.16%。【结论】适量减施无机氮肥能够减少土壤中无机氮的累积,提升棉花氮肥利用率和产量,以CF-16%处理表现较佳。有机肥替代部分化肥能够增加土壤中活性有机氮的含量和土壤氮转化酶活性,提高土壤供氮潜力,改善棉田土壤微环境,并通过降低20—60 cm深层土壤中的NO_(3)^(-)-N含量提升棉花氮肥利用率,增加棉花单铃重与籽棉产量,其中16%OF处理为本试验最优处理,棉花增产17.16%。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棉花 肥减施 有机肥替代 活性有机组分 无机 肥利用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有机肥氮替代50%化肥氮有效改善吉林省中部地区黑土团聚体性状
10
作者 王周 李强 +6 位作者 彭畅 姚颜莹 朱天润 焦云飞 张秀芝 高纪超 高洪军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2247-2257,共11页
【目的】有机肥替代化肥可以改善黑土团聚体稳定性和土壤结构。基于长期定位试验,研究等氮量下不同比例有机肥氮替代化肥氮的效果,为吉林省黑土区土壤高效培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位于吉林省公主岭市的8年田间定位试验包括不施肥(CK... 【目的】有机肥替代化肥可以改善黑土团聚体稳定性和土壤结构。基于长期定位试验,研究等氮量下不同比例有机肥氮替代化肥氮的效果,为吉林省黑土区土壤高效培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位于吉林省公主岭市的8年田间定位试验包括不施肥(CK)、单施化肥(M0)、25%有机肥氮替代化肥氮(M25)、50%有机肥氮替代化肥氮(M50)和100%有机肥氮替代化肥氮(M100)5个处理。在每个处理分别采集0—20和20—40 cm土层原状土样,采用干筛法和湿筛法,研究等氮量下有机肥替代化肥不同比例下土壤团聚体粒级分布特征、稳定性及碳氮含量、碳氮比。【结果】干筛条件下,相比CK处理,M0处理降低了0—20 cm土层大团聚体比例(R_(>0.25))和团聚体稳定性。相比M0处理,M25、M50和M100处理增加了2~10 mm粒级比例及R_(>0.25),降低了0.25~2和<0.25 mm粒级比例;增加了团聚体稳定性。在20—40 cm土层,各处理7~10 mm团聚体比例较0—20 cm土层降低了3.56%~9.92%,5~0.5 mm各粒级比例有所增加,而5~7和<0.5 mm团聚体的比例基本持平。与M0处理相比,M25和M50处理降低了R_(>0.25),M100处理有所提高。湿筛条件下,相比CK处理,M0处理0—20 cm土层R_(>0.25)增加了0.13%,平均重量直径(MWD)、几何平均直径(GMD)和分形维数(D)均有所降低,水稳性团聚体有机碳含量下降了3.4%,水稳性团聚体碳氮比(C/N)下降了21.29%。相比M0处理,M25、M50和M100处理R_(>0.25)没有显著差异,但C/N分别增加了6.85%、33.02%和34.97%;M25处理MWD和GMD有所降低,而M50和M100处理MWD和GMD有所提高;M25和M50处理团聚体有机碳含量分别增加了9.18%和16.08%,M100却降低了5.36%。所有施肥处理0—20 cm土层土壤水稳性团聚体有机碳和全氮含量明显高于20—40 cm土层,>2、1~2和0.5~1 mm团聚体有机碳和全氮含量最高,0.053~0.25 mm团聚体有机碳和全氮含量最低。20—40 cm土层,相比CK处理,M0处理R_(>0.25)下降约10个百分点,而0.053~0.25和<0.053 mm团聚体均增加约2个百分点。相比M0处理,3个有机替代处理R_(>0.25)增加8.29~13.25个百分点,而0.053~0.25和<0.053 mm团聚体分别降低1.26%~2.31和1.65%~2.34个百分点,3个有机替代处理间没有显著差异。相比M0处理,有机替代各处理团聚体稳定性均有不同程度的增加。0.25~0.5和0.053~0.25 mm两个粒级团聚体中有机碳含量随有机替代比例的增加而增加。【结论】长期以有机肥氮替代50%化肥氮可最有效改善0—40 cm土层土壤>0.25 mm团聚体的占比,提升大团聚体中有机碳与全氮的累积量,进而加速大团聚体形成与稳定,提升土壤固碳能力与肥力,是吉林黑土可持续利用及绿色农业发展的适宜有机肥施用比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机氮替代化肥 黑土 团聚体分布 团聚体稳定性 有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减氮配施生物炭对滴灌棉田土壤有机氮和棉花产量的影响
11
作者 郝海波 李婷 +3 位作者 刘凯 廖欢 杜姣荣 侯振安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12-120,共9页
为缓解氮肥减施造成的土壤氮库失衡以及棉花产量降低的问题,于2022-2023年开展田间试验,设置6个处理:不施氮肥(N0)、常规施氮(300 kg·hm^(-2),N300)、氮肥减施20%(240 kg·hm^(-2),N240)、氮肥减施40%(180 kg·hm^(-2),N1... 为缓解氮肥减施造成的土壤氮库失衡以及棉花产量降低的问题,于2022-2023年开展田间试验,设置6个处理:不施氮肥(N0)、常规施氮(300 kg·hm^(-2),N300)、氮肥减施20%(240 kg·hm^(-2),N240)、氮肥减施40%(180 kg·hm^(-2),N180)、氮肥减施20%配施生物炭(N240+BC)、氮肥减施40%配施生物炭(N180+BC),研究不同氮肥减施比例配施生物炭对滴灌棉田土壤有机氮组分及棉花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1)N240、N180、N180+BC处理土壤全氮含量均显著低于N300处理,N240+BC处理土壤全氮含量两年分别较N240处理显著增加19.49%和22.86%,与N300处理无显著差异。(2)土壤水溶性有机氮、颗粒有机氮和矿物结合态有机氮含量随氮肥减施比例增加出现不同程度降低;与N240处理相比,N240+BC处理土壤水溶性有机氮和颗粒有机氮含量分别显著增加25.28%和51.81%。(3)氮肥减施配施生物炭处理(N240+BC、N180+BC)氮库管理指数较相应减氮处理(N240、N180)分别显著提高48.12%~101.13%和17.97%~41.37%。(4)氮肥减施配施生物炭处理的土壤亮氨酸氨基肽酶、N-乙酰-β-D-氨基葡萄糖苷酶、纤维二糖酶和β-葡萄糖苷酶活性显著高于相应氮肥减施处理,增幅分别为30.90%~90.21%、11.24%~102.23%、11.45%~51.73%和10.92%~32.96%。(5)氮肥减施显著降低了棉花产量,且减产幅度随施肥年限的增加而增加;2023年N240+BC处理棉花产量较N240处理显著增加13.79%,同时其两年棉花产量与N300处理相比均无显著差异。综上,氮肥减施20%配施生物炭处理在有效维持土壤氮库容量和供氮能力的基础上保证了棉花产量,可作为新疆滴灌棉田的推荐施肥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棉花 肥减施 生物炭 有机组分 土壤酶活性 产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旱地不同覆盖方式对春小麦土壤酸解有机氮含量的影响
12
作者 杨锦 胡南南 +6 位作者 肖歆玥 王小燕 王凤仁 郑浩飞 路建龙 逄蕾 谭雪莲 《甘肃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46-54,64,共10页
【目的】探讨西北半干旱雨养区不同覆盖方式对春小麦土壤酸解有机氮含量及分布的影响。【方法】设玉米秸秆整秆带状覆盖(T_(SM))、地膜覆盖(T_(PM))与露地平作(CK)3个处理。测定分析了2019年收获期和2020年春小麦开花期和成熟期的秸秆... 【目的】探讨西北半干旱雨养区不同覆盖方式对春小麦土壤酸解有机氮含量及分布的影响。【方法】设玉米秸秆整秆带状覆盖(T_(SM))、地膜覆盖(T_(PM))与露地平作(CK)3个处理。测定分析了2019年收获期和2020年春小麦开花期和成熟期的秸秆带状覆盖(T_(SM))、秸秆种植带(T_(SM-d))、秸秆覆盖带(T_(SM-u))、地膜下(T_(PM))和露地(CK) 0~120 cm土层的酸解全氮、酸解氨态氮、酸解氨基酸态氮、酸解氨基糖态氮和酸解未知氮含量的变化。【结果】土壤中酸解全氮、酸解氨态氮和酸解氨基酸态氮含量均随着土层深度的增加而减少;在2019年成熟期、2020年开花期和2020年成熟期0~20 cm土层,T_(SM)处理酸解全氮含量较CK显著提高19.40%、7.26%和14.77%(P<0.05);3个时期0~20 cm土层T_(SM)处理较CK酸解氨态氮和酸解氨基酸态氮含量提高了17.95%和18.07%;与T_(PM)相比,T_(SM)处理降低了0~20 cm土壤酸解氨态氮、酸解氨基酸态氮占酸解全氮的比例。土壤中各酸解有机氮占酸解全氮的比例大小顺序为:酸解氨基酸态氮>酸解氨态氮>酸解未知氮>酸解氨基糖态氮。【结论】地膜覆盖降低了0~20 cm土壤酸解有机氮含量,而秸秆带状覆盖能够有效提高0~20 cm土壤酸解有机氮含量,秸秆带状覆盖有利于土壤氮素的积累,改善土壤供氮能力也是更有效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秸秆带状覆盖 地膜覆盖 土壤酸解有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干湿交替频率影响下非饱和带有机氮转化的生物学机制
13
作者 邱英英 郑西来 +2 位作者 刘乐成 郝玉洁 马浩然 《水资源保护》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242-250,共9页
为明晰非饱和带中溶解性有机氮(DON)在干湿交替频率影响下的转化机制,以大沽河流域集约化农业区为研究区,开展了不同干湿交替频率的室内批次试验,分析了氮素含量及其影响因素(土壤理化性质、微生物指标)的动态变化特征,通过冗余分析识... 为明晰非饱和带中溶解性有机氮(DON)在干湿交替频率影响下的转化机制,以大沽河流域集约化农业区为研究区,开展了不同干湿交替频率的室内批次试验,分析了氮素含量及其影响因素(土壤理化性质、微生物指标)的动态变化特征,通过冗余分析识别了氮素生物转化的驱动因子,基于环境因子、功能基因和氮素转化之间的关系建立了路径模型。结果表明:施加DON后快速发生氨化,干期NO_(3)^(-)-N逐渐累积,而湿期NO_(3)^(-)-N逐渐转化为NO_(2)^(-)-N和NH_(4)^(+)-N,不同频率下干期均以硝化为主、湿期均以反硝化为主;随着非饱和带干湿循环次数从1次提高至3次,每个干期NO_(3)^(-)-N累积量有所减少,但湿期NO_(3)^(-)-N消耗量减少更为显著,导致最终土壤中NO_(3)^(-)-N的赋存含量(每千克干土壤中NO_(3)^(-)-N的质量)从14.28 mg/kg提高至34.16 mg/kg,频繁干湿交替增加了DON对地下水硝酸盐污染的潜在风险;随着干湿交替频率的提高,干期硝化菌属Nitrospira和湿期反硝化菌属Pseudarthrobacter相对丰度均逐渐下降,相关功能基因丰度也呈现下降趋势;含水率、氧化还原电位和溶解性有机碳会影响氮素转化相关基因表达,从而间接调节干湿交替下DON的转化行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溶解性有机 非饱和带 干湿交替 素转化 微生物群落 大沽河流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贵州草海颗粒物和沉积物有机碳氮同位素特征及来源研究
14
作者 廖敏 姜鑫 +1 位作者 黄先飞 夏品华 《水生态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40-47,共8页
探究湖泊有机质来源,为从源头上控制草海营养盐负荷提供参考。在草海湖泊及入湖河流上设置13个采样点,于2023年3月采集并测定湖泊和河流中颗粒物和沉积物的有机碳同位素(δ^(13)C)、有机氮同位素(δ^(15)N)、C/N及总有机碳(POC、TOC)和... 探究湖泊有机质来源,为从源头上控制草海营养盐负荷提供参考。在草海湖泊及入湖河流上设置13个采样点,于2023年3月采集并测定湖泊和河流中颗粒物和沉积物的有机碳同位素(δ^(13)C)、有机氮同位素(δ^(15)N)、C/N及总有机碳(POC、TOC)和总氮(PON、TON),结合MixSIAR同位素模型分析颗粒物和沉积物的有机碳氮来源及贡献率。结果表明:颗粒物δ^(13)C为-27.56‰~-23.64‰,δ^(15)N为3.12‰~10.93‰,颗粒物有机碳主要来源于大气沉降(21.1%)和水生植物(20.7%),氮来源主要为土壤有机质(25.6%)和水生植物(25.3%);沉积物δ^(13)C为-28.18‰~-20.53‰,δ^(15)N为1.70‰~6.58‰,沉积物有机碳主要来源于大气沉降(34.4%)和水生植物(33%),氮主要来源于化肥(24%)。颗粒物和沉积物之间有机氮来源的差异反映出土壤有机质和水生植物来源的有机氮易降解,而化肥来源的氮则易沉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颗粒物 沉积物 MixSIAR同位素模型 有机来源 草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农业垦殖对东北黑土不同有机氮组分的影响
15
作者 刘鉴 姚钦 +2 位作者 刘俊杰 焦峰 王光华 《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学报》 2024年第3期9-17,共9页
为明确农业垦殖对东北黑土区土壤有机氮的影响,研究按纬度由北向南采集黑土区土壤样品(农业耕作土和未扰动墓地自然土),采用Bremner酸解法测定土壤酸解总氮、酸解氨态氮、氨基酸态氮、氨基糖态氮和酸解未知氮等有机氮组分变化特征。研... 为明确农业垦殖对东北黑土区土壤有机氮的影响,研究按纬度由北向南采集黑土区土壤样品(农业耕作土和未扰动墓地自然土),采用Bremner酸解法测定土壤酸解总氮、酸解氨态氮、氨基酸态氮、氨基糖态氮和酸解未知氮等有机氮组分变化特征。研究发现,农业垦殖显著影响了黑土区土壤酸解总氮含量,变异幅度约为7.58%~30.43%,且耕作土酸解总氮含量与地理纬度和土壤有机质含量呈显著正相关关系。同时,与未扰动自然土相比,农业垦殖明显降低了酸解氨态氮含量4.20%以上,改变了各有机氮组分在酸解总氮中的比例,整体上垦殖耕作土中不同有机氮组分大小关系为酸解氨态氮>氨基糖态氮>氨基酸态氮>酸解未知氮。此外,垦殖后各有机氮组分随纬度呈现规律性变化特征,特别是含量较高的酸解氨基糖态氮和酸解未知态氮分别与地理纬度表现出显著的负相关和正相关关系。总的来说,农业垦殖显著影响了黑土酸解总氮含量,改变了有机氮不同组分在土壤中的分布格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北黑土 土壤有机 垦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含氟富氮多孔有机聚合物的合成及其对水中全氟辛酸的去除
16
作者 陈欣 钱文平 +3 位作者 陈天奇 邵凌云 张文芬 张书胜 《色谱》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572-580,共9页
全氟辛酸(PFOA)在自然环境中难以降解,会通过富集渗透污染水体和土壤,从而对自然环境和人体健康造成影响。开发成本低、效率高、环保的吸附剂实现环境水体中PFOA的高效吸附去除是解决PFOA污染的有效途径之一。本研究采用无溶剂一锅法设... 全氟辛酸(PFOA)在自然环境中难以降解,会通过富集渗透污染水体和土壤,从而对自然环境和人体健康造成影响。开发成本低、效率高、环保的吸附剂实现环境水体中PFOA的高效吸附去除是解决PFOA污染的有效途径之一。本研究采用无溶剂一锅法设计、制备了一种含氟富氮多孔有机聚合物(POP-3F),通过引入氟原子增加了材料的疏水性,增加了主客体分子间的疏水作用、氟-氟相互作用,提升了材料对PFOA的吸附效果。使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X-射线衍射仪(XRD)、固体核磁(ssNMR)、X射线光电子能谱仪(XPS)、热分析系统(TGA)等对POP-3F进行了表征。结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LC-MS/MS),研究了POP-3F在不同pH、盐浓度和腐植酸条件下对PFOA的吸附性能。在pH值为2时,POP-3F对PFOA的去除率最高达到98.6%,可用于去除酸性工业废水中的PFOA。并且POP-3F对于PFOA的去除率几乎不受NaCl和腐植酸浓度的影响,在加入NaCl后,POP-3F表面会形成双电层,可以削弱POP-3F与PFOA之间的静电相互作用,去除率仅下降了1%。腐植酸与PFOA存在竞争吸附,在高浓度腐植酸条件下,POP-3F对PFOA的去除率仅下降了0.73%。在最佳pH条件下考察了吸附等温线和吸附动力学,通过数学模型拟合了实验结果,探究了吸附机理。结果显示,POP-3F的理论容量为191 mg/g,高于活性炭和其他多数吸附剂,表现出较高的吸附容量。此外,POP-3F对PFOA的吸附去除几乎不受基质种类的影响,在模拟自然水中吸附效果略有降低(仅降低0.1%),经过5次吸附-解吸循环后,对PFOA的去除率仅微幅下降(降低0.67%),表明其具有循环使用和可再生性,在实际PFOA污染废水处理中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液相色谱-串联质谱 多孔有机聚合物 全氟辛酸 吸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有机肥替代20%化肥氮的稻田土壤有机氮组分积累特征
17
作者 刘华 彭复细 +5 位作者 陈俊 林娇 周玉安 Nader Saad 张振华 夏银行 《湖南农业科学》 2024年第8期29-35,共7页
为了探明不同有机肥等比例替代化肥下土壤有机氮各组分积累特征,依托长期施肥定位试验,以不施氮肥(CK)和施用化肥氮(NPK)为对照,检测分析了猪粪(PM)、商品有机肥(OM)和早稻紫云英+晚稻水稻秸秆(RMS)替代20%化肥氮处理下土壤有机氮组分... 为了探明不同有机肥等比例替代化肥下土壤有机氮各组分积累特征,依托长期施肥定位试验,以不施氮肥(CK)和施用化肥氮(NPK)为对照,检测分析了猪粪(PM)、商品有机肥(OM)和早稻紫云英+晚稻水稻秸秆(RMS)替代20%化肥氮处理下土壤有机氮组分含量及其占全氮的比例。结果表明:全氮和有机氮组分含量在NPK和CK处理之间差异不明显;与NPK处理相比,有机肥替代化肥各处理的土壤全氮含量提高了5.2%~8.5%,尤其是PM处理;且3种有机肥替代化肥的酸解氨基酸氮、酸解铵态氮和酸解氨基糖氮的含量分别显著提高了11.0%~18.8%、10.8%~18.5%和16.7%~31.1%,其占全氮比例分别提高了4.4%~11.1%、2.1%~12.6%和7.5%~24.5%,增加了土壤速效氮含量,尤其是RMS处理;其原因可能是有机肥替代化肥不同程度地增加了微生物生物量碳氮,增强了氮转化相关酶活性,促进了难分解有机氮组分向易分解有机氮组分的转化。综上,有机肥等比例替代化肥均能有效提高土壤氮素积累和供应,其中猪粪更有利于氮素积累,秸秆更有利于增强氮素供应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等比例替代 有机组分 微生物生物量 酶活性 稻田土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长江下游某工业园区含低浓度有机氮综合工业废水处理实践
18
作者 陈秋萍 张万里 程明涛 《净水技术》 CAS 2024年第3期134-142,共9页
对进水含有低浓度有机氮的工业园区综合废水进行处理,在充分调查企业出水水质及现状污水处理厂运行情况的基础上,采用改良型AO+芬顿氧化+加载澄清+活性炭吸附主体工艺,并对AO工艺进行了针对性的优化,出水满足“准Ⅳ类”水标准要求(TN质... 对进水含有低浓度有机氮的工业园区综合废水进行处理,在充分调查企业出水水质及现状污水处理厂运行情况的基础上,采用改良型AO+芬顿氧化+加载澄清+活性炭吸附主体工艺,并对AO工艺进行了针对性的优化,出水满足“准Ⅳ类”水标准要求(TN质量浓度≤12 mg/L)。项目设计规模为2.0×104 m^(3)/d,工程总投资为15819.18万元,直接运行成本为3.863元/m^(3)。在江苏省《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限值》(DB 32/4440—2022)颁布实施后,出水也满足新标准的要求,主体工艺具有较强的适应性、稳定性及前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机 改良 AO 芬顿氧化 活性炭吸附 工业园区污水处理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有机氮部分替代化学氮对烤烟产质量及化学成分的影响
19
作者 孙玉晓 田建伟 +6 位作者 杨海洲 刘焰 聂斌 张宁新 王刚 尹忠春 彭五星 《浙江农业科学》 2024年第6期1340-1345,共6页
为明确有机氮(腐熟牛粪中的有机氮)替代化学氮的最佳比例,减少化学氮肥施用量,该研究采用田间试验,分析了有机氮部分替代化学氮对烤烟农艺性状、产质量以及烤后烟常规化学成分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农艺性状方面,20%和40%的替代比例能够... 为明确有机氮(腐熟牛粪中的有机氮)替代化学氮的最佳比例,减少化学氮肥施用量,该研究采用田间试验,分析了有机氮部分替代化学氮对烤烟农艺性状、产质量以及烤后烟常规化学成分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农艺性状方面,20%和40%的替代比例能够显著促进烟株的生长发育,综合农艺性状优于对照常规施肥CK和60%替代比例;在经济性状方面,40%替代比例的综合经济性状最优,20%替代比例次之,但2个处理差异不显著;在烤后烟化学成分方面,20%替代比例处理的化学成分及各成分之间的协调性较好。综合农艺性状、经济性状、化学成分协调性3个方面的表现,20%有机氮替代化学氮的综合表现最佳,40%替代比例次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腐熟牛粪 烤烟 有机 化学 替代 农艺性状 经济性状 化学成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有机肥替代部分氮肥对苹果的综合影响
20
作者 毕伟 作艳梅 +1 位作者 王文菊 潘金凤 《云南农业》 2024年第11期76-77,共2页
以5年生苹果树为试验材料,研究有机肥氮部分替代化学肥料氮对苹果生长、产量和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有机肥氮替代化学肥料氮,苹果可溶性固形物、可溶性糖、维生素C含量及果实硬度均有提高,虽然产量比化肥优化施肥稍有降低,但苹果品质... 以5年生苹果树为试验材料,研究有机肥氮部分替代化学肥料氮对苹果生长、产量和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有机肥氮替代化学肥料氮,苹果可溶性固形物、可溶性糖、维生素C含量及果实硬度均有提高,虽然产量比化肥优化施肥稍有降低,但苹果品质最好。其次,有机肥替代施用处理土壤有机质、全氮、全磷、全钾、有效磷、速效钾含量均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机 化肥 苹果产量及品质 土壤养分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