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56篇文章
< 1 2 2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太原市春夏季VOCs组成特征及其对二次有机气溶胶和臭氧的贡献
1
作者 陈思宇 孙丽娟 +1 位作者 苏枞枞 于兴娜 《生态环境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548-555,共8页
基于太原市2023年春夏季VOCs观测数据,结合同期气象观测资料,分析太原市春夏季VOCs的组成成分、污染特征及其日变化特征,并利用MIR系数、等效丙烯浓度及FAC系数法评估并研究各类VOCs的臭氧生成潜势(OFP)和二次有机气溶胶生成潜势(SOAFP... 基于太原市2023年春夏季VOCs观测数据,结合同期气象观测资料,分析太原市春夏季VOCs的组成成分、污染特征及其日变化特征,并利用MIR系数、等效丙烯浓度及FAC系数法评估并研究各类VOCs的臭氧生成潜势(OFP)和二次有机气溶胶生成潜势(SOAFP)。结果表明,太原市春夏季大气TVOCs小时平均体积分数为(20.0±0.87)×10^(-9),其中烷烃和含氧有机化合物(OVOCs)是含量最丰富的VOCs组分。太原市TVOCs浓度呈现明显的“双峰型”日变化特征,峰值分别出现在10:00和22:00;从VOCs种类上看,烷烃、烯烃、乙炔和芳香烃与TVOCs浓度的日变化特征较一致,呈现早晚高午后低的变化趋势,OVOCs与其他VOCs物种呈相反的变化趋势。通过φ(T)/φ(B)的比值分析发现太原市春夏季大气中VOCs主要受机动车尾气和生物质燃烧源的共同影响。太原市春夏季大气VOCs的SOAFP为25.4×10^(-2)μg.m^(-3),其中芳香烃为绝对优势物种,其贡献率超过90%;TVOCs的OFP为49.1×10^(-9),等效丙烯浓度为3.99×10^(-9),各VOCs物种的OFP依次表现为烯烃>OVOCs>芳香烃>烷烃>乙炔,表明烯烃和OVOCs对O_(3)生成具有重要贡献。对涂料溶剂和工业生产排放的有效管控将有利于控制太原市大气中的SOA生成,而控制机动车排放是有效降低O_(3)污染的有效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太原市 挥发性有机 污染特征 二次有机气溶胶生成潜势 臭氧生成潜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城市地区环境大气中的半/中等挥发性有机物对二次有机气溶胶生成的贡献
2
作者 陶梓 陈卫 +6 位作者 冯婷婷 赵文慧 袁斌 王超敏 武彩虹 胡伟伟 王新明 《地球化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522-533,I0006-I0008,共15页
大气中的半挥发性有机物(SVOCs)和中等挥发性有机物(IVOCs)是二次有机气溶胶(SOA)的重要前体物。由于S/IVOCs组成、来源复杂,在分子水平上对S/IVOCs定量是当前研究的难点之一,目前应用于模型的S/IVOCs的排放清单非常有限。为研究S/IVOC... 大气中的半挥发性有机物(SVOCs)和中等挥发性有机物(IVOCs)是二次有机气溶胶(SOA)的重要前体物。由于S/IVOCs组成、来源复杂,在分子水平上对S/IVOCs定量是当前研究的难点之一,目前应用于模型的S/IVOCs的排放清单非常有限。为研究S/IVOC对SOA的贡献,当前模型主要用一次有机气溶胶(POA)排放量乘固定系数确定S/IVOCs大气排放量。然而,由于我国城市大气环境污染的来源复杂,且受时间和空间影响较大,使用单一比例的估算方法是否合理仍需进一步验证。本研究基于广州城市地区POA浓度和挥发性的外场观测结果,结合源排放研究中不同类型机动车排放源(柴油车排放、未过滤的柴油车排放、汽油车排放)S/IVOCs的挥发性分布特征,借助烟雾箱产率,估算机动车和餐饮源S/IVOCs一次排放量、大气环境消耗量(13.3~46.4μg/m^(3))和其对SOA的贡献。结果表明,S/IVOCs的大气环境消耗量在汽油车排放情景下<柴油车<未过滤的柴油车,与其一次排放因子的排序一致。S/IVOCs与POA的比值为1.2~4.1,可以作为SOA模型的模拟参考值。机动车和餐饮源分别贡献S/IVOCs排放的53%和47%,表明餐饮源也是城市地区S/IVOCs的重要来源。不同情景下,S/IVOCs对SOA的总贡献为24%~53%(其余由VOCs贡献),表明S/IVOCs是SOA的重要贡献源。汽油车排放的估算结果与测量差异最小,表明城市地区汽油车排放可能与实际环境S/IVOCs挥发性分布更为接近。机动车和餐饮源分别贡献SOA的13%~29%和11%~24%,阐明与化石燃料燃烧相关的人为源排放以及非化石源家庭烹饪排放对SOA产生重要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次有机气溶胶 半/中等挥发性有机 机动车源/餐饮源 光化学龄 挥发性分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华北平原南部城市疫情管控期间细颗粒物组分特征及有机气溶胶来源解析
3
作者 赵荣华 牛大伟 +4 位作者 张楠 王辉 杨文 吴丽萍 韩斌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4230-4239,共10页
为探究漯河市在新冠疫情期间不同管控阶段细颗粒物组分和有机气溶胶的变化,收集了2022年3月1日~5月31日该市颗粒物化学组分在线监测数据,并且运用正定矩阵因子分解模型(PMF)对有机气溶胶进行来源解析.研究结果表明:观测期间PM_(2.5)和PM... 为探究漯河市在新冠疫情期间不同管控阶段细颗粒物组分和有机气溶胶的变化,收集了2022年3月1日~5月31日该市颗粒物化学组分在线监测数据,并且运用正定矩阵因子分解模型(PMF)对有机气溶胶进行来源解析.研究结果表明:观测期间PM_(2.5)和PM_(10)平均质量浓度分别为45和95μg/m^(3).管控中期因管制措施的实施颗粒物浓度有所下降,降幅分别为29%、28%;PM_(2.5)中各组分质量浓度在管控前、中、后3个时段均呈现先下降再上升的趋势,且在3个时段里有机物贡献均为最高,其次为硝酸盐.利用PMF对漯河观测期间的有机气溶胶质谱数据进行解析,共识别出4类有机气溶胶,分别为:氧化程度较高的有机气溶胶(MO-OOA)、氧化程度较低的有机气溶胶(LO-OOA)、类烃类有机气溶胶(HOA)、烹饪类有机气溶胶(COA),管控期间各有机气溶胶占比均有变化,且在整个观测时段和管控期间二次有机气溶胶贡献均高于一次有机气溶胶.污染物传输方面,3个阶段的传输中主要集中在西部扇区,由于管控措施的实施管控中期传输影响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机气溶胶 PM_(2.5) 新冠疫情 漯河 ACSM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第19届亚运会期间杭州市有机气溶胶污染特征 被引量:1
4
作者 朱书慧 来勇 +11 位作者 严仁嫦 高雅琴 沈建东 吴宇航 黄聪艳 叶旭红 金嘉佳 林旭 王蕴赟 张天 费罗兰 帅启凡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5980-5989,共10页
采用气溶胶在线热脱附(TAG)系统对有机气溶胶(OA)中110种有机分子示踪物浓度进行了在线监测,分析了亚运会前、会期和会后杭州市OA的化学组成变化和污染特征,评估了减排措施对OA一次和二次生成的影响.结果表明,一次来源有机分子示踪物中... 采用气溶胶在线热脱附(TAG)系统对有机气溶胶(OA)中110种有机分子示踪物浓度进行了在线监测,分析了亚运会前、会期和会后杭州市OA的化学组成变化和污染特征,评估了减排措施对OA一次和二次生成的影响.结果表明,一次来源有机分子示踪物中,指示机动车排放的藿烷浓度降幅最为显著,会期平均浓度较会前下降了32%,其与元素碳(EC)的浓度比值表明,会前和会后OA整体受柴油车排放影响较为显著,会期藿烷与EC浓度比值更接近汽油车排放源谱,表明会期针对柴油车排放的管控措施对降低一次OA浓度成效显著.二次来源有机分子示踪物中,羟基羧酸和二羧酸浓度占比最高,其会期平均浓度较会前分别下降了56%和32%.进一步比较其与OA中其它有机分子示踪物、挥发性有机(VOCs)前体物的小时浓度相关性发现,二羧酸与OA中指示工业源、自然源排放的二次有机气溶胶(SOA)示踪物及其VOCs前体物具有较强的相关性,羟基羧酸仅与OA中苯系物SOA示踪物和蒎烯SOA示踪物具有较好的相关性,表明二羧酸有机分子主要是由工业排放等人为源以及自然源OA和VOCs经过光化学氧化二次生成,羟基羧酸类OA则是由一次或二次OA在颗粒相中进一步氧化生成.会期羟基羧酸和二羧酸类有机分子示踪物及其VOCs前体物浓度的大幅降低,表明针对工业源、移动源等人为源VOCs排放的管控措施对于降低杭州市OA的二次生成也有显著成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机气溶胶 有机分子示踪物 藿烷 羟基羧酸 二羧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在线测量技术在大气有机气溶胶研究中的应用与展望
5
作者 王应昆 潘天乐 +4 位作者 蔡义宇 冯婷婷 陈卫 胡伟伟 王新明 《地球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479-495,共17页
有机气溶胶作为大气颗粒物的主要组成部分,对气候、空气质量和人体健康造成重要影响。鉴于有机气溶胶在大气中复杂的化学结构及其动态变化,对有机气溶胶进行高时间、高化学分辨率的测量是研究有机气溶胶来源及生成机制的关键。本文综述... 有机气溶胶作为大气颗粒物的主要组成部分,对气候、空气质量和人体健康造成重要影响。鉴于有机气溶胶在大气中复杂的化学结构及其动态变化,对有机气溶胶进行高时间、高化学分辨率的测量是研究有机气溶胶来源及生成机制的关键。本文综述了多种近期发展的有机气溶胶在线测量仪器的结构、工作原理及应用,介绍的仪器包括在线气溶胶质谱仪、热脱附气溶胶气相色谱仪、气溶胶化学分析入口–质子转移反应飞行时间质谱仪、基于气体和气溶胶的过滤器进样口的化学电离质谱仪和萃取电喷雾电离飞行时间质谱仪等。重点总结了近年来这些技术在大气有机气溶胶外场观测中的应用,以及在有机气溶胶组分表征和来源解析等方面的进展。探讨了目前有机气溶胶在线测量中亟待解决的难点,并对测量技术未来的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机气溶胶 在线测量技术 溶胶质谱仪 化学电离质谱 软电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有机气凝胶材料的界面太阳能光热蒸发研究进展
6
作者 李燕子 孙金月 +3 位作者 张园婷 张瑞涛 陆昶 高喜平 《化工新型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14-19,25,共7页
淡水资源短缺已成为人类面临的一个突出问题,但传统水处理技术存在高成本、高能耗、低效率的问题。由于太阳能具有绿色、可持续的特点,应用气凝胶材料组成的界面太阳能蒸发器来进行海水淡化、污水与废水的处理已引起人们的高度关注。在... 淡水资源短缺已成为人类面临的一个突出问题,但传统水处理技术存在高成本、高能耗、低效率的问题。由于太阳能具有绿色、可持续的特点,应用气凝胶材料组成的界面太阳能蒸发器来进行海水淡化、污水与废水的处理已引起人们的高度关注。在界面太阳能光热蒸发处理水的过程中,其水处理效率与太阳能的吸收及利用、水传输通道及热量管理等密切相关,尤其是太阳能的吸收及利用。简要综述了有机气凝胶材料在界面太阳能光热蒸发技术方面的应用及研究进展,包括有机气凝胶材料所用光热材料的类型、光热转换材料转换机制的介绍以及重点对负载不同光热材料的有机气凝胶材料在界面太阳能光热蒸发水处理方面的研究与应用进行了综述,并对有机气凝胶材料在界面太阳光热蒸发进行水处理的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机气凝胶 光热材料 太阳能 光热转换 界面蒸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二次有机气溶胶估算方法研究进展 被引量:47
7
作者 郑玫 闫才青 +2 位作者 李小滢 王雪松 张远航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555-564,共10页
我国区域复合污染日趋严重,二次有机气溶胶(SOA)是细颗粒物PM2.5的重要组成之一.本研究总结了当前国内外定量估算SOA的主要方法,包括EC示踪法、WSOC法、受体模型法、示踪物产率法、数值模拟法等.通过对各种方法的原理介绍与比较,指出1)E... 我国区域复合污染日趋严重,二次有机气溶胶(SOA)是细颗粒物PM2.5的重要组成之一.本研究总结了当前国内外定量估算SOA的主要方法,包括EC示踪法、WSOC法、受体模型法、示踪物产率法、数值模拟法等.通过对各种方法的原理介绍与比较,指出1)EC示踪法、WSOC法、受体模型法简单易行,与在线连续观测数据结合可估算高时间分辨率的SOA浓度,但受限于对当地源谱和特定物种的了解;2)示踪物产率法虽分析技术难度高,但可针对不同来源的SOA估算;3)数值模拟可获得大尺度SOA的空间分布.针对国内外的最新研究成果进行简单概述,不同方法的研究表明中国二次有机气溶胶是总有机气溶胶的重要部分,人为源VOCs对二次有机气溶胶发挥着重要贡献.本文旨在为未来我国二次有机气溶胶的研究提供基础信息和研究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次有机气溶胶 细颗粒物 定量估算方法 来源 中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天然源二次有机气溶胶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24
8
作者 汪午 王省良 +4 位作者 李黎 张东平 王扬君 盛国英 傅家谟 《地球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77-86,共10页
二次有机气溶胶由于其对环境、气候和人体健康的影响,正日益受到人们的关注。我国地域辽阔,森林占国土面积的12%,几乎具有北半球的全部植被类型,对天然源二次有机气溶胶的研究不容忽视。综合当前的研究成果,着重阐述了两种代表性生物挥... 二次有机气溶胶由于其对环境、气候和人体健康的影响,正日益受到人们的关注。我国地域辽阔,森林占国土面积的12%,几乎具有北半球的全部植被类型,对天然源二次有机气溶胶的研究不容忽视。综合当前的研究成果,着重阐述了两种代表性生物挥发性有机化合物,异戊二烯和α-蒎烯与大气中主要的氧化剂,如O3、OH和NO3等物种的反应,以及其二次气溶胶形成的过程。最后,对目前的研究手段和未来的研究方向进行了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次有机气溶胶 挥发性有机化合物 异戊二烯 Α-蒎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乙苯光氧化产生二次有机气溶胶的化学成分及反应机理分析 被引量:6
9
作者 黄明强 郝立庆 +4 位作者 周留柱 顾学军 王振亚 方黎 张为俊 《物理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596-601,共6页
在自制的烟雾腔内,研究羟基自由基(OH·)启动的乙苯的光氧化反应和一系列后续反应,产生了二次有机气溶胶.采用空气动力学直径粒谱分析仪分析了气溶胶粒子的尺寸分布;并用自制的气溶胶飞行时间质谱仪快速、实时地测量了单个二次有机... 在自制的烟雾腔内,研究羟基自由基(OH·)启动的乙苯的光氧化反应和一系列后续反应,产生了二次有机气溶胶.采用空气动力学直径粒谱分析仪分析了气溶胶粒子的尺寸分布;并用自制的气溶胶飞行时间质谱仪快速、实时地测量了单个二次有机气溶胶粒子的分子组分.初步探讨了这些组分的可能反应机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苯 二次有机气溶胶 烟雾腔 激光解吸附电离 反应机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羟基自由基浓度对二次有机气溶胶形成的影响 被引量:6
10
作者 郝立庆 王振亚 +2 位作者 黄明强 方黎 张为俊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B07期65-67,共3页
在烟雾腔中光照甲苯/亚硝酸甲酯(CH3ONO)/NO混合物,模拟了羟基自由基(OH?)启动甲苯光氧化反应生成二次有机气溶胶的过程.结果表明,二次有机气溶胶的生成数量随着CH3ONO的浓度增加而增加;在CH3ONO浓度为225.4μL/L时,二次有机气溶胶的生... 在烟雾腔中光照甲苯/亚硝酸甲酯(CH3ONO)/NO混合物,模拟了羟基自由基(OH?)启动甲苯光氧化反应生成二次有机气溶胶的过程.结果表明,二次有机气溶胶的生成数量随着CH3ONO的浓度增加而增加;在CH3ONO浓度为225.4μL/L时,二次有机气溶胶的生成数量达到最大;此后,增加CH3ONO的浓度反而会降低二次有机气溶胶的粒子密度.因此,对于二次有机气溶胶的形成过程来说,存在一个羟基自由基浓度的最佳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苯 二次有机气溶胶 羟基自由基 CH3ONO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石化企业挥发性有机物与环境空气中臭氧、二次有机气溶胶关系分析 被引量:8
11
作者 李石 孙慧 +3 位作者 高少华 邹兵 路帅 赵东风 《化工进展》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2023-2028,共6页
近年来,挥发性有机物(VOCs)对于我国环境空气质量的影响成为人们关注的热点问题之一,但针对石化企业VOCs排放组分及不同组分对周边环境空气如何产生影响的研究却少有报道。本文以我国某典型石化企业为研究对象,在其正常工况运行条件下,... 近年来,挥发性有机物(VOCs)对于我国环境空气质量的影响成为人们关注的热点问题之一,但针对石化企业VOCs排放组分及不同组分对周边环境空气如何产生影响的研究却少有报道。本文以我国某典型石化企业为研究对象,在其正常工况运行条件下,在其厂界周围选取5个监测点位,开展了7天的VOCs采样与监测工作。通过对采集VOCs样品的定性定量分析表明,本次研究中检测出的VOCs的浓度范围为11.5~148.8μg/m^3,VOCs组分种类主要为烷烃、烯烃和芳香烃,其中烷烃占60%以上,是该石化企业排放VOCs的主要组分。进一步通过对VOCs各组分的臭氧(O_3)及二次有机气溶胶(SOA)的生成潜势进行估算,结果表明:烯烃是该石化企业排放的VOCs组分中对O_3贡献的关键前体物质,贡献率为50%~70%左右;芳香烃是SOA的主要前体物质,贡献率达80%以上,VOCs全部组分对SOA的贡献量为2.5046μg/m^3。本研究对石化企业VOCs的防控具有一定借鉴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机化合物 污染 臭氧生成潜势 二次有机气溶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天津市机动车二次有机气溶胶生成潜势的估算 被引量:22
12
作者 于艳 王秀艳 杨文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381-386,共6页
通过隧道实验得到天津市机动车排放的挥发性有机物(VOCs)的物种信息及各物种的浓度数据,检测得到88种VOCs,其中23种VOCs具有二次有机气溶胶(SOA)生成潜势.基于天津市机动车尾气挥发性有机污染物的监测数据,利用气溶胶生成系数(FAC)对天... 通过隧道实验得到天津市机动车排放的挥发性有机物(VOCs)的物种信息及各物种的浓度数据,检测得到88种VOCs,其中23种VOCs具有二次有机气溶胶(SOA)生成潜势.基于天津市机动车尾气挥发性有机污染物的监测数据,利用气溶胶生成系数(FAC)对天津市机动车排放VOCs的二次有机气溶胶生成潜势进行了估算.结果表明,邻-二甲苯、甲苯、苯、间-二甲苯、对-二甲苯、对-二乙苯是对SOA生成贡献最大的6个物种,各自SOA生成量分别为973.97,721.05,687.31,592.09,571.31,538.59t/a,分别占SOA生成潜势的13.87%、10.27%、9.79%、8.43%、8.13%、7.67%;芳香烃是对SOA生成贡献最大的前体物,其SOA生成量占SOA生成潜势的88.95%.因此,减少机动车芳香烃类物质的排放,可有效地减少SOA的生成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次有机气溶胶:生成潜势 溶胶转化系数 机动车 隧道实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夏季油松及侧柏单萜烯变化规律及二次有机气溶胶生成潜势的估算 被引量:8
13
作者 陈静 陈丽华 +2 位作者 余新晓 陈俊刚 娄源海 《水土保持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331-336,344,共7页
利用动态顶空采集法、热脱附—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以及外标法,以油松、侧柏挥发的单萜烯为基础,分析其日变化规律及与环境因素的相关性,同时利用气溶胶生成系数估算单萜烯二次有机气溶胶。结果表明:α-蒎烯、柠檬烯是油松挥发最多的2种... 利用动态顶空采集法、热脱附—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以及外标法,以油松、侧柏挥发的单萜烯为基础,分析其日变化规律及与环境因素的相关性,同时利用气溶胶生成系数估算单萜烯二次有机气溶胶。结果表明:α-蒎烯、柠檬烯是油松挥发最多的2种萜烯物质,其平均含量为15.61%,11.77%;侧柏挥发最多的也是这2种,其平均含量为17.49%,15.34%。油松、侧柏均挥发的α-蒎烯、β-月桂烯、柠檬烯呈先升高后降低的单峰变化,且均在13:00—14:00出现最高峰。β-蒎烯呈先降低后升高的变化,松油烯变化较为平稳,维持在1.20%左右。单萜烯的挥发受环境因素的影响,高温、低相对湿度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单萜烯的释放,而温度是主要影响因素,单萜烯的释放与光合有效辐射无关。单萜烯对二次有机气溶胶有一定的生成潜势,生成的SOA浓度与释放的VOCs浓度呈正相关,且各时间段内油松、侧柏单萜烯SOA浓度均显著高于林外大气单萜烯SOA浓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松 侧柏 单萜烯 二次有机气溶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气中二次有机气溶胶估算方法研究进展 被引量:13
14
作者 叶文媛 吴琳 +1 位作者 冯银厂 朱坦 《安全与环境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127-131,共5页
大气中二次有机气溶胶产生于光化学反应或挥发性及半挥发性有机物的气-粒转化,目前没有直接测定二次有机气溶胶的方法,一般采用间接方法估算二次有机气溶胶的贡献。通过分析对比各种二次有机气溶胶估算方法的优缺点及应用条件,认为EC示... 大气中二次有机气溶胶产生于光化学反应或挥发性及半挥发性有机物的气-粒转化,目前没有直接测定二次有机气溶胶的方法,一般采用间接方法估算二次有机气溶胶的贡献。通过分析对比各种二次有机气溶胶估算方法的优缺点及应用条件,认为EC示踪法操作简单,参数容易获得,但参数的不确定性高;化学迁移模型法能详细反映二次有机气溶胶形成情况,但所需参数不易获得;有机物受体模型示踪法,不需要模拟复杂的情况,但难于保证成分谱的准确性及可靠性。因此,在选择估算方法时应充分考虑到各种方法的局限性及适用范围,将试验观测与环境空气质量模型联合用于二次有机气溶胶估算应成为今后重要的发展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境工程学 二次有机气溶胶(SOA) 元素碳(EC) 有机碳(OC) 估算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有机气凝胶的超声法制备 被引量:12
15
作者 王朝阳 唐永建 王丽莉 《强激光与粒子束》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73-76,共4页
在间苯二酚类有机气凝胶的制备工艺中引入超声波技术,缩短了有机气凝胶制备周期。实验发现:反应物质量分数为10%的溶液在超声作用下的凝胶时间减少8%~17%,超声波能有效抑制凝胶过程中的氧化作用。在反应初始阶段,通过激光粒度... 在间苯二酚类有机气凝胶的制备工艺中引入超声波技术,缩短了有机气凝胶制备周期。实验发现:反应物质量分数为10%的溶液在超声作用下的凝胶时间减少8%~17%,超声波能有效抑制凝胶过程中的氧化作用。在反应初始阶段,通过激光粒度仪测量稀溶液反应,发现超声波作用下的凝胶核生长速度是普通加热的凝胶核生长速度的87倍左右。微量水分测定仪的数据表明,低强度超声波可以上万倍地加快凝胶样品的溶剂交换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机气凝胶 超声波 空化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炭气凝胶及其有机气凝胶前驱体的吸附性能 被引量:8
16
作者 吴丁财 刘晓方 符若文 《新型炭材料》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305-311,共7页
间苯二酚和糠醛的醇溶液在六次甲基四胺催化下经溶胶-凝胶过程合成醇凝胶,常压干燥后得到有机气凝胶,经炭化获得炭气凝胶.利用TEM和N2吸附表征了炭气凝胶及其有机气凝胶前驱体的结构,并通过有机蒸汽吸附实验研究了气凝胶的结构-吸附性... 间苯二酚和糠醛的醇溶液在六次甲基四胺催化下经溶胶-凝胶过程合成醇凝胶,常压干燥后得到有机气凝胶,经炭化获得炭气凝胶.利用TEM和N2吸附表征了炭气凝胶及其有机气凝胶前驱体的结构,并通过有机蒸汽吸附实验研究了气凝胶的结构-吸附性能关系.实验结果表明:有机气凝胶和炭气凝胶对极性有机蒸汽的静态饱和吸附量高于对非极性有机蒸汽的静态饱和吸附量;提高热处理温度,有利于气凝胶对低浓度极性有机蒸汽和各种浓度非极性有机蒸汽的吸附,但不利于对高浓度极性有机蒸汽的吸附;随着有机蒸汽浓度的提高,气凝胶对极性有机蒸汽的吸附量明显增大,但对非极性有机蒸汽的吸附量影响不大,仅略微上升.此外,气凝胶的室温脱附率高达60 %~85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凝胶 有机气凝胶 有机蒸汽 吸附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有机气相沉积中薄膜生长的模拟研究 被引量:4
17
作者 陈文彬 李国栋 +3 位作者 胡琛 闫思家 芮大为 赵启义 《功能材料》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21-23,共3页
通过对有机气相沉积中气体的传输过程进行模拟,略述了OVPD传输的基本机制。利用蒙特卡洛法对有机蒸气通过掩膜孔的动力学沉积过程进行仿真,仿真结果表明薄膜的形状受沉积参数的影响,例如,分子平均自由程(沉积压强)、掩膜板的尺寸以及掩... 通过对有机气相沉积中气体的传输过程进行模拟,略述了OVPD传输的基本机制。利用蒙特卡洛法对有机蒸气通过掩膜孔的动力学沉积过程进行仿真,仿真结果表明薄膜的形状受沉积参数的影响,例如,分子平均自由程(沉积压强)、掩膜板的尺寸以及掩膜板至基板的距离。分析表明,通过缩小掩膜板至基板的距离,同时减小沉积压强可以提高所成薄膜图案的分辨率,减小掩膜板的厚度可以提高材料的使用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机气相沉积 蒙特卡洛 沉积参数 分辨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蜜胺-酚醛树脂-甲醛基有机气凝胶纳米孔在裂解过程中的稳定性研究 被引量:3
18
作者 张睿 李雯 +4 位作者 胡子君 张琢 高楠 钱惠春 凌立成 《新型炭材料》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23-27,共5页
热固型酚醛树脂、蜜胺、间甲酚和甲醛水溶液在碳酸钠催化下,经溶液-溶胶-凝胶过程合成了有机水凝胶,有机水凝胶经溶剂置换和超临界干燥形成了有机气凝胶。研究了裂解条件、固形物浓度、蜜胺/酚醛树脂比和间甲酚/酚醛树脂比对有机气凝胶... 热固型酚醛树脂、蜜胺、间甲酚和甲醛水溶液在碳酸钠催化下,经溶液-溶胶-凝胶过程合成了有机水凝胶,有机水凝胶经溶剂置换和超临界干燥形成了有机气凝胶。研究了裂解条件、固形物浓度、蜜胺/酚醛树脂比和间甲酚/酚醛树脂比对有机气凝胶纳米孔在裂解过程中稳定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在相同的反应物配比下,随裂解温度的升高和时间的延长,气凝胶纳米骨架烧结程度增加,炭气凝胶的中孔分布向小孔方向移动。在酚醛树脂浓度为7.5g/100mL时,有机气凝胶的纳米骨架稳定性好,耐烧结性能好。在蜜胺/酚醛树脂比大或间甲酚/酚醛树脂比小时,有机气凝胶的纳米骨架的稳定性和耐烧结性好。这是由于构成有机气凝胶中孔的纳米骨架稳定性与其连续性及分子间作用力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溶胶-凝胶 有机气凝胶 凝胶 裂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典型二次有机气溶胶危害性及环境监测技术研究进展 被引量:5
19
作者 陈多宏 张涛 +7 位作者 蒋斌 岳玎利 周炎 钟流举 王伯光 毕新慧 张干 周振 《环境科学与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S2期305-309,共5页
二次有机气溶胶(SOA)是细颗粒物中重要组成成分,相比一次有机气溶胶(POA),SOA对环境、气候变化和人体健康有着更大的影响。国内外已经在城市、郊区和背景区域开展了SOA基础观测与研究工作,积累了丰富的基础数据,为掌握SOA演变机理及其... 二次有机气溶胶(SOA)是细颗粒物中重要组成成分,相比一次有机气溶胶(POA),SOA对环境、气候变化和人体健康有着更大的影响。国内外已经在城市、郊区和背景区域开展了SOA基础观测与研究工作,积累了丰富的基础数据,为掌握SOA演变机理及其影响因素奠定了坚实基础,但是,其研究主要局限于短期观测,对其具体发生条件、变化规律和重要演化过程及形成机理特征并未开展系统的观测与研究。为进一步改善空气质量,亟需长期开展高时间分辨率高物种分辨率的综合观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次有机气溶胶 危害 环境监测 进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有机气凝胶和碳气凝胶的研究与应用 被引量:16
20
作者 王珏 沈军 《材料导报》 EI CAS CSCD 1994年第4期54-57,共4页
有机气凝胶与碳气凝胶是国际上近年来相继研制成功的新型纳米多孔性材料。介绍了有机气凝胶与碳气凝胶的制备过程、基本性质及应用前景。
关键词 凝胶 有机气凝胶 凝胶 纳米多孔材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