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辐照降解城市污泥有机有毒污染物的初步研究
1
作者 赵永富 郑正 +2 位作者 袁守军 王超 张继彪 《江苏农业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184-186,共3页
将有机有毒污染物(PAHs和PCBs)含量较高的城市污泥直接施用于农田会导致土壤和农作物的二次污染,由于这些污染物的可生化性差,采用生物处理难以有效去除。通过^(60)Coγ射线4 kGy以上剂量辐照,可使污泥中的有机有毒污染物(PAHs和PCBs)降... 将有机有毒污染物(PAHs和PCBs)含量较高的城市污泥直接施用于农田会导致土壤和农作物的二次污染,由于这些污染物的可生化性差,采用生物处理难以有效去除。通过^(60)Coγ射线4 kGy以上剂量辐照,可使污泥中的有机有毒污染物(PAHs和PCBs)降解65%以上,从而达到污泥农用标准或有利于后续生物处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污泥 ^60CO Γ辐照 有机有毒污染物 降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非水溶性席夫碱铁疏水异相光催化降解有毒有机污染物 被引量:16
2
作者 曹婷婷 邹彩琼 +4 位作者 罗光富 陈登霞 赵小蓉 李瑞萍 黄应平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105-112,共8页
通过化学方法合成了疏水性金属有机复合物双(水杨醛)邻苯二胺席夫碱铁(Fe-bis-Schiff-base-salicy-laldehyde-o-phenylenediamine,Fe-SPA).在水溶性介质体系中,以Fe-SPA疏水特性作为异相光催化剂降解有毒有机污染物,在pH=7.20介质及可见... 通过化学方法合成了疏水性金属有机复合物双(水杨醛)邻苯二胺席夫碱铁(Fe-bis-Schiff-base-salicy-laldehyde-o-phenylenediamine,Fe-SPA).在水溶性介质体系中,以Fe-SPA疏水特性作为异相光催化剂降解有毒有机污染物,在pH=7.20介质及可见光(λ>420 nm)照射下,通过Fe-SPA活化H2O2降解有毒有机污染物罗丹明B(RhB)、亚甲基蓝(MB)和2,4-二氯苯酚(2,4-DCP),研究了Fe-SPA的光催化特性.在实验条件下,反应150 min,RhB褪色完全;反应300 min,MB褪色完全;反应10 h,2,4-DCP降解率达到65%.采用电子顺磁共振(ESR)跟踪测定活性氧化物种,检测到催化体系中产生的高氧化活性羟基自由基.通过RhB体系降解过程中的紫外-可见光谱和红外光谱分析表明,目标底物可有效降解且最终转化为胺类和羧酸类小分子.在水溶性介质体系中,Fe-SPA以疏水特性作为异相光催化剂具有良好的稳定性,循环使用5次后,光催化活性基本稳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铁席夫碱 光催化 有毒有机污染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长江江苏段有毒有机污染物的残留特征及来源分析 被引量:17
3
作者 杨敏娜 周芳 +6 位作者 孙成 胡冠九 沈幸 陈海东 塔娜 鲜啟鸣 张利民 《环境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375-376,共2页
关键词 有毒有机污染物 长江江苏段 来源分析 残留特征 工业废水 饮用水源地 潜在危害 污染水平 江苏省 特征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利用Triolein-半渗透膜采样技术测定淮河水中的有毒有机污染物 被引量:8
4
作者 王毅 王子健 +2 位作者 刘季昂 马梅 王春霞 《中国环境监测》 CAS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4期8-11,共4页
利用 Triolein 半渗透膜采样技术 ( Triolein SPMD)采集了淮河信阳、淮南断面水样 ,测定了采样器中多氯联苯、多环芳烃、取代苯等有毒有机污染物浓度。污染物在 SPMD酯中高浓度富集 ,使其定性和定量更加容易和准确。根据SPMD酯 水分配... 利用 Triolein 半渗透膜采样技术 ( Triolein SPMD)采集了淮河信阳、淮南断面水样 ,测定了采样器中多氯联苯、多环芳烃、取代苯等有毒有机污染物浓度。污染物在 SPMD酯中高浓度富集 ,使其定性和定量更加容易和准确。根据SPMD酯 水分配平衡理论 ,进一步估算得到目标污染物在水中的平均浓度。本研究证明 Triolein SPMD技术可用于水中多氯联苯、多环芳烃、取代苯等污染物的采集和定量分析 ,可在我国的优先污染物监测、控制工作中发挥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半渗透膜采样 有毒有机污染物 环境监测 河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体沉积物中有毒有机污染物的监测研究进展 被引量:9
5
作者 孙剑辉 王国良 +2 位作者 张干 柴艳 孙胜鹏 《中国环境监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30-35,共6页
介绍了水体沉积物中有毒有机污染物监测的预处理技术,重点评述了我国水体沉积物中主要有毒有机污染物多环芳烃、多氯联苯和有机氯农药的监测研究现状,认为水体沉积物中有毒有机污染物研究领域今后发展的重点和方向是广泛开展国内主要河... 介绍了水体沉积物中有毒有机污染物监测的预处理技术,重点评述了我国水体沉积物中主要有毒有机污染物多环芳烃、多氯联苯和有机氯农药的监测研究现状,认为水体沉积物中有毒有机污染物研究领域今后发展的重点和方向是广泛开展国内主要河流、湖泊、海洋的监测研究和其在水体环境中的迁移及转化机理、生殖毒性以及污染消减与修复技术研究;加强新型预处理技术及其与大型仪器联用技术的研究;尽早建立水体沉积物中有毒有机污染物的监测方法标准及污染评价标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沉积物 有毒有机污染物 多环芳烃 多氯联苯 有机氯农药 监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光)电-Fenton法降解有毒有机污染物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3
6
作者 刘栓 赵小蓉 +1 位作者 陈登霞 黄应平 《化学与生物工程》 CAS 2009年第12期1-6,共6页
(光)电-Fenton法是能有效降解水中有毒有机污染物的高级氧化技术。综述了(光)电-Fenton法特性,重点从阳极氧化、阴极还原氧气生成双氧水和电絮凝作用等方面概述了(光)电-Fenton法降解有毒有机污染物的研究进展,结合其在工业废水有毒有... (光)电-Fenton法是能有效降解水中有毒有机污染物的高级氧化技术。综述了(光)电-Fenton法特性,重点从阳极氧化、阴极还原氧气生成双氧水和电絮凝作用等方面概述了(光)电-Fenton法降解有毒有机污染物的研究进展,结合其在工业废水有毒有机污染物处理中的应用,总结了其应用现状及发展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电-Fenton法 有毒有机污染物 废水处理 机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有毒有机污染物对生态系统影响的研究趋势 被引量:2
7
作者 戴树桂 宋仁高 《环境化学》 CAS 1988年第3期9-15,共7页
本文简要综述了近年来国内外有毒有机物对生态系统影响的研究趋势。主要归纳为:有毒有机物生物活性的预测,有毒有机物在环境中的转化、降解和归宿;对生态系统中生物种群的影响;对整个生态系统的影响;以及放射性同位素示踪技术在研究有... 本文简要综述了近年来国内外有毒有机物对生态系统影响的研究趋势。主要归纳为:有毒有机物生物活性的预测,有毒有机物在环境中的转化、降解和归宿;对生态系统中生物种群的影响;对整个生态系统的影响;以及放射性同位素示踪技术在研究有毒有机物环境行为中的应用等五个方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毒有机污染物 生态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金属有机骨架材料吸附与荧光检测水中持久性有毒有机污染物的研究与应用 被引量:3
8
作者 梁艺萱 李素梅 +1 位作者 陈莎 谢亚勃 《环境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1261-1277,共17页
近年来,环境中的持久性有毒有机污染物(persistent toxic organic substances,PTOS)因具有毒性高、生物累积性、致癌致突变性和内分泌干扰等特性引起了广泛关注,但是其在水环境介质中含量低、可与其他物质发生相互作用、迁移转化能力强... 近年来,环境中的持久性有毒有机污染物(persistent toxic organic substances,PTOS)因具有毒性高、生物累积性、致癌致突变性和内分泌干扰等特性引起了广泛关注,但是其在水环境介质中含量低、可与其他物质发生相互作用、迁移转化能力强等特点为其高效分离去除和快速的痕量分析检测带来了挑战.因此,开发新材料、新技术、新方法用于水中PTOS的高效分离去除、建立其快速的痕量分析检测方法对于水环境保护、再生水安全利用以及PTOS的环境风险评价具有重要意义.相对于传统的吸附材料,金属有机骨架材料(metal organic frameworks,MOFs)由于其较高的孔隙率和比表面积,易调控的孔径,大量的活性位点、可功能化以及具有良好的发光特性等优点,在吸附去除和分析检测环境中PTOS表现出优异性能.本文综述了MOFs、功能化MOFs以及MOFs衍生物材料在水溶液中吸附去除PTOS的研究与应用进展,归纳总结相应的吸附机理,特别对如何通过功能化手段来提高MOFs材料对PTOS的吸附性能进行了讨论.同时,本文还对基于吸附的荧光传感方法检测PTOS进行了归纳总结,对未来MOFs材料在吸附去除和检测水环境中PTOS方面的应用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属有机骨架材料 功能化 持久性有毒有机污染物 吸附 荧光传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正丁醇溶剂热法制备Bi_2O_2CO_3及可见光光催化降解有毒有机污染物
9
作者 杨红伟 何燕 +2 位作者 汪淑廉 方艳芬 黄应平 《三峡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13年第2期92-96,共5页
分别以乙醇、异丙醇和正丁醇为溶剂介质,在水热条件下制备得到Bi2O2CO3,考察了不同溶剂介质、水热反应温度和反应时间等因素对制备Bi2O2CO3粉体及其光催化活性的影响,优化了Bi2O2CO3光催化剂的制备条件,结果表明:水热温度为200℃,时间为... 分别以乙醇、异丙醇和正丁醇为溶剂介质,在水热条件下制备得到Bi2O2CO3,考察了不同溶剂介质、水热反应温度和反应时间等因素对制备Bi2O2CO3粉体及其光催化活性的影响,优化了Bi2O2CO3光催化剂的制备条件,结果表明:水热温度为200℃,时间为14h时,以正丁醇为溶剂介质条件下制备的Bi2O2CO3具有高的催化活性,可制得具有较高光催化活性的Bi2O2CO3催化剂.运用XRD、SEM手段对Bi2O2CO3进行了初步表征.在可见光照射(λ≥420nm)条件下,研究光催化降解染料罗丹明B(Rhodamine B,RhB)和无色小分子水杨酸(Salicylic acid,SA)溶液在pH=7.0条件下的反应特性,结果显示照射时间180min对RhB的脱色完全和210min对SA的降解率可达80%以上,同时对RhB矿化率可达80%,表明所建立的光催化体系可有效降解有毒有机污染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酸氧铋 有毒有机污染物 光催化降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级氧化技术矿化水中有毒有机物理论极限能耗 被引量:1
10
作者 吉远辉 黄文娟 +2 位作者 杨祝红 冯新 陆小华 《化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7期1845-1851,共7页
通过过程耦合的概念建立了高级氧化技术矿化有机污染物理论极限能耗的计算方法,并分析了通过与高级氧化技术中4种可能的氧化剂矿化反应分别去除1000kg19种代表性有机污染物(8种氯代烷烃、4种氯代烯烃、3种溴代甲烷、4种芳香烃及其衍生物... 通过过程耦合的概念建立了高级氧化技术矿化有机污染物理论极限能耗的计算方法,并分析了通过与高级氧化技术中4种可能的氧化剂矿化反应分别去除1000kg19种代表性有机污染物(8种氯代烷烃、4种氯代烯烃、3种溴代甲烷、4种芳香烃及其衍生物)的理论极限能耗,将计算结果与物理法脱除有机污染物的理论能耗进行了比较分析。研究结果表明,高级氧化技术矿化水中有机污染物为放热过程,且高级氧化技术矿化水中有机污染物理论极限能耗较物理法脱除有机污染物极限能耗有高出数量级的差别。矿化氯代烷烃、氯代烯烃和溴代烷烃的理论极限能耗随着有机物中C—Cl或C—Br取代基的增加而普遍降低,且矿化氯代烷烃的理论极限能耗大小为氯代甲烷<氯代乙烷<氯代丙烷,该结论与物理法脱除有机污染物理论能耗规律一致。此外,不同氧化剂矿化氯甲烷的理论极限能耗为O3>O->.OH>O2;而对其他研究体系而言,不同氧化剂矿化的理论极限能耗为O->O3>.OH>O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级氧化技术 理论能耗 有毒有机污染物 标准热力学数据 节能减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常见12种大气污染物的危害 被引量:1
11
作者 高科闻 《中国农村科技》 2004年第2期55-55,共1页
关键词 大气污染物 危害 二氯化硫 悬浮颗粒吨SP 氯氯化物Nox 一氯化碳CO 重金属 有毒微量有机污染物 放射性物质 温室气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锰氧化菌及其生物锰氧化物在环境污染修复中的应用研究进展 被引量:7
12
作者 廖水姣 王革娇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9-14,共6页
目前,重金属和有毒有机污染物的环境污染受到社会广泛的关注。已有的研究表明,环境中广泛存在的锰氧化菌能修复环境中的Mn(Ⅱ)污染及生产锰氧化物(简称生物锰氧化物);生物锰氧化物较化学合成氧化锰矿物结晶弱,粒径小,Mn价态高,结构中八... 目前,重金属和有毒有机污染物的环境污染受到社会广泛的关注。已有的研究表明,环境中广泛存在的锰氧化菌能修复环境中的Mn(Ⅱ)污染及生产锰氧化物(简称生物锰氧化物);生物锰氧化物较化学合成氧化锰矿物结晶弱,粒径小,Mn价态高,结构中八面体空穴多,比表面积大,具有比化学合成锰氧化物更强的吸附、氧化和光还原溶解特性;生物锰氧化物能吸附Cu(Ⅱ)、Zn(Ⅱ)、Pb(Ⅱ)、Co(Ⅲ)、Cd(Ⅱ)、Hg(Ⅱ)等多种重金属,氧化Co(Ⅱ)、As(Ⅲ)、Cr(Ⅲ)、U(Ⅳ)、Ce(Ⅲ)等低价重金属离子,降解乙炔基雌二醇等有机污染物,是具有广泛应用前景的环境材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锰氧化菌 生物锰氧化物 重金属 有毒有机污染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取代酚类极性有机物C_(18)膜/水分配行为的研究 被引量:1
13
作者 于红霞 丁翔 +4 位作者 刘蓓蓓 许妍 冯建芳 王连生 刘征涛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期364-367,共4页
采用C18膜模拟生物体及高效液相色谱分析方法,探讨了极性有机化合物取代酚在C18膜与水相之间的分配规律,研究了pH和盐度对分配的影响,测定了取代酚的C18膜/水分配系数KSD。结果表明,取代酚达到分配平衡的时间很短,其C18膜/水分配系数不... 采用C18膜模拟生物体及高效液相色谱分析方法,探讨了极性有机化合物取代酚在C18膜与水相之间的分配规律,研究了pH和盐度对分配的影响,测定了取代酚的C18膜/水分配系数KSD。结果表明,取代酚达到分配平衡的时间很短,其C18膜/水分配系数不会因分配时间的延长而增大;随着取代酚的正辛醇/水分配系数的增大,化合物从水中向C18膜转化的比例逐渐增加,其相应的C18膜/水分配系数也随之增加;盐度的增加对极性化合物C18膜/水分配系数的大小没有显著的影响;pH的增大将降低化合物的分配系数。通过C18膜/水分配规律的研究,可以推测生物体或环境介质对取代酚类化合物的积累程度,由此可以较直观地评价该类化合物的环境持久性,以及因脂溶性所产生的生物基线毒性。为取代酚类化合物的生态风险评价和管理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取代酚类化合物 极性有机 C18膜/水分配行为 平衡时间 盐度 生物模拟 有毒有机污染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有机物质对水产养殖的危害、预防与调控
14
作者 吴坤杰 《黑龙江水产》 2016年第1期24-25,共2页
水中有机物种类很多,按对水环境质量的影响和危害方式,可分为耗氧有机物与微量有毒有机物两大类。有毒有机污染物指本身具有生物毒性的各种有机化合物。有机化合物在工农业生产和日常生活中广泛应用,它们可通过多种途径进入水体,导... 水中有机物种类很多,按对水环境质量的影响和危害方式,可分为耗氧有机物与微量有毒有机物两大类。有毒有机污染物指本身具有生物毒性的各种有机化合物。有机化合物在工农业生产和日常生活中广泛应用,它们可通过多种途径进入水体,导致水体污染,直接危害水生生物,并通过食物链的传递和积累危害动物和人类健康。有毒有机污染物主要包括农药、卤代脂肪烃、多氯联苯(PCBs)、醚类、单环芳香族化合物、多环芳香烃类(PAHs)、石油污染物、酞酸酯类、酚类亚硝胺类和其它各种人工合成的具累积性生物毒性的有机化合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耗氧有机 水体污染 水产养殖 有毒有机 水环境质量 水中有机 有毒有机污染物 有机物含量 放养比例 水生生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4)C标记1,2,7,8-TCDD在鲤体内分布及代谢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3
15
作者 宋士波 惠阳 +2 位作者 徐旭东 徐盈 刘军 《水生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439-443,共5页
利用14C标记1,2,7,8-四氯代二苯并二噁英(1,2,7,8Tetrachloro[U—14C]dibenzodioxin,14C1,2,7,8TCDD)初步研究了其在鲤体内的分布和代谢规律。14C1,2,7,8-TCDD溶解于丙酮/植物油中,腹腔暴露。暴露1、2、4、8、12d后取样,肝脏、胆汁、腹... 利用14C标记1,2,7,8-四氯代二苯并二噁英(1,2,7,8Tetrachloro[U—14C]dibenzodioxin,14C1,2,7,8TCDD)初步研究了其在鲤体内的分布和代谢规律。14C1,2,7,8-TCDD溶解于丙酮/植物油中,腹腔暴露。暴露1、2、4、8、12d后取样,肝脏、胆汁、腹腔脂肪等消化制样后用液闪仪测量放射性活度。肝脏和胆汁内的放射性活度同步变化,都是第8d达到峰值后下降。腹腔脂肪内1—2d放射性明显高于随后取样的样品。肝和腹腔脂肪的分布量之比呈现“S”型变化趋势。暴露4d后,1,2,7,8-TCDD在鱼体内分布的大小顺序为:脂肪>肝脏>消化管>性腺>肾脏>脾脏>皮肤>鳃>肌肉>脑>血液,从分布总量上看脂肪、肝脏、性腺、消化管和肌肉组织是鱼体内分布的主要部位。薄层色谱和放射性自显影以及GC/MS等方法分析了胆汁内的代谢物,并采用不同的溶剂系统来分离了母化合物其代谢产物。结果表明胆汁内母化合物的含量较少,大部分以代谢物形式存在并且胆汁内至少存在3种代谢产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噁英 鲤鱼 分布 代谢 生物转化 碳14同位素 有毒有机污染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环境科学一般问题
16
《环境工程技术学报》 CAS 2007年第5期1-2,共2页
关键词 环境科学研究 不透明度 研究进展 化学品 有毒有机污染物 微生物降解 水体沉积物 多环芳烃 降解基因 环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