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四川盆地西南部储层有机包裹体组成和碳同位素特征及其对油气来源的指示 被引量:9
1
作者 唐俊红 张同伟 +1 位作者 鲍征宇 张铭杰 《地质论评》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100-106,共7页
本文对四川盆地西南部气区震旦系灯影组和二叠系茅口组、长兴组碳酸盐岩储层的有机包裹体特征、组成、碳同位素进行了研究 ,追索了研究区油气的演化、运移及油气的成因。结果表明 ,在震旦系灯影组和二叠系茅口组、长兴组储层中 ,皆存在... 本文对四川盆地西南部气区震旦系灯影组和二叠系茅口组、长兴组碳酸盐岩储层的有机包裹体特征、组成、碳同位素进行了研究 ,追索了研究区油气的演化、运移及油气的成因。结果表明 ,在震旦系灯影组和二叠系茅口组、长兴组储层中 ,皆存在有三期以上的油气运移。不同储层中 ,相应各期的油气运聚特点及演化程度略有不同 ,灯影组中各期有机质的成熟度及油气演化程度均略高于二叠系 ;同储层中 ,各期油气运聚的特点及演化程度存在明显的差异 ,可划分为三个阶段 :石油成熟阶段、高成熟凝析油 -湿气阶段、过成熟干气阶段。研究区灯影组储层的天然气成因为油型气 ,二叠系的为多成因 ;各储层中的 CO2 主要为有机成因气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川盆地 西南部 同位素特征 来源 体组成 碳酸盐岩储层 演化程度 运聚 包裹体特征 天然成因 有机成因气 无机成因 二叠系 灯影组 碳同位素 运移 成熟阶段 茅口组 震旦系 长兴组 研究区 成熟度 有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沉积盆地、结晶基底和油、气成因理念与第二深度空间勘探和开发 被引量:29
2
作者 滕吉文 阮小敏 +1 位作者 张永谦 闫雅芬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1期2798-2817,共20页
在石油、天然气的勘探和开发研究中,涉及到深部空间的介质、结构和属性,在沉积建造上涉及到陆相沉积、海相沉积和火山岩相,在油、气成因理论上涉及到有机成因和无机成因,在机制上涉及到深部流体的分异、调整、运移和动力作用.这些本质... 在石油、天然气的勘探和开发研究中,涉及到深部空间的介质、结构和属性,在沉积建造上涉及到陆相沉积、海相沉积和火山岩相,在油、气成因理论上涉及到有机成因和无机成因,在机制上涉及到深部流体的分异、调整、运移和动力作用.这些本质性问题的研究和探讨是人们十分关注的科学领域.基于油、气生、储和形成的理论、应用和成效的研究提出,有几个基础性的理念问题必须重新认识,特别是沉积建造与古老变质岩结晶基底;双相(海相和陆相)沉积建造与盆地的内涵和双基(有机和无机)混合油、气成因理念.清晰地厘定这些认识不仅有益于对油、气形成、聚集和勘探及开发给出一个更为科学的深部空间,即第二深度空间(5000~10000 m)的油、气勘探,而更为重要的是基于对这些理念的重新认识和深化研究可构建新的思路或理论,且在新的理念导向下,强化油、气深部勘探,以期能在理论研究和实践应用中取得新的成效,发现大型与超大型油、气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油与天然 第二深度空间 古老变质岩基底 双相沉积(陆相和海相) 双基(有机和无机)混合成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塔北、塔中天然气中烷烃同系物碳同位素组成系列倒转现象的解释 被引量:5
3
作者 王国安 申建中 +1 位作者 何宏 季美英 《沉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3期482-487,共6页
塔里木盆地塔北、塔中地区天然气中烷烃气碳同位素组成序列存在着局部倒转现象 ,通过对此的研究和解释 ,初步认为塔北、塔中天然气中的烷烃气可能是以有机成因气为主 ;轮台构造单元天然气烷烃系列的δ13 C3 >δ13 C4倒转可能是混入... 塔里木盆地塔北、塔中地区天然气中烷烃气碳同位素组成序列存在着局部倒转现象 ,通过对此的研究和解释 ,初步认为塔北、塔中天然气中的烷烃气可能是以有机成因气为主 ;轮台构造单元天然气烷烃系列的δ13 C3 >δ13 C4倒转可能是混入了偏腐泥型的烷烃气体 ;轮南低凸起构造单元的天然气烷烃同系物碳同位素组成序列正常 ,天然气来源单一 ;塔中地区天然气按CH4 和C2 H6的碳同位素组成特征可分成两组 ,可能代表了两种不同的成因类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然 烷烃同系物 碳同位素 组成序列 倒转 塔里木盆地 有机成因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洋浅表层天然气水合物成藏特征 被引量:11
4
作者 蔡峰 吴能友 +7 位作者 闫桂京 李清 梁杰 孙运宝 董刚 骆迪 李昂 王星星 《海洋地质前沿》 CSCD 2020年第9期73-78,共6页
按照天然气水合物形成的气体疏导方式划分,渗漏系统是海洋浅表层天然气水合物藏形成的主要模式。关键成藏要素包括温压场、气源等,温压场主要控制天然气水合物成藏的平面分布和纵向分布;海底热流低值区有利于形成天然气水合物,但在海底... 按照天然气水合物形成的气体疏导方式划分,渗漏系统是海洋浅表层天然气水合物藏形成的主要模式。关键成藏要素包括温压场、气源等,温压场主要控制天然气水合物成藏的平面分布和纵向分布;海底热流低值区有利于形成天然气水合物,但在海底热流超高的海域,只要有充足的气源供给,在高甲烷通量区深海浅表层也可以形成天然气水合物藏,而且往往与泥火山、气烟囱等特殊地质体伴生,形成致密的数米厚层状天然气水合物藏。浅表层天然气水合物藏气源主要是有机热解成因气,一般其深部均发育有成熟的含油气盆地,有烃源层广泛分布,并且干酪根发生过明确的生烃过程,形成的热解甲烷气通过断层、气烟囱等破碎带垂向运移通道渗漏上升,在温压场控制的相平衡区形成天然气水合物藏,因此,海底热流值较高的海盆也是浅表层天然气水合物藏形成的有利海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浅表层天然水合物藏 高热流 温压场 有机热解成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