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2篇文章
< 1 2 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有机器件中低温低损伤磁控溅射沉积透明导电薄膜技术的研究进展
1
作者 雷浩 王美涵 +2 位作者 肖金泉 宫骏 孙超 《真空科学与技术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1期1151-1157,共7页
传统磁控溅射技术在有机衬底或有机光电材料上沉积透明导电氧化物阴极薄膜时,荷能粒子轰击有机衬底或有机光电材料会造成衬底或材料的温升和结构损伤,最终影响有机光电器件的性能与寿命,因此实现有机器件中透明导电阴极薄膜的低温低损... 传统磁控溅射技术在有机衬底或有机光电材料上沉积透明导电氧化物阴极薄膜时,荷能粒子轰击有机衬底或有机光电材料会造成衬底或材料的温升和结构损伤,最终影响有机光电器件的性能与寿命,因此实现有机器件中透明导电阴极薄膜的低温低损伤磁控溅射制备过程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研究课题。本文总结了过去十几年来低温低损伤磁控溅射沉积透明导电薄膜技术的进展,并提出了在确保低温低损伤溅射沉积的前提下,解决薄膜沉积速率较慢、靶材利用率较低和薄膜均匀性较差等问题的途径。探索出一种低温低损伤高速沉积性能优异透明导电薄膜的制备技术,是提高有机光电器件性能的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机器件 低温 低损伤 磁控溅射 综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共轭高分子的带隙调控:用于有机光电器件
2
作者 许晋 任丽君 +2 位作者 武金丹 冯传密 王聪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53-163,共11页
共轭高分子的带隙是影响其光电性质和器件应用的重要因素。窄带隙共轭高分子具有独特的低最低空分子轨道(LUMO)/高最高占据分子轨道(HOMO)能级和近红外光响应的性质,在有机场效应晶体管、有机光探测器、有机太阳能电池等领域是一类重要... 共轭高分子的带隙是影响其光电性质和器件应用的重要因素。窄带隙共轭高分子具有独特的低最低空分子轨道(LUMO)/高最高占据分子轨道(HOMO)能级和近红外光响应的性质,在有机场效应晶体管、有机光探测器、有机太阳能电池等领域是一类重要的功能材料。窄带隙共轭高分子的设计策略主要有3种:醌式结构,给-受体(D-A)结构和平衡共振的硼氮共价键与硼氮配位键-共振硼氮键(N—B←N)结构。文中重点介绍了窄带隙共轭高分子的结构特征与性质,及有机光电器件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共轭高分子 带隙调控 窄带隙 有机光电器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在三层有机薄膜电致发光器件中PBD的空穴限定作用研究
3
作者 刘祖刚 唐春玖 +3 位作者 赵伟明 黄艳刚 董晓文 何云陔 《上海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1997年第S1期163-166,共4页
把PBD层夹在空穴传输层(HTL)和发光层(EML)中间,制备了三层有机薄膜电致发光器件,同时得到了HTL和EML的发光,提出了PBD的空穴限定作用,并通过与双层器件比较、用光致发光方法以及通过发光与驱动电压的关系得... 把PBD层夹在空穴传输层(HTL)和发光层(EML)中间,制备了三层有机薄膜电致发光器件,同时得到了HTL和EML的发光,提出了PBD的空穴限定作用,并通过与双层器件比较、用光致发光方法以及通过发光与驱动电压的关系得到了证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机器件 电致发光 空穴限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稳定的光谱不随电流变化而改变的白色有机发光器件 被引量:18
4
作者 蒋雪茵 张志林 +3 位作者 张步新 朱文清 郑新友 许少鸿 《发光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2期165-170,共6页
使用新材料构成了两种结构白色有机薄膜电致发光器件 ,一种是蓝色及红色发射在同一层中 ,另一种是蓝色发射和红色发射分别在两层中 ,器件结构分别为ITO/CuPc/NPB/JBEM(P)∶DCJT/Alq/MgAg(器件 1 )和ITO/CuPc/NPB/JBEM(P) /Alq∶DCJT/Alq... 使用新材料构成了两种结构白色有机薄膜电致发光器件 ,一种是蓝色及红色发射在同一层中 ,另一种是蓝色发射和红色发射分别在两层中 ,器件结构分别为ITO/CuPc/NPB/JBEM(P)∶DCJT/Alq/MgAg(器件 1 )和ITO/CuPc/NPB/JBEM(P) /Alq∶DCJT/Alq/MgAg(器件 2 )。这里Copperphthalocyanine(CuPc)是空穴注入层 ;N ,N’ bis ( 1 naphthyl) N ,N’ diphenyl 1 ,1’biphenyl 4 4’ diamine(NPB)是空穴传输层 (HTL) ;9,1 0 bis( 3’5’ diaryl) phenylanthracene(JBEM)是蓝色发射层[12 ] ;tris( 8 quinolinolato)aluminiumcomplex(Alq)是电子传输层 (ETL) ;DCJT是红色染料。在器件 1中得到稳定的且色度不随电流增大而变化的白色发射。它的最大亮度为 1 4 85 0cd/m2 ,最大效率 2 88lm/W ,色度x =0 31 ,y=0 38(从 4mA/cm2 到 2 0 0mA/cm2 ) ,半亮度寿命为2 86 0小时 (初始亮度 1 0 0 0cd/m2 )。比较了两种结构的器件 ,蓝红色发射在同一层结构的器件 ,在亮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色器件 色度-电流关系 稳定性 有机薄膜电致发光 光谱 电流 白色有机发光器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效率有机蓝光和白光电致发光器件 被引量:12
5
作者 王振 陈双文 周翔 《发光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7期715-719,共5页
以蓝光材料FIrpic同时掺杂空穴传输层TCTA和电子传输层TPBI,制备了具有双发光层的高效率蓝光器件(D-BOLED),D-BOLED最大发光效率达23.4 cd/A,比单发光层蓝光器件(S-BOLED)提高了约36.8%。这是因为双发光层结构能够更有效地利用扩散到激... 以蓝光材料FIrpic同时掺杂空穴传输层TCTA和电子传输层TPBI,制备了具有双发光层的高效率蓝光器件(D-BOLED),D-BOLED最大发光效率达23.4 cd/A,比单发光层蓝光器件(S-BOLED)提高了约36.8%。这是因为双发光层结构能够更有效地利用扩散到激子复合界面两边载流子传输层的三线态激子。结合基于DCJTB的颜色转换层,实现了色坐标为(0.33,0.33)、最大效率为10.7 cd/A的白光发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机蓝光器件 有机白光器件 双发光层 颜色转换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退火处理对ITO表面特性及有机发光器件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10
6
作者 仲飞 刘彭义 段光凤 《液晶与显示》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498-502,共5页
为了改善有机发光器件(OLEDs)的性能,在0~600 ℃不同温度下对ITO透明导电玻璃进行了退火处理.SEM观察到随退火温度的升高,ITO表面粗糙度增加;四探针电阻测试结果显示,在300 ℃以上温度退火后ITO表面电阻率有明显增加.用退火前后的ITO... 为了改善有机发光器件(OLEDs)的性能,在0~600 ℃不同温度下对ITO透明导电玻璃进行了退火处理.SEM观察到随退火温度的升高,ITO表面粗糙度增加;四探针电阻测试结果显示,在300 ℃以上温度退火后ITO表面电阻率有明显增加.用退火前后的ITO玻璃作为阳极制备了OLEDs,器件结构为ITO/TPD/Alq3/Al,比较器件的电流密度-电压特性曲线测试结果表明,ITO薄膜的热处理温度对OLEDs性能有显著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TO 有机发光器件 退火 表面处理 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有机发光器件的研究进展及应用前景(综述) 被引量:33
7
作者 刘彭义 唐振方 孙汪典 《暨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与医学版)》 CAS CSCD 2002年第1期66-73,共8页
介绍了有机电致发光器件OLED(有机发光二极管 )发展的历程 ,论述了有机电致发光材料及其发光原理和器件结构 ,讨论了该领域的研究热点问题 ,展望了OLED在新世纪的应用前景 .
关键词 有机发光器件 研究进展 应用前景 有机电致发光 有机发光二极管 发光原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型有机电致磷光白光器件的研究 被引量:5
8
作者 王振 甘林 +2 位作者 汪静静 柳菲 郑新 《发光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731-736,共6页
制备了结构为ITO/NPB/TCTA/FIrpic∶TCTA/Ir(MDQ)2(acac)∶TmPyPB/FIrpic∶TmPyPB/TmPyPB/LiF/Al的有机电致磷光发光器件。通过在双蓝光发光层之间插入较薄的红光层Ir(MDQ)2(acac)∶TmPyPB调节载流子、激子在各发光层中的分布,并结合TCT... 制备了结构为ITO/NPB/TCTA/FIrpic∶TCTA/Ir(MDQ)2(acac)∶TmPyPB/FIrpic∶TmPyPB/TmPyPB/LiF/Al的有机电致磷光发光器件。通过在双蓝光发光层之间插入较薄的红光层Ir(MDQ)2(acac)∶TmPyPB调节载流子、激子在各发光层中的分布,并结合TCTA和TmPyPB对发光层内载流子和激子的有效阻挡作用,混合实现白光发射。研究了红光层在不同厚度、不同掺杂浓度下对器件发光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红光发光层厚度为2nm、质量浓度为5%时,结合蓝光发光层和红光发光层,实现了色坐标为(0.333,0.333)、最大发光效率为11.50cd/A的白光发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机电致发光二极管 新型 有机白光器件 磷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退火对聚合物有机发光器件的影响 被引量:4
9
作者 尹盛 刘卫忠 +2 位作者 刘陈 钟志有 王长安 《液晶与显示》 CAS CSCD 2003年第3期175-178,共4页
制作了结构为ITO/MEH PPV/Al的单层聚合物有机发光器件(PLED),在镀铝电极前后分别对器件进行高于MEH PPV玻璃化温度的退火处理。结果表明,镀铝电极后的退火处理可使器件的效率提高30%左右,器件的寿命增加40%左右;而镀铝电极前的退火处... 制作了结构为ITO/MEH PPV/Al的单层聚合物有机发光器件(PLED),在镀铝电极前后分别对器件进行高于MEH PPV玻璃化温度的退火处理。结果表明,镀铝电极后的退火处理可使器件的效率提高30%左右,器件的寿命增加40%左右;而镀铝电极前的退火处理对器件影响不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退火 聚合物有机发光器件 PLED 平板显示 温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硅片上顶发射的有机电致发光器件 被引量:4
10
作者 杨惠山 陈淑芬 +3 位作者 吴志军 赵毅 侯晶莹 刘式墉 《发光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242-246,共5页
为了更好地实现有机发光器件在硅片上的有源矩阵显示,有必要探讨在硅片上直接制作透明阴极的顶发射有机发光器件。在顶发射发光器件中,为了到达高的发光效率,底部阳极一般采用高反射率的金属。在通常所用的各种金属当中,金属银对可见光... 为了更好地实现有机发光器件在硅片上的有源矩阵显示,有必要探讨在硅片上直接制作透明阴极的顶发射有机发光器件。在顶发射发光器件中,为了到达高的发光效率,底部阳极一般采用高反射率的金属。在通常所用的各种金属当中,金属银对可见光具有很高的反射率,然而由于其具有相当低的功函数,导致与有机材料间能级的不匹配,从而引起有机发光器件中阳极空穴注入的不理想而影响器件的性能。我们在硅片上制备顶发射的有机发光器件,用薄层QAD(quinacridone)作为发光层,表面修饰的银作为阳极,制备的有机发光器件的亮度在外加电压10V时达到13 700cd/m2,器件的最大电流效率在7V时达到4. 3cd/A,是没有薄层QAD器件的2倍多,是由在器件中存在Alq3 与QAD之间F ster能量转移机制引起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机发光器件 顶发射 亮度 电流效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腔有机发光器件中的电致发光光谱(英文) 被引量:10
11
作者 闫玲玲 李宏建 +2 位作者 张剑华 朱儒晖 欧阳俊 《发光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173-178,共6页
设计了结构为Glass/DBR/ITO/TPD/Alq3/Ag的微腔有机发光器件。从理论上详细地研究了腔内各层结构对器件电致发光谱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腔长厚度的增加,器件的归一化电致发光谱强度不断减小;在可见光区,器件的EL谱随发光层厚度的... 设计了结构为Glass/DBR/ITO/TPD/Alq3/Ag的微腔有机发光器件。从理论上详细地研究了腔内各层结构对器件电致发光谱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腔长厚度的增加,器件的归一化电致发光谱强度不断减小;在可见光区,器件的EL谱随发光层厚度的增加出现振荡变化。空穴传输层和发光层的界面位置对器件电致发光谱的影响也很大。最后得到,在设计微腔时发光层厚度要尽量窄,并且中心发光区域应位于谐振腔中电场的峰值位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腔有机发光器件 分布布喇格反射镜 电致发光(EL)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有机发光器件(OLED)中的界面研究 被引量:5
12
作者 许并社 高志翔 +1 位作者 王华 郝玉英 《中国材料进展》 CAS CSCD 2013年第1期56-62,共7页
有机电致发光器件由于其成本低、重量轻、低阈值电压、高亮度、无需背光源而自身发光、宽视角并易于加工等优点成为现代平板显示的研究热点。经过了二十余年的发展,OLED的器件性能得到大幅度改善。然而,距离实用化还有一定差距,如发光... 有机电致发光器件由于其成本低、重量轻、低阈值电压、高亮度、无需背光源而自身发光、宽视角并易于加工等优点成为现代平板显示的研究热点。经过了二十余年的发展,OLED的器件性能得到大幅度改善。然而,距离实用化还有一定差距,如发光效率低以及器件寿命短等问题,成为制约其推广应用的技术瓶颈。OLED的器件性能在很大程度上由其器件中的界面结构所决定。简要介绍OLED中的界面研究进展,围绕金属/有机界面、有机/有机界面、阳极/有机界面以及层内部材料界面展开叙述,讨论界面结构与OLED器件性能之间的关系,并以多种技术手段和方法研究OLED界面分子结构、能带结构、激发态特性及反应等获得的主要结果,在此基础上预测OLED界面研究的发展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机发光器件 界面 磷光材料 发光效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效叠层有机电致发光器件(英文) 被引量:4
13
作者 侯林涛 王平 +4 位作者 王标 梁振锴 刘彭义 吴冰 张秀菊 《液晶与显示》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142-146,共5页
采用Cs2CO3∶Alq3/MoO3作电荷产生层,制备出高效双单元串联型叠层有机发光器件。双单元叠层有机发光器件发光性能受电荷产生层MoO3的厚度影响很大。当MoO3厚度为30nm时,叠层器件表现出最好的器件性能,最大电流效率达到14.5cd/A。在相当... 采用Cs2CO3∶Alq3/MoO3作电荷产生层,制备出高效双单元串联型叠层有机发光器件。双单元叠层有机发光器件发光性能受电荷产生层MoO3的厚度影响很大。当MoO3厚度为30nm时,叠层器件表现出最好的器件性能,最大电流效率达到14.5cd/A。在相当宽的低电流密度范围内,30nm MoO3叠层器件的电流效率是对比单层器件电流效率的2倍以上;但高电流密度下,叠层器件电流效率下降较快。叠层发光器件性能的提高与中间电荷产生层向上下两个发光单元有效的电子、空穴注入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机发光器件 电荷产生层 叠层 三氧化钼 碳酸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沉积亚单层荧光染料提高有机发光器件的发光效率 被引量:4
14
作者 肖步文 李传南 +2 位作者 李新红 马春生 刘式墉 《光子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8期1145-1148,共4页
结合掺杂薄层作为发光探针层的方法和亚单层(submonolayer)有机发光技术,利用沉积在有机发光器件发光层中的亚单层奎丫啶酮(Quinacridone,QAD)分子作为探针,同时改变QAD层的位置,对有机发光器件中激子的形成与扩散进行了研究,器件结构为... 结合掺杂薄层作为发光探针层的方法和亚单层(submonolayer)有机发光技术,利用沉积在有机发光器件发光层中的亚单层奎丫啶酮(Quinacridone,QAD)分子作为探针,同时改变QAD层的位置,对有机发光器件中激子的形成与扩散进行了研究,器件结构为ITO/NPB(60nm)/Alq3(xnm)/QAD(0.05nm)/Alq3[(60-x)nm]/LiF/Al(其中x=0,2.5,5,7.5nm).通过对各器件不同条件下的电致发光谱、发光强度和发光效率的对比研究,得到在x=5nm处引入亚单层QAD可以使QAD分子通过能量转移而获得的激子数量最多,进而可以实现高效率的发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机发光器件 亚单层 奎丫啶酮 激子 能量转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利用金属纳米颗粒改善有机光电器件性能 被引量:4
15
作者 谢文法 徐凯 +2 位作者 李杨 闻雪梅 张乐天 《发光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535-541,共7页
有机发光和有机光伏器件为代表的有机光电器件在显示、照明、能源等领域有着广阔的应用前景。有机发光器件具有发光效率高、发光颜色丰富、响应速度快等优点,而有机光伏器件具有质轻、成本低、可实现柔性器件等优点。金属纳米颗粒的表... 有机发光和有机光伏器件为代表的有机光电器件在显示、照明、能源等领域有着广阔的应用前景。有机发光器件具有发光效率高、发光颜色丰富、响应速度快等优点,而有机光伏器件具有质轻、成本低、可实现柔性器件等优点。金属纳米颗粒的表面等离子体共振耦合效应可以提高有机发光器件的效率和有机光伏器件的光电转换效率,因而得到了研究人员的广泛关注。本文综述了金属纳米颗粒改善有机发光/光伏器件性能方面的研究进展,并对其今后的应用趋势进行了讨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机光电器件 金属纳米颗粒 表面等离子体共振耦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型结构的高效有机白光器件 被引量:2
16
作者 王春雷 费腾 +1 位作者 李峰 马於光 《物理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392-396,共5页
制备了一种高效的p型结构的红光有机发光器件.对比发现这种p型结构的器件在亮度、电流密度以及效率等方面都优于普通的器件.将这种p型结构应用到白光器件上,使用红、绿、蓝三种发光材料作为发光层,通过调节它们各自的发射强度来实现白... 制备了一种高效的p型结构的红光有机发光器件.对比发现这种p型结构的器件在亮度、电流密度以及效率等方面都优于普通的器件.将这种p型结构应用到白光器件上,使用红、绿、蓝三种发光材料作为发光层,通过调节它们各自的发射强度来实现白光发射.优化条件后,制得白光器件的最大电流效率和功率效率分别为19.3cd.A-1和12.1lm.W-1,最大亮度可达到31770cd.m-2,在5到11V驱动电压范围内为较纯正的白光,器件的可重复性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机发光 高效 有机白光器件 p型结构 掺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有机EL器件的研究及产品开发现状 被引量:6
17
作者 张素梅 石家纬 李靖 《液晶与显示》 CAS CSCD 2004年第1期37-41,共5页
介绍了有机EL器件的结构、工作原理及特点,概述了有机EL器件的研究现状及产品开发现状,对器件今后的发展做了展望。
关键词 有机EL器件 电致发光显示器 结构设计 产品开发 发光机理 发光效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Alq_3的有机发光器件的发光特性 被引量:3
18
作者 陈文彬 刁庚秀 吴琦 《发光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243-248,共6页
以A lq3作为发光层,在OLED串联型制作系统上成功制备出ITO/TPD/A lq3/L iF/A l结构的有机发光器件,并建立了一套OLED电流(J)、电压(V)、亮度(B)自动测试系统,在氮气和空气环境下测试并分析了OLED的发光特性。结果表明,基于A lq3的双层O... 以A lq3作为发光层,在OLED串联型制作系统上成功制备出ITO/TPD/A lq3/L iF/A l结构的有机发光器件,并建立了一套OLED电流(J)、电压(V)、亮度(B)自动测试系统,在氮气和空气环境下测试并分析了OLED的发光特性。结果表明,基于A lq3的双层OLED的正向J-V特性可以用陷阱电荷限制流来描述;反向工作时,低压下的反偏电流可能是针孔产生的漏电流,高压下反偏OLED的J-V特性应满足F-N隧穿机制。随着电流进入快速增长阶段,B-J曲线近似地呈线性关系;在低场下,发光效率随电压升高而增大,在高场下,发光效率随电压升高而减小。实验中,还观察到了在电压V=4 V左右时,器件具有明显的负阻特性(NDR),进一步的分析表明,由针孔引起的丝状电流可能是负阻特性的成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机发光器件 发光特性 负阻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物理共混制备有机白光电致发光器件 被引量:2
19
作者 韩强 姚冠新 +2 位作者 王广德 王静 姜文龙 《江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464-467,共4页
将有机荧光材料NPB,Alq3,DPVBi和Rubrene分别按照一定比例进行物理共混,作为物理混合层,制备了结构为ITO/物理混合层(120 nm)/LiF/Al的有机电致发光器件,研究了物理混合层中不同Rubrene比例对器件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Rubrene共混... 将有机荧光材料NPB,Alq3,DPVBi和Rubrene分别按照一定比例进行物理共混,作为物理混合层,制备了结构为ITO/物理混合层(120 nm)/LiF/Al的有机电致发光器件,研究了物理混合层中不同Rubrene比例对器件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Rubrene共混比例增加,器件色度发生相应改变,并呈现DPVBi和Rubrene发光为主,伴随部分Alq3发光的特点,来自阳极部分空穴被Ru-brene俘获,与阴极电子复合而辐射发光,其他在NPB中传输.阴极电子与阳极空穴在Alq3上形成激子,激子转移到Rubrene中而减弱了Alq3发光强度.器件的亮度和电流效率也随电压呈现规律性的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机发光器件 物理共混技术 荧光材料 电致发光 亮度 电流效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薄发光层结构的荧光型白光有机发光器件 被引量:7
20
作者 安涛 李朋 +2 位作者 杜牧涵 唐峰景 杜小菊 《发光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645-650,共6页
使用蓝、绿、红超薄发光层结构来制备荧光型非掺杂白光器件,其器件结构为ITO/Mo O3(5 nm)/TCTA(40 nm)/C545T(1 nm)/TCTA(2 nm)/Be PP2(1 nm)/Bphen(2 nm)/DCJTB(1 nm)/Bphen(30 nm)/Li F(1nm)/Al(1 000 nm)。白光器件的最大发光亮度和... 使用蓝、绿、红超薄发光层结构来制备荧光型非掺杂白光器件,其器件结构为ITO/Mo O3(5 nm)/TCTA(40 nm)/C545T(1 nm)/TCTA(2 nm)/Be PP2(1 nm)/Bphen(2 nm)/DCJTB(1 nm)/Bphen(30 nm)/Li F(1nm)/Al(1 000 nm)。白光器件的最大发光亮度和电流效率分别为16 154.73 cd/m2和11.58 cd/A。在电压为7 V时,器件的色坐标为(0.322 2,0.335 1),而且色坐标在大的电压变化范围内的变化值仅为(0.017 4,0.002 9)。与掺杂结构的白光器件相比,超薄发光层结构的白光器件拥有高的电流效率和稳定的电致发光光谱,原因是超薄发光层结构的载流子捕获效应能使激子有效限制在复合区域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机半导体 荧光材料 超薄发光层 白光有机发光器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