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有机反离子对C_(12)-s-C_(12)·2Br水溶液表面活性的影响 被引量:5
1
作者 姜蓉 赵剑曦 +1 位作者 胡晓鸣 黄长沧 《物理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8期1260-1264,共5页
溶液中添加的苯磺酸钠(SNzS)和萘磺酸钠(SNphS)与C12-s-C12·2Br产生强烈结合,增大了Gemini表面活性剂分子的疏水性,明显促进其在气/液界面的吸附和在溶液中的聚集.这使得体系降低水表面张力的效率和能力大大提高,并且在表面活性剂... 溶液中添加的苯磺酸钠(SNzS)和萘磺酸钠(SNphS)与C12-s-C12·2Br产生强烈结合,增大了Gemini表面活性剂分子的疏水性,明显促进其在气/液界面的吸附和在溶液中的聚集.这使得体系降低水表面张力的效率和能力大大提高,并且在表面活性剂浓度很低时就生成了小聚集体.因而,此时表面张力法测得的cmc仅具有表观上的意义,只反映了表面活性剂在气/液界面达到饱和吸附时的临界浓度.SNphS的疏水性强于SNzS,更有效地促进了C12-s-C12·2Br的吸附和聚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12-s-C12·2Br 有机反离子 表面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含有机反离子的双子季铵盐的合成与性能 被引量:7
2
作者 丁慧 姜亚洁 +2 位作者 王亚魁 鞠洪斌 耿涛 《精细化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114-120,共7页
以十二烷基二甲基叔胺、环氧氯丙烷和对甲基苯磺酸为原料,合成了一种反离子含有机酸根的异丙醇基双子季铵盐GC-S。通过正交实验优化了合成工艺。利用FTIR、^(1)HNMR和ESI-MS对产物结构进行鉴定。在最佳反应时间为10 h、反应温度100℃、n... 以十二烷基二甲基叔胺、环氧氯丙烷和对甲基苯磺酸为原料,合成了一种反离子含有机酸根的异丙醇基双子季铵盐GC-S。通过正交实验优化了合成工艺。利用FTIR、^(1)HNMR和ESI-MS对产物结构进行鉴定。在最佳反应时间为10 h、反应温度100℃、n(十二烷基二甲基叔胺)∶n(对甲苯磺酸)=2∶1.00的条件下,合成的GC-S具有较高的表面活性,临界胶束浓度(CMC)为2.09×10^(–4) mol/L,平衡表面张力(γ_(CMC))为24.06 mN/m。与以氯为反离子的传统双子季铵盐GC-Cl和单链季铵盐1231相比,GC-S展现出更优的润湿性、起泡性和稳泡性、乳化性。棉布片在GC-S水溶液中的下沉时间最短,为175.2 s。GC-S起始泡沫体积为390 mL,5 min时消泡体积为20 mL;GC-S分出定量水层的时间为317 s。此外,GC-S对大肠杆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均表现出优异的抑菌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子季铵盐 异丙醇基 有机反离子 抑菌性能 表面活性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型有机反离子季铵盐复配体系的抑菌效果研究 被引量:1
3
作者 张璐 姜亚洁 +3 位作者 李俊 王志飞 鞠洪斌 王亚魁 《日用化学工业》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502-505,共4页
选用新型有机反离子季铵盐双癸基二甲基甲酸铵(DDAF)、易生物降解双子季铵盐1,4-二(月桂酰丙基二甲基氯化铵)丁烯(GC-B)以及市面上常用的季铵盐十二烷基二甲基苄基氯化铵(1227)和双癸基二甲基氯化铵(2280)进行复配并对其抑菌性能进行测... 选用新型有机反离子季铵盐双癸基二甲基甲酸铵(DDAF)、易生物降解双子季铵盐1,4-二(月桂酰丙基二甲基氯化铵)丁烯(GC-B)以及市面上常用的季铵盐十二烷基二甲基苄基氯化铵(1227)和双癸基二甲基氯化铵(2280)进行复配并对其抑菌性能进行测试,通过均匀实验的设计及优化得到较佳的配方比例。结果表明:SPSS对数据的回归方程分析,回归方程拟合效果佳,得到了复配消毒杀菌剂的较佳比例为:3%DDAF、6%GC-B、0.5%1227、0.5%2280。将此配方产品与两种市售产品进行对比,此配方产品在成本上与市售产品相差不大,其抑菌性能要优于市售产品,且选用的DDAF与GC-B为新型绿色环保季铵盐,细菌无耐药性,有进一步推广利用的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机反离子季铵盐 双子季铵盐 复配 抑菌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有机反离子十六烷基三甲基铵的表面活性及应用性能 被引量:1
4
作者 王亚魁 鞠洪斌 +4 位作者 耿涛 曹玉朋 杨伟光 丁慧 姜亚洁 《日用化学工业》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116-123,共8页
研究了十六烷基三甲基甲酸铵(HTAF)、十六烷基三甲基乙酸铵(HTAA)和十六烷基三甲基丁酸铵(HTAE)的表面活性、抗静电性、耐盐和耐酸碱性、金属腐蚀性、抑菌性和生物降解性,并对HTAF与脂肪醇聚氧乙烯醚硫酸钠(AES)、脂肪醇聚氧乙烯醚羧酸... 研究了十六烷基三甲基甲酸铵(HTAF)、十六烷基三甲基乙酸铵(HTAA)和十六烷基三甲基丁酸铵(HTAE)的表面活性、抗静电性、耐盐和耐酸碱性、金属腐蚀性、抑菌性和生物降解性,并对HTAF与脂肪醇聚氧乙烯醚硫酸钠(AES)、脂肪醇聚氧乙烯醚羧酸钠(AEC-9Na)和非离子表面活性剂烷基糖苷(APG_(1214))二元复配体系的抑菌性和去污洗涤效果进行了测试。结果表明:HTAE的临界胶束浓度(cmc)和表面张力(γ_(cmc))皆低于HTAF和HTAA;HTAF和HTAA的抗静电性能与传统抗静电剂十八烷基二甲基羟乙基硝酸铵(SN)处于一个数量级,HTAE的抗静电性较差;三种有机反离子季铵盐对一价Na^(+)和二价Ca^(2+),Mg^(2+)都具有优良的耐盐性(>200 g/L),并且耐酸碱性能较好;有机反离子季铵盐对金属的腐蚀性明显低于十六烷基三甲基氯化铵(HTAC);三种有机反离子季铵盐的7天初级生物降解度都大于98%;在20 mg/kg含量下,HTAF对金黄色葡萄球菌(S.aureus)和大肠杆菌(E.coli)仍表现出较好的抑菌效果(>95%)。二元复配体系表明:AES/HTAF混合体系相比标准洗衣液具有更好的去污效果,但基本无抑菌性能;AEC-9Na/HTAF混合体系兼具优异的抑菌和去污洗涤性能;APG;/HTAF混合体系抑菌性能较好,但去污效果较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机反离子十六烷基三甲基铵 抗静电性 金属腐蚀性 抑菌性 复配体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有机改性蛭石材料的制备及对甲基橙的吸附性能研究
5
作者 贾振福 殷杰蕊 +2 位作者 张文龙 薛润 左承未 《安全与环境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0期3741-3748,共8页
为提高双子表面活性剂改性蛭石的吸附性能,用碳酸钠对天然蛭石进行同质化处理,合成芳香反离子季铵盐型双子表面活性剂(GC-S)并作为改性剂,通过水热法对钠基蛭石(Vt-Na)进行插层处理,制备有机蛭石(GC-S-Vt)。通过核磁共振氢谱(1HNMR)、X... 为提高双子表面活性剂改性蛭石的吸附性能,用碳酸钠对天然蛭石进行同质化处理,合成芳香反离子季铵盐型双子表面活性剂(GC-S)并作为改性剂,通过水热法对钠基蛭石(Vt-Na)进行插层处理,制备有机蛭石(GC-S-Vt)。通过核磁共振氢谱(1HNMR)、X射线粉末衍射(XRD)、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热重(TG)和扫描电子显微镜(SEM)进行表征,考察改性有机蛭石对甲基橙(MO)的吸附效率及表面活性剂含量、pH值对改性有机蛭石对甲基橙的吸附效率的影响。改性后蛭石的亚甲基对称与非对称伸缩振动峰增强表明GC-S成功用于有机蛭石的改性。改性后的GC-S-Vt层间距增大,这是由于有机反离子修饰的双子表面活性剂增加了蛭石层间距,并提高了其对MO的吸附质量比。当GC-S的添加量为0.8 CEC,温度为25℃时,GC-S-Vt对阴离子染料甲基橙的吸附效率由改性前的2%提高至98.31%。在pH值为5、吸附时间为60 min时,GC-S-Vt对甲基橙的吸附质量比最大。此外,本文还考察了改性有机蛭石对甲基橙的吸附动力学与热力学行为。试验结果发现,甲基橙的吸附符合拟二级动力学模型与Langmuir吸附模型,且GC-S-Vt对甲基橙的吸附属于自发的物理吸附过程。此外,4次吸附-脱附循环后,吸附剂对甲基橙的去除率依旧保持在70%以上,展现出优异的再生性能。因此,改性的有机蛭石GC-S-Vt可作为去除甲基橙的有效吸附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境工程学 蛭石 有机反离子 甲基橙 吸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