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8篇文章
< 1 2 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具有D-A结构的苝二酰亚胺类有机半导体材料的合成与电化学性能研究
1
作者 李永鹏 曹进 +5 位作者 郑路遥 冯宇光 刘省珍 游伴奏 俞朝晖 吴倜 《印刷与数字媒体技术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69-177,212,共10页
为了改变由于苝二酰亚胺(PDI)共轭面较大、分子自聚集而造成的电子传输途径受限问题,本研究以PDI基团为母体材料,通过连接不同给受体基团,成功地合成了多种电子传输材料小分子。利用循环伏安法(CV)测定了合成化合物的能级,并探讨了共轭... 为了改变由于苝二酰亚胺(PDI)共轭面较大、分子自聚集而造成的电子传输途径受限问题,本研究以PDI基团为母体材料,通过连接不同给受体基团,成功地合成了多种电子传输材料小分子。利用循环伏安法(CV)测定了合成化合物的能级,并探讨了共轭体系结构的变化对分子的光学吸收特性和能级、电化学性质以及分子热性能的影响。同时,研究了在两个PDI单元之间插入缺电子单元吡咯并吡咯二酮(DPP)基团时,分子在有机场效应晶体管器件的性能,实验测得目标分子表现为n型半导体特性和较好的电子迁移率。实验表明,通过连接不同给受体基团,化合物具有良好的热稳定性、溶液加工性和合适的能级,在柔性材料和印刷电子方面具有潜在的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苝二酰亚胺 D-A结构 电子效应 有机半导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具有激发态性质的新型有机半导体材料 被引量:1
2
作者 汪茫 孙景志 《材料导报》 EI CAS CSCD 2001年第1期3-5,共3页
高度评价了国内在三线态有机电致发光材料、有机半导体复合材料中的光伏极性反转、共轭聚合物中的光致极化反转的研究中取得的创新性成果,旨在增加研究者对有机半导体材料激发态及其性质的研究这一新兴领域的了解和认识,引起学术界对激... 高度评价了国内在三线态有机电致发光材料、有机半导体复合材料中的光伏极性反转、共轭聚合物中的光致极化反转的研究中取得的创新性成果,旨在增加研究者对有机半导体材料激发态及其性质的研究这一新兴领域的了解和认识,引起学术界对激发态有机半导体材料的深思与讨论,共同探索有机光电信息材料研究领域中创新的源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机半导体材料 激发态 有机半导体复合材料 光伏极性反转 共轭聚合物 光致极化反转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有机半导体材料中的电荷转移 被引量:9
3
作者 周雪琴 汪茫 杨士林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8期1312-1317,共6页
在介绍有机半导体材料电荷转移基本理论的基础上 ,对利用电荷转移研究有机半导体材料的导电、光电导和发光过程的现状进行评述 ,认为电荷转移是有机半导体材料研究的关键问题 ,开展其研究不仅有助于弄清一些新现象、新效应的物理起因 。
关键词 有机半导体 电荷转移 电荷转移激子 电子转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聚(4-乙烯基苯酚)衬底修饰层喷墨打印的小分子有机半导体薄膜制备和表征 被引量:5
4
作者 熊贤风 元淼 +2 位作者 林广庆 王向华 吕国强 《发光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105-112,共8页
采用旋涂法预先在SiO2衬底表面形成一层聚(4-乙烯基苯酚)(PVP)作为表面修饰层,以喷墨打印的6,13-双(三异丙基甲硅烷基乙炔基)并五苯(TIPS并五苯)作为有源层制作有机薄膜晶体管,有效改善了有机半导体薄膜的形貌。采用真空热蒸镀工艺制备... 采用旋涂法预先在SiO2衬底表面形成一层聚(4-乙烯基苯酚)(PVP)作为表面修饰层,以喷墨打印的6,13-双(三异丙基甲硅烷基乙炔基)并五苯(TIPS并五苯)作为有源层制作有机薄膜晶体管,有效改善了有机半导体薄膜的形貌。采用真空热蒸镀工艺制备源漏电极,形成底栅顶接触结构的有机薄膜晶体管(OTFT)器件。作为对比,在未经过表面修饰的SiO2衬底上采用相同条件打印TIPS并五苯薄膜晶体管,发现在经过PVP修饰的SiO2衬底上打印的单点厚度更均匀,咖啡环效应被抑制或被消除;而通过多点交叠打印形成的矩形薄膜的晶粒尺寸更大,相应的OTFT器件具有更高的场效应迁移率。在有PVP修饰层的衬底上制作的OTFT,器件在饱和区的平均场效应迁移率达到了0.065 cm2·V-1·s-1;而直接在SiO2衬底上制作的器件,相应的平均场效应迁移率仅为0.02 cm2·V-1·s-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机半导体 有机薄膜晶体管 喷墨打印 表面修饰 绝缘聚合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孔电极平板结构的PdPc/H_2PtCl_6杂化有机半导体毒气传感器的研究 被引量:3
5
作者 施云波 张洪泉 +3 位作者 项金娟 冯侨华 胡竹平 郭建英 《光学精密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840-846,共7页
采用“摸扳法”以对甲基苯酚、4-硝基邻苯二晴为原材料,以N,N二甲基甲酰胺为溶剂,在N2保护和碳酸钾的催化作用下,合成了酞菁分子碎片,通过质谱分析确定了相对分子质量为243(理论值为243.34),验证了工艺过程的正确性。以共溶技... 采用“摸扳法”以对甲基苯酚、4-硝基邻苯二晴为原材料,以N,N二甲基甲酰胺为溶剂,在N2保护和碳酸钾的催化作用下,合成了酞菁分子碎片,通过质谱分析确定了相对分子质量为243(理论值为243.34),验证了工艺过程的正确性。以共溶技术将分子碎片与氯化钯在正戊醇、DBU作用下合成墨绿色四取代对甲苯氧基PdPc,通过红外吸收光谱分析验证了其吸收峰的测量值与理论值基本吻合,确定了合成反应终产物,进而以一定比例将PdPc、HzPtCle共溶在甲醇溶液中,在30~50℃下48h杂化合成为有机半导体气敏材料。依据欧姆定律,并以激光微加工、半导体技术设计、制诈了多孔电极平板结构,增大电极面积,降低了电极间距,比常用叉指电极结构的电阻降低了10。倍以上,使其电导率接近无机半导体数量级,利于后续电路信号采集。通过电镜观察了多孔电极的微观SEM形貌,确定其为连续、多孔的表面态,气孔在Ф0.1~Ф2μm,既保证了导电,又有透气的特征。以真空镀膜技术将气敏材料形成气敏膜,电镜观察其气敏膜的微观SEM形貌,基本层膜厚2μm,并有Ф0.1~Ф5μm微球结晶体嵌入,分布匀一,呈现继续互融生长趋势。以静态法测量其气敏特性,结果表明传感器对NO2呈N型半导体,0.010%气体浓度下灵敏度为7.45倍;对NO呈P型半导体,0.010%气体浓度下灵敏度为0.25倍;响应时间为90s。对气体不同的变化规律说明其的气敏机理与气体性能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孔电极 平板结构 有机半导体 杂化 毒气传感器 半导体传感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用蒙特卡罗方法研究双层重金属与有机半导体界面的X射线剂量增强 被引量:3
6
作者 董文斌 赵广义 +2 位作者 赵宝奎 周银行 马玉刚 《吉林大学学报(理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524-527,共4页
用蒙特卡罗方法计算不同几何结构的双层重金属对有机半导体界面产生的剂量增强系数,结果表明,X射线在金-酞菁铜-金界面产生与金-酞菁铜界面相似但更大的剂量增强.当半导体层-酞菁铜厚度相同(均为2μm)时,厚度为4μm比厚度为2μm的金产... 用蒙特卡罗方法计算不同几何结构的双层重金属对有机半导体界面产生的剂量增强系数,结果表明,X射线在金-酞菁铜-金界面产生与金-酞菁铜界面相似但更大的剂量增强.当半导体层-酞菁铜厚度相同(均为2μm)时,厚度为4μm比厚度为2μm的金产生更大的剂量增强;当金的厚度相同(均为2μm)时,厚度为1μm比厚度为2μm的酞菁铜产生更大的剂量增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X射线 有机半导体 剂量增强系数 界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有机半导体PTCDA的制备及其结构表征和光吸收特性研究 被引量:12
7
作者 张福甲 邵佳锋 +2 位作者 张德江 奇莉 甘润今 《发光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4期351-357,共7页
详细叙述了利用1.8-萘二甲酸酐作为原料制备有机半导体材料PTCDA的方法;并通过质谱、红外光谱、核磁共振谱、X射线衍射谱及可见光吸收谱的测试分析,对它的结构和光吸收特性进行了进一步深入研究.
关键词 PTCDA 结构表征 光吸收特性 有机半导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表面光电压谱(SPS)在有机半导体材料研究中的应用 被引量:4
8
作者 曹健 汪茫 +1 位作者 孙景志 周雪琴 《功能材料》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3期231-233,共3页
简要介绍了表面光电压谱 (SPS)的几种常用测试方法和测试原理 ,通过典型实例说明了SPS技术在研究有机半导体电子结构、有机半导体薄膜的光电性能与制备方法的关系、半导体异质结性能等方面的应用。评述了SPS技术在研究酞菁氧钛 /偶氮绿... 简要介绍了表面光电压谱 (SPS)的几种常用测试方法和测试原理 ,通过典型实例说明了SPS技术在研究有机半导体电子结构、有机半导体薄膜的光电性能与制备方法的关系、半导体异质结性能等方面的应用。评述了SPS技术在研究酞菁氧钛 /偶氮绿丹蓝复合材料的光电性能中发现的光伏极性反转新现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表面光电压谱 有机半导体 电子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氮杂苯并菲类n-型有机半导体材料研究进展 被引量:3
9
作者 吴楠 何志群 +1 位作者 许敏 肖维康 《物理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1001-1016,共16页
苯并菲盘状液晶是一类新型的有机电子学材料.该类材料多数以空穴传输功能为主,能传输电子的n-型材料较少.氮杂苯并菲是与苯并菲衍生物非常相似的一种杂环化合物,材料结构中引入了氮原子,吸电子能力得到增强,是潜在的n-型有机半导体材料... 苯并菲盘状液晶是一类新型的有机电子学材料.该类材料多数以空穴传输功能为主,能传输电子的n-型材料较少.氮杂苯并菲是与苯并菲衍生物非常相似的一种杂环化合物,材料结构中引入了氮原子,吸电子能力得到增强,是潜在的n-型有机半导体材料,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本文系统回顾了氮杂苯并菲类盘状液晶材料的研究进展,分类讨论了材料的分子结构,其中包括二、四、六氮杂苯并菲,以及它们的合成方法和物理化学性能,论述了材料在光电子领域的最新使用进展,并在此基础上,对该类液晶材料作为n-型有机半导体在光电子器件领域的应用前景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盘状液晶 苯并菲 氮杂材料 n-型有机半导体 光伏器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有机半导体9,9'-联二蒽的合成及其结构表征 被引量:2
10
作者 李建丰 常文利 +2 位作者 陶春兰 欧谷平 张福甲 《功能材料》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0期1653-1655,共3页
详细叙述了利用9-溴蒽为原料制备高纯9,9′-联二蒽的方法,通过红外光谱、核磁共振谱、质谱对其结构进行了表征,并通过X射线衍射谱和紫外-可见光光谱分析了其成膜结晶性能和光吸收特性。
关键词 有机半导体材料 9 9'-联二蒽 合成 结构表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孔硅和有机半导体复合的发光特性研究进展 被引量:3
11
作者 赵毅 杨德仁 阙端麟 《材料导报》 EI CAS CSCD 2002年第7期48-50,共3页
综述了多孔硅和有机半导体复合的发光特性的研究进展,阐述了多孔硅和有机半导体复合的体系及其发光特性,详细介绍了影响多孔硅和有机半导体复合的发光特性的因素和制备多孔硅和有机半导体复合体系的方法,并讨论了多孔硅和有机半导体复... 综述了多孔硅和有机半导体复合的发光特性的研究进展,阐述了多孔硅和有机半导体复合的体系及其发光特性,详细介绍了影响多孔硅和有机半导体复合的发光特性的因素和制备多孔硅和有机半导体复合体系的方法,并讨论了多孔硅和有机半导体复合的发光特性的发光机理。最后综述了目前有待于进一步深入研究的问题及发展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孔硅 有机半导体 发光特性 复合体系 聚苯胺 聚吡咯 聚甲基丙烯酸甲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泵浦有机半导体激光器的关键技术 被引量:3
12
作者 李颜涛 田玉冰 刘星元 《发光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414-416,共3页
采用高品质因子低损耗的光学微腔结构研制了电泵浦脉冲方式工作的有机激光器件。增益介质为Alq3∶DCJTI薄膜,透明导电IVO薄膜和Al薄膜分别作为阳极和阴极。面发射的激光从阴极侧发出,峰值波长为622nm,阈值电流密度为860mA/cm2。讨论了... 采用高品质因子低损耗的光学微腔结构研制了电泵浦脉冲方式工作的有机激光器件。增益介质为Alq3∶DCJTI薄膜,透明导电IVO薄膜和Al薄膜分别作为阳极和阴极。面发射的激光从阴极侧发出,峰值波长为622nm,阈值电流密度为860mA/cm2。讨论了电泵浦有机微腔激光器研制过程中的关键技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泵浦 有机半导体 激光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有机半导体探测器材料的研究展望 被引量:4
13
作者 姬荣斌 唐利斌 张筱丹 《红外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2-6,共5页
对国外刚刚研究起步的有机半导体探测器材料及器件的研究现状进行了分析,介绍了有机半导体探测器材料和薄膜的制备及表征技术,并对有机半导体探测器材料的未来做了展望。
关键词 有机半导体 探测器材料 展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共升华可控掺杂有机半导体薄膜材料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2
14
作者 杨正龙 陈红征 汪茫 《功能材料》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3期275-278,共4页
 综述了共升华可控掺杂有机半导体薄膜材料的特点、原理、材料体系、制备、光电性能以及表征手段,并简要介绍了其在光电器件中的应用,研究表明共升华可控掺杂是大幅度提高有机半导体材料性能的有效手段,并提出了设计和制备高性能共升...  综述了共升华可控掺杂有机半导体薄膜材料的特点、原理、材料体系、制备、光电性能以及表征手段,并简要介绍了其在光电器件中的应用,研究表明共升华可控掺杂是大幅度提高有机半导体材料性能的有效手段,并提出了设计和制备高性能共升华可控掺杂有机半导体薄膜材料的若干原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机半导体 共升华 可控掺杂 电荷转移 光电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XPS在酞菁类有机半导体研究方面的应用 被引量:2
15
作者 徐明生 季振国 +4 位作者 袁骏 许倩斐 阙端麟 陈红征 汪茫 《真空科学与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1期55-59,共5页
作为探测分子和样品表面和界面的电子结构的有效手段 ,XPS能够为材料及器件的设计提供有价值的信息。本文从定量分析、生长模式。
关键词 有机半导体 X光电子能谱 电子结构 酞菁类半导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有机半导体NPB空穴迁移率的快速确定 被引量:1
16
作者 吴有智 马继晶 +2 位作者 张运虎 张材荣 张定军 《兰州理工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97-100,共4页
以典型有机半导体材料——胺类衍生物NPB(N,N’-diphenyl-N,N’-bis(1-naphthyl)(1,1’-biphenyl)-4,4’diamine)为空穴传输层,采用MoO3为阳极缓冲层制备结构简单的只有空穴传输的单载流子器件.以空间电荷理论为基础,利用从器件电... 以典型有机半导体材料——胺类衍生物NPB(N,N’-diphenyl-N,N’-bis(1-naphthyl)(1,1’-biphenyl)-4,4’diamine)为空穴传输层,采用MoO3为阳极缓冲层制备结构简单的只有空穴传输的单载流子器件.以空间电荷理论为基础,利用从器件电流-电压关系变换而来的一个特殊而简单的函数确定出电场强度在600~1 000V1/2cm^-1/2时,NPB空穴迁移率位于1.1×10^-5~3.5×10^-4 cm2 V^-1s^-1,这与文献报导采用其他方法得到的结果接近,表明这是一种简单而有效的确定有机半导体载流子迁移率的方法,同时也表明MoO3为阳极缓冲层可在ITO/NPB间形成良好的欧姆接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机半导体 NPB 空穴迁移率 空间电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马兰戈尼效应在有机半导体成膜中的应用 被引量:2
17
作者 吴凯 《物理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1期1183-1185,共3页
1 背景介绍,以有机发光二极管、有机太阳能电池和有机场效应晶体管为主的有机半导体薄膜器件,因在便携、可穿戴电子器件领域有巨大的应用前景,而逐渐成为无机半导体器件的一个重要补充。溶液法生长有机半导体薄膜工艺更使有机半导体器... 1 背景介绍,以有机发光二极管、有机太阳能电池和有机场效应晶体管为主的有机半导体薄膜器件,因在便携、可穿戴电子器件领域有巨大的应用前景,而逐渐成为无机半导体器件的一个重要补充。溶液法生长有机半导体薄膜工艺更使有机半导体器件的低成本、可在柔性基底上大面积制备的优点得到体现,因而受到广泛关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咖啡环”效应 四氯化碳 提拉法 高沸点 混合溶剂 图案化 马兰戈尼效应 氧等离子体 有机半导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有机半导体Terazulene单晶双极电荷传输性质的理论研究 被引量:2
18
作者 陈九菊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121-125,共5页
利用密度泛函方法计算Terazulene单晶的重组能和分子间电子耦合,结合Marcus电荷转移速率理论以及随机行走技术模拟电荷迁移率,分别研究Terazulene单晶中电子与空穴的角分辨各向异性迁移率及平均迁移率.结果表明,Terazulene单晶具有均衡... 利用密度泛函方法计算Terazulene单晶的重组能和分子间电子耦合,结合Marcus电荷转移速率理论以及随机行走技术模拟电荷迁移率,分别研究Terazulene单晶中电子与空穴的角分辨各向异性迁移率及平均迁移率.结果表明,Terazulene单晶具有均衡的电子与空穴传输性质,并分析了具体原因.由于p型有机半导体Naphthodithiophene(NDT)的分子共轭长度与Terazulene接近,通过比较Terazulene单晶和NDT单晶中电荷传输的差异,从理论上理解分子结构对有机半导体材料电荷传输性能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机半导体Terazulene 电荷迁移率 量子化学计算 电荷转移速率 随机行走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芘二酰亚胺:兼具高电子迁移率和双光子荧光性能的有机半导体 被引量:1
19
作者 刘忠范 《物理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447-448,共2页
近年来,伴随着有机电子学的蓬勃发展,有机半导体材料的研究逐渐成为了科研领域的热点之一。与传统的无机半导体材料相比,有机半导体材料具备独特的优势,比如分子结构易于调控、可溶液处理和易于大规模制备。
关键词 有机半导体材料 高电子迁移率 荧光性能 二酰亚胺 双光子 大规模制备 分子结构 溶液处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有机半导体TIPS-Pentacene晶态薄膜的超灵敏NO_2气体传感器 被引量:1
20
作者 刘忠范 《物理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133-134,共2页
以有机半导体为活性层的气体传感器由于其可室温工作、良好的选择性、工艺简单和柔性等特点而具有极大的应用潜力1–4。然而和传统无机半导体传感器相比,有机半导体气体传感器的响应性能却远远不及,如灵敏度具有量级的差距,响应和回复... 以有机半导体为活性层的气体传感器由于其可室温工作、良好的选择性、工艺简单和柔性等特点而具有极大的应用潜力1–4。然而和传统无机半导体传感器相比,有机半导体气体传感器的响应性能却远远不及,如灵敏度具有量级的差距,响应和回复需要几十分钟等等5–9。为了解决这些问题,大量的研究都相继开展,但是其性能和机理的认识依然还远远不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半导体气体传感器 有机半导体 晶态薄膜 NO2 超灵敏 半导体传感器 响应性能 活性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