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题名有无之辨:王弼易学的思维底色
- 1
-
-
作者
李延仓
-
机构
山东大学易学与中国古代哲学研究中心暨哲学与社会发展学院
-
出处
《管子学刊》
2025年第2期93-103,共11页
-
基金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重大项目“道家、道教易学通论”(14JJD720010)。
-
文摘
“有无之辨”一向被视为魏晋玄学的主题,实则是名教与自然之辨的理论外化,背后隐藏着魏晋士人对现实社会的深切关怀。作为魏晋玄学“无”本论确立的先驱,王弼注解《周易》始终贯彻“有无之辨”这一思路,“大衍义”“言意之辨”“卦时”“卦主”诸理论皆以“有无之辨”为思维底色。易言之,“有无之辨”是王弼易学诠释之纲要。即使从“扫象”之维度透视王弼易学,其“扫象”“取义”之思维亦以“有无之辨”为旨归或底色。“有无之辨”不仅创生和形塑了王弼易学,也使玄学义理易学与两汉象数易学区别开来。尽管后世学者褒贬不一,但从对繁琐的汉易补偏救弊和开创魏晋易学新风而言,以“有无之辨”为底色的王弼易学实大有功,是易学史上不可绕过的重要理论环节。
-
关键词
有无之辨
王弼易学
大衍义
言意之辨
卦时
卦主
-
Keywords
distinction between existence and nonexistence
Wang Bi’s Yi Studies
Da Yan Yi
discrimination between words and meanings
timeliness implicated in the hexagrams
hexagram ruler
-
分类号
B235.2
[哲学宗教—中国哲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