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4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1958—2017年江西省水稻需水量与有效降雨量耦合关系分析 被引量:1
1
作者 李娜 袁成福 +3 位作者 罗凤春 胡龙颂 周昌明 王艳艳 《水资源与水工程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206-216,共11页
基于江西省15个气象站点1958—2017年逐日气象数据,利用Penman-Monteith方法、Mann-Kendall趋势检验、气候倾向率和ArGIS空间插值分析等方法,分析了早稻和晚稻生育期内有效降雨量(P_(e))、需水量(ET_(c))及需水量与有效降雨量耦合度(λ... 基于江西省15个气象站点1958—2017年逐日气象数据,利用Penman-Monteith方法、Mann-Kendall趋势检验、气候倾向率和ArGIS空间插值分析等方法,分析了早稻和晚稻生育期内有效降雨量(P_(e))、需水量(ET_(c))及需水量与有效降雨量耦合度(λ)时空分布特征。结果表明:江西省早稻和晚稻生育期内平均有效降雨量分别为186.69和119.26 mm,早稻和晚稻有效降雨量分别以1.00和1.31 mm/10a的平均速度增加,赣北有效降雨量及其上升趋势均大于赣南;早稻和晚稻生育期多年平均需水量分别为335.77和381.20 mm,早稻和晚稻需水量最大值均出现在赣州、吉安站附近区域,最小值均出现在庐山、修水站附近区域,早稻需水量和晚稻需水量变化趋势分别为-3.09和-7.95 mm/10a;早稻和晚稻需水量与有效降雨量耦合度多年平均值分别为0.57和0.33,早稻和晚稻耦合度均以0.01/10a呈不显著增加趋势。早稻和晚稻耦合度最大值均出现在庐山站,早稻和晚稻耦合度较小值均在赣州、吉安、南昌和波阳站,总体上,早、晚稻耦合度及耦合度倾向率均为赣北大于赣南,赣南地区水稻缺水情况比赣北更严重,尤其要关注赣南地区晚稻缺水情况,并做好水资源规划及制定灌溉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效雨量 需水量 耦合度 时空分布 水稻 江西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干旱灌区有效降雨量利用率研究 被引量:28
2
作者 徐小波 周和平 +1 位作者 王忠 加帕尔·肉孜 《节水灌溉》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2期44-46,50,共4页
在年降水50~250 mm,年蒸发量高达1 500~2 500 mm,干旱指数大于7,极为干旱的新疆内陆灌区,农业灌溉水资源显得非常重要,同时,作为雨水资源的有效利用不可忽视。基于有效降水量的多种测验方法,采用某次降雨过程有效降雨利用系数分析和检... 在年降水50~250 mm,年蒸发量高达1 500~2 500 mm,干旱指数大于7,极为干旱的新疆内陆灌区,农业灌溉水资源显得非常重要,同时,作为雨水资源的有效利用不可忽视。基于有效降水量的多种测验方法,采用某次降雨过程有效降雨利用系数分析和检验,并以点面结合方式,获得可以利用的降雨有效利用系数a经验参数,为灌区有效雨量利用量分析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陆干旱区 有效雨量 观测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土坡失稳的有效降雨量研究 被引量:14
3
作者 简文彬 许旭堂 +2 位作者 郑敏洲 柳侃 赖树钦 《岩土力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S2期247-251,共5页
降雨易引起花岗岩残积土边坡失稳。在分析降雨对边坡土体含水率影响的基础上,通过饱和度和含水率的关系推求出土体从非饱和过渡到饱和的有效降雨量。结果表明:对土质边坡,并非所有的降雨都会引起边坡的失稳,降雨入渗使边坡土体从非饱和... 降雨易引起花岗岩残积土边坡失稳。在分析降雨对边坡土体含水率影响的基础上,通过饱和度和含水率的关系推求出土体从非饱和过渡到饱和的有效降雨量。结果表明:对土质边坡,并非所有的降雨都会引起边坡的失稳,降雨入渗使边坡土体从非饱和向饱和状态发展,当边坡土体饱和度达到一定程度的时候易产生边坡失稳;土坡存在饱和区和非饱和区的临界深度,降雨对边坡的影响即为使得该深度以上的土体从非饱和过渡到饱和的过程,须采取不同的抗剪强度来计算处于临界深度上下两部分土体的稳定状态。研究结果对确定土坡失稳的降雨量阀值、进一步认识滑坡失稳机制,对滑坡的预测预报具有理论及实际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边坡 有效雨量 临界深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作物实时灌溉预报中有效降雨量的计算方法 被引量:7
4
作者 马建琴 何胜 郝秀平 《人民黄河》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138-142,共5页
为改进作物实时灌溉模型中有效降雨量的取值方法、提高实时灌溉预报的精度,针对已有研究模型中有效降雨量取值方法不符合作物生长规律的不足,通过冬小麦灌溉监测试验以及气象资料,基于水量平衡原理计算冬小麦有效降雨量,建立降雨量与有... 为改进作物实时灌溉模型中有效降雨量的取值方法、提高实时灌溉预报的精度,针对已有研究模型中有效降雨量取值方法不符合作物生长规律的不足,通过冬小麦灌溉监测试验以及气象资料,基于水量平衡原理计算冬小麦有效降雨量,建立降雨量与有效降雨量的相关关系,并应用在郑州地区不同水分处理的冬小麦实时作物系数修正和灌溉模拟中。结果表明:用土壤水量平衡法计算的有效降雨量来修正的逐日作物系数更符合冬小麦生长规律,提高了实时灌溉模拟的精度。通过土壤水量平衡法计算的有效降雨量真实反映了田间作物短期水分变化,可以为实现精准灌溉提供技术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效雨量 实时灌溉 作物系数 冬小麦 土壤水量平衡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用有效降雨量监测黄土边坡稳定性的研究 被引量:8
5
作者 黄志全 何鹏 《华北水利水电学院学报》 2007年第6期53-55,共3页
由于降雨很容易引起黄土边坡破坏,而监测边坡破坏的费用较高,受外界条件的影响较大,在实际应用时非常不便.通过监测降雨强度引起黄土边坡土体含水率的变化来分析降雨对边坡稳定性的影响,预先对某边坡土体不同饱和度下的稳定情况进行计算... 由于降雨很容易引起黄土边坡破坏,而监测边坡破坏的费用较高,受外界条件的影响较大,在实际应用时非常不便.通过监测降雨强度引起黄土边坡土体含水率的变化来分析降雨对边坡稳定性的影响,预先对某边坡土体不同饱和度下的稳定情况进行计算,得出不同饱和度的安全系数,然后通过对某一地区降雨量及降雨历时的统计,计算出边坡土体的饱和度和边坡含水率,再将两者比较即可评价边坡的稳定情况,为黄土边坡稳定评价提供了一种新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降雨强度 有效雨量 安全系数 饱和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延河流域侵蚀产沙对有效降雨量及植被恢复的响应 被引量:5
6
作者 董贞凯 穆兴民 +1 位作者 赵广举 高鹏 《泥沙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27-33,共7页
随着黄土高原植被的恢复,河流输沙量减少,降雨及植被恢复对土壤侵蚀产沙产生了明显的影响。根据延河流域1982-2015年的降雨、植被覆盖度、淤地坝拦沙量和输沙数据资料,采用距平累积等方法划分输沙阶段,分析不同时期植被覆盖度和有效降... 随着黄土高原植被的恢复,河流输沙量减少,降雨及植被恢复对土壤侵蚀产沙产生了明显的影响。根据延河流域1982-2015年的降雨、植被覆盖度、淤地坝拦沙量和输沙数据资料,采用距平累积等方法划分输沙阶段,分析不同时期植被覆盖度和有效降雨量条件下的产沙系数。结果表明:延河流域输沙量呈减少趋势,且以1996年和2005年为输沙量突变点;各阶段生长季植被覆盖度上升趋势明显,但增长幅度不同,与1982-1995年相比,1996-2004和2005-2015年两个阶段植被覆盖度平均增长幅度分别为9.11%、49.92%;第三阶段较第一阶段流域产沙系数减小79.59%,植被恢复的减沙效益突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被覆盖度 有效雨量 产沙系数 减沙效益 延河流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成都平原主要作物有效降雨量不同时间尺度的计算分析 被引量:2
7
作者 王延珺 姬辰 +2 位作者 张海涛 杜军凯 黄晓荣 《水电能源科学》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13-16,共4页
鉴于作物有效降雨量是确定农业灌溉需水量的基础,亦是区域水资源规划的重要依据。基于2015~2019年郫都区日气象资料,采用联合国粮农组织(FAO)推荐的FAO-Penman-Monteith公式计算出参考作物腾发量,结合单作物系数法计算出相应时段的需水... 鉴于作物有效降雨量是确定农业灌溉需水量的基础,亦是区域水资源规划的重要依据。基于2015~2019年郫都区日气象资料,采用联合国粮农组织(FAO)推荐的FAO-Penman-Monteith公式计算出参考作物腾发量,结合单作物系数法计算出相应时段的需水量,并采用时段内作物腾发量与降雨量比较的方法来确定作物有效降雨量,从三个不同的时间尺度(日、旬及月)分别计算出郫都区水稻、玉米、油菜及小麦四种主要作物在各生育期的有效降雨量。结果表明,以日为计算时段时,有效降雨量计算结果会过小,而以月为计算时段时,计算结果会偏大,考虑土壤调蓄,以旬为计算时段时,其精度能够满足规划和设计的要求,且计算结果与试验站数据相一致,因此有效降雨量计算以旬为时间尺度时为最优推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需水量 有效雨量 时间尺度 郫都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有效降雨量的滑坡位移-降雨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5
8
作者 朱智杰 卢书强 梅军 《长江科学院院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2期162-168,187,共8页
为揭示滑坡裂缝位移与降雨量之间的相关关系,探究衰减系数取值与滑坡位移的相关性,以典型降雨诱发滑坡小岩头滑坡为研究对象,采用Pearson方法对滑坡裂缝位移与日降雨量、前期降雨量和有效降雨量进行相关性分析,再基于线性拟合的Logisti... 为揭示滑坡裂缝位移与降雨量之间的相关关系,探究衰减系数取值与滑坡位移的相关性,以典型降雨诱发滑坡小岩头滑坡为研究对象,采用Pearson方法对滑坡裂缝位移与日降雨量、前期降雨量和有效降雨量进行相关性分析,再基于线性拟合的Logistic回归模型,针对小岩头滑坡“阶跃”时间段的数据集进行拟合,建立不同衰减系数下滑坡位移-相关系数的逻辑回归方程。结果表明:①滑坡降雨有效作用期t最长为7 d,当有效降雨量达到116.9 mm时,其“阶跃”现象出现。②滑坡各阶段位移-降雨的相关系数r都随降雨衰减系数αi取值的增大而增大。当滑坡衰减系数取0.7时,位移随衰减系数增减而产生的变化最明显。③当相关系数在“斜率最大拐点”处的产生突变时,可根据衰减系数和相关系数的变化判定滑坡是否进入加速变形破坏阶段,可使雨量监测预警模型的精确度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岩头滑坡 有效雨量 滑坡位移 衰减系数 相关性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武都区北峪河流域泥石流成灾前期有效降雨量研究 被引量:2
9
作者 罗鸿东 徐亚杏 王威 《中国农村水利水电》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25-27,30,共4页
对武都区北峪河流域泥石流的形成条件进行详细阐述。调查了区域内历次山洪、泥石流灾害发生时间以及发生泥石流灾害前的相关降雨量数据,通过对该区域的气象水文资料研究和成灾降雨量规律的统计,发现泥石流发生时过程降雨量与时间呈对数... 对武都区北峪河流域泥石流的形成条件进行详细阐述。调查了区域内历次山洪、泥石流灾害发生时间以及发生泥石流灾害前的相关降雨量数据,通过对该区域的气象水文资料研究和成灾降雨量规律的统计,发现泥石流发生时过程降雨量与时间呈对数关系的规律,并利用该规律对泥石流成灾过程降雨量进行了拟合,分析了拟合的精度,利用拟合的成灾过程降雨量计算出成灾前期有效降雨量。进一步对降雨规律和成灾前期有效降雨量分析得到,该区域雨水主要以暴雨方式进行降落,当前期有效降雨量超过20mm时,发生泥石流灾害的概率比较大,应该进行泥石流灾害预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泥石流 成灾 前期有效雨量 北峪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有效降雨量的排矸场边坡稳定性分析 被引量:6
10
作者 李雅阁 章力 《中国矿业》 2021年第9期67-72,共6页
降雨对排矸场边坡的稳定性有重要影响,研究降雨入渗过程中排矸场边坡材料物理力学性质的变化,可以更好地确定降雨对排矸场稳定性的影响程度。本文通过分析排矸场的降雨入渗过程,确定了基于湿润峰推进距离的边坡入渗降雨量计算方法。考... 降雨对排矸场边坡的稳定性有重要影响,研究降雨入渗过程中排矸场边坡材料物理力学性质的变化,可以更好地确定降雨对排矸场稳定性的影响程度。本文通过分析排矸场的降雨入渗过程,确定了基于湿润峰推进距离的边坡入渗降雨量计算方法。考虑到降雨入渗的时间效应和累计作用,提出了利用有效降雨量确定连续降雨下边坡雨强的估算方法。通过对Bishop方程和Vanapalli方程的对比分析,确定了降水作用下矸石材料的强度计算方法。基于上述理论对降雨作用下王家岭选煤厂排矸场的稳定性进行了分析。计算结果表明:随着降雨量的增大,矸石的湿润峰逐步加深,材料的基质吸力从上到下逐步降低;边坡的稳定性系数随降雨量的增大也在不断降低,当降雨量大于90 mm/d时下降速度会加快。结合排矸场近10年的降水数据,计算出排矸场边坡在最大有效降雨量下的稳定性系数为1.2。分析结果表明:此排矸场边坡的稳定性较好,现有降雨条件不会导致边坡失稳破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矸石 排矸场 降雨 有效雨量 边坡稳定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有效降雨量的估算方法 被引量:3
11
作者 A.S.Patwardhan J.L.Nieber +1 位作者 E.L.Johns 周林泰 《东北水利水电》 1991年第5期39-45,共7页
前言在灌溉系统的设计和运行中,研究天然降雨量对作物的产量影响显得越来越重要。应用提供的有效降雨量方面的知识,使天然降雨量可以很好地满足作物需水量。本文采用的有效降雨量是指用于作物生长所需的那部分降雨量。这个定义与水文学... 前言在灌溉系统的设计和运行中,研究天然降雨量对作物的产量影响显得越来越重要。应用提供的有效降雨量方面的知识,使天然降雨量可以很好地满足作物需水量。本文采用的有效降雨量是指用于作物生长所需的那部分降雨量。这个定义与水文学的标准定义不同,水文学采用的有效降雨量是指产生径流的那部分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效雨量 土壤 水分 估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前期有效降雨量推求山洪灾害临界雨量 被引量:2
12
作者 刘业伟 许小华 韩会明 《水利技术监督》 2021年第11期148-151,185,共5页
为推求修水县全丰镇、白岭镇山洪灾害临界雨量,分析山洪暴发当日最大1、3、6、24h降雨和前5d逐日有效降雨量相关性,构建临界雨量计算模型,并结合山洪灾害调查评价成果验证分析,求得1h和24h临界雨量与调查评价结果相比分别偏小17%~32%、... 为推求修水县全丰镇、白岭镇山洪灾害临界雨量,分析山洪暴发当日最大1、3、6、24h降雨和前5d逐日有效降雨量相关性,构建临界雨量计算模型,并结合山洪灾害调查评价成果验证分析,求得1h和24h临界雨量与调查评价结果相比分别偏小17%~32%、偏大6.6%,表明成果基本可靠。该成果可为山洪灾害防御实践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临界雨量 前期有效雨量 线性拟合 山洪灾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用量水池测定的旱作排水量和有效降雨量简便计算法
13
作者 钟兆友 《广西水利水电》 1989年第4期52-53,共2页
我们在做旱作灌溉试验过程中,往往遇到降雨需要计算排水量及有效降雨量。近年来,我区的旱作试验站大多是采用量水池来测定其排水量及有效阵雨量。过去用一般常规的计算方法来计算排水量及有效降雨量比较麻烦,工作量比较大,而且容易出差... 我们在做旱作灌溉试验过程中,往往遇到降雨需要计算排水量及有效降雨量。近年来,我区的旱作试验站大多是采用量水池来测定其排水量及有效阵雨量。过去用一般常规的计算方法来计算排水量及有效降雨量比较麻烦,工作量比较大,而且容易出差错,在此介绍一种简便方法。为了更好说明这种简便方法,现用两种方法进行比较对照来说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效雨量 灌溉试验 计算法 出差错 计算方法 简便方 公犬 代入公式 运算过程 工作效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降雨量对岩溶地区洪山泉滞后性的影响 被引量:5
14
作者 臧红飞 贾振兴 +2 位作者 邢述彦 陈军锋 秦作栋 《水电能源科学》 北大核心 2013年第9期32-35,共4页
鉴于大气降雨对洪山泉岩溶水系统的补给具有一定滞后性的特点,利用相关分析理论对泉流量与前期各年降雨量做了相关性分析,指出仅分析前期某一年的降雨量对泉流量的影响程度意义不大,因此利用多元统计回归理论建立了10组在不同影响年限... 鉴于大气降雨对洪山泉岩溶水系统的补给具有一定滞后性的特点,利用相关分析理论对泉流量与前期各年降雨量做了相关性分析,指出仅分析前期某一年的降雨量对泉流量的影响程度意义不大,因此利用多元统计回归理论建立了10组在不同影响年限下的泉流量与前期降雨量的统计回归模型,发现泉流量与前7年降雨量模型较符合实际,由此确定降雨量对泉流量影响的滞后年限为7年,进而利用建立的模型计算了有效降雨量。结果表明,泉流量与有效降雨量具有良好的一致性,相关系数达0.588,且在α=0.01显著性水平下显著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岩溶水 有效雨量 滞后性 相关分析 多元统计回归模型 洪山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香溪河流域降雨产沙分形关系及前期有效降雨计算 被引量:1
15
作者 张长伟 郑艳霞 +1 位作者 王一峰 张平仓 《长江科学院院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121-124,共4页
为探讨流域前期有效降雨量计算的新方法,依托香溪河流域兴山水文站1974—1989年264场次降雨产流产沙资料,研究了流域次降雨产沙频度与降雨量的关系,采用分形理论与方法,并基于产沙累积频度-降雨量分形关系,推导出流域前期有效降雨量计... 为探讨流域前期有效降雨量计算的新方法,依托香溪河流域兴山水文站1974—1989年264场次降雨产流产沙资料,研究了流域次降雨产沙频度与降雨量的关系,采用分形理论与方法,并基于产沙累积频度-降雨量分形关系,推导出流域前期有效降雨量计算方法,且试算了流域前期有效降雨。结果表明:香溪河流域次降雨引起产沙累积频度与降雨量之间遵循分形的幂指数关系,在2个降雨量范围内具有不同的标度指数;按照幂指数关系拟合的产沙累积频度与降雨关系线交点处的降雨量,发现引发78%左右的产沙累积降雨阈值上边界;在香溪河流域,降雨发生前0,1,3,5,7 d的5个时间段累积降雨量阈值分别为26.6,29.2,35.3,43.2,47.8 mm;基于累积产沙频度-降雨量分形关系计算流域前期有效降雨的方法能更加反映真实情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产沙 分形 前期有效雨量 降雨阈值 香溪河流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襄渝铁路南段边坡溜坍雨量预警指标及量值研究 被引量:3
16
作者 刘振宇 张千里 +2 位作者 郭增强 王仲锦 杜晓燕 《铁道建筑》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80-83,共4页
收集了襄渝(襄阳—重庆)铁路南段2015—2017年的降雨量资料以及相关的地质条件资料。分别以万源—毛坝、宣汉—达州路段为研究对象,统计分析了降雨量因子与边坡溜坍发生次数的相关性。建立有效降雨量模型,取边坡溜坍发生前1周的降雨量... 收集了襄渝(襄阳—重庆)铁路南段2015—2017年的降雨量资料以及相关的地质条件资料。分别以万源—毛坝、宣汉—达州路段为研究对象,统计分析了降雨量因子与边坡溜坍发生次数的相关性。建立有效降雨量模型,取边坡溜坍发生前1周的降雨量计算有效降雨量,将有效降雨量作为雨量预警的关键性指标,分析其与边坡溜坍发生次数的关系。结果表明:万源—毛坝段以累积雨量作为雨量警戒值时的致灾降雨量为140 mm,以累积雨量+激发雨量作为雨量警戒值时的致灾降雨量为90 mm+22 mm;宣汉—达州段以累积雨量作为雨量警戒值时的致灾降雨量为150 mm,以累积雨量+激发雨量作为雨量警戒值时的致灾降雨量为90 mm+36 m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铁路防洪 边坡溜坍 雨量预警指标 统计分析 有效雨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963—2022年气候变化对黑龙江省大豆需水量的影响
17
作者 吴黎 毕洪文 +3 位作者 郑妍妍 庄家煜 解文欢 张效霏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206-215,共10页
为揭示黑龙江省气候变化对大豆需水量的影响,基于61个气象站1963—2022年逐日气象数据和20个农业气象观测站1993—2013年大豆生育期资料,利用五日滑动平均法、单作物系数法、ArcMap空间分析、MATLAB计算和Mann-Kendall趋势检验法,计算... 为揭示黑龙江省气候变化对大豆需水量的影响,基于61个气象站1963—2022年逐日气象数据和20个农业气象观测站1993—2013年大豆生育期资料,利用五日滑动平均法、单作物系数法、ArcMap空间分析、MATLAB计算和Mann-Kendall趋势检验法,计算并绘制≥10℃活动积温、大豆不同品种熟型交替变化下的需水量、有效降雨量、需水量与有效降雨量耦合度及三者气象倾向率的分布图。结果表明:(1)1963—2022年黑龙江省≥10℃活动积温呈增加趋势,1993—2002年是活动积温快速增长转折期,划定1973—1992年为积温平缓增长期,1993—2022年为积温快速增长期。不同熟型大豆种植边界线北移东扩明显。(2)1963—2022年黑龙江省大豆生长季内有效降雨量为377 mm,呈增加趋势,空间分布上由西向东表现为先增加后减少;需水量为312 mm,以-3.14 mm·10a^(-1)的平均速率下降,空间分布上由西向东呈减少趋势。(3)1963—2022年黑龙江省大豆生长季内需水量与有效降雨量的耦合度总体呈增加趋势,泰来县增加最明显;北部部分地区呈减少趋势,加大对水资源的消耗。(4)气象因子中温度和降雨量显著上升,日照时数和风速显著下降,使得大豆需水量下降、需水量与有效降雨量的耦合度上升,有利于缓解大豆种植区干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豆 需水量 气候变化 有效雨量 黑龙江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内蒙古东北部大豆主产区近30年大豆需水量时空变化特征分析 被引量:2
18
作者 王雅莹 白音章 +2 位作者 有思 王海梅 王彦平 《大豆科技》 2024年第1期21-27,共7页
文章以内蒙古东北部1991-2020年30年间12个气象观测站的逐日气象资料为研究对象,分析大豆不同生育期内有效降雨量和需水量及其气候倾向率的时空变化特征。结果表明,近30年来,内蒙古东北部大豆主产区年均有效降雨量由南向北呈先减后增趋... 文章以内蒙古东北部1991-2020年30年间12个气象观测站的逐日气象资料为研究对象,分析大豆不同生育期内有效降雨量和需水量及其气候倾向率的时空变化特征。结果表明,近30年来,内蒙古东北部大豆主产区年均有效降雨量由南向北呈先减后增趋势,有效降雨量气候倾向率均呈下降趋势。其中有效降雨量高值区集中于呼伦贝尔岭东地区;大豆生长前期、中期和后期有效降雨量由南向北空间分布均呈逐渐升高趋势,生长中期有效降雨量占比最大,占平均有效降雨总量的65%。需水量区域特征明显,由南向北呈逐步递减趋势,由西向东呈逐步增加趋势,其高值区集中于兴安盟南部的突泉县和科尔沁右翼中旗一带。各时期大豆需水量高值区主要集中于兴安盟东南部的科尔沁右翼中旗、突泉、科尔沁右翼前旗和乌兰浩特市一带。总体上,内蒙古东北部大豆主产区降雨量少、需水量大,有效降雨未能满足大豆需求,易发生干旱等气象灾害,生产上应适当增加灌溉,保证大豆稳产高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蒙古东北部 大豆 有效雨量 需水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宁夏中部干旱风沙区降雨入渗补给系数的估算 被引量:7
19
作者 李娟 叶立 张维江 《水土保持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22-26,共5页
降雨入渗补给量是干旱地区地下水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降雨入渗补给系数取用的正确与否直接关系到降雨入渗补给量的估算。宁夏中部干旱风沙区地下水资料相对较少,只能采用现场观测与验证结合的方式进行确定。利用宁夏盐池县猫头梁降雨资... 降雨入渗补给量是干旱地区地下水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降雨入渗补给系数取用的正确与否直接关系到降雨入渗补给量的估算。宁夏中部干旱风沙区地下水资料相对较少,只能采用现场观测与验证结合的方式进行确定。利用宁夏盐池县猫头梁降雨资料与地下水动态观测资料对宁夏中部干旱风沙区的降雨入渗补给系数进行估算,并用宁夏同心县长沙河流域地下水资料进行验证,得出宁夏中部干旱风沙区的降雨入渗补给系数0.119~0.257,为该地区水资源评价工作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干旱风沙区 降雨人渗补给系数 起始有效雨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川藏铁路(成都-雅安段)线域滑坡地质灾害时间-空间敏感性分析 被引量:8
20
作者 王卫东 傅庆湘 汤睿 《铁道科学与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862-870,共9页
将基于主客观加权模型的滑坡地质灾害空间区划方法和基于有效雨量模型的滑坡地质灾害时间区划方法进行组合,建立滑坡地质灾害时间-空间敏感性区划模型。使用该模型对四川省进行区划研究,并耦合川藏铁路(成都-雅安段)线路平面,得到线域... 将基于主客观加权模型的滑坡地质灾害空间区划方法和基于有效雨量模型的滑坡地质灾害时间区划方法进行组合,建立滑坡地质灾害时间-空间敏感性区划模型。使用该模型对四川省进行区划研究,并耦合川藏铁路(成都-雅安段)线路平面,得到线域滑坡地质灾害时间-空间敏感性等级。研究结果表明:四川省滑坡地质灾害时间-空间敏感性较高区域面积为230 432.6 km^2,占全省面积47.78%,主要分布在南部、中部局部、东南局部和东北局部;川藏铁路(成都-雅安段)线域滑坡地质灾害敏感性较高的线路长度为23.26 km,占比为58.66%,分布在K97+728.00~K120+992.61路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铁路选线 地质选线 滑坡 地质灾害敏感性分析 有效雨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