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肾小管及肾小球标志物在2型糖尿病患者不同肾损伤阶段诊断价值的研究 被引量:3
1
作者 张琳 谢荣荣 +5 位作者 杨芳远 李眉 罗莎 万晓华 田玮 杨金奎 《首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429-437,共9页
目的探讨肾小管及肾小球相关标志物在2型糖尿病(type 2 diabetes mellitus,T2DM)患者不同肾损伤阶段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于2018年4月1日至2019年10月31日入住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内分泌科的T2DM患者272例,完善临床生化指标及... 目的探讨肾小管及肾小球相关标志物在2型糖尿病(type 2 diabetes mellitus,T2DM)患者不同肾损伤阶段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于2018年4月1日至2019年10月31日入住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内分泌科的T2DM患者272例,完善临床生化指标及尿蛋白四项:尿微量白蛋白/肌酐(urinary albumin to creatinine ratio,ACR)、α1-微球蛋白/肌酐(urinary α1-microglobulin to creatinine ratio,UA1CR)、免疫球蛋白G/肌酐(urinary immunoglobulin G to creatinine ratio,UIGG)、转铁蛋白/肌酐(urinary transferrin to creatinine ratio,UTRF);进行眼底照相、核医学99mTc-EC检测肾有效血浆流量(effective renal plasma flow,ERPF)和99mTc-DTPA检测肾小球滤过率(glomerular filtration rate,GFR)。根据ACR和眼底检查结果分为4组:正常蛋白尿无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iabetic retinopathy,DR)132例,即对照组(ACR≤30 mg/g);正常蛋白尿合并DR 32例,为糖尿病肾病(diabetic kidney disease,DKD)前期组;微量蛋白尿组78例(30<ACR≤300 mg/g)和大量蛋白尿组30例(ACR>300 mg/g)。比较四组间尿蛋白四项和ERPF、GFR的水平,通过受试者工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ROC)曲线评价上述各指标在不同肾损伤阶段的诊断价值。结果尿蛋白四项和ERPF、GFR的水平在不同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尿蛋白正常组中,DR组中肾小管功能标志物UA1CR较对照组明显升高(P<0.01);肾小球功能标志物ACR、UTRF和GFR在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DR组UIGG较对照组升高(P<0.01)。在微量蛋白尿组和大量蛋白尿组,尿蛋白四项随肾损伤程度增加而增加,而ERPF和GFR随肾损伤程度增加而降低。ROC曲线分析显示,在尿蛋白排出正常的T2DM患者中合并DR组中肾小管功能标志物UA1CR和ERPF的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the curve,AUC)分别为68.2%(P<0.01)和60.5%(P<0.05),而肾小球功能标志物ACR和GFR的AUC均小于6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尿蛋白四项及GFR在微量和大量蛋白尿组的AUC均大于60%(P<0.05),ERPF在大量蛋白尿组AUC为67.2%(P<0.05)。结论T2DM极早期微血管改变即ACR正常仅有DR时,肾小管标志物UA1CR先于肾小球标志物ACR和GFR发生变化。肾损伤早期,肾小管标志物诊断效能优于肾小球;肾损伤后期,肾小球标志物诊断效能优于肾小管。提示DKD肾小管功能的改变可能早于肾小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 小管标志物 Α1-微球蛋白 有效血浆流量 ROC曲线下面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本底感兴趣区对显像法测定肾小球滤过率的影响 被引量:10
2
作者 尚玉琨 孔令山 潘文舟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期110-112,共3页
采用 99m Tc- DTPA和 1 31 I- OIH作显像剂 ,对 132例患者行肾动态显像和肾小球滤过率 (GFR)及有效肾血浆流量(ERPF)测定。 GFR测定时 ,选用 2种本底感兴趣区 (ROI) ,即常规双肾外下方 (下本底 )和双肾内上方 (上本底 )。结果发现选用... 采用 99m Tc- DTPA和 1 31 I- OIH作显像剂 ,对 132例患者行肾动态显像和肾小球滤过率 (GFR)及有效肾血浆流量(ERPF)测定。 GFR测定时 ,选用 2种本底感兴趣区 (ROI) ,即常规双肾外下方 (下本底 )和双肾内上方 (上本底 )。结果发现选用常规下本底 ROI测得肾功能较差肾的相对肾功能值能明显高于 ERPF所测 ;而选用上本底 ROI所测值更接近 ERPF所测。结果提示 99m Tc- DTPA作显像剂时 ,常规本底减除方法可能高估功能受损肾的 GFR,而采用内上方本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放射性核素显像 小球滤过率 有效肾血浆流量 本底感兴趣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肾脏滤过分数对单侧肾动脉狭窄腔内治疗选择的影响 被引量:4
3
作者 冯琦琛 李选 +2 位作者 栾景源 王昌明 李天润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51-54,共4页
目的探讨肾脏滤过分数(filtration fraction,FF)对单侧肾动脉狭窄腔内治疗的影响。方法 2014年5月~2015年11月我们对31例单侧肾动脉狭窄行经皮肾动脉成形支架植入术(percutaneous transluminal renal angioplasty and stent,PTRAS),分... 目的探讨肾脏滤过分数(filtration fraction,FF)对单侧肾动脉狭窄腔内治疗的影响。方法 2014年5月~2015年11月我们对31例单侧肾动脉狭窄行经皮肾动脉成形支架植入术(percutaneous transluminal renal angioplasty and stent,PTRAS),分析患者术前与术后健侧肾脏、患侧肾脏肾小球滤过率(glomerular filtration rate,GFR)、肾有效血浆流量(effective renal plasma flow,ERPF)、FF变化,观察患者血压(收缩压)和服用降压药种类的变化。结果 31例PTRAS均成功。术前患侧GFR(28.79±12.88)ml/min,明显低于健侧(41.72±14.23)ml/min(t=-3.749,P=0.000);术前患侧ERPF(124.55±49.36)ml/min,明显低于健侧(186.92±43.22)ml/min(t=-5.293,P=0.000)。术后患侧肾脏GFR(30.40±12.85)ml/min,明显高于术前(28.79±12.88)ml/min(t=-2.236,P=0.003);术后患侧肾脏ERPF(137.46±47.00)ml/min,明显高于术前(124.55±49.36)ml/min(t=-5.017,P=0.000);术后患侧FF(22.24±5.52)%较术前(24.93±8.68)%明显降低(更趋近于正常值)(t=2.577,P=0.015)。术后患侧GFR(30.39±12.84)ml/min,仍明显低于健侧(40.31±13.87)ml/min(t=-2.920,P=0.005);术后患侧ERPF(137.46±47.00)ml/min,明显低于健侧(178.25±42.25)ml/min(t=-3.593,P=0.001)。术后患侧FF(22.24±5.52)%与健侧FF(22.52±5.73)%无统计学差异(t=-0.195,P=0.846)。术前FF相对正常的患肾,术后FF(21.45±3.35)%较术前FF(21.77±3.26)%变化较小(t=0.847,P=0.407);术前FF明显升高的患肾,术后FF(27.21±5.34)%较术前FF(36.88±6.00)%明显降低(趋向正常值)(t=3.495,P=0.010)。术前肌酐(96.97±25.81)μmol/L与术后(94.39±22.45)μmol/L无统计学差异(t=0.420,P=0.676)。术后收缩压(144.4±11.1)mm Hg较术前(158.5±13.7)mm Hg明显下降(t=7.804,P=0.000);服用降压药物种类术后(2.6±0.6)种,较术前(3.0±0.5)种明显减少(t=4.655,P=0.000)。结论对于肾动脉狭窄患者,分肾FF是了解肾脏缺血病理生理进程的有益指标。对于单侧肾动脉狭窄患者,术前FF显著增高或FF相对正常,应视为肾动脉支架植入术的手术指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侧动脉狭窄 经皮动脉成形支架植入术 小球滤过率 有效血浆流量 滤过分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