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有效群体大小对海湾扇贝F_1生长和存活的影响 被引量:13
1
作者 张海滨 刘晓 +1 位作者 张国范 张桂瑧 《海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177-180,共4页
关键词 海湾扇贝 有效群体大小 近交衰退 生长 存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有效群体大小对蛤仔F_1生长和存活影响 被引量:1
2
作者 赵力强 梁健 +2 位作者 闫喜武 霍忠明 杨凤 《海洋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64-69,共6页
对不同有效群体大小(Ne=2、4、8、16、32、200)的蛤仔F1代生长和存活性状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浮游期,各试验组幼虫壳长均未表现出显著性差异(P>0.05),实验组Ne=200的存活率低于其他各实验组,并随着日龄的增长,差异越来越显著;稚贝... 对不同有效群体大小(Ne=2、4、8、16、32、200)的蛤仔F1代生长和存活性状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浮游期,各试验组幼虫壳长均未表现出显著性差异(P>0.05),实验组Ne=200的存活率低于其他各实验组,并随着日龄的增长,差异越来越显著;稚贝期,各实验组的壳长和存活率的变化规律和浮游期基本一致。对壳长变异情况分析表明,浮游期,随着群体有效含量的增大,子代开始出现小型个体和大型个体,壳长分布变异逐渐明显;稚贝期,各试验组组内壳长变异进一步加剧,除Ne=2试验组稚贝壳长介于400μm和600μm之间外,其他各试验组均出现明显的小型和大型个体,表现为有效群体越大,组内稚贝壳长变异越为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蛤仔 有效群体大小 生长 存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恩施黑猪基因组群体遗传学参数的估计与选择信号研究 被引量:14
3
作者 吴林慧 孙琦 +5 位作者 王荔茹 张凯丽 谢胜松 李新云 赵书红 马云龙 《畜牧兽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485-494,共10页
旨在调查恩施黑猪基因组群体遗传学参数与选择信号。本研究利用Porcine 80K SNP芯片,通过计算亲缘系数、近交系数、连锁不平衡程度与有效群体大小等群体遗传学层面的参数评估恩施黑猪种群结构关系,运用CLR和iHS方法检测恩施黑猪基因组... 旨在调查恩施黑猪基因组群体遗传学参数与选择信号。本研究利用Porcine 80K SNP芯片,通过计算亲缘系数、近交系数、连锁不平衡程度与有效群体大小等群体遗传学层面的参数评估恩施黑猪种群结构关系,运用CLR和iHS方法检测恩施黑猪基因组选择信号,并通过生物信息学分析揭示其潜在受选择基因。亲缘系数计算发现,咸丰县恩施黑猪个体间平均亲缘系数为0.12;近交系数计算表明, 16%的样本近交系数大于0.125,存在明显近交累积。此外,本研究构建了恩施黑猪全基因组连锁不平衡图谱;利用连锁不平衡信息,恩施黑猪估计历史有效群体大小呈现逐代下降趋势,其中5世代前有效群体大小约为25头。基于CLR方法共检测到126个显著选择信号候选区域,总长约为51.6 Mb,占基因组总长的2.1%。利用iHS方法,共发现248个显著选择信号候选区域,长度约为78.78 Mb,约占基因组总长的3.2%。富集分析表明,与选择信号区域重叠的LPAR2、NDUFA13、MEF2B、AHR基因分别与胴体长度(滴水损失)、精子形成、骨骼肌分化和总产仔数相关。研究表明,现存恩施黑猪群体血统较窄,近交累积严重,有效群体大小较小,并呈现继续缩小的趋势。选择信号分析揭示的一系列潜在受选择基因能够为未来恩施黑猪的遗传改良提供一定的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恩施黑猪 亲缘系数 近交系数 连锁不平衡 有效群体大小 选择信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华绒螯蟹“长荡湖1号”连续3个世代的遗传多样性分析 被引量:6
4
作者 庄振俊 唐美君 +5 位作者 张冬冬 陈文彬 罗明 成永旭 吴旭干 陈晓武 《水生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9期1523-1533,共11页
为了解选育对中华绒螯蟹(Eriocheir sinensis)“长荡湖1号”遗传多样性的影响,研究采用20个微卫星位点对“长荡湖1号”A系和B系各连续3个世代进行遗传多样性分析。结果如下:20个微卫星标记在6个群体中共检测到551个等位基因,各位点的平... 为了解选育对中华绒螯蟹(Eriocheir sinensis)“长荡湖1号”遗传多样性的影响,研究采用20个微卫星位点对“长荡湖1号”A系和B系各连续3个世代进行遗传多样性分析。结果如下:20个微卫星标记在6个群体中共检测到551个等位基因,各位点的平均等位基因数(Na)和平均有效等位基因数(Ne)分别为27.55和13.61,平均观测杂合度(Ho)和平均期望杂合度(He)分别为0.72和0.90,平均香农信息指数(I)和多态信息含量(PIC)分别为2.73和0.89。在选育过程中,A系和B系3个世代的PIC均有下降趋势,各群体的He和Ho均维持较高水平。A系子一代(G1)和子二代(G2)的有效群体数量(Ne)分别为72.7和111.8,B系G1和G2的有效群体数量分别为67.7和115.8,均维持在较高水平。Hardy-Weinber平衡检验结果显示,有72.5%的数据偏离Hardy-Weinber平衡,表明选育群体的遗传结构处于相对不稳定的状态。A系和B系后代与G0的遗传距离均逐代增大,其中A系从0.2455增大到0.2607,B系从0.1736增大到0.1751。各群体之间遗传分化指数(Fst)均小于0.05,表明各群体间遗传分化程度微弱。AMOVA分析结果表明,“长荡湖1号”仅0.87%的变异存在于各群体间,而99.13%的变异发生在群体内个体间。综上所述,中华绒螯蟹“长荡湖1号”经过2代选育,选育群体的遗传多样性和有效群体数量依然保持较高水平,但群体遗传结构处于相对不稳定状态,今后选育过程中应该保持足够的繁殖亲本数量和遗传多样性,防止近交退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品系选育 微卫星标记 遗传多样性 有效群体大小 中华绒螯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科技
5
《中国畜牧业》 2021年第16期12-13,共2页
牧医所揭示不同尾型中国绵羊品种群体遗传差异近日,中国农业科学院北京畜牧兽医研究所利用高密度单核苷酸多态性(single nucleotide polymorphism,SNP)芯片数据对我国不同尾型的地方绵羊品种进行了有效群体大小估计、全基因组长纯合片段... 牧医所揭示不同尾型中国绵羊品种群体遗传差异近日,中国农业科学院北京畜牧兽医研究所利用高密度单核苷酸多态性(single nucleotide polymorphism,SNP)芯片数据对我国不同尾型的地方绵羊品种进行了有效群体大小估计、全基因组长纯合片段(ROH)扫描及高频ROH基因组区段鉴定,检测出不同群体特有和共有的ROH基因组区段,为保护和开发利用我国地方绵羊品种、深度挖掘功能基因提供了重要参考。相关成果发表在《畜牧与生物技术杂志(Journal of Animal Science and Biotechnology)》(IF=5.032)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绵羊品种 有效群体大小 单核苷酸多态性 功能基因 纯合 芯片数据 尾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