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氮、磷吸附/解吸法确定环保疏浚深度方法探讨——以太原汾河示范段为例 被引量:6
1
作者 马永刚 程瑾 +2 位作者 励彦德 葛高岭 苏召斌 《环境工程技术学报》 CAS 2020年第3期392-399,共8页
有效疏浚深度是决定疏浚工程造价和治理效果的关键指标,目前我国现行标准规范尚未明确底泥营养盐浓度的标准,对营养盐超标河湖污染底泥的评价和有效疏浚深度确定十分不利。以太原汾河示范段为例,取其代表性柱状样0.3~0.4、0.9~1.0、1.4~... 有效疏浚深度是决定疏浚工程造价和治理效果的关键指标,目前我国现行标准规范尚未明确底泥营养盐浓度的标准,对营养盐超标河湖污染底泥的评价和有效疏浚深度确定十分不利。以太原汾河示范段为例,取其代表性柱状样0.3~0.4、0.9~1.0、1.4~1.6、1.9~2.0 m深度的底泥,分别设计Ⅰ类~劣Ⅴ类氨氮(NH4^+-N)、正磷酸盐(PO4^3-)的模拟水和柱状样实际上覆水,进行氮、磷吸附/解吸试验,并分析不同深度底泥氮、磷吸附/解吸特征。结果表明:柱状样1.6 m深度以内底泥中NH4^+-N对水体呈释放状态,1.9 m深度底泥对水体中NH4^+-N具一定吸附性;1.6 m深度以内底泥中PO4^3-对水体有释放风险,1.9 m深度底泥对水体中PO4^3-具一定吸附性;1.3 m深度底泥中总氮(TN)、NH4^+-N浓度出现较明显的拐点,1.6 m深度底泥中总磷(TP)浓度出现较明显的拐点。结合底泥对上覆水体影响及底泥中氮、磷浓度垂向变化等因素,确定太原汾河示范段有效疏浚深度为1.6 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污染底泥 吸附/解吸 平衡浓度 有效疏浚深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