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8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利用基于Gouy-Chapman模型的离子有效电荷定量表征离子特异性效应 被引量:7
1
作者 高晓丹 李航 +2 位作者 田锐 刘新敏 朱华玲 《物理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2期2272-2282,共11页
离子特异性效应在固-液界面反应中是普遍存在的.近期研究指出,在较低电解质浓度的某些体系中,离子特异性效应可能并非来源于色散力、经典诱导力、离子半径或水合半径的大小等,而是界面附近强电场中的离子极化作用.这种作用可使界面附近... 离子特异性效应在固-液界面反应中是普遍存在的.近期研究指出,在较低电解质浓度的某些体系中,离子特异性效应可能并非来源于色散力、经典诱导力、离子半径或水合半径的大小等,而是界面附近强电场中的离子极化作用.这种作用可使界面附近的吸附态反号离子被强烈极化(高达经典极化的104倍).强烈极化的结果将导致离子在界面附近受到的库仑力远远超过离子电荷所能产生的库仑力,这体现在离子的有效电荷将远大于离子的实际电荷.因此胶体体系中基于这种强极化的离子有效电荷可以用来定量表征离子特异性效应的强度.本研究在蒙脱石-胡敏酸混合悬液凝聚过程中发现了Na+、K+、Ca2+、Cu2+四种离子的离子特异性效应,提出了基于激光散射技术测定离子有效电荷的方法,并成功获得了被强烈极化后的离子有效电荷数值.实验测得的Na+、K+、Ca2+、Cu2+四种离子的有效电荷值分别为:ZNa(effective)=1.46,ZK(effective)=1.86,ZCa(effective)=3.92,ZCu(effective)=6.48.该结果表明:(1)离子在强电场中的极化将大大提高离子的有效电荷,从而极大地增强离子所受的库仑作用力;(2)离子的电子层数越多,离子极化越强烈,离子的有效电荷增加越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ofmeister效应 动态光散射 凝聚动力学 有效电荷系数 电场 非经典极化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胶体粒子表面有效电荷的实验测量 被引量:2
2
作者 周宏伟 米利 +2 位作者 刘丽霞 徐升华 孙祉伟 《物理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1260-1265,共6页
胶体溶液中带电胶粒的有效电荷是计算粒子间相互作用势的一个重要参数.在本文中用电导率-粒子数密度关系法和电导滴定法分别研究了七种粒径及表面带电情况均不相同的聚苯乙烯粒子,结果显示两种测量方法得到的有效电荷数值具有较好的一致... 胶体溶液中带电胶粒的有效电荷是计算粒子间相互作用势的一个重要参数.在本文中用电导率-粒子数密度关系法和电导滴定法分别研究了七种粒径及表面带电情况均不相同的聚苯乙烯粒子,结果显示两种测量方法得到的有效电荷数值具有较好的一致性,误差在7%以内.同时发现,经验公式计算的有效电荷差不多是实验值的2倍,表明文献中的经验公式对于本文所研究的胶体粒子体系不适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胶体晶体 有效电荷 相互作用 电导滴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利用可见轫致辐射计算EAST有效电荷数 被引量:1
3
作者 查文清 吴振伟 +3 位作者 高伟 张凌 杨建华 陈颖杰 《强激光与粒子束》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1期2695-2698,共4页
利用弦积分的可见轫致辐射计算了先进实验超导托卡马克(EAST)的有效电荷数。对比分析EAST硼化前后的杂质含量,硼化后有效电荷数减小约40%,碳杂质含量减小约50%。统计分析了2009年EAST春季实验的有效放电,显示有效电荷数与碳杂质线辐... 利用弦积分的可见轫致辐射计算了先进实验超导托卡马克(EAST)的有效电荷数。对比分析EAST硼化前后的杂质含量,硼化后有效电荷数减小约40%,碳杂质含量减小约50%。统计分析了2009年EAST春季实验的有效放电,显示有效电荷数与碳杂质线辐射量存在很强的线性关系,得到的拟合系数是3.4~5.8,与等离子体电流和低杂波辅助加热功率都有明确的依赖关系。利用近紫外可见波段全谱对主要杂质的含量进行比较后显示,碳是最主要的杂质,大于其它轻杂质含量。同时,还介绍了新建成的多道轫致辐射诊断系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效电荷 轫致辐射 杂质 光谱 硼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强扰动区C^(q+)离子与He原子碰撞中有效电荷研究 被引量:1
4
作者 王诗尧 安玉蓉 +5 位作者 陈佳林 杨爱香 牛书通 刘文彪 陈熙萌 邵剑雄 《原子与分子物理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96-101,共6页
本文利用经典过垒电离模型(Class Over Barrier Ionization)处理100-400ke V/amu强扰动区(q/v>1)的不同价态非全裸离子Cq+(q=1-4)与全裸离子H1+,He2+,Li3+与He原子碰撞过程.发现相同价态下,全裸离子的双单电离截面比R21明显低于非全... 本文利用经典过垒电离模型(Class Over Barrier Ionization)处理100-400ke V/amu强扰动区(q/v>1)的不同价态非全裸离子Cq+(q=1-4)与全裸离子H1+,He2+,Li3+与He原子碰撞过程.发现相同价态下,全裸离子的双单电离截面比R21明显低于非全裸离子,原因在于两者的电子结构明显不同.非全裸离子的外壳层电子在碰撞过程中会有一定几率过垒,这在以往的研究中并未考虑.利用模型计算结果与实验数据的比对,估计入射离子第二有效电荷,最终确定入射离子在电离过程中的第一和第二有效电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全裸离子C 双单电离截面比R21 有效电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太阳宇宙线的有效电荷及计算 被引量:1
5
作者 陈贵福 黄永年 《空间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89年第1期45-51,共7页
本文讨论了太阳宇宙线成份的高电离态的产生,提出了计算平均有效电荷的公式,结果与观测资料对比能很好地符合.
关键词 太阳宇宙线 有效电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HT-7低杂波电流驱动效率与有效电荷数及电子温度的关系
6
作者 杨建华 吴振伟 +1 位作者 许平 徐强 《强激光与粒子束》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9期2067-2070,共4页
在HT-7超导托卡马克中进行了低杂波电流驱动的功率扫描实验,功率变化范围为100kW至700kW,频率为2.45GHz。研究了等离子体平均有效电荷数及电子温度与低杂波功率之间的关系。给出了不同功率下低杂波电流驱动效率与有效电荷数及电子温度... 在HT-7超导托卡马克中进行了低杂波电流驱动的功率扫描实验,功率变化范围为100kW至700kW,频率为2.45GHz。研究了等离子体平均有效电荷数及电子温度与低杂波功率之间的关系。给出了不同功率下低杂波电流驱动效率与有效电荷数及电子温度之间的关系:HT-7装置低杂波驱动效率与电子温度成正比,与有效电荷数成反比。指出了动态杂质控制是改善低杂波电流驱动效率的关键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托卡马克 低杂波 电流驱动效率 电荷有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HL-2A装置中利用可见光谱段轫致辐射测量有效离子电荷数
7
作者 魏彦玲 余德良 刘亮 《核聚变与等离子体物理》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193-199,共7页
通过测量可见光谱段的轫致辐射(λ=535.1nm)强度,结合等离子体电子密度和电子温度,HL-2A装置上的多道轫致辐射测量系统实现了平均有效离子电荷数以及有效离子电荷数径向分布的测量。实验结果显示,当等离子体电子密度从1×1019m-3升... 通过测量可见光谱段的轫致辐射(λ=535.1nm)强度,结合等离子体电子密度和电子温度,HL-2A装置上的多道轫致辐射测量系统实现了平均有效离子电荷数以及有效离子电荷数径向分布的测量。实验结果显示,当等离子体电子密度从1×1019m-3升高到4×1019m-3,有效离子电荷数从5下降到2附近。对于电子密度高于3×1019m-3时的放电,多道轫致辐射测量系统在整个等离子体区域都能采集到足够强的信号,可以测量有效电荷数的径向分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轫致辐射 阿贝尔反演 有效离子电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索末菲参量对三重微分截面的影响 被引量:10
8
作者 张穗萌 陈长进 徐克尊 《原子与分子物理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2期243-248,共6页
在前期工作的基础上,对非对称几何条件下波函数中的索末菲参量作了进一步的完善。研究了索末菲参量对三重微分截面(TDCS)产生的影响。用新的索末菲参量计算了低能电子入射离化氢原子的TDCS。
关键词 索末菲参量 有效电荷 三重微分截面 (E 2E)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土壤颗粒表面电场作用下固-液界面Mg^(2+)-K^+与Ca^(2+)-K^+交换动力学的比较研究 被引量:7
9
作者 李睿 李航 《物理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552-560,共9页
通过恒流法研究了不同表面电场作用下Mg2+、Ca2+吸附动力学.结果发现:(1)实验初期阶段是强静电力作用下的零级动力学过程和一定反应时间后的弱静电力作用下的一级动力学过程,且零级速率过程和一级速率过程之间存在明显的转折点;(2)不同... 通过恒流法研究了不同表面电场作用下Mg2+、Ca2+吸附动力学.结果发现:(1)实验初期阶段是强静电力作用下的零级动力学过程和一定反应时间后的弱静电力作用下的一级动力学过程,且零级速率过程和一级速率过程之间存在明显的转折点;(2)不同电解质构成中Ca2+的吸附速率明显快于Mg2+的,平衡吸附量也大于Mg2+的,且Ca2+在土壤颗粒表面的覆盖度比Mg2+在土壤颗粒表面的覆盖度高;(3)离子的相对有效电荷系数与土壤颗粒表面电场作用的不同是各体系中Ca2+、Mg2+吸附动力学有差别的根本原因;(4)根据离子吸附的理论模型可以分别计算出速率系数、平衡吸附量、离子在土壤颗粒表面的覆盖度以及固定液的体积,这些参数可以定量评估土壤颗粒表面电场对离子吸附动力学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固-液界面 表面电场 相对有效电荷系数 离子吸附 动力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非对称条件下三体索末菲参量的修正 被引量:4
10
作者 张穗萌 陈长进 徐克尊 《原子与分子物理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3期386-390,共5页
在非对称几何条件下导出新的有效索末菲参量,对BBK理论提出了修正,并运用修正后的BBK理论计算了中能电子离化He原子的三重微分截面(TDCS),所得结果与BBK理论计算进行比较发现:这种修正明显地改善了binary峰... 在非对称几何条件下导出新的有效索末菲参量,对BBK理论提出了修正,并运用修正后的BBK理论计算了中能电子离化He原子的三重微分截面(TDCS),所得结果与BBK理论计算进行比较发现:这种修正明显地改善了binary峰与实验数据的符合程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索末菲参量 有效电荷 原子碰撞 三重微分截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高能电子入射单电离He原子过程中屏蔽效应的理论研究 被引量:2
11
作者 张穗萌 吴兴举 +2 位作者 陈展斌 杨欢 刘向远 《原子与分子物理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1105-1113,共9页
这篇文章用3C和DS3C模型,在不同几何条件下研究了中高能电子入射单电离He原子的三重微分截面(TDCS),将计算结果与早期的测量和最新的绝对测量结果进行了比较;分析了有效电荷对三重微分截面影响.研究表明:在中高入射能下,截面的角分布由b... 这篇文章用3C和DS3C模型,在不同几何条件下研究了中高能电子入射单电离He原子的三重微分截面(TDCS),将计算结果与早期的测量和最新的绝对测量结果进行了比较;分析了有效电荷对三重微分截面影响.研究表明:在中高入射能下,截面的角分布由binary峰和recoil峰组成,末态电子与电子之间的排斥作用对峰的大小有显著贡献.更进一步,修正后的binary峰的幅值对入射电子能量E_0和散射电子偏角θ_1的变化比较敏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高能入射电子 有效电荷 屏蔽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入射电子被中性原子散射过程中的库仑波描述 被引量:2
12
作者 张穗萌 张玉 +1 位作者 吴兴举 宋军 《原子与分子物理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636-640,共5页
在前期工作的基础上,给出了有效电荷Zeff的解析形式.研究发现:有效电荷Zeff与入射电子的能量和散射角有关.我们早期工作的一个重要缺陷是:对于初、末通道,分别使用了解析的平面波和库仑波,而现有的波函数与早期工作之间的一个重要差别在... 在前期工作的基础上,给出了有效电荷Zeff的解析形式.研究发现:有效电荷Zeff与入射电子的能量和散射角有关.我们早期工作的一个重要缺陷是:对于初、末通道,分别使用了解析的平面波和库仑波,而现有的波函数与早期工作之间的一个重要差别在于:在初通道,现有的波函数包含有入射电子与中性原子之间的短程相互作用效应,而早期文章则没有这种效应.这里使用的末态波函数与以前是相同的.当入射电子处在有效电荷库仑场的情形下,我们计算了电子入射离化氦原子的三重微分截面,并发现现有的理论计算与实验结果很好的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初通道 库仑波 有效电荷 三重微分截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入射电子被中性原子散射过程中的库仑波描述 被引量:2
13
作者 张穗萌 张玉 +1 位作者 吴兴举 宋军 《原子与分子物理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B04期119-122,共4页
在前期工作的基础上,培出了有效电荷Zeff的解析形式.研究发现:有效电荷Zeff与入射电子的能量和散射角有关.当入射电子处在有效电荷库仑场的情形下,我们计算了电子入射高化氯原子的三重微分截面,并发现现有的理论计算与实验结果很... 在前期工作的基础上,培出了有效电荷Zeff的解析形式.研究发现:有效电荷Zeff与入射电子的能量和散射角有关.当入射电子处在有效电荷库仑场的情形下,我们计算了电子入射高化氯原子的三重微分截面,并发现现有的理论计算与实验结果很好的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初通道 库仑波 有效电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Fcc结构Ti-Al合金的原子状态及其性质 被引量:1
14
作者 余方新 谢佑卿 +3 位作者 聂耀庄 陶辉锦 李小波 彭红健 《中南工业大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6期598-602,共5页
在特征晶体模型基础上,引入特征原子的有效电荷概念,从第一原理出发利用特征晶体理论对Fcc结构Ti Al合金系的无序固溶体、TiAl金属间化合物电子结构和晶体性质进行研究.其过程为:首先采用中心原子团簇模型,用密度泛函理论的离散变分方... 在特征晶体模型基础上,引入特征原子的有效电荷概念,从第一原理出发利用特征晶体理论对Fcc结构Ti Al合金系的无序固溶体、TiAl金属间化合物电子结构和晶体性质进行研究.其过程为:首先采用中心原子团簇模型,用密度泛函理论的离散变分方法确定特征原子的有效电荷;然后用密度泛函理论的线性Muffin tin轨道法研究特征晶体的电子结构和性质;再根据特征晶体理论的叠加原理计算实际合金的性质,得到固溶体的平衡晶格常数、结合能、体弹性模量随成分变化的关系曲线.计算结果表明,金属间化合物TiAl的平均原子体积和结合能与实验数据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特征晶体模型 特征原子有效电荷 离散变分法 线性Muffin—tin轨道 Ti—Al合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氦原子(e,2e)反应中库仑波描述入射电子的理论研究 被引量:8
15
作者 张穗萌 《原子与分子物理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171-174,共4页
在前期工作的基础上 ,当初通道使用具有有效电荷库仑波时 ,完成了电子入射离化氦原子三重微分截面的理论推导。计算表明 :初通道库仑场对较低入射能量情况下 ,(e ,2e)
关键词 初通道 库仑波 有效电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He原子(e,3e)反应中末态波函数的动量相关 被引量:1
16
作者 张穗萌 吴兴举 《原子与分子物理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3期355-359,共5页
在前期工作的基础上 ,进一步考虑了He原子 (e ,3e)反应中末态四体的动量相关。用改进后的理论计算了高能电子入射双电离He原子的五重微分截面 (FDCS)。与前期理论相比 。
关键词 HE原子 动量相关 有效电荷 (e 3e)反应 氦原子 五重微分截面 碰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氦原子(e,2e)反应中末通道屏蔽效应的理论研究 被引量:4
17
作者 张穗萌 《原子与分子物理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2期247-251,共5页
在Chen等人工作 ( 2 0 0 1,Chin .Phys .10 2 90 )的基础上 ,进一步对 (e ,2e)反应的末态He+中核外电子的有效屏蔽给出修正。并用修正后的索末菲参量计算了入射能为 4 0eV时 ,共面不对称几何条件下电子离化He原子的三重微分截面。所得... 在Chen等人工作 ( 2 0 0 1,Chin .Phys .10 2 90 )的基础上 ,进一步对 (e ,2e)反应的末态He+中核外电子的有效屏蔽给出修正。并用修正后的索末菲参量计算了入射能为 4 0eV时 ,共面不对称几何条件下电子离化He原子的三重微分截面。所得结果与其它理论结果及最新绝对测量的实验数据进行比较发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氦原子 (E 2E)反应 末通道屏蔽效应 三重微分截面 HE原子 电子离化 有效电荷 电离 电子碰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氦原子与非全裸氟离子碰撞过程中多重电离的研究
18
作者 申自勇 蔡晓红 +4 位作者 陈熙萌 刘兆远 刘惠萍 马新文 侯明东 《原子与分子物理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2期289-293,共5页
用飞行时间符合技术测量了1.5-7.5MeV非全裸氟离子与氦原子碰撞引起的氦的双、单重电离相对截面比,对非全裸离子核外电子对碰撞过程的影响进行了讨论。对碰撞系统还进行了多体经典轨道蒙特-卡罗模拟,得到氦的双、单重电离... 用飞行时间符合技术测量了1.5-7.5MeV非全裸氟离子与氦原子碰撞引起的氦的双、单重电离相对截面比,对非全裸离子核外电子对碰撞过程的影响进行了讨论。对碰撞系统还进行了多体经典轨道蒙特-卡罗模拟,得到氦的双、单重电离绝对截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重电离 非全裸离子 有效电荷 氦原子 碰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化学增感中心促进卤化银潜影形成的理论解释
19
作者 李新政 谢英明 +1 位作者 阎晨光 马银峰 《河北科技大学学报》 CAS 2005年第2期100-102,共3页
针对化学增感中心的特点,采用经典近似,从理论角度分析了硫加金化学增感中心的存在有利于卤化银感光材料潜影的形成,并借助于理想模型,通过简化因子计算了硫加金增感中心的有效电荷数z(0.42)、光电子在增感中心上的停留时间τ(1.4ns)及... 针对化学增感中心的特点,采用经典近似,从理论角度分析了硫加金化学增感中心的存在有利于卤化银感光材料潜影的形成,并借助于理想模型,通过简化因子计算了硫加金增感中心的有效电荷数z(0.42)、光电子在增感中心上的停留时间τ(1.4ns)及捕获中心的半径R(0.59nm)和截面积S(1.1×10-14cm2)等相关参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增感中心 理论解释 化学 潜影 卤化银感光材料 有效电荷 经典近似 角度分析 理想模型 停留时间 截面积 光电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类氢激发态离子的电子电离截面的计算
20
作者 王炎森 方渡飞 +1 位作者 黄发浃 施伟 《原子与分子物理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0年第S1期30-30,共1页
对高温等离子体和天体物理的研究中,激发态离子的电子电离截面计算与基态离子一样也很重要。而这方面的实验数据几乎没有。我们对氢原子及类氢离子的2S、2P激发态的电离截面进行了理论计算,并且对等电子离子的约化截面进行了标度研究。... 对高温等离子体和天体物理的研究中,激发态离子的电子电离截面计算与基态离子一样也很重要。而这方面的实验数据几乎没有。我们对氢原子及类氢离子的2S、2P激发态的电离截面进行了理论计算,并且对等电子离子的约化截面进行了标度研究。在计算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子电离 子离子 类氢 高温等离子体 氢离子 氢原子 实验数据 标度 碰撞积分 有效电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